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6-2017学年度上饶师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指尖的格桑花34 页 815 KB下载文档
2016-2017学年度上饶师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016-2017学年度上饶师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016-2017学年度上饶师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016-2017学年度上饶师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016-2017学年度上饶师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016-2017学年度上饶师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当前文档共3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6-2017学年度上饶师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 学年) 2017 年 12 月 目 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 1. 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1 2. 培养目标 ...............................................................................................................2 (二)专业设置情况 ................................................................................................2 (三)在校生情况 ....................................................................................................4 (四)生源质量情况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6 (一)师资队伍及结构 ............................................................................................6 (二)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8 (三)教学条件 ........................................................................................................8 1. 教学经费 ...............................................................................................................8 2. 教学用房 ...............................................................................................................8 3. 图书资料 ...............................................................................................................8 4. 仪器设备 ...............................................................................................................8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8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 ............................................................................................8 (二)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9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9 1.课程建设 ..............................................................................................................9 2.教材建设 ............................................................................................................10 1 (四)本科教学开课情况及开课质量 ..................................................................10 (五)教学改革 ......................................................................................................14 1.教学方法改革 ....................................................................................................14 2. 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 .................................................................................14 3.开展校本课题研究 ............................................................................................15 (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15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5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15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的落实及效果 ............................16 4. 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17 5.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活动和科技文化活动 ............................17 6.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18 7.力促大学生自主创业 ........................................................................................18 四、质量保障体系.....................................................................................18 (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8 1.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18 2.完善制度,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19 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19 4.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20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1 1. 教学评价 .............................................................................................................21 2. 教学督导 .............................................................................................................21 3. 教学信息员制度 .................................................................................................21 4.听课评课 ............................................................................................................21 五、学生学习效果.....................................................................................22 (一)体质测试达标率 ..........................................................................................22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22 (三)就业情况 ......................................................................................................24 2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 ..............................................................24 六、特色发展:铸师魂,强师能——上饶师范学院应用型师范生培养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4 (一)学校师范教育概况 ......................................................................................24 (二)学校师范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25 (三)学校铸师魂强师能的应用型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5 1. 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师范生的师魂教育 .........................................................25 2. 加强师范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26 3. 全方位提高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 .....................................................................26 4.积极探索“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新机制..........28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28 (一)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宣传与落实不够 ..........................................28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29 (三)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培育问题 ..................................................................29 3 上饶师范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上饶师范学院的前身是 1958 年创立的上饶师专,1959 年更名为赣东北大学,“文 革”期间停办,1977 年复校,2000 年 3 月经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上饶 师范学院,2005 年 11 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目前,校园占地面积 1116 亩,规划面积 1500 亩,校舍建筑面积 43.51 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 15 个二级学院(含继续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教育技术与实验中心、 计算机网络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教学教辅机构,拥有数字化校园网络、专业 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体育馆、标准塑胶田径场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 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 旨,坚持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定位: 类型定位:应用型。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上饶、服务江西、辐射周边、面向全国。