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地块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doc
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地块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委托单位:沅江市远大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湖南精科检测有限公司 二〇二二年六月 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地块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报告编写:文鑫鑫 编写日期:2022 年 5 月 27 日 审 核:李三平 审核日期:2022 年 6 月 1 日 审 定:王锁成 审定日期:2022 年 6 月 2 日 目 录 1 前言 ....................................................................................................................1 2 概述 ....................................................................................................................2 2.1 调查目的和原则 .......................................................................................2 2.1.1 调查目的 ..........................................................................................2 2.1.2 调查原则 ..........................................................................................2 2.2 调查范围 ...................................................................................................2 2.3 调查依据 ...................................................................................................4 2.3.1 法律法规、相关政策 ......................................................................4 2.3.2 导则及技术规范 ..............................................................................4 2.3.3 其他资料 ..........................................................................................5 2.4 调查方法 ...................................................................................................6 2.4.1 前期资料收集 ..................................................................................7 2.4.2 现场踏勘 ..........................................................................................8 2.4.3 人员访谈 ..........................................................................................9 2.4.4 调查报告编制 ................................................................................10 3 地块概况 ..........................................................................................................11 3.1 区域环境状况 .........................................................................................11 3.1.1 区域地理位置 ................................................................................11 3.1.2 气象与气候 ....................................................................................11 3.1.3 水文 ................................................................................................12 3.1.4 地形地貌 ........................................................................................12 3.2 敏感目标 .................................................................................................13 3.3 地块的使用现状和历史 .........................................................................16 3.3.1 地块历史 ........................................................................................16 3.3.2 地块现状 ........................................................................................19 3.4 相邻地块的使用现状和历史 .................................................................19 3.5 地块利用的规划 .....................................................................................20 4 资料分析 ..........................................................................................................21 4.1 政府和权威机构资料收集和分析 .........................................................21 4.2 地块资料收集和分析 .............................................................................21 4.3 其他资料收集和分析 .............................................................................21 5 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 ......................................................................................23 5.1 有毒有害物质的储存、使用和处置情况分析 .....................................23 5.2 各类储罐的物质和泄漏评价 .................................................................23 5.3 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处理评价 .........................................................23 5.4 沟渠、管网泄漏评价 .............................................................................23 5.5 与污染物迁移相关的环境因素分析 .....................................................23 5.6 人员访谈 .................................................................................................23 6 工作计划 ..........................................................................................................27 6.1 采样方案 ................................................................................................27 6.2 分析检测方案 ........................................................................................28 7 现场探测和实验室分析结论 ..........................................................................29 7.1 现场探测方法和程序 ............................................................................29 7.1.1 现场探测目的 ...............................................................................29 7.1.2 现场探测方法及范围 ...................................................................29 7.1.3 现场探测程序 ................................................................................30 7.2 采样方法和程序 .....................................................................................31 7.2.1 采样方法 ........................................................................................31 7.2.2 采样程序 ........................................................................................33 8 结果和分析 ......................................................................................................34 8.1 评价标准的确定 .....................................................................................34 8.2 检测结果 .................................................................................................35 9 结论和建议 ......................................................................................................36 9.1 调查结论 .................................................................................................36 9.2 建议 .........................................................................................................36 10 附件、附图 ....................................................................................................37 附件 1 可研批复 ...........................................................................................37 附件 2 建设用地审批单 ...............................................................................40 附件 3 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 .......................................................................41 附件 4 地勘报告 ...........................................................................................49 附件 5 人员访谈记录表 ...............................................................................59 附件 6 检测报告 ...........................................................................................67 附件 7 承诺函 ..............................................................................................68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69 附图 2 项目红线图 .......................................................................................70 附图 3 项目规划依据图 ...............................................................................71 1 前言 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地块位于沅江高新区凤凰路以西,文明路以北,地块 中心点经纬度为 E:112°21′41.50″,N:28°48′36.46″,项目于 2021 年 7 月 6 日取得国有 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规划用途为居住用地。项目总占地面积 4688.64m2,总建筑面积 15481.5m2,地块目前现状主要为空地。 Commented [m1]: 全部替换成地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十四五”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指标核算 方法》,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下发的湘环办[2022]47 号文《关于尽快补充上报 2021 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情况的紧急通知》,要求对“一住两公”建设用地需开展土壤污 染状况初步调查工作。 2016 年 12 月,环境保护部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42 号),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完成地块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 编制调查报告。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调查报 告应当包括地块基本信息、地块是否为污染地块的明确结论等主要内容,并附具采样信 息和检测报告。 受沅江市远大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湖南精科检测有限公司委派专业技术 人员对该项目地块开展了现场踏勘、地块开发利用历史调查、资料收集和人员访谈等工 作,并对资料收集情况、踏勘结果和人员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 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有关规定并结合地块的实际情况,编制完成了本 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1 2 概述 2.1 调查目的和原则 2.1.1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地块是否存在污染或是否存在潜在污染,若存在污染或潜在污染。 根据地块土地规划利用要求,给出是否需要进一步详细调查来判别能否满足按照规划用 途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的明确结论,为地块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1.2 调查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及人员访谈等前期初工作,根据地块的特征、历史沿革、 地块用途和潜在污染物特性,有针对性的确定调查方法路线。 (2)规范化原则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土壤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 性。 (3)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考虑调查方法、地块现状、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 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2.2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地块位于沅江高新区凤凰路以西,文明路以北。项目中心点经纬度为 E: 112°21′41.50″,N:28°48′36.46″,经与建设方核实,地块总占地面积约 4688.64m2。目 前规划为居住用地。调查边界拐点坐标见下表 2-1,调查范围见图 2-1。 表 2-1 调查边界拐点坐标 Commented [m2]: 拐点序号 经度(E) 纬度(N) 1# 1,3189664.032 38339485.130 2# 1,3189662.193 38339509.022 3# 1,3189467.270 38339494.018 4# 1,3189469.109 38339470.126 2 Commented [m3]: Commented [m4]: 图 2-1 地块调查范围图 3 2.3 调查依据 2.3.1 法律法规、相关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6 年 7 月 2 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 年 4 月 29 日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 年 1 月 1 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 6 月 27 日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0 月 26 日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 年 6 月 10 日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正); (8)《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42 号,2017 年 7 月 1 日); (9)《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 2016 年 5 月);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 年 10 月 1 日); (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2007 年 9 月 21 日); (12)《关于加强土壤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 号); (13)《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04 号); (14)《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 年 10 月); (15)《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湘政发〔2017〕4 号); (16)《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19 年 9 月 28 