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龙南市“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

Warm light(温暖)49 页 299.293 KB下载文档
龙南市“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龙南市“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龙南市“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龙南市“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龙南市“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龙南市“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
当前文档共49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龙南市“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

龙南市 “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21-2025) 编制单位: 赣南师范大学 委托单位:龙南市教科体局 二零二二年四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 ....................................................................................................1 (一)建设成就...........................................................................................1 (二)面临形势...........................................................................................3 二、发展战略 ....................................................................................................5 (一)指导思想...........................................................................................5 (二)总体目标...........................................................................................6 (三)规划指标...........................................................................................7 三、重点任务 ....................................................................................................7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7 (二)优质均衡发展基础教育 ...................................................................12 (三)融合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16 (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19 (五)加快智慧教育建设进程 ...................................................................21 (六)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4 四、重要举措 ..................................................................................................29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29 (二)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32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4 (四)持续推进教育公平 ..........................................................................35 五、保障措施 ..................................................................................................37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37 (二)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39 (三)强化教育经费保障 ..........................................................................40 (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41 (五)加强教育规划落实 ..........................................................................43 龙南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 党和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龙 南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建设教育强市,打造 赣州南部教育中心,更好地服务龙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根据 《龙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省市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政策及“十四五” 规划,结合龙南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建设成就 “十三五”以来,龙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截至 2020 年底,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 172 所,其中,公办学校 105 所,分别为小 学(含村小教学点)48 所,普通初中(含九年制一贯制学校)16 所,普通高中 1 所,职业中专 1 所,教师进修学校 1 所,特教学 校 1 所,公办幼儿园 37 所(含村级幼儿园);民办学校(幼儿 园)67 所,分别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 所,幼儿园 66 所。在编 在职教职工 3801 人,在校(在园)学生(幼儿)63744 人,其 中在校小学生 28986 人,初中生 13959 人,普通高中生 6777 人, 在园幼儿 12667 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122 人,中等职业学校学 1 生 1233 人。城区有义务教育学生 29248 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学 生总数的 68.1%。 “十三五”期间,各项任务基本完成,总体目标基本实现, 比较突出的成就有:教育发展水平快速提升。2020 年底,学前 三年毛入园率达 93.1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 98.73%,高中 毛入学率为 91.34%,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98.5%;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9.2 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 年限为 8.5 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为 60.5%,主要发展指 标比“十二五”期末有较大幅度增长。素质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五年来,涌现出以杨村中心小学的毽球、舞龙、民鼓等为代表的 阳光体育特色活动项目,及以龙南镇二小的跳绳、三小的葫芦丝、 桃江学校和龙翔学校的太极操等为代表的校园艺体活动特色项 目,在传承龙南客家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彰显了龙南在全省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以龙师附小、南亨小学的书 法教育,汶龙中心小学的养成教育,龙翔学校的“五节”教育活 动,实验小学的“书香校园”等为代表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体 现了新时代龙南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教育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五年共投资约 6.8 亿元,实施校建项目 94 个,新改扩建校舍面 积 45 万平方米,整修及新建室外运动场 20 万平方米,购置计算 机 5400 台,实验实习设备 95 台/件,通用教学设备 451247 台/ 件,音体美卫等设备(器材)243645 台/件,多媒体远程教学设 备 1256 台/件,图书 728700 册。新建龙南中专教学楼和实训楼, 并改善附属设施及教学装备。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 “班班通”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提前实现。2017 年 2 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教育改革创新成 果丰硕。五年来各类教学竞赛获奖 127 项,比“十二五”期间增 长 10.6%;85 项课题被确立为国家和省市级课题,增长 6.25%; 发表科研论文 375 篇,增幅达 17.1%。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 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校园文化建设成绩斐然。涌现出武当中心小 学的红色文化、夹湖学校的“正”文化、实验小学的“和美”文 化、思源学校的客家祖训文化等一批富有内涵的校园特色文化和 龙师附小、思源学校、新都学校、龙洲小学、实验小学、南亨小 学、龙翔学校等先进典型。教育扶贫攻坚亮点突出。五年共资助 贫困学生 7.40 万人次,资金达 5549.81 万元,为脱贫攻坚作出 了积极贡献。 表 1 龙南“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 2020 年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18997 12667 92 93.17 在校生(人) 44267 42945 巩固率(%) 96.0 98.73 9704 8010 4366 1233 92.02 91.34 —— 98.50 指 标 学前教育 在园幼儿数(人) 毛入园率(%) 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 在校生(人)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 毛入学率(%) 特殊教育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 率(%) (二)面临形势 3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龙南 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和赣深高铁沿线“强旺美福”明珠市的关键 五年,全市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区域发展战略要求龙南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随着乡村振兴、 苏区振兴发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的 深入推进,未来五年,龙南作为未来赣南次中心城市,战略地位 将更加突出。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教育系统主 动作为,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 智力支持。 社会发展要求龙南继续扩充和优化教育资源。随着新型城镇 化建设、户籍制度改革、优化生育等政策的实施,以及电子信息 等产业带动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子女的迁入,全市城区学龄人口规 模将持续大幅增长。城区学生(幼儿)占比将逐年提高,预计城 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占比将超过 70%。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 化、优质化、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对“读好书”的政策环境 及教育公平的期盼与关注度日益增强。全市城区和中心镇区各级 各类教育(尤其是学前和义务教育),将面临更大压力,迫切需 要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调整教育结构和整合教育资源。 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龙南加快教育创新发展。