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doc

Excess76 页 10.541 MB下载文档
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doc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doc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doc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doc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doc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doc
当前文档共76页 3.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污染影响类) 项目名称: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 编制日期: 2022 年 5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地点 地理坐标 国民经济 行业类别 建设性质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部门(选 填) 总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比 (%) 是否开工建设 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 18004788897 联系方式 巴彦淖尔市市五原县套海镇 (108 度 2 分 59.511 秒,40 度 54 分 50.137 秒) 建设项目 综合医院 四十九,卫生 84:108 医院 841 Q8411 行业类别 □ √新建(迁建) □ √首次申报项目 建设项目 □改建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申报情形 □扩建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技术改造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赵龙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文号(选填) 600 环保投资(万元) 46.4 7.73 施工工期 已建成 用地(用海) 面积(m2) 7877.80 否 □ √是: 专项评价 设置情况 规划情况 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情况 无 无 无 规划及规划环 境影响评价符 合性分析 无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本项目属于第一类: 鼓励类,第三十七项:卫生健康,第 5 款:医院卫生服务设施建设。 其他符 合性分析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 2、选址合理性分析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巴彦淖尔市市五原县套海镇,医院不设置传 染病房。项目选址符合五原县城市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目前医院 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 五套国用(2014)第 0034 — 1 — 号土地文件,占地类型为医疗用地。 根据环境现状调查,项目周围没有工业废气污染源及其较大的 噪声污染源。本项目在采取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本 项目各污染物均可稳定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建设项目 选址可行,与区域环境相容。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是合理的。 3、“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1)生态保护红线 本项目位于巴彦淖尔市市五原县套海镇,项目不在当地饮用水 源、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 内,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巴彦淖尔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21年)》,2021年五 原县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中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属于达标区域。本项目施工建设 过程会生产一定量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物, 运营期产生噪声,但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各类污染物均可满足相应 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故本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当地的环境质量, 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资源利用上线 本项目使用能源主要为水、电,项目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总量 较少,项目建设满足区域资源利用上线。 (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根据《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位于巴彦淖尔 市市五原县套海镇属于五原县城镇空间,环境管控单元编码 ZH15082120003,为重点管控单元,本项目建设与管控单元管控要 求符合性分析如下: 表1 项目建设与管控单元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一览表 管控要求 空间 — 2 — 1、严禁新建、扩建重污染企业, 本项目情况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 是否 符合 符合 布局 约束 现有重污染企业根据区域环境质 指导目录(2019年 量目标倒逼其转型升级或搬迁转 本)》本项目属于第 移。 一类:鼓励类,第三 2、推进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退 十七项:卫生健康, 城入园,对位于城市建成区范围内 第5款:医院卫生服务 污染严重企业,由本地区人民 设施建设。因此,本 政府制定计划,限期完成搬迁、改 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 造,逾期不退城的依法予以停产。 业政策。本项目建设 3、严格控制缺水地区、水污染严 符合空间布局约束。 重地区和敏感区域发展高耗水、高 污染行业,严禁地下水超采区 新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已建项 目要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用水 水平。 4、禁止侵占永久基本农田的生产 经营活动;严禁在禁养区内新建改 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现 有项目限期关闭或搬迁。 5、严禁在禁养区内新建、改建、 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现有项 目限期关闭或搬迁。 6、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集 中无害化处理体系健全的地区,在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的前提下,原则 上养殖场户的病死畜禽应委托专 业无害化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山 区、牧区、边远地区等暂时不具备 集中处理条件的地区自行处理的, 要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无害 化处理设施设备,严格按照相关技 术规范进行处理,逐步减少深埋、 化尸窖、堆肥等处理方式,确保有 效杀灭病原体,清洁安全,不污染 环境。 污染 物排 放管 控 1、深入推进扬尘污染综合防治。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 网建设与改造,加大黑臭水体治 理力度。加强机动车辆环保管理。 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 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实现城镇垃圾 处理设施全覆盖。 2、进一步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 度,本地区基本淘汰每小时 10 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 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 施,不再新建每小时 35 蒸吨以 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不再 新建每小时 10 蒸吨以下的燃煤 本项目为城镇医院项 目,项目不使用燃煤 锅炉,使用电锅炉, ,项目医疗废水经厂 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 排污五原县巴彦套海 镇污水处理厂,其他 均满足污染物排放管 控。 符合 — 3 — 锅炉。 3、所有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 执行《城镇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 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一 级 A 排放标准。 4、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 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 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 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 环境 风险 防控 资源 利用 效率 要求 执行全市总体准入要求中关于环 境风险防控的准入要求。 1、禁止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及其 他废弃物违规露天焚烧。 2、严控地下水超采。禁止私自开 采地下水。新建、改建、扩建的高 耗水工业项目,禁止擅自使用地下 水。食品、制药等项目取用地下水, 须经有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 门批准。 本项目拟开展风险预 案,制定详细的风险 防控措施。 符合 本项目不使用高污染 燃料等,项目用水使 用城镇自来水,项目 为医院项目,属于民 生服务项目。 符合 综上,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规划,符合“三线 一单”的要求。 — 4 — 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项目 建设单位:五原县套海镇中心卫生院 建设地点:巴彦淖尔市市五原县套海镇 建设性质:新建(已建成) 占地面积:7877.80m2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 60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35 万元。 建设内容:包括门诊病房综合楼、污水处理站、锅炉房等。设置门诊室(内 科、外壳、妇科等)、CT 室、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针灸室及病房,同时配 套设置床位 20 张,建设食堂、锅炉房、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和辅 助设施。 2、厂址地理位置 厂址中心坐标为东经 108°2′59.511″,北纬 40°54′50.137″,项目北侧 建 设 内 容 为道 S212,南侧、西侧、东侧均为居民区,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 3、工程建设内容 具体建设内容见表 2-1。 表 2-1 工程分类 门诊楼 主 体 工 程 辅 助 工 程 项目组成一览表 工程实际建设内容 本次整改内容(环保要求整改) 2 地上 2 层,建筑面积共计 1200m ; 一层:主要包括走廊、针灸室、药 房、门诊科等; 依托 二层:主要包括彩超室、口腔室、 办公室、会议室; 地上 1 层,建筑面积计 400m2; 主要为病房,设置 20 个床位; 依托 疫苗接种、 地上 1 层,建筑面积计 200m2; 主要为疫苗接种科技放射科室; 放射科 依托 病房楼 消毒 医疗垃圾 本项目医疗器械需要定期进行消 毒,医疗器械使用高压蒸汽消毒 锅进行消毒;医院室内空气、物 体表面的消毒用消毒水消毒。 在医院东侧设 1 间医疗垃圾暂存 依托 针对医疗废物暂存间防渗内容 — 5 — 暂存间 污水处理 室 给水工程 公 用 工 程 排水工程 采暖工程 供电工程 废气处理 措施 污水处理 措施 环 保 工 程 间,建筑面积 10m2。 进行整改,整改后使其地面和裙 角渗透系数达到 1×10-10cm/s 新建“污水集水池+调节+水解酸 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经化粪池处 化+接触氧化+沉淀+消毒”一体 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五原 化地埋式医疗废水处理设备, 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 处理规模为 3m3/d。 生活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 依托 医疗废水:新建一体化地埋式 污水废水处理设备,采用“污水 集水池+调节+水解酸化+接触 氧化+沉淀+消毒”处理工艺,处 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经化粪池处 理规模为3m3/d,处理后医疗废 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五原 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五原 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 县巴彦套海镇五原县巴彦套海 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依托 现有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 水管网进入五原县巴彦套海镇 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 根据环保要求,不得使用低于 项目冬季采用 2t 燃煤锅炉进行供 10t 燃煤锅炉,拆除现有锅炉, 热。 改为电锅炉进行厂内供热 本项目用电由市政供电电网供给, 依托 采用双回路供电。 