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学院)博士培养方案、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研究生培养 二 O 一四年 研究生院 二 O 一四年七月 目 录 研究生培养环节及学分要求.................................................................................................5 机械工程学院.........................................................................................................................9 (一)博士培养方案......................................................................................................9 (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14 (三)博士生导师名单................................................................................................20 (四)硕士培养方案....................................................................................................24 (五)硕士生导师名单................................................................................................33 (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39 (七)机械工程学院课程目录....................................................................................4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9 (一)博士、硕士培养方案........................................................................................49 (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52 (三)博士生导师名单................................................................................................55 (四)硕士生导师名单................................................................................................56 (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58 (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目录........................................................................6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67 (一)博士、硕士、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67 (二)博士生导师名单................................................................................................83 (三)硕士生导师名单................................................................................................86 (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91 (五)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目录........................................................................95 电气工程学院.....................................................................................................................103 (一)博士培养方案..................................................................................................103 (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109 (三)博士生导师名单..............................................................................................115 (四)硕士培养方案..................................................................................................118 (五)硕士生导师名单..............................................................................................127 (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131 (七)电气工程学院课程目录..................................................................................134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143 (一)博士培养方案..................................................................................................143 (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153 (三)博士生导师名单..............................................................................................165 1 (四)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168 (五)硕士生导师名单..............................................................................................180 (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186 (七)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目录......................................................................194 航天航空学院.....................................................................................................................205 (一)博士培养方案..................................................................................................205 (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211 (三)博士生导师名单..............................................................................................218 (四)硕士培养方案..................................................................................................219 (五)硕士生导师名单..............................................................................................224 (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226 (七)航天航空学院课程目录..................................................................................230 软件学院.............................................................................................................................237 (一)博士培养方案..................................................................................................237 (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239 (三)博士生导师名单..............................................................................................242 (四)硕士培养方案..................................................................................................242 (五)硕士生导师名单..............................................................................................245 (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246 (七)软件学院课程目录..........................................................................................249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55 (一)博士培养方案..................................................................................................255 (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262 (三)博士生导师名单..............................................................................................269 (四)硕士培养方案..................................................................................................271 (五)硕士生导师名单..............................................................................................277 (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280 (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目录......................................................................283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89 (一)博士培养方案..................................................................................................289 (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291 (三)博士生导师目录..............................................................................................294 (四)硕士培养方案..................................................................................................294 (五)硕士生导师目录..............................................................................................296 (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297 (七)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课程目录......................................................................299 2 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303 (一)博士培养方案..................................................................................................303 (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305 (三)博士生导师名单..............................................................................................309 (四)硕士培养方案..................................................................................................309 (五)硕士生导师名单..............................................................................................323 (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326 (七)建筑学硕士(085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332 (八)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课程目录..............................................................336 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343 (一)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343 (二)微观组织科学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346 (三)材料物理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351 (四)生物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356 (五)化学相关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359 (六)神经和疾病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366 (七)线粒体生物医学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368 (八)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372 (九)骨骼关节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376 (十)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导师名单......................................................................381 (十一)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课程目录..................................................................386 3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研究生培养环节及学分要求 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我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环节呈现多样化。现将各类研究生培 养环节及学分要求汇总如下。 一、博士、硕士、长学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及学分要求 表一 学术型硕士 学生类型 人文 培养环节 社科 课程学分 26 培养环节及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 理工 医学 全日制 26 27 26 在职 工硕 30 (讲座) 医学 16 人文 社科 32 博士 理工 医学 32 32 10 18 实践性课程 学术活动 长学制研究生 1 1 1 1 1 1 开题报告 社会实践 1 1 1 中期考核 3 3 3 3 3 3 基金撰写 最终学术报 告(预答辩) 医学专业 学位博士 10 21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6 6 6 6 6 1 1 1 1 1 6 6 6 6 6 8 专业实践 学位论文 25 25 25 18 18 18 60 60 60 60 40 总学分 56 56 56 56 52 56 110 110 110 88 88 注:1)表一所列课程学分要求中应包括表二所列的学位课学分。 2)其他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硕士可参考本表要求。 3)MBA、MPA、MEM 等招生要求中有工作年限要求的,不需要专业实践 8 学分。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表二 学术型硕士 学生类型 培养环节 公 共 学 位 课 人文 社科 学位课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 理工 医学 全日制 在职 工硕 长学制研究生 医学 人文 社科 博士 理工 医学 思政教育 3 3 3 3 2 3 3 3 3 第一外语 2 4 2 4 5 2 4 4 2 8 8 8 14 文献检索 1 知识产权 1 医学专业 学位博士 2 学科(专业)、 种类(领域)学 8 6 8 6 6 4 6 位课 二、博士、硕士及长学制研究生部分培养环节时间节点表 节点 不同研究生时间 长学制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长学制 硕士入学 第一学期 资格 取得 开题 中期考核 考试 博士学籍 第三 第四学期(博士第 第四学期(博士第 第六学期(博士第三学 学期 一学期)开始 一学期)末 期)末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四学期末 第四学期末(三年毕业) 第三学期末(二年毕业)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一)博士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 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一级学科中有关 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 的研究并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指导和组织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及科技开发工作的能力,以 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成为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素质。能独立承担对学科 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意义的研究或开发课题,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 方面的教学、研究、开发、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选修第二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物理电子学 带电粒子光学现代理论和计算技术,微纳米器件电子束离子束加工与检测技术,强流 电子束物理和高功率微波技术,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电子学,信息显示器件与技术,纳光子 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新型光子材料与器件,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子技术,固态照明器件、 真空微电子技术。 2.电路与系统 VLSI 电路与系统设计,电路与系统 CAD 及设计自动化,数字图象与数字视频处理, 功率电子学,非线性电路与系统,信息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深亚微米器件模型与仿真,微波功率器件及其集成,化合物半导体器件;深亚微米工 艺集成;片上系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 ASIC 设计与测试;微电子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 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铁电单晶材料,铁电薄膜与器件,机敏材料与 器件,纳米复合功能材料与器件,电解质材料与器件。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电磁场理论与技术: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波传播,复杂介质中的 场与波,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环境电磁学与电磁兼容技术,计算电磁学。微波与毫米波理论 与技术:微波电路,微波网络,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微波信息处理与成像。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 3-6 年。 四、培养方式 1.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各个博士生具体情况出发,在 博士生入学三周内制定出博士生的培养计划。 2.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博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 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实验技能。 3.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与系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4.博士生学习应该强调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的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 要培养博士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大量阅读具体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并进行初步研究 探索之后,博士生应当在入学后最迟两年之内进行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6.博士生应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报告会、讲座会及其他学术活动。 7.博士生学习期间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培养博 士生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 8.博士生培养实行中期考核。第四学期由系里组织一次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 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学期的中期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处理。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1.本学科博士生在校期间至少修满 88 学分。课程学习总学分为 10 学分,其中学位课 不少于 6 学分,选修课可在全校范围内任选。必修环节 78 学分,包括学术活动(讲座)2 学分、开题报告 2 学分、社会实践 1 学分、中期考核 6 学分、撰写基金申请书 1 学分、最终 学术报告(预答辩)6 学分、学位论文 60 学分。 2.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 学风建设”;选听讲座包括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 (由各二级学科组织 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座,每个讲座由 5 个以上讲座组成)一个系列和在全校范 围内选听“学术讲座”1 次,自己公开讲座 1 次,完成后记 2 学分。 3.博士生应通过大量阅读具体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并进行初步研究探索后, 在第二学期完成开题报告,通过后计 2 学分。 4.博士研究生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后计 1 学分。 5.完成 1 项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撰写,经审核导师同意通过后,记 1 学分。 6.参加系里组织的中期考核,通过后记 6 学分。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7.完成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1 次,通过后计 6 学分。