随着教育评价 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实施、信息 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新时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向纵深 推进,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龙南作为赣南次中 心城市,拥有良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基础,应当继续发扬改革创 4 新精神,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 展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 表现在:教育建设和发展所需资金缺口较大,财政投入水平与教 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难以适应龙南经济社会和人口发 展新形势需要;全市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比较繁重;优质公办 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相对紧张,基础教育 离优质均衡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普通高中教育适应新高考和育 人方式变革的能力及保障体系建设还不足,职业教育服务龙南经 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教育特色仍不够鲜明,品 牌仍不够响亮;学习型社会建设还存在短板,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尚未健全,老年教育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和家庭教育有待加强; 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智慧校园和智慧教育软硬件建设及应 用明显滞后,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 教育结构布局,扩充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人口变化和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 量教育的需求,加快实现龙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将是“十四五” 期间龙南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记为党 5 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 规律,按照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三全育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教育现代 化为主线,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教育治理体系及能力 建设为核心,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用足用好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政策措施,对接乡村 振兴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打造辐射赣粤边际的赣州南部教 育中心,为建成赣南次中心城市,加快龙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 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教育投入保障更加有力,教育结构全面优化, 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大幅增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质教育资源 更加丰富,各级各类学校获得更快更好发展,基本公共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全市教育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体 制机制更加成熟完善,教育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办学条件大幅改 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智慧校园高标准建成,教师队伍师德更 加高尚、素质更加优良、立德树人成效更加显著,学生在德智体 美劳等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社会满意度更高,教育综合水平跨 入赣州市先进行列,教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在各 级各类教育获得全面发展、完成规划项目和实现主要发展指标的 基础上,全市基本建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 持续”的现代化教育新体系和新发展格局,龙南教育强市初步建 6 成,赣州南部教育中心地位开始凸显,为加快龙南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规划指标 “十四五”期间,龙南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主要发展指标规划 如下: 表 2 龙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规划指标 指 标 2020 年 2025 年 属性 在园幼儿数(人) 12667 14000 预期性 毛入园率(%) 93.17 95.00 预期性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90.5 91.00 预期性 在校生(人) 42945 43016 预期性 巩固率(%) 98.73 99.78 约束性 在校生(人) 8010 11603 预期性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人) 1233 5801 预期性 毛入学率(%) 91.34 95.00 预期性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98.50 99.50 预期性 学前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 特殊教育 三、重点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 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7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打造课堂教学、校园文 化、社会实践多位一体教育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 书育人全过程。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推进感恩励志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推广国际理解教育,培 养青少年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视野。 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龙南客家特色文化教育。加强德育 工作管理和工作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师德和德育工作能力与水平。 出台我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按照分级负责 的原则,对思政课专职教师开展全员轮训。坚持“三级书记进校 园”1,落实市领导干部上思政课制度。 2.推进红色文化育人 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将赣南苏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推进红色文化进教 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结合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推广应用,持续开展“红色家书”诵读、“红色走读” “追寻红色足迹”等活动,大力推进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创新红 色文化育人方式方法,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打造红色教育品牌。 专栏 1 红色文化育人工程 讲述一批红色故事,传唱一批经典红色歌曲,拍摄若干部有影响 1 指县(市)、乡(镇)和村(街道)三级书记深入校园开展工作。 8 力的红色微电影,选树一批红色教育名师,培育一批红色文化学生讲 解员,录制一批红色文化线上优质课程,参加“全省同上一堂红色思 政课”活动,评选若干个红色文化特色校园,遴选若干个市级红色研 学基地,开展一系列红色研学实践。 3.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 动手实践内容纳入劳动教育课程。职校学生劳动教育注重围绕创 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 活动,积累职业经验,培养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 动意识;中小学幼儿园要围绕劳动意识启蒙、劳动习惯养成、劳 动技能、职业体验等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丰富和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场所。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利用植 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时机,组织学 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职业体验,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 动的品质,引导师生崇尚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树立勤俭节约意 识。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配备,改进劳动教育评价,提升劳动育人 功能。鼓励学生自觉参加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技能, 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 1 至 2 项生活技能。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和社 会实践制度,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劳动素养纳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把劳动 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 评先和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体育运动基础设施,配齐配强体育 9 教师,逐步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 校体育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常态化体育锻炼。义务教育和高 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保障学 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学生掌握 1 至 2 项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促进体教融合, 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 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加强青少年学 生军训。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 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全市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与优秀率达标。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 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改进学校美育工作。配齐配强音 乐和美术教师,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逐 步构建“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 的美育教学模式,帮助每个学生至少爱好 1 项艺术、形成 1 项艺 术特长。拓展美育实践活动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 美育。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每学年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入开 展校园文化促进内涵发展工作,评选一批校园文化特色校。建设 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校、特色校。加强心理和卫生 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管理能力。加强学校健康教 育,助力“健康龙南”建设。把增强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 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增强维护全民健康 的社会责任感。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健康 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维护健康和防病防疫的知识技能,形 10 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自身健康管理能 力。落实国家规定的家校配合保证小学生每天 10 小时、初中生 每天 9 小时的睡眠时间。配齐配强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开好心理 健康课和生命教育课,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学生心理普 查和心理危机干预,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工作的 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强学生宪法与法治、国防教育和安 全教育,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推进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 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落实国家 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考试、读物、体质、睡眠、运动、劳 动和手机使用管理等方面制度规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营造协同育人环境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学校和各级党政机关、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协同育人格局。 