整改,污水处理设施恶臭气体经 / 气经密闭负压收集+活性炭吸 附处理后,经 15m 高排气筒排放 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经化粪池处 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五原 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 生活垃圾:设置生活垃圾箱 固废处理 措施 废药物、药品、废活性炭分类后 临时储存在医疗垃圾暂存间,定 期委托有资质公司处置 / — 6 — 整改,新建“污水集水池+调节+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消 毒” 一体化地埋式医疗废水处 理设备,处理规模为3m3/d。 依托 废药物、药品、废活性炭分类 后临时储存在医疗垃圾暂存间, 定期委托有资质公司处置;医 疗垃圾医疗垃圾暂存间位于一 楼,建筑面积 10m2,防渗系数 要求达到 1×10-10cm/s。 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经消 毒处理后,暂存于位于污水处 理站污泥暂存间,定期交由有 资质的单位处理,污泥暂存间 占地面积 10m2,防渗系数要求 达到 1×10-10cm/s。 噪声处理 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安装基础减震、 设备置于室内经墙体衰减降噪, 加强医院就诊人员就诊秩序管理。 依托 / 医疗固废暂存间、污泥池、污水 处理站、污水管道属于重点防渗 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 K≤1×10-10cm/s; 或参照GB18598执行 防渗 4、医院规模 项目共设置 5 个科室,20 张床位,建成后日最大接待能力为 70 人。 5、产品方案主要设备 本项目主要设备详见下表。 表 2-2 主要设备一览表 仪器名称 规格 科室 东软飞利浦螺旋 CT 1台 CT 室 Neusoft 东软彩超 1台 B 超室 数字化医用 X 射线-DR 机 1台 放射科 12 导心电图机 3台 心电图室 光波治疗仪 1个 理疗室 煎药机 1个 中药房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套 检验科 特定蛋白测定分析仪 1台 检验科 血细胞分析仪 1台 检验科 尿 11 项干化学分析仪 1台 检验科 幽门杆菌检测仪 1台 检验科 除颤仪 1台 护办室 输液泵 9台 护办室 心电监护仪 2台 护办室 — 7 — 洗胃机 1台 护办室 中心供氧系统 1套 护办室 抢救药品柜 1个 护办室 预检分诊测温仪 1套 预检分诊 豪特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1台 心电图室 制氧机 3台 护办室 电动吸引器 1台 妇科检查室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4台 理疗科 远红外线烤灯 30 台 针灸室 胃肠镜 1台 胃肠镜科 牙科综合治疗椅 3台 口腔科 高频电刀 1个 手术室 空气消毒机 1台 手术室 麻醉机 1台 手术室 肛肠治疗仪 1台 手术室 血红蛋白仪 1台 公共卫生科 救护车 2辆 后勤 6、主要原辅材料及消耗量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见表 2-3。 表 2-3 分类 材料名称 医疗器械 原辅料 消毒剂 医疗废 水处理 设备 — 8 —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一览表 材料名称 一次性手套 规格 100 只/包 储存方式 常温放置 储存周期 按包装规定 一次性口罩 一次性输液 管 一次性注射 器 棉签 10 个/包 常温放置 按包装规定 1 只/包 常温放置 按包装规定 1 只/包 常温放置 按包装规定 100 只/包 常温放置 按包装规定 纱布 10 片/包 常温放置 按包装规定 检查手套 2 只/包 常温放置 按包装规定 碘伏消毒液 500mL/瓶 常温放置 按包装规定 酒精 500mL/瓶 常温放置 按包装规定 废水处理 消毒剂 次氯酸钠 化验废水 年用量 若干 0.6t/a 催化剂 袋装,储存于医疗废水处理间内, 最大储存量为 10kg 0.16t/a 氢氧化钠 袋装,放置于实验室内,日常储存量为 0.2t/a 预处理剂 1kg 次氯酸钠 PAM 絮凝剂 PAC 0.2t/a 袋装,储存于医疗废水处理间内,最大 储存量为 100kg 袋装,储存于医疗废水处理间内,最大 储存量为 100kg 袋装,储存于医疗废水处理间内,最大 储存量为 200kg 污泥处理 石灰 能耗 电 —— —— 水耗 水 —— —— 1t/a 1t/a 2.24t/a 14.8 万 kW·h 2478.56m 3 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本项目劳动定员为 40 人,年工作 365 天,行政人员正常班,护士每日三班, 每班 8 小时工作制。 8、公用工程 本项目建设地点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基本能满足本项目要求。 (1)给排水 项目用水主要为住院病人(病房)、就诊患者、检验室、医护人员、保洁、锅 炉补水及软水制备用水以及未预见用水,由市政管网统一供给。 项目排放废水主要为医疗废水、医护、陪护人员少量生活污水及锅炉排水, 生活污水及锅炉排水经 1 座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医疗废水经独立污 水集水池沉淀后进入一体化医疗废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达标进入市政管网最终排 入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①住院病人(病房)、就诊患者、检验室、医护人员、保洁 参照《环评影响评价从业人员实用手册》、《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医院管 理学》及《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本项目用水量如下: 本项目住院床位用水量按 80L/床·天计,共有病床 20 张,经计算,项目病人 医疗用水量为 1.6m3/d,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 80%计,病人医疗废水产生量为 1.28m3/d; 项目门诊日最大接待能力为 70 人,门诊病人医疗用水按 10L/人•次计,则门 诊病人医疗用水量为 0.7m3/d,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 80%计,门诊病人医疗废水 产生量为 0.56m3/d; 项目检验室废水按门诊人数 70 人/d,用水量为 0.01m3/人次·d,则项目检验室 — 9 — 用水为 0.7m3/d,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 80%计,检验室废水产生量为 0.56m3/d; 项目医护人员为 40 人,生活用水按 60L/ 人·d 计,则医护人员用水量为 2.4m3/d,废水产生量按照用水量的 80%计算, 医护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1.92m3/d; 病房、门诊室及办公室等保洁用水按 0.5L/m2·d 计,项目业务用房面积为 1800m2 ,故项目保洁用水为 0.9m3/d,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 85%计,保洁用水 废水产生量为 0.77m3/d; ②锅炉补水及软水制备用水 锅炉补给水来源于软化水处理设备,主要用于补充供热系统蒸发、泄漏、排 污等损失。项目设置 1 台 0.5t 电热水锅炉为供暖季辅助采暖和生活热水辅助加热。 1 台 0.5t 电热水锅炉每天运行时间为 24h(供暖季年运行,时间按 182 天计), 参照《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20)和《工业锅炉房设计手册》,热水锅炉 补水量按照吨位数 2%计算,供暖季热水锅炉补水量为 0.24m3/d(43.68 m3/a) ;软 水制备系统制水率为 75% ,因此本项目软水制备系统新鲜水用量为 0.32m3/d (58.24m3/a),锅炉排污水 0.08m3/d(14.56m3/a)。 项目用排水量见表 2-4。 表 2-4 项目用排水量计算一览表 综合用 综合用 水量 水量 3 (m /d) (m3/a) 工程 内容 数量 用水定 额 病房 20(床) 80(L/ 床·d) 1.6 584 门诊 70 人/d 10L/人• 次 0.7 255.5 检验 室 70 人/d 0.01m3/ 人次·d 0.7 255.5 医疗废水合计 — 10 — 3 1095 排 污 系 数 0.8 / 排水量 排水量 3 (m /d) (m3/a) 1.28 467.2 0.56 204.4 0.56 204.4 2.4 876 处理方 式及排 放去向 医疗废 水经独 立污水 集水池 沉淀,进 入一体 化污水 处理设 施处理 后达标 进入市 政管网 最终排 入五原 县巴彦 套海镇 污水处 理厂 医护 人员 保洁 用水 锅炉 补水 及软 水制 备用 水 消防 等未 预见 和漏 失水 5% 40(人) 1800m 2 60(L/ 人·d) 0.5L/m2· d 2.4 876 0.8 1.92 700.8 0.9 328.5 0.8 5 0.77 279.225 0.32 58.24 / 0.08 14.56 0.33 120.815 / 0.33 120.815 / 3.10 1115.4 / 5.50 1991.4 生活用水合计 3.95 合计 6.95 1383.55 5 2478.55 5 生活污 水、锅炉 排水经 化粪池 处理后 排入五 原县巴 彦套海 镇污水 处理厂 项目总用水量为 6.95m3/d,其中医疗废水总排放量 2.40m3/d,生活污水及锅 炉排水总排放量 3.10m3/d,废水总排放量为 5.40m3/d。项目水平衡图见图 2-1: 0.32 1.6 病房 1.28 0.14 0.7 门诊 2.4 0.56 医疗废水处理 设施 0.14 0.7 底泥(危 险废物 污水集水池 (病理区) 0.56 检验室 新鲜水 6.95 2.4 0.48 市政管网 1.92 2.4 污水处理 厂 医护人员 3.10 0.13 0.90 0.77 保洁用水 0.33 3.02 化粪池 (非病理区) 0.33 未预见用水 0.08 0.24 0.32 纯水制备 图 2-1 锅炉补水 建设项目水平衡图(单位:m3/d) — 11 — 2)用电:由市政电网统一提供,年用电量 14.8 万 KW·h。 3)采暖:项目设 1t/h 电采暖锅炉为厂区冬季供热。 4)通风:项目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建筑物内外通风换 气,机械通风主要采用上送(排)的方式。送风由专用新风机组引入,排风采用 排气扇直接排出。进排风口设置于屋顶。 1、施工期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 本项目属于补充环评项目,项目已建成,不存在施工期影响。 2、运营期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 工艺流程说明: 本项目为医院项目,就医流程主要分为以下 3 类: (1)患者→挂号→医师诊断→取药→离院; (2)患者→挂号→医师诊断→简单检查、检验→简单治疗→离院。 项目在运营期的污染物主要为员工及病人的生活垃圾、就诊过程产生的医疗 废物、医疗废水、污水间废气及医疗设备噪声等,项目的主要产污工艺流程见图 4 工 艺 流 程 和 产 排 污 环 节 。 挂号 噪声 诊断 缴费 取药 缴费 噪声 化验 医疗废水 污水处理设备 缴费 简单治疗 取药 医疗废物 离院 噪声 医疗废水 污水处理设备 离院 噪声 噪声 离院 图 2-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项目运营期产排污环节见表 2-5。 表 2-5 污染类 别 废气 — 12 — 项目生产工艺排污环节一览表 污染源名称 产生原因 主要污染物 污水处理站 / H2S、NH3、臭气浓度 / 医护人员 保洁 未知预见水 病房 门诊 检验室 医疗固废暂存间 生活污水 废水 医疗废水 固体废 物 门诊、病房等公 共场所 病人、医护人员等产生的生活垃圾 门诊、病房等 病房等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 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污水处理站 噪声 病房、门诊内社 会噪声 污水处理站 车辆和人流噪声 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 门诊人员产生的生活噪声、各种医 疗设备噪声,直饮水泵、供水加压 泵、污水处理设备噪声等 各种泵类、水泵噪声 出入车辆和人流 COD、BOD5、SS、NH3-N 等 COD、 BOD5、SS、 NH3-N、 粪大肠菌群等 废纸、废塑料等 医疗废物:棉球、纱布、 胶布、一次性医疗器具 等 污泥 噪声 噪声 噪声 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问题 环评介入之前,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1)本项目医院内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未采取分区治理的方式,所有污水全 部进入化粪池处理后统一进入污水管网,最终进入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 与 项 目 有 关 的 原 有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未对医疗废水进行处理排入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需整改; (2)本项目已经建成医疗废物暂存间,位于后院,但未按照《危险废物贮存 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 年第 36 号) 进行地面防渗工作,需整改; (3)本项目已建成 2 吨燃煤锅炉,根据环保要求,不得上低于 10 吨以下燃 煤锅炉。 本次环评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按照环保规范提出以下整改措施和要求: (1)本项目生活污水经 1 座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医疗废水重新 布设管道,进入“污水集水池+调节+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医疗废水处 理设备处理后,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预处理 标准后将医疗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 (2)本项目拟对已建成医疗废物暂存间进行防渗处理,医疗废物暂存库防渗 层为至少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要求渗透系数 — 13 — ≤10-10cm/s,同时各类危废按类别进行分类放置,室内外张贴警示及危废种类等标 志;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 部公告 2013 年第 36 号)要求,暂存后定期委托巴彦淖尔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 心进行处置,对医疗废物的产生、转运实时记录台账,以备随时检查; (3)本项目拟拆除 2 吨燃煤锅炉,新建电热水锅炉为医院供热。 — 14 — 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项目位于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类标准,评价基准年为 2021 年。根据《巴彦淖 尔市 2021 年度环境质量现状公报》,五原县监测点监测的 6 项基本污染物中 SO2 、NO2 、PM10 、PM2.5 年均浓度分别为 17μg/m3 、21μg/m3 、56μg/m3 、 34μg/m3,CO 24 小时平均第 95 百分位数为 2.2mg/m3、O3 日最大 8 小时滑动 平均第 90 百分位数为 144μg/m3。