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小儿遗传病专业评分标准(试 行).doc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小儿遗传病专业评分标准(试行) 一、 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 100 分,“医疗技术队伍”占 100 分,“医疗 服务能力与水平”占 400 分,“医疗质量状况”占 300 分, “科研与教学”占 100 分。五个部分中若有两个以上(含 两个)部分的得分<80%,则不合格。 二、 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 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 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 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五、 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 称人员。 六、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 并履行职责 1 年以上、年工作时间 8 个月以上。 七、此标准用于答辩评比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中标明“△”符号的,用于答辩评比。对于答辩评比的内 容,必要时将在现场检查时进行复核。 序 号 检查内容 标准 分 一 基础条件 100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查相关医院文件、会议纪要等 专科建设管理的组织完善得 2 分;规划合理得 2 分;执 5 发展 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材料 行效果好得 1 分。 1 环境 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或 政策、措施齐全,得 5 分;政策措施不完善或不得力, (10) 5 查有关资料 措施 得 3 分;无明确的政策、措施或者不落实,不得分。 独立单元,科室布局合理 10 现场查看科室布局、就诊流程 专科设置符合相关标准得 6 分;科室标识规范、清楚得 4 指示、科室标识 分。 专科 至少有 1 个护理单元,病床总数 30 张,得 6 分;每增加 10 听取汇报,现场检查 床位数△ 2 规模 10 张床加 2 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30)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6 平方 ≥6 平方米得 10 分;每减少 1 平方米,扣 5 分;少于 4 10 查医院有关文件,并实地查看 米 平方米不得分。 现场核实,查重症医学科、麻 相关科室能够满足专科发展需 各科医疗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得 5 分,设备设施满足需 10 醉科、医学影像科等的诊治能 要△ 要得 5 分。 力 支撑 医疗设备能满足专科开展全部 3 条件 技术项目需要,具有先进性和 10 听取汇报,现场核实 (30) 适宜性△ 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 4 10 满足需要得 5 分;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得 3 分;具有适 宜性得 2 分。 查医院账薄、报表,核对有关 评估前 5 年投入≥300 万元得 10 分,每少 30 万元减 1 分; 数据 未专款专用的,不得分。 科室 科室有详细的发展规划及具体 5 查看资料 管理 实施计划 有科室规划及具体实施计划得 2 分;计划现实合理得 1 分;有落实的措施得 2 分。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30) 二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病区整洁,管理有序 5 看现场及有关资料 病区整洁得 1 分;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得 2 分;各项工作 合理有序得 2 分。 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 5 查看资料 医疗核心制度在内的规章制度健全得 2 分;依法执业得 3 分。 遵守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5 查看资料 有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得 2 分;操作规范执行到位得 3 分。 科室有质量管理方案和风险防 5 查看资料 范预案,并组织落实 有质量安全保障方案得 3 分;落实情况良好得 2 分;无 方案,不得分。 岗位职责明确,行业作风优良, 科室人员团结协作,有良好的 5 查看资料 医德医风 岗位职责明确得 1 分;科室文化良好得 2 分;重大医疗 项目全科参与得 2 分。 医疗技术队伍 5 技术团 整体实力△ 队(15) 6 学科 学术地位△ 带头人 备注 100 学科带头人 医护人员配备满足工作和发展需要,形成技术团队,处 或科主任实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并进 理疑难重症能力强得 5 分;各级医师能够掌握相应技术 15 行技术垄断 行医师技术能力考核 得 5 分;对中青年医师进行科室核心技术的培养和锻炼 的,单项否 得 5 分。 