推进家社协作,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促进全社 会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密切家校合作,加强对家长的 教育指导服务,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功能,常态化开展家 访、家长会、学情分析会、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长参与 学校管理等活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深化校社合作, 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少年宫等公益设施免费 向学生开放,鼓励英模、名家、大师进校园上讲台。 专栏 2 五育并举实践育人工程 评选一批德育工作示范校、五育并举工作特色校和体教融合特 色校。建设一批劳动教育示范校,建成龙南市劳动教育和社会综合实 践基地,并融入和开发客家文化课程;实施体育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 场地器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小学“水花行动”,帮助学生掌 11 握游泳技能;建设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实施中小学美育课外活动 计划;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 色学校;建设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青少年校外研学实践基地; 创建一批省级以上文明校园;深入开展中小学读书活动,创建一批书 香校园;实现普通话全市普及率达到 85%以上,完成普通话培训测试 站标准化建设,打造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特色品牌,创建一批省市级 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一批制度化家校合作示范校。 (二)优质均衡发展基础教育 6.优化基础教育结构布局 落实政府和部门主体责任,优先保障教育规划纳入全市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履行教育职责纳入相关部门高质 量发展考核体系。依据学龄人口变化特点,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合理确定学校布点和办学规模,严禁超大规模学校建设。加 强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新建城区和城镇危旧房改造 区学校建设,合理规划学校服务半径。 7.普惠优质发展学前教育 坚持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幼 有优育。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扩大普惠优质资源。通过新建、住宅小区配建、闲置校舍改建, 政府购买服务和奖补等方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鼓励 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开办附属幼儿园,委托有意愿的街道、社区、 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等多种方式,全面建成广覆盖、保基本、 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改善办园条件。推动城区、 乡镇以上公办幼儿园全部达到地市级示范园以上办园标准,普惠 12 性民办幼儿园全部达到县市级示范园以上办园标准。全面提升幼 儿园保教质量,补足配齐“两教一保”,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 配齐配强专职教研员。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开展示范幼儿园 和薄弱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提升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和科学保 教能力。强化幼儿园监督管理。健全幼儿园分级分类评估体系, 做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工作,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 补机制。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幼儿园运行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幼小衔接机制和举措落地见效。 专栏 3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工程 推进龙南市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公立幼儿园、渡江公办幼儿 园、杨村第二公办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新建桃江中心幼儿园新园区, 新增一批农村小学附属或独立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 展,力争在全市形成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确 保到 2025 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5%以上。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评估达标工程,确保“三率”等关键指标达标,确保 2025 年通过 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大力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建设智能媒体教学 室、科学探究室、音乐室、美工室等功能教室,提高办园质量和 水平,帮助和推进幼儿园升等创优,力争建成 3 所以上省级示范园 和 15 所以上地市级示范园。 8.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统筹力度,增加资源 供给,促进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等各项建设指标 按期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要求,实现教育资 源和教育质量并重的高水平均衡,确保 2023 年按期通过国家评 估认定,实现优质均衡。优化学校网点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3 加快城区学校扩容增位,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 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加强学校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重视差异化教学和学生 个性化指导。完善教研制度建设,加强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鼓励研发并开设丰富多彩的地方校本课程。深化教学改革,提升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品质。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实施优秀教学 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整合优质资源,健全城乡对口帮扶机制,充 分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质量监测,推动 中小学“绿色评价”,常态化精准化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促进义 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 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短板,确保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 备等方面全面达标,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强校带 弱校帮扶机制。 专栏 4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 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计划。扩充城区教育资源,加快消 除城区大班额,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按 省定标准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定 和国家办学标准。确保 2023 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 38 项评估指标全部达标,全面消除 56 人以上大班额现象。到 2025 年,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9.8%以上。重点推进阳明一小、阳明二小、 阳明中学、高铁新区(里仁)初中、龙南四中二期、龙师附小龙翔校区、 思源实验小学中和校区和老城区片区小学等重点项目建设,新改扩建龙 南二中、龙南三中、龙南镇一小等城乡义务教育学校。 9.优质特色发展普通高中 健全和优化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改进育人方式,深 14 化办学体制、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改革,争取省内外重点中学帮 扶重点高中,与省内和粤港澳大湾区名校建立协作机制。大力改 善办学条件,配齐配足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优化资源配置,推 进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高中教育办学水平,鼓励高中 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健全选课走班运行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大力 提升龙南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学研究和指导,健全学生发 展指导制度,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合 理规划生涯。完善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支持体系,激发普通高中 特色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满足社会各项事业对人才多元需求和 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普通高中与 国内高校的合作机制,打通融合发展路径,因校制宜,依托双方 的资源优势,共同规划,在课程开发与实施、实验室建设与人才 利用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做优学生培优拔尖工作,培养不同特 质的高素质人才。 专栏 5 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工程 扩充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及标准跑道运动场所, 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到 2025 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0%以上。 高标准新建 1 所普通高级中学——阳明中学,力争 2022 年秋季建成开 学。大力改善龙南中学基础硬件设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尖优学 生培养路径方法,多措并举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着力打造特色鲜明、 质量上乘的省内一流高中,做强做优龙南高中教育品牌,带动龙南高中 教育质量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10.继续扶持保障特殊教育 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力度支持资源教室建设, 15 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改善普通学校随班就 读保障条件。完善随班就读学校特教资源教室配备,加强特殊教 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习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全纳教育, 提高普及水平。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立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 和高中部,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发展,逐步实行残疾 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教育。 落实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科研工作,探索医 教结合、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融合机制,加大特 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特殊教育质 量。