项目各污染物浓度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GB3095-2012)二级限值,因此,项目所在地为达标区。具体情况见 下表 3-1。 2021 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CO 为 mg/m3,其他均为 μg/m3) 表 3-1 污染物 区域 环境 质量 现状 SO2 NO2 PM10 PM2.5 O3 CO 现状浓度 (μg/m3) 17 年平均质量浓度 21 年平均质量浓度 56 年平均质量浓度 34 年平均质量浓度 144 第 90 百分位数 8 小时平均 2.2mg/m3 第 95 百分位数日平均 年评价指标 标准值 占标率(%) 达标情况 (μg/m3) 60 28.33 达标 40 52.5 达标 70 80.0 达标 35 97.14 达标 160 90.0 达标 3 4mg/m 55.0 达标 (2)其他污染因子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为了解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委托内蒙古华智鼎环保科技有 限公司于 2021 年 12 月 17 日~12 月 19 日对本项目所在地 1 个监测点位的硫 化氢、氨、臭气浓度进行了现场实测。本项目实测的监测点位和监测时间等 均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的要求。 ①监测点位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空气》(HJ2.2-2008)和本项目建设特 点,本次现状监测共布设 1 个大气监测点,监测点布设见表 3-2 和附图 2。 表 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设一览表 点位编号 测点名称 方位 距离 A1001 项目所在地 — — 监测项目 H2S、NH3、臭 气浓度 备注 项目区 — 15 — ②监测因子 H2S、NH3、臭气浓度,同时记录监测期间的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 速、风向等) 。 ③监测时间和频次 监测时间:2021 年 12 月 17 日~12 月 19 日,连续监测 3 天。 监测频次: H2S、NH3 监测一次浓度值。 监测方法如下:每天采样 4 次,(02:00、08:00、14:00、20:00),每小时 连续采样 45min,取其最大测定值。 采样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进行。分析方法按照 《 空 气 和 废 气 监 测 分 析 方 法 》( 第 四 版 ) 和 《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 》 (GB3095-1996)相应的规定进行。 ④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规范》和《空气和废气监 测分析方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分析方法见表 3-3。 表 3-3 序 号 1 2 3 检测项目、分析依据、仪器信息及检出限 检测 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硫化 氢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 法》(第四版)硫化氢 第 三篇第一章 十一(二)亚 甲基蓝分光光度法(B) 氨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 0.01 mg/m 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3 (HJ 533-2009) 臭气 浓度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 三 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 检出 限 0.001 mg/m 3 10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可见光分光度计 /7230G 综合大气采样器 /XA-100 可见光分光度计 /7230G 综合大气采样器 /XA-100 臭气装置/XKV-2 仪器管理 编号 HZD-022B HZD-056-L HZD-022B HZD-056-L HZD-035A ⑤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 项目 H2S 和 NH3 采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 中的附录 D 中的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制的要求。 气象参数一览表见表 3-4,各监测点污染物监测统计与评价结果表 3-5。 — 16 — 表 3-4 采样时间 平均气温(℃) 大气压 (kPa) 02:00-03:00 -20.3 90.81 08:00-09:00 -12.6 90.87 14:00-15:00 -6.0 90.78 20:00-21:00 -18.9 90.65 02:00-03:00 08:00-09:00 14:00-15:00 20:00-21:00 02:00-03:00 08:00-09:00 14:00-15:00 20:00-21:00 -15.4 -10.2 -6.3 -13.5 -12.8 -9.8 -2.6 -10.3 91.19 90.78 90.61 90.57 91.06 90.73 90.96 91.17 采样日期 2021-12-1 6 2021-12-1 7 2021-12-1 8 表 3-5 检测点 位 气象参数一览表 检测 项目 风向(度) 西北风 315° 西北风 320° 西北风 325° 西北风 310° 西风 275° 西风 270° 西风 265° 西风 270° 西风 265° 西风 280° 西风 275° 西风 270° 风速 (m/s) 天气状 况 1.3 晴 1.4 晴 1.2 晴 1.4 晴 1.9 2.1 1.8 2.0 1.8 1.5 1.6 1.9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统计情况一览表 单位 检测 时间 检测日期 (2021 年 12 月 17 日~2021 年 12 月 19 日) 采样日期及检测结果(2021 年) 12 月 16 日 12 月 17 日 12 月 18 日 标准限值 02:00-03:00 5 ND 3 08:00-09:00 4 3 ND 10 硫化氢 μg/m3 14:00-15:00 6 4 2 20:00-21:00 2 ND ND 02:00-03:00 20 40 30 08:00-09:00 50 30 20 项目区○ μg/m3 200 氨 14:00-15:00 60 70 30 1 20:00-21:00 30 40 10 02:00-03:00 12 <10 12 08:00-09:00 <10 12 13 臭气浓度 无量纲 — 14:00-15:00 11 13 10 20:00-21:00 10 11 <10 检测点位和执行标准由委托方提供;○1:E107°52′58.02″,N41°5′16.02″;执行 备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附录 D 其他污染物空气 质量浓度参考限值。 根据表 3-5 可知,评价区各监测点位环境空气中 H2S 和 NH3 小时浓度均 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的附录 D 中 的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制的要求。 2、声环境质量现状 — 17 — 2021 年 12 月 16 日,内蒙古华智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监测人员在现场采 用便携式噪声监测仪器 AWA5688+多功能声级计,进行厂区四周敏感点声环 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在本项目厂区四周敏感点分别设置一个监测点,共设 4 个监测点,距离 地面高 1.0m 处。 (2)监测频次:昼夜各 1 次。 (3)监测项目:等效连续 A 声级,即 LAeq(dB)。 (4)监测方法 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 分执行。 (5)评价标准 以等效连续 A 声级为评价量,项目东南西北侧敏感点为 2 类区,执行声 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 (6)监测结果 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见表 3-6: 表 3-6 项目周边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 检测类别 气象 2021-12-1 6 参数 检测点位名称 环境噪声 天气 检测日期 单位:Leq[dB(A)] 检测性质 晴 风速 检测时间 (昼) 08:12-08:2 2 08:29-08:3 9 08:43-08:5 3 09:00-09:1 0 结果值 dB(A) 现状检测 1.5m/s 1.3m/s(昼) (夜) 检测时间 结果值 dB(A) (夜) 22:06-22:1 42 6 22:22-22:3 43 2 22:37-22:4 45 7 22:55-23:0 42 5 厂区东侧敏感点△ 50 1 厂区南侧敏感点△ 51 2 2021-12-1 6 厂区西侧敏感点△ 51 3 厂区北侧敏感点△ 50 4 检 测 点 位 和 执 行 标 准 由 委 托 方 提 供 ; 执 行 《 声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GB 备注 3096-2008)2 类标准。 由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东、南、西、北侧敏感点声环境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 18 — 3、地下水、土壤现状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具体编制 要求,本项目不开展地下水、土壤环境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4、生态环境 本项目位于巴彦淖尔市市五原县套海镇,项目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因此本次环评不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3-7。 表 3-7 环境 保护 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 要素 保护对象 距离 大气 环境 居民区 1 居民区 2 居民区 3 居民区 4 声环 境 规模 保护目标 3m 7m 22 m 28m 相对位 置 南侧 西侧 北侧 东侧 200 人 300 人 60 人 450 人 《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居民区 1 3m 南侧 200 人 居民区 2 7m 西侧 300 人 居民区 3 22 m 北侧 60 人 居民区 4 28m 东侧 450 人 《声环境质量标 准》 (GB3096-2008) 中 2 类标准 1、大气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站有组织废气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 准》 (GB-14554-93)表 2 相关限值,污水处理站周边无组织废气氨、硫化氢、 臭气浓度、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中表 3 废气 污染 物排 放控 制标 准 标准,具体限值见表 3-8。 表 3-8 污染源 污水处 理站 污染物 H2S NH3 臭气浓度(无量纲) H2S NH3 臭气浓度 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执行标准一览表 排气筒 高度 (m) 15 — 标准限值 最高允许排放 最高允许排放 浓度(mg/m3) 速率(kg/h) 0.133 — 4.9 — 2000 — 0.03 — 1.0 — 10 — 标准名称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 准》(GB-14554-93) 表 2 相关限值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 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 3 相关限值 2、废水排放标准 — 19 — 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水均按照医疗废水进行管理,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 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本项目床位数量为 20 张,医疗废水排放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 准》 (GB18466-2005)中的规定:“县级及县级以上或 20 张床位及以上的综合 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执行表 2 的规定;排入终端已建有正常运 行的城镇二级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的下水道的污水,执行预处理标 准”。具体详见表 3-9。 表 3-9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一览表(摘录) 序号 控制项目 预处理标准 单位 1 pH 6~9 无量纲 2 5000 MPN/L 粪大肠菌群数 3 250 mg/L 化学需氧量(COD) 4 100 mg/L 生化需氧量(BOD) 5 60 mg/L 悬浮物(SS) 6 -mg/L 氨氮 7 20 mg/L 动植物油 注:1、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 排放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 3~10mg/L。 预处理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 2~8mg/L。 2、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做要求。 3、噪声排放标准 营运期厂界东侧、南侧、西侧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标准,厂界北侧执行 4a 类标准。 表 3-10 类 运营期 别 噪声排放执行标准 昼 2类 4a 类 间 60 70 夜 间 50 55 4、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 标准》(GB18599-2020)中的相关规定。 生活垃圾处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20.4.29 日修订)“第三四章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的有关规定。 医疗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 — 20 — 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 年第 36 号)、《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 准》 (GB39707-2020)中的有关要求。