日); (17)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规定、标准、规范、规程等; 2.3.2 导则及技术规范 (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 4 (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682-2019); (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 (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 (5)《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9) (6)《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9) (7)《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18); (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9)《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 (10)《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2.3.3 其他资料 (1)委托方提供的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2.4 调查方法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导则》 (HJ25.1-2019),地块环境调查包含三个不同但又逐级递进的阶段。地块环境调查是否 需要从前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本次地块环境调查的阶段为: 第一阶段,收集地块历史和现状情况及地块污染相关资料,查阅有关文献,对相关 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可能存在的污染种类、污染途径、污染区域,再经过现场踏勘进行 污染识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人员访谈初步判断污染区域并进行现场走访和踏勘),初 步划定可能污染的区域以及地块环境污染的可能性,编制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 告。 本项目的地块调查技术路线见图 2-2。 5 图 2-2 土壤环境调查技术路线图 2.4.1 前期资料收集 主要包括:地块利用变迁资料、地块环境资料、地块相关记录、有关政府文件、以 及地块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当调查地块与相邻地块存在相互污染的可能时,须 6 调查相邻地块的相关记录和资料。 (1)地块利用变迁资料包括:用来辨识地块及其相邻地块的开发及活动状况的航 片或卫星图片,地块的土地使用和规划资料,其它有助于评价地块污染的历史资料,如 土地登记信息资料等。地块利用变迁过程中的地块内建筑、设施和污染等的变化情况。 (2)地块环境资料包括:地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记录以及地块与自然保护区和水 源地保护区等的位置关系等。 (3)地块相关记录包括:项目地勘报告等。 (4)由政府机关和权威机构所保存和发布的环境资料,如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环 境质量公告、企业在政府部门相关环境备案和批复以及生态和水源保护区规划等。 (5)地块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包括:自然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图、地形、地 貌、土壤、水文、地质和气象资料等;社会信息包括人口密度和分布,敏感目标分布, 及土地利用方式,区域所在地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 与标准等。 (6)资料的分析:调查人员应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资料中的错误和不合理的 信息,如资料缺失影响判断地块污染状况时,应在报告中说明。 2.4.2 现场踏勘 (1)安全防护准备:在现场踏勘前,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掌握相应的安全卫生防 护知识,并装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2)现场踏勘的范围:以地块内为主,并应包括地块的周围区域,周围区域的范 围应由现场调查人员根据污染可能迁移的距离来判断。 (3)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地块的现状与历史情况,相邻地块的现状与历史情况, 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的描述等。 ①地块现状与历史情况: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物质的使用、生产、贮存, 7 三废处理与排放以及泄漏状况,地块过去使用中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异 常迹象。 ①相邻地块的现状与历史情况:相邻地块的使用现况与污染源,以及过去使用中留 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异常迹象。 ①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对于周围区域目前或过去土地利用的类型,如住宅、 商店和工厂等,应尽可能观察和记录;周围区域的废弃和正在使用的各类井,如水井等; 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化学品和废弃物的储存和处置设施地面上的沟、河、池;地表水 体、雨水排放和径流以及道路和公用设施。 ①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的描述:地块及其周围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与地形应观 察、记录,并加以分析,以协助判断周围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调查地块,以及地块内污 染物是否会迁移到地下水和地块之外。 (4)现场踏勘的重点:重点踏勘对象一般应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处理、 储存、处置;生产过程和设备,储槽与管线;恶臭、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污染和 腐蚀的痕迹;排水管或渠、污水池或其它地表水体、废物堆放地、井等。同时应该观察 和记录地块及周围是否有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饮用水源保护区以 及其它公共场所等,并在报告中明确其与地块的位置关系。 (5)现场踏勘的方法:可通过对异常气味的辨识、摄影和照相、现场笔记等方式 初步判断地块污染的状况。 2.4.3 人员访谈 (1)访谈内容:应包括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以及信息补充和已有 资料的考证。 (2)访谈对象:受访者为地块现状或历史的知情人,应包括:地块管理机构和地 方政府的官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官员,地块过去和现在各阶段的使用者,以及 8 地块所在地或熟悉地块的第三方,如相邻地块的工作人员和附近的居民。 (3)访谈方法:采取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电子或书面调查表等方式进行。 (4)内容整理:应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并对照已有资料,对其中可疑处和不完 善处进行核实和补充,作为调查报告的附件。 2.4.4 调查报告编制 根据上述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对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并编 制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9 3 地块概况 3.1 区域环境状况 3.1.1 区域地理位置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汇聚“湘资沅澧”四水,因沅水过境注入洞庭湖而得名,呈 “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地貌特征。沅江历史悠久,南朝始称药山县,隋 朝改称沅江县,1988 年经国务院批准县改市。全市现辖 10 个镇、2 个街道和 2 个湿地 保护与发展事务中心(原芦苇场),面积 2177 平方公里,人口 76 万,是国家重要的商 品粮生产基地、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市)、湖南省卫生城市,被誉为“鱼米之 乡”“芦苇之乡”“生态水城”。 本次调查地块位于沅江高新区凤凰路以西,文明路以北。项目中心点经纬度为 E: 112°21′41.50″,N:28°48′36.46″。 3.1.2 气象与气候 沅江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内。因受洞庭湖泊效 应影响,气候温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较多,春夏之交多梅雨。湖 泊效益明显,是典型的严寒期短、暑热期长、昼夜温差小、四季风力大、水气雾日多的 湖区气候特色。多年平均降雨量 1319.8 毫米,多集中在 4~6 月。年平均相对湿度 81%,全年蒸发量为 1300.5 毫米,瞬时最大风速平均值为 16.0 米/秒。春温多变,夏秋 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年平均气温 16.9 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 39.4 摄氏度(1969 年 7 月),极端最低气温-11.2 摄氏度(1977 年 1 月)。年平均相对湿度 81%,无霜期 287 天。年雾日 75 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数为 1743.5 小时。沅江市区,历年平均风速为 2.6 米/秒(1971—2000 年),以北风为主,风向频率为 18,其次是东南风,南风较少,大 风较多年均(1971—2000 年)9.9 次。 10 3.1.3 水文 沅江市境内有河流 25 条,东西流向的主干外河有草尾河(又名赤磊洪道)、南嘴 河、篙竹河(又名黄土包河)和白沙长河,南北流向的主干外河有挖口子河和资江分河 (又名甘溪港河)。主要内河有塞阳运河、“五七”运河、北港长河、八形汊河、南大河 等 5 条。