加大特教教师的宣传和奖励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特 殊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专栏 6 特殊教育提升工程 改善龙南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改造校舍,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教育教 学、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和心理测评等设备设施,及时更新教学硬件设 备和软件系统,持续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 无障碍设施建设,改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保障条件。筹建龙南特殊教育 资源中心。推进特普融合,采取多种就学形式因人施教,为残疾儿童少 年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充分 保障每一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享受良好教育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 (三)融合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健全职业教育投入机制,重点加大教育教学设备投入和实训 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大力培养高 质量职业技术技能人才。 11.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 16 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扩充职业教育资源。高标准建设龙 南中专新校区和龙南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一流中专和职教中心。 筹划新建 1 至 2 所民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 调整机制,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 定位准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有序发展的专业集群,打造龙 南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助力龙南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职业 院校面向在校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加快形成学 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办学格局,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 供有力支持。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立足工业园区,畅通 “入职即入学”等继续深造路径,服务一线劳动者学历提升和职 业成长。 12.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以人才培养对接人才需要,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要为切入 点,加快建立紧密对接园区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强 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推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 展,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探索长学制贯通培养高端技 术技能人才,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与专科高职学校“3+2”、与应 用型本科、职业本科高校“3+4”分段培养试点。加强职业教育 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横向融通,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 教育相互融通、互认学习成果;探索普通高中理论课程加技术类 课程的“2+1”2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推动 一批产教融合项目落地,推动职业中专形成优势特色专业,争取 一批专业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产教融合示范点,促进教育链、 2 “2+1”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中在完成高中二年课程学习后,可在第三学年选修职业技术类课程。 17 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赣州南部(龙南)公共 实训基地建设,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升实训教学能 力。 13.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深化职普融通和校 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 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加强与高水平职业院校深层次合作与交流, 推动职业院校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支持 职业院校与国内外高层次职业教育名牌学校进行联合办学、联合 培养试点,鼓励职业院校引进国内外优质职业课程体系,培养高 水平技能人才。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稳步推 进“1+X”3证书制度改革。对标世界、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对 接省赛、国赛,开展市技能竞赛,加强技能竞赛研究,提高支持 指导力度,加大对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的奖励力度。健全职业教 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实施职业教 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 教师比例,赋予职业院校在内部管理、教师招聘、教师待遇等方 面更多的自主权,加强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政 策支持,建立“双渠道”教师招聘制度 4,推动特殊高技能人才 到龙南职业院校任教。深化产教融合,开展“引企入教”,校企 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 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 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将苏区精神、“工匠 3 “1+X”: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双渠道”教师招聘制度:2021 年起从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 生和具备 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两个渠道招聘专业课教师。 4 18 精神”和客家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打造爱岗敬业、专注 执着、精益求精、报国奉献、热爱家乡的“龙南工匠”。 专栏 7 职业教育提质创优工程 实施龙南职业教育“优化、扩容、提质、强基”行动。优化学 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调整职普比例,促进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融 合,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激励机制,奖励师生出彩,提升职教质量。 完成龙南中专新校区建设,高标准建设龙南中专,并将其建成高水平 示范性职业学校,打造赣州一流中专和赣州南部职教中心。加快推进 龙南职业技术学院和龙南职业教育中心等项目建设。逐年提高职普比, 职校学生规模达 2000 人以上。完善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办法,实施“双 渠道”教师招聘制度,确保“双师型”教师占比达 50%以上,特色专 业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设置标准,争取建成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建 成 3 个以上优质专业,建成 1 所以上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1 个市级示 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展 1 个市级以上现代学徒制试点。全市职 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达到 600 人次/年以上。完善职业 教育激励和奖励机制。实施职业教育师生参加技能大赛奖励政策、 “1+X”证书支持政策、“三校生”对口升学奖励政策、“双师型” 教师奖励政策。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教师生培训。 (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 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广泛学 习需求,建设“人人尚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全民乐学”的 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打造龙南市“学习之城”新形象,助 力龙南经济社会发展。 19 14.完善终身学习推进机制 成立全民终身学习管理机构,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健 全终身学习管理机制。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供给机制, 鼓励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开展合作创新,共建共享。建立健 全终身学习成果积累、认证、转换机制,加快建成龙南市终身学 习系统。建立完善终身学习监测评价机制,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终 身教育决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模式,资助弱 势人群就业技能学习、奖励各行各业英模自主学习。完善终身学 习激励政策,形成全民积极向学、随时随地可学的制度环境。 15.加强终身教育平台建设 立足城乡社区,面向基层,广泛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 终身学习服务。发挥普通高校、成人院校举办高等继续教育的主 渠道作用,推进学历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稳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 考试工作。筹划建设龙南开放学院,探索建设“无围墙大学”, 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服务。支持办好老年大 学、社区学院和社区学习中心,创新“互联网+”老年教育和社 区教育服务模式。发挥市级职业教育中心在职业培训、技术推广 和社会生活教育中的作用。 16.推进终身教育资源应用 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构建网络化、立体化的全民终身学习 教育载体和平台。向社会有序开放学校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和利 用行业部门的学习资源,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场所低成本对外 开放,支持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和设施开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 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开拓终身学习服务资源,充实学习系统资 20 源库。创新终身学习服务方式,构建开放终身学习通道,完善终 身学习服务平台和终身学习账号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多方参与、多种形式、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在线教 育机构,加大在线教育资源研发和共享力度。 17.创新发展提升家庭教育 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 服务模式,引导广大家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 传家。全面提升家长素质能力,塑造良好家教家风,创造良好家 教环境,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成立家庭教育管理和服务机构,创 新家庭教育管理机制,拓展家庭教育服务资源,提升家庭教育服 务水平。逐步推行家庭教育学习培训等级考试证书制度。定期开 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家庭创建与表彰活动。 (五)加快智慧教育建设进程 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互联网+教 育”,建设教育信息化生态应用环境,优化教育信息化管理治理 水平。推广“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等教 育信息化工程,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 度融合创新发展。推进“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 育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广泛共享,建成教育网络指挥中 心和智慧教育云平台,形成较为完备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高质量发 展。 21 18.夯实智慧教育基础 大幅增加财政预算经费投入, 加快智慧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 配齐智慧教育所需的计算机教室和其他软硬件设施,升级换代教 育信息技术装备。