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doc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2012 年度冠名奖公示材料(集体) 被推荐集体名称 拟授奖名称 1810 组 负责人姓名 张丽华 特别贡献奖 主要事迹: 2012 年度 1810 组研究组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定量分析新方法及相关技术 研究(2012CB910600)”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多维生物色谱仪及液质联用关键 部件的研制”(2012YQ120044)和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核酸适配体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 第三课题“基于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富集和分离新方法研究”(21190043),并成功申请到了自然 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灵敏 ESI 源基础理论研究及在低丰度蛋白分析中的应用” (21235005)。 在科研工作方面,侧重于开展蛋白质组分离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发表 SCI 论文 28 篇;申请发明专利 17 项,授权发明专利 6 项。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1)针对蛋白质组丰度范围宽的问题,研制了基于噬菌体展示抗体可变区片段文库的蛋白 质均衡技术;利用文库与蛋白质组样品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通过同时实现高丰度蛋白质去除 和低丰度蛋白质的富集,显著降低了蛋白质的丰度范围,从而将从血清中鉴定的蛋白质数目提 高了 1 倍(Anal. Chem., 84, 7633-7637);(2)针对复杂样品中目标蛋白质的高选择性富集,研 制基于无机-有机杂化整体材料的核酸适配体固载技术;通过提高核酸适配体的键合密度,实现 了血清中 3.4 nm 凝血酶的高灵敏度检测(Anal. Chem., 2012, 84, 10186−10190);(3)通过构 建集成化的蛋白质分离、溶剂置换、在线酶解、肽段分离和鉴定平台,不仅可将蛋白质组样品 的分析时间缩短到目前报道方法的 1/2,而且可以实现全自动操作;为提高蛋白质组定性和定量 分析的通量和重现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Anal. Chem., 2012, 84, 5124-5132) 。 (4)此外,针对 磷酸化和糖基化蛋白质的高灵敏度鉴定,还研制了基于新型配基的固定化金属亲和色谱磁性纳 米材料和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材料;上述材料对翻译后修饰肽段或蛋白的富集能力明显优于 现有商品化材料(Chem. Commun., 2012, 48, 6274-6276, Chem.-A Euro J., 2012, 18, 9056-9062) 。 此外,还和邹汉法研究员课题组共同申报的“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成果, 荣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