另外,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包装等应符合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危险废物的处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 年 4 月 29 日修订)》中第六章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 本项目医疗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中“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详见表 3-11。 表 3-11 医疗机构类别 综合医疗机构和其 他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 控制项目 粪大肠菌群数 蛔虫卵死亡率 标准值 ≤100 >95 单位 MPN/g %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现阶段我国进行总量控制的指标为 SO2、NOX 和 COD、NH3-N 四项。 本项目采用电锅炉进行供暖,不涉及 SO2、NOX 排放。 1、污水污染物总量计算 COD 排放量(t/a)=污水排放量(t/a)×污水中的COD 含量(mg/l)×10-6 NH3-N 排放量(t/a)=污水排放量(t/a)×污水中的氨氮含量(mg/l)×10-6 污水排放量(t/a)=1991.4 总量 控制 指标 污水中的 COD、氨氮的含量分别为 243.34mg/L、18.12mg/L。 COD=0.48t/a,氨氮=0.04t/a。 本项目产生废水均排入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因此纳入污水处 理厂总量控制指标中,因此,本项目不需单独申请 COD 和 NH3-N 总量控制 指标。 — 21 — 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本项目基本设施均已建设完成,项目施工期主要进行现有燃煤锅炉拆除、各 类环保设备安装,涉及动土施工只有污水处理站,污染物产生量较小,主要的环 境影响因素为安装产生的噪声、运输粉尘、一般性废包装材料。 施 噪声环境:要求安装人员使用电钻等工具时应注意关窗,避免噪声通过门窗 工 期 发散,尽量缩短使用时间,减少噪声向周围辐射。同时要求进出汽车限速,禁止 环 境 鸣笛以降低装卸料噪声及机动车的交通噪声的影响,经墙体隔声自然衰减,噪声 保 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护 措 大气环境:要求卸货时轻放,防止扬尘的产生,同时要求进出汽车限速,减 施 少运输扬尘的产生。采取措施后粉尘产生量很少,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固体废物:安装设备过程中,拆卸下来的设备外包装材料不能随意堆放,要 集中收集至垃圾箱,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一、废气环境影响分析 (一)废气产排污情况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废 气和医疗废物暂存间恶臭。 运 1、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 营 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染物主要有 NH3 和 H2S 等,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废水量 期 环 (2018 版)(P253)每 境 为 876t/a。臭气污染源源强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影 处理 1g 的 BOD5 可产生 0.0031g 的 NH3 和 0.00012gH2S。项目建成后全院废水年 响 和 削减 BOD50.08t,项目 NH3 和 H2S 产生量为 2.4×10-4t/a 和 9.46×10-6t/a,根据《医 保 护 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 号)废气处理规定:为防止病毒从医院水 措 处理构筑物表面挥发到大气中而造成病毒二次传播污染,需“将水处理池加盖板密 施 闭起来,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把处于自由扩散状态的气体组织起来”。本项目 污水处理站的恶臭气体主要产生于污水和污泥处理单元,工程各个产生臭气的单 元(污水集水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污泥池等)均位 于地下设置,并加盖板密封,盖板上预留进、出口,在污水处理部分(污水集水 — 22 — 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和污泥处理部分(污泥池、污 泥脱水间)设置一套活性炭除臭装置,项目污水处理站臭气经密闭负压收集+活 性炭吸附处理后,经 15m 高排气筒排放。臭气收集率 90%,活性炭吸附效率约为 50%, 风机风量为 1000m3/h,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年运行 365 天,每天运行 24 小时, 则污水处理站有组织 NH3 排放浓度为 0.0126mg/m3,排放量为 1.10×10-4t/a,H2S 排 放浓度为 0.0005mg/m3,排放量为 4.26×10-6t/a;无组织 NH3 排放量为 2.44×10-5t/a, H2S 排放量为 9.46×10-7t/a。 2、医疗废物暂存间恶臭 本项目在医院东侧设置 1 间医疗废物暂存间(10m2)和 8 个生活垃圾箱,医 疗废物及生活垃圾在临时存放过程中会产生恶臭气体。主要污染物为 NH3、H2S、 臭气浓度等。 本次评价要求,危险废物暂存间设置需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79-2001)及 2013 年修改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 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中的相关规定。需做到以下几点:℃医院应将医疗废 物暂存间密闭,医疗废物分类米用专用容器及防漏胶袋打包密封,严禁抛掷,严 防垃圾飞散或臭气溢出;℃应定时消毒;③常温下贮存期不得超过 1 天,确实不能 做到日产日清,应将医疗废物低温暂时贮存,暂时贮存温度应低于 5℃,采用空调 制冷时间最长不超过 7 天。 (二)排放口设置情况 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942-2018)、《排污许可 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HJ1105-2020)、《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 技术规范 锅炉》(HJ953-2018)相关要求确定本项目废气排放口设置本项目废气情 况详见表 4-1。 表 4-1 排放 口 名称 污水 处理 站废 本项目废气排放口基本情况一览表 编号 地理坐标 类 型 DA00 1 108°3′0.366″E 40°54′48.939″ N 一 般 排 排气筒 高度 内径 温 (m) (m) 度 15 0.4 2 5 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 准》 (GB-14554-93) 表 2 相关限值 — 23 — 气排 放口 放 口 (三)达标排放分析 本项目废气产生和达标排放情况详见表 4-2。 表 4-2 产 污 环 节 排放 方式 污 染 物 产生量 速率 kg/h 产生 浓度 mg/ m3 NH 2.79×1 0-5 0.027 9 3 有组 织 DA00 1 本项目废气产生及达标排放情况一览表 H2 S 1.08×1 0-6 0.001 1 NH 2.44×1 0-5 / 污 水 处 理 站 恶 臭 3 无组 织 H2 S 9.46×1 0-7 / 工 作 时 间 h/a 防 治 措 施 密 闭 负 压 收 集 + 活 性 876 炭 0 吸 附 +1 根 15 m 高 排 气 筒 加 强 管 理, 减 876 少 0 无 组 织 排 放 排放速 率 kg/h 排放 浓度 mg/ m3 1.26×1 0-5 0.012 6 4.86×1 0-7 0.000 5 2.44×1 0-5 / 9.46×1 0-7 / 执行标准 《恶臭污染物 排放标准》 (GB-14554-93) 表 2 相关限值 《医疗机构水 污染物排放标 准》( GB18466-2005) 表 3 标准要求 最高 允许 排放 浓度 mg/ m3 最 高 允 许 排 放 速 率 kg/ h 达 标 分 析 / 4.9 达 标 / 0.13 3 达 标 1.0 / 达 标 0.03 / 达 标 通过表 4-2 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气经密闭负压收集+活性炭吸附 处理后,经 1 根 15m 高排气筒排放,污染物 NH3 有组织排放速率为 6.28×10-6kg/h、 排放浓度为 0.0063mgmg/m3, H2S 排放速率为 4.86×10-7kg/h、 排放浓度为 0.0005mg/m3, — 24 — 各项污染物排放速率均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2 相关限 值,可以达标排放。 本项目周边 500m 范围内有居民环境敏感点, 在达标排放并加强管理的情况下,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对耿家营村和新河营村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四)废气收集处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1)有组织废气 本项目为综合医院,医院污水处理站运营过程中会产生 NH3、H2S 等恶臭气体, 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要求,污水处理站排出的废 气应进行除臭味处理,医疗机构应对污水处理站排出的废气进行消毒处理;根据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中规定:“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废 气应进行适当处理(如臭氧、生物吸附、光解处理等方法)后排放,排气高度应 不小于 15m” ;根据《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 (HJ1105-2020): 传染病和结合病专科医疗机构排污单位应对污水处理站排出的废气进行消毒处理, 可行技术可参考附录 A 中的表 A.1。根据表 A.1,无组织废气治理可行技术为“产 生恶臭区域加罩或加盖,投放除臭剂” ;有组织废气治理可行技术为“集中收集恶 臭气体经处理(喷淋塔除臭、活性炭吸附、生物除臭等) ”后经排气筒排放。本项 目污水处理站各构筑物均为地下式封闭建筑,各产生臭气构筑物顶端排气口、污 泥脱水间及污泥贮存间通风口用管道连接后引至活性炭吸附处理经 15m 高排气筒 排放。 废气的消毒处理:可采用臭氧、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紫外线、高压电场、 过滤吸附和光催化消毒处理对空气传播类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本项目采用紫外 线对污水处理站臭气进行消毒。活性炭吸附的最大率可达 50%以上,活性炭吸附 装置投资和运行成本低,除臭效果好,运行噪声较低,性能稳定,运行安全。紫 外线消毒安全可行。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站污染物 NH3、H2S 排放 速率均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2 相关限值,可以达标排 放。同时本项目医院污水处理站四周设绿化防护带,以减少臭气和噪声对病人和周 边居民的干扰。 — 25 — 综上,项目污水处理站恶臭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 技术可行。 (2)无组织废气 未收集的臭气无组织排放,企业应加强污水处理站周界无组织恶臭排放,对 恶臭进行定期喷洒除臭剂等减少扩散。 (五)监测计划 本项目监测项目及频次参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HJ819-2017) 、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 (HJ1105-2020)中 的有关规定进行。本项目具体监测点位选取及监测频次见表 4-3。 表 4-3 类别 监测点位 污水处理站废气排 放口 DA001 废气 污水处理站 周界无组织 监 测项目 NH3 H2S 臭气浓 度 NH3 H2S 臭气浓 度 项目监测计划一览表 监测 频次 执行标准 每季度监 测1次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2 相关限值 每季度监 测1次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 3 中 污水处理站周围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 浓度限值 二、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1、水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排放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本项目运营期间生活 污水产生量最大约为 1095m3/a;医疗废水产生量最大约为 876 m3/a。 本项目的水污染源主要包括门诊、病房、检验室等处排出的医疗废水、医护、 陪护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及锅炉排水,项目不设置食堂,本项目设 1 座污水集水 池和 1 座化粪池,一般生活污水与医疗废水分开处理,生活污水和锅炉排水经化 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医疗废水经独立污水集水池沉淀后进入医疗废 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进入市政管网,最终所有废水均排入五原县巴彦套海镇 污水处理厂。 项目所排医疗废水仅包括一般医疗废水和少量特殊性质污水。特殊性质污水 为检验室排放的检验废水,项目检验科仅设血、尿常规、血流变、电解质、凝血 — 26 — 四项、感染排查等常规检测项目,主要使用成套的分析化验仪器进行,所使用的 药剂均为仪器配套试剂,试剂盒为一次性使用,且不单独使用试剂,故无检验废 液排放,本项目不会产生含氰、含汞、含铬、洗印等特殊性质的污水。实验室会 产生一定量的酸废液和碱性废液,在废液桶里进行酸废液和碱废液中和,用 PH 试 纸检测为中性后排入污水处理设备,不加中和剂。 本项目污水处理设备布置在医院东南角,处理规模为 3m3/d,全天 24 小时运 行。 本项目进入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为医疗废水,水质与一般医院污水水质成分 类似,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中给出的医院污水水 质 指 标 参 考 数 据 , 废 水 水 质 为 COD250mg/L 、 BOD5100mg/L 、 SS80mg/L 、 NH3-N30mg/L,粪大肠菌群 1.6×108 个/L。 2、污水处理站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位于医院东南角,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建设与《医院污水处 理工程技术规范》(GB2029-2013)选址符合性分析详见表 4-4。 