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doc

☆veve↑拽爷们18 页 200.5 KB下载文档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doc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doc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doc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doc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doc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doc
当前文档共18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doc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智能交通相关) 2021 年 2 月 目 前 录 言 .........................................................................................1 一、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基本原则 ....................................................................2 (三)建设目标 ....................................................................3 二、构建方法 .............................................................................3 (一)建设依据 ....................................................................3 (二)技术架构 ....................................................................5 三、标准体系主要内容 .............................................................6 (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6 (二)标准分类说明 ............................................................8 (三)标准体系表 ................................................................9 四、组织实施 ...........................................................................15 前 言 为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 准制定,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组织制定《国家车联网产 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 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和道路交通运输等 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 点。《建设指南》充分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 中的顶层设计和基础引领作用,按照不同行业属性划分为智 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与服务、车辆智能管理、 智能交通相关等若干部分,为打造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的车 联网产业提供支撑。 为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促进自动驾驶和车路协 同技术应用和产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 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主要针对智能交通通用规范、 核心技术及关键应用,构建包括智能交通基础标准、服务标 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指导车联网产 业智能交通领域的相关标准制修订,充分发挥标准在车联网 产业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和功能应用的引领作用,与《建设 指南》其他部分共同形成统一、协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 体系架构。 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精神,加快推进交通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促 进现代科技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推动先进技术在智能交 通领域的应用,发挥标准在推动车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 引领和规范作用,建立健全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需求的 车联网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基于《建设指南》总体架构,结合交通 运输管理和服务工作实际,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确定发展重 点领域,合理规划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结构,满足车联网 产业发展需求及车联网环境下智能交通管理和服务需要。 坚持需求引导。结合智能交通技术和产业发展实际,充 分考虑交通安全、运输效率、网络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需要, 促进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车辆应用、车路协同、交 通管理和服务系统发展,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综合考虑技术成熟程度、市场接受能力、 行业资源优势等因素,合理布局智能交通标准体系建设路径, 充分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整 体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2 坚持强化实施。