回归儿童视角,让读本课接上“童气”---讲好习近平学生读本课策略探究.docx
回归儿童视角,让读本课接上“童气” --讲好习近平学生读本课策略探究 先锋路小学 张玉萍 摘要: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时代思想的引 领与方向,通过习近平读本进课堂回应时代思想的主旋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代新人,是广大思政教师新的历史使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刻苦钻妍,探 究策略,深入挖掘读本内容和儿童认知特点的契合之处,找准突破口和行进方式,用符 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吸引儿童兴趣,自然而然地参与 课堂教学。回归儿童视角,站在儿童立场讲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内容,让政治“儿童化”, 让读本课接上“童气”。 关键词:习近平思想;读本;儿童化;政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 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教 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 。 中小学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新时代的继承者、创造者。为深入推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学习的系统 性、实效性,落实为党为国育英才的任务,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以下简称读本) 。 读本是广大少年儿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 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读本的学习,儿童可以感 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发展成就,重温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百 年辉煌征程,深刻感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肩负的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怎样让宏大的国家意志落地,内化成广大少年儿童自己的价值观呢?广大教 育者可以尝试站在儿童的角度,通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进行改革开放前后国情 对比、国际国内环境比较等形象的方法,让少年儿童理解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优 越性,从而由衷认同“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把制度自信、 民族自信的种子深深印在脑海。 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儿童身心特点,按照儿童喜欢的方式,利用丰富多彩 的形式,才能讲好“儿童化”的政治。各地区、各学校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儿童 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逻辑思维方式等,编写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 思想政治启蒙读物,运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配合《读本》 的教学,讲好“儿童化”政治。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讲好“儿童化”政治,让读本课接上 “童气”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以“趣”开课,拨动儿童政治心弦。 现在小学生普遍对事关“政治”二字的情况不太感兴趣,理解也比较模糊。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小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认为思想 政治课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更有大部分孩子认为“政治”是大人的 事,与自己无关。二是目前很多道德与法治课堂和读本课堂存在空洞的理论说教, 试图用成人之思想和语言说服劝诫教育孩子,对儿童缺乏吸引力。孔子曾经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 喜欢生动有趣、形象浅显的语言和逻辑方式,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语言创设教 学情境,能深深地吸引儿童兴趣,自然而然地参与课堂教学。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它如同路 标,奠定了课堂氛围的基调,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所以教师在开课之初就要 认真研究学情,结合小学生思维认知特点,深入挖掘读本课趣味性、生动性,找 到增强乐趣、吸引学生的途径和方法,找到教学内容和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 的最佳结合点。 在讲授第一讲《我爱你中国》第一课时《美丽的中国我的家》时,充分考虑 到低龄小学生对“国家”的概念停留在父母老师的口述中,停留在日常的琐碎小 事中,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如何唤起他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如何激发他们建设和守护家园的强烈意识呢?在开课时,教师先播放《今天是你 的生日》这一首动人的歌曲,让学生静静聆听。用优美舒缓的旋律吸引学生注意 力,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学生从情感上奠定一个良好的情感 基调。 在讲授第三讲《走进新时代》第二课时《新时代新生活》时,考虑到现代小 学生生活在一个物质精神都相对富裕的时代,教师在开课时可以通过播放解放前 人民的生活片段和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则视频,创设具 体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今昔生活的强烈对比,重新认识自己的新生活, 知道新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主动萌发了解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的意识, 从而引发对党、对革命先辈的赞颂讴歌。 二、组织活动,依理循情激发情感。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无论哪一个学科,教学活动都 需要将学科知识逻辑和儿童认知逻辑有机融合,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注重课堂上知识的自然生成性与儿童思维逻辑的连续性。