湖泊分外湖与内湖,外湖与洞庭湖连成一片,主要分为 3 个湖系:以漉湖为主 体的东洞庭湖系,以万子湖为主体的南洞庭湖系,以目平湖为主体的西洞庭湖系。内湖 分垸内平浅型和岗丘区湖汊型两类,垸内平浅型湖泊大部分已开发作精养渔池,可作调 蓄的仅有大通湖和黄家湖;岗丘区湖汊型湖泊较大的有胭脂湖、浩江湖等。沅江市地下 水多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来自降水及河湖、灌溉用水的浸透。境内地下水埋藏不 深,取水容易,水质较地表水好,但水内所含铁、锰等金属含量普遍超标。 3.1.4 地形地貌 沅江自然地貌随着洞庭湖的沧桑多变而不断演化。现属洞庭湖平原地貌,西南较高 而东北略现低平,自西向东倾斜。按成因分,有堆积地貌和侵蚀堆积地貌 2 种。按形态 分,有平原和丘冈地 2 大类、4 个亚类和 6 种地貌类型。西南为环湖岗地,岗岭在海拔 100 米上下,岗坳相对高差 10~15 米,内多湖塘。西域赤山为洞庭湖中一长条形孤岛,为 中国内陆最大淡水湖岛,岗岭平缓,坡度 25 度以下。北部为河湖沉积物形成的平原, 低平开阔,沟渠交织,海拔 30 米左右。东南部为南洞庭湖的一部分,东南湖、万子湖 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淤积洲滩鳞鳞相切。东北部为沼泽芦洲,是东洞庭湖的淤积地貌, 遇洪汛季节,则湖面弥漫,一望无际。 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溪谷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南丘岗地区深入岗地腹部的湖港汊尖端和两旁边脚,占全 市总面积的 81.65%。 湖滨平原,大部分在市境东北部草尾、共华等大垸及漉湖、万子湖、东南湖一带, 11 占全市总面积的 68.06%。 (3)丘岗地,包括市西南的三眼塘镇,西北部赤山和市区等地。占全市总面积的 8.46%。全市境内,现存的山仅有赤山、明山、朗山等三处。全市最高处为庵子岭,海 拔 115.7 米,明山和朗山,位于万子湖中,海拔分别为 32.8 米和 41.7 米,略高于湖面。 全市湖洲水域面积 1041.3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52.35%。市域水陆呈“三分水面三 分洲,三分垸田一分丘”的湖乡地貌特征。 3.2 敏感目标 敏感目标是指地块周围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地表水、行政办公 区、商住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公共场所等地点,根据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情况,本项 目的敏感目标范围为地块外扩 800m,敏感目标具体详见表 3-1 及图 3-3。 表 3-1 地块周边 500m 范围内敏感目标情况一览表 序号 地块名称 功能 方位 距离地块距离 1 实竹社区 住宅区 西 10m 2 双凤社区 住宅区 西 390m 3 沅江市玉潭学校 学校 东 800m 12 项目所在位置 800m 10m 390m 10m 图 3-1 地块 500m 范围内敏感目标分布图 13 3.3 地块的使用现状和历史 3.3.1 地块历史 通过收集资料、人员访谈、现场踏勘分析,项目地块开发情况如下; 2012 年,该地块被政府征收,作为实竹社区建设,但一直未动工建设; 2014 年之前,该地块现状为林地、耕地、宅基地和水塘; 2015~2022 年,该地块现状为空地(已全部完成拆迁); 2022 年 3 月,黄云等 36 人取得该地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结合项目地块历史影像图,该地块历史与人员访谈、现场踏勘结果一致,地块历史 沿革较为清晰,地块历史影像图详见图 3-2。 14 15 图 3-2 地块历史影像图 16 3.3.2 地块现状 地块目前现状主要为空地。 本次调查地块现状如下图所示。 图 3-3 地块现状照片 3.4 相邻地块的使用现状和历史 通过现场踏勘可知,相邻地块主要有住宅区、工业园区等,具体情况详见表 3-2 及 图 3-4。 表 3-2 周边地块使用情况一览表 地块名称 方位 距离地块距离 备注 实竹社区 西 10m 占地面积约 240 亩,建筑面积 180000 平方米, 89 栋,总户数为 287 户。 17 地块名称 湖南沅江高新 技术产业园区 实竹社区 方位 东 距离地块距离 备注 30m 湖南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湖南沅江经济开发区, 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于 2012 年 4 月成立的省级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现有规划面积 5 平方公里, 2014 年规划面积调整到 6.58 平方公里,园区下辖青年 坝和实竹两个社区。 根据谷歌地图分析可知,项目相邻地块在开发建设之前为农林用地和宅基地、工业 园区。 地块东侧工业园区 地块南侧企业 地块西侧实竹社区 地块北侧农林用地 图 3-4 地块周边照片 3.5 地块利用的规划 根据项目国 有 建 设 用 地 划 拨 决 定 书 可知,地块用 途 为 居 住 用 地 。项目总 占 地 面 积 4688.64m 2 , 总 建 筑 面 积 15481.5m 2 , 地 块 目 前 现 状 主 要 为 空 地 。 18 4 资料分析 4.1 政府和权威机构资料收集和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信息检索、部门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从 Googleearth 地图、沅江 市人民政府等有关政府信息公示网站、论坛及工作人员那里收集到了沅江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自然环境状况等相关信息。我方调查人员对地块环境调查的相关资 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本次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包括: (1)用来辨识地块及其邻近区域的开发及活动状况的卫星照片; (2)其它有助于评价地块污染的历史资料,如地块历史影像图; (3)地理位置图、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当地地方性基本 统计信息,土地利用规划图。 4.2 地块资料收集和分析 2022 年 5 月,我公司组织调查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踏勘的范围以地块内为主,并包 括了地块周边区域,地块现使用者提供了部分资料,本次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包括地块红 线图、地块周边土地使用现状。 4.3 其他资料收集和分析 4.3.1 地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记录 本次调查未收集到地块有关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监测信息。 4.3.2 地块及周边土壤地下水污染信息 根据资料调阅和走访调查,未收集到本次调查地块及周边地块相关土壤和地下水的 污染记录。 本次调查阶段收集的资料情况如下: 19 表 4-1 资料收集清单 序号 1 2 3 4 类别 基本资料 资料名称 获取途径 备注 场址、边界及占地面积 建设单位提供 / 地块平面图 建设单位提供 / 地块现状 现场踏勘 2022.5.11 现场踏勘 地块未来土地使用功能规 划 建设单位提供 / 地块历史变 2022.5.11 现场踏勘及 迁资料 该地块土地历史使用情况 经过与周边居民沟通以及询问 人员访谈 区域地质及 环境资料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建设单位提供 / 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网上查阅 / 区域地质及土壤资料 建设单位提供地勘报告 / 地块周边土地使用现状 现场踏勘 2022.5.11 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及谷歌地图搜索 / 通过现场踏勘及谷歌地图所得 / 地块周边土地历史使用情 况 地块周边相 关材料 地块周边范围内有无自然 保护区、饮用水源地 周围敏感目标分布 通过现场踏勘及谷歌地图所得 2022.5.11 现场踏勘 20 5 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 5.1 有毒有害物质的储存、使用和处置情况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地块现场无有毒有害物质,无遗漏的 危险废物。 5.2 各类储罐的物质和泄漏评价 根据现场踏勘,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地块现场无遗留储罐。 5.3 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处理评价 根据现场踏勘,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地块现场无遗留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5.4 沟渠、管网泄漏评价 根据现场踏勘,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地块现场无遗留废水管网、沟渠等。 5.5 与污染物迁移相关的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地块原有情况分析,项目地块原属于农林用地和少量宅基地,基本上不会有污 染物影响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途径。 5.6 人员访谈 1、访谈目的 人员访谈的主要目的是对资料收集、现场踏勘阶段地块缺失信息的补充和模糊信息 的核实,对已收集信息的进一步证实。 2、访谈对象 本次人员访谈的对象主要包括:地块使用者和原地块周边居民以及周边企业员工。 3、访谈方法 本次人员访谈针对访谈对象采用了现场走访、电话交流及书面调查表等方式,并收 集了 8 份书面调查表。 4、访谈内容 21 本次人员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地块使用历史、现状及规划情况,周边环境敏感区信 息,地块有关环境保护相关信息,地块内有关是否发生土壤、地下水污染事故等信息, 地块内及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信息等。 5、人员访谈结论 本次人员访谈贯穿于整个地块调查工作期间,人员访谈对象主要为对地块情况比较 了解的地块使用者和原地块周边居民以及周边企业员工,通过人员访谈,得知该地块历 史上无工业企业存在、未发生过化学品泄露事故、地下水、土壤未曾受到过污染,使本 次地块调查结果更加真实、完善。 本次人员访谈主要通过面谈以及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在现场踏勘的过程中同时对 该地块周边居民以及了解项目人员进行了访谈,人员访谈对象详见表 5-1,访谈统计结 果见表 5-2,人员访谈照片如图 5-2 所示,人员访谈表格详见附件 5。 