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安阳市绿地建设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

Eyes smile27 页 245.617 KB下载文档
《安阳市绿地建设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安阳市绿地建设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安阳市绿地建设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安阳市绿地建设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安阳市绿地建设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安阳市绿地建设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
当前文档共2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安阳市绿地建设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

ICS 65.020.20 B 62 DB41 安阳市地方标准 DB 41/T XXXX—XXXX 安阳市绿地建设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 发布 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XXXX - XX - XX 实施 发 布 DB41/T XXXX—XXXX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阳市园林绿化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阳市园林绿化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慧君 I DB41/T XXXX—XXXX 安阳市绿地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工程施工技术,统一园林绿化工程施 工质量检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安阳市绿地建设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施工前准备、绿地栽植前的准备、 绿地栽植、施工期的植物养护、园林附属工程、园路工程验收与备案、工程交验。 本标准适用于安阳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等相关绿地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420-200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 51192-2016 《公园设计规范》 GB 50180-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82-20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 85-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GB/T 51346-2019 《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 《安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安阳市园林绿化工程扬尘治理管理操作手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绿地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和绿化、美化城市的 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3.2 古树名木 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 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 3.3 驳岸 1 DB41/T XXXX—XXXX 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3.4 土壤自然安息角 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淀稳定后的坡面与地面之间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3.5 土方平衡 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 3.6 护坡 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 3.7 挡土墙 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 3.8 园林建筑 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又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 3.9 园林小品 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 3.10 标识 绿地中设置的标志牌、指示牌、警示牌、说明牌、导游图等。 3.11 植草沟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 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 式植草沟。 3.12 栽植土 理化性状良好,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3.13 客土 更换适合园林植物栽植的土壤。 3.14 地形造型 一定的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栽植地的起伏状况。 3.15 栽植穴、槽 栽植植物挖掘的坑穴。坑穴为圆形或方形的称为栽植穴,长条形的称为栽植槽。 3.16 栽植基层 非绿地绿化方式的植物栽植基础结构,它包括耐根穿刺防水层、排蓄水层、过滤层、栽植土层等。 3.17 2 DB41/T XXXX—XXXX 栽植工程养护 园林植物栽植后至竣工验收移交期间的养护管理。 3.18 观感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通过观察和必要的测量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4 施工前准备(勘察设计) 4.1 施工单位应依据合同约定,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施工和管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 4.1.2 4.1.3 4.2 施工单位及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施工单位应建立技术、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常规检测设备和工具。 施工单位应熟悉图纸,掌握设计意图与要求,应参加设计交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 施工单位对施工图中出现的差错、疑问,应提出书面建议如需变更设计,应按照相应程序报审, 经相关单位签证后实施。 4.2.2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应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并与开工申请报告一并报于建 设单位和监理单位。 4.3 施工单位进场后,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工程合同及与工程项目有关的技术标准。了解现场的地上 地下障碍物、管网、地形地貌、土质、控制桩点设置、红线范围、周边情况及现场水源、水质、电源、 交通情况。 4.4 施工前应按照环保要求,做好工程防尘治理管理工作,具体操作参照《安阳市园林绿化工程扬尘 治理管理操作手册》。 4.5 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4.5.1 应按照园林绿化工程总平面或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高程控制点及坐标控制点,建立工程测 量控制网。 4.5.2 各个单位工程应根据建立的工程测量控制网进行测量放线。 4.5.3 施工测量时;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互检双复核,监理单位应进行复测 4.5.4 对原高程控制点及控制坐标应设保护措施。 5 5.1 绿地栽植前的准备 绿地设计 5.1.1 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绿化总平面图、绿化栽植平面图、竖向设计图、地上地下管线图等)、 经费预算表和文字说明,并附植物品种名称、规格和数量。 5.1.2 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材料、场地、人工等准备。 5.1.3 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应提前 7 天作出调整方案,经有关部门同意,方 可施工。 3 DB41/T XXXX—XXXX 5.1.4 绿地作为城市的海绵体,应充分发挥绿地的“海绵功能”,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项目, 绿地中下沉式绿地的比例大于 30%。 