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doc
《植物生物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19 版) 生命科学学院 2019 年编制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物学 (英文):Plant Biology 课程编号:1210003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使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园艺 开设学期:第 1、2 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课时:本课程共 70 学时 学分:4 选用教材:植物学(第二版)上下册,陆时万,吴国芳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12 月。 主要参考书: 1. 贺学礼主编, 《植物学》 ,科学出版社,2016 年。 2. 周云龙主编, 《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 3. 杨世杰主编, 《植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0 年。 4. 汪小凡,杨继主编, 《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5.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著, 《高等植物图鉴》1-5 册,,科学出版社,2013 年。 二、课程目标 (一)目标设置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 掌握植物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树立植物生物体具有形态、结构与功能 统一的观点、以及植物具有多样性和进化论的观点。 【毕业要求 3/4 学科素养/教学能力】 2. 具有查阅相关资料、观察并描述植物形态结构、用所学知识分析生命现象、检索区分 不同植物特征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植物学,热爱大自然,具备保护大自然及生态 环境的环保意识,建立生态文明思想。 【毕业要求 3/4 学科素养/教学能力】 3. 为后续课程学习、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 识的能力等)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要求 3/4/7 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学会反思】。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学科素养 指标 3.1 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理论与实践 技能,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成 果与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实践 动手能力、教研创新能力。 指标 3.3 理解植物生物学知识特点,具有良好分析 与处理学科问题的能力,能够熟悉使用学科工具 书与掌握学科知识检索方法。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3 教学能力 指标 4.2 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具备继续学 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 知识的能力。 学会反思 指标 7.2 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养成反思习惯。具 备植物生物学知识与个人体验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分 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课时安排 绪论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3 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6 第二章 种子和幼苗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3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12 第四章 器官 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12 下册 绪论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2 第一章 藻类植物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4 第二章 菌类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2 第三章 地衣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1 第四章 苔藓植物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4 第五章 蕨类植物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4 第六章 孢子植物小结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1 第七章 裸子植物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6 第八章 被子植物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2、3 10 (二)课程具体内容 上册 绪论 [学习目标] 1.生物界的划分; 2.植物的种类、类型、分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植物界的发生和发展掌握植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目的和要求。 [重点、难点] 1.重点:植物种类、分布及作用; 2.难点: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教学内容] 1.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及植物多样性分布、我国植物资源及植物多样性现状。 2.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植物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方法。 4.植物科学发展简史,介绍我国植物学家在该学科得贡献和科学精神。 5.学习植物学目的和方法,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积极实践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生物界有几种划界方式?都包括哪些内容? 2.植物在自然界有什么作用? 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学习目标] 1.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2.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 3.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重点、难点] 1.重点:植物细胞器、细胞分裂类型及过程; 2.难点:细胞器的作用、减数分裂、组织的起源。 [教学内容] 1.细胞基础知识(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细胞的物质构成、细胞类型)真核细胞的构造(细胞 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构造)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 2.植物组织的基本概念,各种组织的特点和类型,复合组织的种类及组织系统的概念等内容。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植物细胞有哪两部分组成?它们在细胞生活中各有什么作用? 2.