决 正高专业技术职称得 2 分;博士生或硕士生导师得 1 分; 5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 国家级学术委员任职得 1 分;国家级期刊任职得 1 分。 序 号 检查内容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15) 评分标准 5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 能够掌握代表本专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得 1 分;具有本专 业疑难病种较高的诊治能力,诊疗效果好得 1 分;年主 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1 项以上得 1 分;年主持科内专科 查房 30 次以上得 1 分;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 病例重大会诊次数 10 次以上得 1 分。 教学科研水平△ 5 听取汇报 评估前 5 年:指导毕业博士生 2 名以上得 1 分;主持在 研国家级课题 1 项以上得 2 分;SCI 收录临床方向论著 2 篇得 1 分;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1 项以上得 1 分。 数量△ 5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 有明确的学科骨干人员,能够满足各专业方向可持续发 展的需要(同时考虑床位规模),得 5 分。 学术地位△ 5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 均任省级学术团体委员以上职务得 5 分,1 名不符合需要 扣 1 分。 临床能力△ 学科 7 骨干 临床能力△ (20) 教学科研水平△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从事 能够掌握代表其专业方向先进水平的技术得 1 分;具有 临床工作(出门诊、查房、病 其专业方向疑难病种的较高的诊治能力,效果好得 1 分; 历讨论、手术等)情况; 有技术水平持续提高的制度保障得 1 分;年主持开展新 5 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 技术新业务 1 项以上得 1 分;年主持科内专科查房平均 查有关诊疗记录,被邀请参加 每周一次,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 院外会诊次数 诊次数 5 次以上得 1 分。 5 听取汇报 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 1 名得 1 分;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 得 1 分;5 年内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得 2 分; SCI 收录论著 1 篇得 1 分。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年龄结构 医师 学历结构△ 8 队伍 (15) 职称结构△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5 查档案资料 年龄结构合理,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得 5 分。 5 听取汇报,查档案资料 研究生学位人员比例大于 70%,得 5 分。 听取汇报,查职称证书,高级 5 医师总数比例为 30%,中级医 各级人员比例可上下浮动 20%范围,符合要求得 5 分。 师约占 40%,初级约占 30% 人员数量、年龄结构、学历结 构△ 护士 9 队伍 护士长能力 (15) 护理专科业务培训及能力 5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 5 查有关资料 5 查有关资料 有专科人员培训计划并保证落 10 查人才培养计划及落实情况 人才 实 10 培养 (20) 进修学习情况 10 查看有关资料 三 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评分标准 400 人员数量满足要求得 2 分;结构合理得 1 分;学历结构 合理得 2 分。 护士长业务水平高得 2 分;管理能力强得 2 分;符合科 室工作要求得 1 分。 经常性开展业务培训得 2 分;实施整体护理,护理业务 和能力强得 3 分。 培养方向明确得 3 分;规划合理得 3 分;落实到位得 4 分。 评估前 5 年到国外专业进修人次数超过 10 人次得 10 分, 5-10 人次得 5 分,1-4 人次得 2 分。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总体 水平 11 常规诊疗技术应用△ (100)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一、能够独立开展下列三级医院遗传代谢常规临床技术 项目 32 项技术中的 24 项得 30 分,少 1 项扣 1 分: 1. 骨龄的测定与评估 2.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 3. 血尿电解质检测、血氨检测 4. 血常规及血细胞形态检 测和各种细胞特殊染色检测 5 血气及尿气分析 6. 糖耐量 实验 7.血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检测 8.血红蛋白电泳 9. 甲状腺分泌功能检测 10.酸性白蛋白浑浊实验 11.甲苯胺 蓝斑点试验 12.Alcian 蓝试验 13.高铁血红蛋白负荷试验 听取汇报,查阅相关病历和资 14.半乳糖测定 15.有机酸测定 16.