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4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doc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文件 辽科协发〔2014〕2 号 ★ 关于开展 2014 年辽宁省自然科学 学术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 、市科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绥中、昌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局、科协: 根据《关于印发〈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与管理办 法〉的通知》 (辽科协发〔2003〕9 号)文件精神,省科协、省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定于 2014 年 3 月至 6 月在全省范围内继续 开展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征集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 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辽宁省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学术成 果进行评审,鼓励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 创新,促进学科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发现和培养人才,为加 —1— 快繁荣我省科技事业,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作出积极贡献。 二、成果类别和申报要求 (一)成果类别 1.学术论文(含企业技术创新类学术论文) 2.学术著作(不含教材) (二)申报要求 1.申报评审的成果为 2012 年 1 月 1 日以后撰写、发表或出 版,且第一作者单位为我省地域。 2.非企业单位上报的学术论文和著作需公开发表或正式出 版。 3.申报企业技术创新类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必须是企 业,申报的论文可以是未公开发表。 4.以外文形式发表的论文,需附 300 字中文简介。外文著作 需附 1000 字中文简介。 5.公开发表的论文类成果要附出版期刊封面、目录页和版权 页、正文复印件,由报送单位盖章确认,也可由权威认定单位或 部门盖章或出具证明。未公开发表的论文要按期刊发表论文格式 要求报送,附论文 Word 文档电子版(见附件 3) 。 6.著作类的成果申报需附原著作一部。 7.第一作者只能申报 1 项成果,每项申报成果的作者人数不 得超过 4 人,发表顺序不得更改。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学术成 —2— 果不再参评。 8.申报成果不得涉及保密问题。 9.请各单位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按照申报成果格式规范撰 写论文,所有申报材料要用 A4 纸打印,附申报表的电子版、打印 稿各一份。申报表印章齐全,相关证明材料附在申报表后方可生 效。 三、申报程序 1.评审通知文件及申报软件到省科协网站下载 (http://www.lnast.net) 。成果奖数据库录入、复制和粘贴论文、姓 名等要素时,不要带任何格式。 2.各申报单位组织专家对上报成果进行初审、初评后,形成 初审初评意见(模板参照附件 4) ,按学科分类,整理后统一报送 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公 室) 。未进行初审初评的成果,其成果不予参评。未上报学术论文 电子版的学术成果不予参评。 3.评审办公室将对未发表的参加企业技术创新类成果奖评 审的论文进行查重后提交评审专家组。 四、申报时间 2014 年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申报工作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开 始,5 月 9 日截止。 五、评审程序及相关要求 —3— 1.省科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组织成立省自然科 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 ,进行评审。评 审办公室设在省科协学会(国际)部。 2.评审办公室根据各申报单位初审初评结果,将申报成果按 学科组织评审专家组负责复评、交叉复评,评出学术成果奖二等 奖、三等奖,推荐学术成果一等奖。 3.由评审委员会确定一等奖,并从一等奖中评出“自然科学 学术成果奖特等奖” 。 4.评审办公室负责颁发获奖证书。每项获奖成果一份证书, 作者可自行复印,交所在单位存档备案。 5.在评审过程中凡未按要求申报的成果不予参评。所有参评 学术成果的申报材料不予退还。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董丽敏 陈阳 电话:024-86906092 024-23221759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 49 号 28 栋省科协学会(国际) 部 邮编:110032 电子信箱:lnkxxhb@sina.com —4— 附件:1.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申报表 2.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企业技术创新类论文 申报表 3.未公开发表论文申报格式规范 4.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初审初评意见模板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 年 3 月 5 日 —5— 附件1 报送单位 初评等级 复评等级 交叉复评 终评等级 论文编号 专业代码 辽 宁 省 自 然 科 学 学 术 成 果 奖 申 报 表 成 果 名 称: 作 者 姓 名: 第一作者单位: 成 果 类 别: 论文 著作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印制 年 —6— 月 日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学位 毕业学校 专业 职称 工作单位 地址 邮编 职务 联系电话 E-mail 本人获得科技奖励、学术成果及参与技术研发、工程项目情况简介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7— 学 术 成 果 简 介(500 字以内、中文) —8— 学 术 成 果 相 关 证 明 材 料 表 论文类(必须公开发表): 1、产生该成果的项目名称 2、该项目来源: 国家 □ 省 □ 市 □ 单位 □ 其他 3、自主创新: 原始创新 □ 集成创新 □ 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 □ 4、论文发表刊物 5、参加国际会议或国内会议 6、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SCI□ 刊检索分区 ;刊物影响因子 EI□ ISTP□或期 ;被引用次数 (按申报要求出具检索证明,盖章生效) 著作类: 1、出版社 ; 发行量 2、参编情况:著 □ 编著 □ 编 □ 译著□ 单册□ 部分章节□ 3、参与编著章节 主编签字(章): 主要成果: 1、采纳单位名称 2、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出具相关证明) 注:1. 