建立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应用、运行、 维护和定期更新换代的长效机制。加强基础应用环境建设,实施 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基础提升工程,加强网络接入增速、校园网改 造、无线网络覆盖、云计算保障能力、云桌面应用、网络安全保 障等工作,满足快速增长的校园信息化应用需求。进一步完善教 育网络指挥中心建设,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 平台。贯彻实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加强多媒体终端、 移动终端配备, 提升中小学普通教室信息化配置水平。加快“智 慧(数字)校园”建设,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智能化改造,构 建学校云、网、端一体化的智慧校园环境,推进基于物联网的校 园感知环境、智慧安防、智慧后勤建设,试点建设“智慧(数字) 校园”标杆校。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加快建 设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在线课堂、全息课堂、虚拟实训环境、 数字场馆、智慧学习中心等智能学习空间。加强中小学“三个课 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和应 用设备配备,保障边远地区学校开齐开足规定课程。 19.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与 治理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利用 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 22 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推进“云专递课堂”、 “赣教云课堂”、网络学习空间的常态化应用,提高“赣教云教 学通”在课堂中的使用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综 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推进 市、乡镇、学校一体化信息化应用。实现校园管理与教育管理的 信息化应用全覆盖,加快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生涯规划 系统、走班排课系统、网络阅卷系统等应用。加强对信息化终端 设备及软件管理,强化教育网络安全监测和防护,打造网络文明 校园,确保教育网络安全。 20.扩充优质数字资源 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在线教育资 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拓展课程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服务方式。深化 数字教材建设及应用,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智能应用以及个性化资 源的支持服务。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对接,加强 线上优质资源推广应用。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协同服 务,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有效缩小城乡、校际间优质 资源和教学质量差距。加强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助力乡村教 育振兴。 21.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必 备技能。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探索“互 联网+教研”培训模式,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 23 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 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 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建立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 机制,实现全体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应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信息思维、信息技能、信息规范、信息伦理等能力,将 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考核。推进中小学信 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建设,推动编程和人工智能等纳入教学内 容。打造富有龙南特色的智慧教育品牌。 专栏 8 智慧教育品牌创建工程 积极推进市级教育城域网改造、“智慧校园”和校园“智慧安 防”等项目建设。到 2025 年,建成龙南教育网络指挥中心和龙南智 慧教育云平台,打造若干个区域性“互联网+”、VR、人工智能等融 合应用的高端智慧校园示范区(校)、信息化师资培训基地,乡镇及 以上学校“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 100%,建成龙南智慧教育公共服 务体系。建设一批“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实验学校,打造 一批富有龙南特色的智慧教育品牌。 (六)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 向,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保障教育质量第一要素的基础性工作, 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打造一支能胜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 的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 2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思想 政治素质,完善师德培训课程体系,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 24 机制,持续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 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大 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及教 师生涯全过程,强化教师队伍法治和纪律教育。健全完善师德师 风考核和管理制度,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完善师德师风建设 长效机制,构建“日常监管-违规处置-信用发布”一体化机制, 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 聘用、评奖评优中的首要标准。持续加大教师有偿补课、违规推 荐购买教辅资料等行为的专项整治力度。完善师德舆情快速反应 机制。加强师德建设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发掘师德典型、讲好 师德故事,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23.稳定补充师资队伍 采取有效措施,补齐师资数量和学科短板,稳定教师队伍。 按编制标准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配齐配足教师和专职保安、保健 医生等必要工作人员,对人员缺额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解决。 每年有计划地科学、持续补充优秀教师,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 加大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到龙南从 教。创新教师补齐方式,加大中小学优秀师资引进自主权,加大 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招聘力度,完善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 支教机制。优化教师性别、年龄和学科结构。畅通教师回乡任教 绿色通道。强化教师补充培养,加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定向 培育和特岗教师招聘力度。健全“双渠道”教师招聘制度,畅通 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24.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推进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等 25 部门有机整合,统筹实施分层分类培训项目,持续实施“中小学 (幼儿园)名师名校(园)长培养计划”。优化培训模式,探索 订单式、主题式培训模式,在设计培训方案、开发培训课程、建 立培训基地等方面探索与高校、知名培训机构等联合开展培训合 作,提升教师培训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完善培训绩效考核机制, 建立培训效果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 加快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 共建教师培训与实践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师资研修基地建设。加 强新时代教研体系建设,推进完善基于校本、教研学合一的教师 专业发展模式,抓实青年教师和乡村教师培育。探索教师网络研 修平台,联合移动互联网相关企业,打造教师移动学习终端,通 过名师专题课堂、远程协同教研等方式,推送优质资源,推进教 师、校长自主选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健全教师对 外交流与合作制度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各校在教师教育、课堂 教学、课程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深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拓宽校长、教师国际视野。鼓励教师进修深造提升学历层次,实 现全市教师学历达标。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提 能提质工作。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积极推动师训、教研、电 教一体化,推进训研融合,促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科学 化。 25.优化教师管理机制 创新教师管理模式,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全面落实中小学教 职工编制标准和公办幼儿园人员配备规范,建立动态调配机制, 建立教师需求配置预警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 管理改革,努力破除管理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效率。 26 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推动城镇优秀教师、 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探索“蓄水池”新模式,推动 人才在校际间合理流动。完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创新 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各级各类教育教师职称分开评聘,适当均衡。 科学设置、合理优化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深化教师分类 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聚焦教书育 人核心使命。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完善教师退出 机制。 26.继续提升教师待遇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障义务教育教 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 务员。完善教师关心关爱和救助机制,保障学校教职工工会会员 福利待遇。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公 办幼儿园教师的特殊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公办园 教师在考核评优、职称评定、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等方面的同等待 遇。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国家和省 市关于农村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结合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 以乡镇或片区为中心集中建设教师周转宿舍,改进新建教师周转 房户型设计,完善生活设施,确保教师安居乐教。大力提升教师 社会地位,加大教师表彰奖励和宣传力度,健全长期从教教师荣 誉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支教奖教、助教助学,逐年加大政府奖教 奖学力度。实施教师优先优待政策,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大力表 彰奖励优秀教师。定期评选、表彰和优待“突出贡献教育人才” “十佳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名师” “优秀职业教育工作者”“百佳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园 27 丁”“教坛新秀”“师德标兵”“最美乡村教师”和“职教招生 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适当均衡各级各类教育评优评先指标。 