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由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它们是否都存在? 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4.什么叫组织?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类型? 5.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第二章 [学习目标] 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种子和幼苗 2.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幼苗形成过程和类型。 [重点、难点] 1.重点:种子结构、类型; 2.难点:种子萌发条件。 [教学内容] 1.种子的组成。 2.种子的主要类型,种子库的类型,我国在种质资源方面做出的贡献。 3.种子萌发,我国濒危植物濒临灭绝的原因、现状。 4.幼苗类型。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什么是种子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打破种子休眠? 2.种子内贮存着一定量的养分,种子外面又为坚实的种皮或果实所包裹,这对植物后一代的繁殖 起了什么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学习目标] 1.根的发育和结构; 2.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3.茎的发育和结构; 4.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5.叶的发育和结构; 6.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重点、难点] 1.重点:根、茎、叶的发育和结构; 2.难点:根、茎、叶的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 1.营养器官概念,根的功能。 2.根尖分区及初生生长。 3.根的初生结构。 4.根的次生生长、次生结构形成与特点。 5.单子叶植物根结构。 6.侧根的形成过程;根瘤与菌根,根系特点与农业实践;根的变态。 7.芽的结构及适应意义,芽的类型,叶芽分化过程,枝条的形态特征及分枝方式。 8.茎的概念,茎的功能。 9.茎尖的分区;茎的初生生长及初生结构形成。 10.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及次生结构特点;单子叶植物茎解剖特 征。 11.茎的变态。一、 叶的功能、叶的发育过程。 12.叶的结构;叶的生态类型。 13.叶的衰老与脱落,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叶的变态。 14.根、茎、叶相互之间功能的协同性,营养器官间结构的联系。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当根尖在生长时,根冠的细胞由于和粗的土粒接触而剥落,为什么一个根冠在生长多年后却仍 然存在? 2.由外至内说明根成熟区横切面的初生结构。 3.内皮层的结构有何特点?对皮层与维管柱间的物质交流有何作用? 4.解释有限维管束、维管射线 、软树皮。 5.总结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不同点。 6.怎样区别单叶和复叶? 7.叶和侧根的起源有何不同? 8.C3 植物和 C4 植物在叶的结构上有何区别? 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学习目标] 1.繁殖的方法; 2.繁殖器官的发育和结构; 3.雄性器官的发育和结构; 4.雌性器官的发育和结构; 5.开花、传粉与受精过程; 6.果实与种子的类型; 7.被子植物生活史。 [重点、难点] 1.重点:繁殖器官的发育及结构、果实种子类型; 2.难点:雌雄器官的发育。 [教学内容] 1.繁殖的定义、类型,营养繁殖的种类。 2.花在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中的意义。 3.花的组成、花芽分化、花序。 4.花药的发育及小孢子的形成。 5.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6.胚珠的发育及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7.开花、传粉的定义、传粉的意义。 8.花的类型。 9.受精的过程以及双受精的意义。 10.种子的形成;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类型、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 1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繁殖的生物学意义。 2.花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如何? 3.花托的形态变化如何使子房和花的其他组成部分的位置也相应地引起变化?由此而引起的不 同子房位置的花的名称是什么? 4.什么是无融合生殖,包括哪三种类型?引起多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5.什么是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6.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及其意义。 7.三种胚乳发育类型的详细过程如何? 8.种皮的结构特征如何? 9.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有哪些特点? 下册 绪论 [学习目标] 1.植物命名的方法; 2.植物的分类方法; 3.植物分类系统。 [重点、难点] 1.重点:植物双命名法; 2.难点:植物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 1.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2.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了解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植物的双命名规则是什么? 2.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有哪些? 第一章 藻类植物 [学习目标] 1. 藻类植物门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结构、繁殖、生活史及亲缘关系。 [重点、难点] 1.重点:藻类植物特征、生活史; 2.难点:藻类植物的繁殖。 [教学内容] 1.藻类植物概述,介绍生命的起源和生物对地球的改造。 2.蓝藻门特征及代表植物的结构、生活史。 3.绿藻门特征及代表植物的结构、生活史。 4.褐藻门特征及代表植物的结构、生活史。 5.红藻门特征及代表植物的结构、生活史。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般分为哪几个门? 2.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等的代表植物是什么? 3.藻类植物的生活史有哪些基本类型? 4.异型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异型胞分化机制的 研究进展。 5.形成水华常见的藻类有哪些?水华造成的危害有哪些?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对水华进行防治? 6.藻类有何种重要经济价值?其应用前景如何? 第二章 菌类 [学习目标] 1. 菌类植物门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结构、繁殖、生活史及亲缘关系。 [重点、难点] 1.重点:菌类植物特征、结构; 2.难点:菌类的繁殖。 [教学内容] 1.菌类植物概述。 2.细菌门。 3.黏菌门。 4.真菌门特征及代表植物的结构、生活史。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概述真菌的特征及其营养体的构造。 2.叙述担子菌亚门的三大特征。 3.担子菌的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有何原则区别? 第三章 地衣 [学习目标] 1. 地衣植物门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结构、繁殖、生活史及亲缘关系。 [重点、难点] 1.重点:地衣植物特征、结构; 2.难点:地衣的类型。 [教学内容] 1.地衣植物概述。 2.地衣的通性、形态、结构。