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 43/T ××××—2017 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2017 - ×× - ××发布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 - ×× 发 布 DB 43/T ××××—2017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3.1 克氏原螯虾 .......................................................................1 3.2 稻虾生态种养 .....................................................................1 4 稻田环境条件........................................................................1 4.1 产地环境 .........................................................................1 4.2 面积............................................................................2 4.3 稻田改造........................................................................2 5 水稻种植............................................................................2 5.1 5.2 5.3 5.4 5.5 5.6 5.7 6 品种选择........................................................................2 播种............................................................................2 施基肥..........................................................................3 秧苗移植........................................................................3 稻田管理........................................................................3 排水............................................................................4 收割............................................................................4 虾养殖..............................................................................4 6.1 消毒与除野......................................................................4 6.2 施足基肥........................................................................4 6.3 注水............................................................................5 6.4 水草栽培........................................................................5 6.5 投放有益生物....................................................................5 6.6 幼虾放养........................................................................5 6.7 亲虾放养........................................................................6 6.8 巡查与调控水深..................................................................7 6.9 日常管理........................................................................7 6.10 防止敌害.......................................................................7 6.11 常见疾病及防治.................................................................7 6.12 捕捞...........................................................................7 7 种、养记录..........................................................................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水稻种植记录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虾养殖记录表 ....................................................10 I DB 43/T ××××—2017 II DB 43/T ××××—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标准化协会、南县商务和粮食局、南县农业局、南县畜牧水产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志勇、刘政国、聂泽民、秦勇、黄应红、唐国伟、石瑶。 III DB 43/T ××××—2017 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田环境条件、水稻种植、虾养殖和种养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环洞庭湖区域内稻虾生态种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限量 NY/T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 1009 稻田养殖技术规范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克氏原螯虾 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螯虾科、原螯虾属,俗称小龙虾,简称虾。 3.2 稻虾生态种养 在稻田中种植一季稻,养殖虾,稻田为虾提供活动休息生长场所,虾摄食稻田中杂草和水生昆虫等, 是一种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种养模 式。 4 稻田环境条件 4.1 产地环境 4.1.1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391 的规定。 