5.1.5 屋顶绿化设计必须符合该建筑设计规定的负荷量,并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图纸还应包括屋顶 防水处理施工图。屋顶栽植以低矮灌木、地被植物、草坪以及箱栽、盆栽植物为宜。 5.1.6 花坛设计要求 (1)花坛植物材料宜由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球根、宿根花卉及低矮色叶花植物组成。 (2)花坛植物材料应选用花期一致、花朵显露、株高整齐、叶色和叶形协调,容易配置的品种。 (3)花坛花卉必须选择其生物学特性符合当地立地条件者。 (4)花坛讲究群体效果,符合功能要求,并与环境协调。模纹花坛要求图案清晰、色彩鲜明、对比 度强;自然式花坛要求花繁色亮、美观大方。 5.1.7 花境设计要求 (1)花境用花宜以花期长、观赏效果佳的球(宿)根花卉和多年生草花及高度 40cm 以下的观花、 观叶植物为主。 (2)花境配置应具有季相变化,并突出重点景观。 (3)花坛设计应附有一年内花卉配置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换花时间。花坛一年换花不应少于 4 次。 5.1.8 地被设计应与整体环境协调,植物材料必须按阳光照射强度、地形起伏、土壤酸碱度及湿润度, 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5.1.9 各类绿地的裸露地面凡能栽植地被植物、草坪的地方,都应栽植地被植物、草坪。 5.1.10 根据地被建植的使用功能、立地条件的不同及经济实力等因素,因地制宜需用不同地被植物, 种类应多样化;草种及施工方法的选用要根据所建草坪的主要功能(如游憩、观赏、运动、覆盖裸露地 面等),立地条件(土质、光照、小气候等)及经济实力等因素而定,切不可强求一致,并应选用抗性强 的品种。 5.1.11 地被、草坪建植施工宜在最佳施工期进行,若因某些因素原因需在非最佳施工期施工,应调整 施工方案,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质量要求。 5.1.12 绿地设计应考虑人性的因素,尤其是要根据游人的行为习惯,设计步行园路。形势可多样,可 硬路实路,亦可条石汀步。 5.1.13 因本地为多旱地区,绿地设计应少用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形成开阔空间,可用耐旱的地 被植物。 5.2 地形设计 5.2.1 应全部清除地面的建筑垃圾、杂草、树根等残留物,化工、汽修地块应清运酸、碱、盐渍土类 和油污土类,换上种植土。针对现行城市绿化中普遍存在的建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在对树木生长影 响不大的情况下,可采取就地掩埋和改良利用的办法,但要防止转嫁和形成二次污染。 5.2.2 栽植地岩、坚土、重粘土等不透气土层或排水不良、不透气的废基,栽植乔木按深 2 米、宽 1.5 米,灌木按深 0.8 米范围予以清理。 5.2.3 根据设计标高,翻整土地,加填客土,翻土深度应不小于 30cm,清除石块、残根、杂草,施入 基肥。 5.2.4 应按竖向设计平整场地,整理地形,一般不得有低洼积水处。 5.2.5 分车绿地、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应合理进行下沉式建设,下沉深度应根据土壤入渗系数 和最大渗透排空时间确定,一 般为 100-200mm.最大不宜超过 250mm。 5.2.6 5.2.7 5.2.8 分车绿地、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应根据排水组织合理设置开口路缘石、格栅路缘石等。 道路、广场及建筑物周边绿地应低于路缘石 100-150mm。 植草沟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4 DB41/T XXXX—XXXX (1)植草沟断面形式宜采用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 (2)植草沟顶宽宜为 500mm~2000mm,深度宜为 50mm~250mm,最大边坡坡比(垂直:水平)不宜 大于 1:3,纵向坡度宜为 0.3%~4%,沟长不宜小于 30m,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 设置消能台坎; (3)植草沟内设计水流最大流速应小于 0.8m/s,曼宁系数宜取 0.2~0.3; (4)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 100mm~200mm。 5.2.9 植被缓冲带坡度宜为 2%~6%,宽度不宜小于 2m。当受纳汇水面坡度较大 时,应在其与汇水面 交界处设置碎石消能设施。 5.2.10 草坪、地被坡度不宜过大,地被应以利于排水为原则,草坪应以利于排水、修剪、游人安全为 原则。 5.2.11 各类草坪成坪覆盖度达到 95%所需的时间,籽播、茎播、分株、植生带草坪应在二个月以内, 满铺草坪成活时间,生长季节应在一个月内,非生长季节不超过二个月。 5.2.12 5.3 栽植地 5.3.1 栽植地宜选择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栽植土,栽植土不能满足植物需要,必须进行土 壤改良。 5.3.2 栽植前土壤应进行杀虫和灭菌处理,严禁有害、有毒物质存在。使用除草剂应掌握好药效期, 提前施用。 5.3.3 栽植土的 PH 值应控制在 6.5-7.5, 对喜酸性的植物 PH 值应控制在 5-6.5;花坛土壤宜提前测试, 土壤主要理化状宜符合:花坛花境地被土壤 PH 值 6-7.5,酸性花卉土壤 PH 值 5-7,有机质含量≥2%,通气 孔隙度≥10%,有效土层≥30cm。 5.3.4 栽植土有效层下方如有不透气废基,应打碎或钻通,使上下通气透水 5.3.5 树木栽植土土层厚度应符合表 5.3.5 的规定。 表 5.3.5 树木栽植土土层厚度要求 栽植种类 一般栽植 树坛、屋顶、平台 乔木(cm) 灌木(cm) 藤木(cm) 深根 浅根 大 小 大 小 ≥120 ≥80 60 40 60 40 ≥80 40 30 备 注 宜栽亚乔木花灌木 5.3.6 草坪栽植土 (1)当土壤总含盐量低于 0.3%,pH 值 6-7.5,种植土层的最低厚度不小于 30cm 时,可进行正 常的整地;当土壤总含盐量在 0.3%-0.5%时,必须更换符合标准的种植土或采取改良土壤的技术措 施;当土壤总含盐量大于 O.5%时,必须进行地下部工程处理及更换符合标准的种植土。 (2)土壤总含盐量应小于 0.3%,pH 值 6-7.5,有机质含量≥2.0%,总孔隙度≥50%,石砾粒径≤ 1cm,石砾含量≤10%,容重在 1.05~1.20g/cm3 之间。 5.3.7 肥料准备: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用 0.5-1.0kg/㎡,过磷酸钙 50-75g/㎡,可结合翻地均 匀施入 10~15cm 土里。 5.3.8 土地的翻耕与平整:无杂质,表层土松散,土块粒径不应超过 lcm。草坪翻耕前应进行化学除 草,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还应进行多次喷杀。在除锈剂药效期过后,全面深翻 25---30cm,必要时进行土 壤消毒,以杀灭病菌和害虫(包括卵、蛹)。深翻粗整后,充分灌水压实,最后细整,达到地面平整, 5 DB41/T XXXX—XXXX 无杂质,表层土松散,土块粒径不应超过 1 cm.在土壤板结地带应进行机械碎土,清除杂草及杂物。严 禁在雨期进行翻地。对低洼地应填平夯实。 5.3.9 排灌设施准备应按下列规定: (1)必须有符合标准的水源,面积在 2000㎡以上的观赏草坪应具备必要的灌溉条件,凡建植草坪 均应具备有效的排水系统,微地形及面积小于 2000㎡的草坪可利用地形自然排水,坡降为 0.3%~ 0.5%。 (2)在设置自动灌溉时,应根据给水压力设计喷头密度,且应达到坪床均匀灌溉,不留死角,同 时要备有人工浇灌的设施条件。 (3)水质的标准要求:矿化度应小于 2g/L,pH 值应小于 8。 5.3.10 屋顶、平台栽植土应以腐植土为主,并掺蛭石、珍珠岩及经腐烂的木屑等质轻、排水良好的基 质。 5.3.11 用于珍稀树木的栽植土应进行消毒处理。 5.4 植物质量 5.4.1 树木质量应分别符合表 5.4.1-1、表 5.4.1-2、表 5.4.1-3、表 5.4.1-4 的要求。 表 5.4.1-1 乔木的质量要求 株型 要求 自然式 植株姿态自然、优美,树干通直,根系完好,树皮无破损,且生长均匀,土球符合要求, 无明显病虫害,树龄一般以五年左右为宜。 整形式 冠形呈规则式,根系完好,树皮无破损,土球符合要求,无明显病虫害,树龄一般以五 年左右为宜。 表 5.4.1-2 灌木、丛生植物的质量要求 株型 要求 自然式 植株姿态自然、优美,丛生灌木分枝不少于 5 根(丛生植物分枝不少于 10 根),且生 长均匀,根系完好,土球符合要求,无明显病虫害,树龄一般以三年左右为宜 整形式 冠形呈规则式,根系完好,土球符合要求,无明显病虫害,树龄一般以五年左右为宜。 表 5.4.1.-3 藤本的质量要求 蔓长 要求 40cm 枝蔓生长旺盛,根系完好,土球符合要求,无明显病虫害,树龄一般以二年 左右为宜 表 5.4.1-4 绿篱的质量要求 冠径 要求 40cm 生长旺盛,具有冠形,根系完好,无明显病虫害,不脱脚叶。 5.4.2 花坛植物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花坛用花品种要求:主干矮壮,分枝(分蘖)强健、株型整齐,抗病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 (2)花卉应统一规格,同一品种株高、花色、冠径、花期等无明显差异。 (3)花卉生长健壮,无明显病虫害,无枯黄叶,根系完好,无严重损伤。 (4)开花及时,盛花期应符合设计时间要求。 (5)花卉在花坛中有效观赏期不少于 31 天。 (6)地栽花苗起掘应带宿土,用盛器运输,防止机械损伤,保持湿润状态。 5.4.3 花境植物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6 DB41/T XXXX—XXXX (1)宿根花卉根系发育良好,每丛 3-4 个芽,选用常绿或绿色期长的品种,无明显病虫害或机械 损伤。 (2)根茎类多年花卉宜选用休眠不需每年挖掘地下部分作养护处理的种类。要求植株健壮、生长 点多。 (3)球根花卉的种球大小基本一致,种球无明显病虫害。 (4)矮生木本植物应选用株型丰满、无明显病虫害的观花或观叶植物。木本植物宜经移栽或盆栽。 (5)一、二年生草花质量要求同花坛用花。 (6)花苗移植前要分清品种、色彩、以防混杂。木本花卉地栽苗要切断主根,少伤须根,尽量多 带宿土,要随掘随种。 5.4.4 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适于栽植地土壤、气候、光照等立地条件的多年生球宿根类;不需每年挖掘地下部分的球茎 类;自衍力强的一、二年生草本;藤木植物和低矮的常绿(或落叶)木本植物。 (2)宜选择种源丰富或容易获得的品种,使能很快独立形成较稳定的群体。 (3)宜用抗性强和管理粗放的品种。 (4)能满足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因子、抑制杂草等功能,且花形、花色、叶形、叶色 应与种植地的景观相协调。 (5)观花类地被植物宜选花繁或花大、花朵顶生或显露的品种,观叶类宜用叶形和叶色妍美、群 体观赏效果佳的品种。 (6)应采用乡土种类为主,积极引进适宜本土的优良品种。 (7)配置方式以大面积片植、花带和装饰三种形式为主。 (8)合理培植、高度适当,使植物群落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开花的地被植物,花期和花色应与 主体乔灌木协调。 (9)注意季节和色彩的互补。 5.5 苗木起掘包扎 5.5.1 起掘树木的规格,应符合设计的合理要求,并有利于树木成活。 5.5.2 树木起掘时间:落叶树木应在发芽前或落叶后降霜前进行;情况较特殊的个别树种,应另行参 照有关资料。 5.5.3 起掘乔木、灌木的土球或根盘,应分别按表 5.5.3-1、表 5.5.3-2 规定执行。 表 5.5.3-1 乔木带土球或根盘规格 胸径(cm) 土球直径(cm) 根盘厚度(cm)根盘直径(cm) 3 20 20 20 5 40 30 40 8 60 40 60 10 80 50 80 15 100 80 100 表 5.5.3-2 备注 常绿乔木带土球,落叶乔木带根 盘(含宿土) 灌木带土球或根盘规格 冠径(cm) 土球直径(cm) 根盘厚度(cm)根盘直径(cm) 40~60 25~40 20~30 40~50 60~80 40~55 35~45 50~65 备注 常绿乔木带土球,落叶乔木带根 盘(含宿土) 7 DB41/T XXXX—XXXX 80~100 55~70 45~55 65~80 100~120 70~80 50~60 80~100 120~140 80~100 55~65 100~120 5.5.4 带土球起掘的树木,不得掘破土球。如有意外应立即植回原地,并采取保护措施,原则上土球 破损的树木不得出圃。 5.5.5 包扎土球用的绳索粗细宜适度,质地要结实,一般以草麻绳为宜,尼龙绳、塑料包装绳等不易 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 5.5.6 土球包扎形式应根据树种、规格、土壤质地、运输距离等选定,但应保证牢固,防止土球破碎。 5.5.7 散生竹类宜选二至三年生母竹,带竹鞭 70cm 左右,近距移植可带宿土,远距移植应带土球。 5.6 苗木装运 5.6.1 装运树木应做到:轻抬、轻卸、轻放,做到树木土球不破损碎裂,根盘无擦伤、撕裂,枝杆保 持完好。 5.6.2 树冠开展的树木应用绳索绑扎树冠。雪松、龙柏等主梢具观赏性的树木应保护主梢。装运竹类 时,不得损伤根蒂(竹竿与竹鞭之间的着生点)和鞭芽。 5.6.3 汽车装运带土球或根盘的大树,其根部必须放在车头部位,树冠倒向车尾,叠放整齐,过重苗 不宜重叠。树身与后车板接触应用软物衬垫并固定。 5.6.4 装车时应清点树种及数量,检查规格及质量。装运及现场应及时验收。 5.6.5 树木运输时间应选择在夜间,原则上保证随起、随装、随运、随种,树木运输途中,行车宜平 稳。长途运输树木必须覆蓬布,并应做好防冻、防晒、防雨、防风和防盗等工作。 6 绿地栽植 6.1 树木栽植 6.1.1 栽植季节 (1) 乔木栽植季节:落叶树木应在土壤解冻后树木发芽前或落叶后土壤解冻前进行;情况较特殊的 个别树种,应另行参照有关资料,畏寒树木不宜在冬季栽植。 6.1.2 栽植要求 (1)各项栽植工序应密切衔接,按照定点放线、挖穴、选苗起苗、包装运输、假植、修剪、栽植、 栽后管理的顺序实施,做到随挖、随运、随种、随养护。树木起掘后,不得爆晒或失水,若不能及时种 植,应采取保护措施,如覆盖,假植等。 (2)在栽植过程中,若遇气温骤升骤降或遇大风大雨等特殊天气,应暂停栽植,并采取临时保护措 施,如覆盖、假植等。 (3)树穴规格的大小深浅,应按植株的根盘或土球直径适当放大,使根盘能充分舒展。高燥地树穴 稍深,低地可稍浅。树穴规格应符合表 6.1.2-1 的要求。 表 6.1.2-1 乔灌木树穴规格 分类 乔木 规格(cm) 胸径 树穴直径(cm) 树穴深(cm) 3~4 50~60 40~50 4~5 60~70 50~60 5~6 70~80 60~70 6~8 80~100 70~80 8~10 100~120 80~90 备注 乔木按胸径(胸径以 离地 1.3 米计),亚 乔木按地径 8 DB41/T XXXX—XXXX 灌木 藤本 40~60 30~50 40~50 60~80 50~70 50~55 80~100 70~90 55~60 100~120 90~110 60 120~140 100~120 65 <2 30 30 2~3 40 35 3~4 45 40 4~5 50 45 110~120 40 冠径 地径 竹类 丛 散生竹按土台适当扩 大 6.1.3 挖掘槽穴时,若遇夹土层、块石、建筑垃圾及其他有害物,必须清除,并用栽植土更换。槽穴 挖成直筒形。表土要单独堆放,覆土时先放入槽穴。 6.1.4 栽植时可结合施用基肥。基肥应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也可施用复合肥,用量要适当。基肥可 施与穴底,施后盖土,勿与根系接触。 6.1.5 栽植时应选丰满完整的植株,并注意观赏面。孤植树更应注意冠幅完整,群植树木应按设计要 求组合。藤本植物应栽在靠近建筑物或支架的基部,枝蔓应根据长势整理,分散固定于墙面或支架上。 6.1.6 带土球树木的栽植,应先将植株放在栽植槽穴内,定好方向。在扶正时移动土球,不得摇动树 干。土球经初步覆土塞实后,方可将土球包扎物自下而上小心解除。若土球有松碎时,下面的包扎物可 剪断,不宜强行取出。随后继续填土,分层捣实,待填土至土球深度的 2/3 时,浇足第一次水,经渗透 后继续填土至地表持平时,再浇第二次水,以不再向下渗透为宜。如遇大风,可适当减少浇水量,并立 支柱。 6.1.7 裸根树木的栽植,应先在穴内填一层种植土,再将植株放在树穴内,扶正立直,定好方位后, 按根盘情况先填适当厚度的栽植土,将根系舒展,均匀填土,稍作上下抖动使根系与土密接,然后继续 边填土边捣实,待与地表平时,浇透水直至不再向下渗透为宜。如遇大风,可适当减少浇水量,并立支 柱。 6.1.8 树木栽植深度应保持在土壤下沉后,基茎与地表等高。竹类宜较原来深度加深 5~10cm,培土捣 实时,勿伤鞭芽。 6.1.9 树木栽植后,应沿树穴的外缘做好水穴,高度约为 10~20cm 左右,以便灌溉,防止水土流失。 6.1.10 栽植后,应在三日内再复水一次。复水后若发现泥土下沉,应在根际补充栽植土。 6.1.11 对浇水后出现的树木倾斜,应及时扶正,并加以固定。 6.2 卷干与支撑 6.2.1 乔木和珍贵树木在栽植后,必须立支撑。支撑可用人字形、扁担形、三角形或单柱支撑,支撑 要牢固。支撑下埋深度,可按树种规格和土质定,严禁打穿土球或损伤根盘。支撑的高度应按植株高度 定,一般应支撑在植株高度 1/2 以上。支撑与树木扎缚处可用软质物衬垫。扎缚后树干必须保持正直。 斜立的单干支撑设在迎风面。 6.2.2 同一工程内的树木支撑标准件以及支撑材料宜统一、美观。 6.2.3 高度在 5m 以下需支撑的树木,可采用定杆支撑,5m 以上的树木宜结合使用定杆支撑和牵引固 定。 6.2.4 干径 5cm 以上乔木栽植后,在主干和接近主干的主枝部分,应用草绳密密卷缚,以保护主干, 卷缚须整齐。 9 DB41/T XXXX—XXXX 6.3 修 剪 6.3.1 为确保植株成活,栽植前后必须修剪,修剪时结合树冠形状和设计要求,先将枯死枝及运输途 中损伤的枝叶剪掉,剪口必须平整,稍倾斜,剪口超过 5cm 必须采取封口措施以减少蒸发。 6.3.2 常绿植株初植前,须摘除部分叶片(叶 1/2)。 6.3.3 非适宜季节栽植 6.3.4 因特殊情况,在树木非适宜季节栽植时,树木的起掘、包扎和定植等工序必须紧密衔接。各类 树木必须带好土球。 6.3.5 应根据树种和气候等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1)进行较强修剪,但至少应保留枝条的 1/3。 (2)可摘去大部分树叶,但勿损伤幼芽。 (3)栽植后需经常浇水和喷雾,夏季应早、晚进行。 (4)夏季栽植应采取防蒸腾剂、输水等措施。 (5)卷干保护,必要时应予遮阴,冬季栽植注意防寒。 6.4 花坛花镜植物栽植 6.4.1 施工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园林工人或具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人员。 6.4.2 应按设计要求对地形、坡度进行整理,做到表土平整、排水良好。 6.4.3 应按设计要求放样、定好株行距。初种时的覆盖率,花坛不宜低于 80%。 6.4.4 栽植穴稍大,使根系舒畅伸展。盆栽苗要除去花盆及垫片。栽植深度应保持花苗原栽植深度, 严禁栽植过深。 6.4.5 栽后填土应充分压实,使穴面与地面相平略凹。 6.4.6 栽后应用细眼喷头浇足水分,待水沉后再浇一次。结合浇水可施以腐熟的稀薄有机肥料,施后 叶面要用清水喷淋。一、二年生草花第二天再一次浇透水,一周内加强水分管理。球根和木本花卉一般 不需要再浇水,待土壤干时再浇。 6.4.7 大株的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栽植时,应进行根部修剪,去除伤根、烂根、枯根。 6.5 地被栽植 6.5.1 施工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园林工人或具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人员。 6.5.2 应按设计要求对地形、坡度进行整理,做到表土平整、排水良好。 6.5.3 栽植前土壤深翻应大于 30cm,结合深翻清除石块、残根、杂草等杂物,施足基肥,耙细整平, 做到表土平整,排水良好。有机肥可在翻地时施入,亦可在挖穴时施入穴底。 6.5.4 应按设计要求放样、定好株行距,做好分株、切根等准备。初种时的覆盖率,不宜低于 80%。 6.5.5 5 栽植穴稍大,使根系舒畅伸展。盆栽苗要除去花盆及垫片。栽植深度应保持花苗原栽植深度, 严禁栽植过深。 