表 5-1 人员访谈对象表 序号 被访人姓名 工作单位/住址 联系电话 访谈主要方式 1 卜金秀 土地使用者 15898473857 面谈 2 黄晨进 企业员工 15173727511 面谈 3 杨美清 企业员工 17773745552 面谈 4 黄海龙 企业员工 13786739957 面谈 5 黄忠明 土地周边居民 15526365995 面谈 6 周敬 土地使用者 18075974222 面谈 7 刘映妍 土地使用者 18073718756 面谈 8 黄超 土地使用者 13637373356 面谈 22 表 5-2 人员访谈结果统计表 序号 访谈问题 主要访谈结果 1 本地块历史上是否有其他工业企业存在? 地块历史上无其他工业企业存在 2 本地块内是否有任何正规或非正规的工业固体 废物堆放场? 本地块无固废堆放场 3 本地块内是否有工业废水排放沟渠或渗坑? 本地块无工业废水排放沟渠或渗坑 4 本地块内是否有产品、原辅材料、油品的地下储 本地块内无有产品、原辅材料、油品的地 罐或地下输送管道? 下储罐或地下输送管道 5 本地块内是否有工业废水的地下输送管道或储 本地块内无工业废水的地下输送管道或储 存池? 存池 6 本地块内是否曾发生过化学品泄漏事故?或是 本地块内未曾发生过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其 否曾发生过其他环境污染事故? 他环境污染事故 7 是否有废气排放?是否有废气治理设施? 本地块内无废气排放,同时配备了废气治 理实施 8 是否有工业废水产生?是否有废水治理设施? 本地块内无有工业废水产生 9 本地块内是否曾闻到过土壤散发的异常气味? 本地块内未曾闻到过土壤散发的异常气味 10 本地块内危险废物是否自行利用处置? 本地块内无危险废物 11 本地块内土壤是否曾受到过污染? 本地块土壤未曾受到过污染 12 本地块内地下水是否曾受到过污染? 本地块内不确定地下水是否曾受到过污染 13 本地块周边 1km 范围内是否有幼儿园、学校、居 本地块周边 1km 范围内无居民区、农田、 民区、医院、自然保护区、农田、集中式饮用水 饮用水井、地表水体等存在 水源地、饮用水井、地表水体等敏感用地? 14 本地块周边 1km 范围内是否有水井?是若选是, 请描述水井的位置距离有多远?水井的用途? 是否发生过水体混浊、颜色或气味异常等现象? 是否观察到水体中有油状物质? 15 本区域地下水用途是什么?周边地表水用途是 本区域地下水部分居民饮用,周边地表水 什么? 用途不清楚 16 本企业地块内是否曾开展过土壤环境调查监测 本地块未曾开展过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工作 工作? 23 无水井 24 图 5-1 部分人员访谈照片 25 6 工作计划 6.1 采样方案 6.1.1 采样布点原则 本项目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建设用 地土 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 评估技术指南》的公告(公告 2017 年第 72 号)、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 理办法(部令第 42 号)要求,同时结合本项目污染判断分析情况,布设采样点,编制初步 调查方案。 初步调查目的是确定地块内是否存在污染,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主要遵循以下相 关技术原则: (1)初查调查布点密度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与《建设用地土壤 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公告 2017 年第 72 号) 中相关要求,初步调查阶段,鉴于具体 地块的差异性,布点的位置和数量应当主要基于专业的判断。原则上:地块面积 ≤5000m2 ,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 3 个;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 6 个,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2)初步调查采样点分布 采样点布设方法包括:系统随机布点法、专业判断布点法、分区布点法、系统布点 法。本项目根据资料收集分析情况以及项目地块实际情况,初步调查阶段土壤采样点主 要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进行布设,使采样调查方案中确定的采样点位与样品分析指标应 能够充分反映现场污染特征及污染范围。 (3)调查采样深度设计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导则》(HJ25. 1-2019) 中相关要求,土 26 壤采样深度应根据污染源位置、迁移和地层结构以及水文地质等进行判断设置。采样深 度应达到无污染区域,如对污染物有较强阻滞作用的弱透水层以下。实际采集样品的深 度可根据现场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进行设置与调整。 本次调查根据地块分布情况开展了表层的土壤采样检测。 (4) 调查点位调整原则 现场采样时如发现采样点不具代表性,或遇障碍物设备无法采集样品时可根据现场 情况适当调整采样点。最终形成调查区域内实际需要实施调查的点位集。 6.1.2 采样方案 本次采样工作采用判断布点方法,重点是地块内重点关注区域。监测点位的数量与 采样深度根据地块面积、污染类型及不同使用功能区域等确定。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的结 果,结合地块分区,制定采样方案。 采样深度根据掌握的该地区地层信息进行设计,保证在每个土层选择具有代表性样 品检测。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中相关要求, 土壤采样深度应根据污染源位置、迁移和地层结构以及水文地质等进行判断设置。采样 深度应达到无污染区域,如对污染物有较强阻滞作用的弱透水层以下。取样需要根据土 层性质的变化,对每一大类性质的土层取样,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深度土壤的颜色,筛选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本次地块调查范围共 4688.64m2 ,在地块内共布设 5 个土壤监测点位,同时在场外 设置 1 个对照点位。本次监测点位的布设兼顾了场区的各个区域,同时满足地块面积 ≤5000m2 ,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 3 个的要求。 监测因子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 要求, 选取 GB36600-2018 中表 1 的监测项目作为本次初步调查阶段的监测项目。 27 6.2 分析检测方案 6.2.1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土壤检测中重金属和无机物采用的分析方法及仪器采用的分析方法见下表: 表 6-1 土壤样品检测采用的分析方法及仪器列表 类别 土壤 检测项目 分析方法 仪器名称及编号 检出限 总砷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 2 部分:土壤中总砷的 测定(GB/T 22105.2-2008) AFS-8220 原子 荧光光度计, JKFX-081 0.01mg/kg 镉 土壤和沉积物 12 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803-2016) ICPA RQ 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发射质谱 仪,JKFX-086 0.07mg/kg 六价铬 土壤和沉积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溶液 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1082-2019) TAS-990AFG 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计, JKFX-004 0.5mg/kg 铜 土壤和沉积物 12 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803-2016) ICPA RQ 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发射质谱 仪,JKFX-086 0.5mg/kg 铅 土壤和沉积物 12 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803-2016) ICPA RQ 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发射质谱 仪,JKFX-086 2mg/kg 总汞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 1 部分:土壤中总汞的 测定(GB/T 22105.1-2008) AFS-8220 原子 荧光光度计, JKFX-081 0.002mg/kg 镍 土壤和沉积物 12 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803-2016) ICPA RQ 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发射质谱 仪,JKFX-086 2mg/kg 四氯化碳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2.1μg/kg 氯仿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1.5μg/kg 氯甲烷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36-2015)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3μg/kg 28 类别 检测项目 1,1-二氯乙 烷 1,2-二氯乙 烷 1,1-二氯乙 烯 顺-1,2 - 二 氯乙烯 反-1,2 二氯乙烯 二氯甲烷 1,2-二氯丙 烷 土壤 1,1,1,2- 四 氯乙烷 1,1,2,2- 四 氯乙烷 四氯乙烯 1,1,1- 三氯 乙烷 1,1,2- 三氯 乙烷 三氯乙烯 分析方法 仪器名称及编号 检出限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1.6μg/kg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29 1.3μg/kg 0.8μg/kg 0.9μg/kg 0.9μg/kg 2.6μg/kg 1.9μg/kg 1.0μg/kg 1.0μg/kg 0.8μg/kg 1.1μg/kg 1.4μg/kg 0.9μg/kg 类别 检测项目 分析方法 仪器名称及编号 检出限 JKFX-002 1,2,3- 三氯 丙烷 氯乙烯 苯 氯苯 1,2二氯苯 1,4- 二氯 苯 