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以基础学科为支撑,注重师范优势及其特色学科,发展适应 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学科,形成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 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办学理念: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特色办学为重点,以开门办学为抓手,以立德 树人为根本,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学生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地方服务的工作理念; 始终不渝地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组织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始终不渝地坚持强化师范专业教育、拓 展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非师范专业教育的发展理念。 发展目标: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 力,以申办硕士授权单位和创建全省一流师范教育为驱动,通过转型发展,突出“三性” 1 (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三型”(教学型、技能型、综合型)、“三贴近”(贴近 校情、贴近行业、贴近社会)的办学特点,到 2020 年,致力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一定 影响的地方性、多学科、应用型大学,为创建上饶师范大学奠定扎实基础。 2. 培养目标 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 分类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突出特色发展、与学校办学定位和 办学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优良教师职业品格、过硬 教师职业能力、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具有 先进教育理念、良好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教育师资;培 养具有理论学习能力、实践创新精神,初步掌握教学研究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基础教育 师资。 非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道德品质高尚、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社会改革发展、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特色较鲜明、个性较突出、适应能力较强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较强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设置情况 2016-2017 学 年 , 学 校 设 53 个 本 科 专 业 ( 表 1 ) 。 其 中 , 师 范 类 19 个 ( 占 35.85%),非师范类 34 个(占 64.15%)。所设专业覆盖理学(11 个,占 20.75%)、 工学(6 个,占 11.32%)、文学(6 个,11.32%)、法学(2 个,3.77%)、教育学(5 个,占 9.43%)、管理学(7 个,占 13.21%)、历史学(1 个,占 1.89%)、经济学 (2 个,3.77%)、农学(2 个,3.77%)、艺术学(11 个,占 20.75%)等 10 大学科门 类。 表1 二级学院 数学与计算 机科学 物理与电子 信息 2 2016-2017 学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学科门类 师范标识 1 经济统计学 020102 经济学 2011 2 电子商务 120801 工学 2016 3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1 理学 4 信息与计算科学 070102 理学 2005 5 应用统计学 071202 理学 2011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工学 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20102 管理学 8 教育技术学 040104 教育学 师范 2003 9 物理学 070201 理学 师范 2001 1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080705 工学 2005 1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80714T 工学 2002 师范 师范 设置年份 2000 2001 2008 二级学院 化学与环境 科学 文学与新闻 传播 政治 与法律 外国语 历史地理与 旅游 体育 美术与设计 音乐舞蹈 教育科学 生命科学 经济 与管理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学科门类 师范标识 设置年份 12 数字媒体技术 080906 工学 13 化学 070301 理学 14 应用化学 070302 理学 2003 15 环境科学 082503 理学 2005 16 材料化学 080403 工学 2014 17 汉语言文学 050101 文学 18 新闻学 050301 文学 2002 19 广播电视学 050302 文学 2005 20 广播电视编导 130305 艺术学 2011 21 播音与主持艺术 130309 艺术学 2009 22 法学 030101K 法学 2005 23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3 法学 师范 2000 24 英语 050201 文学 师范 2000 25 翻译 050261 文学 2014 26 商务英语 050262 文学 2015 27 历史学 060101 历史学 28 音乐表演 130201 艺术学 29 地理科学 070501 理学 30 旅游管理 120901K 管理学 31 体育教育 040201 教育学 3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040203 教育学 2004 33 动画 130310 艺术学 2011 34 美术学 130401 艺术学 35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艺术学 2004 36 环境设计 130503 艺术学 2004 37 书法学 130405T 艺术学 师范 2013 38 音乐学 130202 艺术学 师范 2002 39 舞蹈学 130205 艺术学 师范 2004 40 表演 130301 艺术学 41 学前教育 040106 教育学 师范 2004 42 小学教育 040107 教育学 师范 2004 43 心理学 071101 理学 师范 2003 44 生物科学 071001 理学 师范 2003 45 生物技术 071002 理学 2007 46 园艺 090102 农学 2005 47 园林 090502 农学 2007 48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1 经济学 2003 49 工商管理 120201K 管理学 2011 50 市场营销 120202 管理学 2005 51 会计学 120203K 管理学 2002 52 财务管理 120204 管理学 2008 2012 师范 师范 师范 2000 2000 2001 2016 师范 2001 2004 师范 师范 2001 2000 2013 3 二级学院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学科门类 53 公共事业管理 120401 管理学 师范标识 设置年份 2004 (三)在校生情况 截止 2016 年 12 月 31 日,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籍在校生 14601 人。其中,本科生 13346 人,专科生 1255 人,本科生与专科生各占 91.40%和 8.60%;师范类本科生 7282 人,非师范类本科生 6064 人,分别占本科生 54.56%和 45.44%;本科生构成:艺术学 3641 人,占本科生 27.28%;理学 2439 人,占本科生 18.28%;管理学 1441 人,占本 科生 10.80%;教育学 1802 人,占本科生 13.50%;文学 1597 人,占本科生 11.97%; 法学 759 人,占本科生 5.69%;工学 572 人,占本科生 4.28%;经济学 385 人,占本 科生 2.88%;农学 472 人,占本科生 3.54%;历史学 238 人,占本科生 1.78%;全校 本科行政班 330 个,班级平均规模 40.44 人/班。 (四)生源质量情况 2016 年,学校 48 个本科专业招生 3623 人,实际报到 3523 人,报到率 97.24%(表 2 和表 3)。报到的新生中,江西省生源 2407 人,占 68.32%。文科所有生源省份录取 平均分超出所在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平均值为 28.09 分;理科所有生源省份录取平均分超 出所在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平均值为 36.85 分。 表2 2016 年本科招生生源情况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北京 第二批次招生 A 1 1 532 494 -6 3 天津 第二批次招生 B 0 4 460 424 0 13 河北 第二批次招生 A 7 6 416 364 77.8 102.3 山西 第二批次招生 A 6 6 460 438 22 23.7 内蒙古 第二批次招生 A 5 7 375 346 57.5 59 辽宁 第二批次招生 A 6 6 417 373 58 58.3 吉林 第二批次招生 A 4 6 413 402 10 31.3 黑龙江 第二批次招生 A 5 7 401 369 22.7 41.2 上海 第二批次招生 A 2 2 368 360 2.5 9 江苏 第二批次招生 A 8 17 325 315 1.4 2.6 浙江 第二批次招生 A 10 10 462 439 68.2 76.1 安徽 第二批次招生 A 8 7 482 473 11.2 31.2 提前批招生 6 4 403 352 50.2 51.9 第二批次招生 A 6 6 403 352 50.2 51.9 福建 4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录取数 省份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批次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江西 第二批次招生 A 971 1151 482 474 4.5 5 山东 第二批次招生 A 5 5 474 351 23.5 126.3 河南 第二批次招生 A 7 6 458 447 9.4 4.8 湖北 第二批次招生 A 8 9 403 350 74.9 100.7 湖南 第二批次招生 A 9 8 476 439 2.8 9.8 广东 第二批次招生 A 6 4 417 402 40.2 41 广西 第二批次招生 A 9 9 400 333 81.3 68.7 海南 第二批次招生 A 7 9 577 543 18.3 28.8 重庆 第二批次招生 A 6 6 435 416 57 52.2 四川 第二批次招生 A 8 9 480 453 36 36.9 贵州 第二批次招生 A 8 8 457 365 42.7 52 云南 第二批次招生 A 8 7 495 445 13.5 11 陕西 第二批次招生 A 4 4 460 423 12.5 11.7 甘肃 第二批次招生 A 4 4 455 435 13 11.5 青海 第二批次招生 A 5 5 415 380 5.7 3 宁夏 第二批次招生 A 4 5 486 434 1.5 7.8 新疆 第二批次招生 A 3 7 415 394 8.3 16.6 表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专业 化学 应用化学 环境科学 心理学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工商管理 美术学 书法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动画 2016 年本科专业录取及报到情况 招生计划数 实际录取数 实际报到数 130 135 132 50 53 51 40 42 38 40 46 45 80 82 77 80 88 87 40 42 41 100 105 102 40 48 45 40 44 40 40 41 41 40 38 36 125 117 116 45 59 58 50 61 59 100 97 96 40 51 50 报到率 97.78% 96.23% 90.48% 97.83% 93.90% 98.86% 97.62% 97.14% 93.75% 90.91% 100.00% 94.74% 99.15% 98.31% 96.72% 98.97% 98.04% 5 序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专业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园林 园艺 历史学 地理科学 旅游管理 播音与主持艺术 数学与应用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统计学 电子商务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舞蹈学 翻译 商务英语 英语 汉语言文学 新闻学 广播电视编导 物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教育技术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音乐学 表演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小计 招生计划数 实际录取数 实际报到数 80 84 81 40 41 40 60 63 63 50 50 48 65 77 73 50 61 59 80 76 70 138 117 112 120 136 133 40 48 47 30 30 29 40 43 42 40 43 41 40 40 40 200 200 198 30 30 30 145 119 116 45 48 44 40 42 42 170 179 178 120 129 126 45 48 48 80 101 100 100 111 109 80 83 77 41 44 43 40 28 26 135 128 127 40 40 38 90 99 98 130 136 131 3484 3623 3523 报到率 96.43% 97.56% 100.00% 96.00% 94.81% 96.72% 92.11% 95.73% 97.79% 97.92% 96.67% 97.67% 95.35% 100.00% 99.00% 100.00% 97.48% 91.67% 100.00% 99.44% 97.67% 100.00% 99.01% 98.20% 92.77% 97.73% 92.86% 99.22% 95.00% 98.99% 96.32% 97.2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及结构 学校有教职工 955 人,其中,专任教师 632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 109 人, 占专任教师 17.25%;具有硕士学位 350 人, 占专任教师 55.38%;硕士以上学位教师 459 人,占专任教师 72.63%。