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doc

penguin9 页 80 KB下载文档
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doc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doc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doc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doc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doc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doc
当前文档共9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doc

2021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一、项目名称 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候选单位 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三、候选人 1、刘峰奇;2、张锦川;3、刘俊岐;4、卓宁;5、翟慎强;6、王占国;7、王利军;8、梁 平;9、刘舒曼;10、陆全勇;11、马骁宇;12、胡颖;13、李路;14、姚丹阳;15、闫方亮 四、项目简介. 该发明属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领域(学科代码 51020),涉及了多项研制红外量子级联激 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简称 QCL)的关键技术。 小型、大功率、波长可调谐、可集成的红外激光器在反恐/安全、智能传感等领域具有关 键作用。QCL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被证实是最理想的中远红外半导体激光器,是国 际高度关注的战略性高技术,属国家“卡脖子”技术,高功率 QCL 国外长期对我国实施 禁运。 该项目实施之前,国际上没有实用化 QCL 产品、仅有少数几个实验室有能力研制 QCL,其 技术瓶颈在于能带结构设计、近千层纳米级厚度的三元化合物半导体异质结构外延、大 功率低阈值工艺、调谐范围及光束质量控制等。项目成员攻克了材料设计与制备、器件 工艺等全链条关键技术,研发出波长 3.5-16.5μm 范围的一系列低阈值和高功率 QCL 器 件,可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发明点 1:全结构近千层 QCL 制备技术、量子点 QCL 设计原理与制备技术 (1)围绕 QCL 有源区近千层三元化合物半导体量子阱/超晶格结构材料层厚、组分、界 面质量和调制掺杂精确控制的难题,发明了分子束外延(MBE)技术涉及的源炉温度、束 第 1 页/共 9 页 流强度、生长速率、生长温度的协同控制技术,提高界面质量的同时、降低背景掺杂的 影响,使 QCL 材料质量显著提高;(2)针对 QCL 波导损耗难题,发明了固态 MBE 生长 InP 技术,有效降低 QCL 的阈值电流密度、提高输出功率;(3)发明了量子点 QCL 设计原理 和对应的二级应变补偿制备技术,研制出国际上第一个量子点 QCL。 发明点 2:QCL 单模宽调谐波导模式调控技术 发明了 QCL 单模宽调谐波导模式调控技术,利用取样光栅对光学模式实施有效调控,解 决了 QCL 调谐范围、单模稳定性、阈值电流密度与输出功率兼顾的难题,研制出国际上 阈值电流密度和阈值功耗最低的 QCL。 发明点 3:微纳结构复合光栅对 QCL 的远场控制技术 发明了面发射 QCL 的光束控制技术,解决了 QCL 在室温连续波工作模式下远场发散角大 的难题,研制出国际第一个室温连续波工作的脊型面发射 QCL。 本项目实现了 QCL 波长拓展和效能提升,超低阈值的单模 QCL 仅 22mA 就可激射、为国际 最好水平,研制出多个波段瓦级高功率 QCL,指标超过禁运水平、部分波长的输出功率国 际领先。上述成果有利支撑了国内 50 多家(北京市 10 余家)高校、科研所和企业的科 研进展和技术开发,促进了红外传感技术的升级和产业发展,近三年在项目候选单位新 增直接销售额 2109.57 万元,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项目,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效益。 第 2 页/共 9 页 五、主要支撑材料目录 5.1 知识产权支撑材料目录 序号 1 知识产权类别 名称 发明专利权 砷化镓基量子级联 半导体激光器材料 及生长方法 国(区)别 授权号 中国 2005100 86962.4 授权公告日 发明人 权利人 2009-01-14 李路,刘峰奇,刘俊 岐,郭瑜,周华兵, 梁凌燕,吕小晶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014-01-08 刘峰奇,卓宁,李路, 邵烨,刘俊岐,张锦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川,王利军,王占国 2 发明专利权 量子点级联激光器 中国 2012101 05753.X 3 发明专利权 集成肋片式红外半 导体激光器结构 中国 2008101 16832.4 2011-01-26 刘俊岐,刘峰奇,李 路,王利军,王占国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发明专利权 用固态磷裂解源炉 分子束外延磷化铟 材料的方法 中国 2005101 26237.5 2008-09-24 李路,刘峰奇,周华 兵,梁凌燕,吕小晶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发明专利权 量子级联激光器脊 形腐蚀辅助检测装 置及方法 中国 2012102 11816.X 2014-07-09 梁平,胡颖,刘俊岐, 刘峰奇,王利军,张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锦川 发明专利权 光栅分布反馈量子 级联激光器 中国 2013103 08727.1 2016-01-20 张锦川,刘峰奇,卓 宁,王利军,刘俊岐,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王占国 发明专利权 双全息曝光制备量 子级联激光器掩埋 双周期光栅方法 中国 2013100 28764.7 2014-12-31 姚丹阳,张锦川,闫 方亮,刘俊岐,王利 军,刘峰奇,王占国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发明专利权 单模 F-P 腔量子级 联激光器的器件结 构及制作方法 中国 2005101 26478.X 2008-05-28 郭瑜,刘峰奇,刘俊 岐,王占国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发明专利权 电泵浦边发射半导 体微腔激光器的制 作方法 中国 2003101 23450.1 2007-03-14 陆秀真,常秀兰,李 成明,刘峰奇,王占 国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4 5 6 7 8 9 第 3 