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180502(正式印发).doc
附件 1 2018 年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 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先进装备 (联系人:范苑,电话:024-23983733) 重点聚焦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成套装备 及部件、智能机器人创新链发展。 (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高档数控机床、先进成形装备及成组工艺生产线。机器 人集群自动钻铆、大飞机数字化总装设备,针对叶片、叶轮、 涡轮盘、机匣、主轴等关键零部件加工用的精加工卧式加工 中心、车铣中心、镗床等装备;面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 战略新兴产业的增材制造、激光制造装备;汽车发动机/变 速箱等高效加工/近净成形装备及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装配 成套等装备以及其他成组工艺生产线。 高档数控系统。多轴、多通道,高精度插补、动态补偿 和智能化编程、具有自监控、维护、优化、重组等功能的智 能型数控系统和具有标准接口、模块化、可移植性、可扩展 性及可互换性等功能的开放型数控系统。 关键功能部件。高速电主轴、多轴联动主轴头、精密光 栅、高速高精度主轴轴承、滚珠丝杠导轨等关键功能部件, 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能源驱动装置及配套零部件、打印 1 头、智能软件等。 (二)智能成套装备 冶金成套装备。高产球团焙烧、大型烧结、高性能超宽 超薄镁合金板轧制、中厚钢板精整剪切、大型高效冷热轧机 组等成套装备、配套零部件和超高温耐热等相关材料。 石化成套装备。海陆石油钻采、石油和页岩气压裂成套 装备、石油和天然气长输管道;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用三机 (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百万吨级 PTA、百万吨级 PX、大型天然气液化、大型煤化工、大型炼 油等成套装备、配套零部件和大型容器铸锻件等相关材料。 工程机械。高速精密传动装备、永磁柔性传动装置、伺 服控制机构和液气密原件及系统等建筑、水利、电力、道路、 矿山、港口、城市轨道交通和国防等工程领域配套产品;大 型掘进成套装备、散料装卸与输送成套装备、煤炭综采成套 装备、高效筑路和养路成套装备等工程机械、配套零部件和 稀土耐磨铸件等相关材料。 仪器仪表。离散制造、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特种专用 等高端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产品。 轴承等基础件。高速、精密、重载轴承设计理论、寿命 理论及试验方法,动态性能试验技术与方法;高铁轴箱轴承、 风力发电机组主轴与齿轮箱轴承、特大型装备静压轴承等设 计、试验和批量化制造核心技术;高端液压件与密封件多路 阀和液压泵等。 2 (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应用于焊接、装配、检测、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工业机器 人;应用于养老助残、家政服务等消费服务领域机器人和救 援机器人、能源安全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满足智能制造需 求,特别是与小批量定制、个性化制造、柔性制造相适应的, 可以完成动态、复杂作业使命,可以与人协同作业的新一代 机器人。 关键零部件。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及驱 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 二、能源装备 (联系人:何明哲,电话:024-23983346) 重点聚焦核电装备及部件、风电装备及部件、特高压输 变电成套装备及部件、燃气轮机及其他能源装备创新链发展。 (一)核电装备 大型先进核电成套装备,CAP1400 屏蔽式核主泵以及更 大功率屏蔽式核主泵和变频器、核环吊、阀、飞轮、导叶、 主泵壳体及关键铸锻件等关联系统及材料,“华龙一号”核 主泵及核二、三级泵及关联系统。 (二)风电装备 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及智能控制系统,5MW 以上等级风力 发电机组整机,智能控制系统和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 增速机、风机主轴、偏航及变桨轴承、变频器及储能电池等 关键零部件。 3 (三)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 1000KV 交流、±1100KV 直流特高压变压器、六氟化硫 全封闭组合电器、大容量换流阀等特高压设备及高压套管、 避雷器等关键零部件;支撑智能电网的智能变电站成套装置、 智能配电网成套装置、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等。 (四)燃气轮机及其他能源装备 燃气轮机整机及配套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精密制造、热 端核心部件制造特种工艺、大型转子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与整 机的高效装配及调试等关键技术;燃气轮机整机及配套透平 叶片、涡轮盘、喷嘴、火焰筒等关键零部件。 三、交通装备 (联系人:何明哲,电话:024-23983346) 重点聚焦通用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轨道交通装备及部件、新能源与节能汽车创新链发展。 (一)通用航空装备 干、支线飞机零部件制造和整机装配,干支线飞机整机 装配技术、大型结构件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通用航空飞 行器的研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和总装、试飞适航和教育培训。 关键设备及材料。适用于干线和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的 民用航空发动机、各型民用燃气轮机;基于北斗导航、天绘 遥感等卫星系统资源的卫星数据应用系统;镁合金制备及深 加工技术,高性能钛合金、大型钛板等关键材料。 (二)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4 海洋工程装备。中高端自升式及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 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物探船、起重铺管船、平 台供应船、多用途工作船、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 (LNG-FPSO)、立柱式平台(SPAR) 、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 (FDPSO)、深海水下应急作业装备。 高技术船舶。液化天然气船、大型集装箱船、液化石油 气船、极地运输船舶、液化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超级生态 环保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远洋渔业船舶、高性能执法 作业船舶等高技术船舶等。 