年龄在 45 周岁以下 445 人,占专任教师 70.41%;教授 49 人 (含其它系列正高 1 人),副教授 181 人(含其它系列副高 7 人),讲师 245 人,分 别占专任教师 7.75%、28.64%和 39.33%;折合生师比 20.89。师资队伍详细情况,分别 见表 4 和表 5。 6 表4 师资队伍基本构成及生师比 项目 数量 百分比(%) 总计 632 / 双师型 40 7.08 具有工程背景 36 5.70 具有行业背景 35 5.54 总计 159 / 其中:境外教师 3 1.89 折合在校生数 14,864.6 - 生师比 20.89:1 - 表5 师资队伍职称学位年龄学缘结构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专任教师 项目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632 / 159 / 正高级 49 7.75 58 36.48 其中教授 48 7.59 56 35.22 副高级 181 28.64 57 35.85 其中副教授 174 27.53 18 11.32 中级 245 38.77 24 15.09 其中讲师 239 37.82 8 5.03 初级 102 16.14 2 1.26 其中助教 101 15.98 1 0.63 未评级 55 8.7 18 11.32 博士 109 17.25 54 33.96 硕士 350 55.38 34 21.38 学士 124 19.62 39 24.53 无学位 49 7.75 32 20.13 35 岁及以下 237 37.5 15 9.43 36-45 岁 208 32.91 62 38.99 46-55 岁 164 25.95 61 38.36 56 岁及以上 23 3.64 21 13.21 总计 职称 最高学位 年龄 外聘教师 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 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 人; “赣鄱英才 555 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 1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 16 人,“信江英才 866 工程”人选 11 人;省高校教学名师 6 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9 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29 人;兼职博导 2 人,兼职硕导 22 人。 7 (二)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上饶师范学院是一所教学型大学,长期以来,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是一种常 态。《上饶师范学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教学管理文件明确规定:教授 副教授要为本科生上课,把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副教授评聘的基本条件。在过 去的连续三个聘期(每聘期三年)上岗条件中,都规定了教授副教授在聘期内必须为 本科生任课课程的最低门数 2 门,周均工作量分别为 6 课时和 8 课时。2016-2017 学年 度第一学期,学校本科生开课 2517 门次,其中,教授副教授开课 857 门次,占 34.05%;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本科生开课 2376 门次,其中,教授副教授 开课 863 门次,占 36.32%。 (三)教学条件 1. 教学经费 2016 年,全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4489.09 万元,生均 3363.62 元;学校立项用于本 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 2614.63 万元;用于本科实验经费 206.01 万元,生均本 科实验经费 154.36 元;用于本科实习经费 262.07 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196.37 元。 2. 教学用房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 223979 平方米,生均 15.34 平方米。 3. 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藏书 1474863 册,生均 99.3 册;馆藏电子图书 1866422 册;阅览室座 位数 3030 个。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4. 仪器设备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 14258.50 万元,生均 0.96 万元;其中,2016 年新增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 6161 万元。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 2016-2017 学年,学校增设电子商务和音乐表演本科专业。根据《江西省 2016 年 度普通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学校组织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园艺、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 14 个 本科专业参加了江西省普通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试点工作,组织 53 个本科专业开展了教 育部和江西省本科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填报工作。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 虑师资、办学条件和生源情况,学校决定,从 2017 年开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 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财务管理 4 个本科专业停止招生。 8 同时,以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省级专 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省级卓越新 闻人才项目等近 20 个专业类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引领,推进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 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取得 了一定成效。 当然,对照办学定位,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工作,在服务于地方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内涵和力度方面仍有待加强。 (二)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反映时代特征、满足学生发展需 要、适应学校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坚持每 4 年左右修订一次培养方案。2017 年,学校组织了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2017 版培养方案,认真借鉴兄弟院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充分听取用人单位、 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意见,结合学校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和贴近校情、贴近行 业、贴近社会的办学定位,以及创办省内一流师范教育的目标,坚持基础性、个性化、 实践性、特色化和开放性原则,围绕“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复合型、 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 (师范专业)+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对修读 实践教学学分和公选课学分做出了明确规定:理工农艺术体育类专业占总学分 25%左 右,人文社科类专业占总学分 15%左右;所有专业学生修读各类选修课占总学分 20% 左右;师范类专业学生修读教师教育类课程占总学分 16%左右。简化了对学生毕业修 读学分的要求:在获得所有必修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只要求满足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 (对于师范生)、实践教学学分和总学分的要求,就可以毕业。试行“周六排课制”, 公共选修课、大学英语拓展、计算机应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以及其 它跨年级跨专业的课程,统一安排在周六上课,畅通跨专业跨年级选课机制,推动课 程教学模式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在第 2-6 学期,试行“17+1+1.5”周运行机 制,即,课程教学 17 周,集中实践教学 1 周,复习考试 1.5 周。设置“集中实践教学 1 周”,为见习、实践实训或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时间保证。 人才培养方案相对稳定,执行良好,不得随意变动。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个别 课程或某个教学环节存在问题,或因为师资及其他教学资源难以满足要求,由二级学 院提出申请,分管院长签署意见,经教务处审核和分管教学校领导同意后实施,并对 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记载。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1.课程建设 9 学校注重课程建设和任课教师间的相互交流,2016 年,全面修改完善了课程教学 大纲。同时,全校所有教师都开展了公开教学,课程组成员之间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 动,以此来取长补短。 学校规范课堂教学规模,理论课原则上以行政班级进行排课,一般不超过 60 人; 实验课分组进行,每个教师指导 10~16 人;艺术类术课根据专业特点分组进行,每组 人数不等。由于教师数量整体偏紧,2016-2017 学年,尚有近 10%的课程学生规模在 60 人以上,极少数在 90 人以上。 学校重视精品课程建设,2017 年 2 月,《物理实验》课程入选 2016 年省级精品在 线开放课程;2017 年 5 月,学校遴选了 17 门教师教育类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重 点建设。2016 年,学校遴选了 21 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覆盖理论课、实验课和术课; 学校 20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 21 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均建立了课程网站,课程 教案、大纲、课件、习题、实验及教学文档等教学资源在网上开放,实现共享。同时, 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强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不 断探索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新途径新方法,推动课程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资源共享。但精品课建设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联度,有待 加以研究和总结。 2.教材建设 为规范教材管理,加强教材建设,学校出台了《上饶师范学院教材管理办法》, 对教材管理机构和职能、教材采购征订、教材选用原则、自编教材讲义的使用等事项 进行了规范。 学校鼓励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指委推荐教材、各种获奖教材和近三年 出版的优秀教材,本科必修课教材的选优率在90%左右。 2012 年以来,教师正式出版教材 15 种,其中 12 种教材在本科教学中使用;2012 年以来,有 20 余种教师自编讲义在本科教学中使用,以自然科学专业居多。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2016 年,学校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签订了框架协议, 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双方共建出版 30 种左右具有地方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的冠名“弘 教系列”的校本教材。