完善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教师机制,关注教师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专栏 9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实施“千百名师”工程,培育省级骨干教师 15 人,学科带头人 3 名;地市级骨干教师 25 人,学科带头人 15 名;县市级骨干教师 330 人,学科带头人 20 名。建成地市级“名师工作室”3 个,县市级“名 师工作室”16 个。 建设若干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若干个职业教育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确保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 50%。 实施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 批专家型高素质校(园)长;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培养计划,评选一批 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实施教育管理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完善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机制,2025 年之前增加中层干部党员比例至 45 % 以上,每年新增 10 人以上充实校(园)长队伍人才储备库;多措并 举,实现全市教师学历达标。 实施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每年邀请省内外专家和名师深入学 校教研组、备课组和课堂,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每年安排骨干教师赴 教育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培训,促进龙南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 纵深推进“龙教大讲堂”为主的教师培训七大工程品牌建设。扎 实推进“思政培训融合工程、校长领航示范工程、教师全员研修工程、 家校合作育人工程、学科品牌打造工程、龙教讲堂展示工程、学分管 理保障工程”建设。 28 适时筹建以龙南为龙头的赣州南部教师发展与学术交流中心,建 立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协同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机制, 创新教师培训管理和课程体系。 四、重要举措 坚持统筹协调,稳妥推进教育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 率、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 展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推进教育公平发展, 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全面提升龙南教育教学质量。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1.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管、办、评相对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 健全教育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继续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健全 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 度,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全社会积极参与、 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服务机制。 政府各部门主动与教育部门之间建立便捷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 教育部门的诉求,形成政府统筹、分级负责、规范有序、社会参 与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学校 结对帮扶机制,精准对接学校发展需求。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及相 应的补贴、收费和工作报酬机制。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丰富多 彩的课后服务,采取财政补贴、按规定收取服务费等方式多渠道 筹措经费。 29 完善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完善教育干部队伍的选拔和培 养机制。定期举办教育管理队伍培训班和外出考察学习,逐步形 成一支服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专业水平高的教育管理队伍, 提升各级政府对教育进行治理、管理、服务和引领的能力。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 与权和依法依规使用社会捐资助学经费的自主权,减少行政对公 办学校的直接干预和微观管理。 2.健全学校办学体制机制 实施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多种办学模式,增强公办学校 的办学活力和造血能力。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改造薄弱学校、扶持 新校发展。探索让部分学校优秀校长或管理层管理多所学校的改 革试验。遵循“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 学校治理原则,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教代会、工会、 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完善家 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保障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 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坚持科学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 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专业性、客观性。完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 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 顽瘴痼疾。建立健全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 与的评价体系,完善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相关部门协作的教 育评估监测机制,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估 30 监测。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领龙南教 育实现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考核办法,依据学 校生源、师资和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客观反映学校进步幅度和 发展水平。改革教师评价,突出教育教学实绩的教学评价。探索 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 向评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多元化、过程化的教学评价。 4.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 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健全督导工作规程,落实督导条件保障。 有序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 评估,开展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综合督政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的专项督导。探索建立适合我市教育发展的评估监测工作机制。 建立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级 各类教育督导制度。健全督学聘任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督学培 训机制,建立对本级教育督导机构的监督制度,严格教育督导队 伍管理监督。健全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 问责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加快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 全市教育督导工作质量和效率。 5.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 督有力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 办法和机制,完善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初中、高中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 31 加强考试机构能力建设,推进考试机构职能整合,提高考试机构 管理水平,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命题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考务工作 培训,严格选聘考务人员,落实落细各项考试政策,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规范管理、应急有效,确保各类考试公平公正、安全 有序。增强考试实施条件保障,推进全市标准化考点和保密室建 设,进一步规范标准化考点建设和管理,加强考试招生管理信息 化建设,健全考试招生诚信教育制度,完善考试安全管理和风险 防控举措,加大全程监督和违规查处力度,严肃考风考纪。加强 新高考改革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做好新高考报名、选课走班、 职业生涯规划、志愿填报、录取查询等工作的指导服务,确保新 高考改革无缝对接,安全平稳。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提高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的科学性,将学生升学考试等级和学生综 合素质评价共同作为录取依据,并对农村薄弱初级中学给予一定 政策性照顾。 (二)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大幅增加教育基建投资,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标准化建设。优 先保障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校舍和运动场馆等建设, 满足教学、生活、生产、体育和游戏活动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优 化全市学校网点布局,城区增建学校,为消解“大班额、大校额” 创造必要条件。加强落实老城区、城镇新建居住区和城郊地区的 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老旧、薄弱学校改造,改扩建校舍或 实施整体搬迁。完善全市学校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大力推进教 师周转宿舍建设。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各校建设校外研学实 32 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筹建龙南市校外研学实践基地和劳 动教育实践基地。高标准建设龙南中专、阳明中学等一大批基础 设施项目。 2.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加大投入,统筹兼顾,大力改善龙南教育办学条件。高标准 建设体育场馆、综合楼、会议室、报告厅、实验室及其他各类功 能教室。配齐和定期更新体、音、美、劳动教育等教学器材和实 验、电教等教学设施设备,保障实验用品、教学资料挂图、教学 仪器设备和消耗器材的供应,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大幅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为教师配备办公设备。改善学校师生宿 舍、食堂厨房及热水供应系统等生活设施。 3.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采取多种形式与国内外名牌联合办学,扩大龙南优质教育资 源总量。通过联强培优,打造优质品牌合作办学项目,实现合作 招生、联合培养,拓宽优质升学通道,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选择。 充分利用龙南市“江西南大门”优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引进 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名校和知名专家引领作用,引进优秀校长和 名师工作室,促进龙南教育资源提质升级。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 吸引高层次教育人才,促进教育优质发展。采定期与名牌优秀学 校进行部分教师资源交换互助,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4.铸造龙南教育品牌 传承龙南文化底蕴,激发办学活力,打造龙南教育品牌。将 阳明中学和龙南中学办成高标准、高品质公办高中。按照国家标 33 准建设龙南中专新校区,高标准建好龙南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一 流中专和职教中心,引进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标准 建设龙南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挖掘传承龙师文化底蕴,重点打造 龙师教育品牌。深入开展“一校(园)一品”创建活动,全面开 展龙南教育特色与品牌创建活动,为龙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 实基础。