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分 类 学位课 序号 课程编号 1 MLMD6001 2 学分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必修 EELC6111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3 3 EELC6112 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 4 EELC6107 等离子体电子学 2 5 EELC6108 晶体物理 3 6 EELC6114 射频微电子学 2 7 EELC6117 INFT7109 高等电磁理论(A) 或 高等电磁理论(B) 3 8 INFT7112 波场层析与反演导论 2 9 EELC6116 非线性光学及其应用 2 / /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4 1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2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3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4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5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6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7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学位课 选修课 必修环 节 课程名称 选修 4 学分 以上 选修 必修 注:须从硕士阶段未修过的课程中选择。 六、学位论文 1.博士生开始论文前要进行认真的文献阅读、分析和生产实际的调研。完成选题报告, 按规定填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并在学科内做选题报告,需取得评议通过。 2.选题应是学科前沿领域课程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3.论文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 法的精神进行严格评审和答辩。 4.博士生学位论文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和 答辩,通过答辩后计 60 学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 术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具体要求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品质良好,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服务。 2.在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 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 并能熟练地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和论文撰写。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专门技术 工作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目前有下列研究方向: 1.时频信号分析与自适应信号处理; 2.图像分析、处理与识别; 3.语音信号分析、处理与识别; 4.音频、视频信号数据压缩技术; 5.移动通信及无线接入系统; 6.宽带及超宽带技术; 7.天线与电波传播; 8.阵列信号处理; 9.科学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10.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及宽带传输技术。 将根据信息工程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增设其他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3-6 年。 四、培养方式 1.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各个博士生具体情况出发,在 博士生入学一周内制定出博士生的培养计划。 2.博士生的学位课程学习必须在入学后前三个学期内完成。 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博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 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实验技能。 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与系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5.博士生学习应该强调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的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 要培养博士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大量阅读具体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并进行初步研究 探索之后,博士生应当在入学后最迟两年之内进行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7.博士生应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报告会、讲座会及其他学术活动。 8.博士生培养实行中期考核。第四学期末由各“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指导 小组”组织一次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学期的中期考核, 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处理。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1.本学科博士生在校期间至少修满 88 学分。课程学习总学分为 10 学分,其中学位课 不少于 6 学分,选修课可在全校范围内任选。必修环节 78 学分,包括学术活动(讲座)2 学分、开题报告 2 学分、社会实践 1 学分、中期考核 6 学分、撰写基金申请书 1 学分、最终 学术报告(预答辩)6 学分、学位论文 60 学分。 2.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 学风建设”;选听讲座包括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 (由各二级学科组织 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座,每个讲座由 5 个以上讲座组成)一个系列和在全校范 围内选听“学术讲座”1 次,自己公开讲座 1 次,完成后记 2 学分。 3.博士生应通过大量阅读具体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并进行初步研究探索后, 在第二学期完成开题报告,通过后计 2 学分。 4.博士研究生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后计 1 学分。 5.完成 1 项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撰写,经审核导师同意通过后,记 1 学分。 6.参加系里组织的中期考核,通过后记 6 学分。 7.完成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1 次,通过后计 6 学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分类 学位课 选修课 必修环节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MLMD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必修 2 AUTO6003 泛函分析及应用 2 3 INFT6108 4 INFT6002 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 2 5 INFT7101 通信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2 6 INFT6003 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7 INFT6107 现代反演理论及其应用 2 / /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4 1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2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3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4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5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优化理论及其在信号处理和通信中的应 用(全英文授课) 2 选修 4学 分以 上 选修 必修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6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7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硕士期间超修学分的研究生课程且满足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者,博士生期间承认其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1.博士生开始论文前要进行认真的文献阅读、分析和生产实际的调研。完成选题报告, 按规定填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并在学科内做选题报告,需取得评议通过。 2.选题应是学科前沿领域课程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3.论文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 法的精神进行严格评审和答辩。 4.博士生学位论文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和 答辩,通过答辩后计 60 学分。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贯彻“2+4+X”人 才培养模式,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 的高级专门人才。取得本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将能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领 域的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技术开发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志,品德良好,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祖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在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组织科学研究和从事教学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能把握本学科一些新的研究方向,熟悉所 从事研究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能用 外语进行交流和撰写科技论文。 3.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协作、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实际工 作中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解决科学技术难题。 4.在本领域内取得创造性成果。 二、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与综合理论、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 断、随机控制与自适应控制、过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检测、控制与管理)、多智能体理论 与技术、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等。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智能检测与智能信息处理、虚拟仪器与软测量技术、嵌入式系统与智能仪器仪表、无 接触图像测量与模式识别、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基于 Internet 远程测控技术、智能控制理 论及其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过程控制与应用、机器人控制与数控技术、图像信息融合。 3.系统工程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复杂网络化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电力系统、制造 系统等)、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与调度方法、智能电网、智能机器 人与多智能体系统、计算社会学、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先进制造中的 关键系统集成理论与技术等。