目前已经正式出版 8 种。 目前,学校尚未有自编公开出版的教材进入国家规划教材行列,高水平教材的建 设工作仍需加强。 (四)本科教学开课情况及开课质量 2016-2017 学年,全校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方案内课程总数为 1406 门,4893 门次, 专任教师人均开课约 2 门或 7.7 门次,每个行政班平均开课近 15 门次(本科 330 个行 政班)。 10 全校实践教学环节(含专业实习、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军事训练、大学生创新 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实验实训、课内实验)学分占总学分 26.10%(按学科门类平 均);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 22.12%(按学科门类平均)。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 选修课学分具体情况分别见表 6 和表 7。 表6 序号 学科 门类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专业名称 实践教 学环节 学分 总学分 实践教学学 分所占比例 (%) 1 数学与应用数学 41 166 24.70 2 信息与计算科学 45 166 27.11 3 物理学 48 166 28.92 4 化学 55 168 32.74 应用化学 50.5 166.5 30.33 环境科学 44.5 166 26.81 7 地理科学 46 166 27.71 8 心理学 42 169 24.85 9 生物科学 29 167 17.37 10 生物技术 30.5 166 18.37 11 材料化学 50.5 166 30.42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8 169 28.40 电子商务 54 166 32.53 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2 166 19.28 1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6 166 15.66 16 汉语言文学 35 166 21.08 17 新闻学 38 166 22.89 英语 29.5 166 17.77 19 翻译 26 166 15.66 20 商务英语 27 167 16.17 思想政治教育 36 167 21.56 法学 33.5 168 19.94 23 教育技术学 20 166 12.05 24 体育教育 51 165 30.9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52 163 31.90 26 学前教育 58 166 34.94 27 小学教育 55 166 33.13 28 旅游管理 40.5 166 24.40 29 会计学 51.7 166 31.14 市场营销 49.5 166 29.82 公共事业管理 40 166 24.10 32 工商管理 48.3 166 29.10 33 财务管理 51.7 166 31.14 5 6 13 18 21 22 25 30 31 理学 工学 文学 法学 教育学 管理学 按学科门类实践 教学学分所占平 均比例(%) 25.90 25.26 18.71 20.75 28.59 28.46 11 专业名称 实践教 学环节 学分 总学分 实践教学学 分所占比例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9 166 29.52 历史学 41 166 24.70 经济统计学 39 166 23.49 国际经济与贸易 48.3 166 29.10 园艺 24.5 166 14.76 园林 21 168 12.50 40 美术学 107 166 64.45 41 环境设计 117 166 70.48 42 书法学 91 166 54.82 43 视觉传达设计 117 166 70.48 44 表演 76 166 45.78 动画 117 166 70.48 音乐学 65 166 39.16 舞蹈学 69 166 41.57 舞蹈学(体育艺术) 68 164 41.46 播音与主持艺术 50 166 30.12 播音与主持艺术(空乘) 58.5 166 35.24 广播电视编导 34.5 166 20.78 2577.5 8475.5 30.43 序号 学科 门类 34 35 36 37 38 39 45 46 历史学 经济学 农学 艺术学 47 48 49 合计(或平均) 表7 序号 学科 门类 专业名称 选修课 学 分 总学分 34 166 20.48 2 信息与计算科学 34 166 20.48 3 物理学 30 166 18.07 4 化学 32 168 19.05 应用化学 32 166.5 19.22 环境科学 32 166 19.28 7 地理科学 34 166 20.48 8 心理学 36 169 21.30 9 生物科学 30 167 17.96 10 生物技术 35 166 21.08 11 材料化学 33 166 19.87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6 169 21.30 电子商务 28 166 16.87 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7 166 4.22 1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5 166 9.04 汉语言文学 34 166 20.48 6 13 16 12 工学 文学 26.30 13.63 48.74 26.10 按学科门类选修 选修课学分 课学分所占平均 所占比例 (%) 比例(%)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24.70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1 5 按学科门类实践 教学学分所占平 均比例(%) 19.74 14.26 23.46 序号 学科 门类 专业名称 选修课 学 分 总学分 按学科门类选修 选修课学分 课学分所占平均 所占比例 (%) 比例(%) 17 新闻学 40 166 24.10 18 英语 34 166 20.48 19 翻译 40 166 24.10 20 商务英语 47 167 28.14 思想政治教育 37 167 22.16 法学 36 168 21.43 23 教育技术学 37 166 22.29 24 体育教育 43 165 26.06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51 163 31.29 26 学前教育 36 166 21.69 27 小学教育 36 166 21.69 28 旅游管理 42 166 25.30 29 会计学 36 166 21.69 30 市场营销 36 166 21.69 公共事业管理 36 166 21.69 32 工商管理 36 166 21.69 33 财务管理 34 166 20.48 3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7 166 22.29 历史学 40 166 24.10 经济统计学 36 166 21.69 国际经济与贸易 36 166 21.69 园艺 35 166 21.08 园林 32 168 19.05 40 美术学 71 166 42.77 41 环境设计 71 166 42.77 42 书法学 64 166 38.55 43 视觉传达设计 71 166 42.77 44 表演 42 166 25.30 动画 50 166 30.12 音乐学 34 166 20.48 舞蹈学 34 166 20.48 舞蹈学(体育艺术) 36 164 21.95 播音与主持艺术 36 166 21.69 播音与主持艺术(空乘) 40 166 24.10 广播电视编导 36 166 21.69 1940 8475.5 22.90 21 22 25 31 35 36 37 38 39 45 46 47 48 49 法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历史学 经济学 农学 艺术学 合计(或平均) 21.80 24.60 22.12 24.10 21.69 20.07 29.40 22.12 2016-2017 学年度,全校开展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纸质问卷调查,覆盖所有 开设的课程和任课教师。该学年度第一学期,2517 门次课程接受问卷调查,参与问卷 13 调查的学生 98181 人次,其中满意票 78795 票(满意率 80.25%)、基本满意票 15211 (基本满意率 15.49% )、不满意票 1744 (不满意率 1.78% )、弃权票 2431 (占 2.48%);该学年度第二学期有 2376 门次课程接受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 91947 人次,其中满意票 75839 票(满意率 82.48%)、基本满意票 14290 票(基本满 意率 15.54%)、不满意票 1698 票(不满意率 1.85%)、弃权票 120 票(占 0.13%)。 (五)教学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反映时代特征、满足学生发展需 要、适应学校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学校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和贴近校 情、贴近行业、贴近社会的办学定位,以及创办省内一流师范教育的目标,坚持基础 性、个性化、实践性、特色化和开放性原则,围绕“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 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2017 年 6 月修订出台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简化对学生毕业修读学分的要求,畅通跨专业跨年级 选课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以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为抓手,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 革。2016年,13项教改课题获省级立项,22项教改课题获学校立项,15项省级教改课 题和6项校级教改课题获准结题。教师在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学习方法与 研究方法的指导,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质疑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的思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利用教学信息化平台和手段,开展辅导、讨论、 答疑、考核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关于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实施“专题授课法”“项目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 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 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训相结合等教学形式,逐步营造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课堂教学氛围。鼓励支持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科研项目、 专利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取得学分。学校借助尔雅通识课 学习平台,面向大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和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2. 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 学校加大了考试考核内容和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笔试、口 试或笔试口试相结合,开卷、闭卷或开卷闭卷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方式 进行,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6-2017 学年,学校继 续推动部分课程的非标准答案考试。同时进一步修订了《上饶师范学院考试管理暂行 规定》等 4 个有关规范考试管理、考试命题、评卷和课程成绩评定的教学管理文件, 加强对考风考纪宣传、考试组织安排、考场秩序、教师监考、成绩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14 与考核。为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和规范考试管理,经考核,授予 7 个二级学院为 2016-2017 学年度考风先进教学单位,9 个二级学院为考试组织工作先进教学单位. 3.开展校本课题研究 围绕教育部本科工作审核评估,2016 年 11 月,学校首批有针对性地设立了 6 项校 本研究课题,要求收集 5 年以上的关键数据及关键资料,在对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分类研究,总结成绩,寻找不足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为全面评价教师的劳动,调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从 2016-2017 学年开始, 将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指导工作量、青年教师导师指导工作量、实践教学环节(毕 业论文、实习见习)等教师非课堂教学工作量折合成课时计入工作量登记表。 (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 大类 10 多个环节(表 8),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 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8 环节类别 基础实践 上饶师范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表 主要环节 军事训练 计算机应用(上机) 大学英语(语音课) 实验教学 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实践 师范生教育见习(非师范 生专业见习) 师范生微格教学 毕业实习 综合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作品 思想政治实践课 社会实践学分 创新创业项目 学科专业竞赛 学术活动 技能证书 具体内容 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 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测试 非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测试 师范类专业第 5、6 学期到中小学见习 非师范专业第 5、6 学期到行业企业见习、野外见习、 专业考察、艺术实践,等 第 6 学期,利用课余时间 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 非师范类专业专业实习 马克思主义学院拟定 含三下乡、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技能比赛和文体比赛,等 学术论文、科技成果获奖、专利成果、纵横向科研 课题,等 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普通话等 级证书、驾驶证、导游证,等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为规范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上饶师范学院实验教学工作规范》对实 验课程设置、实施、评价和保障提出了具体规定。在实验课程设置方面,实验学时 36 15 课时以上的基本独立设课,2016-2017 学年,理化生相关专业独立设课的实验共 53 门 (97 门次)。学校组织编制了所有实验(独立设课或非独立设课)的教学大纲,开课 学院根据大纲要求,精选实验教材、编写实验讲义(或指导书),2012 年以来,学校 出版实验教材或编写实验讲义(或指导书)超过 10 种;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要求精 选基础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2016-2017 学年, 全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比约为 50%;基础课实验或专业基础课实验基本做到了 1 人 1 组;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开出率接近 100%。推进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注重发挥 3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实施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近年 来,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省校级教改课题立项。学校重视实验教学的评价工作,在每 学期进行的“我最喜欢的任课教师”评选中,对于只从事实验课程教学的教师,单列指 标予以推荐评选。实验条件得到不断改善,2014 年以来,学校新增大型仪器设备总值 超过 2000 万元,基本满足了实验教学的要求。 实验室开放情况良好,主要开放形式分为课程内开放和课外实践活动开放。课程 内开放主要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外开放形式多样: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学生从事毕业论文(设计)实验 进入实验室,在各实验室完成相关项目的实验过程及测试分析工作;学生的学科竞赛 依托各专业实验室进行开放式训练;学校各类科研平台对学生开放,有一定比例的理 化生专业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度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实验。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的落实及效果 强化实习实训管理。《上饶师范学院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管理办法》《上饶师范学 院关于加强师范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决定》《上饶师范学院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管理办 法》,对实习点遴选、实习组织、实习时间与形式、指导教师的选派和职责、实习生 守则、实习成绩评定、实习工作总结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实习期间,学校组织有关 领导深入实习点看望实习师生、走访实习单位领导和指导教师、观摩实习生公开教学 课(或实习活动),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实习工作 结束后,进行“优秀实习生”评选表彰,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实习交流和总结,邀请 实习单位领导和骨干来校座谈开讲座,召开全校实习带队教师座谈会。根据不同专业 特点,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相应的专业见习和实训环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聘请行业专家和一线教师来校开展见习和实训工作。近年来,全校各专业均按计划完 成各项实习实训任务。 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上饶师范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 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教务处、二级学院、指导教师和学生职责,规范了选题要求和 成绩评定,规范了《毕业论文(设计)手册》的内容及其填写要求;大多数二级学院 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落实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师生互选工作,基本做到一人一 16 题;部分大学生二年级就开始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实验工作,进而转入毕业论文(设 计)工作;学校坚持毕业论文三稿存档制度、中期检查制度、导师互评制度、校级优 秀论文评选制度;从 2013 年开始,引入论文查重系统,对所有毕业论文进行查重;依 据《上饶师范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规范师生学术行为;为 规范答辩活动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从 2015 年“实践教学年”活动开展以来,二级学院 在大规模论文答辩之前,均组织示范答辩,组织本学院师生观摩,同时也到其他学院 观摩。3387 篇 2017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选题来自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有 134 篇, 占 3.96%。其中,来自国家级项目的 24 篇,省级项目的 86 篇,市级项目的 8 篇,校 级项目的 16 篇。值得一提的是,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接近 25%的毕业论文选题来自各 级各类科研项目。大学生挑战杯获奖论文大多数出自毕业论文。 4. 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2015 年 11 月,学校出台了《上饶师范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 案》,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组织领导,进一步 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能 力,2016~2017 学年,借助尔雅通识课学习平台,面向 2016 级全体在校学生开设了创 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根据《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学分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完成了 2017 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技能学分申请记入学籍卡的工作。 2016 年 10 月,15 个项目获 2016 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2017 年 5 月,130 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准校级立项。2016 年 12 月和 2017 年 5 月,共有 11 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和 11 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业计划项 目,24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和 52 项校级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5.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活动和科技文化活动 学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把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作为推动学校培养优秀 本科人才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各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活动,以赛促 学。2017 年上半年,学校开展了第 24 届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包括模拟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朗诵等 7 个参赛项目。在班 级预赛、二级学院选拔赛的基础上,举办校级决赛。在这一系列活动开展过程中,师 范生参赛率达到了 90%以上。 校学工处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了“文明修身实践课”、青年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 乡”、“感恩母校,筑梦远航”2016 届毕业生系列主题教育、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 院际辩论赛、“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社团嘉年华、“走出宿舍、走下网络、 走向操场”、“助学•筑梦•铸人”大学生资助系列征文、大学生“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 17 文明寝室,做文明大学生”无违纪稳定月、每年一度的“感动校园青年”评选等一系列活 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和促进学 生的个性发展。 6.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为提高大学生师范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以各类教学赛 事为平台,创新推进实践教学的工作机制:对技能竞赛获奖实行学分转换,确保训练 和参赛的经费,对获奖进行奖励。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2016 年,学校在 校大学生全省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 309 项,公开发表论文 57 篇,获授权专利 5 项。其 中,获得全国性教学类竞赛一等奖 11 项,二等奖 17 项,获得省内教学类竞赛一等奖 57 项,二等奖 77 项。 7.力促大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并通过开展创业讲座、培训、论坛、项目 竞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创业前培训和创业中指导,形成了“课堂教学、名家讲座、课 外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网络、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国家创业政 策,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工商营业执照手续办理、大学生一次性创业 补贴申请、专家指导等服务。组织了“就业创业讲座”“电子商务培训”“江西省第三届大 学生创业公开课”“创业论坛”“饶商讲坛”“互联网+大赛”“中国创翼大赛”等一系列活动, 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等一系列项目。聘请 了28名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为创业导师,举行创业导师报告会,对学生创业进行指 导并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制度保证教学。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涵盖教学基本建设、教学 运行管理、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研究与改革、学位工作、语言文字工作等方方面面。 