按照“突出重点、急用先行”的思路,加 快重点和急需标准的制定,统筹发挥好产学研用各方、产业 链各环节的力量,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共同推动标准实 施,引导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对标达标。 (三)建设目标。 针对车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智能 交通行业发展实际,聚焦营运车辆和基础设施领域,建立支 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分阶段 出台一批关键性、基础性智能交通标准。到 2022 年底,制 修订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息辅助等领域智能交通急需 标准 20 项以上,初步构建起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 标准体系;到 2025 年,制修订智能管理和服务、车路协同 等领域智能交通关键标准 20 项以上,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 联网应用、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标准体系。 二、构建方法 (一)建设依据。 国家法律、政策、战略要求 智能网联 信息通信 汽车标准 体系 标准体系 智能交通 车辆智能 相关标准 管理标准 体系 体系 电子产品与服务标准体系 图 1 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结构图 3 图 1 为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结构图,清晰地表 明了国家积极引导和推动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合作的思 路,明确了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的定位,以及与其他标准 体系部分的关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应在国家车联 网产业标准体系整体框架下,充分考虑当前车联网产业发展 水平和趋势、交通运输领域车联网技术应用需求、交通运输 法律法规政策、交通运输路侧设施现状等各方面的因素,根 据交通运输发展要求,开展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 4.交通运输部《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 5.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车联 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 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 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 南(电子产品与服务)》 ; 6.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 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 》; 7.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智能网联汽 4 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 》 ; 8.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 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 部等 11 个部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 10. 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 信使用 5905-5925MHz 频段管理规定(暂行)》 。 (二)技术架构。 车联网产业是依托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车内、车与车、 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链接和数据交互, 提供安全、智能、舒适、高效的综合服务,形成汽车、电子、 信息通信和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形态。车联 网(智能交通相关)技术架构图见图 2。 智能交通相关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车路信息交互 车联网运输管理与服务 交通信息采集、高精度定位\ 地图以及信息安全等设施 车辆与道路进行信息交互的规 则、设备等 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运输、 智慧管理和智慧出行服务 图 2 车联网(智能交通相关)技术架构图 该技术架构图从智能交通基本构成要素出发,考虑车联 网环境下人、车、路的协调配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是基于道路的交通信息感知、 5 与车辆协同配合的智能化路侧系统。路侧系统向车辆发送高 精度地理信息、定位辅助信息、交通规则信息、交通环境信 息、基础设施信息、实时交通状态、危险预警提示等,车辆 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及时掌握路段层面信息,扩展感知范围。 同时,路侧系统可实现路口、互通区、匝道区及路段范围内 的协同控制,提高车辆在交叉口、合流区、分流区、互通桥 区、关键路段的运行安全和效率。此外,路侧系统将路段层 面的交通状态、交通环境、交通事件等信息反馈至管控中心, 提高全局感知能力。 2.车路信息交互。重点是交通参与者与路侧基础设施的 信息交互,将人、车与智能交通基础联系起来,内容包括路 侧通信系统、车路信息交互规则等。此外,车辆还向路侧系 统和管控中心反馈其运行信息、异常状态等,提高系统的感 知精度和响应速度。 3.车联网运输管理与服务。侧重路网层面宏观信息感知 与服务。信息中心将路网交通状态、路网交通环境、交通控 制及调度、应急处置等信息发送至路侧系统,路侧系统根据 需要,将信息转发至车辆。对全局性的地理数据、气象、事 件等信息,信息中心可通过通信网络,直接发送到车辆。 三、标准体系主要内容 (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车联网(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类标 6 准、道路设施标准、车路交互标准、管理与服务标准、网络 安全标准等 5 部分。标准体系结构图见图 3。 