表 4-4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建设与《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GB2029-2013)选址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选址情况 是否符合 GB2029-2013 选址要求 五原县夏季 5~9 月份主导风向为西风,本 1、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位置宜设置在 项目主体建筑下风向应为建设区域的东 医院主体建筑物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 侧,由于项目场地限制,所以本次污水处 风向。 理站选择了建设区域的东南角。 2、在医院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中,应根 本项目新建污水处理站在独立地块中建 据总体规划适当预留余地,以利扩建、 设,周边预留足够空地,便于扩建、施工、 施工、运行和维护。 运行和维护。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四周为院区主道路,直 3、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应有便利的交通、 通院区主污物出入口,便于污泥运出,主 运输和水电条件,便于污水排放和污泥 道路下埋设院区主污水管道,直接与市政 储运。 污水管网连接,便于污水排放。 4、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与病房、居民区等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在独立地块中建设,周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 27 — 建筑之间应设绿化防护带货隔音带,以 边设置绿化隔离带。 减少臭气和噪声对病人或居民的干扰。 根据以上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污水处理站选址符合《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 规范》(GB2029-2013)中规定。 3、废水处理工艺及可行性分析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非传染病医院污水采 用“二级处理+消毒处理或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出水排入城市污水管 网(终端已建有正常运行的二级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的非传染病医院 污水可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 本项目为综合医院,根据本项目废水产生特点,本项目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 站废水处理工艺采用 “污水集水池+调节+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次氯酸钠消毒” 处理工艺。 本项目在污水集水池前均安装消毒设备,医疗废水经预消毒+污水集水池处理 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 根据水平衡分析可知,本项目运营期医疗废水排放量为 2.4m3/d,本项目污水 设计处理规模为 3m3/d。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工艺详见图 4-1。 内置格栅 医疗废水 污 水 集 水 池 水 调 解 节 泵 酸 化 池 池 曝气 PAC 次氯酸钠消毒 接 触 氧 化 池 沉 淀 池 硝化液回流 污泥回流 上清液回流 图 4-1 污泥 污泥浓缩 消毒池 污泥 消 毒 池 市政污 水管网 PAM 污泥脱 水间 有资质单 位处理 项目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 具体工艺说明: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包括预处理系统、二级处理系统、消毒系统及污泥处理系 统,其中核心部分为二级生化处理。二级处理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 — 28 — 中的大部分有机物转换成 CO2 和 H2O。 每个工艺具体描述如下: (1)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主要任务是去除污水中的机械杂质,医疗废水中的杂质主要是纸 屑、废渣和呈悬浮物状态的固体污染物。通过预处理,悬浮固体的去除率为 70~80%,BOD5 的去除率达 20%。通过机械格栅去除污水中的较大杂物,以防止 水泵的堵塞。 (2)二级生化处理系统 水解酸化工艺,污水在经过细菌形成的污泥层和填料,污泥层对有机物进行 吸附、网捕、生物絮凝、生物降解作用,同时去除 COD 和悬浮物,将污水中固体 状态的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水 解池对有机物的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个预处理过程,水解反应过程中没有彻 底完成有机物的降解任务,而只改变了有机物的形态。具体讲是将大分子物质降 解为小分子物质;难生化降解物质降解为易生化降解的物质,提高了污水的可生 化性。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小型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 出水水质稳定,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3)消毒 消毒是医院废水处理的重要工艺过程,其目的是杀灭废水中的各种致病菌。 本项目选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 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 酵母菌,并能灭活病毒。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 和氯化作用。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含氯消毒剂 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 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 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而次氯酸钠 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所以说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液。 — 29 —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 )本项目药品投放方式采 用连续消毒的方式,连续式接触消毒池的有效容积为污水容积和污泥容积之和, 消毒接触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消毒接触池宜分为两格; ②池内应设导流墙(板) ,导流墙(板)的净距应根据水量和维修空间要求确 定,宜为 600 mm~700mm; ③消毒接触池的行程长宽比不宜小于 20:1; ④消毒接触池出口处应设取样口。 加氯量(以有效氯计)应根据污水水质、消毒时间、出水余氯要求等因素经 试验或计算确定。本项目采用二级处理工艺,二级处理工艺加氯量宜为 15mg/L~25mg/L。 同时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相关要求:消毒池 的接触时间≥1.5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 6.5~10mg/L。 (4)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工艺以污泥消毒和污泥脱水为主。污水处理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在 污泥池内,投加石灰作为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后污泥需经脱水后封装委托有资 质单位外运处理。 污泥首先在污泥池中进行消毒,污泥池内需采取搅拌措施,以利于污泥加药 消毒。污泥消毒的最主要目的是杀灭致病菌,避免二次污染,可以通过化学消毒 的方式实现,化学消毒法常使用石灰和漂白粉。污泥在污泥池消毒接触时间要大 于 1.5h。 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脱水过程必须密封和气体处理。污泥脱水 宜采用离心脱水机,脱水后污泥含水率达 70~90%,离心分离前的污泥调质一般采 用有机或无机药剂进行化学调质, 脱水后的污泥应密闭封装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5)工艺流程 医疗污水先经过格栅去除水中的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后进入调节池,在调 节池均衡水质与调节水量。调节池内的污水经潜水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污水经 — 30 — 过水解酸化菌的作用,提高污水的可生化、去除部分污染物(由生物接触氧化池 回流来的硝化液也在此进行反硝化作用) 。水解酸化池的出水自流入生物接触氧化 池,在好氧条件下,通过接触氧化池填料上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 污染物,且实现氮的硝化。接触氧化池出水一部分回流至水解池,以实现反硝化 作用,一部分出水进入沉淀池(同时加药) ,通过重力沉降去除污水挟带的生物膜 等悬浮物。沉淀池的出水进入消毒池,投加次氯酸钠消毒后达标排入市政污水管 网。污泥经过消毒和脱水后,密闭封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运输处理。 (6)事故水池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配置了 1 个 10m3 应急事故水池,用于在污水处理站发生事 故时暂存需要维修的池体中的废水,同时调节池也可作为事故池储存事故时来水 及事故池体中的废水,可以满足项目污水处理站事故时检修期间的废水不外排。 (7)各构筑物尺寸 ①污水集水池 内置格栅,栅前水深为 0.4m ;内空尺寸:4.0m ×3.0m ×2.0m ,(长×宽× 高),1 座;V=24m3,停留时间:20h; ②调节池 设计水量:10m3/d;池总容积:17.5m3;停留时间:16h;数量:1 座 ③水解酸化池 设计水量:3m3/d;池总容积:7 m3;停留时间:10h;数量:1 座 ④接触氧化池 设计水量:3m3/d;池总容积:6 m3;停留时间:10h;数量:1 座 ⑤沉淀池 设计水量:3m3/d;池总容积:3.6 m3;停留时间:4h;数量:1 座 ⑥消毒池 设计水量:3m3/d;池总容积:2.6m3;停留时间:5h;数量:1 座 3、废水达标排放可行性分析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本项目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对 COD — 31 — 的去除效率约为 85%,BOD5 的去除效率约为 90%,SS 的去除效率约为 90%,氨 氮的去除效率约为 90%,粪大肠杆菌(个/L)去除效率约为 99.999%。 本项目医疗废水排放情况如表4-5所示。 表 4-5 本项目医疗废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处理前 废水 量 (m3/a) 污染物 名称 浓度 (mg/L) 产生量 (t/a) 876 COD 250 BOD5 100 SS 80 NH3-N 30 粪大肠 1.6×10 杆菌 8 个/L (个/L) 0.22 0.09 0.07 0.03 1.40×1011 个/a 治 理 措 施 自 建 污 水 处 理 站 处理后 去除率 浓度 (mg/L) 排放量 (t/a) GB18466-200 5 表 2 预处理 标准(mg/L) 85% 90% 90% 90% 37.50 10.00 8.00 3.00 0.03 0.01 0.01 0.00 250 100 60 — 99.999 % 160 个 /L 140000 个/a 5000 根据源强分析:本项目排放废水主要污染物 CODCr、BOD5、SS、氨氮、粪大肠 菌群的排放浓度分别为:37.5mg/L、10.0mg/L、8.0mg/L、3.0mg/L、160 个/L;排放 量分别为:0.03t/a、0.01t/a、0.01t/a、0.00t/a、1.4×104 个/a。本项目污水经自建污水处 理设施处理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均可达到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 2 中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五原县巴彦 套海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 4、医院总废水排放汇总 生活污水水质类比《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医院项目一期工程》中给出 生活污水数据,为 COD450mg/L、BOD5250mg/L、SS300mg/L、NH3-N30mg/L、 动植物油 30mg/L。 本项目总废水排放情况如表4-6所示。 表 4-6 废水 医疗废水 (876m3/a) — 32 — 本项目总废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 产生浓度 mg/L 产生量 t/a 去除效 率 排放浓度 mg/L 排放量 t/a COD 250 0.22 85.00 37.50 0.03 BOD5 100 0.09 90.00 10.00 0.01 SS 80 0.07 90.00 8.00 0.01 NH3-N 30 0.03 90.00 3.00 0.00 粪大肠 菌群 MPN/L COD 生活污水、锅 炉排水 (1115.4m3/a) 综合废水 (1991.4m3/a) 1.6×108 个 /L 1.40×1011 个/a 100.00 160 个/L 140000 个/a 450 0.50 10.00 405.00 0.45 BOD5 250 0.28 10.00 225.00 0.25 SS 300 0.33 40.00 180.00 0.20 NH3-N 30 0.03 0.00 30.00 0.03 动植物 油 COD 30 0.03 0.00 30.00 0.03 362.02 0.72 / 243.34 0.48 BOD5 184.02 0.37 / 130.42 0.26 SS 203.22 0.40 / 104.34 0.21 NH3-N 30.00 0.06 / 18.12 0.04 7.1×107 个 /L 1.40×1011 个/a / 146 个/L 71 个/a 16.80 0.03 / 16.80 0.03 粪大肠 菌群 MPN/L 动植物 油 5、排入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综合废水经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 终排入五原县巴彦套海镇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废水排放量为 1991.4m3/a(5.50m3/d) 。 