长期以来,通过教务网及时发布和宣传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定期编印《教务指南》 《教学工作通报》《教务处年度工作文件汇编》《毕业学位学籍相关事项告知》等, 及时发布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求和执行结果,促进了教学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和规范 化。学校还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岗位聘任教学类条件、专业技术职务教学工作标准、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发挥人事管理制度在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中的引导作用。 措施保证教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多渠道收集反馈教学质量的信息与数据,建 立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配备了稳定的教学督导队伍,建立健全了 行之有效的教学督导机制。拟在二级学院设置教务办公室,配备专职教务办主任,为 18 从事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教学秘书提供成长平台,稳定了教学管理队伍。 为保障教学经费投入,2017 年 7 月,学校出台了《上饶师范学院保障本科教学经 费投入实施办法》,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完善制度,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涵盖教学建设与日常运行、教学改革与质 量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语言文字工作和青年 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等方方面面的 43 个教学管理文件。其中,在 2016-2017 学年度 新出台教学管理文件 4 个,修订完善 20 个教学管理文件。 10 多年来,通过教务网及时发布和宣传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定期编印《教务 指南》《教学工作通报》《教务处年度工作文件汇编》《毕业学位学籍相关事项告 知》,及时发布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求和执行结果,促进了教学管理过程的科学化 和规范化,推动了教风和学风建设,确保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管理服务教学。学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为教 学服务的意识。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积极为教学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在全校形 成了“以教学为中心,服务支持促进教学”的良好氛围。教务部门恪守“科学、规范、优 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全面履行教学管理各项职责,切实发挥在教学工作中的统筹、 规划、调度、指挥作用;人事部门认真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 进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培训,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财务部门多渠道筹措 办学经费,科学制定预算,优先保证教学经费和内涵建设经费投入,同时规范经费使 用管理,最大限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科研管理部门以策划型服务的理念为师生提供 各类科研指导与服务;组织部门注重在教学一线发现人才,培养年轻、高学历、高职 称的专业技术干部;宣传部门积极宣传优秀教师和学生典型,激发了教育教学工作的 正能量;纪检监察部门和工会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强化教师教书育人、为人 师表的主人翁精神;统战部门围绕教学中心,注重发挥党外人才的作用;学生工作部 门蓄力打造领航工程、筑基工程、青蓝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精品工程、网络 工程等“七大工程”,助力人才培养;就业工作部门组织开展常规就业免费培训,优化 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水平;后勤部门不断理顺管理机制,改善后勤服务设施,实行精细 化后勤管理,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保障;基建部门狠抓落实学校基本建设,努 力改善办学硬件条件;保卫部门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资 产管理和实验室管理部门不断盘活存量资产,向本科生开放教学科研设施,提高教学 设备仪器使用率;网络中心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确保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的顺 利开展;图书馆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计划和各专业课程设置,加大纸质图书与电子资源 的采购建设力度;学报编辑部引导和鼓励在校生在学报发表学术论文,为学生举办论 19 文写作讲座;办公室牵头制定《关于扩大二级学院若干管理权限的通知》《二级单位 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激发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以教学为中心的积极性。 科研助力教学。依托各级各类科研平台、重点学科、创新团队、学术工作室等, 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以科研管理促进教学提升,每年举办数十期名师讲坛,选派优秀 青年教师外出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强化校内外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 励在校大学生积极申报和参与科研项目,资助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论著,提升师生学 术素养;鼓励横向课题申报,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效果。 经费保障教学。为切实保障教学经费投入、规范教学经费的使用管理,学校出台 《上饶师范学院保障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实施办法》。近三年,在生均经费未增加的情 况下,做到逐年提高教学日常运行、实践教学、学生活动及创新创业等学生培养经费。 2016 年,学校本科教学经费总支出 7103.72 万元,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经费与学费收 入之和的 27.85%;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4489.09 万元,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经费与 学费收入之和的 17.60%。 文化涵育教学。学校凝炼出台校风、教风、学风表述语,即弘扬“崇德尚能,正道 直行”的校风、“立教有格,成化无疆”的教风、“含弘光大,学行天下”的学风,营造了 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环境,既提振了师生的精气神,又使师生有明确的鞭策约束自己 的精神标杆;出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开展“践行弟子规,力做文明人”、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我的中国梦” 主题教育活动;依托方志敏精神和闽浙赣根据地、上饶集中营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 以及朱子文化研究、辛弃疾文化研究等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学生工作特色品牌, 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组建大学生国旗护卫队、成立大学生军训教导大队,创新学 生管理工作;打造“饶师小青团”“饶师学工在线”等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新平台;举办寝室文化节、饮食文化节,寓文化教育于学生日常生活;建设悦读书 吧,为师生提供良好阅读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4.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学校领导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来抓。 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经常研究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及时研究教学工作议题。 优先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保障教学经费的支出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 学校建立了校领导挂钩联系二级学院的工作制度、深入课堂听课制度、深入教学 实习点调研和看望专业实习师生制度,以及分别联系 1 个班级、联系 2 名教师、联系 3 名学生的“三联系”制度。 学校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例会,及时研究部署阶段性教学工作,学校 分管教学领导、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教务处管理干部为基本会议组成 人员。遇有涉及重要教学事项的例会,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二级学院院长和相关部 20 门负责人一并参会。 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 设,推动了教风学风建设,确保了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多渠道收集反馈教 学质量的信息与数据,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1. 教学评价 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学校探索和建立了一套覆盖教学全过程、涉及 教学各环节的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2016-2017 学年的主要教学评价工作有: 参加了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成立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领导小组;根据《上饶 师范学院“教学十佳”评选暂行办法》,学校授予 10 名教师“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根据 《上饶师范学院课堂教学优秀教师评选办法》,学校授予 77 名教师“2013-2016 学年课 堂教学优秀教师”称号;通过学生推选,共 322 人次当选为所任教班级 “我最喜欢的任 课教师”;300 多位教师被 2017 届毕业生评为“我心目中师院的好教师”;继续开展教学 质量综合评估活动,二级学院在对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课堂教学、教案、批改作 业、答疑辅导、命题、阅卷、实践教学等)综合考核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学 生评价与二级学院评价、教师间评价相结合,以学期为单位,确定了“教学质量综合考 核居本学院前 40%”的教师。 2. 教学督导 学校长期坚持教学督导制度,依据《上饶师范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开展 工作。教学督导员参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师选聘、主讲教师资格认定、青年 教师教学竞赛、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的听课评课;开展常规的教学规章制度 和教学纪律专项督查;参与期末试卷审核和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工作;定期编制 《教学督导工作通报》,发布督导结果。2016-2017 学年度,因教学事故被通报教师 36 人,其中,因出试卷不规范通报 29 人,因上课事故通报 7 人,2 人被定为四级教学事 故,1 人被定为三级教学事故;2016-2017 学年度,二级学院对于同一学期讲授的同一 门课程,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加和低于 50%的教师进行约谈,约谈人数为 10 人。 3. 教学信息员制度 学校实施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收集、分析和反馈信息员提供的信息,改进教学 工作。2016-2017 学年,共聘任了 13 名 2016 级学生为第十四批教学信息员,表彰了 10 名 2016-2017 学年工作优秀的教学信息员。 4.听课评课 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学校对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听课数量做出了明确要求。为促进 21 教师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学校 开展了听课评课专项活动。要求在活动期间,不论身份、职称和年龄,教师都要进行 一次公开教学,并听课10节以上;每个教研室开展3次以上集体评课活动;教务处每月 发布一次听课评课通报。整个活动期间,全校593位教师进行了公开教学,听课评课248 场,教师相互听课6500余节。