血脂分析 17.血铜蓝蛋 60 料,评价专科技术的总体水平 白、尿铜检测 18.血尿尿酸检测 19.尿筛查(高氯化铁、 甲 和其地位 苯胺蓝、卟啉等)20.骨髓活检 21.尿还原物质检测 22.脑 电图、心电图、肌电图 23.免疫学检测各种抗体(细菌、 病 毒、弓形虫等)24.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激 素测定 25.肌电图 26.微量元素检测 27. 肝、肾活检及超 微病理检查 28. 其它组织活检(肌肉、淋巴结等)29.肾 小管功能蛋白检测、尿蛋白电泳 30. 酸负荷碱负荷试验 3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检测 32.各种影像学检测(CT 平扫、增强、三维重建和 MRI)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二、能开展下列遗传代谢内分泌专科重点技术中的 6 项 得 10 分,少 1 项扣 3 分: 1.血/尿氨基酸定量分析 2.串联质谱酰基肉碱/氨基酸检 查(TandamMS)3. 遗传代谢病色谱质谱筛查诊断技术 (GC-MS)4.连续性血糖监测 5.性染色质检查 6. 尿琥 珀酰丙酮定量分析 7. 酶活性测定 8. MRS 检测 9.基因诊 断 10.DNA 甲基化检查 三、总体疾病诊断、诊疗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地位 得 10 分。 四、有创检查指征把握和特殊治疗恰当、符合指南列入 检查重点,满分 10 分,随机抽选病历来判断,如不符合 规定,有过度之嫌,要扣 5 分。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平均年出院人数△ 5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 平均年门诊人次△ 5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 平均住院日△ 5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 疑难病例比例△ 亚专 科 12 亚专科与专科发展适应性△ 建设 (30) 技术 13 特色 技术特色和先进性△ (60) 25 听取汇报,抽查病历资料 评分标准 参评医院按人数排名打分。前 1-5 名得 5 分,6-10 名得 3 分,11-15 名得 1 分,15 名以后不得分。 专科病人年门诊人次 3000(600/每床/每年)得满分,不足 不得分 平均住院日 10 天多 1 天扣 0.5 分 检查出院病人诊断,上述病例≥18%得满分;每下降 1% 扣 2 分;低于 8%不得分。 遗传代谢专科疑难病例:低血糖鉴别诊断;各种染色体 疾病的诊断;各种糖类代谢异常疾病诊断、各种有机酸 与氨基酸代谢障碍疾病的诊断、各种蛋白质代谢异常的 诊断、各种脂质代谢异常的诊断、肾小管酸中毒的鉴别 诊断、嘌呤代谢异常诊断、色素代谢异常诊断、肝豆状 核变性诊断治疗、粘多糖病的诊治、代谢性肝病的诊治) 遗传代谢专科需床位 30 张以上(10 分),并有高职称人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亚专 30 员 3 人以上(10 分),有专职实验和检查技师 1 人以上 科的人员安排与方向 (10 分) 。合格得满分,不合格不得分。 听取汇报,医院提供亚专科诊 每项技术 20 分,根据该技术的领先程度,应用的适应症 60 疗方向的 3 项特色技术,进行 及病例数,以及诊疗效果等综合评价打分。尤其注意适 综合评价 应症,不能单纯追求数量。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能够独立诊治亚专科主要病种,包括:低血糖鉴别诊断、 21 三体综合征、18 三体综合征、脆性 X 综合征、乳糖不耐 受、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苯丙酮尿症、高甘氨酸 血症、丙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胱氨酸尿症、白化 能否独立诊治遗传代谢内分泌 听取汇报,查有关资料(前 5 病、甲基丙二酸尿症、异戊酸血症、各种脂蛋白代谢异 50 亚专科主要病种△ 年,按年度分类) 常疾病、各种血浆蛋白质代谢异常疾病、戈谢病、尼曼 匹克氏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卟 诊治 啉病、肾性尿崩症、抗 VitD 佝偻病、范可尼综合征、各 能力 型肾小管酸中毒、各种肾小管转运障碍疾病、肝豆状核 14 (130) 变性、粘多糖病。至少具有 22 种得满分,少 1 种扣 2 分。 医院报告上一年度疑难病种的 收治总体情况,并介绍 1-2 个 特色病例(20 分),医院提供 根据医院收治疑难病种总体情况以及诊疗方案合理性, 疑难病种诊治能力△ 40 5 份反应本院最高诊疗水平的 核心技术应用合理性,诊疗效果(综合好转率、死亡率、 疑难病种病历(10 分),抽查 并发症或合并症发生率判断)等打分。 另外 5 份本标准第 11 项中所列 疑难病种的病历(10 分)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危重症诊治能力△ 医院报告上一年度危重症病例 的收治总体情况,并介绍 1-2 个特色病例(20 分),医院提 供 5 份反应本院最高诊疗水平 的危重病种病历(10 分),抽 查另外 5 份危重病病历(10 分); 危重病例: 根据医院收治危重病例总体情况,以及病例诊疗方案合 40 高血糖危象、持续低血糖、严 理性,核心技术应用合理性,诊疗效果(综合好转率、 重代谢性酸中毒、急性代谢危 死亡率、并发症或合并症发生率判断)等打分。 