4.1.2 底质自然结构含沙比例低于 20%,保水性能好。 4.1.3 水质应符合 GB11607 的要求。 1 DB 43/T ××××—2017 4.2 面积 一般应以20000m2 一个单元为宜。 4.3 稻田改造 4.3.1 挖沟 4.3.1.1 挖沟应坚持以下原则 a)田间沟应占稻田面积的(5~10)%; b)靠水源位置应确保一段田间沟长(20~50 )m,宽(3.0~5.0)m,深(1.5~2.0 )m,并在沟上方搭建遮荫 棚; c)田间沟外侧田埂应高出田面(40~60)cm,宽 1.5m; d)田间沟内侧田埂高(30~50)cm,宽(50~60)cm。 4.3.1.2 沟形 根据稻田大小可挖“回”形沟或“田”型沟。 4.3.2 筑埂 挖沟时应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每加固加一层泥土后夯实。 4.3.3 防逃 4.3.3.1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旁应设防逃网。 4.3.3.2 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 60 目的网片。 4.3.3.3 田埂上的防逃网可用石棉瓦、厚质塑料膜等制作,防逃网高(40~45)cm。 4.3.4 进排水 4.3.4.1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 4.3.4.2 进水渠道应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 60 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 4.3.4.3 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养殖排放水应符合 SC/T 9101 的规定。 5 5.1 水稻种植 品种选择 应选择耐肥,抗倒,抗病虫害的高档优质稻为主,主要品种有兆优5431,桃优香占。 5.2 播种 播种日期、方法、生育期、品种选择参见表1。 2 DB 43/T ××××—2017 表1 播种方式 播种日期 播种方法 每年5月20日左 右 免耕机插或免 耕抛栽 145天左右 兆优5431等 每年6月20日左 右 免耕直播 115天左右 桃优香占等 5.3 生育期 典型品种 施基肥 稻草还田后,每667㎡(亩)撒施缓释型水稻专用配方肥25公斤。 5.4 秧苗移植 应在秧龄20d左右抛栽,机插应选择7吋插秧机栽插,抛秧每667㎡(亩)应抛足100个秧盘秧苗,确 保基本苗。 5.5 稻田管理 5.5.1 水位控制 5.5.1.1 直播稻田在秧苗二叶前以干管为主,确保全苗齐苗。 5.5.1.2 水稻生长前期浅水促分蘖,当每 667㎡(亩)总苗数(30~35)万蔸及时落水晒田。 5.5.1.3 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 5.5.1.4 孕穗、抽穗期保持一定水层,齐穗后采取干湿交替管理,在施肥、打药、晒天时不覆水,其 他时间尽量覆水。 5.5.1.5 5.5.2 遇高温灌深水调温,收获前一周断水。 杂草防除 5.5.2.1 杂草防除应禁止喷雾时药水流入虾围沟。 5.5.2.2 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符合 NY/T 393 规定的除草药。 5.5.3 施肥 一般在抛栽后7d,直播稻在化学除草后7d追施分蘖肥,孕穗期每667㎡(亩)追施48%复合肥25kg做 穗肥。肥料质量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5.5.4 水稻病害防治 5.5.4.1 病害防治 重点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防治方法参见表2。 表2: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3 DB 43/T ××××—2017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防治药剂 纹枯病 分蘖期病蔸15%以上 孕穗期病蔸30%以上 30%氯环唑15g 稻曲病 破口前(3~5)d 5.5.4.2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67.5~90) g 防治方法 喷雾 喷雾 虫害防治 按每 3.3 公顷安装一盏杀虫灯诱杀成虫。 利用和保护好害虫天敌,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防治药剂应符合绿色食品要求,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防治方法 参见表 3。 表3: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a) b) c)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防治药剂 二化螟 卵孵化盛期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10)g 喷雾 稻纵卷 叶螟 二龄前幼虫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10)g 喷雾 50%吡蚜酮20g 30%噻蚜酮20g 喷雾 稻飞虱 5.6 分蘖期每百蔸(100~ 300)头、 孕穗期每百蔸(300~ 800)头、灌浆期每百蔸(800~ 1500)头 防治方法 排水 5.6.1 收割 7d 前,将稻田排水至干涸状态。 5.6.2 水稻收割时环形沟内水位应保持在(10~15)cm。 5.7 收割 采用机械或人工收割。 6 虾养殖 6.1 消毒与除野 放虾前(10~15)d,在田间沟水体120g/m³生石灰化水泼洒;也可采用泼洒茶粕(也称茶麸、茶枯、 茶籽饼)浸出液,使水体的药物浓度达到(20-40)g/m³。 6.2 施足基肥 6.2.1 肥料质量应符合 NY/T 394 的规定。 6.2.2 每 667㎡(亩)施发酵的畜禽粪肥 500kg,埋入稻田和田间沟中,埋入深度(10~20)cm。 4 DB 43/T ××××—2017 6.2.3 6.3 施肥应该在 10~12 月完成。 注水 6.3.1 施肥后应及时注水。 6.3.2 前期注水(10~20)cm,随着水草生长逐渐加高水位至(20~40)cm。 6.4 水草栽培 6.4.1 宜栽培伊乐藻、轮叶黑藻两种沉水性水生植物。 6.4.2 水草簇间距 5m 左右,水草占田间沟面积的(35~50)%。 6.4.3 水草种植应在 10 月至翌年 2 月底之前完成栽培。 6.4.4 在水稻种植前,移植一些水葫芦、水花生,以降低水温和吸咐一些水体有害物质。 6.5 投放有益生物 在苗种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每㎡投放田螺(8~10)个,河蚌(3~4)个等。 6.6 幼虾放养 6.6.1 a) b) c) 幼虾质量 幼虾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 附肢齐全、无损伤,无病害、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外购幼虾应检验检疫合格。 6.6.2 放养前准备 6.6.2.1 试水 在沟中放置一小苗箱,投放(30~50)尾小鱼苗,观察24小时,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失。 6.6.2.2 虾体消毒 放养前应用池水(或稻田水) 浇淋10min, 然后用20㎎/L浓度的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 10)min。 6.6.3 放养时间 9月至10月或翌年3月至5月。 