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高效低排放大功率低速船用发动 机及关键部件、通讯导航定位系统、压载水处理系统、深海 锚泊机动力定位控制系统、船用液化天然气等气体燃料供应 系统及关键部件、船用曲轴、海洋观测仪器、智能监控系统、 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单点系泊 系统等核心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用超高强度特厚钢板、 钛及钛合金中厚板、高性能降阻船用涂料等材料。 (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高速、城际列车、重载列车。时速 200-250 公里高速列 车、时速 160-200 公里城际列车、30 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 时速 120-160 公里市域快轨列车、 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 关键零部件及材料。高速转向架、高速客车轴承、新型 轨道交通轴承、传动齿轮箱、发动机、大功率制动装置;移 动闭塞自动控制系统、智能票检系统、机车信号设备、轨道 5 电路接收设备、雷电防护设备;铝合金车体,电气化铁路接 触网所需铜接触线、铜银合金接触线、铜锡合金接触线,铜 及铜合金坯料等关键材料。 (四)新能源与节能汽车 节能汽车。节能内燃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乘用车/商 用车,高效内燃机及关键部件,高效自动变速器及关键零部 件,混合动力电机、发动机,变速器电控系统,电控高压共 轨喷射系统。 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 电池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器、动力电池系统、电动汽车整 车控制系统、燃料电池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搭载先进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 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载光 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高精定位系统、车载互联终端和集 成控制系统。 四、新材料 (联系人:王旭,电话:024-23983430) 重点聚焦新型化工材料、高端钢铁材料、高性能有色金 属材料、新型建材及功能材料创新链发展。 (一)新型化工材料 化工原料及其加工。重点支持石油、天然气深加工、煤 化工新技术及工艺研究;烷烃、烯烃、芳烃及其衍生物、焦 油化学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 6 精细化学品。重点支持新型染料、颜料、涂料,高性能 催化剂、表面活性剂、胶黏剂,合成材料助剂、特种化学品 等新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化工新材料。重点支持高性能树脂及其复合材料、高性 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橡胶材料及制品、高性能膜材 料等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二)高端钢铁材料 重点支持开展钢铁冶金短流程、材料素化、稀土元素夹 杂、材料构筑成型等共性技术及工艺研究;重点支持轨道交 通用钢、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新一代汽车用钢、核电、火 电用钢铁材料以及高品质工模具钢、耐蚀钢等新材料研发及 产业化。 (三)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 重点支持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汽车、能源装备用高性 能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轻合金及高温合金材料;重点 支持高性能铜合金材料、超纯合金、稀有金属材料、贵金属 材料、高性能靶材、形状记忆合金、泡沫金属材料、增材制 造用高端金属粉末、稀土功能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 重点支持高性能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 材料、碳化硅材料、碳化硼材料、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核 级石墨、核电用硼酸等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五)新型建材 7 重点支持特种玻璃、高端耐火材料、镁质建材、新型墙 体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新型装饰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及产业 化。 (六)功能材料 重点支持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纳米材料、燃料电池关 键材料、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光学晶 体、功能转换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五、电子信息 (联系人:严欣欣,电话:024-23983346) 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与元器件、新型应用电子、 网络与通信技术、工业互连网、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创新链 发展。 (一)人工智能 以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为重点,开展在线学习模型、大数 据智能、人机混合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高级机器学习等 基础理论研究;研发新一代机器视觉、智能语音及翻译、智 能计算芯片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开展面向智能机器人、 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开发。 (二)集成电路与元器件 高端元器件与芯片。支持航天级石英晶体元器件、 IGBT、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新型发光器件、半导体辐射探 测器等电子元器件研制。开展新一代 MEMS 微结构设计、芯 8 片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研发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数字电视芯 片、网络通信芯片、信息安全芯片、智能可穿戴设备芯片、 MEMS 传感器芯片等产品。 先进封装与测试。开展混合集成电路、模块电路封装等 高密度微组装技术研究,开展系统级 SiP、高密度三维(3D) 封装等新型封装和测试技术研发。 先进装备与材料。