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具有龙南特色的课 程体系。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和体验式 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 化指导。加强教师队伍现代化智慧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创新智慧 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完善市级教研室、片区教研点、校级教研组三级教研教改网 络。组建各学科专业骨干研究队伍和专家团队,加强教育科研。 建立教研员、名师定点联系乡村学校制度,积极利用连片教研、 送教下乡、教学视导等有效方式,提高乡村学校教学水平。开展 “教研训一体化”活动,推进片区教研、学科教研,开展学科竞 赛、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办好“龙教大讲堂”,大力支持“名师 工作室”建设。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保证教研队伍的人员配备、 经费支持,逐年增加教科研专项财政经费。每年申报成功国家和 34 省市级课题 18 项以上,发表省级以上论文或专著 80 篇(部)以 上,用好教科研成果专项奖励基金。 3.打造教研教改品牌 优化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广泛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提升 教学能力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 打造和推广先进教改模式,打造新时期龙南教研教改新品牌,助 推龙南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持续推进教育公平 1.落实阳光招生入学政策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 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 等名义选拔学生。继续落实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 的制度,且不低于省市规定。 2.保障特殊群体教育权益 以实际居住地为主要依据,坚持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参加 升学考试的政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外来经商和务工就业人员 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和就学的权益。加强对留守 儿童的关心关爱、照顾救助和保护,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落 实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建立健全家庭、政府、 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 社会力量的优势,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类关爱服务。加强少数 35 民族教育工作,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子女受教育权利。 支持发展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保障特殊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 3.落实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 的有效衔接,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中职、普通高校等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政策体系。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健全生源地信用助学 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全面提升资助水平。积 极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坚决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 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激励和优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行为, 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资 助。做好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数据质量。将“精准资助” 与“资助育人”相结合,把对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和培养学生的 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结合,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感 恩教育、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联控联保、定期专项行 动、依法控辍治理机制,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强就业困难 毕业生帮扶,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 农民和农村实用型人才。 4.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 策应国家乡村振兴和赣南苏区振兴战略,设立乡村教育振兴 专项资金,实施龙南市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加大投入办好各村完 小及教学点,缓解全市城乡学校发展水平不均衡和乡村教育相对 36 较薄弱的问题。加快乡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信息化实现结 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 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城乡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 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专栏 10 乡村教育振兴工程 实施“龙南市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到 2025 年,新建(含改、扩、 迁建)一批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并按省定标准建设体育场馆及各类 教育教学功能室和生活设施,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确保全市农 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优质均衡要求;在片区中心乡镇建设“乡 村教师之家”住宅小区,集中安置片区内或附近乡村学校教师,建设乡 村教师周转房。实施乡村学校校舍修缮和改造工程,提升和完善配套设 施。 五、保障措施 实现“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关键要加强党的全 面领导、科学组织实施和狠抓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 强力推进,为教育事业发展和规划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各项 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健全教育领导管理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推动教育事业 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 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和管理体制,形成落实党 的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机制,履行好把方向、 37 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加强现代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 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领导体制、决策机制、考核 和问责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 的热点问题。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推进教育改 革发展的职能作用,领导、组织和推动各项教育规划工作任务落 到实处。继续实施“三级书记”进校园活动,帮助学校解决办学 过程中实际困难。市四套班子领导继续发挥“头雁效应”,深入 挂点联系学校,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为教育事业发展排忧解 难、做好服务。 优化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工作,高效推进“三化” 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教育事业发展和 规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完善学校党建“1+N”结对帮扶机制, 持续抓好学校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提升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党建 工作水平。开展“亮身份、强党性、作表率”活动,以党建引领 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 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工作中的 领导作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党建工 作责任。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夯实学校意识形态 阵地。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 政治标准,选优配强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大力发现储备优 秀年轻干部。加强对教科体系统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 为推进教育规划实施和全市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38 加强教育规划组织实施。建立龙南“十四五”教育规划实施 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教 育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研究解决 教育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见效。领导 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不少于 2 次召 开联席会议,明确各单位、乡镇的教育规划落实工作职责,调度 工作进展,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加快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深入推 进管办评分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规划、财政、标准、信息 服务等措施,监督和规范学校办学。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 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教育项目模式,创新提供公共教育服 务方式。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履行教 育教学和管理职责,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师生权益保护机制,健 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鼓励学校开放办学,推动形成家长、 社区、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学校治理常态化格局。建 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教育行政复议及应诉制度。严格执行 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依法纠正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 规、损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 坚持依法治校。以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学 校依法依规办学。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中小学、中等职 业学校章程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推进学校民主建 设,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建立教师、学生申诉渠道,依法保障师 生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落实好国家法制教育课程计划,大力开 39 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法治思维,自觉守法、遇事 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三)强化教育经费保障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落 实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建立与 财力状况、办学需求联运的增长机制,增强教育现代化保障。 