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与数字视频专用 VLSI 设计、 网络媒体计算与可视化技术、计算视频与可伸缩编码、自适应信号处理、空间机器人视觉系 统与太空信息工程等。 5.导航制导与控制 多源信息融合理论与应、信息融合与目标信息处理、不确定性推理与推断、导航、定 位与测控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仿真等。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将增加或修订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生学习年限为 3-6 年。 四、培养方式 1.博士生的培养采用课程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方式,而且着重于高质量地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论文的撰写时间不得少于 1 年。 2.对博士生的指导主要采用导师负责制,研究所(系)的教授、副教授集体参与博士 生的选题报告审查、中期检查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导师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入学三个月内为每个博士研究生制定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中所选课程的授课由所在学院 统一安排,论文选题要尽可能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前沿。 3.博士生的学习强调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对该学科方向的发展有 全面深入的了解,要能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提出新的思想和方法。 4.博士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每个博士研究生都能在深入掌握本 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本学科的特定研究方向上至少提出三点具有独创性的理 论观点和方法,并能进行理论证明或试验验证。 5.博士生学习期间须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项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工作,培养 博士生选题、构思研究方案和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 6.博士生一般在第四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 加下学期的中期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处理。 7.对博士生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博士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和时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事政策的学习,应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五、课程学习 1.本学科博士生在校期间至少修满 88 学分。课程学习总学分为 10 学分,其中学位课 不少于 6 学分。选修课一般在 6-8 级课程中修习。必修环节 78 学分,包括学术活动(讲座) 2 学分、开题报告 2 学分、社会实践 1 学分、中期考核 6 学分、撰写基金申请书 1 学分、最 终学术报告(预答辩)6 学分、学位论文 60 学分。 2.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 学风建设”;选听讲座包括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 (由各二级学科组织 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座,每个讲座由 5 个以上讲座组成)一个系列和在全校范 围内选听“学术讲座”1 次,自己公开讲座 1 次,完成后记 2 学分。 3.博士生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其他博士生第二外 国语为选修课。第二外国语通过考试取得成绩者,在必修 10 学分之外另加 2 学分,外语课 程不作为学位课程。 4.博士生的课程在开课期间,不得中途停课。如确有特殊困难需要中途停课者,其它 课程应报学院主管院长批准,公共课需要报研究生院院长批准。 5.由于课程需要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更改课程时,必须由导师签署意见,经主管院 长批准后办理改课手续。 6.博士生学习期间不得选修在硕士生学习阶段已修过的课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类 别 序 号 课程编号 学位课 1 MLMD6001 2 专业 学位课 选修课 必修环 节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必修 AUTO6003 泛函分析及应用 2 3 AUTO7119 计算认知科学与工程 2 4 AUTO6116 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 2 5 AUTO6101 多传感信息融合 2 6 AUTO6109 系统优化与调度 2 / /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 修 ≥4 1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2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3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4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5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6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至少 4 学分 选修 必修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7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包括: 1.论文选题。博士生的论文选题必须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或学术发展的趋势,必 须具有前瞻性,达到本学科的前沿。论文选题前必须进行文献阅读,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同时提出研究方案,并提出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后在研究所(系)范围内进行 选题报告评议,确认后即开展研究工作。 2.中期检查。一般在第四学习末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博士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 以研究所为单位组织专家进行检查,检查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工作;中期检查不通过,延期 一年重新参加中期检查,如果再不通过,建议校研究生院终止攻读博士资格。 3.论文评审和答辩。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博士生提交的学 位论文要求在研究所(系)范围内先进行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正式答辩 申请、论文评审和答辩通过答辩后计 60 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研究方 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一级学科中有关领域 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和实验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有 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指导和组织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及科技开发工作的能力,以 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成为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素质。能独立承担对学科 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意义的研究或开发课题,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 方面的教学、研究、开发、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选修第二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 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高性能计算 网络计算理论与技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计算,网络计 算虚拟化技术,嵌入式系统,并行计算机系统与自动并行化技术。 2.网络多媒体与 Web 知识服务 智能网络学习环境的理论及技术,Internet 理论和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集成,智能网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络系统。 3.分布式系统与普适计算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技术,操作系统与虚拟化技术,分布计算,普适计算,无线自组 织网络。 4.数据密集智能计算与海量数据管理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网络数据挖掘,并行计算与数据挖掘,计 算智能与挖掘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数据安全,大数据计算技术。 5.网络安全与可信软件 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信计算,物联网技术,可信软件技术,广义人机交互。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3-6 年。 四、培养方式 1.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专业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 高校、研究单位或企业联合培养,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2.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与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检查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 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 3.学习期间,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国家科研基金申请书撰写,培养博 士生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 4.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 学风建设”;选听讲座包括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 (由各二级学科组织 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座,每个讲座由 5 个以上讲座组成)一个系列和在全校范 围内选听“学术讲座”1 次,自己公开讲座 1 次,完成后记 2 学分。 5.博士生培养实行中期考核。第四学期由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指导小组组 织一次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学期的中期考核,再次考核 不通过者,予以退学处理。 五、课程学习 博士生一般在 6-8 级课程中修习,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 10 学分课程的学习并考 试或考查合格。