6.5.6 栽后填土应充分压实,使穴面与地面相平略凹。 6.5.7 栽后应用细眼喷头浇足水分,待水沉后再浇一次。结合浇水可施以腐熟的稀薄有机肥料,施后 叶面要用清水喷淋。一、二年生草花第二天再一次浇透水,一周内加强水分管理。球根和木本花卉一般 不需要再浇水,待土壤干时再浇。 6.5.8 大株的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栽植时,应进行根部修剪,去除伤根、烂根、枯根。 6.6 6.6.1 草坪栽植 播种栽植 10 DB41/T XXXX—XXXX (1) 草坪种籽的质量要求:种子纯净度应在 98%以上,冷季型草坪发芽率应在 85%以上,暖季型 草坪发芽率应在 70%以上。 (2)对于出芽慢的种植宜采取浸泡措施促使其发芽。 (3)种子消毒处理:播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宜采取杀菌剂拌种。 (4)土壤处理:应对土壤中的杂草及地下害虫进行处理。 (5)播种期:冷季型草坪春播宜在 4 月 10 日以后,5 月 20 以前进行,秋播宜在 8 月 20 日以后,9 月底以前完成。暖季型草种春播宜在 5 月 1 日以后进行,在 7 月底以前完成。 (6)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种子大小,坪床平整度和疏松度及播种季节等而确定,建议播量见下 表 : 草种类型 播种量(g/㎡) 翦股颖 7-8 草地早熟禾 15-18 高羊茅 30-35 多年生黑麦草 25-30 结缕草 10-15 (6)播种方法宜以撒播为主。播种后应及时覆土镇压。覆土方式可人工撒土,也可用覆土耙及机械 覆土,覆土厚度宜为种子粒径的 l 倍。覆土后镇压,压后用喷雾、灌水或滴灌的方式浇透水。 6.6.2 建植混播草坪 (1)混播草坪草种的选择及各种草种所占比例,应依照土壤条件、环境因素、养管水平、草坪的用 途及草种特性确定。 (2)混播方式可选择属间的混播,或者不同品种间的混播。 (3)混播草坪的质量要求:草种的叶色相近、互补性强、融合性强。 (4)混播草坪播种量可按下式计算: 混播播量(g/㎡)=播种量 1×所占%+播种量 2×所占%+……播种量 i×i 所占% 。 “式中”i-指若干个品种。(3、4、5、6……) (5)播种方式宜单个品种依次单独撒播,保持各草种分布的均匀性。 6.6.3 植生带建植草坪 (1)植生带的质量要求:种子分布均匀,结合紧密,每 100c㎡的种子数应不少 100 粒,且宜选用在 土壤中介质易于分解的类型。 (2)植生带草坪建植应按铺装面积计算植生带用量。植生带应拉直、放平、逐次铺放、紧密衔接, 避免用力过大。 (3)应将植生带铺放平直,宜用细沙土覆盖 3~5mm,滚压后应及时浇水。 6.6.4 3.4.4 草坪的喷播建植 (1)在不适宜播种的倾斜坡面上或起伏较大的大面积草坪可采用机械喷播方式。 喷播有两种,客土 喷播和种子喷播。客土喷播应按水与种子、肥料、泥土的混合物等量,喷附土层厚度应在 20mm 以上。 种子喷播要求纤维含量应为 200g/m2 以上。 (2)喷播方法宜选用种子喷播。 6.6.5 苗期管理应符合表 6.6.5 的规定。 表 6.6.5 草坪建植苗期管理表 11 DB41/T XXXX—XXXX 籽播 喷播 植生带 ①喷灌水 小苗初期每天灌水 1—2 次幼苗,成长期减少浇水 次数。 萌发前每 2 小时喷水 一次出苗后喷水次数 减少。 幼苗期每天早晚喷水。 ②清除杂草 除旱、除小除净。可选用 适当的除草剂。 冷地型草坪人工操作, 除旱、除小、除净。 暖地型草坪选适当除 拔草时避免损坏幼苗。 草剂。 ③除去覆盖物 小苗出土 30—50%时,除 去覆盖物。 机械化作业程度高, 石子石块、生活垃圾 及时清除 ④其它管理 幼苗开始分蘖可一次完成 间苗。 覆盖率达 75%时滚压, 幼苗发芽时覆土 3mm, 使根系与土层密接, 以利匍匐茎生根。 草坪地表平整。 6.6.6 草皮卷建植草坪 (1)商品草皮卷质量要求:草的叶色应均匀一致,草的高度为 4.5~6.Ocm,草坪的密度应以留茬高 度为 4.5~6.Ocm 时看不见表层土为准,基本无杂草,无明显的病害或虫害的迹象,草卷修剪整齐,规 格统一,带土厚度应均匀不宜超过 2cm。 (2)草卷的铺设方法:草卷运送到铺设现场,宜顺次平铺,块与块之间应不留缝隙,但不能重叠, 铺后滚压,及时浇透水。草卷起运时间一般不应超过 48 小时。当日起运当日铺完。 6.6.7 分株建植 (1)匍匐茎或根状茎较发达的草种宜用此方法。 (2)分栽密度:野牛草 25 丛/㎡以上,草地早熟禾 40~60 丛/㎡,匍匐剪股颖 25~30 丛/㎡,结 缕草行距 15~20cm 条栽等。 (3)栽植时期:各生长期均可栽植。 (4)建植后的草坪管理。 喷灌水:铺后三天每天浇水 1 次,以后隔两天一次,直到缓苗期结束。 清除杂草:及时拔除草坪中的杂草。 其它管理铺植后前三周滚压 1~2 次。 6.6.8 围栏的建立 (1)人为损伤较严重的草坪应加设围栏。 (2)围栏高度应尽量低矮,以起到提醒或阻止人员进入为度。一般情况下围栏不起装饰作用(特殊 情况例外),以简洁、实用为原则。 (3)围栏应在土壤准备工作已完成,种植工作尚未开始时建立。 7 7.1 施工期的植物养护 园林树木(乔灌木)栽植后养护 7.1.1 灌溉与排水 (1)新栽植树木应根据不同树种和立地条件以及气候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中的有 效水分。 (2)生长在立地条件较差或对水分和空气、湿度、温度要求较高的树种,必须防止干旱,还应适当 进行叶面喷水。 12 DB41/T XXXX—XXXX (3)灌溉前应松土。灌溉时间:夏季以早晚为宜,冬季以中午为宜。 (4)发现雨后积水应立即排除。 7.1.2 中耕除草 (1)新栽树木生长势较弱,应及时清除影响新栽树木生长的杂草。 (2)新栽树木基部附近土壤常因灌水而板结,应及时松土。 (3)除草可结合中耕进行,在生长季节,应每月进行一次,中耕深度以不影响根系为宜。 7.1.3 施肥 (1)新栽树木应按生长情况和观赏要求适当施肥。为扩大树冠,以氮肥为主;为促进开花结果,以 磷、钾肥为主。 (2)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若施用化肥,应以复合肥为主。 (3)生长较差或生长较慢的新栽树木,在生长季节可每月进行根外追肥一次,追肥浓度必须适宜。 7.1.4 整形修剪 (1)新栽树木可在保留自然树形或原有造型基础上修剪。通过修剪,调整树形,促控生长。 (2)新栽观花或观果树木,应适当疏蕾删果。 (3)新栽树木根系或土球损伤严重或生长势较衰弱者,应进行强剪,甚至短截枝,促抽生强枝,恢 复树势,枝稀疏者可多摘心,促新枝茂盛。 (4)主梢明显的乔木类,应保护顶芽。孤植树应保留下枝,保持树冠丰满。 (5)藤本攀援类植物为促进分枝,宜适度修剪,并设攀援设施,使姿态均衡茂盛,发挥缠绕功能。 (6)绿篱修剪整形按设计要求进行,新栽绿篱应适当修剪整形,促其枝叶茂盛。 7.1.5 保护措施 (1)如遇持续高温干旱,除及时灌溉外,应按新栽树木的抗旱能力,适当疏去部分枝叶。对新栽珍 贵树木,必要时应遮阴和叶面喷水。 (2)防风:对新栽树木的原有支撑应经常检查,在风暴来临前应及时加固或增设支撑。对迎风面过 大的树冠应适当疏枝。风暴过后,应及时抢救扶正倒伏树木,加固支撑物,修剪树冠和清理残枝等。 (3)防寒:凡易受冻害的新栽树木,寒冬来临前应采取根际培土、主干包扎或设立风障等防寒措施。 防寒工作宜在 11 月进行,11 月下旬前完成,第二年 3 月下旬开始解除包扎物。遇有大雪应及时清除树 冠积雪,但不应损伤树冠。 (4)新栽珍贵树木在整个养护过程中,应防止人为践踏、碰撞和折损等影响树木生长的行为。在不 影响景观条件下,可在树木周围设置栏杆围护。 7.1.6 补 植 新栽树木因死亡发生缺株,应适当补植。补植树木应选用原来树种及规格。若需改变树种或规格,应 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 7.2 花坛植物养护 7.2.1 应根据不同花卉品种和花坛的不同要求,制定养护技术措施。花坛每年换花应不少于 4 次,全 年观赏期应不少于 330 天。每次换花期坛面裸露时间不得超过 4 天。花坛内应无明显缺株倒伏的花苗, 枯枝残花率小于 10%。 7.2.2 花坛换花除了间种以外,在移栽前必须深耕细耙,要去除土层 20cm 内的石块、草屑、残茎和落 叶等杂物,并施足基肥。 7.2.3 花卉生长旺期应适当追肥,施肥量根据花卉种类而定。施肥后应用清水喷淋。严禁肥料污染花、 叶。公园、景点在施用有异味的肥料时,需在闭园后进行。 13 DB41/T XXXX—XXXX 7.2.4 枯萎的花蒂和黄叶要及时剪除,缺株要及时补植。凡须摘心的品种,应及时进行。木本花卉应 及时修枝、整形;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应及时更新;易倒伏的花卉应立支柱绑扎。同时要做好病虫害 的防治工作。 7.2.5 花坛的防护设施应保持清洁完好。花坛内及周围的垃圾应及时清除。 7.3 7.3.1 7.3.2 花境植物养护 7.4 花境植物的一般养护可参照本规程第 4.1 节花坛植物执行。 花境植物必须经常修剪以保持最佳效果。 水生植物养护 7.4.1 湖、池内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应严格控制,防止影响水面倒影。超出范围的叶片,应在水面以 下随时割除。 7.4.2 水生植物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7.4.3 水生植物在水面及水面以上的枯黄部分应及时清除。 7.4.4 为保护水生植物不被鱼类破坏,可在水生植物栽植区域四周设置围网。 7.5 草坪的养护管理 7.5.1 养护管理的原则 (1)草坪的养护工作需在了解各草种生长习性的基础上进行。 (2)根据立地条件,草坪的功能进行不同精细程度的管理工作。 (3)草坪养护最基本的指标是草坪植物的全面覆盖。 7.5.2 养护管理的质量要求 (1)应根据草坪功能、绿地类型和降低养护成本的原则,实行分级养护管理。 (2)一级养护管理质量要求:草坪覆盖度不得少于 95%,无裸露斑块,并应保持草坪草的观赏高度 在 10cm 以下;含杂草量每 1㎡不超过 10 株,无病虫害危害,草坪色泽正常,生长良好,平整美观。 (3)二级养护管理质量要求:草坪覆盖度不得少于 95%,无明显裸露斑块;草坪的观赏高度不高于 12cm;基本无杂草、无明显的病虫害症状,草坪色泽基本正常。 (4)三级养护管理质量要求:草坪覆盖度不得少于 90%,集中裸露斑块的面积不应大于 40×40cm2; 能控制住杂草、病虫为害。 7.5.3 灌溉、排水 (1)人工草坪原则上都需要人工灌溉,尤其是土壤保水性能差的草坪更需人工浇水。 (2)灌水时期:除土壤封冻期外,草坪土壤应始终保持湿润,暖季型草主要灌水时期为 4-5 月;8 -10 月;冷季型草为 3-6 月;8-11 月;苔草类主要为 3-5 月;9-10 月在病虫害容易发生的季节不 宜傍晚浇水,宜在上午没有露水时浇。 (3)浇水质量:每次浇水以达到 30cm 土层内水分饱和为原则,不能漏浇,灌后无长时间积水。因土 质差异容易造成干旱的范围内应增加灌水次数。漫灌方式浇水时,要勤移出水口,避免局部水量不足或 局部地段水分过多或“跑水”。用喷灌方式灌水要注意是否有“死角”,若因喷头设置问题,局部地段 无法喷到时,应人工加以浇灌。 (4)水源:用河水、井水等水源时应注意水质是否已污染,或是否有影响草坪草生长的物质存在。 (5)排水:冷季型草草坪应注意排水,地势低洼雨季有可能造成积水的草坪应有排水措施。 (6)灌水方式 漫灌:应及时移动水管,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分的浪费,防止出水对草坪的过度冲击。 喷灌:宜选用无风天气,避免烈日下喷水。夏季灌水时间宜在上午 10 时左右及下午 4 时左右。 14 DB41/T XXXX—XXXX 7.5.4 修剪 (1)各类人工草坪必须定期修剪,达到均匀平整,特别是高质量草坪更需多次剪草。 (2)修剪次数与修剪高度应以草种、季节、环境以及不同的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定,草坪草高度超过 10-15cm 时应进行修剪,适宜生长季节修剪高度应掌握在 4-6cm,不利生长的季节应掌握在 6-8cm。 (3)冷季型草坪最后一次修剪应在 10 月底完成,粗放管理的草坪最少在抽穗前应剪两次,达到无穗 状态。 (4)草坪修剪宜用剪草机。 (5)剪草注意事项 a 剪草前应彻底清除地表石块等坚硬物。 b 检查剪草机各部位是否正常,刀片是否锋利。 c 剪草前应对剪草机的刀片进行消毒。 d 剪草应在无露水的时间内进行。 e 剪下的草屑应及时从草坪上清除,含内生菌的草屑不能喂畜。 f 剪草时应一行压一行有序进行,不应遗漏。某些剪草机无法剪到的角落应人工补充修剪。 7.5.5 施肥 (1)高质量草坪初建造时应施入基肥外,各类草坪每年必须追施一定数量的化肥或有机肥。化肥以 复合肥为主。 (2)施肥时期:草坪施肥宜在春、秋季进行,以氮、钾肥为主;夏季宜少施氮肥,应以钾肥为主。 (3)追肥的次数和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草种和生长等情况而定,膨化鸡粪应不超过 250g/㎡/ 次,复合肥应不超过 20~25g/㎡/次。 (4)高质量草坪在返青前施腐熟粉碎的麻渣等有机肥,施肥量 50-200 克/平方米。 (5)修剪次数多的野牛草草坪,当出现草色稍浅时应施氮肥,以尿素为例,每平方米约 10-15 克, 八月下旬修剪后应普遍追氮肥一次。 (6)冷季型草:主要施肥时期 9、10 月,以氮肥为主,3、4 月份视草坪生长状况决定施肥与否,5- 8 月非特殊衰弱草坪一般不必施肥。 (7)施肥方式: a 撒施:人工或机器撒施都必须均匀,人工撒施时宜将总用肥量分成二份,以互相垂直方向分两次 撒匀。注意切不可有大小肥块落于叶面。应避免叶面潮湿时撒施,撒肥后必须及时灌水。 b 叶面喷肥:全生长季均可用此法施肥,溶液浓度约为 0.1-0.3%,应喷洒均匀。 (8)补肥:草坪中某些局部长势明显弱于周边时应及时增施肥料或称作补肥。补肥种类以氮肥和复 合化肥为主,补肥量依“草情”而定,通过补肥,使衰弱的局部与整体的生长势达到一致。 (9)施肥试验:因土质等立地条件的不同、前期管理水平不同,因此施肥前应作小面积不同施肥量 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施肥量,避免浪费或不足。 7.5.6 病虫害防治 (1)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2)对各种不同的草坪病虫害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防治,宜选择无公害防治方式。 (3)草坪的主要虫害、病害、无公害农药分别见附录 D、E。 7.5.7 清除杂草 (1)草坪清除杂草都必须坚持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 (2)应加强肥水管理,抑制杂草滋生与蔓延。 (3)可用剪草手段控制某些双子叶杂草。 (4)生长迅速、蔓延能力强的杂草,如牛筋草、马唐、葎草、灰菜、蒺藜等必须及时人工拔除,以 减少其危害。 15 DB41/T XXXX—XXXX (5)野牛草、羊胡子草草坪根据“草情”适当控制水分来抑制杂草生长。 (6)化学除草要经过对在不同草种、不同生长期及不同杂草种类的多次重复试验的基础上取得可靠 的方法后方可应用。 7.5.8 草坪更新复壮 (1)当草坪中以杂草为主或目的草覆盖度低于 50%时应及时采取复壮措施;若目的草覆盖度低于 30 %时应考虑更新。 (2)草坪复壮的主要手段是剔除杂草、增加灌水、增施肥料。覆盖度低的局部地段应补播或补种。 (3)草坪更新的关键措施是多年恶性杂草的清除(若更换草种则应对前茬的草种视作恶性杂草)为 达到清除目的可使用灭生性除草剂。 (4)补播草籽法:草坪出现的零星裸露斑块,可采用补播草籽更新复壮。 (5)补栽草坪法:对营养繁殖比较容易的草种,可采用此方法。 (6)定期封闭法:开放式草坪可定期封闭,进行养护复壮。 (7)断根复壮法:对基础做得不好,草生长越来越弱的草坪应使用起草机断根整体改造的方法复壮。 7.5.9 冷暖季型草坪复播 (1)复播时间:宜于 9 月初至 1 月底(气温 8℃以上)进行。 (2)实施复播应按下列要求执行: a 播种前一天对播种地喷浇水。 b 用铁钉制成拍板(钉齿露长 1.5-2cm)在暖季型草坪上均匀拍出播种孔。 c 播种方式可采用人工撒播或机械喷播。播种量可参照本规程。 d 播种后,可用扫帚轻扫播地,覆以少量细土,喷浇适量水。以后每天适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 促使草籽萌发,萌发后,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补播。 e 对复播草坪上冷季型草,应将其高度控制在 3-5cm 左右,以免其生长过高影响暖季型草坪的正常 生长。 7.5.10 其他养护 (1)各类草坪均需随时保持地表无杂物。 (2)草坪中形成过厚的枯草层,土壤板结等应在早春采取梳草、打孔、划条、刺孔等措施。 (3)草坪应有整齐的边缘线,装饰性草坪或花坛内,可运用切边机切边。 7.6 病虫害防治 7.6.1 园艺防治 (1)应及时剪除病虫枝、挡风枝、遮光枝、徒长枝、枯死枝。 (2)有土传病源的土壤应及时消毒。 (3)夏季应适量控制氮肥,增施磷肥、钾肥,不得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和植物残体。 (4)应保护好土表的无病源落叶或经粉碎的枝叶碎屑和地被植物。 (5)及时清除残枝落叶,减少病虫源。 7.6.2 人工防治 (1)应摘、刷、挖除悬挂或依附在植物体和建筑物上的虫茧、虫囊、卵块、卵囊、虫体。 (2)应剪除有虫枝叶、网幕。 (3)应直接捕杀个体大、危害症状明显的、有假死性或飞翔能力不强的成虫。 (4)应挖除在土壤中休眠的虫体。 7.6.3 生物防治 (1)应利用天敌资源,引进繁殖、饲养以及助迁招引优势天敌。 (2)宜推广使用致病(拮抗)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制剂和防治病害的生物制剂。 16 DB41/T XXXX—XXXX (3)释放天敌昆虫应正确掌握防治虫态、释放比例、释放时期和释放量。 (4)天敌利用的原则 遵循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原则;遵循优势天敌优先利用的原则;遵循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5)天敌保护 在园林绿地范围内的有益生物(天敌昆虫、蛙、蟾蜍、鸟类等)均应保护,严禁灭杀和捕捉;释放天 敌昆虫防治害虫期间的区域内,应不再使用有毒化学药剂,保证天敌存活和防治效果;施用化学药剂时 应注意,保护天敌种群。 7.6.4 物理防治 (1)在成虫发生期应利用有效的黑光灯(短光波 330~400nm)诱杀成虫,在诱杀害虫时应防止误伤益 虫(调节开灯时期)。 (2)利用热力(干热或湿热)处理种子、种球及植物组织,以及消灭内、外病虫源。 7.6.5 化学防治 (1)宜用触杀剂防治虫口密度大、发生范围广的害虫。 (2)宜用胃毒剂防治取食量大的食叶害虫或较隐蔽的地下害虫。 (3)宜用熏蒸剂防治病虫源或进行土壤消毒。 (4)宜用激素剂抑制害虫生长发育或诱集、迷向,抑制其繁衍。 (5)宜用保护剂、内吸剂等防治植物病虫害、杂草。 (6) 使用化学药剂应选用低毒、低残留(易分解)、无公害或基本无公害、对植物安全的药物。 (7)同一种化学药剂不宜连续使用,在一定绿地范围内应有计划有针对性施药。 (8)化学药剂的应用必须按单位面积、有效成份计算用量,禁止随意加大用量。 (9)化学药剂混用必须掌握药剂的理化性和对植物的安全性,未经试验,不能随意混用。 (10) 使用生物药剂,应掌握使用的最佳环境条件和防治时期,严格按要求进行使用和保存。 (11)掌握防治对象、防治适期、适药品种、适量、适合浓度、使用方法,严禁盲目打药。 (12)严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 7.6.6 园林植保人员保护措施 (1) 操作使用化学农药的植保人员应选用质地较好、透气性良好的工作服、胶鞋、胶皮手套、防毒 面具或口罩及防护眼镜等。 (2)使用有毒化学农药,作业人员严禁喝酒、吸烟、饮水、进食、嬉闹,不得用手擦抹眼、脸和口 鼻。 (3)施药人员如有头疼、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离开现场,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洗 手、脸和裸露皮肤,并在通风清静处休息或送医院。 (4)施用有毒农药,其施药人员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4~6 小时,连续喷药 4 天后,应停止一天。 (5)严禁怀孕期、哺乳期以及经期妇女施用有毒农药。 8 8.1 园林附属工程 园路、广场地面铺装工程 8.1.1 地面工程基层、面层所用材料的品种、质量、规格,各结构层纵横向坡度、厚度、标高和平整 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粘结)必须牢固,不得空鼓、松动,面层不得积水。