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1-纳米空间中的多相手性催化反应研究-自然奖第一单位公示.docx

My people4 页 25.934 KB下载文档
附件1-纳米空间中的多相手性催化反应研究-自然奖第一单位公示.docx附件1-纳米空间中的多相手性催化反应研究-自然奖第一单位公示.docx附件1-纳米空间中的多相手性催化反应研究-自然奖第一单位公示.docx附件1-纳米空间中的多相手性催化反应研究-自然奖第一单位公示.docx
当前文档共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1-纳米空间中的多相手性催化反应研究-自然奖第一单位公示.docx

附件 1: 大连化物所拟申请 2015 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 自然科学奖公示: 项目名称 纳米空间中的多相手性催化反应研究 推荐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推荐专家) 项目简介 多相手性催化是实现手性药物及高附加值化学品高效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和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也是催化科学领域的前沿方向。然 而,长期以来这些学科各自独立发展,缺乏学科交叉融合,使多相手性催化研究发 展面临挑战。本研究团队在国际上较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通过 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和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了多相手性催化体系的新概念和 新方法,解决了多相手性催化合成中若干个科学难题,推动了多相手性催化领域的 发展。 ① 在国际首次将 Sharpless 催化剂嫁接在纳米孔道内,实现了多相手性环氧化 反应;发现了纳米孔道内的弱相互作用可以调变手性诱导能力,甚至可以导致产物 的手性构型反转的现象,通过改变纳米空间的尺寸和表面性质可以显著提升多相手 性催化体系的手性选择性和催化活性。为发展高效多相手性催化剂及手性催化合成 提供了新途径。 ② 在国际上较早发现了碳纳米管内的手性催化反应强化现象,包括碳纳米管内 大幅度提升手性选择性和加快反应速度的现象,这为发展以碳纳米管为基质的多相 手性催化剂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③ 发现了纳米反应器中的手性催化剂双分子耦合加速现象,获得比均相分子催 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改变了长期以来多相手性催化剂手性选择性和催化活性较低 的局面,开拓了纳米反应器中的高活性手性催化新技术。 ④ 合成了新型手性有机-无机纳米孔材料,发展了构筑手性纳米反应器的方法, 实现了分子催化剂、酶催化剂甚至纳米粒子催化剂在纳米限域空间内的组装,成为 一种桥连多相和均相催化的普适方法。 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多相手性催化剂中弱相互作用对手性选择性的影响规律,发 现了纳米孔道的空间限域效应、富集效应和耦合反应加速效应促进手性催化活性和 手性选择性的现象,发展了手性纳米反应器构建的新策略和新方法,提出了均相催 化、多相催化和材料科学交叉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发展了多相手性催化新体系。 这些成果对于发展多相手性催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高效多相手性催化 体系的设计与合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0 篇主要论文共被他引 1647 次,SCI 他引 1594 次;8 篇代表论文共被他引 951 次,SCI 他引 921 次;单篇最高他引 259 次,SCI 他引 249 次;他引超 100 次的论文 6 篇;应邀主编了第一部有关均多相催化之间 关联的专著“Bridging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catalysis”(Wiely 出版社出 版);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0 件;应邀在本领域的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 告和主题报告 20 余次,如在国际催化大会上做大会特邀报告(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 次在此大会上做大会报告),在美国高登会议上做专题报告,将在 2015 年 7 月举行 的国际均多相催化论坛做大会报告;获得国际催化奖(4 年一次,每次一人,这是 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此荣誉)和中国催化成就奖;研究工作多次被国内外同行和美 国 C&E News(美国化学工程新闻)关注和 Highlight,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 响,成为我国在国际催化界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完成人情况 表 李灿、1、研究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 学物理研究所、作为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学术思想、研究方向的讨论确定,研 究内容、实验方案的设计规划,科学问题、技术难点的学术指导,人才队伍、实验 条件的组织保障。本人是全部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对本项目的四个重要发现点 均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 年“紫外拉曼光谱仪研制和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获国家 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 年“催化材料的紫外拉曼光谱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杨启华、2、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 理研究所、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参与了项目重要科学发现 3 和 4 的学术思想、研究 方向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实验方案的设计规划,科学问题、技术难点的学术指 导。