当然,教学更应该是与 儿童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通过儿童的现实生活,现实经验,在课堂上得到升华 发展,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 在讲授第四讲《我们的中国梦》第一课时《我有一个梦想》时,先通过谈话 引出主题词“梦想” ,接着邀请班上五位同学分别读一读读本 32 页五个同学的梦 想,然后老师小结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力量,未来就有方向。让学生思考 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梦想?学生交流后老师引导,梦想不分大小只要能为国家做出 贡献,都值得尊重。展示读本第 33 页上袁隆平、屠呦呦、竺仕杰、孙景南的追 梦故事。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明白在追梦的路上,要有恒心与毅力,要做祖国 未来的建设者,要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践行者。 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读本图片让学生感知梦想,谈 论梦想,自然而然引导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再次回归学生自己 的生活,活动最后由个人梦想上升到国家梦想、民族梦想,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 好铺垫。 三、知行合一,时代思想指导实践。 读本课的最终目的是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回顾与反思自己的生活,用学到的新思想指导 并规划自己的生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者、传播者、 践行者。 在教授第五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第一课《光荣的少先队》,课堂 的结尾,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小学生要怎样做才能爱队、爱校、爱国呢?有的学 回答要认真佩戴好红领巾,尊重这国旗的一角;有的学生认为要从身边的一点一 滴做起,捡起地上的纸屑,关爱每一株花草;有的学生说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 制度,要爱校如家;还有的学生表示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此时教师及时总结引导: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要想长大以后为祖国效力必须要从 现在开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 天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还可以将学生的发言制作成倡议书张贴在班级,时 时刻刻提醒指导学生的后续行为。 四、充实自我,因地制宜个性设计。 当然,只有先装满自己的一桶水,才能为学生倒满一杯水。作为教师,我们 对《读本》的思想内容更要率先学、认真学。读本课综合性、时代性、政策性强, 教师的学习内容要放眼全科、全国、全球,要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 认真学,才能将读本课的内容讲透、讲活、讲入儿童的心。让学生在互动式、体 验式的快乐学习实践中筑牢信仰之基、传承红色基因。不仅如此,在熟知自己所 教学段内容,熟练执教所教学段后,作为一个有全局观的、为学生终身发展考虑 的老师,还要站在小学、中学整个学段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视角定位所教学段思想 内容的深度、注意各个学段的勾连延伸。 同时,地区不同,学情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在读本教授中,老师应有 开拓精神,创新精神。要善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的施教,因地制宜,因 人而异,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第四讲《我们的中国梦》第二课时《伟大的中国梦》中,我们可 以利用绵阳科技城的先天优势,发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教育素材,讲好具有时代意 义的家乡故事。位于梓潼县的两弹城向大家生动还原了老一辈国防科研工作者克 服重重困难研制两弹的高尚情操及他们的家国情怀,并将其有机融入“两弹精神” 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奉献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涵之中,是全国中小学 生爱国教育基地。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两弹元勋的资料,还可以组织学 生实地参观考察,了解科学先辈们在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过程中不懈奋斗、无 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让青少年汲取红色精神力量,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家意识。 在教授第五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第一课《光荣的少先队》时,教 师课前认真研读全国少工委组织编写的《少先队活动指导用书》,全面学习关于 “六知”“六会” “一做“等新队员需要掌握的少先队基本知识、技能和要求,学 习了具体方案。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之上,结合本校一年级小朋友已有的少先队认 知基础,进行了队课内容组合的调整。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学校校情和当前学 期内重要的节日国庆节,从队前教育到入队仪式的长程序列活动内容也进行了整 体规划,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队前教育素材库的建立和完善。 总之,只有以儿童立场为出发点的教学才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深思与领悟, 从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导之以行。在读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儿童立 场为出发点,认真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目标,创设具体情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认 识,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广大少年儿童心中种下了理想信念的种子。 参考文献:【1】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方法与路径研究》继续医学教育 2019 年 8 期 【2】《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研究》 西南大学 2018 年 3 期 【3】《浅析政治课的现状以及如何激“活”政治课堂》课程教育研究(新教 师教学) 2016 年 5 期 【4】《激发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方法》散文百家(下) 2017 年5期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