园路的弧度 应顺畅自然。 8.1.2 园路、广场铺装材料宜选用透水铺装材料,透水铺装结构及要求需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及《安阳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相关规定。 17 DB41/T XXXX—XXXX 8.1.3 碎拼花岗岩面层(包括其他不规则路面面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材料边缘呈自然碎裂形状,形态基本相似,不宜出现尖锐角及规则形。 (2)色泽及大小搭配协调,接缝大小、深浅一致。 (3)表面洁净,地面不积水。 8.1.4 卵石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卵石面层应按排水方向调坡。 (2)面层铺贴前应对基础进行清理后刷素水泥砂浆一遍。 (3)水泥砂浆厚度不应低于 4cm,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10。 (4)卵石的颜色搭配协调、颗粒清晰、大小均匀、石粒清洁,排列方向一致(特殊拼花要求除外)。 (5)露面卵石铺设应均匀,窄面向上,无明显下沉颗粒,并达到全铺设面 70%以上,嵌入砂浆的 厚度为卵石整体的 60%。 (6)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时,应冲洗石子表面。 (7)带状卵石铺装大于 6 延长米时,应设伸缩缝。 8.1.5 嵌草地面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块料不应有裂纹、缺陷,铺设平稳,表面清洁。 (2)块料之间应填种植土,种植土厚度不宜小于 8cm,种植土填充面应低于块料上表面 lcm~2cm。 (3)嵌草平整,不得积水。 8.1.6 水泥花砖、混凝土板块、花岗岩等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铺贴前,应对板块的规格尺寸、外观质量、色泽等进行预选,浸水湿润晾干待用。 (2)勾缝和压缝应采用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颜色的水泥,并做好养护和保护。 (3)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平整,深浅一致,周边顺直,板块无裂缝、 掉角和缺楞等缺陷。 8.1.7 冰梅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层的色泽、质感、纹理、块体规格大小应符合设计要求。 (2)石质材料要求强度均匀,抗压强度不小于 30MPa;软质面层石材要求细滑、耐磨,表面应洗净。 (3)板块面宜五边以上为主,块体大小不宜均匀,符合一点三线原则,不得出现正多边形及阴角(内 凹角)、直角。 (4)垫层应采用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并做好养护和保护。 (5)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平整,深浅一致,留缝宽度一致,周边顺直, 大小适中。 8.1.8 花街铺地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纹样、图案、线条大小长短规格应统一、对称。 (2)填充料宜色泽丰富,镶嵌应均匀,露面部分不应有明显的锋口和尖角。 (3)完成面的表面应洁净,图案清晰,色泽统一,接缝平整,深浅一致。 8.1.9 方砖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方砖色泽应一致,棱角齐全,不应有隐裂及明显气孔,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方砖铺设面四角应平整,合缝均匀,缝线通直,砖缝油灰饱满。 (3)砖面桐油涂刷应均匀,涂刷遍数应符合设计规定,不得漏刷。 8.1.10 压模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模面层不得开裂,基层设计有要求的,按设计处理设计无要求的,应采用双层双向钢筋混 凝土浇捣。 (2)路面每隔 10m,应设伸缩缝。 (3)完成面应色泽均匀、平整,块体边缘清晰,无翘曲。 18 DB41/T XXXX—XXXX 8.1.11 透水砖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砖的规格及厚度应统一。 (2)铺设前必须先按铺设范围排砖,边沿部位形成小粒砖时,必须调整砖块的间距或进行两边切 割。 (3)面砖块间隙应均匀,色泽一致,排列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不应松动。 8.1.12 小青砖(黄道砖)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青砖(黄道砖)规格、色泽应统一,厚薄一致不应缺棱掉角,上面应四角通直均为直角。 (2)面砖块间排列应紧密,色泽均匀,表面平整不应松动。 8.1.13 自然块石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铺设区域基底土应预先奔实、无沉陷。 (2)铺设用的自然块石应选用具有较平坦大面的石块,块体间排列紧密,高度一致,踏面平整, 无倾斜、翘动。 8.1.14 水洗石面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洗石铺装的细卵石(混合卵石除外)应色泽统一、颗粒大小均匀,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路面的石子表面色泽应清晰洁净,不应有水泥浆残留、开裂。 (3)酸洗液冲洗彻底,不得残留腐蚀痕迹。 8.1.15 园路、广场地面铺装工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8.1.16 侧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部和外侧应坐浆,安装稳固。 (2)顶面应平整、线条应顺直。 (3)曲线段应圆滑无明显折角。 8.2 假山、石、置石工程 8.2.1 假山叠石或在重要位置堆砌的峰石、瀑布,宜由设计单位或委托施工单位制作 1:25 或 1:50 的 模型,经建设单位及有关专家评审认可后再进行施工。 8.2.2 假山叠石选用的石材质地应一致,色泽相近,纹理统一。石料应坚实耐压,无裂缝、损伤、剥 落现象平;峰石应形态完美具有观赏价值。 8.2.3 施工放样应按设计平面图,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无具体设计要求时,景石堆置和散置, 可由施工人员用石灰在现场放样示意,并经有关单位现场人员认可。 8.2.4 假山叠石的基础工程及主体构造应符合设计和安全规定,假山结构和主峰稳定性应符合抗风、 抗震强度要求。 8.2.5 假山叠石的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假山地基基础承载力应大于山石总荷载的 1.5 倍;灰土基础应低于地平面 20cm,其面积应大 于假山底面积,外沿宽出 50cm。 (2)假山设在陆地上,应选用 C20 以上混凝土制作基础;假山设在水中,应选用 C25 混凝土或不低 于 M7.5 的水泥砂浆砌石块制作基础。根据不同地势、地质有特殊要求的可做特殊处理。 8.2.6 假山石拉底施工应做到统筹向背、曲折错落、断续相间、连接互咬;拉底石材应坚实、耐压,不 得用风化石块做基石。 8.2.7 假山、叠石主体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体山石应错缝叠压,纹理统一。叠石或景石放置时,应注意主面方向,掌握重心。山体最 外侧的峰石底部应灌注 1:2 水泥砂浆。每块叠石的刹石不应少于 4 个受力点,刹石不应外露。每层之间 应补缝填陷,并灌 1:2 水泥砂浆。 19 DB41/T XXXX—XXXX (2)假山、叠石和景石布置后的石块间缝隙,应先填塞、连接、嵌实,用 1:2 的水泥砂浆进行勾 缝。勾缝应做到自然平整、无遗漏。明缝不应超过 2cm 宽,暗缝应凹入石面 1.5cm~2cm,砂浆干燥后 色泽应与石料色泽相近。 (3)跌水、山洞的山石长度不应小于 150cm,整块大体量山石应稳定不得倾斜。横向挑出的山石 后部配重不小于悬挑重量的 2 倍,压脚石应确保牢固,粘结材料应满足强度要求。辅助加固构件(银锭 扣、铁爬钉、铁扁担、各类吊架等)承载力和数量应保证达到山体的结构安全及艺术效果要求,铁件表 面应做防锈处理。 (4)假山山洞的洞壁凹凸面不得影响游人安全,洞内应有采光,不得积水。 (5)假山、叠石、布置临路侧、山洞洞顶和洞壁的岩面应圆润,不得带锐角。 (6)登山道的走向应自然,踏步铺设应平整、牢固,高度以 14cm~16cm 为宜,除特殊位置外,高 度不得大于 25cm,宽度不应小于 30cm。 (7)溪流景石的自然驳岸的布置,应体现溪流的自然感,并与周边环境协调。汀步安置应稳固, 面平整。设计无要求时,汀步边到边距不应大于 30cm,高差不宜大于 5cm。 (8)壁峰不宜过厚,应采用嵌入墙体为主,与墙体脱离部分应有可靠排水措施。墙体内应预埋铁 件钩托石块,保证稳固。 (9)假山、叠石、外形艺术处理应石不宜杂、纹不宜乱、块不宜匀、缝不宜多,形态自然完整。 8.2.8 假山收顶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收顶的山石应选用体量较大、轮廓和体态富于特征的山石。 (2)收顶施工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上而下分层作业。每层高度宜为 30cm~80cm,不得在凝 固期间强行施工,影响胶结料强度。 (3)顶部管线、水路、孔洞应预埋、预留,事后不得凿穿。 (4)结构承重受力用石必须有足够强度。 8.2.9 置石的主要形式有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山石器设等。置石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置石石材、石种应统一,整体协调。 (2)置石的材质、色泽、造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3)特置山石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选择体量较大、色彩纹理奇特、造型轮廓突出、具有动势的山石; b 石高与观赏距离应保持 1:2~1:3 之间; c 单块高度大于 120cm 的山石与地坪、墙基贴接处应用混凝土窝脚,亦可采用整形基座或坐落在自 然的山石面上。 