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2年预算报告.docx

日、久生情30 页 48.472 KB下载文档
2022年预算报告.docx2022年预算报告.docx2022年预算报告.docx2022年预算报告.docx2022年预算报告.docx2022年预算报告.docx
当前文档共3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2年预算报告.docx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 九 次 会 议 文 件 ( 13) 关于三门峡市 2021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2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2年5月12日在三门峡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 三门峡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翟海燕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 算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九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 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 罕见的汛情、新冠疫情“四面围城”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带 来的巨大压力,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 13-1 督指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 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 “六保”工作,经 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 实现了收支平衡,运行总体平稳。 (一)2021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收支情况。汇总全市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21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合计1420498万元,调整后年 初预算数为1425165万元,实际完成1424354万元,为调整 预算的99.9%,增长7.6%。年初支出预算合计2033073万元, 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动用预算稳 定调节基金等,支出预算调整为2722723万元,实际完成 250485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2%,下降7.6%,主要是按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 〔2021〕5号)》文件规定,市、县财政部门不再按权责发 生制列支,导致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 13-2 (2)市本级收支情况。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 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170000万元, 实际完成170156万元,为预算的100.1%,增长4.8%。支出 预算为331083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发行地方政 府债券、补助县(市、区)等,支出预算调整为548841万 元,实际完成54285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9%,增长9%。 2.政府性基金预算 (1)全市收支情况。汇总全市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21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合计526208万元,实 际完成677118万元,为预算的128.7%,增长73.1%,主要是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较多。支出预算合计357022 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支 出预算调整为1069658万元,实际完成736891万元,为调整 预算的68.9%,增长0.7%。 (2)市本级收支情况。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 202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267000万元, 实际完成294393万元,为预算的110.3%,增长74.1%,主要 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大幅增收。支出预算为134956 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补助 13-3 县(市、 区) 等,支出预算调整为162518万元, 实际完成108278 万元,为调整预算的66.6%,下降30.8%,主要是按《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 号)》文件规定,市、县财政部门不再按权责发生制列支, 导致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下降较多。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全市收支情况。汇总全市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21 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64656万元,实际 完成11890万元,为预算的18.4%。主要原因是以国有资产 产权转让、矿山废石处置收入为主体的灵宝市国有资本经 营预算收入的下降较多。支出预算64656万元,实际完成 10727万元,为预算的16.6%。 (2)市本级收支情况。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 2021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4656万元, 实际完成553万元,为预算的11.9%,主要是受疫情影响, 国有企业经营情况不佳,利润较少。支出预算4656万元, 实际完成538万元,为预算的11.6%。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3-4 (1)全市收支情况。汇总全市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21 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558956万元,实际 完成573296万元,为预算的102.6%,增长14.6%。支出年初 预算496381万元,实际完成522161万元,为预算的105.2%, 增长6.3%。年度收支结余5113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64869 万元。 (2)市本级收支情况。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 2021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494473万元, 实际完成505988万元,为预算的102.3%,增长15.2%。支出 年初预算451480万元,实际完成478341万元,为预算的 105.9%,增长6.3%。年度收支结余27647万元,年末滚存结 余305350万元。 (二)2021年政府债务情况 省财政厅核定我市2021年政府债务限额2933572万元, 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241792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691780 万元。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2021年全市政府债务限额中, 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99201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663883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28132万元;县(市、区)政 府债务限额194155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77909万元, 13-5 专项债务限额1363648万元。 截至2021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合计2700519万元, 其中:一般债务1086075万元,专项债务1614444万元,债 务期限包括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15年期、30年 期。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894332万元, 其中:一般债务599711 万元,专项债务294621万元;县(市、区)政府债务余额 180618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486364万元,专项债务1319823 万元。全市政府债务余额均在规定的限额内。 2021年,全市共发行政府债券852944万元,其中一般 债券175244万元(新增一般债券55544万元,再融资一般债 券119700万元);专项债券6777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 672700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5000万元) 。 2021年,全市政府债券还本付息220346万元(还本 147193万元,付息73153万元);市级政府债券还本付息 78417万元(还本49158万元,付息29259万元) 。 上述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数据为快报数,在完成决算 审查汇总及办理上下级财政年终结算后还会有所变动,决 算结果届时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13-6 (三)落实市人大决议和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1.支持稳投资扩内需促消费。一是打出资金“组合拳” 发力稳投资。组织开展契税征缴及补贴,积极推动土地使 用权交易,组织好财税收入。全年向上争取资金1358024万 元,增长12.2%。加强项目谋划和前期准备,全年争取政府 债券852944万元,增长66.1%。