学位课程不少于 6 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 2 学分,专业学位课 4 学分),选 修课可在学校范围内任选,所有课程必须在入学后两年内完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学位课 学分 选课要 求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必修 信息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2 必选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 MLMD6001 2 COMP7104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选修课 必修环节 3 COMP7120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3 4 COMP7119 分布式系统 3 5 COMP7115 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 3 6 AUTO6112 智能计算 2 7 AUTO6109 系统优化与调度 2 / /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不包括 硕士期间已经选过的课程) ≥4 1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2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3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4 BXHJ8001 中期考核 6 5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6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7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4 学分 选修 必修 六、实践环节 1.研究生本人至少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 2.完成或模拟完成自然科学基金申请 1 项。 七、学位论文 1.博士生开始论文前要进行认真的文献阅读、分析和生产实际的调研。完成选题报告, 按规定填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并在学院作选题报告,需取得评议通过。 2.选题应是学科前沿领域课程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学位论文 应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 3.论文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 法的精神进行严格评审和答辩。 4.博士生学位论文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和 答辩。 (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1.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 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一级学科中有关 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 的研究并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指导和组织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及科技开发工作的能力,以 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成为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素质。能独立承担对学科 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意义的研究或开发课题,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 方面的教学、研究、开发、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选修第二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 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物理电子学 带电粒子光学现代理论和计算技术,微纳米器件电子束离子束加工与检测技术,强流 电子束物理和高功率微波技术,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电子学,信息显示器件与技术,纳光子 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新型光子材料与器件,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子技术,固态照明器件、 真空微电子技术。 2.电路与系统 VLSI 电路与系统设计,电路与系统 CAD 及设计自动化,数字图象与数字视频处理, 功率电子学,非线性电路与系统,信息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深亚微米器件模型与仿真,微波功率器件及其集成,化合物半导体器件;深亚微米工 艺集成;片上系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 ASIC 设计与测试;微电子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 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铁电单晶材料,铁电薄膜与器件,机敏材料与 器件,纳米复合功能材料与器件,电解质材料与器件。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理论与技术: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波传播,复杂介质中的 场与波,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环境电磁学与电磁兼容技术,计算电磁学。微波与毫米波理论 与技术:微波电路,微波网络,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微波信息处理与成像。 三、学习年限 长学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4-7 年。 四、培养方式 1.长学制研究生以硕士学籍入学,在第三学期进行博士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后在第四 学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并取得博士学籍,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开题在第四学期(博士第一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在第六学期(博士第三学期)末进行。 2.长学制研究生的培养由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博士课题研究两个阶段构成, 研究生应分别完成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和博士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工 作。 3.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各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统筹考虑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工作,制订培养计划,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 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实验技能。 4.长学制研究生在完成硕士生相关课程学习的同时,应该强调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 用在于启发他的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要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后,应通过大量阅读具体研究方向上 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并进行初步研究探索后,在第四学期末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6.研究生应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报告会、讲座会及其他学术活动。 7.进入博士生学习阶段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培 养博士生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 8.中期考核是长学制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在第六学期末由系里组织一次中 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一批的中期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 予以分流处理。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1.长学制研究生共需修满 110 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32 学分,学术活动(讲座)2 学 分,开题报告 2 学分,社会实践 1 学分,中期考核 6 学分,基金撰写 1 学分,最终学术报告 (预答辩)6 学分,学位论文 60 学分。 2.长学制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 与学风建设”;选听讲座包括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由各二级学科组 织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座,每个讲座由 5 个以上讲座组成)一个系列和在全校 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1 次,自己公开讲座 1 次,完成后记 2 学分。 3.通过大量阅读具体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并进行初步研究探索后,在第四学 期末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计 2 学分。 4.博士研究生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后计 1 学分。 5.完成 1 项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撰写,经审核导师同意通过后,记 1 学分。 6.第六学期末参加系里组织的中期考核,通过后记 6 学分。 7.完成最终学术报告 1 次作为预答辩,通过后计 6 学分。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长学制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分 类 公共 学位课 序号 课程编号 1 MLMD6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2 PHLS6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3 / 第一外国语 4 博士 学位课 选修课 必修环节 学分 MATH6002 计算方法(A)或 MATH6001 计算方法(B) 5 INFT7105 微波有源与无源电路原理 3 6 EELC6101 光子学 2 7 EELC6102 信息光学 2 8 EELC6108 晶体物理 3 9 EELC6110 半导体器件物理 2 10 EELC6117 高等电磁理论(A) 3 11 INFT7109 高等电磁理论(B) 3 12 EELC6109 铁电压电物理 3 13 EELC6115 现代电路理论 2 14 EELC6111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3 15 EELC7103 CMOS 模拟系统设计 3 1 EELC6112 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 2 EELC6107 等离子体电子学 2 3 EELC6114 射频微电子学 2 4 INFT7112 波场层析与反演导论 2 5 EELC6116 非线性光学及其应用 2 4 硕士 学位课 课程名称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必须选修电子学科方向英文课程 1 门 *) / 1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2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3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4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5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6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7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六、学位论文 必修 7 学分 3 / * 如所选学位课程已有 1 门为英文授课,则可不选。 选课要求 ≥17 选修 6 学分 以上 选修 2 学分 以上 选修 必修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1.博士生开始论文前要进行认真的文献阅读、分析和生产实际的调研。完成选题报告, 按规定填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并在学院作选题报告,需取得评议通过。 2.选题应是学科前沿领域课程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学位论文 应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 3.论文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 法的精神进行严格评审和答辩。 4.