d 对置山石应以两块山石为组合,互相呼应。宜立于建筑门前两侧或道路入口两侧。 e 散置山石应有疏有密,远近结合,彼此呼应,不可众石纷杂,凌乱无章。 f 群置山石应石之大小不等、石之间距不等、石之高低不等,应主从有别,宾主分明,搭配适宜。 8.3 园林理水工程 8.3.1 水景水池应按设计要求预埋各种预埋件,穿过池壁和池底的管道应采取防渗漏措施,池体施工 完成后,应进行灌水试验。灌水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 的规定。 8.3.2 水景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安装宜先安装主管,后安装支管,管道位置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2)配水管网管道水平安装时,应有 2‰~5‰的坡度坡商泄水点。 (3)管道下料时,管道切口应平整,并与管中心垂直。 (4)各种材质的管材连接应保证不渗漏。 20 DB41/T XXXX—XXXX 8.3.3 水景潜水泵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潜水泵应采用法兰连接。 (2)同组喷泉用的潜水水泵应安装在同一高程。 (3)潜水泵轴线应与总管轴线平行或垂直。 (4)潜水泵淹没深度小于 50cm 时,在泵吸人口处应加装防护网罩。 (5)潜水泵电缆应采用防水型电缆,控制开关应采用电保护开关。 8.3.4 水景喷泉工程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喷头规格和射程及景观艺术效果应符合设计规定。 8.3.5 浸入水中的电缆应采用 24V 低压水下电缆,水下灯具和接线盒应满足密封防渗要求。 8.3.6 瀑布、跌水工程的出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下水应形成瀑布状,出水应均匀分布于出水周边, 水流不得滲漏其他叠石部位,不得冲击种植槽内的植物,并应符合设计的景观艺术效果。 8.3.7 水景喷泉的喷头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网应在安装完成试压合格并进行冲洗后,方可安装喷头。 (2)喷头前应有长度不小于 10 倍喷头公称尺寸的直线管段或设整流装置。 (3)确定喷头距水池边缘的合理距离,溅水不得溅至水池外面的地面上或收水线以内。 (4)同组喷泉用喷头的安装形式宜相同。 (5)隐敲安装的喷头,喷口出流方向水流轨迹上不应有障碍物。 8.3.8 水景水池表面颜色、纹理、质感应协调统一,吸水率、 8.3.9 反光度等性能良好,表面不易被污染,色彩与块面布置应均匀美观。 8.3.10 园林驳岸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园林驳岸地基应相对稳定,土质应均匀一致,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持力层标高应低于水体最 低水位标高 50cm。基础垫层按设计要求施工,设计未提出明确要求时,基础垫层应为 10cm 厚 C15 混凝 土。其宽度应大于基础底宽度 10cm。 (2)园林驳岸基础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提出明确要求的,基础宽度应是驳岸主体高度的 3/5~4/5,压顶宽度最低不得小于 36cm,砌筑砂浆应采用 1:3 水泥砂浆。 (3)同林驳岸视其砌筑材料不同,应执行不同的砌筑施工规范。采用石材为砌筑主体的石材应配重 合理、砌筑牢固,防止水托浮力使石材产生移位。 (4)驳岸后侧回填土不得采用黏性土,并应按要求设置排水盲沟与雨水排水系统相连。 (5)较长的园林驳岸,应每隔 20m~30m 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宽度应为 1cm~2cm;园林驳岸顶部标高 出现较大高程差时,应设置变形缝。 (6)以石材为主体材料的自然式园林駁岸,其砌筑应曲折蜿蜒、错落有致、纹理统一,景观艺术效 果符合设计规定。 (7)规则式园林驳岸压顶标高距水体最高水位标高不宜小于 50cm。 (8)园林驳岸溢水口的艺术处理,应与驳岸主体风格一致。 8.4 园林设施安装工程 8.4.1 座椅(凳)、标牌、果皮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座椅(凳)、标牌、果皮箱的质量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通过产品检验合格。 (2)座椅(凳)、标牌、果皮箱材质、规格、形状、色彩、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标牌的指示方 向应准确无误。 (3)座椅(発)、标牌、果皮箱的安装方法应按照产品安装说明或设计要求进行。 (4)安装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 (5)座椅(凳)、果皮箱应安装牢固无松动,标牌支柱安装应直立不倾斜,支柱表面应整洁无毛刺, 标牌与支柱连接、支柱与基础连接应牢固无松动。 21 DB41/T XXXX—XXXX (6)金属部分及其连接件应做防锈处理。 8.4.2 园林护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竹木质护栏、金属护栏、钢筋混凝土护栏、绳索护栏等均应属于维护绿地及具有一定观赏效果 的隔栏。 (2)护栏高度、形式、图案、色彩应符合设计要求。 (3)金属护栏和钢筋混凝土护栏应设置基础,基础强度和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 高度在 1.5m 以下的护栏,其混凝土基础尺寸不应小于 30cm×30cm×30cm;高度在 1.5m 以上的护栏,其 混凝土基础尺寸不应小于 40cm×40cm×40cm。 (4)园林护栏基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 C20。 (5)现场加工的金属护栏应做防锈处理。 (6)栏杆之间、栏杆与基础之间的连接应紧实牢固。金属栏杆的焊接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 求。 (7)竹木质护栏的主桩下埋深度不应小于 50cm。主桩的下埋部分应做防腐处理。主桩之间的间距不 应大于 6m。 (8)栏杆空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提出明确要求的,宜为 15cm 以下。 (9)护栏整体应垂直、平顺 (10)用于攀援绿化的园林护栏应符合植物生长要求。 8.4.3 绿地喷灌的喷头安装和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网应在安装完成试压合格并进行冲洗后,方可安装喷头,喷头规格和射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洒水均匀,并符合设计的景观艺术效果。 (2)绿地喷灌工程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喷洒到道路上的喷头应进行调整。 (3)喷头定位应准确,埋地喷头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和地形的要求。 (4)喷头高低应根据苗木要求调整,各接头无渗漏,各喷头达到工作压力。 8.5 施工安全 8.5.1 施工安全技术分析应包括施工危险源辨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和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分析,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与施工相关的所有场所、环境、材料、设备、设施、方法、施工过程中的 危险源; (2)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确定危险源可能产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确定危险等级; (3)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应根据国家给定的危险等级分析安全技术的可靠性,给出安全技术方案实 施过程中的控制指标和控制要求。 8.5.2 危险源辨识应根据工程特点明确给出危险源存在的部位、根源、状态和特性。 8.5.3 施工的安全技术分析应在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程度进 行全面分析,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与相关专业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 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8.5.4 施工安全技术分析应结合工程特点和生产安全事故教训进行。 8.5.5 施工安全技术分析可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基本单元进行。 8.5.6 施工安全技术方案的制订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施工危险等级的分级规定,并应有针对危险源及其特征的具体安全技术措施; (2)按照消除、隔离、减弱、控制危险源的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3)采用有可靠依据的方法分析确定安全技术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根据施工特点制订安全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原则,并明确重点控制与监测部位及要求。 