统筹利用项目贴息、PPP 和 政府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 设。三门峡国兴产业投资基金成功设立,财政资金乘数效 应更加彰显。二是用好政策“工具包”激发市场活力。落 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35800万元。通过取消 投标保证金、试行预付款保函、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 务等措施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 我市政府采购工作位居全省第5位。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 活动,累计为企业协调融资41055万元,被省政府授予“全 省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 三是支持稳定并扩大居民消费。 投入资金2400万元,支持开展“乐享好生活 惠满天鹅城” 消费券发放和“钜惠购车季”汽车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4 亿多元,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长10.1%。拨付资金1000万元, 支持渑池县争创国家电商进农村示范县,进一步挖掘县乡 消费潜力。 13-7 2.加力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一是支持创新驱动。 全市科学技术支出54326万元,增长13.3%,占财政支出的 比重达到2.17%,重点支持研发投入强度和高科技数量奖补 “两个倍增计划”,助力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产业研究院 等创新平台成功开办,开发区创新大厦、中关村科技城等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二是扶持产业转型。拨付资 金10147万元,支持工业企业实施“三大改造”,推动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债券资金,支持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 等项目建设,兑现电商产业园运营补贴,加快现代服务业 发展。拨付资金3000万元,支持灵宝国家级现代产业园建 设,打造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充分发挥市级设立的6支转 型发展基金优势,助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转型发展。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强化人才支撑,突出“高精尖缺”政 策导向,落实人才团队资助和人才公寓收租;拨付引进人 才补助、人才项目奖补资金3521万元;加大校市合作建设 和项目奖补,拨付资金2000万元,支持设立独立学院建设。 3.加快建设生态强市。全市生态环保支出70865万元, 重点支持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碳达峰、碳中 和有序开展。一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投入资 金42907万元,支持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及林业 13-8 培育、天然林保护。统筹债券资金91900万元,支持域内黄 河生态经济带、雨污水设施建设。二是支持深入打好污染 防治攻坚战。投入资金18311万元,支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污水治理和土壤防治,并争取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 境质量生态补偿金奖补。支持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三是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争取冬季清洁 取暖城市奖补资金24000万元,重点支持电代煤、气代煤 “双替代”等项目。支持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 购置新能源公交车、完善新能源充电桩设施等,促进绿色 低碳经济发展。 4.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全市农林水支出309240万元,有 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增收。 一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 摘”要求,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年扶贫资金支出 110189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47021万元,增长15%。争取奖补资金,支持灵宝市新建国 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渑池县、灵宝市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是粮食安全重任扛稳扛牢。投入资金9570万元,支持建 设高标准农田,发放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进一 13-9 步增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争取债券资金8000万元,支持 三门峡市粮油储备中心项目建设,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 三是农业保险体系持续完善。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特 色保险奖补资金4462万元,扭住特色农业“关键点” 。持续 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提供风险保障37831万元, 助力打造苹果品牌。四是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投入资 金9167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支持巩固基层政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激发 乡村活力和内生动力。渑池县洪阳镇柳庄村田园综合体建 设试点和灵宝市寺河乡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均列入2021年 度河南省“两项试点” ,争取到定额补助资金4000万元。 5.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全市民 生支出178168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1%,财政民 生政策落实到位。一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市教育支出 45226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1%,重点支持了基 础教育均衡发展、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完善扶困助学机制 和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安排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补助, 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二是多措并举促进就业。 筹措资金16379万元,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效保障了 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贴息资金1580万元,推动新增发放创 13-10 业担保贷款58097万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农 民工返乡创业资金27412万元,带动就业11026人。三是提 升社会保障水平。拨付资金20614万元,确保困难群众及特 殊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 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 高龄津贴制度有效落实。落实资金3058万元,支持推动城 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拨付资金16515万元,支持退役 军人安置保障和优抚优待政策落实。争取资金19371万元, 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其中改造老旧 小区53.7万平方米,惠及户数4789户。四是守护人民健康。 全市卫生健康支出279529万元。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市 级安排1198万元用于核酸检测、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应急 物资储备等。筹措23937万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 强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建设、开展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推 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等。五是促进文化繁荣。全年文 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9412万元,增长48.3%,重点实施 仰韶文化双百周年纪念活动,庙底沟文化产业园及博物馆 成功开馆。投入1100余万元,支持公共文化馆、图书馆、 群艺馆等公益性场所开放。继续实施戏曲进农村、农村公 益电影放映等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13-11 6.纵深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数字赋能全面强化。稳 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全市预算管理一体化全 面启动。积极推动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全市1228个单位全 部上线,累计开出票据166万张。全力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 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在线发放资金9264万元,惠及群 众19.3万人次。完善常态化直达资金机制,从严从快抓好直 达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全年拨付资金268955万元,确保了 直达资金“精准滴灌” 、惠企利民。二是财政体制改革全面 启动。