乙苯 土壤 苯乙烯 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硝基苯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ISQ7000 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2013)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ISQ7000 气相色谱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30 1.0μg/kg 1.5μg/kg 1.6μg/kg 1.1μg/kg 1.0μg/kg 1.2μg/kg 1.2μg/kg 1.6μg/kg 2.0μg/kg 3.6μg/kg 1.3μg/kg 0.09mg/kg 类别 土壤 检测项目 分析方法 仪器名称及编号 苯胺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2-氯酚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苯并[a]蒽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苯并[a]芘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苯并[b] 荧 蒽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苯并[k] 荧 蒽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䓛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二苯并[a,h] 蒽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茚并 [1,2,3-cd]芘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萘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TRACE1300+ ISQ7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ISQ7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ISQ7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ISQ7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ISQ7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ISQ7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ISQ7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ISQ7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ISQ7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TRACE1300+ ISQ700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JKFX-002 检出限 0.04mg/kg 0.06mg/kg 0.1mg/kg 0.1mg/kg 0.2mg/kg 0.1mg/kg 0.1mg/kg 0.1mg/kg 0.1mg/kg 0.09mg/kg 7 现场探测和实验室分析结论 7.1 现场探测方法和程序 7.1.1 现场探测目的 现场探测的目的是通过对地块及其周边环境设施的现场调查,观察地块污染痕迹, 核实资料收集的准确性,获取与地块污染有关的线索。 31 7.1.2 现场探测方法及范围 地块环境调查人员采用 GPS 定位仪、摄/录像设备等手段,仔细观察、辨别、记录 地块及其周边重要环境状况及其疑似污染痕迹。现场工作人员应遵守安全法规,按照规 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调查工作。必要时应在进入地块前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在相关部门 工作人员带领下进行地块环境调查。现场探测的范围、内容、方法执行《建设用地土壤 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 现场探测的重点一般包括: (1) 地块可疑污染源 观察所有可见污染源的位置、类型、规模和控制设施(例如防渗材料、结构、老化 程度);观察分析可疑污染物的污染区域、潜在污染途径(如输油管道、油渠、灌溉渠道) 及发生污染的可能。 (2) 地块污染痕迹 调查地块污染痕迹,如植被损害、各种容器及排污设施损坏和腐蚀痕迹,地块内的 气味、地面、屋顶及墙壁的污渍和腐蚀痕迹等。不同行业的地块污染特征不同,污染物 种类和造成污染的环节都不同,需结合各行业的污染特征,有针对性开展现场探测工作。 (3) 涉及危险物质的场所 危险物质的使用与存储的踏勘包括: 1)使用的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涉及的容器和储存条件,包括没有封闭或发生损 坏的储存容器的数量和容器类型。 2)地上、地下储存设施及其配套的输送管线情况,记录储藏池 (库) 数量、储存物 质、容量、建设年代、监测数据、周边管线等内容。 3)各类集水池,考察其是否含危险物质或与其有关。 4)盛装未知物质的容器不管是否发生泄漏均应调查,包括储存容器的数量、容器类 32 型和储存条件。 5)电力及液压设备的地块是否使用含多氯联苯的设备。 6)地块内道路、停车设施及与地块紧邻的市政道路情况,重点识别并察看可能运输 危险物质的进场路线。 7)上述现场是否有强烈的、刺鼻的气味。 (5) 周边相邻区域 现场探测应包括地块的周围区域,探测范围应由现场调查人员根据污染迁移情况来 判断。周边相邻区域调查包括: 1)地块四周相邻企业,包括企业污染物排放源、污染物排放种类等,并分析其是否 与评价地块污染存在关联。 2)地块附近已确定的污染地块,重点调查已确认污染地块的污染物,以及对本地块 的环境影响和污染途径。 3)观察和记录地块及周围是否有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饮用水 源保护区以及其它公共场所等地点,并在报告中明确其与地块的位置关系。 7.1.3 现场探测程序 (1) 首先通过信息检索、部门走访等途径,广泛收集地块及周边区域的自然环境状 况、环境污染历史、地质、水文地质等信息,确定地块污染类型。 (2) 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块生产区的分布,确定地块污染状况。根据专业知识和 经验判断资料的有效性,分析地块可能涉及的危险物质,以及这些危险物质的产生区 域。通过对污染地块周边的踏勘,了解周边的环境污染敏感点及污染地块对周边环境 的造成的影响。 7.2 采样方法和程序 7.2.1 采样方法 33 (1) 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 表层样品的采集一般采用挖掘方式进行,一般采用铲、锹等简单工具。对于较硬 的土壤也可进行钻孔取样。采样时要求尽量减少土壤扰动,保证土壤样品在采集过程 中不被二次污染。 34 表层土壤采样照片 35 7.2.2 采样程序 依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导则》(HJ25. 1-2014) 的规定,环境调 查可分为三个阶段。 其中阶段一的场调工作主要目的是:识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样位置;阶段二的场 调工作主要目的是:制定初步采样分析工作 计划进一步评价发现的环境问题,并了解 土壤质量状况;阶段三的场调工作主要目的是:地块特征参数调查,受体暴露参数调查。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本调查报告主要需完成的是阶段一和阶段二的地块调查工作。 阶段一的采样分析主要为现场调查了解,初步调查现场基本情况。阶段二的采样主 要是在第一阶段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地块进行深入调查,对污染源及污染重的区域进行 详细采样,随同专业检测公司检测进行现场采样。所有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采集 后,经分类、整理、登记入册后包装后送往分析实验室进行分析。 7.3 实验室分析 本调查中所采集的样品均由湖南精科检测有限公司进行分析与测试,公司已通过 CMA 资质认证。 根据项目前期污染调查和污染识别,以《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 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确定的 45 项基本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具体见下表。 表 7-1 初步调查阶段污染物检测指标 类型 采样点位 实验室分析检测指标 T1 总砷、镉、六价铬、铜、铅、总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 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 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 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 并[a,h] 蒽、茚并[1,2,3-cd]芘、萘 T2 土壤 T3 T4 T5 T6 场地对照点 36 7.4 质量保证与控制 湖南精科检测有限公司具有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土壤分析监测能力,证书 编号为 181812051320。本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监测严格按照国家环境 保护总局颁发的《环境技术规范》和湖南精科检测有限公司编制的《质量手册》的要求, 对监测过程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 7.4.1 样品采集 (1)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掌握采样技术,熟知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条件以及 水样的固定条件并按规范采样。 (2)采集样品的工具、设备所用材质不能和待采样品有任何反应,不能使待采样 品污染、损失。采样工具应保持清洁,采样设备应定期保养、检查。 (3)盛样容器应当保持洁净,材质与样品物质不起作用。 7.4.2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1)本项目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及国家相关检测 标准。 (2)因气体交换、化学反应和生物代谢,样品质量变化很快。