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地衣的通性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 2.概述地衣的构造和繁殖方法。 3.地衣是()和()的共生体。 第四章 苔藓植物 [学习目标] 1.苔纲与藓纲的特征及区别,代表植物的结构与生活史; 2.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重点、难点] 1.重点:苔藓植物的结构及生活史; 2.难点:苔纲和藓纲的区别。 [教学内容] 1.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2.苔纲与藓纲的特征,比较代表植物的结构与生活史。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苔藓植物门植物有哪些特征?为何植物学家把苔藓植物列为高等植物? 2.苔纲与藓纲植物的异同点? 3.用图表形式表示葫芦藓的生活史。 第五章 蕨类植物 [学习目标] 1.蕨类植物的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 2.蕨类植物的起源、演化及经济价值。 [重点、难点] 1.重点:蕨类植物特征,代表植物形态特征; 2.难点:蕨类植物孢子特征。 [教学内容] 1.维管植物。 2.蕨类植物一般特征。 3.石松亚门、真蕨亚门特征及代表植物。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中柱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彼此之间存在什么系统演化关系? 2.蕨类植物有那些主要特征?它和苔藓植物有何异同? 3.蕨类植物有那些用途? 第六章 孢子植物小结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孢子植物起源与进化。 2. 各孢子植物之间的共性和不同点 [重点、难点] 1.重点:各孢子植物之间的共性和不同点 2.难点:孢子植物起源与进化。 [教学内容] 不同地质年代占优势的植物进化情况及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植物界从其出项到如今经过了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这与地球环境的变迁有何关系。 2.试述植物由单细胞到群体、到多细胞体的发展过程。 3.植物的生活史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它们是怎么演化的。 第七章 裸子植物 [学习目标] 1.裸子植物一般特征、分类; 2.裸子植物重要科、属、种的特征,亲缘关系、生活史,检索表和重要工具书的使用。 [重点、难点] 1.重点: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难点:裸子植物科属分类。 [教学内容]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铁树纲。 3.银杏纲。 4.松柏纲。 5.红豆杉纲。 6.买麻藤纲。 介绍裸子植物不同纲中植物利用情况,国内主要分布,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松、杉、柏 3 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举出每科常见植物。 2.从松、杉、柏 3 科中自选 10 种植物,试编一个定距式检索表。 3.试述裸子植物在植物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第八章 [学习目标] 1.被子植物一般特征、分类原则; 2.被子植物重要科、属、种的特征; 3.检索表和重要工具书的使用。 [重点、难点] 1.重点:被子植物一般特征、分类原则; 被子植物 2.难点:被子植物重要科的特征。 [教学内容]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演化趋势。 3.被子植物的分类。 4.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概要,我国植物分类学家的贡献。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复习思考] 1.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有何主要区别? 2.为什么说木兰科是原始的科(木兰科具有哪些原始性状)?举出其代表植物两例。 3.说出毛茛科、十字花科、石竹科、菊科植物的识别要点,并各举代表植物数例。 4.蔷薇科、豆科各分为哪几个亚科?各举代表植物一例。 5.各举泽泻科、棕榈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石蒜科、兰科常见植物数例。 6.以小麦(或水稻为例)说明禾本科小穗的结构。植物细胞有哪两部分组成?它们在细胞生活中 各有什么作用? 7.举出具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合蕊柱的代表植物 各一例。 8.举出实验中接触过的具单雌蕊、离生单雌蕊、复雌蕊的植物各一例。 9.举出实验中接触过的具边缘胎座、侧膜胎座、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的植物各一例。 四、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试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程目标 上册 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显微结构和 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类型和过程;组织 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发育和 结构、功能。 考核内容及占比(%) 考核方式 1.植物细胞组织基本知识、基 本理论(20) 2.营养器官的发育、结构与功 能(40) 1. 课堂表现及作业 2. 期中测验 3. 期末考试 3.繁殖器官的发育、结构与功 能(40) 下册 1.掌握孢子植物中各大类群和门的特征, 代表植物的结构、生活史、亲缘关系等, 建立植物界发展演化的概念。 1.孢子植物形态、结构、分类 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30) 1. 课堂表现及作业 2. 期中测验 3.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掌握种子植物重要科、属、种的特征、 亲缘关系;掌握识别种子植物的方法,包 括熟悉检索表和重要工具书的使用及能 够查阅教材及参考资料。 考核内容及占比(%) 考核方式 1.裸子植物形态、结构、分类 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20) 2.被子植物形态、结构、分类 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50) 1. 课堂表现及作业 2. 期中测验 3. 期末考试 (二)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期末 考核采用闭卷考试。 2.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3.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50 分):上课学生学习态度、回答问题情况。每章 内容上完之后,围绕每章的重难点布置。学生简述对知识的认识和应用。 (2)期中测试(50 分):主要考察绪论、植物细胞与组织及种子与幼苗基本理论及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期中测试考试为闭卷考试。 4.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内容必须涵盖所有大纲教学内容,并结合课时多少来确定,每 章节分值比例可以有 2-3%的变化。考试内容主要是考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应用方面的知识。考试题型主要为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填图题、简答题 和论述题,选四种即可。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 2 个小时。 五、其它说明 (一)课程资源 1.本大纲中列出的主要参考书目; 2.本校数字化图书馆中与植物生物学相关的期刊文献数据库资源。 (二)其他 1.执笔人:郭连金。 2.参与人:徐卫红、王瑞庆、毛小涛、丁琤、朱海。 3. 依据 2019 年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4. 执行对象:从 2019 级学生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