按照省委省政府直管县体制改革部署,稳妥做好预 算管理办法制定、基数核定等基础工作,确保改革顺利实 施。推进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科技和公共文化领域市与 县(市、区)财权事权划分。落实好开发区体制改革,解 决好改革遗留问题。三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深走实。完 善中长期预算管理机制,大力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加快推 进项目标准改革,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了绩 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三个全覆盖” ,预 算管理实效不断提升。 7.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 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是做好政府债务防范化解。建立新增隐性债务问题台账, 13-12 加强法定政府债务管理,全力推进债务化解,连续4年超额 完成债务化解计划,全市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完成146100 万元专项债补充4家农信社资金工作。二是强化基层“三保” 保障。将“三保”作为预算支出重点优先保障,加大财力 下沉力度,强化库款运行跟踪监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清理过度福利化财政支出政策,不断强化基层“三保”保 障。2021年,我市财政“三保”执行总体较好。三是加强 财政资金监管。深化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全年修订完善财 政资金监管、业务流程控制制度26项,筑牢风险防范根基。 规范预算单位账户和财政专户管理及资金拨付,确保每笔 资金实现规范高效拨付。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和预算管理工 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市级财政和部分县(市、 区)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三保”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 零基预算理念尚未完全树立,一些领域支出固化现象仍然 存在,预算法治意识仍需持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还 不够健全,部门绩效意识还不够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需 要进一步强化;部分县(市、区)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偿 债压力较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等等。对此,我们将认真 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13-13 二、2022年预算草案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 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再出发之 年,科学研判财政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积极发挥财 政职能作用,对推动我市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 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市级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 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 委八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弘扬伟大建党 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 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 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深化“两项工程”, 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 ,扎实落实积极的财 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加强财政资 13-14 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 进度,优化支出结构,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可持续风 险防控,锐意进取、求实奋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以 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市财政经济形势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既有重大机遇又面临风险挑战。财政收入方面,有利的因 素包括:三大国家战略叠加,到了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阶 段,这将为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战略支撑。坚持项 目为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 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纳税主体和税 源数量不断增加。不利的因素包括:疫情防控存在不确定 性,投资增长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制约经济稳定恢复, 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减税降费政策带 来较大减收影响。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2022年全市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5%。这一目标是指导性的, 也是比较积极、符合实际的,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经 济社会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安排收入目标。支出方面,2022 年市级可统筹财力较2021年略有下降,但支持建设创新高 地、现代产业体系,保障重点民生等方面支出需求大,2022 13-15 年预算收支将依然保持紧平衡状态。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 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二 是优化结构、精准支出;三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四是 守住底线、安全持续;五是加强管理、提升效能;六是依 法理财、严肃纪律。 (一)2022年财政政策和财政工作 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 质量发展,统筹各类收入安排,精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强化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各项重点任务财力保障。 1.落实人才科技创新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 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市级共安排资金 45747 万元,支 持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集聚创新人才。 安排人才专项资金,落实“人才和科技政策”30 条奖补措 施。支持采取灵活多样的引进方式,推动第三批 27 个人才 项目全面落地。改进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赋予科研单位、 科研人员更大经费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做强 创新平台。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工程,支持建成中原关键 金属实验室、宝武新材料研发中心,支持省实验室、研发 平台体系建设;安排校市合作项目资金,支持与河南科技 13-16 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壮大创新主体。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实施新一轮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支 持市县智慧岛、双创园区建设,用活用足科技贷、专利贷 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研发投入强度 达到 2%以上。支持推动全覆盖。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 “四有”活动全覆盖,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 发展财政奖补政策。 2.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市级共安排资金68370万元, 支持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 “十大专项”,推动先进制 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安排“三大改造” 专项资金,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 化。聚焦新兴产业战略引领。发挥产业基金引领作用,巩 固市级已成立的5只政府投资基金,注资壮大三门峡国兴产 业投资基金,参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两只省级产 业引导基金,加快发展我市八大新兴战略产业。支持构建 现代服务业体系。安排电商产业园运行、汽车报废更新补 贴和会展业发展资金,支持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安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补助,引导社会资本和优势企 13-17 业等资源要素向健康养老产业汇聚,支持医养结合示范项 目,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实施数字化转型战 略。安排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政务平台提质等 信息化建设资金及5G 基站建设奖补资金,注资参与省数字 经济基金,支持深化数字赋能,发展数字产业,推动发展 方式变革。