五原县巴彦套海镇 10000t/d 污水处理工程位于五原县巴彦套海镇 212 省道南 侧,该污水厂接纳水标准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三级排放限值,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均满足该接纳标准,污水厂采用“格栅+调节池+沉砂池+A2/O+ 沉淀池+消毒池工艺”处理工艺处理废水,出水可达到《城镇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 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 A 标准,目前五原县 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建设完成投入运行,该污水厂有余量接纳本项目产 生的废水,因此不影响本项目废水的正常排放。 6、排放口基本情况 本项目废水排放口基本情况见表 4-7。 表 4-7 类别 排放口编号 本项目废水排放口基本情况一览表 废水排放口 DW001 医疗废水排口 — 33 — 及名称 产污环节 污染物种类 类型 排放规律 排放去向 地理坐标 排放标准 医疗废水 pH、COD、氨氮、SS、粪大肠菌群、BOD5、动植物油、石油类、挥发酚、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色度、总余氯、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 点源 间断排放,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性排放 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 108°3′0.55444″E,40°54′49.17394″N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 2 排放限值 (五)监测计划 本项目监测项目及频次参照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819-2017) 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 (HJ1105-2020)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本项目废水具体监测点位选取及监测频次见表 4-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内 容及方式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第 31 号)执行。 表 4-8 类 别 监测点位 项目废水监测计划一览表 监测项目 流量 DW001 (废水总 排口) 废 水 pH 值 COD、SS 粪大肠菌群 结核杆菌、BOD5、动植物油、石 油类、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色度、总氰化物 监测频 次 自动监 测 12 小时 周 月 执行标准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 标准》(GB18466-2005) 表 2 排放限值 季度 3、噪声 (1)噪声源强 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为污水处理站水泵噪声及人员活动噪声。污水处理站水 泵噪声值约 75~85 dB,水泵位于地下,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及地面的 隔声可降低噪声影响。医院人员来往时可能产生影响周围环境的嘈杂声。根据类 比调查,这类噪声声级一般在 65 ~75dB(A) ,经墙体吸收、隔声后可达 45 ~ 55dB(A)。主要声源设备及声源源强见表 4-9。 表 4-9 主要噪声源强及治理措施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噪声源种类 噪声值 降噪措施 1 2 废水处理站 各楼道 水泵、空气泵 医疗人员 75~85 65~75 减振隔声、墙体吸收 楼道两边墙体 — 34 — 降噪后噪声 值 45~55 45~55 3 外环境 社会活动 65~75 墙体吸收、关窗 45~55 2、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 为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风机、水泵等噪声较大的设备,在选 型时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同时做好减振措施,以减小对高精度的医疗仪器使用的 影响。水泵等均放置在地下设备用房内,采用单独隔间。水泵机组所处位置设减 振垫,水泵进出水管设置软接接头,水泵出水管设置带有消声功能的止水阀;风 机、制冷机、发电机等高噪声设备所处位置均设减振机座或减振吊架,接管上设 柔性减振接头,风管上设消声器,室外管道外包阻尼材料。对振动较大、噪声较 大的排风机设置在楼顶设备间内,并安装减振装置和消声,冷却塔安装在楼顶, 并安装减振装置和隔声罩。经基础减振、墙体阻隔、距离衰减后,噪声可得到有 效降低约 25dB(A)以上。 3、厂界噪声影响预测 根据噪声源和环境特征, 采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推荐方法和模式预测噪声源对厂界声环境质量的影响。 (1)厂界噪声预测模式 A、 LA r   Lare f r0  Adiv  Abar  Aatm  Aexc  r ——距声源 r 米处的 A 声压级 式中: L A  Laref r0 ——参考位置 r0 米处的 A 声压级 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 A 声压级衰减量 Abar——声屏障引起的 A 声压级的衰减量 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 A 声压级衰减量 Aexc——附加衰减量 B、几何发散 对于室内声源,计算 k 个声源在室内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k  i 1  0.1Li  L1  10 lg  10  然后,计算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L2: — 35 — L2  L1  TL  6 式中:TL——围护结构的传声损失,把围护结构当作等效室外声源处理。 C、遮挡物和降噪措施引起的衰减 考虑厂房结构和围墙屏蔽效应。 D、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 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按下式计算: Aatm ar  r0 /100 式中: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r0——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m ), a——每 100m 空气吸收系数。 当(r-r0)<200m 时,近似为零,所以在预测时可忽略不计。 E、附加衰减 附加衰减包括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云雾、湿度梯度、风及地面效应引起的声 能量衰减,本次评价中忽略不计。 (2)预测程序 A、选择一个坐标系,确定各噪声源位置和预测点位置; B、根据已获得的声源参数和声波到预测点的传播条件,计算出各声源单独作 用在预测点时产生的 A 声压级 Li; C、把 N 个声源单独对某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值按下式叠加,得该预测点的声 压级值 LA: n  i  1    L A  10 lg 100.1L i  厂界四周噪声预测值见表 4-10。 表 4-10 厂界及敏感点噪声预测值 预测点位置 东厂界外 1m 处 南厂界外 1m 处 西厂界外 1m 处 北厂界外 1m 处 — 36 —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贡献值 39.37 39.37 37.26 37.26 43.97 43.97 34.39 单位:dB(A) 标准值 60 50 60 50 60 50 60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34.39 夜间 50 达标 4、噪声达标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进行厂界噪声评价时,本 项目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 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采取减震、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后,本项目各厂界 昼间及夜间噪声预测值均满足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中 2 类标准限值。本项目厂界外 50m 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因此,本项目的 建设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5、监测计划 本项目监测项目及频次参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HJ819-2017) 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本项目具体监测点位选取及监测频次见表 4-11。 表 4-11 项目噪声监测计划一览表 类别 监测点位 监测项 目 监测频次 执行标准 噪声 项目东、南、西、北 厂界外 1m 处 噪声 每季度监 测一次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 4、固体废物 (一)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 1、生活垃圾 本项目每天门诊人数以 70 人/d 计, 门诊生活垃圾按每日每人次产生 0.01kg 计, 则门诊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 0.7kg/d;项目医护人员为 40 人,医院设有 20 张床位, 计 20 人,每人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按 0.5kg 计,则医务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 30kg/d;则本项目生活垃圾总量为 30.7kg/d,约 11.21t/a。项目设置垃圾桶对生活 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统一清运处理,对生活垃圾做到日产 日清,保证医院内无腐烂垃圾堆放。 2、危险废物 本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为:医疗垃圾、污水处理站污泥、废 药物、药品、废活性炭、生活垃圾等。 — 37 — (1)医疗废物(编号 HW01) 根据《医疗废物分类名录》的规定,医疗废物可分为感染性废物(废物代码: 831-001-01)、损伤性废物(废物代码:831-002-01) 、病理性废物(废物代码: 831-003-01)、化学性废物(废物代码:831-004-01)和药物性废物(废物代码: 831-005-01)五大类。 根据《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中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 册,住院病人医疗废物产生量按 1.0kg/(床•d),门诊医疗废物按 0.1kg/(人•d)计算, 本项目的医疗废物产生情况见表 4-16。 医疗废物按性质分类包装后在医疗废物暂存间分类储存及管理,暂存后由医 疗废物专用通道转运,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运输、处理。 表 4-12 名称 医疗废物 项目医疗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排污环节 数量 核算指标 病床 20 床 门诊 70 人 合计 产生量 kg/d t/a 1kg/(床•d) 20 7.30 0.1kg/人 0.7 0.26 20.7 7.56 (2)污水处理站污泥 本项目病区底泥属于危险废物(编号 HW01 代码 841-001-01),污泥产生系 数以处理水量的 0.04%计。本项目医疗废水产生量为 876t/a, 底泥产生量约为 0.35t/a。 本项目底泥清掏前需进行监测,将清掏出的污泥经压滤机压滤(脱水)后经石灰 消毒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 4 医疗机构污 泥控制标准后,将消毒污泥密闭封装,及时外运,以免长期堆放,散发出异味及 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污泥采用化学消毒方式,本项目采用石灰进行 消毒,石灰投加量约为 15g/L 污泥,保证有不少于 2 小时接触时间。暂存于医废暂 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3)废药物、药品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废药物、药品产生量约为 0.01t/a,废药物、药 品属于 HW03 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后,在医疗垃圾暂存间暂存,定期委托有资质 单位处理处置。 — 38 — (4)废活性炭 项目污水处理站废气采用活性炭吸附,活性炭需要定期更换,更换周期约为 3~6 个月,废活性炭产生量为 0.2t/a,属于 HW49 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后,在医疗 垃圾暂存间暂存,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版) 》 ,本项目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详见表 4-13。 表 4-13 序 号 1 危险废 物名称 危险废 物类别 医疗废物 (感染性 废物、损伤 性废物、病 理性废物、 HW01 化学性废 物、 药物性废 物) 污水处理 HW01 站污泥 废药物、药 HW01 品 本项目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危险废 物代码 841-001-01、 841-002-01、 841-003-01、 841-004-01、 841-005-01 产生工 产生量 序及装 (吨/年) 置 7.56 形态 产废 周期 门诊、 急诊、 住院、 液体、 每 医学影 固体 天 像、手 术室等 危险 特性 T/C/I/R/I n 污水处 每 固体 理站 天 医院治 液体、 每 3 841-001-01 0.01 疗过程 固体 天 污水处 每 HW4 4 废活性炭 900-041-49 0.2 理站恶 固体 季 9 臭处理 度 注:T:毒性;In:感染性;I:易燃性;C:腐蚀性;R:反应性。 2 841-001-01 污染防 治措施 0.35 In In 暂存于 医废暂 存间, 定期委 托有资 质的单 位处理 处置。 T/In 本项目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基本情况详见表4-14。 序 号 1 2 贮存设 施名称 表4-14 本项目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基本情况一览表 危险废物 名称 危险 废物 类别 危险废 物代码 医疗废物 (感染 841-001-01、 性废物、损 841-002-01、 伤性 医疗废 841-003-01、 废物、病理 HW01 物暂存 841-004-01、 性废 区 841-005-0 物、化学性 1 废物、 药物性废物) 841-001-01 废药物、药 HW01 位置 医院东 南侧 建筑 面积 (m2) 10 贮 存 方 式 贮 存 能 力 桶 装 10t 桶 贮 存 周 期 1天 1个 — 39 — 品 3 HW4 9 废活性炭 污泥暂 存间 4 污水处理站 HW01 污泥 装 桶 装 900-041-49 841-001-01 污水处 理站污 泥处理 间 10 袋 装 月 1个 月 10t 一 周 (二)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必须对废弃物进行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分类进行收集, 确保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 使危险固体废物最终得以安全有效的处理处置。 