采样人员应对送往 实验室的样品容器做好密封、防震等措施,避免日光照射和过热。当样品当天不能分析 时,根据相应标准分析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固定、妥善保存。 7.4.3 实验室检测及数据处理质控措施 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时采用全程序空白试验、精密度控制、准确度控制等方式来保 证数据准确性。 (1)全程序空白试验:每批次监测样品均做全程序空白试验,以判断结果准确性, 在分析结果中扣除全程序空白值对结果进行修正。 (2)标准曲线的制作:标准曲线测量按样品测定的相同步骤进行,测得仪器响应 37 值再扣除零浓度的响应值后,绘制曲线。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 截距和斜率,均应符合标准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3)精密度控制 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 10%平行样品;当 5 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 于 1 个。 由分析者自行编入的明码平行样,或由质控员在采样现场或实验室编入的密码平行 样。 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者为合格。当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低 于 95%时,除对当批样品重新测定外再增加样品数 10%~20%的平行样,直至平行双 样测定合格率大于 95%。 (4)准确度控制 a、使用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 例行分析中,每批要带测质控平行双样,在测定的精密度合格的前提下,质控样测 定值必须落在质控样保证值(在 95%的置信水平)范围之内,否则本批结果无效,需 重新分析测定。 7.4.4 数据审核 (1)根据相关规范对数据进行修约及分析。 (2)所出具的报告采取三级审核制,审核人员对数据的准确性、逻辑性、可比性 和合理性进行审核。 (3)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依据检测数据,及时客观、准确、清晰地出 具报告,并提供与检测有关的足够完整的信息,报告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4)技术负责人对检测报告涉及的技术能力负责;授权签字人签发检测报告,对 所发检测报告的真实准确负责;报告组相关人员对检测报告编制、数据的一致性、报告 的发出及更正负责。 38 8 结果和分析 8.1 评价标准的确定 本次筛选值选择《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表 8-1 土壤标准限值一览表单位: mg/kg 序号 污染物 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1 砷 20 2 镉 20 3 铬 (六 价 ) 3.0 4 铜 2000 5 铅 400 6 汞 8 7 镍 150 8 四氯化碳 0.9 9 氯仿 0.3 10 氯甲烷 12 11 1,1-二氯乙烷 3 12 1,2-二氯乙烷 0.52 13 1,1-二氯乙烯 12 14 顺- 1,2-二氯乙烯 66 15 反- 1,2-二氯乙烯 10 16 二氯甲烷 94 17 1,2-二氯丙烷 1 18 1,1,1,2- 四氯乙烷 2.6 19 1,1,2,2- 四氯乙烷 1.6 20 四氯乙烯 11 21 1,1,1-三氯乙烷 701 22 1,1,2-三氯乙烷 0.6 23 三氯乙烯 0.7 24 1,2,3-三氯丙烷 0.05 25 氯乙烯 0.12 26 苯 1 27 氯苯 68 39 28 1,2-二氯苯 560 29 1,4-二氯苯 5.6 30 乙苯 7.2 31 苯乙烯 1290 32 甲苯 1200 33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163 34 邻二甲苯 222 35 硝基苯 34 36 苯胺 92 37 2-氯酚 250 38 苯并[a]蒽 5.5 39 苯并[a]芘 0.55 40 苯并[b]荧蒽 5.5 41 苯并[k]荧蒽 55 42 䓛 490 43 二苯并[a,h]蒽 0.55 44 茚并[1,2,3-cd]芘状况调查 5.5 45 萘 25 40 JK2205149 8.2 检测结果 本次地块环境初步调查,在地块内部由南至北布设 5 个土壤采样点位,地块外布设 1 个表层土壤对照点位。所有检测因子均为湖 南精科检测有限公司进行分析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土壤检测结果见表 8-1。 表 8-1 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项目场地调查土壤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mg/kg) 采样点位 采样日期 样品状态 砷 镉 六价铬 铜 铅 汞 镍 四氯化 碳 氯仿 氯甲烷 1,1二氯 乙烷 T1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13.1 0.31 1.61 25.2 23.3 0.253 36.2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2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11.2 0.23 0.5L 19.3 20.0 0.111 25.2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3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12.2 0.25 0.5L 24.1 22.8 0.125 35.1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4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12.4 0.22 1.09 25.3 21.1 0.277 45.9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5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13.2 0.23 0.91 25.4 24.0 0.376 48.2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6 场地对照点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14.5 0.26 1.95 35.4 30.0 0.208 48.2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 20 20 3.0 2000 400 8 150 0.9 0.3 12 3 标准限值 注:标准参考《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表 1、2 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标准限值。 41 JK2205149 (续)表 8-1 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项目场地调查土壤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mg/kg) 采样日期 T1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2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3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4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5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6 场地对照点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标准限值 样品状态 1,1,1,2 1,1,2,2 1,2二氯 1,1二氯 顺1,2二 反1,2二 二氯甲 1,2二氯 四氯乙 1,1,1三 1,1,2三 三氯乙 四氯乙 四氯乙 乙烷 乙烯 氯乙烯 氯乙烯 烷 丙烷 烯 氯乙烷 氯乙烷 烯 烷 烷 采样点位 / 0.52 12 66 10 94 1 2.6 1.6 11 注:标准参考《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表1、2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标准限值。 42 701 0.6 0.7 JK2205149 (续)表 8-1 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项目场地调查土壤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mg/kg) 采样点位 采样日期 样品状态 1,2,3,三 氯乙烯 氯丙烷 苯 氯苯 1,2二氯 1,4二氯 苯 苯 乙苯 苯乙烯 间二甲 邻二甲 甲苯 苯+对二 硝基苯 苯 甲苯 T1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2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3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4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5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6 场地对照点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标准限值 / 0.05 0.12 1 68 560 5.6 7.2 1290 1200 注:标准参考《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表1、2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标准限值。 