博士生学位论文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和 答辩,通过答辩后计 60 学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攻读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 术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具体要求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品质良好,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服务。 2.在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 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 并能熟练地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和论文撰写。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专门技术 工作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目前有下列研究方向: 1.时频信号分析与自适应信号处理; 2.图像分析、处理与识别; 3.语音信号分析、处理与识别; 4.音频、视频信号数据压缩技术; 5.移动通信及无线接入系统; 6.宽带及超宽带技术; 7.天线与电波传播; 8.阵列信号处理; 9.科学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10.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及宽带传输技术。 将根据信息工程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增设其他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长学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4-7 年。 四、培养方式 1.长学制研究生以硕士学籍入学,在第三学期进行博士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后在第四 学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并取得博士学籍,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开题在第四学期(博士第一 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在第六学期(博士第三学期)末进行。 2.长学制研究生的培养由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博士课题研究两个阶段构成,研究生应 分别完成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和博士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工作。 3.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各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统筹考虑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工作,制订培养计划,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 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实验技能。 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与系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5.长学制研究生学习应该强调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的深入思考和正确 判断,要培养博士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长学制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并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后,应在大量阅读具体研 究方向上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并进行初步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在入学后最迟两年之内完成学位 论文选题报告。 7.长学制研究生应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报告会、讲座会及其他学术活动。 8.长学制研究生培养实行中期考核。第六学期末由各“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 设指导小组”组织一次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学期的中期 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处理。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1.长学制研究生共需修满 110 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32 学分,学术活动(讲座)2 学 分,开题报告 2 学分,社会实践 1 学分,中期考核 6 学分,基金撰写 1 学分,最终学术报告 (预答辩)6 学分,学位论文 60 学分。 2.长学制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 与学风建设”;选听讲座包括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由各二级学科组 织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座,每个讲座由 5 个以上讲座组成)一个系列和在全校 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1 次,自己公开讲座 1 次,完成后记 2 学分。 3.通过大量阅读具体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并进行初步研究探索后,在第四学 期末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计 2 学分。 4.博士研究生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后计 1 学分。 5.完成 1 项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撰写,经审核导师同意通过后,记 1 学分。 6.第六学期末参加系里组织的中期考核,通过后记 6 学分。 7.完成最终学术报告 1 次作为预答辩,通过后计 6 学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长学制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课程分类 公共 学位课 硕士 学位课 硕士 学位课 博士 学位课 选修课 必修环节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 MLMD6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2 PHLS6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3 / 第一外国语 4 4 MATH6005 数理统计 2 5 MATH6006 随机过程 2 6 INFT6106 线性空间与矩阵分析 3 7 INFT6102 数字信号处理(II) 3 8 INFT6101 数字图像处理(全英文授课) 3 9 INFT7108 信息论与编码 3 10 INFT6104 信号检测与估值 3 11 INFT6105 天线与无线电波传播 3 12 AUTO6003 泛函分析及应用 2 13 INFT6108 优化理论及其在信号处理和通信中的应 用(全英文授课) 2 14 INFT6002 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 2 15 INFT7101 通信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2 16 INFT6003 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17 INFT6107 现代反演理论及其应用 3 可在全校范围内任选课程 (如未选全英文授课的学位课,必选 1 门全英文授课的选修课) 学分 / / ≥17 1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2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3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4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5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6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7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备注 必修 选修 6学 分以 上 选修 6学 分以 上 选修 2学 分以 上 选修 必修 硕士期间超修学分的研究生课程且满足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者,博士生期间承认其 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1.博士生开始论文前要进行认真的文献阅读、分析和生产实际的调研。完成选题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按规定填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并在学科内做选题报告,需取得评议通过。 2.选题应是学科前沿领域课程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3.论文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 法的精神进行严格评审和答辩。 4.博士生学位论文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和 答辩,通过答辩后计 60 学分。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贯彻“2+4+X”人 才培养模式,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 的高级专门人才。取得本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的长学制毕业生,将能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相关 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技术开发及大型工程管理等方面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具体 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志,品德良好,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祖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在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组织科学研究和从事教学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能把握本学科一些新的研究方向,熟悉所 从事研究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能用 外语进行交流和撰写科技论文。 3.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协作、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实际工作 中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解决科学技术难题。 二、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与综合理论、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 断、随机控制与自适应控制、过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检测、控制与管理)、多智能体理论 与技术、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等。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智能检测与智能信息处理、虚拟仪器与软测量技术、嵌入式系统与智能仪器仪表、无 接触图像测量与模式识别、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基于 Internet 远程测控技术、智能控制理 论及其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过程控制与应用、机器人控制与数控技术、图像信息融合。 3.