101术语与符号 100基础类 102分类与编码 103基础数据 201总体要求 202交通感知 车 联 网 (智 能 交 通 相 关) 标 准 体 系 203交通控制与诱导 200道路设施 204智能路侧 205路侧通信 206地图 207定位 301信息交互 300车路交互 302交通信息辅助 401出行服务 400管理与服务 402运输组织 403管理与平台 501证书密钥管理 500网络安全 502网络安全防护 图 3 车联网(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结构图 7 基础类标准为其他 4 个部分建立信息交互的数据基础标 准。道路设施标准立足于道路及附属设施智能化,包括路侧 交通状态感知及事件监测、数字化标志标线、通信设施、高 精度地理信息等。车路交互标准主要对车联网系统中道路与 车辆进行信息交互的相关流程与过程进行标准化规定,是“人车-路”物理结构中的“粘合剂”,便于车联网系统的互联互通。 管理与服务标准突出“协同服务”理念,面向不同用户,在不 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下提供服务。网络安全标准为基于车路 协同的车联网系统提供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二)标准分类说明。 1.基础类标准 主要包括术语与符号、分类与编码、基础数据等 3 类标 准。术语与符号主要包括相关术语和图形符号等标准;分类 与编码主要包括编码规则、代码结构等标准;基础数据主要 包括信息集、数据管理等标准。 2.道路设施标准 主要包括总体要求、交通感知、交通控制与诱导、智能 路侧、路侧通信、地图、定位等 7 类标准。总体要求主要包 括基础设施总体要求、基本要求等标准;交通感知主要包括 监测、传感、检测类标准;交通控制与诱导主要包括车道指 示器、可变限速标志等设施的标准;智能路侧主要包括路侧 边缘计算等设施的标准;路侧通信主要包括道路沿线的通信 8 设备、通信基站、通信系统等相关标准;地图主要包括与公 路相关的高精度地图应用标准;定位主要包括与公路相关的 高精度定位标准。 3.车路交互标准 主要包括信息交互、交通信息辅助等 2 类标准。信息交 互主要包括车联网系统中信息采集、发布、应用集等信息交 互规则的相关标准;交通信息辅助主要包括合作式智能运输 系统信息辅助等标准。 4.管理与服务标准 主要包括出行服务、运输组织、管理与平台等 3 类标准。 出行服务主要包括出行信息服务、营运服务等相关标准;运 输组织主要包括车辆编队行驶、营运车辆运输组织类标准; 管理与平台主要包括大数据平台、数据管理中心、云控平台 等标准。 5.网络安全标准 主要包括证书密钥管理、网络安全防护 2 类技术标准。 证书密钥管理类标准主要包括车路信息交互所使用的交通 行业证书、密钥等相关标准;网络安全防护类标准主要包括 路侧设施、计算控制中心等进行信息交互过程中的网络安全 防护方法等相关标准。 (三)标准体系表。 车联网(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表见表 1,目前初列 9 标准 72 项,其中国家标准 55 项,行业标准 17 项。 表1 车联网(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 标准类型/标准号 标准 性质 状态 智能运输系统 通用 GB/T 20839-2007 术语 推荐 已发布 标准项目及分类 100 基础类标准 101 术语与符号 101-1 102 分类与编码 102-1 车路协同 应用信息 国标 分类与编码 推荐 预研 102-2 车路协同 业务功能 国标 分类与编码 推荐 预研 推荐 已报批 推荐 预研 推荐 预研 行标 推荐 已立项, 在编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已申报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103 基础数据 103-1 103-2 103-3 营运车辆服务 车辆 行标 交互信息集 车路协同数据管理 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 国标 路侧设施 车路协同数据管理 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 国标 交通信息中心 200 道路设施标准 201 总体要求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公路工程适应自动 驾驶公路附属设施 总体技术规范 公路智能化分级与 评价 自动驾驶封闭测试 场地建设技术要求 停车场智能设施技 术要求 公路智能化设施运 营维护规范 智能化路面技术规 范 10 采用的或相 应的国际、 国外标准号 标准类型/标准号 标准 性质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GB/T 33697-2017 推荐 已发布 GB/T 24726-2009 推荐 GB/T 20609-2006 推荐 行标 推荐 已立项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车路协同系统智能 路侧一体化协同控 国标 制设备技术要求和 测试方法 推荐 已申报 标准项目及分类 状态 202 交通感知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交通信息采集 路侧 毫米波雷达交通状 态检测器技术要求 交通信息采集 路侧 交通事件检测技术 要求 道路交通运行状态 监测技术要求 道路基础设施状态 监测技术要求 公路交通气象监测 设施技术要求 交通信息采集 视频 车辆检测器 交通信息采集 微波 交通流检测器 公路网运行监测技 术规范 已发布, 修订 已发布, 修订 203 交通控制与诱导 203-1 203-2 203-3 203-4 车路协同 交通控制 与诱导设施技术规 范 第 1 部分:车道 指示器 车路协同 交通控制 与诱导设施技术规 范 第 2 部分:可变 限速标志 车路协同 交通控制 与诱导设施技术规 范 第 3 部分:可变 信息标志 数字化交通标识技 术规范 204 智能路侧 204-1 11 采用的或相 应的国际、 国外标准号 标准项目及分类 204-2 204-3 204-4 标准类型/标准号 路侧计算设备数据 国标 接口技术要求 公路路侧计算设备 行标 布设规范 公路路侧计算设备 行标 应用系统技术要求 标准 性质 状态 推荐 预研 推荐 预研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GB/T 31024.1-2014 推荐 已发布 GB/T 31024.2-2014 推荐 已发布 GB/T 31024.3-2019 推荐 已发布 GB/T 31024.4-2019 推荐 已发布 行标 推荐 预研 推荐 已立项, 在编 推荐 已立项, 在编 推荐 预研 205 路侧通信 205-1 205-2 205-3 205-4 205-5 205-6 车路协同路侧通信 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 统 专用短程通信 第 1 部分:总体技术 要求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 统 专用短程通信 第 2 部分:媒体访问 控制层和物理层规 范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 统 专用短程通信 第 3 部分:网络层和 应用层规范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 统 专用短程通信 第 4 