环评要求医院废物在收集、贮存、转运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 范》(环发[2003]206 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设置规范》 (DB32T3549-2019) 、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 (GB19217-2003) 、 《医疗卫生机 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其修 改单中的相应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医疗废物 (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对医疗垃圾的管理应从医疗废物的产生地开始,在废物源头就地分类收集、贴标 签、包装。只有在废物产生点就地分类,才能将废物分为不同类型进行正确的处理。 分类应由产生废物的部门派专人负责实施,保证安全。废物产生部门应该尽可能地对 废物分类,只有在情况不清楚的时候才遵循防范原则,即如果废物的种类不清楚时, 将其放置在危害性最高的废物收集袋中。分类分离处置必须贯穿全过程,从产生点经 过整个废物流到最终处置点,所有存储和运输方法也必须遵守这种分类分离制度。在 医疗垃圾产生的基本单位如护理或医疗单元即对所产生的医疗垃圾按要求进行分类 收集、设置医疗垃圾收集容器与塑料袋,并在基本收集点提供垃圾收集的指导或警示 信息。 根据《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HJ421-2008) ,本项目分类 收集医疗垃圾包装物、容器的要求见表 4-15。 表 4-15 医疗废物包装袋物理机械性能要求一览表 项目 拉伸强度(纵、横向) 断裂伸长率(纵、横向) — 40 — 指标 ≥20MPa ≥250% 落膘冲击质量 跌落性能 漏水性 热合强度 130g 无破裂、无渗漏 无渗漏 ≥10N/15mm 分类收集医疗垃圾的塑料袋或容器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不应随地放置或丢弃医疗垃圾。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均应该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及时分类收集本单元产生的医疗垃圾,并按 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垃圾专用包 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医疗废物容器在装满 3/4 时,应 扎紧封闭塑料袋或封闭容器,等待转运,并及时更换新的塑料袋或容器。另外,切不 可在废物袋或容器中回取医疗废物(如清点某种医疗废物的数量等) ,一旦有医疗垃 圾混入生活垃圾,混有医疗废物的生活垃圾应该按医疗废物处置,切不可以再进行回 取或分拣。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 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2)医疗垃圾暂存 建设单位单独设置医疗垃圾贮存间,建筑面积 10m2 ,医疗垃圾及时清运。医疗 垃圾贮存间是专门用来储存医疗废物,不能用于其他任何用途。 ①在贮存间的外围设置建造围挡或门槛,保证能防止 25 年一遇的暴雨不会流到 医疗垃圾堆里。 ②医疗垃圾临时贮存间要采取下述防渗措施:暂存区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 少 1m 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者至少 2mm 厚 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每个部分均设置防漏裙脚或储漏盘,防漏 裙脚或储漏盘的材料要与危险废物相容。 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必须当日消毒,消毒后装入容器。常温下贮存期不得超过 一天,于摄氏 5 度以下冷藏的,不得超过 7 天。临时贮存间的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 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 ③在贮存间内设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 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设置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 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医疗垃圾贮存 — 41 — 设施周围设置围墙或其它防护栅栏, 防止非管理人员误入和接触医疗垃圾而造成危险。 ④危险废物存放间及危险废物周转箱、容器均必须粘贴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 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HJ421-2008)要求的警示标志,并参照《危险废物贮存 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附录 A 所示的标签。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 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医疗废物暂时 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及生活垃圾存 放场所,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收集装置必须严格区分,并设有标示,严禁将医疗废物 混于生活垃圾中。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 消毒处理。 ⑤医疗废物暂存管理制度 a、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识。 b、医疗废物暂存场所要设专(兼)职人员管理。贮存设施和设备应定期消毒。 c、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只能用于存放医疗废物,不得混放其他物品。 d、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应完好无损,发现破裂、开裂,应及时更换、修复。 e、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内应备用应急设备和工具,包括个人安全防护装备、消防 灭火设备、泄露物清理工具、消毒剂、备用容器等。 f、医疗废物暂存场所的管理人员对各科室集中收集的医疗废物要按照规定进行 检査、登记并和运送人员做好有关的交接记录。 g、医疗废物暂存场所的管理人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记录应保留三年。 h、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制止 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及时向有关 部门报告。 (3)医疗垃圾及时转运 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 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存地点。转运医疗垃圾的车辆应便于装卸、 防止外溢,加盖便于密闭转运,转运车辆应每日清洗与消毒。转运路线应该选择专用 — 42 — 的污物通道,选择较偏僻、行人少、不接近食堂等高危区域的路线,并尽量选择人少 的时间转运,转运过程中正确装卸,避免遗撒。转运工作人员做好个人保护措施。 (4)医疗垃圾处置去向 本项目产生医疗废物先暂存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后, 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2、污泥 《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已将污泥的排放纳入该标准体系,要求医疗机构污水 处理构筑物中的污泥必须经无害化处理,排放的污泥应达到该标准中的要求。本项目 的污泥无害化处理措施是将污泥浓缩脱水后,加入消毒剂石灰进行灭菌消毒,石灰投 量每升污泥约为 15g,使污泥 pH 达 11-12,充分搅拌均匀后保持接触 30-60min,并 存放 7 天以上;漂白粉投加量约为泥量的 10-15%。经浓缩、脱水、无害化处理后的 污泥要及时外运,以免长期堆放散发出异味及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本项目污泥 清掏前应进行监测,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中医疗机 构污泥控制标准的要求后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污泥处理间需要新建污泥暂存间,建筑面积 10m2 ,专门存放 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泥的收集、暂存和保管等均应按照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 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 年第 36 号)相关规定。另外,污泥的收集、运输、包装等应符合《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1)污泥的贮存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有防渗漏、防雨淋、防流 失措施,污泥暂存间设置排风系统,污泥暂存间的地面需进行防渗处理,地面硬化、 无裂隙,地面铺设至少 2mm 厚的防渗膜,渗透系数≤10-10cm/s,污泥暂存间门口需要 设置至少 150mm 的漫坡。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 其修改单中的有关要求。 (2)贮存、运输危险废物的设施和场所,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设置统一警示标志; (3)污泥运输过程中应有防泄漏、防散落、防破损的措施; (4)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危险废物管理档案,由专人负责污泥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 43 — 3、废药物、药品,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收集后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 间,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 4、项目门诊、住院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各楼层垃圾桶收集后袋装在医疗废物 暂存间暂存后,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 综上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均得到了妥善处理和处置,不直接排入外环境,对环 境影响较小。 5、地下水、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一)污染源类型及污染途径 本项目建成后用水由项目所在区域水厂供给,项目不对区域地下水进行开采, 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项目运行后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以下方面:废水经收集处理达接管标准后统一排至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处理厂, 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废水的事故泄漏从而造成渗透影响地下水水质,污水处理 设施(化粪池、隔油池、实验室废水收集池、污水处理站各处理单元) 、医疗垃圾 暂存间、备用柴油发电机房和储油间等有可能发生泄漏或污水泄漏事故会污染地 下水及土壤。 (二)环境保护措施 1、源头控制 (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污水处理设施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污 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2)对各种地下污水管道及检查井等,采用耐腐蚀抗压的夹砂玻璃钢管道, 管道与管道的连接采用柔性的橡胶圈接口,管道内外均采用防腐、防渗等处理, 渗透系数K≤1×10-10cm/s;另建设控制站、截污阀、排污阀、流量、压力在线监 测仪,购买超声及磁力检漏设备,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漏,对出现泄漏处的土壤进 行换土。 (3)固体废物的堆放场地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采取防泄漏措施。 (4)严格固体废物管理,不接触外界降水,使其不产生淋滤液,严防污染物 泄漏到地下水中。 — 44 — 2、分区防渗措施 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控制措施即为地面防渗工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全院 污染区参照抗渗标准要求采取防渗措施,以阻止泄漏到地面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中,二是全院污染区防渗区域内设置渗漏污染物收集系统,将滞留在地面的污染 物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本项目防渗分区划分及防渗等级见表4-22 ,本项目设计采取的各项防渗措施 具体见表4-16。 表4-16 项目地下水防渗分区和防渗技术要求一览表 单元名称 防渗分区 院内其他场所 一般防渗区 医疗固废暂存间、污泥 池 污水处理站、污水管道 重点防渗区 表4-17 防渗分 区 一般防 渗区 重点防 渗区 单元名称 防渗技术要求 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 或参照GB16889执行 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10cm/s; 或参照GB18598执行 本项目分区防渗措施方案一览表览表 防渗技术要求 刚性防渗结构:抗渗混凝土,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 10-7cm/s 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 医废暂存间、污泥 10-7cm/s) ,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其它人 池 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1、新建污水站防渗措施如下:混凝土水池结构厚度不应小 于250mm;混凝土防渗等级不应小于P8,且水池的内表面 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或涂聚脲等防水涂料,或在水泥 污水处理站 中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 (包括事故水池) 2、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不应小于1.0mm,喷涂聚 脲防水涂料厚度不应小于1.5mm。 