象、高血钙危象、持续低钙血 症、甲状腺危象、严重电解质 紊乱、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 竭、心跳呼吸骤停、高血氨昏 迷、癫痫持续状态、高血压脑 病、肾上腺危象、心功能衰竭、 呼吸衰竭、脑病、再障危象 创新项目的数量△ 10 听取汇报,审查资料 近五年均有创新项目,带动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得满 分,创新项目少,临床诊疗水平停滞不前不得分。 20 听取医院汇报 2 例创新项目 2 项创新项目(各 10 分),综合其先进性和临床应用情 况,综合评分打分。 10 查有关资料 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能力强,得满分。 创新 15 能力 创新水平△ (40) 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能力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年出院患者中省市外患者比例 进修医师来源情况 辐射 16 能力 对其它医院技术帮建情况 (40) 技术推广情况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6 查病案统计 年出院患者中市外患者比例≥30%, 或省外患者比例≥25% (直辖市市外患者比例≥25%)得满分。 16 查进修医师统计表 来源于三级医院进修医师比例(8 分),超过 50%,得 8 分;30%-50%,得 4 分;30%以下,不得分。 进修医师覆盖的省份(8 分),20 个省(区、市)以上 得 8 分,10-19 个省(区、市)得 4 分。 4 查帮扶协议和帮扶总结材料 对多于 3 家医院进行技术帮建,并取得明显效果,得 2 分。帮扶主要内容反映本院相应技术水平得 2 分。 查有关资料(纳入卫生行政部 4 门技术推广项目目录数量;举 技术推广项目每年超过 2 次得 4 分,不达标不得分。 办技术推广培训班情况) 受邀在国(境)外召开的国际学 10 查有关资料 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情况 四 质量 17 概况 (65) 医疗质量状况 300 合理检查 15 合理用血 评分标准 评估前 5 年, 有 5 人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得 10 分,4 人次 6 分,3 人次 4 分,2 人次以下不得分。 抽查 10 份病历,检查项目是否 有一项次不合理,扣 2 分。 合理 评估项目:输血适应症是否明确、是否进行输血前相关 检查、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规范、申请用血的医生是否 具备规定的资质、输血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对有输血反 抽查 10 份输过血的患者病历, 15 应的病例填写输血反应汇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一次用血、 检查用血是否合理 备血超过 2000ml 是否履行报批手续、输血后是否进行评 价等。具体内容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 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有 1 项次不合理,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扣 2 分。 评估项目:用药适应症是否明确、预防应用抗菌素合理 性、联合应用抗菌素正确性、有无药物配伍禁忌、是否 抽查 10 份病历,检查用药是否 合理用药 15 结合临床治疗效果并根据药敏实验使用抗菌素、有否重 合理 复用药,具体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判定; 有一项次不合理扣 2 分。 现场调查 20 名病人(10 名看完 病人满意度调查 10 门诊的病人、10 名住院病人),满意度大于 90%得 10 分,每下降 1%扣 1 分。 电话调查已出院 10 名病人 抽查 10 份出院病历,了解手术、 麻醉、输血、有创诊疗操作、 药物临床实验、手术中特殊医 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益,医患关 疗器械使用、医疗器械临床实 1 例未履行知情同意,不得分;1 名患者不了解相关情况 10 系和谐 验前、假体植入等是否获得患 扣 1 分。 者或其代理人书面知情同意; 随机抽查 5 名住院患者,了解 医患沟通情况 查阅资料,并抽查病历核实β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特 病区 纳综合征、血红蛋白 H 病、杜 6 项单病种质量状况各 15 分,各指标 3 分。各项指标进 18 质量 单病种质量 90 氏肌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 行各参评医院排名,前 5 名得 3 分,第 6-10 名得 2 分, (205) 诊断治疗的例数、平均住院日、第 11 名后不得分。 平均住院费用、死亡率、并发 症发生率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诊疗效果 30 抽查 5 份死亡病历 每个病历诊断治疗处置得当得 6 分。1 处不当扣 1 分。 疑难病例讨论质量 25 抽查 5 次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每个病例讨论全面,水平高,得 5 分。 甲级病案率 20 现场查阅病历不少于 20 份 甲级病案率大于 90%得 10 分,每降 1%,扣 2 分;有丙级 病历,不得分。 出院患者随访及治疗效果评价 医院提供随访的资料并根据随 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得 5 分,重点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 10 结果 访名单电话核实 率大于 50%,得 5 分; 建立并实施专科分级护理质量 查有关资料,现场检查护理人 10 无标准,不得分;1 人不熟悉标准,不得分。 