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x

紫玫瑰rose5 页 20.02 KB下载文档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x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x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x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x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x
当前文档共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x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王婷婷 [摘要]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生活性、活动性学科,部编版的编辑从学生立场出发,引 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综合性的实践智慧。文章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片段为例, 从巧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开发活动资源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 探索。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小学低段 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 教师要通过多角度分析、 组合、使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生活性、活动性学科, 更要立足于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核心 素养的形成。文章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为载体,以小学一、二年级个别 教学片段为例,思考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巧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 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研读教材,才能更好地 理解、运用教材,但统一的教材资源并不能满足任意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面对的实际问题,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编排 与整合。 (一)横向整合学科教材内容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与我们道法课目标是极具联 系的。尤其是在低段的教学时,语文教材往往能很好地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在道法 课中恰当使用。笔者在一年级下册的教学中便对这两门跨学科的相关教材内容进 行了整合。 “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 11 课。本课旨在培 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 和责任感。“文具的家”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 15 课,本课的其中一个教 学目标是旨在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这两篇不同学科的课程在内容及 目标上是有相同之处的,笔者将这两课放在了一起教学。在“让我自己来整理” 这一课的第二环节时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师:贝贝听了妈妈的话之后,知道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从此,每天 放学贝贝都要检查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动画播放:文具一一放回文具盒的过程。 师:你能帮助我们的小雨也像贝贝一样把自己的文具送回家吗? 活动:同桌互相整理对方的文具。(利用一年级学生爱表现的特征,整理对方的文具效 果比较好) 师:生活中,除了要整理自己的文具外,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我们自己整理呢? 生分别说出玩具、袜子、洗漱用品等。 合作比赛: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场景:卧室、卫生间、教室等并呈现与之对应的各类 生活物品。小组合作看哪一组最快完成整理。 语文教材中“文具的家”侧重对文具的整理,教学时将对文具的整理延申到 道法课中对其他生活用品的整理,步步深入,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二)灵活穿插教材绘本故事 绘本是近几年来深受大众喜爱、欢迎的叙事文体:以图为叙事主体,辅助少 量文字,情景设计贴合学生实际。小学低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采 用了绘本式表达,绘本故事与课文内容连接紧密,降低了学生的识字难度,内容 表达更为直观生动。教材中绘本故事也可灵活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作为情景故事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作为对正 文内容的补充与拓展;成为学生自学的辅助材料......需要知道的是绘本故事无 论是存在于哪一个环节,都需要让绘本故事走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内心精神 世界的成长,切不可只停留在对故事的理解上。以一年级下册第 2 课的绘本故事 “谁精神”为例,动物们都向小熊评委展示了自己的精神之面,通过小熊的话孩 子们知道不同的动物有精神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动 物有精神的样子,再顺势让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有精神是什么样子的。本 课以绘本为典型,引导学生回首自己的生活,通过回忆自己有精神是什么样子的, 与班上同学分享,在相互的交流、表现中利用以往的生活经验获得新知识的生成。 二、利用生活资源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 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 教育”,生活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宝贵之处在于其并非按部就班的,而是生成性 的、具有指向性的资源。道法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指向于生活。这也 是道法学习区别于其他科目学习的一大特点。 (一)挖掘“人”的资源 人作为生活的主体,其本身就是一种有形的生活资源。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 人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就低段的教学来看,同龄人的榜样作为一种动态资源往 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照本宣科,在日常的生活中,就需 要善于挖掘同龄孩子的闪光之处。一年级下册第 1 课“我们爱整洁”旨在让学生 认识怎样才是整洁的、如何保持整洁。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其中两个环节的设计: 环节一:同学眼里的我:让学生自己看看自己的样子,再看看小组内同学或者自己好朋 友,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小组内或者和自己的好朋友相比,谁最整洁。 环节二:小组交流:你知道哪些保持整洁的好办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只见自己不见他人,让他们进行同 学间的比较,发现其他同学比自己做得好的地方,督促自己向他人学习。在第一 个环节,可能很多小朋友只是为了在这一刻想表现得自己整洁而暗暗对自己进行 整理,但这只是一时的,只知道别人比自己做得好,却不知道别人是怎样做好的。 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保持整洁是有方法的,于是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这个设计利 用了榜样的作用,更加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 (二)活用“事”的资源 前文提到的绘本多为低段的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个富于生活性的情景,如果教 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善于发现、捕捉细节,就会发现孩 子们身上的日常生活事件就是一个个丰富多彩的资源,甚至是最为吸引学生、最 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资源。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坚持才会有收获时”便巧妙利 用了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的资源,提前拍摄了一些能够表现孩子们坚持的小 片段,也向家长们采访了一些孩子们坚持的小事。教学时笔者进行了其中一个环 节的小设计: 1.分享自己的坚持小故事。 2.播放录制的本班学生坚持片段。采访视频中学生的坚持故事。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更加注重一切资源,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各种潜 能。对于本课的教学,如果只是依靠教材中的案例是完全不足以说服学生的,最 后常常会出现道理孩子们都懂但做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的状况,通俗一点来讲这 堂课是不成功的,“坚持才会有收获”这句话仅仅还是浮于表面的,脱离学生实 际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几乎没有按照书上的情景进行创设,所有的资源全部来 自于本班学生,来自于学生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自我关注,这样才能在以后的 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反思与进步。 三、开发活动资源 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以有意识的计划和有组织的方式影响他们的过程。现代教 育理论的代表杜威认为,儿童从听读中获得的知识是空洞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需要设计一些教育活动以期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校园环境是道德与法治课程 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讲,现场体验活动更是他们道德学习 的主要方式。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户外活动,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及学 会妥善处理一些突发问题的方法。以一年级下册第 6 课“花儿草儿真美丽”为例,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并在与自然“交流”时保 护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笔者第一次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课。首先带领他们在校 园中寻找植物,利用简单的任务创造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同时学生开始有意识 地注意身边的花花草草。然后进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了哪些植物,自己是否了解 它。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兴趣高昂,在分享过程中,大家都非常仔细地在听同学 的分享,看看这位同学找到的植物自己是否也找到了,同学们分享的植物自己都 认识么。接着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这样做对吗”辨析怎样才是爱护花草的正确 行为。最后教师指出有些花草是有毒性的,有些花草比较尖锐容易划伤手指等问 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遇到过的因为花草而受伤的故事,顺势提出怎样才能避免这 些伤害的发生。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继续探索,了解各种植物更为全面的知识使 他们自然明白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总之,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 该学科作为一门生活性学科,教师教学时不能单单停留在书本层面,更多的是到 生活的源泉中去寻找素材,带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进生活,乐于在生活中行动, 开展课程资源的运用,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一年 级.下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2):9. [2] 钟守权.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课例、设计、论文点评[M].广州:广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