3、当混凝土中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时,掺量宜为 胶凝材料用量的1%-2%。 管道采用耐腐蚀抗压的夹砂玻璃钢管道;管道与管道的连 污水管道 接采用柔性的橡胶圈接口。渗透系数K≤1×10-10cm/s。 院内其他场所 (三)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各类构筑物均按照表4-17 进行防渗要求建设,在采取各种防渗措施以 及防护措施之后,医院还应加强日常检修、维护、管理,项目生产对地下水、土 壤影响轻微。 (四)监测要求 — 45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和《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HJ964-2018),本项目不需设置地下水和土壤环 境跟踪监测点。 6、环保治理措施及投资估算 本工程环境保护设施主要有: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噪声污染治理设施、废水 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等,环保投资 46.4 万元,占总投资 600 万元的 7.73%。环保投资估算明细见表 4-18。 表 4-18 项目 废气 废水 单位:万元 治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恶臭气体经气经密闭负压收 集+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 15m 高排气筒 排放 环保投资 医疗废物暂存 间恶臭 消毒,日产日清 1 生活污水 化粪池 0.2 医疗废水 污水处理站 10 采用厂房隔声、减震、选用低噪声设备, 且安装在室内。 2 污水处理站恶 臭 噪声 8 生活垃圾设置盖式垃圾箱收集,定期运往 指定垃圾站 分类贮存在危险废物暂存间内,每种危险 废物存放区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标准的容器 储存,加上标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处置 厂区地面硬化、各类水池防渗、医疗废物 废物暂存间防渗 生活垃圾 固体 废物 本项目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一览表 危险废物 防渗 0.2 5 20 - 合计 46.4 7、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本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见表 4-19。 表 4-1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内容一览表 项目 污染源 设施或措施内容 废水 医疗废水 小型污水处理设 备,处理规模为 3m3/d, “污水集 水池+调节+水解酸 化+接触氧化+沉淀 +消毒”一体化一 体化地埋式医疗 — 46 — 验收指标 CODCr≤250mg/L BOD5≤100mg/L SS≤60mg/L 粪大肠菌群数 (MPN/L)≤5000 验收标准 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 排放标准》 (GB 18466-2005) 废水处理设备 生活污水 地下水防 护 废气 医疗废水 处理设备 间产生的 异味 医疗废物 暂存间恶 臭 经密闭负压收集+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 15m 高排气筒排放 消毒,日产日清 五原县巴彦套海镇污水 处理厂接纳标准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2 相 关限值;《医疗机构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 3 污 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 物最高允许浓度 《一般工业固体废 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 标准》(GB18599-2001) 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 公告 2013 年第 36 号)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 制标准》(GB18597-2001) 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 公告 2013 年第 36 号)的 规定、《医疗废物专用包 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 准》(HJ/T421-2008)、 《医 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 理办法》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经过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 清运 医疗垃圾 分类贮存在危险废物暂存间内,每种危险 废物存放区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标准的容器 储存,加上标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处置 污泥 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清掏、脱水消毒、收 集处理 《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 标准》中表 4 中医疗机构 污泥控制标准 污水处理站水泵放置在地下,通过基础减震及墙体的隔 声降噪,通过加强人员就诊秩序,禁止大声喧哗降低噪 声影响 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 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2 类 区标准 固废 噪声 CODCr≤500mg/L BOD5≤300mg/L SS≤400mg/L 化粪池 1 个 NH3-N≤25 mg/L 动植物油≤100 mg/L 污水间及废水管道,①污水输送全部采用 管道,管道材料应视输送介质的不同选择 合适材质并做表面防腐、防锈蚀处理,减 轻管道腐蚀造成的渗漏,并进行定期的检 查,确保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发生;② 医疗废水设备间、医疗废物暂存间采用防 渗、防腐处理;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 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 2013 年 修改单要求,防渗层为至少 2mm 厚高密 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 料,要求渗透系数≤10-10cm/s。 — 47 — — 48 — 五、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排放口(编号、 名称)/污染源 污染物项目 环境保护措施 执行标准 污水处理站恶臭 DA001 NH3、H2S、臭 气浓度 密闭负压收集+活 性炭吸附+1 根 15m 高排气筒 医疗废物暂存间 恶臭 NH3、H2S、臭 气浓度 消毒,日产日清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 准》 (GB-14554-93)表 2 相关限值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 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 3 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 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医疗废水 总排口 DW001 pH、COD、氨 氮、SS、粪大肠 菌群、BOD5、 动植物油、石油 院区污水处理站处 类、挥发酚、阴 理达标后排入市政 离子表面活性 污水管网 剂、色度、总余 氯、 肠道致病菌、 肠道病毒 大气环境 地表水环境 生活污水 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 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 2 预处理标准 pH、COD、氨 氮、SS、 化粪池处理后排入 市政污水管网 污水厂接纳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 — 声环境 厂界 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 室内布置+基础减 振+消声+隔声 电磁辐射 — — — 项目产生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医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 质单位处理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本项目生活垃圾处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20.4.29 日修订)“第三四章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的有关规定。医疗废物执 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 固体废物 告 2013 年第 36 号) 、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中的有 关要求。另外,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包装等应符合《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危险废物的处置执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 年 4 月 29 日修订) 》中第六章危险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本项目医疗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执行《医疗机构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 土壤及地下水 — — 49 — 污染防治措施 生态保护措施 — 环境风险 防范措施 1、排污口规范化管理 本项目设置 1 个废气排放口、1 个废水总排口、1 个医废暂存间。本项目排 污口规范化设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GB15562.1~2-1995)的规定。废 气、废水监测点位的设置必须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 要求;废暂存间应设置专用台账记录。 2、监测计划管理 其他环境 管理要求 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HJ819-2017)、《排污许可证申请 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HJ1105-2020)中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开展自 行监测活动,结合具体情况,建设单位可委托其他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 排污单位对委托监测的数据负总责。 3、加强内部人员管理,制定专门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环境管理工作。 4、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 50 — 六、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符合“三线一单”相关要求,项目选址 合理;项目运行过程中各项污染治理措施能够满足环保管理的要求,各项污染物能实 现达标排放和安全处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只要建设单位切实落实本报 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前提 下,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 51 — 附表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 项目 分类 污染物名称 氨 硫化氢 CODCr BOD5 SS 氨氮 粪大肠杆菌 (个/L) 动植物油 废气 废水 一般工业 固体废物 现有工程 现有工程 在建工程排放 以新带老削减 本项目建成后 本项目排放量(固体 排放量(固 量(新建项目不 全厂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 许可排放量 量(固体废物产 体废物产生 废物产生量)④ 量)⑥ ② 生量)③ 填)⑤ 量)① 0 0 0 1.10×10-4 t/a 0 1.10×10-4 t/a 0 0 0 4.26×10-6 t/a 0 4.26×10-6 t/a 0 0 0 0.48 t/a 0 0.48 t/a 0 0 0 0.26 t/a 0 0.26 t/a 0 0 0 0.21 t/a 0 0.20 t/a 0 0 0 0.04 t/a 0 0.04 t/a 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感染 性废物、损伤性 废物、病理性废 物、化学性废物、 危险 药物性废物) 废物 污水处理站污 泥 废药物、药品 废活性炭 注:⑥=①+③+④-⑤;⑦=⑥-① — 52 — 变化量 ⑦ 1.10×10-4 t/a 4.26×10-6 t/a 0.48 t/a 0.26 t/a 0.20 t/a 0.04 t/a 71 个/a 0 71 个/a 71 个/a 0 0 0 0.03 t/a 0 0.03 t/a 0.03 t/a 0 0 0 11.21t/a 0 11.21t/a 11.21t/a 0 0 0 7.56 t/a 0 7.56 t/a 7.56 t/a 0.35 t/a 0.35 t/a 0.01 t/a 0.2 t/a 0.01 t/a 0.2 t/a 0.35 t/a 0 0 0 0 0 0 0.01 t/a 0.2 t/a 0 0 本项目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 53 — 图例: 项目所在地 大气监测点位 噪声监测点 敏感点 附图 2 — 54 — 项目敏感目标及监测点位图 锅炉房 门诊楼 疫 苗 接 种、 放 射 科 医疗废物暂存间 污水处理站 病房楼 附图 3 项目平面布置图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 69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