页/共 9 页 10 11 12 13 发明专利权 边发射二维光子晶 体分布反馈量子级 联激光器及制备方 法 发明专利权 一种改善面发射半 导体激光器慢轴远 场的金属天线结构 发明专利权 一种低发散角的面 发射量子级联激光 器结构 发明专利权 一种低发散角分布 反馈量子级联激光 器结构及制作方法 发明专利权 垂直发射量子级联 激光器结构 15 发明专利权 量子级联激光器相 干阵列结构、激光 器及其制造方法 序号 知识产权类别 名称 14 序号 知识产权类别 论文(著 作)名称 刊名/出版 社 中国 2008101 19796.7 中国 2014105 20059.3 中国 2013105 03782.6 中国 2013105 04071.0 2011-04-13 陆全勇,张伟,王利 军,高瑜,尹雯,张 全德,刘万峰,刘峰 奇,王占国 2016-08-17 姚丹阳,张锦川,周 予虹,贾志伟,闫方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亮,王利军,刘俊岐, 刘峰奇,王占国 2015-12-30 张锦川,姚丹阳,闫 方亮,刘峰奇,王利 军,刘俊岐,王占国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016-04-20 张锦川,刘峰奇,闫 方亮,姚丹阳,王利 军,刘俊岐,王占国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012-03-28 郭万红,刘俊岐,陆 全勇,张伟,江宇超,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路,王利军,刘峰 奇,王占国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 2010101 71511.1 中国 2015107 06103.4 2018-05-25 张锦川,刘峰奇,梁 平,胡颖,王利军, 刘俊岐,王占国 标准类别 标准编 号 标准发布日期 标准起草单位 标准起草人 年卷期页 码 发表时 间 (年月日) 通讯 作者 (含共同) 第一 作者 (含共同) 论文全部作者 第 4 页/共 9 页 五、主要支撑材料目录 5.2 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批准文件目录 序号 审批文件名称 产品名称 审批单位 第 5 页/共 9 页 审批时间 批准有效期 申请单位 五、主要支撑材料目录 5.3 经济效益支撑材料目录 名称 (限 20 字) 效益产生时间 项目收 入(万元)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2019-08-08 17 合同 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 所 2019-12-31 75 技术开发合同(协 议) 合同 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2020-01-16 600 技术开发合同(协 议) 合同 4 中航工业集团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2020-01-17 49 序号 候选单位 支撑材料种类 1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 所 技术开发合同(协 议) 合同 1 2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 所 销售合同 3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 所 4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 所 证明方 第 6 页/共 9 页 备注 5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 所 技术开发合同(协 议) 合同 5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 2020-07-26 68 6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 所 技术开发合同(协 议) 合同 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2021-09-01 300 7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 所 销售合同 合同 7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21-10-11 60 8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 所 销售合同 合同 8 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 2021-11-02 58.8 9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 所 技术开发合同(协 议) 合同 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2021-11-26 300 第 7 页/共 9 页 10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 所 项目收入明细表 销售明细(含前 9 项合同)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第 8 页/共 9 页 2019-04-29 581.77 近三年 销售总 额为 2109.57 万元,除 去上面 9 个附件 合同的 1527.8 万元,其 它单位 的销售 总额共 计 581.77 万元。 六、提名意见 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QCL)在气体传感、自由空间通信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需求。红外 QCL 材料是由近千层纳米 级超薄层量子阱组成,要求量子阱之间相互耦合,因此材料设计、制备的技术难度极大。成果完成人 20 余年一直 致力于研发红外 QCL 的关键技术,发明了从材料结构设计、有源区千层异质外延、大功率低阈值器件工艺、低发散 角选取等多项核心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短波长(3.54μm)、应变补偿 QCL 的室温工作,促进了国际上应变 补偿 QCL 的发展;研制出亚洲第一个室温连续工作的 QCL;将量子点成功的引入到 QCL 中,利用两步应变补偿的技 术生长出了量子点级联材料,发明了量子点级联激光器;研制出室温连续工作 2W 以上的 QCL,打破了美国垄断。项 目整体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发明成果已经形成了系列产品并销售给 了国内外 50 多家单位,近三年新增直接销售额 2109.57 万元,项目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项目,产生了重要的社会 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第 9 页/共 9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