12 英寸及以上匀胶显影机、刻蚀机、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设备、原子层薄膜 沉积(ALD)设备、全自动装片机、全自动引线键合机、芯 片绑定机、半导体晶圆多线切割机等设备;匀气盘、反应腔、 罗茨干泵等集成电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表面处理全工艺;洁 净(真空)机械手控制系统、生产线物料传输系统等;SOI 硅片和外延片、高纯特种气体、光刻胶、新型半导体材料、 电子信息化学品等关键材料。 (三)新型应用电子 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开展全彩化柔性化电子纸、长寿 命高亮度激光投影显示、无边界全景立体显示、虚拟现实和 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光电显示器件、激光投 影电视、智能数字电视、全景立体影院、家庭综合智能系统 等产品。 智能终端。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等 领域,开展智能终端设计、便携式可穿戴产品设计、北斗导 航集成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超小型音圈马达等移动设 9 备摄像头核心配件、车载智能终端、北斗导航终端、智能可 穿戴设备,以及网络化高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智能仪器仪 表等产品。 (四)网络与通信技术 现代通讯技术。围绕 4G 及以上网络等方向,开展高速 光传输技术、接入网技术、IP 多媒体通信,以及多网融合相 关技术等研究,开发光通信用高速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 和光模块、特种光纤光缆、LTE 无线通信及调度系统、ICT 融合通信系统、IMS 多媒体通信设备等产品。 下一代互联网。加强 IPv6 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网络过 渡、网络安全、新型路由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嵌入式操作 系统、重要应用软件、安全设备与系统等核心设备系统研发。 (五)工业互联网 物联网。开展工业物联网和信息物理系统相关技术和产 品研发。开展多传感融合感知、无线传感节点设计、物联网 中间件、高速高可靠工业无线网络接入、实时可靠的物联网 异构网络接入及管理、开放物联网系统架构等关键技术研究, 开发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系统等产品。 工业软件。开发面向工业装备、汽车电子、智能终端、 数字医疗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特种专用 数控软件、工业系统容错软件、优化控制软件,以及基于云 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品协同优化 设计、大型工业仿真模拟、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资源规划、 10 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业软件。 网络安全。面向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工厂建设需求,开展 智能工厂整体安全解决方案、动态网络主动防御等关键技术 研究,开发面向工业控制和智能工厂的高端防火墙、集成安 全网关、动态网络主动防御设备、新型应用环境下的安全管 理软件等产品。 (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重点围绕基础支撑平台、行业应用软件与解决方案等方 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开展虚拟化软件技术、中间件技术、 软件自动化设计技术、新型软件优化技术、新型软件测试技 术等研究,开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 平台和网络环境下的基础与支撑软件,开发新平台和网络环 境下面向智慧城市,以及医疗健康、装备制造、交通、物流、 安监、环保等行业的应用软件。 六、生物医药领域 (联系人:袁贞伟,电话:024-23983676) (一)化学药 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及免疫系统疾病、病毒 感染等重大多发性疾病的临床用药需求,开展手性合成、酶 催化、结晶控制、高端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关键技术 研究,研制具有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治疗药物, 重点仿制市场潜力大、临床急需的国外专利到期药品,加强 对传统药物的新剂型改进、二次开发和新型药用辅料研制。 11 (二)生物技术药 开展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培养、大规模细胞培养及纯化、 蛋白质改构和修饰、人源化抗体构建及优化、人体微生物组 解析及调控、抗体偶联、疫苗制备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新 型基因工程药物、抗体类药物、疫苗和微生态制剂。以精准 化为重点,重点攻克免疫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医 学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发细胞治疗产品,推动医学诊 疗模式变革。 (三)现代中药 开展辽宁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现代种植(养殖)、生 产加工、中药活性成分发现与辨识、中药质量评价与安全控 制、中药制剂多组分定量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疗效明 显、安全性高、有效组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新药产 品,对疗效确切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中成药大品种开展二次 开发研究。 (四)医疗器械 重点围绕高端医学影像装备、新一代植介入器械、新型 体外诊断产品等方向,开展动态成像和智能造影、手术精准 定位与导航、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生物 3D 打印、介入球 囊导管加工与系统集成、植介入材料覆药、高灵敏高通量生 物检测诊断、生物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研制核医学影 像设备 PET—CT 及 PET—MRI、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 、 数字化 X 射线成像系统(DR)、多排螺旋 CT、医用机器人、 12 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心血管支架、骨科 材料、口腔植入材料等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应用于重大 疾病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的体外诊断试剂和高值医用耗材 等。 