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大纲54.doc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课程代码:0100036)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54) MACROECONOMICS 执 笔 人: 吴旺延 编写人员: 贾 彧 审 核 人: 邢 方 经济学院 59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基本概况] 课程中文名称 宏观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 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并修课程 总学时 学科共同课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 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 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 54 3 总学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 16 版),华夏出版社,1999 年; 2.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1 年; 3.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4.梁小民,《西方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年。 1.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www.drcnet.com.cn 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http://ie.cass.cn 3.复旦大学 2004 国家级宏观经济学精品课: http://www.vcampus.fudan.edu.cn/jpkc 4.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http://www.ncer.tsinghua.edu.cn 使用教材 参考书目 2-5 部 其它可利用的 网络资源 课程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管理类本 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IS—LM 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 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框 架;熟悉并掌握图形分析、实例分析以及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和技巧;学会 运用所学习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的 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采用平时和期末分别占 20%和 80%的比例进行考核,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时分配] 章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总学时合计 学 章 时 名 分 国民收入核算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院 配 表 学时 4 8 8 4 4 8 8 10 54 备注 60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实际 GDP、名义 GDP 及 GDP 折算系数;国民收入核算五个指标之间的相 互关系,其中,GDP 和 DPI 是两个重要指标;国民收入基本公式以及储蓄 和投资恒等关系;收入法核算 GDP,GDP 的分配。 [教学时数] 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三、宏观经济学方法 四、宏观经济学鸟瞰和章节安排 国民收入 产品市场 总需求曲线 货币市场 短期决定及对策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有关国民收入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总产出与总收入 三、总产出与总支出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一、支出法 二、收入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 三、国内生产净值 四、国民生产净值 五、国民收入 六、个人收入 七、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六节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一、名义 GDP 二、实际 GDP 三、实际 GDP=名义 GDP÷GDP 折算指数 [练习题] 1.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 7.5 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 50 千克银卖 经济学院 61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 10 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 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 卖给消费者,售价 40 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法计算 GDP。 (2)用增值法计算 GDP。 (3)用收入法计算 GDP。 2.假定某经济社会有 A、B、C 三个厂商,A 厂商年产出 5000 美元,卖给 B、C 和消 费者。其中 B 买 A 的产出 200 美元,C 买 2000 美元,其余 2800 美元卖给消费者。B 年产 出 500 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 年产 6000 美元,其中 3000 美元由 A 买,其余由消费者 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耗尽,计算价值增加多少? (2)计算 GDP 为多少? (3)如果只有 C 有 500 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及其他消费 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乘数理论等。 [重点难点]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均衡收入的决定和变动;乘数理论。总支 出中的投资是企业计划投资,均衡收入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收入。 [教学时数] 8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假设条件 二、均衡产出公式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一)消费函数的概念及公式 (二)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二、储蓄函数 (一)储蓄函数的概念及公式 (二)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第三节 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一)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内容 (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不同之处 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一)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内容 (二)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不同之处 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一)利率 (二)价格水平 (三)收入分配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经济学院 62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第五节 乘数论 一、乘数及投资乘数 二、投资乘数的推导过程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一、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推导 二、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公式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二、税收乘数 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四、平衡预算乘数 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推导 二、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公式 三、对外贸易乘数 [练习题] 1.假定某人消费函数为 C=200+0.9YP,这里 YP 是永久收入,而永久收入为当前收入 YD 和过去收入 YD-1 的如下加权平均值:YP =0.7YD+0.3 YD-1 (1)假定第 1 年和第 2 年的可支配收入为 6000 美元,第 2 年的消费是多少? (2)假定第 3 年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到 7000 美元并且在以后年份保持在 7000 美元,第 3 年和第 4 年及以后各年份的消费是多少? (3)求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2.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 S= -1000+0.25Y,投资从 300 增至 500 时(单位:10 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CT=A+BYT-1,试求投资从 300 增至 500 过程中 1、2、3、4 期收入各为多少? 3.假设某经济社会消费函数为 C=100+0.8Y,投资 I=50,政府购买性支出 G=200,政 府转移支付 TR=62.5(单位均为 10 亿美元) ,税率 T=0.25。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 1200,试问:①增加政府购买②减 少税收③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保持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作用实现 一般均衡的 IS——LM 模型。 [重点难点] 投资函数;IS 曲线;货币需求函数;LM 曲线;IS—LM 模型;IS 曲线和 LM 曲线斜率差异;货币投机需求;LM 形成机制中货币需求量的调整问题。 [教学时数] 8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一、投资函数 二、资本边际效率 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第二节 IS曲线 一、IS 曲线及推导 二、IS 曲线的斜率 经济学院 63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三、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 二、流动偏好陷阱 三、货币需求函数 四、货币供给 五、货币供求均衡 第四节 LM 曲线 一、LM曲线及推导 二、LM曲线的斜率 三、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 IS—LM 分析 一、均衡利率和收入的决定 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国民收入决定与消费和投资;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消费倾向比较稳定;投资 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利率决定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 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决定。 [练习题] 1.设投资函数为 i=e-dr (1)当 i=250(美元)—5r 时,找出 r 等于 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 曲线; (2)若投资函数为 i=250(美元)—10r,找出 r 等于 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 投资需求曲线; (3)说明 e 的增加对投资需求曲线的影响; (4)若 i=200—5r,投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 2. (1)若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 5r,找出利率 r 为 4%、5%、6%、7%时的投 资量; (2)若储蓄为 S= —40(亿美元)+ 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投入水平; (3)求 IS 曲线并做出图形; 3.假定货币需求为 L=0.2Y-5r。 (1)画出利率为 10%,8%和 6%收入为 800 美元,900 美元和 1000 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 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 150 美元,价格水平 P=1,找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均衡 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 LM 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 200 美元,再画一条 LM 曲线,这条 LM 曲线与(3)这条相比,有 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 LM 曲线,若 r=10%,y=1100 美元,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否均 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运用 IS——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 果,掌握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 [重点难点]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货币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 乘数;IS、LM 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IS、LM 曲线斜率对货币政 策效果的影响。 经济学院 64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教学时数] 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 民收入得到调整。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三、挤出效应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二、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练习题] 1.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 IS 方程为 y=1250 美元-30r (1)假定货币供给为 150 美元,当货币需求为 L=0.20y-4r 时,LM 方程如何?两个市场 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当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为 L=0.25y-8.75r 时,LM 方程如 何?均衡收入为多少?分别画出图形(a)和(b)来表示上述情况。 (2)当货币供给从 150 美元增加到 170 美元时,图形(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 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假设货币需求为 L=0.20Y,货币供给量为 200 美元,C=90 美元+0.8Yd,t =50 美元, I=140 美元-5r,g=50 美元 (1)导出 IS 和 LM 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 增加 20 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3.你认为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对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 有无借鉴意义。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的运用。 [重点难点]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斟酌使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货币乘数形成机 制;货币政策乘数与货币创造乘数的区别。 [教学时数] 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一、充分就业 二、价格稳定 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工具 经济学院 65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二、自动稳定器 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四、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五、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六、公债 七、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现代西方的银行体系 二、货币供给量 三、存款创造 四、货币政策主要工具 第四节 资本证券市场 一、股票和债券的基本概念 二、证券的发行和流通 三、证券的交易与价格 四、证券投资收益及风险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演变 一、战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理论 二、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需求管理政策理论的挑战 [练习题] 1.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 75 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 b=0.8,边际税率 t=0.25, 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 200 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 字? 2.假定现金存款比率 r0=Cu/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 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基础货币 100 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3.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4.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经济波动、失 业、通货膨胀等问题。 [重点难点] 总需求曲线的形成机制及总需求曲线的内涵;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供给 曲线形成机制;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的区别;利用总需求—总供 给模型分析需求管理的效应。 [教学时数] 8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二、潜在就业或充分就业量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一、长期的含义 二、短期的含义 经济学院 66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一、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概念 二、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一、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概念 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一、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二、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第八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一、短期总供给模型 二、长期总供给模型 [练习题] 1.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2.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3.为什么总供给曲线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 际,分析我国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重点难点] 奥肯定律的含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菲利普斯 曲线。 [教学时数] 8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一、失业率 二、失业的分类 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一、竞争性的劳动市场分析 二、非出清的劳动市场分析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一、失业的影响 二、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经济学院 67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三、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五、通货膨胀的持续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第七节 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三、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 四、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练习题] 1.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 18%,政府试图通过制造 10%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 膨胀率不超过 4%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为 h=0.4 时,试利用价格调整方程描述通 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 2.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有哪些? 3.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4.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并能够 运用其理论分析世界和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 [重点难点] 经济增长源泉的计量;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稳态含义的理解;储蓄率的增加和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 [教学时数] 10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的波动 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的情况。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与发展实例 三、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增长核算 一、增长核算方程 二、增长的经验估算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基本假定和思路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三、稳态分析 四、储蓄率的增加 五、人口增加 六、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七、考虑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一、基本模型 二、两部门模型 经济学院 68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宏观经济学》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第八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一、鼓励技术进步 二、鼓励资本形成 三、增加劳动供给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二、经济周期的特征 一、二次世界大站前的经济周期研究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第九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一、加速原理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三、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一、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二、基本理论 [练习题] 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 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 0.3,设 人口增长率为 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 k 值。 (2)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2.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4.简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院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