活动结束后,学校对每个学院的听课评课专项工作总结, 予以汇总结集成册,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体质测试达标率 2016 年,学校共有 10256 名学生(其中 2014 级 3352 人,2015 级 3253 人,2016 级 3651 人)参加体质测试,合格率为 88.56%。其中,优秀 13 人,占 0.13%,良好 1304 人,占 12.71%,及格 7766 人,占 75.72%,不及格 1173 人,占 11.44%。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7 届 43 个全日制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 3373 人,符合毕业要求按时毕业的 3284 人,毕业率 97.36%。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上饶 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按 10 大学科门类授予 3245 名本科毕业生学士学 位,学位授予率 96.21%。各专业毕业情况及学位授予情况见表 9。 表9 22 2017 届毕业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序 号 二级学院 专业 累计毕 业届数① 应届毕 业生数 毕业 人数 毕业率 (%) 授予学 位人数 学位授 予率(%) 1 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 数学与应用 数学 14 147 145 98.64 142 96.60 2 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13 31 27 87.10 24 77.42 3 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 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 6 38 36 94.74 36 94.74 4 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 经济统计学 1 79 79 100.00 79 100.00 5 物理与电子 信息 物理学 14 40 39 97.50 39 97.50 6 物理与电子 信息 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 12 61 59 96.72 58 95.08 7 物理与电子 信息 教育技术学 11 35 35 100.00 35 100.00 8 物理与电子 信息 光电信息科 学与工程 5 38 38 100.00 38 100.00 9 化学与环境 科学 化学 14 112 112 100.00 110 98.21 10 化学与环境 应用化学 6 52 50 96.15 45 86.54 序 号 二级学院 专业 累计毕 业届数① 应届毕 业生数 毕业 人数 毕业率 (%) 授予学 位人数 学位授 予率(%) 科学 11 化学与环境 科学 环境科学 5 33 32 96.97 32 96.97 12 文学与新闻 传播 汉语言文学 14 123 121 98.37 121 98.37 13 文学与新闻 传播 新闻学 12 46 45 97.83 45 97.83 文学与新闻传 播 播音与主持 艺术 5 91 82 90.11 82 90.11 历史地理与 旅游 播音与主持 艺术(空乘) 2 50 50 100.00 50 100.00 15 文学与新闻 传播 广播电视 编导 2 74 64 86.49 64 86.49 16 外国语 英语 14 249 247 99.20 247 99.20 17 政治与法律 思想政治 教育 14 41 41 100.00 41 100.00 18 政治与法律 法学 12 121 121 100.00 121 100.00 19 历史地理与 旅游 历史学 13 46 46 100.00 45 97.83 20 历史地理与 旅游 地理科学 13 55 54 98.18 54 98.18 21 历史地理与 旅游 旅游管理 11 75 72 96.00 71 94.67 22 体育 体育教育 13 235 227 96.60 221 94.04 体育 舞蹈学 5 78 78 100.00 76 97.44 音乐舞蹈 舞蹈学 10 52 48 92.31 48 92.31 24 美术与设计 美术学 14 104 103 99.04 102 98.08 25 美术与设计 环境设计 1 132 131 99.24 130 98.48 26 美术与设计 视觉传达 设计 1 52 52 100.00 52 100.00 27 美术与设计 动画 3 41 40 97.56 40 97.56 28 美术与设计 书法学 1 43 42 97.67 42 97.67 29 音乐舞蹈 音乐学 13 138 120 86.96 114 82.61 30 音乐舞蹈 表演 1 42 39 92.86 39 92.86 31 教育科学 心理学 11 38 37 97.37 37 97.37 32 教育科学 学前教育 10 131 131 100.00 131 100.00 33 教育科学 小学教育 9 95 95 100.00 94 98.95 34 生命科学 生物科学 11 69 69 100.00 69 100.00 35 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7 26 26 100.00 26 100.00 36 生命科学 园林 7 80 79 98.75 78 97.50 37 生命科学 园艺 4 50 50 100.00 50 100.00 14 23 23 序 号 二级学院 专业 累计毕 业届数① 应届毕 业生数 毕业 人数 毕业率 (%) 授予学 位人数 学位授 予率(%) 38 经济与管理 国际经济与 贸易 11 43 42 97.67 38 88.37 39 经济与管理 会计学 12 118 116 98.31 115 97.46 40 经济与管理 市场营销 9 30 29 96.67 29 96.67 41 经济与管理 财务管理 6 71 69 97.18 69 97.18 42 经济与管理 工商管理 3 37 35 94.59 35 94.59 43 经济与管理 公共事业 管理 9 31 31 100.00 31 100.00 3373 3284 97.36 3245 96.21 全校情况 备注:①自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以来累计的毕业届数。 (三)就业情况 2017 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87.37%,其中常规就业率为 31.58%;应 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 284 人,绝对数位居全省本科高校第 1;大多数毕业生在中小 型企业和中、初等教育单位就业;总体来看,2017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以江西省和浙江 省为主,两个地区就业人数总比例为 78.00%。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 为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能力的评价,招生就业处针对毕业生适应能力、创 新能力、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技能、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组 织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抗压抗挫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执行力 等十二项能力进行用人单位满意度跟踪问卷调查,表示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的 超过 97%。 六、特色发展:铸师魂,强师能——上饶师范学院应用型师范生培 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师范教育概况 上饶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2000 年升本后,毕业本科 生 32143 人(2004-2017 届,14 届),其中,师范类专业毕业生 20247 人,占毕业生 总数 63%;师范生应届升研 2091 人,平均升研率 10.33%。学校现有师范类本科专业 19 个,覆盖基础教育的大多数学科,师范类学生占在校生比例接近 60%。 学校的师范毕业生已成为赣东北地区和省内外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2017 年暑期, 学校组织课题组对上饶市所辖 12 个县(市区)的校友工作状况进行专项调研。结果表 明,一大批毕业生成为上饶市基础教育的教学骨干,12 个县(市区)公办中学的在籍 在岗教师中,有 178 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江西省劳模、省模范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省教书育 24 人楷模、省优秀教师共 79 人。同时,一大批毕业生成为上饶市基础教育的管理骨干: 12 个县(市区)24 所公办高级中学中,在任校长有 17 位师院毕业生(占 70.83%), 在任书记或副校长有 37 位师院毕业生;德兴一中、横峰中学等高级中学的校级领导班 子成员全部为师院毕业生;在任公办初级中学校长有 116 位师院毕业生。 (二)学校师范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2014 年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 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 见》(教师〔2016〕2 号),学校印发了《上饶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师范专业建设和改革 的决定》,明确了建设全省一流高等师范教育和创办上饶师范大学的目标。 (三)学校铸师魂强师能的应用型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新机制, 通过重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范生技能提升,全面加强师范生师魂教育,全面提升 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 1. 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师范生的师魂教育 所谓“师魂”,就是为师之道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师以魂为上,有魂,则自成人师。 师魂教育,就是要培养师范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信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立足本土红色教育资源,深挖本土红色文化内涵,将本 土红色资源融入师范教育。 (1)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实现红色精神的传承。上饶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上饶 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方志敏烈士纪念馆、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葛源等都为著名 的红色教育基地。学校已与上述基地全部签约挂牌,每年会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参观、 祭奠和宣誓。迄今为止,学校实现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学生现场学习全覆盖。 校团委和二级学院经常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到方志敏烈士纪念馆、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 地葛源参观学习,让他们从中感受红色精神,从而烙上红色印记。 (2)依托思政课程,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播。学校将方志敏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与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 师职业道德》等课程相互融合,编写系列专题讲义和教材。利用课堂,通过深度讲授、 辩论讨论、情景教学、历史模拟等方式呈现方志敏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师范生 的精神涵养。 (3)依托二课活动,实现红色文化外化于行。 2017 年,学校开展的《可爱的中国》《清贫》读后感征文比赛和主题书法作品征 集比赛,吸引了 300 多人参加;举办的“血染的丰碑”红色故事会,有近 700 人在活动 中一展风采。音乐专业的师范生还利用课余时间,打造了大型专题文艺节目《可爱的 25 中国》,目前已经演出 10 余场,受到了不同层面的广泛好评,2017 年,这台节目还被 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文联列入全省高校“三个 90 周年”“唱响红色经典”文艺 展演,进一步增强了红色精神的感染力。 此外,学校长期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读书会”,目前,参加这一读书会的青年 大学生有 150 多人。组织大学生参加上饶市“百万市民升国旗、唱国歌、诵读《可爱的 中国》”活动, 到怀玉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贫园”开展重温方志敏精神学习活动, 组建“重走方志敏征途,追寻红色精神”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理论普及宣讲团, 大力弘扬“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培育报国之 志。 2. 加强师范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教师资格 考试大纲,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教师教育类课程板块,大幅度增加教师教育通 识课和学科教育课程。要求师范生完成教师教育类学分 40 分,达到了总学分的四分之 一。