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doc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部门简介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经过三十年的学术积 累、人才培养和广泛而卓有成效的国内外合作,持续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基础 研究成果和重大产业化技术,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催化研究中心。建室以来,获得国家技术发 明一等奖 1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3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 1 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 14 项。2004 年、2009 年和 2014 年,连续三次在国家 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 92,其中研究员 40 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3 人、中国工程院 院士 1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0 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 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4 人、国家“千人计划”4 人、“青年千人”5 人),副研究员 22 人, 高级工程师 5 人,助理研究员 9 人,工程师 10 人,博士后 30 人,研究生 180 余人。 实验室根据催化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能源、化工、环境等发展的实际需求,明确定位 “以催化基础研究为立足点、应用基础研究为结合点,瞄准国际前沿方向和我国重大应用过 程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催化材料及其 制备新技术、环境友好和资源优化利用的新催化反应过程、原位动态表征技术和催化理论计 算。近年来在催化基础和应用基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其中部分内 容简述如下。 1.纳米催化 大约 70%的化工过程用到固体催化剂,其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在纳米尺度上 的作用机制。自 2000 年起,实验室系统研究催化剂纳米结构与反应性能的本质关系,从纳 米乃至原子层次剖析催化剂活性位结构,提出了单原子催化、形貌效应、纳米界面限域新概 念,为创制高效纳米结构催化剂奠定了科学基础,并引领纳米催化研究新方向。 2.太阳能光催化 太阳能光催化是地球上最重要且最具挑战的化学反应,涉及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 实验室围绕高效宽光谱吸光、光生电荷高效分离、电子/空穴有效参与催化反应等关键基础 科学问题,探索高效光催化剂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研制了多个宽光谱响应的可见光催化剂体 系,发现了“异相结”光生电荷分离和晶面光生电荷分离效应,提出了氧化和还原双助催化 剂协同促进新策略,为提高太阳能到化学能转换效率、认识光化学转化的动态过程与微观机 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3.多相手性催化 多相手性催化是合成手性药物中间体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化学领域的前沿方向。实验 室围绕高效和高选择性地构建手性化学键,多相催化与均相催化交叉结合,发展了纳米反应 器内均相手性催化反应的新策略。通过化学微环境修饰、纳米尺度封口等技术将一系列均相 手性分子催化剂封装在纳米笼中,构筑了纳米手性反应器,观察到纳米反应器内手性催化剂 的双分子耦合反应加速效应,实现了多相催化、材料化学和手性催化的交叉融合。 4.生物质催化转化 生物质催化转化为化学品和液体燃料是其合理且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但涉及复杂的固 -固-液-气反应动力学和 C-O、C-C 的活化的选择性问题。实验室采用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 相结合的策略,设计多种新型高效脱氧、加氢多功能催化剂体系,实现了生物质平台化合物 催化转化制航空煤油、纤维素制乙二醇、木质素制酚类化合物等重要反应的高活性和高选择 性。通过设计和制备均相–多相复合结构催化剂和调变两类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实现了纤 维素一步高选择性生成乙二醇新反应途径。 5.无机膜及膜催化 反应分离一体化是现代化工发展方向之一,反应与分离的合理匹配可大幅度提高过程效 率。实验室针对分子筛膜分离材料结构调控的技术难点,利用气–液界面辅助取向自组装 技术和对晶种层二次成核过程的调控,发展出一种新的制备高性能分子筛膜的方法,实现了 具有高度取向的 MFI 型分子筛薄膜的可控制备,膜材料表现出精确的分子尺寸筛分性能, 完成了 5 万吨/年异丙醇分子筛膜脱水的工业示范。近期,还发展了单层 MOFs 超薄分子筛 膜材料制备新技术,实现了快速而精确地筛分尺寸差异仅为 0.04 nm 的氢气和二氧化碳分 子,是目前唯一能达到二氧化碳燃烧前捕获应用要求的膜材料。 6.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 基于我国煤代油的能源战略需求,实验室通过长期开拓性研究,突破了小孔磷酸硅铝分 子筛合成技术,实现了 SAPO-34 分子筛工业放大合成和工业生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甲醇制烯烃(DMTO)成套技术。于 2011 年完成了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60 万吨烯烃/年)商业化运营,使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拥有设计和建设百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工业 装置的技术能力,居全球领先地位。目前已有 7 套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投入商业运行, 烯烃产能近 400 万吨。 在国际合作方面,实验室基于“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理念,与德国、法国、荷 兰、美国、日本等国的催化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先后成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 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BP 大连能源创新实验室;实施了中荷战略合作计划 项目、 中日韩 A3 前瞻计划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德国巴斯夫“国际合作卓越中心”、沙特 基础工业公司-大连化物所先进化学品生产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化物所-托普索公司研发中 心。 