6.6.4 放养规格及密度 每667㎡(亩)投放每尾(5-10)g的幼虾(5000-8000)尾。 6.6.5 6.6.5.1 投饲管理 饲料种类 主要有黄豆、饼粕、麸皮、米糠、豆渣和虾专用配合饲料等。 6.6.5.2 投饲 5 DB 43/T ××××—2017 每日投喂量为虾总重的1%;每周宜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或虾用配合饲料,投 喂量一般为虾总重的2%-5%为宜,配合饲料应符合NY5072的规定;12月前每周宜投一次水草,每667㎡用 量150kg;水温低于9℃时可不投喂,阴天或异常天气不应投喂。 6.6.5.3 第二年 3 月份,当水温上升到 16℃以上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a) 每个月投两次水草,每 667㎡(亩)投放(100 -150)kg。 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每 667㎡(亩)用量为(0.5 -1.0)kg。 每日傍晚还应投喂 1 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 b) c) 6.6.6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a) 早晚巡田,观察虾的摄食、活动、发病等情况,及时处理; b)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当蓝、绿藻大量繁殖水体呈绿色或水温达到 35℃左右,虾缺氧时,应及时换水, 换水量一般为总水量的 30%。 6.7 亲虾放养 6.7.1 雌、雄鉴别 雌、雄虾性别特征,性成熟的雌雄虾性别特征见表4。 表4 雌雄虾性别特征对照表 雌 虾 雄 同龄个体小于雄虾 雌虾螯足小于雄虾 第一对腹足退化,第二对腹足为分节的羽状 虾 同龄个体大于雌虾 雄虾螯足大于雌虾,腕节和掌节上的棘突 长而明显 附肢 第一、第二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 交接器 生殖孔开口于第三对胸足基部,为一对暗色 的小圆孔,胸部腹面有储精囊 生殖孔开口于第五对胸足基部,为一对肉 色、圆锥状的小突起 第三、第四对胸足基部无倒钩 第二对腹足内侧无细棒状带刺的附肢 6.7.2 第三、第四对胸足基部有雄性倒钩 第二对腹足内侧有1对细棒状带刺的雄性 附肢 亲虾质量 a)颜色暗红或深红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 b)个体重应在 35g 以上,雄性个体宜大于雌性个体; c)雌、雄性亲虾应附肢齐全、无损伤,无病害、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d)外购亲虾应检验检疫合格。 6.7.3 亲虾投放 6 DB 43/T ××××—2017 6.7.3.1 亲虾应按雌、雄性比(2~3) :1 投放。 6.7.3.2 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min,然后投放在环形沟或田间沟中。 6.7.4 亲虾饲养管理 6.7.4.1 8 月底投放的亲虾宜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 1%。 6.7.4.2 10 月发现有幼虾活动时,饲养管理方法见参本标准 6.6.5 条。 6.7.4.3 水稻收割后将稻草还田并随即加水,稻草呈多点堆积并淹没于水下浸沤。 6.8 巡查与调控水深 6.8.1 11 月至 12 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气温下降,逐渐将水加深至(40c~60)cm。 6.8.2 睛天可降低水位,阴雨天或寒冷天气,应加深水位。 6.9 日常管理 参见本标准6.6.6 6.10 防止敌害 6.10.1 敌害主要有蛙、水蛇、泥鳅、黄鳝、肉食性鱼类、水老鼠及水鸟等。 6.10.2 放养前应用生石灰清田消毒,进水时要用 60 目的纱网过滤。 6.10.3 平时应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有条件的可在田边设置一些彩条或稻草人,恐吓、驱赶水鸟。 6.11 常见疾病及防治 小龙虾常见疾病参见表5,治疗过程应按NY/T 5071要求操作。水稻病防治与农药使用按NY/T394的 规定执行。 病名 甲壳溃烂病 纤毛虫 病 6.12 病原 表5 常见病虫害防治 症 状 防 治 方 法 细菌 初期病虾甲 壳局部出现颜色 较深的斑点,然后 斑点边缘溃烂、出 现空洞。 纤毛虫 纤毛虫附着在成 1用生石灰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2用(3~5)% 虾、幼虾、幼体和 的食盐水浸洗虾体,(3~5)d为一个疗程;3用 受精卵的体表、附 0.3mg/L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全池泼洒;4投喂克氏 肢、鳃等部位,形 原螯虾蜕壳专用人工饲料,促进克氏原螯虾蜕壳, 成厚厚的一层“毛”。 脱掉长有纤毛虫的旧壳。 1避免损伤;2饲料要投足,防止争斗;3用 (10~15)kg/667m2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或用 (2~3)g/m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 治疗效果。但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 捕捞 7 DB 43/T ××××—2017 6.12.1 捕捞时间 从3月中旬开始,到6月中下旬结束。 6.12.2 捕捞工具 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3.5~4.0)cm。 6.12.3 捕捞方法 将地笼放置在稻田的田面上、环形沟或田间沟中,每天凌晨收虾。(5~7)d移动一次地笼位置, 以增强捕捞效果。最后排水,仅环形沟中有水,用抄网在沟中来回抄捕。 7 种、养记录 水稻种植记录见附录A;虾养殖记录见附录B ;种、养记录应保存五年以上。 8 DB 43/T ××××—2017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稻种植记录 水稻种植农药化肥使用记录见表A。 表 A.水稻种植农药化肥使用记录表 B 农药化肥使用记载表 面积 品种 (㎡) 丘块名称 序号 使用日 期 品名 剂型 生产厂 家 用量 使用方 法 效果 记载人 1 2 3 注 1:根据事项发生先后顺序记载 注 2:化肥计量单位为 kg,农药计量单位为 g。 9 DB 43/T ××××—2017 C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虾养殖记录表 B.1 养虾水质监测情况见表B.1 表 B.1 养虾水质监测情况记录表 丘块名称 面积(㎡) PH 值 记录时间 B.2 透明度 营养值 溶氧值 记载人 苗种放养记录见表B.2 表 B.2 苗种放养记录表 日 期 气温/水温 D B.3 苗种来源 消毒措施、投放步骤 苗种规 放养数量(尾、 格 kg) 记录人: 记录人 负责人: 饵料投喂记录见表B.3 表 B.3 饵料投喂记录 日期 B.4 气温/水温 饵料名称 生产厂家 批号/ 投喂量 生产日期 (kg) 摄食情况 记录人 日常管理记录见表B.4 10 DB 43/T ××××—2017 表 B.4 日常管理记录表 日 池塘 期 号 B.5 捕捞、销售记录见表B.5 气温/水温 巡塘情况 虾活动情况 摄食情况 病死虾情况 处理方法 记录人 表 B.5 捕捞、销售记录表 日 期 池塘号 规 格 出池数量(kg) 销售数量 (kg) 购买方 联系方式 记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