43 163 222 34 JK2205149 (续)表 8-1 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项目场地调查土壤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mg/kg) 采样点位 采样日期 样品状态 苯胺 2-氯酚 苯并【a】苯并【a】苯并【b】苯并【k】 蒽 芘 荧蒽 荧蒽 䓛 茚并 二苯并 【1,2,3-cd】 【a,h】蒽 芘 萘 T1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2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3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4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5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T6 场地对照点 2022.5.11 黄棕潮轻壤土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 92 250 5.5 0.55 5.5 55 490 0.55 5.5 25 标准限值 注:标准参考《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表1、2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标准限值。 本次调查共布设 6 个土壤监测点,其中地块内布设 5 个土壤监测点,均采集表层样,地块外布设 1 个土壤对照点,采集表层样, 由检测结果可知,土壤各监测点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一类用 地土壤筛选值。 44 JK2205149 9 结论和建议 9.1 调查结论 所有点位的 45 项基本指标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GB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标准要求。为此,地块内污染物含量 低于风险筛选值,在一般情况下地块的土壤污染风险可以忽略。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 中“5.3.2 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等于或低于风险筛选值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 综上所述,本地块的土壤污染风险可忽略不计,不需要进行后续的详细调查、风险 评估及土壤修复工作。 9.2 建议 (1)在该地块将来的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由于本地块周边基本上都是农田,建议 引进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企业。 (2)如该地块在后期其他开发过程中发现其土壤和地下水有污染的异常迹象,需报 告相关主管部门再另行委托监测调查。 (3)建设单位加强对地块的环境监督,在该地块后续开发过程中,保护地块不新增 外界人为污染,杜绝出现废水、固废等倾倒现象。 45 JK2205149 10 附件、附图 附件 1 可研批复 46 JK2205149 47 JK2205149 48 JK2205149 附件 2 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 49 JK2205149 50 JK2205149 51 JK2205149 52 JK2205149 53 JK2205149 54 JK2205149 55 JK2205149 56 JK2205149 附件 3 地勘报告 57 JK2205149 58 JK2205149 59 JK2205149 60 JK2205149 61 JK2205149 62 JK2205149 63 JK2205149 64 JK2205149 65 JK2205149 66 JK2205149 附件 4 人员访谈记录表 67 JK2205149 68 JK2205149 69 JK2205149 70 JK2205149 71 JK2205149 72 JK2205149 73 JK2205149 74 JK2205149 75 JK2205149 76 JK2205149 77 JK2205149 78 JK2205149 79 JK2205149 80 JK2205149 81 JK2205149 82 JK2205149 附件 5 承诺函 83 JK2205149 附件 6 检测资质及能力附表 仅用于原沅江市阳罗新港建材厂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84 JK2205149 85 JK2205149 86 JK2205149 87 JK2205149 88 JK2205149 89 JK2205149 90 JK2205149 91 JK2205149 92 JK2205149 93 JK2205149 94 JK2205149 95 JK2205149 96 JK2205149 97 JK2205149 98 JK2205149 99 JK2205149 100 JK2205149 101 JK2205149 102 JK2205149 103 JK2205149 104 JK2205149 105 JK2205149 106 JK2205149 107 JK2205149 108 JK2205149 109 JK2205149 110 JK2205149 111 JK2205149 112 JK2205149 113 JK2205149 114 JK2205149 115 JK2205149 116 JK2205149 117 JK2205149 118 JK2205149 119 JK2205149 120 JK2205149 121 JK2205149 122 JK2205149 123 JK2205149 124 JK2205149 125 JK2205149 126 JK2205149 127 JK2205149 128 JK2205149 129 JK2205149 130 JK2205149 131 JK2205149 132 JK2205149 133 JK2205149 134 JK2205149 135 JK2205149 136 JK2205149 137 JK2205149 138 JK2205149 139 JK2205149 140 JK2205149 141 JK2205149 142 JK2205149 143 JK2205149 144 JK2205149 145 JK2205149 146 JK2205149 147 JK2205149 148 JK2205149 149 JK2205149 150 JK2205149 151 JK2205149 152 JK2205149 153 JK2205149 154 JK2205149 155 JK2205149 156 JK2205149 157 JK2205149 158 JK2205149 159 JK2205149 160 JK2205149 161 JK2205149 162 JK2205149 163 JK2205149 164 JK2205149 附件 7 报告出具单位承诺书 165 JK2205149 附件 8 申报表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评审申请表 项目名称 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地块 报告类型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 □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 联系人 张洪武 地块类型 □经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监测、现场检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污 染风险 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用地,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 行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的地块 土地使用权取得时间 (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 关部门申请的,填写土 地使用权收回时间) 建设用地地点 四至范围 行业类别(现状为工矿 用地的填写该栏) 有关用地审批和规划许 可情况 规划用途 年 联系电话 月 日 15197730588 电子邮箱 前土地使用权人 政府 湖南省(区、市) 益阳市地区(市、州、盟) 沅江市(区、市、旗) 高新 区(镇) 经度:112°21′41.50″ 纬度:北纬 28°48′36.46″ 项目中心①□其他(简要说明) 占地面积 4688.64m2 地块西至凤凰路,北至文明路。 (m2) □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 □制革□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用地 其他其他建筑材料制造 □已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已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已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一类用地: 包括 GB50137 规定的居住用地 R □中小学用地 A33□医疗卫生用地 A5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A6 □公园绿地 G1 中的社区公园或者儿童公 园用地 □第二类用地: 包括 GB50137 规定的□工业用地 M □物流仓储用地 W □商业服务业 设施用地 B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 □公共设施用地 U □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用地 A(A33、A5、A6 除外)□绿地与广场用地 G(G1 中 的社区公园或者儿童公园用地除外) 不确定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 技术导则》(HJ 25. 1-2019)以及结合上述分析,沅江市实竹枞树组安置房建设 报告主要结论 地块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本报告认 为地块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无需开展第 二阶段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及土壤修复工作,该地块可作 166 JK2205149 为住宅项目开发建设。 第二阶段布点采样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块土壤 45 项监测因 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标准。不需要开展土壤污 染详细调查,调查结束。 167 JK2205149 附件 9 样品追踪记录单 168 JK2205149 附件 10 地块坐标位置 169 JK2205149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项目所在位置 170 JK2205149 附图 2 项目红线图 171 JK2205149 附图 3 项目平面布局图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