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报告——一起环境讼案背后的土壤警示推荐表.docx
中国新闻奖自荐、他荐作品推荐表 参评项目 作品标题 蚯蚓报告—— 一起环境讼案背后的土壤警示 体裁 语种 作 者 通讯 中文 白锋哲 编辑 崔丽 郑海燕 原创单位 农民日报社 刊播单位 农民日报社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视点版八版 刊播日期 (主创人员) 2022 年 7 月 8 日 新媒体作品填报网址 自荐作品所获奖项名称 农民日报社年度好新闻一等奖 推荐人 姓名 推荐人 姓名 联系人 姓名 施维 冯克 白锋哲 单位及 职称 单位及 职称 手机 农民日报高级编辑 1381089116 电话 5 农民日报高级记者 1358161089 电话 0 18611956306 电话 去年六七月,一起针对电蚯蚓行为的环境公益诉讼案引起了记者关注。记者 敏锐意识到,小蚯蚓背后折射的是生态文明大主题。被誉为“土壤卫士”的蚯蚓是 保障土壤健康、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基石,但在社会层面却存在可怕 ︵ 作采 品编 简过 介程 ︵ 的生态无知,必须从专业角度增进公众认知、加强社会引导,这是农民日报义不 容辞的责任。如何找准公共议题与三农专业视角结合点,写深写透又让人爱看易 读?在查阅大量资料、做足采访前的功课后,记者深入采访中国农大权威专家、 探访多家蚯蚓人工养殖企业、与农业领域基层工作者交流,全面了解并思考蚯蚓 的价值、蚯蚓与土壤及生态的关系、蚯蚓人工养殖产业发展、蚯蚓为何遭捕杀及 如何杜绝电蚯蚓行为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形成一篇兼具专业性、可读性与思想性 的独家深度报道。报道大处高处着眼,小处细处落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娓 娓道来,透彻阐释了蚯蚓对土壤生态环境平衡、耕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 义,并在文尾指出,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报道刊发后,引发强烈社会关注,当日登上头条热搜榜,央广、腾讯、澎湃 等几十家媒体平台转发转载,网友纷纷留言,“为了保证我们子孙后代有个好的环 社 会 效 果 境,必须严惩”“深度好文!希望能唤醒每一个人的认知。失去了蚯蚓的地表,将 变得荒无人烟。”2022 年 9 月份,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强 野生蚯蚓保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严厉打击电 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将蚯蚓保护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报道充分彰显了三农主 流媒体强烈的新闻敏感性和使命担当。 该深度报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作品从大处高处着眼, 从小处细处落笔,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点明主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 生物、微生物就像人体的每一个组织或器官,都有其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作用,而 蚯蚓则像脾胃一样重要。爱护生态链条上每一环节,最终受益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专业视角,通俗表达。报道立足专业,注重深度挖掘,传递专业认知,表述上既 推 荐 理 由 严谨精准,又生动形象、通俗可感,将小蚯蚓与大生态的关系讲得清楚透彻、好 看易懂,既写深写透了意义,又具有科普功能。理性思考,感性呈现。整篇报道 感情充沛,思考深邃,既引人阅读,又发人深思,做到了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 和高度融合。 推荐人(两名)签名: 自荐、他荐人签名: (单位自荐、他荐的,由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2023 年 审核 单位 意见 月 日 月 日 (加盖公章) 202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