22 DB41/T XXXX—XXXX 8.5.7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分析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活动情况,采用相应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 法。 8.5.8 对于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施工技术和特殊结构的建筑施工,相关单位的设计文件 中应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制订和实施施工方案时,应有专 项施工安全技术分析报告。 8.5.9 施工起重机械、升降机械、高处作业设备、整体升降脚手架以及复杂的模板支撑架等设施的 安全技术分析,应结合各自的特点、施工环境、工艺流程,进行安装前、安装过程中和使用后拆除的全 过程安全技术分析,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8.5.10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分析应对临时用电所采用的系统、设备、防护措施的可靠 性和安全度进行全面分析,并宜包括现场勘测结果,拟进入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分析及平面布置,确定 电源进线、配电室、配电装置的位置及线路走向,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变压器,设计配电系统,设计防 雷装置,确定防护措施,制订安全用电措施和电器防火措施,以及其他措施。 8.5.11施工现场一般安全规定 (1)施工现场必须有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标明建筑物的位置、运输道路、临电线路布置、加 工场所、机械设备位置、材料堆放位置、生活设施、安全色标布置、出入通道等。 (2)现场内应悬挂安全管理规定、安全色标、安全板报等,以提示进入工地人员注意安全。 (3)现场应做到道路畅通,排水良好,以防止雨水灌入基槽或地下设施。 (4)施工区域应划分安全责任区,责任到人。 (5)基坑、沟槽、坑洞等土方挖掘工作应在开挖前向有关索取地质资料,探明地下管线和构筑物 等情况,确保安全施工。开挖工作应按设计放坡或采取可靠支护措施,弃土距坡顶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 米,并且高度不得超过1.5米。 (6)基槽、坑洞、井、人行道口、临时便桥等处应设1.2米高的防护栏或加盖,夜间设警示灯,白 天来往车辆、行人多时,应设专人指挥。 (7)上下基槽或作业面。应搭设马道,坡度为1:3,两侧设护栏和挡脚板,坡道用木板铺设,防滑 条间距为30厘米。 (8)从事高处作业的劳动者,必须进行身体检查,严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人和其他 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 (9)高处作业应按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可能发生人员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时,必须按规 定系好安全带。 (10)高处、层面、外檐作业时,应尽量避免进行交叉作业,如不能避免,应在下方作业人员的上 部做棚板隔离层。 (11)在高处作业时,应携带工具袋,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应随时装入袋内。清理废料、垃圾时 应设临时溜槽或垃圾桶(筒),严禁随意抛掷。 (12)高空作业应设置安全网,清理安全网中杂物时,应在其下方设禁区,并设专人巡视。 (13)高空作业无法设置安全网的,如:大树养护修剪等。应在下方设禁区,并设专人指挥、警示。 8.5.12 一切材料的存放都要整齐和稳固,不能超过规定的高度。现场中拆除的模板和废料等应及 时清理,并且将钉子拔掉,防止扎脚。 8.5.13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的时候,禁止露天进行起重作业和高处作业。 8.5.14 施工现场中的脚手板、马道板、路板和交通运输道路都要随时清扫,如果有雨水、冰雪, 要采取防滑措施。 8.5.15 在天然光线不足的工作地点或夜间工作,都应该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在坑井、隧道等施 工,除应该有常用照明外,还必须备有应急的照明设备。 23 DB41/T XXXX—XXXX 8.5.16 冬季施工,应在施工区附近设置有取暖设备的休息室。施工现场和休息室处的一切取暖、 保暖措施要符合防火和安全卫生要求。 8.5.17 采用电(气)法施工的时候,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8.5.18 对暗挖和管道内施工的要经常检测有害气体的情况,并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 8.5.19 施工现场(作业场所)和危险区域、加工场所应悬挂有针对性的安全标语、标志以增加施 工现场的安全气氛。 8.5.20 各种机械设备操作处,应悬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提示操作人员遵章作业。 8.5.21 各种安全标语、标志、规程牌应按布置悬挂,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挪动、损坏。如 发现损坏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严肃处理。 8.5.22 工程开工前,必须按有关规定、规程并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作业环境 等情况提出有针对的安全技术措施。 8.5.23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工程开工前,各级技术负责人、单位工程负责人要依据施工 组织设计(方案)的内容:如工程概况、施工工艺、技术质量要求、安全技术措施等按技术交底的程序、 范围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交底,同时履行书面正式的交底手续。 8.5.24 施工现场和木工车间、储存易燃易爆材料的仓库等地方,要建立防火制度,备足防火设施 和灭火器材。 8.5.25 凡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新采用的设备都要有利于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的先进工艺的技 术,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8.5.27 高空作业高度高于2米以上时,必须挂好安全带,作业用的工具应拴足够用的绳子。安全带 必须挂在牢固的地方,高挂低用,使用中禁止挂在不牢固的物体上。高空作业时必须精力集中,严禁打 闹开玩笑,不准在高空跳跃,休息时必须着陆。 8.5.28 严禁酒后作业。 8.5.29 遇有六级以上大风、高温、严寒、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安全施工时,必须停止高处作 业。 8.5.30 大风、大雨后应对高空作业场地、沟槽,坑洞等进行细致检查,发现倾斜、下沉、松动、 滑落等现象,要及时加固、调整、夯实等。 9 9.1 园路工程验收及备案 资料准备 9.1.1 栽植工程的设计图纸,应包括种植平面图、道路断面图、地上地下管线图,以及设计说明(附 植物品种名录、规格和数量)、设计概算、上级批准文件等资料。 9.1.2 栽植过程资料应包括施工中行道树栽植记录、施工记录、施工各阶段的验收资料及质量评定和 工程结算。 9.2 验收内容 9.2.1 验收时间符合合同规定。 9.2.2 验收应在栽植过程中分段进行,分别为:定位、放样、挖穴、换土、施肥、树木起挖、修剪、栽 植、支撑、筑堰、浇水、扎缚、清场。 9.2.3 成活率应按下式计算:成活率=成活株数÷实际种植株数×100%。 9.2.4 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时,应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树木死亡。 9.2.5 栽植季节内本地区树木成活率应大于 95%,外地引种树木成活率应大于 90%。 24 DB41/T XXXX—XXXX 9.2.6 非适宜季节内本地区树木成活率应大于 75%,花卉、地被成活率应大于 85%, 9.2.7 各类草坪成坪后的覆盖度达到 95%,斑秃率应小于 5%,单块集中裸露空秃面积应小于 400cm2。 成型后地被基本无杂草,无明显的病虫害症状。 9.2.8 需检查土壤检测报告、植物材料(包括检疫、品种、数量、规格等资料)、树穴规格、园林小 品及附属物具体参照《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9.2.9 竣工验收与备案程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9.3 资料归档 9.3.1 9.3.2 9.3.3 9.3.4 9.3.5 10 应包括施工设计图、竣工图、设计变更等文件图纸。 应包括地下管线位置图与说明资料及地上公用设施位置图。 应包括施工记录、施工各阶段的验收资料及质量评定和工程决算。 竣工验收后必须由验收部门和验收者填制验收单,经签名盖章后有效。 施工单位应做好分阶段的施工日记。 工程交验 10.1 工程养护期满,符合验收标准,由建设单位牵头,将项目绿地由施工单位移交给管养单位。 10.2 管养移交条件: 10.2.1 全部项目已按设计要求建成。 10.2.2 设计、建设、质检、监理等部门已签证认可。 10.2.3 附属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具备交付使用条件。 10.2.4 竣工资料齐全,竣工决算已经有关部门审定。 10.2.5 竣工验收达到合格以上。 10.2.6 主体城市绿化工程与附属设施按合同要求养护期限已满,且绿化管养交接验收时间原则上在植 物的生长季节进行。 A 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