系统工程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复杂网络化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电力系统、制造 系统等)、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与调度方法、智能电网、智能机器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人与多智能体系统、计算社会学、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先进制造中的 关键系统集成理论与技术等。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与数字视频专用 VLSI 设计、 网络媒体计算与可视化技术、计算视频与可伸缩编码、自适应信号处理、空间机器人视觉系 统与太空信息工程等。 5.导航制导与控制 多源信息融合理论与应、信息融合与目标信息处理、不确定性推理与推断、导航、定 位与测控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仿真等。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将增加或修订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长学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4-7 年。 四、培养方式 1.长学制研究生以硕士学籍入学,在第三学期进行博士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后在第四 学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并取得博士学籍,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开题在第四学期(博士第一 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在第六学期(博士第三学期)末进行。 2.长学制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方式,而且着重于高质量 地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论文的撰写时间不得少于 1 年。 3.对长学制研究生的指导主要采用导师负责制,研究所(系)的教授、副教授集体参 与博士生的选题报告审查、中期检查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导师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 的原则,在入学三个月内为每个研究生制定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中所选课程的授课由所在 学院统一安排,论文选题要尽可能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前沿。 4.长学制研究生的学习强调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对该学科方向的 发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能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提出新的思想和方法。为了增强学术交 流,加强博士生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的了解。 5.长学制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每个研究生都能在深入掌握 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本学科的特定研究方向上至少提出三点具有独创性的 理论观点和方法,并能进行理论证明或试验验证。 6.长学制研究生学习期间须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项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工作, 培养博士生选题、构思研究方案和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 7.长学制研究生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予 以分流处理。 8.对长学制研究生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 和时事政策的学习,应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五、课程学习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1.长学制研究生共需修满 110 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32 学分,学术活动(讲座)2 学 分,开题报告 2 学分,社会实践 1 学分,中期考核 6 学分,基金撰写 1 学分,最终学术报告 (预答辩)6 学分,学位论文 60 学分。 2.政治、外语等公共学位课 7 学分,专业学位课 8 学分,其它为选修课至少 17 学分; 选修课一般选 6-7 级课程,交叉学科研究生(非本科专业和选修非本学科)可选 3-5 级课程, 但学分不得超过 2 学分。所有学生必须在本学科英文授课的课程中修满至少 2 学分。 3.长学制研究生学位课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选修课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与考查两 种,由导师和学生在入学后制定培养计划时根据对课程的要求确定。 4.长学制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选修课因故需要更改时,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导师同意 后填写改课单送交学院,改课时间为开学前两周(改动本学期课程)和学期末后两周(改动 下学期课程),学位必修课不作更改。 控制科学与工程长学制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类别 公共 学位课 硕士专业 学位课 博士专业 学位课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 MLMD6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2 PHLS6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3 / 第一外国语 4 4 MATH6005 数理统计 2 5 MATH6006 随机过程 2 6 AUTO6104 线性系统理论 2 7 AUTO6103 随机系统的滤波与控制 3 8 AUTO6002 数字信号处理 2 9 AUTO6001 最优控制 2 10 AUTO6110 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 2 11 AUTO6106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 12 AUTO6109 系统优化与调度 2 13 AUTO6102 系统辨识 2 14 AUTO6105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2 1 MLMD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AUTO6003 泛函分析及应用 2 3 AUTO7119 计算认知科学与工程 2 4 AUTO6116 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 2 5 AUTO6101 多传感信息融合 2 6 AUTO6109 系统优化与调度 2 备注 必修 至少 8 学分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课程类别 选修课 必修环节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 /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如未选全英文授课的学位课,必 选 1 门全英文授课的选修课) ≥17 1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2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3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4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5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6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7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备注 必修 六、学位论文 1.长学制研究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并至迟 在第三学期末提出学位论文的书面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学术群体审定确认后,制订论文 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论文选题必须对国民经济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意义。 2.论文必须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的帮助下独立完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研究方 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一级学科中有关领域 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和实验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有 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指导和组织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及科技开发工作的能力,以 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成为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素质。能独立承担对学科 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意义的研究或开发课题,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 方面的教学、研究、开发、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选修第二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 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研究方向 1.高性能计算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网络计算理论与技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计算,网络计 算虚拟化技术,嵌入式系统,并行计算机系统与自动并行化技术。 2.网络多媒体与 Web 知识服务 智能网络学习环境的理论及技术,Internet 理论和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集成,智能网 络系统。 3.分布式系统与普适计算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技术,操作系统与虚拟化技术,分布计算,普适计算,无线自组 织网络。 4.数据密集智能计算与海量数据管理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网络数据挖掘,并行计算与数据挖掘,计 算智能与挖掘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数据安全,大数据计算技术。 5.网络安全与可信软件 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信计算,物联网技术,可信软件技术,广义人机交互。 三、学习年限 长学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4-7 年。 四、培养方式 1.长学制研究生以硕士学籍入学,在第三学期进行博士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后在第四 学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并取得博士学籍,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开题在第四学期(博士第一 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在第六学期(博士第三学期)末进行。 2.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专业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 高校、研究单位或企业联合培养,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3.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与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检查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 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 4.