其中,教师教育类必修课 20 学分,教师教育类选修课 7 学分,教师职业体验 13 学分。同时把教师教育课程的修读学分作为师范专业的毕业条件。 学校列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开展教师教育专业课程重点建设工作。要 求所有举办师范教育的二级学院从纳入培养方案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中遴选 1~2 门基础 较好、师资力量较强、学生受益面较广的课程,本着“理念领先、注重实践、依次推进、 逐步完善”的开发策略,分期分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教学文档建设,第二阶段为课程 网络平台建设,第三阶段为课程录像上线共享)加以重点建设。通过建设,逐步形成 完整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目前,已经立项建设 17 门教师教育类 课程。 3. 全方位提高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 “师能”是指教师施教的能力,即教师基本技能。师以能为基,无能,则误人子弟。 近些年,学校紧扣各个教学环节,建立并逐步完善全方位提高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的 方案和措施。 (1)实施教育实习资格准入制度 围绕基础教育对现代优秀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同时针对上饶基础教育欠发达的 现状,学校要求师范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 8 项技能证书(8 项证书制),即 5 项必修技 能: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 (19 个不同学科);3 项选修技能,即在说课(19 个不同学科)、演讲能力、班主任 体念、教学论文写作、音乐舞蹈特长展示、美术特长展示 6 项技能中选择 3 项。学校 通过严格实习资格准入制度来强化教师技能培训和测试工作,对于未取得 8 项证书的 师范生,将延期参加教育实习。围绕 8 项技能证书,学校开展了一系列配套工作: 26 ①印发了《上饶师范学院关于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培训测试和成绩登记的实施细 则》,就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培训测试和成绩登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意见。 ①设计印制了《上饶师范学院师范技能测试合格登记簿》,师范生人手一册,教务 处师范科凭教务处印发的技能测试结果文件进行登记,每学期登记一次。第六学期结 束后,登记簿汇总到教务处师范科,核实八项技能通过情况,决定是否有实习资格。 ①组织编制并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11 类 47 个技能测试大纲。 ①组建了包括校内外 300 多位教师的 11 类 47 个技能测试考核评委库,每项技能测 试评委库的专家不少于 5 人,其中,至少有 1 名以上的教育实习学校的优秀教师或市 (县区)教研室的教研员,同时,副高以上成员所占比例不低于 60%。 学校每学期都要完成 1 万多人次的师范技能培训测试工作(包括普通话培训测试 工作)。 (2)坚持举办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 学校连续 24 年举办了 24 届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包括模拟课堂教学、教学 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朗诵等参赛项目。在班级预赛、 二级学院选拔赛的基础上,举办校级决赛。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师范生参赛率达到了 90%以上。 (3)规范组织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工作 学校坚持每年组织一次为期近 2 个月的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工作。规范训练内容 (包括课程导入、提问、演示、课程小结等)、训练方式(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训前 培训、第一轮结束后的小组成员间的互评)、成绩评定(对第二轮试讲进行评价)和 录像归档工作。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为提高大学生师范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以各类教学赛 事为平台,创新推进实践教学的工作机制:对技能竞赛获奖实行学分转换、确保训练 和参赛的经费、对获奖进行奖励。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以 2016 年为例, 学校在校大学生全省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 309 项,公开发表论文 57 篇,获授权专利 5 项。其中,获得全国性教学类竞赛一等奖 11 项,二等奖 17 项,获得省内教学类竞赛 一等奖 57 项,二等奖 77 项。 (5)全方位做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 学校修订完善教育实习环节标准、实施计划、实习手册、评价标准等工作规范, 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严格监督、实习后有考核评价。明确教育实习内容 应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研实习、教学管理实习等多项内容。建立了以实习 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档 案。遴选了 30 多个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中学作为教育实习示范点。推行教育实 27 习“双导师制”,安排一定数量的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 的教师驻校指导,与实习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习工作。加强教育实习调研工作, 教育实习期间,分管教学校领导、教务处和二级学院领导组队集体走访实习学校领导、 教师和实习生,召开多种形式座谈会、听取实习生公开教学课、发放问卷调查表,回 校后进行专题研究。坚持优秀实习生评选制度;坚持实习工作总结交流制度,以二级 学院为单位组织实习交流和总结,组织实习生进行研讨,邀请实习学校领导和骨干来 校座谈交流,召开全校实习带队教师座谈会,举办教育实习活动图片展(成果展)。 4.积极探索“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新机制 学校认真学习借鉴省外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工作的经验。2017 年年初,由校党委书 记和校长带队,组团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考察,并联合上饶市人民政府,与华东师范 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 年 3 月,由校长带队,先后组团到浙江师范大学和福 建师范大学专题考察学习师范教育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学校印发《关于组织实施“一院一校一室”对接项目的办法》,要求举办师范教育 的二级学院在上饶市行政区域内,联系一所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中小学,作为 对接的学校;同时,联系一个县市区以上教育(体育)局所属的教研室作为对接的教 研室。明确了对接的主要任务:协同制定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教学质量。 为吸收中小学教师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参与上饶师范学院创办省内一流师范教育 工作,学校还将联合地方政府,以赣东北地区为主,定期举办校友校长、教学骨干、 管理骨干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为参与主体的基础教育论坛,促进师范教育专业优 质发展。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宣传与落实不够 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得到全校师生的总体认可,但仍有少数师生,特别是 校友认为之前还不甚了解,同时认为学校在贯彻落实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尤其是在 落实“地方性”“应用性”“技能型”办学方面,还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课 程;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之所以出现这种 情况是因为学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宣传方面还不够广泛深入,二是受自身办学 条件限制,在落实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方面步子迈得不够快、不够实。为此,学校会 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办学理念与定位的宣传与落实:(1)通过各种平面媒体和网络媒 体,加大对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宣传和解读,使之深入人心。(2)不断加强与 地方政府、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瞄准地方特色产业、特色资 源、特色文化,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和新经济需求,主动对接上饶市“两光一车”(光学、 28 光伏和汽车)、大数据、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密切与基础教育和 行业企业的合作,提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加强智库建设,鼓励教研人员 和学术团队积极参与地方政企发展规划制定和重要决策咨询;通过签订各种合作协议, 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3)不断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 的培养与训练。围绕“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的培养目标,落实好新出台的人才培养方案,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专任教师总量偏少,生师比相对较高,特别是新办专业师资亟待充实;师资队伍 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正高级职称比例偏低,且评聘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具 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总数偏少;学位学历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在不同学科专业之间 存在不均衡状态;制度建设尤其是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双 师型”教师仍处于紧缺状态。为此,学校会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做大教师总量,降 低生师比;积极探索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人事 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考核办法,健全岗位考核评价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 善绩效分配制度,突出绩效与教学工作业绩挂钩,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加大高层次人 才引进力度。落实人才引进计划,着力引进高水平博士研究生和有项目的成熟型人才, 引进学术创新团队,形成以领军人物为核心,专业结构科学、年龄梯次合理的高水平 学术创新团队;通过互聘、返聘、外聘、兼职、项目合作、短期工作等形式,分特聘 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多个层次,积极引进校外优秀人才;制定和 实施包括基本素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发展潜力,以及附加成本等评价内容的人 才引进评估指标体系。 (三)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培育问题 这也是上一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查摆的主要问题。即,在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奖 方面,学校取得的标志性的成果仍然缺乏,表现在:教师出版的高水平教材偏少,国 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精品课尚没有零的突破,应用到教学一线并发挥积极效果的 教学改革成果不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高层次教学成果 奖的选题凝练、集体攻关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待进一步落实;科研成果转化为人才 培养优势的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学校出台了《上饶师范学院教学奖励办 法》,对教改课题、教学研究、各类教学成果加大了奖励力度,希望通过制度化构架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培育出更好的教学成果。 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