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申报书.doc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申报书 自然科学 学科分类: 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项目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一般项目 高校文化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学 科 代 码 ( 二 级 ): 项目负责人: 唐 雁 所在学校: 泸州医学院 报送日期: 2012 年 11 月 四 川 省 教 育 厅 制 一、项目信息表单基本信息 项 目 项目名称 高校文化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学 科 大 类 人文社会科学 信 息 项目类型 学科门类 人文社会科学 一般项目 表 单 基 所在学校 泸州医学院 起始时间 2012 年 12 月 本 信 终止时间 2014 年 12 月 息 二、项目信息表负责人信息 姓名 职务 唐 雁 思政部办公 室主任 职称 讲师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6 年 4 月 所在教研、研究室、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最后学历 学士 最后学位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mail 522025757@163.com 外语语种及水平 英语四级 联系电话 2581293 所在单位 泸州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硕士 2000 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0 年 7 月 课 题 到泸州医学院做辅导员工作,后到人文社科学院、思想政治理论 负 课教研部工作至今已有几年多,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2009 责 人 年获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热爱思政教育,积 极思考,工作以来发表研究论文多篇,近 3 年,主持学校基金课 个人简介 题共 2 项,第一主研四川省教育厅、泸州市社科联课题多项。同 时,参与教学工作,主讲《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每 年承担的课时在 135 学时以上。 三 、 项 目 研 究 组 成 人 员 的 基 本 情 况 (第一项请填写项目组主要负责人的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 现从事专业 蔡鹏飞 男 30 学士 讲师 教育管理学 科研处 朱小平 女 35 学士 讲师 教育管理学 研究生处 周君才 男 35 学士 讲师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研部 究 黄晓利 女 40 学士 教授 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研部 男 45 学士 副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主 要 研 人 员 李达龙 所在单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研部 四 、立 项 的 必 要 性 及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和 发 展 趋 势 。 (不出现申报单位、申报者 姓名。不超过 1000 字) 项 目 名 称 高校文化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项目类别 一般项目 学科门类 人文社会科学 评审编号 起止时间 2012 年 12 月 至 20 13 年 12 月 一、立项必要性 (一)问题的提出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基。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各种思潮相互激 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已成为各国执政党和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我国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四个多样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 深刻影响,给国家文化安全特别是高校文化安全带来新的挑战,高校文化安全教 育面临现实的困境。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理论意义及价值 (1)深化文化发展规律,揭示文化安全建设特别是高校文化安全建设规律。 (2)揭示文化安全和高校文化安全的科学内涵,充实文化安全教育内容, 创新文化安全理论,提升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认识。 (3)深化文化安全教育的一般规律,揭示其与高校德育教育的关系,推进 文化安全教育规律的具体化,揭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新规律和新机制。 2.实践意义及价值 推进文化安全教育在高校的实施,增强文化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校德 育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校园和谐。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 1.国外文化安全研究现状 美国在上世纪 30 年代制定关税法时就强调要加强国内文化产业的整合,强 化文化的输出,维护美国国内文化安全,保证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之后,文化安全研究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比如亨廷顿在《文明的 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998)和《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界的文化多样性》 (2004)中,提出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将导致世界几大文明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从 而导致文化弱势国家面临严重的文化安全。布热津斯基在《大失控与大混乱》 (1995)中,提出增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话语权,从而维护美国的文化和意识形 态霸权。乔治·拉伦在《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 (2005)提出发展中国家要维护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改变在与发达国家文 化和意识形态交流中的单项透支。尼·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 果》(2008)则结合苏联解体原因,全面分析了通过强化理想信念维护国家文化 的途径和方法。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2008)通过分析 美国采用文化输出、文化渗透等“文化外交”手段威胁其他国家的文化安全,提 出通过加强本国文明基本特点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强化文化安全。9.11 后,美国制定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2003)提出“在与全球恐怖主义进行的 战争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我们的民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而战”的文化安全观。 2.国内文化安全研究现状 (1)文化安全研究 就国内文化安全研究来讲,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有胡惠林的《中国国家文化 安全论》(2006)、刘跃进的《国家安全学》(2005)、陆忠伟的《非传统安全论》 (2004),三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在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新形势下, 国家安全已突破传统军事、经济、政治安全,增加了文化、信息安全等,并分析 了新形势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途径。