部分:设备应用 规范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 统 LTE-V2X 路 侧 设施应用技术规范 206 地图 206-1 206-2 206-3 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 驾驶电子地图数据 国标 模型与交换格式 第 1 部分:高速公路 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 驾驶电子地图数据 国标 模型与交换格式 第 2 部分:城市道路 智能道路设施高精 国标 度电子地图动态交 12 采用的或相 应的国际、 国外标准号 标准项目及分类 206-4 206-5 标准类型/标准号 标准 性质 状态 通信息接口技术要 求 智能路侧设施高精 度电子地图应用规 国标 范 电子公路图地理要 国标 素高精度表达规范 推荐 预研 推荐 已立项 自动驾驶路侧辅助 国标 定位技术要求 推荐 预研 推荐 已立项 推荐 已立项 推荐 预研 推荐 预研 推荐 预研 推荐 预研 采用的或相 应的国际、 国外标准号 207 定位 207-1 300 车路交互标准 301 信息交互 301-1 301-2 301-3 301-4 301-5 301-6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 统应用集 第 1 部分: 国标 车辆辅助驾驶应用 集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 统应用集 第 2 部分: 国标 车辆协同驾驶应用 集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 技术要求 第 1 部分: 国标 路侧设施之间信息 交互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 技术要求 第 2 部分: 国标 路侧设施与信息中 心信息交互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 技术要求 第 3 部分: 国标 路侧设施信息发布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 技术要求 第 4 部分: 国标 数字化交通标志信 息交互 302 交通信息辅助 302-1 基于车路协同的交 通障碍物预警系统 行标 要求 推荐 13 已报批 ISO 15624:2001, NEQ 标准项目及分类 标准类型/标准号 标准 性质 状态 302-2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 统 盲区安全预警信 行标 息服务 推荐 预研 302-3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 行标 统 车速引导服务 推荐 预研 302-4 封闭园区特殊车辆 远程驾驶系统技术 国标 要求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行标 推荐 预研 行标 推荐 预研 行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行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行标 推荐 预研 行标 推荐 预研 行标 推荐 预研 400 管理与服务标准 401 出行服务 401-1 401-2 401-3 401-4 401-5 401-6 401-7 交通信息 车路协同 服务总则 车路协同 隧道路段 信息服务技术规范 自动驾驶出租汽车 运营技术要求 公共汽电车自动驾 驶车辆运营技术要 求 中小型客车自动驾 驶运营技术要求 基于 ETC 的出行服 务技术规范 化工园区危险品运 输车辆车路协同监 控服务技术规范 402 运输组织 402-1 402-2 402-3 402-4 营运车辆编队行驶 交通组织技术规范 危险货物运输车路 协同技术规范 自动驾驶物流运输 服务技术规范 封闭园区低速自动 驾驶物流运输服务 技术规范 403 管理平台 14 采用的或相 应的国际、 国外标准号 T/ITS 0038-2015 团标已发布 T/ITS 0040-2015 团标已发布 标准项目及分类 403-1 403-2 403-3 403-4 车路协同 大数据平 台总体技术要求 智能道路 车路协同 云控平台技术规范 智能道路 车路协同 云控平台运维管理 技术规范 5GNR/LTE-V2X 营 运车辆车联网平台 技术要求 标准类型/标准号 标准 性质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行标 推荐 预研 推荐 已发布 推荐 已发布 推荐 预研 GB/T 37378-2019 推荐 已发布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国标 推荐 预研 状态 采用的或相 应的国际、 国外标准号 500 网络安全标准 501 证书密钥管理 501-1 501-2 501-3 交通运输 数字证书 GB/T 37376-2019 格式 智能交通 数字证书 GB/T 37374-2019 应用接口规范 车路协同 车路协同 路侧设施证书认证 国标 技术规范 参 考 IEEE 1609.2 502 网络安全防护 502-1 502-2 502-3 502-4 交通运输 信息安全 规范 智能交通设施网络 安全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总体技术要求 智能交通设施网络 安全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路侧设备技术 要求 智能交通设施网络 安全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信息中心(管 控中心)技术要求 四、组织实施 发挥好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 组织作用,充分调动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及高等院校等单位 15 的积极性,加快推动各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落实好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汽车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道路 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签署的《关于加强汽车、智 能交通、通信及交通管理 C-V2X 标准合作的框架协议》 ,加 强车联网产业发展中急需的智能交通标准化需求调研分析, 共同推进重点和急需标准的研制。结合车联网技术和产业发 展需求,动态更新和完善标准体系,支撑 C-V2X 等新技术在 汽车、智能交通及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国内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电 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等国际标准化活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