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师“说课”竞赛活动的通知(设备学院).doc
建 筑 设 备 工 程 学 院 关于开展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教师“说课”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教研室: 根据 2012 年学院教学工作安排和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开展后示范时期的新一轮教育思想 大讨论和师德建设月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 研室和课程教师团队建设,强化教师职教思想,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探索 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与方法,决定开展教师“说课”竞赛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说课组织形式 1. 以教研室为单位,采用团队“说课”的方式进行,其成绩为团队共有;各参赛团队以 随机抽签的形式决定说课顺序。 2. 原则上暖通教研室和建筑电气教研室各推选 3 个课程说课团队, 给排水教研室应推荐 2 个课程说课团队,且每个团队人数不少于 3 人。 3. 要求建筑设备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必须参加,专职辅导员、实验员可加入某教研室的课 程团队,也可以自行组成课程团队参加说课。 4. 说课时间以 40 分钟为限。 二、说课时间与地点安排 1. 时间安排:初定于第八周的星期六或星期日(即 10 月 27 或 28 日) 。 2. 地点安排:初定于教二楼。 三、说课奖项及金额设定 1. 奖项设定: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2 名、三等奖 3 名,其余参赛说课团队均为鼓励奖。 2. 奖金设定:一等奖 1000 元、二等奖 800 元、三等奖 500 元、鼓励奖 200 元。 四、说课评委组成与成绩评定 1. 说课评委组成:说课评委分成专家组和教师组,专家组由学院的听课组成员构成;教 师组由参加说课的所有教师构成。 1 2. 说课成绩评定:各团队说课总成绩=专家组评定成绩×60%+教师组评定成绩×40%。 3. 专家组评定成绩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 4. 教师组评定成绩规则:去掉两个最高分和去掉两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 五、说课内容要求 1. 课程性质、定位 (1)课程主要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分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2)课程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3)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 2. 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方式 (2)具体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与知识、能力目标匹配) (3)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 3. 课程教学资源 (1)课程教学团队分析 (2)教材资源(分析教材选用及优缺点分析,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资源 (4)课程网络资源 (5)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习分析及解决措施(生源等分析) (2)教学方法的选取介绍及说明 (3)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的教学内容分析(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5. 教学程序设计(微观,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 (1)一次课在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 2 (2)一次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包括课后作业布置等) (4)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与解决 (5)教学资源的应用 6. 教学考核 (1)教学考核的方式与目的 (2)考核方式的比例分配 7. 课程教学的感受与思考 8. 课程建设的特色与取得的成果 六、其它要求 1. 要求各教研室认真组织,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人人参与,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共 同探讨,共同提高。 2. 说课应以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主讲教师原则上必须是副高以下职称的青年教师; 同时,原则上必须有一个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参与团队进行指导。 3. 说课前言要介绍团队人员情况、分工及准备过程,最后要有对教与学、教学管理、教 书育人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4. 原则上获奖奖金额的 40%可以发放给主讲教师个人,剩余奖金额可由教研室主任或说 课团队成员协商解决。 5. 分析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经验总结必须是教学实践中成熟的观点,体现“工学结合、 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法、学做合一”等先进的教学理念。 建筑设备工程学院 2012 年 10 月 9 日 3 附件 “说课”竞赛量化评分表 说课教师 说课名称 项目 标 准 要 求 分值 得分 课程 课程主要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性质 课程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分析合理 与 定位 课程教学目标明确 10 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方式符合最新教学理论 课程 教学 具体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合理,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确,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可行 10 课程教学团队分析明晰 课程 教学 教材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课程网络资源丰富,应用恰当 资源 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掌握清楚,与专业结合密切,使用率高 10 教学 学习分析准确,解决措施可行 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恰当、训练形式多样 与 手段 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体现因材施教,能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20 一次课在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把握准确 一次课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 教学 程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恰当可行 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与解决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0 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利用率高 教学 教学考核目的思路清晰,考核方式具有可操作性 考核 考核方式的比例分配相对科学、合理,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教书育人 10 感受 分析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经验总结是教学实践中成熟观点 与 思考 对教与学、教学管理、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10 体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法、学做合一”等先进的教学理念 特色 与 有创新内容、教与学特点突出 成果 成果物化,体现课程教学改革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10 合 计 100 评委签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