支持市属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向市文旅集团、 市投资集团注入资本金,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推动国有 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 3.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聚焦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 市,市级共安排资金42786万元,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规模 和质量双提升。坚持规划引领。支持完善省际区域中心城 市规划、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安排 资金推进水利规划、文旅融合专项规划编制。完善城市设 施。统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支持推进保障 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城市道路和 经一路等五个渠化路口交通设施提升改造,更新城市公交 车辆。提升城市品质。安排资金实施青龙涧河景观带、天 鹅湖防洪改造提升工程,保障天鹅湖公园、黄河公园、涧 河公园及商务中心区新增绿地绿化。实施召公路、六峰路 等路段排水管网改造,支持打造“韧性城市” 。推进城市5G 13-18 基站、电子政务建设,打造智慧城市。推动协调发展。支 持持续推进沿黄复合型廊道功能提升,加速国道209改线, 稳步提升城东、南站、职教园区等片区开发,拉大城市框 架。推进文旅文创、休闲康养等新经济业态发展,支持推 进黄河医院医养中心、三门峡智慧医养培训基地建设,增 加城市吸附力。 4.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市级共安排资金19846万 元,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升农业效 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 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支持实施生态移民搬 迁计划,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 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安 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老区建设专项资金,管好用好 扶贫项目资产,更多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扶贫项目资 产与集体经济、社会资本融合互惠发展。支持特色农业做 优提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耕地地力保护、农机 具购置补贴等项资金,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 安排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和农业特色保险,支持我市特色 农业发展。依托“一区两带”建设,支持打造一批国家级、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安排 13-19 资金,支持“四好农村路”、“百县通村入组”及美丽干线 公路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安排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户厕改造配套奖补资金。统筹政府 采购百场戏专项、人才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文化、人才建 设。安排村级组织运转、基层组织建设奖补资金,引导县 (市、区)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夯实基层政权建设。 5.支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市级共安排资金37265万元, 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好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支持“僵尸企业”供水供电改 造,落实国企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补差,统筹解决友谊 宾馆、盐业体制改革等遗留问题。深化地方金融领域改革, 注资支持组建市级农商行,做优做强地方金融,增强服务 实体经济能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统筹债券资金,支 持加快三门峡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建设。提高招商引资实 效。安排招商引资、电商产业园运营补贴,鼓励引进境外 投资、境外企业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等。支 持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招商、办展,推动财政资金集 约高效使用。支持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和 企业纾困财政扶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安排优化营 商环境、“豫事办”三门峡分厅建设、“无差别”受理服务 13-20 资金,支持争创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市。 6.支持加快建设生态强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市级安排资金34589万元,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 势转变。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实施 黄河潼关至三门峡大坝河段治理,推进30亿方三门峡库区 泥沙综合治理项目,打造黄河安澜示范区。安排黄河生态 经济带建设和生态保护及贴息资金,支持开展黄河流域山 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巩固小秦 岭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深入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统筹中央、省大气水土壤治理资金,市级安排清洁取 暖配套能力建设、环卫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和污水及污泥 处理资金,支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构建绿色屏障,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支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水源工程, 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涵养水源生态,支持加快城市水系 建设。促进绿色转型发展。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落实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 制,强化对各县(市、区)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激励 约束。支持推广绿色建筑,加快耗能建筑向节能建筑、产 能建筑转变。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设施建设, 13-21 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7.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市级安排资金136095万元,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 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教育投入倍增计划。 市级安排资金60278万元,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 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待 遇,提升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支持办好学前教育,增加普惠性教育 资源供给。不断完善生均拨款制度,支持建设高水平高等 职业院校,加快推进设立独立本科院校。提升市直学校办 学条件,支持建成甘棠学校、北环路小学、向青路小学、 市技校改建等 9个市直教育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业务 能力,安排市直教师继续培训、全市骨干教师培训和教学 名师奖补资金。实施文旅品牌提升计划。市级安排资金 13737万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 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文物保护、考古研究, 推进庙底沟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安排文化产业、旅游发 展专项资金,支持做大做强文旅文创产业。安排中国摄影 艺术馆、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市博物馆宝轮寺塔征 13-22 地款和南站、央视捆绑宣传费,擦亮我市“文化”名片。 支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重大宣传 文化活动。实施医疗达标提质计划。市级安排资金25691万 元,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基层公共 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安排改革补助和 市中医院贷款贴息资金,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和中医院建设。 支持市属医院提升特色医疗服务水平,争取区域医疗中心 建设,发展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推动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服务能力达标升级,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城 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 等化补助标准,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 筛查和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的适龄妇女“两癌” 筛查等。