学习期间,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国家科研基金申请书撰写,培养博 士生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 5.长学制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 与学风建设”;选听讲座包括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 (由各二级学科组 织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座,每个讲座由 5 个以上讲座组成)一个系列和在全校 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1 次,自己公开讲座 1 次,完成后记 2 学分。 6.中期考核在第六学期(博士第三学期)末进行,由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 指导小组组织一次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学期的中期考核, 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分流。 五、课程学习 长学制研究生共需修满 110 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32 学分,学术活动(讲座)2 学分, 开题报告 2 学分,社会实践 1 学分,中期考核 6 学分,基金撰写 1 学分,最终学术报告(预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答辩)6 学分,学位论文 60 学分。 长学制研究生课程学习一般在 6-8 级课程中修习,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 32 学分 课程的学习并考试或考查合格。学位课程不少于 15 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 7 学分,专业学 位课 8 学分),所有课程必须在入学后两年内完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长学制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类别 学位课 学位课 选修课 必修环节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 MLMD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PHLS6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3 / 第一外国语 4 4 COMP7104 信息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2 5 COMP7120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3 6 COMP7119 分布式系统 3 7 COMP7115 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 2 8 AUTO6112 智能计算 2 9 AUTO6109 系统优化与调度 2 10 COMP6101 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3 11 COMP6102 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 3 12 COMP6104 程序设计语言理论与实现 2 13 COMP6105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2 14 COMP6106 并行计算理论 3 15 COMP6107 高等数理逻辑 3 16 COMP6108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3 17 COMP6109 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 2 18 COMP7101 计算机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价 2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不包 括硕士期间已经选过的课程。如未选 全英文授课的学位课,必选 1 门全英 文授课的选修课) / / / 1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2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3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4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5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6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选课要求 必修 必选 8 学分 必选 8 学分 选修 必修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编号 7 BXHJ8006 课程名称 学分 选课要求 60 学位论文(博) 六、实践环节 1.研究生本人至少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 2.完成或模拟完成自然科学基金申请 1 项。 七、学位论文 1.长学制研究生开始论文前要进行认真的文献阅读、分析和生产实际的调研。完成选 题报告,按规定填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并在学院作选题报告,需取得评议通过。 2.选题应是学科前沿领域课程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学位论文 应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 3.论文由长学制研究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国家学位条例 实施办法的精神进行严格评审和答辩。 4.长学制研究生学位论文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 评审和答辩。 (三)博士生导师名单 一级学科 学科方向 0809 01 光电子学与信息光子学 电子科学与技 02 超快光学 术 03 光电子学 导师姓名 侯洵 张彦鹏、云峰、李远洁 04 平板显示器件与技术 刘纯亮、吴胜利、胡文波、 05 信息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小宁、严群 06 高功率微波技术 刘纯亮、王建国、李永东 07 空间电子辐照效应 08 微纳结构电子束检测 09 飞秒激光微纳制造 10 微流控芯片及仿生智能结构的飞秒激光制备 11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12 纳米复合材料的新能源和环境应用 13 真空微电子技术及器件 14 纳米材料、结构与器件(含纳米显示器) 15 光子学与光子技术 张海波 陈烽 阙文修、李远洁 王占国 司金海、易文辉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一级学科 学科方向 导师姓名 16 超快非线性光学及其器件 17 光通信光传感与光电检测技术 18 生物医学光子学 19 有机发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激光研究 20 新型有机小分子设计与合成 21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应用 22 半导体微波功率器件与技术 23 光电微纳成像与器件 24 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 牛憨笨 姚熹、汪宏、徐卓、魏晓勇、 叶作光、李振荣、张树君 26 功能薄膜与集成器件 任巍、叶作光、陈晓峰 27 铁电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 任巍 28 功能复合材料与器件 汪宏 31 铁电材料与器件 32 集成电路设计与方法学研究 术 王宏兴 姚熹 30 生物量子点荧光材料及应用 电子科学与技 吴朝新 25 铁电、介电现象研究 29 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及器件 0809 朱京平、王兆宏 汪敏强 徐卓、魏晓勇、李振荣、 张树君 耿莉、王晓亮、李尊朝、张 鸿、梁峰 33 深亚微米集成结构建模及其参数提取 耿莉、李尊朝 34 纳电子器件及碳基电子学 刘卫华、李昕 35 纳米压电电子 刘卫华 36 低维半导体结构和器件 贺永宁 37 微波无源电路和器件 贺永宁、王兆宏 38 电解质器件与材料 39 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徐友龙、王杰 40 微电子制造技术 卢秉恒 41 瞬态电磁场理论 王建国 42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张安学 43 高性能 VLSI 设计与优化技术 王小力 44 集成化芯片系统设计与基础研究 王小力、梅魁志、梁峰 45 功能材料结构与缺陷亚埃尺度研究 46 材料定量电子显微学 贾春林、杨光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一级学科 学科方向 47 新型半导体材料及光电子器件应用 48 半导体光学和光谱 49 大型电路设计与算法模拟 5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与可靠性 51 纳米器件与光电集成 52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53 微纳生物芯片 导师姓名 徐士杰 蒋耀林 赵策洲 张安平 张彦鹏、刘纯亮、吴胜利、 54 联合培养 陈烽、阙文修、司金海、 吴朝新、汪敏强 0810 01 时空谱估计、时频分析及阵列信号处理技术 殷勤业、王文杰 信息与通信工 02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 邓科 程 03 移动通信、数字传输与宽带通信网 朱世华、任品毅、赵季红 04 宽带通信、无线移动通信网 05 通信网的管理与控制 曲桦 06 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 刘贵忠、侯兴松、钱学明 07 图像检测分析与增强、压缩编码 齐春 08 阵列信号处理 高静怀、陈文超 09 复杂介质中波传播与成像理论及方法 高静怀 10 医学成像技术的研究 11 图像、视频质量评估 12 高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13 多媒体数据安全性的研究 14 云计算环境下的视频智能处理 牟轩沁 潘志斌 黄华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一级学科 0810 学科方向 导师姓名 15 多源图像三维重建 信息与通信工 程 殷勤业、王文杰、任品毅、 16 联合培养 刘贵忠、齐春、牟轩沁、 潘志斌、黄华 0811 控制科学与工 程 01 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 郑南宁、龚怡宏、兰旭光、 王飞 02 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 郑南宁 03 新型计算结构与数字视频专用 VLSI 设计 郑南宁、梅魁志、孙宏滨 04 网络媒体计算与可视化技术 刘跃虎、袁泽剑 05 计算视频与可伸缩编码 薛建儒 06 自适应信号处理 辛景民、陈霸东 07 轨道优化与计算 08 动力系统滤波与建模 09 多源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 10 导航、定位与测控技术 11 复杂网络化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电力、 制造) 1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13 信息融合与目标信息处理 14 不确定性推理与推断 李济生 李晓榕、韩德强 管晓宏、高峰、蔡忠闽、 翟桥柱 管晓宏、高峰、彭勤科 李晓榕、段战胜 15 智能机器人与多智能体系统 冯祖仁、柯良军 16 先进制造系统及其智能优化和调度 冯祖仁 17 基因序列识别与注释 韩九强、张爱民 18 图象信息融合与模式识别 韩九强、张新曼 19 大数据建模、分析与应用 彭勤科 20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与调度方法 21 混合系统控制优化方法 22 网络化控制理论与技术 23 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认知方法与知识发现 邢科义 邹建华、田锋 24 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 高峰、田锋 25 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 蔡远利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一级学科 学科方向 导师姓名 26 复杂系统建模、估计与控制方法 27 自适应与鲁棒控制理论 丁宝苍、张爱民 28 图像认知计算 王拓 29 工业智能控制技术 丁玉成、杨清宇 30 制造化信息工程及智能机器人 高建民 01 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 董小社、伍卫国、张兴军 0811 控制科学与工 程 0812 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02 高性能计算与存储系统 03 智能网络学习与交互 董小社、伍卫国、桂小林、 张兴军 郑庆华、唐亚哲、刘均、黄 华 桂小林、管晓宏、郑庆华、 04 网络与信息安全 齐勇、赵季中、杨新宇、李 卫、胡成臣、唐亚哲、高立 心 05 程序语言及编译系统 06 网络与分布式系统 07 数据挖掘与计算智能 08 软件与数据安全 赵银亮 齐勇、赵季中、李向阳、 刘云浩 宋擒豹、赵银亮、杨新宇、 刘均、徐宗本、相明 宋擒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