此外张骥的《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 略》 (2010) ,田改伟的《挑战与应对--邓小平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研究》 (2008) , 杨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 (2009),郭明飞的《网络发展与我国意 识形态安全》(2009)等著作则结合邓小平提出“两手抓”,江泽民提出了“坚持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新国际安全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 出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 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理论主张,强调要通过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 理论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整合作用等措施来维护我国的文 化安全,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此外,还有部分学术论文,如刘跃进的《当代国 家安全系统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2011),提出将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 系作为文化安全的关节点与核心,抓住了文化安全涵义的关键构件;胡惠林的 《论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管理系统与国家文化安全危机应急决策机制》(2008)提 出了作为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安全的科学构成要素,提出了主权国家依 据文化主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免受威胁状态的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潘一禾的 《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2005)及《国家文化安全的“非传统”研 究》(2011)通过分析作为观念层面和习俗层面的文化安全的构成要素,提出通 过强化本国语言文字、信仰等,增强文化安全的防线,从而免除外来文化的侵蚀、 破坏;靳利华的《冷战后三种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之比较研究》(2007)通 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文化安全战略,透析出我国在文化安全战略选择;林淞的 《“文化熔炉”与次国家文化安全的价值危机》(2011)则分析了文化全球化背 景下,面对文化融合,如何维护主流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安全度。 (2)校园文化安全研究 在校园文化安全研究方面,目前的成果还比较少,主要集中于从校园文化建 设附带阐述校园文化安全,或从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角 度来谈高校文化安全,亦有部分从网络文化安全角度探析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如: 谢晓青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2011),胡文涛 《互联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党的政治文化安全问题透析》(2012),于滨《略 论文化安全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2011)等,更多的则是将加强大学生思 想政治(德育)教育等同于文化安全教育、文化安全建设。 3.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目前成果的缺陷是: (1)对文化安全的普遍性研究多,对校园文化安全这一特殊领域研究的专 题性不强,系统性还不够,将其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2)对文化安全要素分析,如主体、客体、内容、环体、介体认识比较模 糊。 (2)对文化安全的“实然”和“应然”状态分析多,对“实然”和”应然” 的状态理解不够,如对文化安全的科学指标剖析不够,对文化安全教育的内容不 明。 (3)对文化从“实然”现状转变到“应然”状态的“必然”路径认识不清, 即对实现文化安全的规律、途径的研究不够。 但,专家们对文化安全和校园文化安全的共识理解为我们进一步探究高校文 化安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范畴提供着有价值的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第二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人民出版社,2010 3.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M],时事出版社,2004 4.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俄]尼·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徐昌翰等译,新华出 版社,2008 6.[美]亨廷顿、彼得·伯杰编,康敬贻等译,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界的 文化多样性[M],新华出版社,2004 7.解学芳,1999 年以来我国文化安全研究述评[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 (3) 8.谢晓青,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黑龙江高教研 究,2011(10) 9.胡文涛,互联网国际化背景下我姑高校党的政治文化安全问题透析,学术 论坛,2011(2) 10.于滨,略论文化安全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5) 五 、 项 目 研 究 主 要 目 标 、 主 要 内 容 。 (不超过 1000 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 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 (一)研究目标 运用社会调查方法,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安全教育现状、影响因素,结合高校实际,在 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提出维护高校校园文化安全的措施。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现状,了解高校文化安全教育面临的困境。 2.完善高校文化安全内涵、要素,构建高校文化安全框架,充实安全教育内容。 3.揭示文化安全教育的基本规律,阐释文化安全教育与高校德育关系,以新视角审视 当前高校文化安全教育。 4.揭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强化高校教育中文化安全教育的措施。 5.从实践层面深入剖析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新机制、途径等。 结合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文化原因,运用社会调查基本方法,了解在国际和国内大 背景下高校文化安全教育面临的困境,并对调研材料、经验材料进行再研究,实现文化安 全理论创新;运用教育学原理,构建高校文化安全框架,以理论框架为依据研究高校文化 安全教育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如图所示) 背景 文化安全地位日 益突出,中国文 化安全亟待加强 问题 内容 主体 研究背景和 问题的提出 文献研究 实证调研 文化霸权和不 良文化的侵蚀, 高校文化安全 教育面临困境 文化安 全教育 新内容 反馈、修正 客体 高校文化安 全理论框架 环体 介体 内容 剖析理 论框架 调研材料经验 材料的再研究 文化安 全教育 新规律、 新机制 指导 实践 反馈、修正 六 、项 目 最 终 成 果 形 式 及 项 目 应 用 前 景 、项 目 的 社 会 效 益 或 经 济 效 益 情 况。 (不超过 1000 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 一、项目的最终成果:学术论文 1、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机制与规律研究 2、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内容及要素分析 3、高校文化安全的指标体系研究 4、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现状调研 5、新形势下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理论框架、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二、项目的应用前景、社会效益 1、解决当前高校文化安全之必须。本研究课题关注的是目前理论界和高 校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研究着眼于对高校文化安全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着 力于建立高校文化安全策略体系的构建,研究成果既能有效地指导高校文化安全 策略的实践,也可为高校和当前社会上愈演愈烈的文化安全提供思路和对策。因 此,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必将受到各高等院校的欢迎和重 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2.构建高校文化安全框架,充实安全教育内容之所系。 3.揭示文化安全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新视角审视当前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之所 需。 七、项目的特色与创新点。 ( 不 超 过 500 字 , 各 栏 中 不 得 出 现 申 报 单 位 名 称 和 项 目 成 员 姓 名 。) 项目特色: 1、文化安全教育是高校德育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文化安全教育面临现 实困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强文化安全教育。 2.文化安全教育对高校和谐发展, 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先导和支撑作用。 3.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有规律可循,其基本指导方针是两为方向,基本依据是 高校实际。 4.推进高校文化安全教育要求遵循教育规律,确保措施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5.推进高校文化安全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建立反馈机制和修正机制。 创新之处: 1.回应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揭示文化安全教育的基本规律, 阐释文化安全教育与高校德育的关系。 2.完善高校文化安全的内涵、要素,充实文化安全教育内容,强调其在思想 引领地位。 3.揭示新形势下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新机制、途径。 八、项目的年度进度及预期目标。 (不超过 1000 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 一、年度进度: 1、第一阶段(2012 年 12 月-2013 年 6 月):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进一步 搜集素材,编制调查问卷。 2、第二阶段(2013 年 7 月-2013 年 12 月):采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 等方式分析高校文化安全现状,同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 探寻高校文化安全的现状与原因。 3、第三阶段(2014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加强 高校文化安全的措施,构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策略的保障和体系,并用于指导实 践。完成课题总结报告、鉴定和结题,将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推广运用。思考后 续的效果评估与测量,将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 二、预期目标 1、着眼现代博弈论的理论观点,分析研究生与社会、高校、研究生群体 成员间的博弈,辅以调查、访谈等形式获取研究资料和数据,分析高校文化安全 缺失的现状,挖掘出高校文化安全缺失的根源。 2、着力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并为各高等院校提供实践指导。 3、将研究结果形成总结报告或研究论文 2-3 篇,完成课题鉴定,并申报 学校及四川省科研成果奖励。 九、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应用方案。 (不超过 1000 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梳理、总结和归纳研究中已经取得 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深化文化安全及文化安全教育理论,强化研究理论的实效性。 2.实地调查法: 以高校文化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为导向,调查分析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现 状以及维护高校文化安全措施的效果。 3.质性剖析法:剖析调研材料和经验材料,在剖析中凝练文化安全教育新的方法和措施, 深化理论。 4.交叉融合法:将社会学、教育学等交叉融合,研究文化安全教育新机制。 二、技术路线 本课题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科学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即 提出问题——拟定研究提纲——分配责任—实地调查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专题报告——课题组研究讨论——专家咨询论证——形成研究 成果——反馈修正——完善成果。 三、应用方案 1、研究结果先在本校应用,构建适合我校情况文化安全策略体系。 2、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鉴定。在相关的学术刊物和学 术会议进行交流,将研究成果推广使用。在课题结题后进行后续的建设效果测量和评估,进 一步完善高校文化安全策略体系。 十 、 现 有 工 作 基 础 和 条 件 。 不出现申报单位、申报者姓名 1、 与 项 目 有 关 的 前 期 研 究 状 况 、 实 验 设 备 条 件 : ( 不 超 过 800 字 。) (一)课题负责人本科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功底,参与研究各级各类课 题多项。具备研究高校文化安全现状及策略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课题组成员多数为思政教育专业人员,成员搭配合理,有科研管理专家、思想政治 教育教师,具备相应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课题研究得 到本单位的大力支持,能保证在 2 年内完成课题研究。 (三)通过前期的资料查阅,已收集到本课题相关资料近 200 万字,了解国内外研究状况 和发展趋势,具备充足的研究素材。 2、 近 二 年 主 持 或 主 研 省 部 级 以 上 科 研 项 目 、 获 奖 及 发 表 论 文 情 况 : ( 不 超 过 500 字 。) 十 一 、 经 费 预 算 。 (单位:万元人民币) 经费基本信息 学校自筹款 0.5 万 元 教育厅拨款 0.5 万 元 其他款项 0 万元 支出科目 总经费合计 金 额 /万 元 1 万元 预算根据或理由 资料费 0.08 万 元 查阅图书、购买资料 数据采集、调研、差旅费 0.50 万 元 编制问卷、到相关院校进行数据采集、 调查资料收集、咨询等 小型会议费 0.12 万 元 课题相关问题的咨询与论文 复印费 0.10 万 元 资料打印复印 协作费 0.15 万 元 数据采集统计等支付相关人员费用 管理费 0.05 万 元 十二、审查意见。 校 学 术 委 员 会 意 见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章) 年 校 科 研 管 理 部 门 意 见 月 日 (签章) 年 月 日 教 育 厅 意 见 (签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