标准 员2名 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合格 10 查有关资料 大于 95%得满分,每下降 1%,扣 2 分。 率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制度 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得 10 分。有 1 项欠缺或 1 处不落 10 查有关资料 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实扣 2 分。 每天均安排高级职称人员出门诊, 所有专家每周至少出 1 专家出门诊情况 10 查有关资料 次门诊,得 10 分。有 1 人不符合要求扣 2 分。 门诊 19 五 质量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30) 门诊患者中预约患者情况 科研与教学 10 查有关资料 大于 95%,得 10 分。不达标不得分。 10 查有关资料 已开展工作得 10 分。 100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学术委员会任职 学术 20 影响 学术刊物任职 (15) 主办学术会议 专科 21 方向 专科的临床研究方向 (5) 科研 国家级项目 22 项目 (16) 部(省)级项目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查有效期内的相关聘书。查具 全国主委 5 分、副主委 4 分,常委 3 分,委员 1 分;省 5 有最高任职的一个任职情况进 主委 3 分,副主委 2 分。1 人担任数职,以最高学术职 行评分 称登记 1 次。省级副主委以下任职,不得分。 SCI 收录杂志的主编 5 分、副主编 4 分,常务编委 3 分; 查杂志编辑部颁发有效期内的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编 4 分、副主编 3 分,常务编委 2 5 聘书;查具有最高职务任职情 分;其它医学杂志主编、副主编 2 分,常务编委 1 分。 况1人 一人担任数职,以最高学术职称登记一次。 5 查 5 年内有关资料 国际性学术会议得 3 分,全国性学术会议得 2 分,省级 学术会议得 1 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5 查 5 年内有关资料 专科有 2~3 个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且与临床工作密 切相关,研究内容系统、具体得 5 分。 12 查 5 年内有关资料 有 3 项以上得 12 分,每少 1 项减 4 分。 4 查 5 年内有关资料 有 4 项以上得 4 分,每少 1 项减 1 分。 国家级、 部(省) 级科技奖励(一、 10 查 5 年内有关资料 临床 二等) 方向 的 SCI 收录、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及 23 10 查 5 年内有关资料 科研 统计源期刊论著 成果 (25) 发明、新型实用、外观设计专 5 查 5 年内有关资料 利 国家级一等奖 1 项得 10 分,二等奖 1 项得 7 分;部(省) 级一等奖得 5 分,二等奖得 4 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 超过标准分。 SCI 收录每篇得 2 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得 1 分;统 计源期刊杂志得 1 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每项发明专利得 5 分,新型实用专利得 1 分,外观设计 专利得 0.5 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备注 序 号 检查内容 标准 分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临床教学不少于本课时的 80%,见习、实习轮转安排合 4 查 5 年内有关资料 理、到位,得 4 分;未承担者不得分;无临床授课扣 3 学生 本科生教学 分;无见习、实习扣 3 分。 24 教育 (14) 查 5 年内毕业博士和硕士研究 评估周期内毕业博士生大于 10 人、硕士生大于 10 人, 研究生培养 10 生数量 得 10 分。不达标,不得分。 查 5 年内获批文件、项目开展 国家级、省级(甲类)、市级(乙 记录情况,同一项目不重复计 国家级 1 项次得 6 分,省级 1 项次得 2 分,市级 1 项次 继续 类)继续教育项目;深入基层举 10 分,不同项目可累积计分,培 得 1 份;举办培训班 1 次得 1 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 训班以讲学材料和学员签到表 超过标准分。 25 教育 办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论坛) 为准 (20) 查 5 年内培养规范化医师人数、培养合格率大于 95%,得 10 分;每低 5 个百分点,扣 3 规范化医师培训 10 合格率 分。 编写教 5 年内参加教育部、卫生部普通 查 5 年内有关资料,查本科室 26 材 5 主编 5 分、副主编 3 分,参编 1 分。 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编写工作 在教材编写组任职最高 1 人 (5)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