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5 的要求将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落实 “六优先”(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 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 先解决)政策,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供坚强保障。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拨款 标准。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 点保障打造龙南教育强市与赣州南部教育中心重要支撑规划项 目建设。 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多方筹措教育经费,为教育事业发展和 规划实施提供经济保障。建立以县(市)为主、城乡统一、重在 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非 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 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并适时调整学费标准。充分调动 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 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 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筹资办学、捐资助学。完善捐 5 “两个只增不减”指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 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40 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企业、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 税前扣除规定。加强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从土地出让收 益中计提教育资金的征管,确保足额征收并专项用于教育事业。 用好用足“五个文件”政策优势,争取上级资金倾斜支持。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合理配置公共 资源,教育经费分配向偏远乡镇、落后区域、薄弱学校、重点工 程倾斜。健全教育经费使用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完善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科学编制 教育经费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和年度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加强经 费监管,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 用科学、规范、有效。改进管理方式,强化事前监督、事中监督, 不断提高使用效益。优化财务制度,精简报账程序。 (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进一步落实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协调政府各部 门齐心协力支持教育发展,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教育 事业,保障校园安全,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加强家校合作,提 升校园文化,规范民办教育,加强学习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教 育发展和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保障校园安全。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预防、 管控机制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制,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确 保学校安全稳定。按照标准配齐校园安保人员,抓好校园安全设 施和装备建设,落实财政经费保障,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 治工作。配备厨师、医护和保洁人员,推动“明厨亮灶”工作, 41 防控公共安全风险,做好校园防疫防病工作。 减轻学校负担。减少对学校行政干预和微观管理,规范“进 校园”活动的审批管理,减少社会事务干扰,切实减轻学校额外 负担,共同打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宽松环境。严禁任何部门和单 位借调中小学、幼儿园在编在岗教师。优化教育后勤保障服务, 为学校提供餐饮、安保和医疗等服务,尽力减轻学校负担,助力 学校专注教育教学。 减轻教师负担。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 担的政策,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进一步营造宽松、宁静 的教育教学环境氛围,尽力减少非教育教学事务对教师的干扰, 助力广大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提升校园文化。定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等 示范校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省级文明校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和 文化品位。充分发挥龙南地方文化底蕴,将爱国主义文化、红色 文化、客家文化融入学校的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提升 龙南教育的独特性,凝炼龙南教育特色,打造一批校园文化品牌。 优化规范校园文化礼仪,助推塑造龙南教育新形象。 规范民办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民办教育规 范办学、优质办学和特色办学。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规 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加大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民办学校变更与退出机制。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整 顿招生秩序。加强民办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提高民办学校办 学质量。全面清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严格审批登记,规范收费 管理,落实年检年报制度,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确保规范有序发 42 展。 (五)加强教育规划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级政府和学校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 规划实施机制,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建立部门协调会商机制,定期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 出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强化问题导向,及时有效对接国家、省、 市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战略布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高 效推进规划实施,确保各项规划措施落到实处。 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分解规划目标任务, 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规划实 施。市发改、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负责规划的组织协调和实 施;乡镇政府围绕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研究制定本地 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措 施,抓好组织实施。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创造性地推动规划 贯彻落实。 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跟踪监测。 教育部门要定期发布教育改革发展动态,收集编辑教育发展案例, 及时总结各地各校在实施规划中的经验教训, 积极推广相关经验。 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状况,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媒体 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将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规划调 整的重要依据。 加强舆论宣传。全市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政策和“十四五”教育规划的舆论宣传工作,向社会广泛宣传教 育规划在引领教育事业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 43 制订系统的宣传工作方案,加强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 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教育规划落实的良好舆论环境。 附录:龙南“十四五”期间教育基础建设规划项目表 附录 龙南“十四五”期间教育基础建设规划项目表 44 总投 “十四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资 五”期 投资方 启动 建成时 (亿 间投资 式 时间 间 责任单位 元) (亿元) 用地约 563 亩,建 筑面积约 16.5 万 平方米,主要建设 内容为教学及辅助 1 龙南市阳明中 用房,学生宿舍及 学建设项目 教师公寓、食堂及 龙南市教科体 6.9 6.9 政府性 投资 2021 2022 局、龙南旅发 集团 田径运动场、 校门、 园林绿化、道路等。 办学规模为 6000 人。 新建第六、第七、 第八、渡江、杨村 公办幼儿园,占地 2 城区、城郊公办 幼儿园项目 龙南市教科体 面积约 60 亩,总建 筑面积约 50000 平 1 1 方米,建设内容为 政府性 投资 2021 2023 局、龙南旅发 集团 教学活动室、辅助 用房等,新增学位 2000 个。 总占地面积 40 亩, 3 阳明一小建设 项目 龙南市教科体 总建筑面积 15000 平方米(含教学用 0.8 0.8 房、辅助用房等), 政府性 投资 2022 2023 局、龙南旅发 集团 办学规模 2000 人。 总占地面积 40 亩, 4 阳明二小建设 项目 龙南市教科体 总建筑面积 15000 平方米(含教学用 0.9 0.9 房、辅助用房等), 政府性 投资 2022 2023 局、龙南旅发 集团 办学规模 2000 人。 总占地面积 60 亩, 5 龙师附小桃江 校区建设项目 龙南市教科体 总建筑面积 20000 平方米(含教学用 0.9 房、辅助用房等), 0.9 政府性 2022 2023 45 投资 1.2 社会性 2023 2025 局、龙南旅发 集团 办学规模 2000 人。 6 龙师附小龙翔 总占地面积 60 亩,1.2 开发商 备注 校区小学建设 总建筑面积 20000 项目 投资 平方米(含教学用 房、辅助用房等), 办学规模 2000 人。 总占地面积 60 亩, 思源实验学校 总建筑面积 20000 7 中和校区建设 平方米(含教学用 0.8 项目 0.8 房、辅助用房等), 政府性 投资 龙南旅发集团 2023 2025 龙南市教科体 局 办学规模 1800 人。 新建、改扩建一批 龙南市教科体 义务教育优质 综合楼、教学楼、 8 均衡发展建设 宿舍楼等,总建筑 2.0 项目 2.0 面积约 60000 平方 政府性 投资 2021 2025 局、龙南旅发 集团 米。 用地约 260 亩,建 筑面积 8 万平方米, 新建教学楼、实训 9 龙南市中等专 楼、图书馆、教师 业学校 5.2 公寓、学生宿舍、 5.2 政府性 投资 龙南市教科体 2022 2025 局、三南发投 公司 食堂、后勤及附属 用房、运动场等。 办学规模 4000 人 江西应用科技 学院龙南校区 10 和江西应用文 理技师学院龙 南校区建设项 目 用地约 1000 亩, 总 建筑面积 37 万平 方米,新建教学实 训楼、图书馆、教 20 20 师公寓、学生宿舍、 社会性 投资 2022 2025 投资方 田径运动场等,办 学规模 20000 人 项目占地面积约 50 亩,建筑面积约 龙南教科体局 为 6449.74 平方米; 11 杨坊片区体育 新建体艺馆、田径 健身中心 运动场、篮球场、 龙南旅发集团 0.34 0.34 政府性 投资 2021 2022 排球场、兵乓球场、 羽毛球场、体育器 械区及附属设施。 12 杨坊片区社会 新建社会足球场一 0.05 0.05 政府性 2021 2022 龙南市教科体 足球场项目 个,占地面积约 15 投资 亩 局、龙南旅发 集团 46 13 14 15 16 羽毛球场馆建 设项目 中小学计算机 设备采购 龙南市教科体 新建一批社会羽毛 球场馆和学校羽毛 0.3 球场馆 采购教师用计算机 1344 台,更新学生 1.2 1.2 用计算机 1500 台。 中小学教学多 更新教学多媒体设 0.04 媒体设备采购 备 150 套 市本级教育管 理云平台建设 0.3 05 0.0405 市本级教育管理云 平台软件、硬件设 0.06 0.06 备等 政府性 投资 政府性 投资 政府性 投资 政府性 投资 2022 2023 2021 2023 2021 2022 2021 2022 局、龙南旅发 集团 龙南市教科体 局 龙南市教科体 局 龙南市教科体 局 乡镇中心小学以上 17 智慧校园建设 共 33 所学校,智慧 0.09 校园建设软件、硬 9 0.099 政府性 投资 2021 2022 龙南市教科体 局 件等 中小学校教学仪器 义务教育优质 设备补充采购,补 18 均衡发展建设 充采购理科教学仪 1.2 1.2 项目 器设备,音体美器 材等。 47 政府性 投资 2021 2022 龙南市教科体 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