对重要科学发现 3 和 4 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代表性论文 6 的通讯作者和代表性 论文 2 的第一作者、2011 年“催化材料的紫外拉曼光谱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 奖; 杨恒权、3、教授、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项目主要 完成人参与项目重要科学发现 3 和 4 研究内容、实验方案的设计规划,是代表性论 文 6 的第一作者; 张慧东、4、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 究所、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参与项目重要科学发现 1 的研究内容、实验方案的设计 规划,是代表性论文 3,5 的第一作者; 陈志坚、5、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参与项目重要科学发现 2 研究内容、实验方案的设计规划,是 代表性论文 8 的第一作者。 论文、论著目录(不超过 8 篇) 序 号 论文专著名称/刊 名/作者 1 Chiral synthesis on catalysts immobilized in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Catal. Rev.-Sci. Eng./C. Li* 2 Functionalized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 for catalysis/J. Mater. Chem./Q. H. Yang, J. Liu, L. 影响 因子 年卷页 码 发表时间 年月日 通讯 作者 第一 作者 国内 作者 SCI 他 引 次 数 6.875 2004, 46, 419-492 2004.7.11 C. Li C. Li 李灿 229 238 是 6.626 2009, 19, 1945-19 55. Q. H. Yang 杨启 华, 刘健, 125 张磊, 李灿 127 是 2009.2.16 C. Li 他 引 总 次 数 知识 产权 是否 国内 所有 Zhang, C. Li* 3 Chiral catalysis in nanopores of mesoporous materials/Chem. Commun./C. Li*, H. D. Zhang, D. M. Jiang, Q. H. Yang 4 Enantioselective epoxidation of olefins catalyzed by Mn(salen)-MCM-4 1 synthesized by a new anchoring method/Chem. Commun./S. Xiang, Y. L. Zhang, Q. Xin, C. Li* 5 Enantioselective epoxidation of unfunctionalized olefins catalyzed by Mn(salen) complexes immobilized in porous materials via phenyl sulfonic group/Chem. Commun./H. D. Zhang, S. Xiang, C. Li* 6 Enhanced cooperative activation effect in the hydrolytic kinetic resolution of epoxides on [Co(salen)] catalysts confined in nanocages/Angew. 6.718 2007, 6, 547-558 6.718 2002, 2696-26 97 6.718 2005, 1209-12 11 11.33 6 2007, 46, 6861-68 65 2006.9.1 2002.10.1 6 2005.2.19 2007.7.31. C. Li 李灿, 张慧 东, 蒋 冬 126 梅, 杨启 华 129 是 C. Li S. Xian g 向松, 张一 梁 , 117 辛勤, 李灿 122 是 C. Li H. D. Zhan g 张慧 东, 103 向松, 李灿 105 是 H. Q. Yang 杨恒 全, 张磊, 钟琳, 88 杨启 华, 李灿 88 是 C. Li Q. H. Yang , C. Li Chem. Int. Ed./H. Q. Yang, L. Zhang, L. Zhong, Q. H. Yang*, C. Li* Asymmetric epoxidation of allyl alcohol o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hiral catalysts grafted onto the surface of silica and in the mesopores of MCM-41/Angew. Chem. Int. Ed./S. Xiang, Y. L. Zhang, Q. Xin, C. Li* 7 8 Enhanc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platinum nanocatalyst confined within carbon nanotubes for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An gew. Chem. Int. Ed./Z. J. Chen, Z. H. Guan, M. R. Li, Q. H. Yang, C. Li* 11.33 6 11.33 6 2002, 41, 821-824 2011, 50, 4913-49 17. 2001.10.2 2011.3.2 C. Li C. Li S. Xian g 向松, 张一 梁 , 70 辛勤, 李灿 73 是 Z. J. Chen 陈志 坚, 管再 鸿, 李名 润, 杨启 华, 李灿 69 是 6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