实施保障扩面提标计划。市级安排资金32389万元,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支持就业财政政策,大力 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创 业,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确保全市就业大局稳定。加大 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 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 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国家提高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 13-23 准政策和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着力保障残疾人生存发 展权益,切实保障和维护军人及家庭权益。精准解决“急 难愁盼”民生问题。安排资金4000万元,支持精准办好十 项重点民生实事。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加大对财政运 行的监测分析,统筹加大对财政困难区的支持力度。坚持 “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拨付等方面的优先顺序, 精准支持基层加强“三保”工作。全面评估各项支出政策 对财政支出的中长期影响,及时调整完善标准过高的支出 政策,切实提高预算安排与财力状况的匹配程度。安排债 务还本付息资金,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 (二)2022年收支预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安排。2022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625386 万元,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000万元,上级补 助收入157156万元,体制结算收入20000万元,统筹调入基 金等资金安排40000万元,一般债务收入214400万元。 支出安排。2022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625386 万元。其中:市级支出397415万元(含一般债务付息支出 21339万元) ,补助下级支出4690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252 13-24 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74814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2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277095万元,其 中:市级收入2156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695万元,专项 债务收入53800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277095 万元,其中:市级支出196971万元(含专项债务付息支出 10639万元) ,补助下级支出11968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 28156万元,调出资金4000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根据市级国有企业经营状况,2022年市级国有资本经 营预算收入总计4092万元,主要来源于利润收入、股利股 息收入。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4092万元,主要 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2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537423万元,其中财 政补助收入187953万元;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509012万 元,当年结余2841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39754万元。 以上预算安排具体情况详见《三门峡市全市和市级 13-25 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预算草案》 。根据预算法第五 十四条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预算草案在人代会批准前, 可以预安排部分支出。截至目前,市级财政预拨了1-5月份 干部职工工资及必要的办公经费、疫情防控、困难救济、 市“两会”经费等。 三、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 节约的思想,坚持节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压减非刚性、非 重点、非急需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严禁建设政绩工 程、形象工程,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努力降低行政 运行成本。进一步细化完善支出标准,健全财政支出约束 机制,推动过紧日子要求制度化、常态化。 (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尽快出台我市深化预 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意见,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 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新时代财政统筹保障能力。 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项目前期谋划和储备,完 善项目预算分年度安排机制,推动跨年度预算平衡。深化 零基预算管理改革,重点推进支出项目标准改革,硬化刚 性约束。加速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广应用,为我市预算管理 13-26 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三)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加强预算绩效管 理,不断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大重点评价力 度,扩大重点评价范围。加强重点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动 态调整绩效指标体系,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升绩效目标 质量。加强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安 排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 的有效衔接机制。进一步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 社会公开。 (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 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建设,强化债 券资金使用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做好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工作。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 管理,巩固专项债券常态化发行机制,科学确定债券期限 结构。做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工作。妥善处置和化解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 妥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完善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坚决 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强化责任追究。 (五)切实严肃财经纪律。牢固树立预算法治意识, 13-27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管好用好各项财政资金。加强 收入征管,着力提高收入质量,严禁虚收空转、收取过头 税费等行为。加强财经制度建设,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 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严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 策,严禁违规兴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和信息化项目等。加强 暂付性款项管理,加大存量消化力度。加强国有资本监管, 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严格落 实向市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等要求。健全财政资金监督 机制,加强审计和财会监督,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2022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 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 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下,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戮力前行,深入落实本次会议决议, 在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中见到新气象取得新作为,以永不 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两个确 保”、实施“十大战略”,谱写新时代三门峡高质量发展的 新篇章贡献财政力量,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 开。 13-28 13-29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九次会议秘书处 2022 年 5 月 11 日印 (共印 1010 份) 13-3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