详细内容请见:http://www.sklc.dicp.ac.cn/ 二、招聘岗位 序号 研究组 岗位名称 岗位 类别 岗位职责 应聘条件 招聘 聘用部门 人数 联系方式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环境催化相关专业,有 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撰 1 环境催化 科技 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能 1 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 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 神 催化反应化学 研究组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申文杰 501 组 材料化学相关专业,有 shen98@dicp.ac.cn (申文杰) 材料(金属或金属氧化 物)合成和结构分析的 2 纳米催化 科技 研究经历,较强的科研 1 能力和撰写英文科技 论文的能力,良好的沟 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 作精神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催化、电化学、表面化 学等化学相关专业,扎 纳米与界面催化 3 研究组 表面与界面催 502 组 化 表面与界 实的催化基础知识和 科技 面催化研 丰富的催化研究经历,1 究 (傅强) 有相关研究背景的具 傅强 qfu@dicp.ac.cn 有高级职称者和博士 后优先,工作认真、踏 实、努力,有团队精神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化学工程、物理化学专 纳米与界面催化 4 从事中高 业、电化学、催化化学 研究组 中高温 CO2 电 502 组 催化还原研究 科技 (傅强) 温 CO2 电 等相关专业,具有固体 催化还原 氧化物电解质电解池 研究 1 汪国雄 wanggx@dicp.ac.cn 或燃料电池的相关工 作经历,工作认真,踏 实、努力、有团队精神。 5 二维材料与能源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小分子转化创新 催化剂的 催化、电化学、理论计 特区组 05T6 组 (邓德会) (结束) 多相催化 科技 设计、表 算等化学相关专业,扎 征、机理研 实的催化基础知识和 究 1 丰富的催化研究经历, 有相关研究背景的具 邓德会 dhdeng@dicp.ac.cn 有高级职称者和博士 后优先,工作认真、踏 实、努力,有团队精神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固体核磁共振或催化 纳米与界面催化 6 研究组 502 组 等化学相关专业,扎实 的核磁共振和催化基 固体核磁共振 科技 础知识,有相关研究背 (傅强) 1 潘秀莲 panxl@dicp.ac.cn 景的博士后优先,工作 认真、踏实、努力,有 团队精神 研究生学历,硕士(含) 以上学位,物理、化学、 纳米与界面催化 7 502 组 (傅强) 热电材料制备 及器件开发 热电材料 科技 制 备 及 器 件开发 材料、机械等相关专业, 具有热电材料制备、器 件组装和性能测试的 1 相关经验者优先考虑, 姜鹏 pengjiang@dicp.ac. cn 工作认真、踏实、努力, 有团队协作精神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具有较深厚的光催化 和光电催化相关理论 研究背景,特别要求具 分子催化与原位 8 表征研究组 503 组 (李灿) 有较强的量子化学理 光催化和光电 论基础、工作勤奋认真, 催化相关理论 科技 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但 1 研究 经考核后若工作基础 李灿 canli@dicp.ac.cn 较为薄弱、目前不能胜 任岗位者,也可以考虑 先给予博士后位置,然 后视科研进展情况聘 为我组工作人员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从事 DNA 核酸催化、生物化学或 催 化 研 究 化学生物学等专业,具 分子催化与原位 9 表征研究组 503 组 (李灿) DNA 催化研 究 工作,探索 有 核 酸 酶 或 核 酸 结 构 科技 与 生 理 过 及其性质研究背景,并 1 程相关的 在 国 际 重 要 学 术 刊 物 DNA 催化 上发表过相关论文。能 反应过程。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工 作认真,热爱科学研究, 李灿 canli@dicp.ac.cn 责任心强,富有团队合 作精神。具有 DNA 催 化相关工作背景者优 先。 发展硫化 氢等污染 物转化制 氢的光、电 催 化 科 学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分子催化与原位 10 表征研究组 503 组 (李灿) 和 技 术 与 具有扎实的电化学和 能源和环境电 工 业 化 应 光电化学专业知识,在 化学与光电化 科技 用;发展水 国 际 重 要 期 刊 上 发 表 1 学研究 相 有 机 污 过相关文章,年龄不超 李灿 canli@dicp.ac.cn 染 物 降 解 过 35 周岁;具有相关 的 光 电 催 工作经验者优先。 化和电催 化转化及 工业化应 用 研究生学历,硕士(含) 以上学位,具有陶瓷材 料制备、催化剂制备、 11 无机膜与催化新 无机膜及 材料研究组 催化膜反 504 组 研究助理 1 (杨维慎) 科技 应器相关 科研工作 表征、电化学相关背景; 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2 良好的科技论文、报告、 专利撰写能力;有责任 朱雪峰 zhuxf@dicp.ac.cn 心、善于沟通,有良好 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 作意识,为人随和,做 事认真细致。 研究生学历,硕士(含) 以上学位,催化及化学、 催化剂(放 无机膜与催化新 12 材料研究组 504 组 (杨维慎) 研究助理 2 化工相关专业;实验技 能扎实、对催化材料及 大)制备、 其制备有一定了解,具 3 支撑 表 征 以 及 有催化剂合成,对催化 反应性能 剂放大经验者优先;做 评价 事认真细致,团队合作 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 的优良品质。 楚文玲 cwl@dicp.ac.cn 王红心 wanghx78@dicp.ac. cn 开展固体 固体核磁共振与 13 催化化学研究组 05T5 组 催化材料固体 核磁共振研究 核磁共振 科技 与 催 化 化 学研究工 作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 相关专业,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具有良好的 2 侯广进 ghou@dicp.ac.cn 英文写作能力和独立 开展科研工作能力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相 14 纳米反应器与反 开展纳米 应工程学创新特 纳米反应器制 反应器制 区研究组 05T7 组 备与催化研究 科技 备与催化 应用 关专业,具有纳米反应 器或金属核壳结构催 化剂用于合成器催化 1 转化相关工作经历,较 刘健 0411-82463721 强的科研能力和撰写 英文科技论文能力,工 作认真,有团队精神。 三、应聘方式 1、应聘报名采取网申方式进行,不接收其他途径的报名方式。 网申方式:登录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人才招聘网,填写在线简历选择应聘部门、填写岗 位名称(严格按照招聘计划表中名称规范填写)进行岗位申报。 2、人事处对应聘人员简历进行初选,符合应聘条件者录入我所应聘人才库。 3、根据招聘有关规定、对初选符合应聘条件者参加研究所统一组织的能力测评、面试 答辩及考核。 4、通过考核者,按照国家、中国科学院人员聘用管理办法和研究所有关规定进行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