七、节能环保领域 (联系人:袁贞伟,电话:024-23983676) (一)重点行业高效节能 开展工业锅炉清洁燃烧、新型高效电机、余能回收利用 等关键节能技术攻关,加强流程工业系统节能和能量系统优 化,提高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二)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 以环境质量改善、风险控制与生态安全为重点,开展与 民生密切相关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固废 资源化等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技术集成优化和成 套设备研制,形成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开展近海、湿地、河流等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突破一批生态监测、质 量评估、系统恢复与安全保障、承载力预警与调控等关键技 术,构建智慧型环境监测、预警和治理体系。 (四)资源再生利用 针对菱镁、煤矸石、钒钛等开展尾矿高效开发利用技术 攻关和产品研发,开发以工业废渣为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和 13 低成本利用技术。 八、海洋领域 (联系人:袁贞伟,电话:024-23983676) (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高效综合利用研究,重点支持 海洋药物、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生物功能材料、海洋保健 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二)海洋能源勘探与开发 开展海水淡化新技术研究,研制海水淡化专用材料和关 键设备,开发面向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余热利用的海水 淡化技术与装备;加快推进海洋矿产、化学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研发海水提取钾、溴、镁等系列产品的应用技术和成套 装备,并进行产业化示范; (三)海洋环境安全保障 围绕我省重大海洋安全需求,研发海洋环境质量监测仪 器系统,开发集监测与预警为一体的近海海洋监测技术体系, 为实现海洋环境的早期预警、动态保障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 支撑。 九、种植业 (联系人:石新辉,电话:024-23983401) 北方粳稻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粳稻规模机械化 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高产、优质、专用型大豆新品种 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设计并开发适于蔬菜、 14 果树、花卉和食用菌的低成本节能现代设施结构及环境自动 控制系统,研究适于现代节能设施的园艺作物高产优质生产 模式及关键技术;北方优良乡土景观树种挖掘及培育,苹果、 梨现代栽培制度研究与应用,果蔬主要病害生态防控技术; 北方地区高档盆栽花、食用、药用型花卉新品种培育及系列 新品种研发;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新型生物炭基高附加 值农业投入品制备与应用技术;风沙地改良利用关键技术研 究与优化模式构建。 十、养殖业 (联系人:石新辉,电话:024-23983401) 细胞内寄生原虫在宿主细胞内寄生与免疫逃避机制研 究;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技术研究,梅花鹿优良性状基 因筛选、高效快速繁育体系构建及鹿产品深加工技术;主要 渔业资源种质创制、关键种恢复重建,渔业主要经济种类增 养殖新模式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应用,养殖环境新型 生态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重要水产动物病害预警和 防治技术研究应用。 十一、农产品加工及农机装备 (联系人:石新辉,电话:024-23983401) 寒富苹果及特色浆果高值化、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 示范,乳制品、肉制品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海洋食品工程 化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大型海藻及其加 工副产物活性组分联产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深远海大 15 型智能养殖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农田信息无人机 低空获取与精准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节能环保高效热 泵干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十二、卫生与健康领域 (联系人:田璐佳,电话:024-23983293) 1.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临床医 学协同创新联盟,搭建覆盖全省的协同创新网络,重点开展 大规模临床循证研究、创新性转化应用研究、规模化应用推 广研究、持续性防控战略研究和普及推广。通过 2-3 年的建 设,建成一批具有辽宁特色、东北区域优势的医学科技创新 平台,打造多学科、跨地域、惠基层的临床医学协同研究网 络,实现多层次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医学科技研究新格局。 (申报条件:由省科技厅批建的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和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进行申报,承诺资金配置不低于 50 万元。) 2.资源平台建设。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 和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在统一标准 与信息化共享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东北地区地域特点的万人 以上规模的大样本健康队列及重大疾病专病队列研究(包括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恶 性肿瘤),长期随访,构建代表人群的全维度、动态、定量 生命组学的精准医学大数据标准化体系,建立样本和数据共 16 享机制。(承诺资金配置不低于 50 万元) 3.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疾 病,攻克一批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关键技术,推广一批医疗 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一批诊疗技术 规范,不断提升诊疗技术水平,优化疾病防控策略。(申报 条件:项目负责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毕业;承诺 资金配置不低于 10 万元。) ①疾病防控研究。围绕重大慢病、常见多发病、重要传 染病和地方病等,突出解决疾病防控能力的科技瓶颈问题, 加强疾病防控技术研发,突破一批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推广 一批先进诊疗技术和基层适宜技术,制定一批诊疗技术规范, 推动医疗新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显著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 力。 ②应用基础研究。聚焦衰老调控、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个体化发育等方面探索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为疾病防治和 健康促进提供理论基础。 ③前沿技术创新。聚焦生命组学技术、基因操作技术、 新型检测与成像技术、生物治疗技术和康复辅助技术等前沿 及共性技术研发,提升我省前沿领域原创水平,加快前沿技 术创新及成果转化。 ④重点人群健康保障研究。围绕儿童、青少年健康、老 年人和残障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保障,加强常见疾病的流行 17 规律、危险因素、预防筛查、健康评估及综合防治技术等研 究。 ⑤健康风险因素控制研究。重点针对健康促进、职业病 防治、环境与健康等方面开展新技术研发,推动全民健身和 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探索环境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制定 和优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提高健康水平。 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从理论传承与创新、健康服务、 中医防治重大疾病研究、中医标准化等方面,构建适合中医 特点的研究模式和技术体系,加速推进中医现代化、国际化 发展。 十三、公共安全领域 (联系人:孙瑶成,电话:024-23983405) 1.食品安全领域 ①食品生产安全研究。开展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品质评价、 危害因子靶向筛查、多重风险分析评估、在线监测与快速检 测及安全控制工艺、监管和应急处置等食品安全保障共性关 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加强基于互联网新兴业态的监管技术研 究,构建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技术体系。 ②食品保鲜物流安全研究。开展物流过程中食品品质保 持、损耗控制、货架期延长等共性技术研究,突破环境因子 精准控制、品质劣变智能检测与控制、新型绿色包装等关键 技术研究。 18 ③食品营养健康研究。开展食品营养品质调控、营养功 能组分筛选、功效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多样性和个性 化营养健康食品。 2.生产安全领域 ①围绕安全生产领域。开展矿山重大事故和地质灾害防 控治理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重 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实用 安全和综合应急技术装备。 ②围绕防灾减灾领域。开展重大灾害风险监测、预告、 预警、防控关键技术及相关仪器设备研究。 3.社会安全领域 ①围绕社会安全领域。开展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控和评 价体系技术研究,开展公安交通系统大数据信息技术研究, 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刑事技术和生物安全综合应用技术 平台,开展针对特定目标的深度检查、现场勘验技术及装备 研究,开展火灾防控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 设施的研究。 ②围绕维护国家安全领域。开展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生物安全、金融安全、反恐、保密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为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③围绕维护辽宁涉外使馆等重点部位,开展安全防范相 关研究。 19 十四、城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领域 (联系人:孙瑶成,电话:024-23983405) 1.围绕城镇功能提升和城市发展领域。开展城镇空间规 划、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城镇生态修复、市政管网结构优化 布局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智慧住区、社区和园区建 设,为建设绿色、智慧、创新、人文、紧凑型城市提供科技 支撑。 2.围绕绿色建筑领域。支持研发适用于北方寒区低成本、 低能耗、高效率,易维护及资源化利用的排泄物处理处置技 术和设备,针对不同条件和类型,开展试点和工程示范。开 展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近零能耗建筑、建筑新型 高效供暖解决方案研究,开展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技术在 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全过程研发应用。开展装配式建 筑的设计、施工、建造和检测评价技术及标准体系研究,开 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技术体系、 关键技术和通用化、标准化、模数化部品部件研究开发。开 展建筑施工安全及大型公共建筑物安全检测、检测技术研究。 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和装配式装修集成技术研究。耐久性好、 本质安全、轻质高强的绿色建材研发。 3.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开展文化遗 产认知、监测、保护、利用、传承等技术研发与示范,支撑 文化遗产价值挖掘,支撑馆藏文物、重要遗产地、墓葬、壁 20 画等的保护,支撑智慧博物馆建设,促进世界遗产和风景名 胜区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开展文化设施空间与服务技术研 发应用,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开放共享。开展竞技体育和体育 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高。 十五、实验动物领域 (联系人:孙瑶成,电话:024-23983405) 开展实验动物新资源与新品种培育研究、动物实验新技 术与新设备研究、实验动物福利、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 人源化和复杂疾病动物模型创制与应用,加快实验动物科技 服务平台和模型资源平台创建与应用。(承诺资金配置不低 于 10 万元)。 十六、软科学研究 (联系人:邢兰兰,电话:024-23983420) 重点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省的战略 目标和重点任务,针对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科技创 新政策环境、鼓励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政策措施、科技人才 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推动高新区发展和加强科普宣传等问题开展研究。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