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度综合管理科科长工作总结.doc
2013—2015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综合管理科科长 赵彦锋) 2013-2015 年,在分管校长和科研处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和 年度工作任务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励精图 治、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全体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 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 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在改造个人思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认真学 习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 神。同时始终坚持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理 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从转变自身工作作风入手,时刻做 到在工作上不断求新,在业务上不断求精,在落实上不断求实,在完成落实各项 工作任务上下功夫,全心全意为工作,坚持服务理念,热情工作。 二、完成的工作任务及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积极完善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管理机制,规范学术行为,在制度建设方面, 完成了以下工作: 1.为了激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和承担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 确保高层次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产出标志性成果,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健康发 展,经过调研重新修订并下发了《西安财经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西财研发 [2013]1 号)、《西安财经学院科研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西财研发[2013]2 号)、《西安财经学院科研成果量化计算办法》(西财研发[2013]3 号)及《西安 财经学院纵向科研项目配套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西财研发[2013]4 号)四个文 件,使科研政策更吻合我校的长远发展,在体制上明确了科研的发展方向; 2.为了加强科研基地管理,促进我校科研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科研 基地的示范作用,落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 技术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实际,参与制定《西安财经学院科研基地评估办法》(西 财研发〔2014〕2 号),该办法由指导思想、评估原则、评估指标、评估方法与 程序四部分构成,我校将按照该办法对省部级科研基地和校级科研基地开展评估 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基地评价机制; 3.参与制定并出台了《西安财经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建设管理办法(试 行) 》 (西财研发〔2015〕5 号)。 (二) 成果管理 1.申报各类成果奖奖项情况 组织申报陕西省第十一、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4 项,其中荣获一 等奖 3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8 项;组织申报 2013、2014、2015 年陕西省科 学技术奖 6 项,其中荣获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组织申报西安市第八次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奖 22 项,其中荣获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5 项;组织申报西安市科 学技术奖 3 项,其中荣获三等奖 1 项;组织完成了 2013-2015 年陕西省高校科学 研究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工作,我校共申报教育厅奖 63 项(人文社会科学奖 19 项, 科技技术 10 项) ,其中获得了高校科学技术奖(2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 高校人文奖(23 项)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 12 项;组织申报西安市 科学技术奖 2 项,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2 项,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1 项;组织我校第五届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奖励工作,对 23 项优秀成果进行授奖, 其中特等奖 4 项,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12 项;组织申报商务部奖 4 项,获得二 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组织申报中央统战部奖 2 项,获得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组织申报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 项,申 报司法部、国家旅游局等各部委设立的作秀成果奖励工作。 2.强化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加大对高等级科研成果的引导及奖励工作 2012-2014 年我校奖励工作中统计科研论文共 2805 人次,其中科研优秀论 文(一类核心以上含统计信息论坛)共计 540 人次;著作统计 96 人次;符合奖 励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24 项。奖励金额为 1211150 元,其中优秀科研论文及著作 奖励金额 879150 元;高等级科研成果奖奖励金额 332000 元。 (三)优化整合科研资源,加强科学研究平台建设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和水平,主要做了一下工 作: 1.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规划及基地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理顺基地管理与运行 机制,加强对基地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组织并完成对 12 个省部级和校级科 研基地评估工作(2015 年),使基地发挥出更大的领军作用; 2.加强科研基地的建设,推进我校“2011 协同创新中心”前期培育工作, 积极动员和支持各二级学院进行前期探索,并发放相关资料,2014 年 3 月 26 日、 3 月 27 日、 5 月 4 日下午,周作斌副院长带领科研处分别到商学院、统计学院 和经济学院进行调研和组织协调,动员二级学院(部)为今后的申报预先部署和 准备(2014 年) ,发布了校级协同创新基地申报公告,并收集材料组织评审,拟 对经济学院“陕西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挂牌(2015 年) ; 5. 申报 2015 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 项,目前正在评审中。 (四)专家推荐和申报工作 完成了国家科学技术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省社科联、省 科技厅科学技术专家、省软科会员专家、2013-2015 年科技新星、省 2011 协同 创新评审专家、社科界政府津贴专家申报等省市机构和部门的专家申报和推荐工 作。在 2013 年科技新星推荐工作中我校青年教师宁泽逵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 星”称号,并在 2015 年结合省上的文件要求申报享受科技新星津贴。 (五)科研处信息化工作 为使全院师生及时了解科研工作动态,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及时的信息服 务,对科研处网站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与改版工作,对我处网站进行了维护与更新 工作,对科研处网站增加了学风建设专栏;设立了科研管理群和院长和科研秘书 群作为日常科研管理平台,本着“真诚服务,开放沟通”的原则为广大教师提供 最佳方便快捷的服务,并申报我校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项目。 (六)积极拓展渠道、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氛围,提升学术水 平 为了加强我校学术研究能力,全面提升学校科研水平,通过与学科建设办公 室联合,与各科研基地、各二级院统筹安排,合理地组织了 100 多场学术报告和 沙龙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了提高学校教师国家基金项目申报质量,专 门安排了国家基金申报组织工作,聘请了外校资深专家进行专项辅导,受到了广 大教师的欢迎;组织教师校外聆听社科联“丝绸之路”等校外专家主题学术报告; 2 对新进教师进行了科研业务专项培训,帮助新进教师更快适应工作,全面了解我 校的科研制度、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励等,为他们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学研究人员参加国内 外学术交流,提高我院在科研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七)做好每年的科研处预算工作 (八)科学研究专门委员会工作 结合学校的学科要求成立科学研究专门委员会,并组织召开科学研究专门委 员会会议。 (九)配合校内其它部门工作 1.配合人事处完成对 2012—2015 年新进教师进行了科研业务专项培训,帮 助新进教师更快适应工作,全面了解我校的科研制度、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励等, 为他们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配合人事处做好每一年职 称评定中论文、著作、获奖等成果科研量化和审核工作,共审核申报高级职称科 研成果 110 人,中级职称 140 人;配合人事处完成 2013-2015 年度校属 12 个二 级学院(部)聘期科研任务分配;配合人事处完成申报副教授评审权科研数据整 理工作; 2.配合院办完成《西安财经学院基础数据统计报表》中科研数据报送工作; 配合院办完成校史馆科研部分的材料工作。 3.配合学科建设办公室对各个科研基地学术沙龙活动进行督察;配合学科建 设办公室。 4.配合质量评估中心完成巡视诊断材料支撑工作,完成科研项目、论文、获 奖、著作、科研机构、服务经济社会、服务行业、科研奖励制度、学校党政领导 及主要处室负责人科研、教学、社会工作情况等支撑材料的准备和撰写工作; 5.配合更名大学办公室完成更名大学材料支撑工作,完成科研项目、论文、 获奖、著作、基地、学术交流、社会服务、决策咨询服务、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 等支撑材料的准备和撰写工作; 6. 配合研究生部填写 2013--2015 年研究生招生单位科研情况表; 7. 积极支援和满足其它部门在巡视诊断和更名大学工作中的数据和信息数 据需要; 8. 结合学校的目标考核方案,对各二级学院(部)每年的科研业绩考核选 取科研重要指标进行了考核量化工作。 三 个人科研方面及个人荣誉 个人不断学习,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合理地安排各项事务。 1.撰写论文 3 篇,以主要参与人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 3 项,参与教育厅的 项目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同时该成果获得第十二 次哲学规划奖二等奖。 2.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 年度科级干部考核优秀。 三年来这些成绩的取得,感谢科研处全体同志的关心与支持,也要感谢各级 领导、各个部门及各位同仁的理解、支持和协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