请在□内打“√”号。 2. 请认真填写此页,并附相关证明。所有证明材料要有认定单位或部 门盖章,否则无效。 —9— 作 者 单 位 意 见 盖 年 章 月 日 初审初评单位(省级学会、市科协或高校科协)意见 — 10 — 盖 章 年 月 日 学 科 组 评 语 及 评 审 等 级 评审专家签字: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评 委 会 终 审 意 见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注:1. 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用钢笔填写,字迹清晰。 2. “报送单位”为省级学会、市科协的两字简称,如机械、大连等。 3. 此表可按标准自行制作。 4. 联系电话请写常用电话。 5. 论文编号和专业代码为省级学会、市科协或高校科研处填写。 — 11 — 附件2 报送单位 初评等级 复评等级 交叉复评 终评等级 论文编号 专业代码 辽 宁 省 自 然 科 学 学 术 成 果 奖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类 论 文 申 报 表 成 果 名 称: 作 者 姓 名: 第一作者单位: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印制 年 — 12 — 月 日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学位 毕业学校 专业 职称 工作单位 地址 邮编 职务 联系电话 E-mail 本人获得科技奖励、学术成果及参与技术研发、工程项目情况简介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13 — 技 — 14 — 术 创 新 成 果 简 介(500 字以内、中文) 技 术 创 新 成 果 相 关 证 明 材 料 表 企业技术创新类论文(未公开发表可以选择性填写): 1、产生该成果的项目名称 2、该项目来源: 国家 □ 省 □ 市 □ 单位 □ 其他 3、自主创新: 原始创新 □ 集成创新 □ 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 □ 4、论文发表刊物 5、参加国际会议或国内会议 6、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SCI□ 期刊检索分区 ;刊物影响因子 EI□ ISTP□或 ;被引用次数 (按申报要求出具检索证明,盖章生效) 企业技术创新类论文:(未公开发表论文必须填写) 第一作者企业科技部门推荐意见: (盖章生效) 年 月 日 主要成果:(出具相关证明) 1、采纳单位名称 2、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注:1. 请在□内打“√”号。 2. 请认真填写此页,并附相关证明。所有证明材料要有认定单位或 部门盖章,否则无效。 — 15 — 作 者 单 位 意 见 盖 年 章 月 日 初审初评单位(省级学会或市科协)意见 — 16 — 盖 章 年 月 日 学 科 组 评 语 及 评 审 等 级 评审专家签字: 组长签字: 评 委 会 主任签字: 终 年 月 审 意 年 月 日 见 日 注:1. 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用钢笔填写,字迹清晰。 2. “报送单位”为省级学会、市科协的两字简称,如机械、大连等。 3. 此表可按标准自行制作。 4. 联系电话请写常用电话。 5. 论文编号和专业代码为省级学会或市科协填写。 — 17 — 附件 3 未公开发表论文申报格式规范 一、申报论文要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二、论文字数不超过 5000 字,用 Word 软件编排,用 A4 (210*297mm)标准纸打印。 三、书写顺序: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中 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四、论文格式: 1.用 A4(210*297mm)标准纸打印,版芯(即文字和空格 等所占的范围)居中,版芯大小为 38 行*40 字(5 号字) 。 2.文章题目:用 2 号黑字体,居中排。 3.作者姓名:在标题下方,上空 5 号字一行,居中,用 5 号楷体。 4.作者单位和邮政编码:在作者姓名下方,外加圆括号, 居中,用小 5 宋体。 5.中文摘要:在正文前,文字 300-350 字左右。用小 5 号 黑体。摘要以第三人称表述,不要出现“本文” “我们”等字样。 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要对结果 进行评价。不要分段,不要出现公式和图表。 6.关键词:在摘要左下方,一般不超过 8 个字,用小 5 号黑体。 7.正文:用 5 号宋体字。文中各级标题采用左顶格排列的 — 18 — 1,1.1,1.1.1 和 1.1.1.1 共 4 级序号的书写形式,4 级以下标 题方可用缩 2 格的(1)(2)……表示。章题(一级标题)用小 4 号黑体,条题(1.1)用 5 号黑体, 条题(1.1.1)用 5 号宋体, 图题和表题用小 5 号黑体,表内用小 5 号宋体。 8.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 并用英文书写,如 km,kg 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 阿拉伯数字表示。 9.每篇论文的图表(照片)不超过 5 幅,图片均应在文章 中的引用处右上角加注序号。图表、照片必须清晰。图表中所有 文字、数字均要求有文字说明,用 5 号黑体字。 10.参考文献: 正文后可附 5 条左右参考文献,必须为公开出版物。 参考文献序号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引用文献应在文章中的引 用处右上角加注序号(如[1]、[2]……) 。 顺序依次为:序号、作者姓名、文献名称、出版单位(或刊物名 称) 、出版年、版本(年、卷、期号) 、页号等,全部用 6 号宋体字。 1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四个字用 5 号黑体字。简介内容 用 6 号楷体字,不超过 150 字。内容和顺序是:姓名、性别、出生 年月日、毕业日期和毕业院校、最后学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通讯地址、邮编、电话、E-mail 等。 12.请作者按照格式撰写论文,并自留底稿。正文请用计算 机排印。必需的公式和外文,请打印清楚。 — 19 — 附件 4 20XX 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初审初评意见模板 辽宁省科协学会(国际)部: 20XX 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征集评审通知下发后,我单 位共收到上报的学术成果 XX 篇,其中论文 XX 篇,著作 XX 篇, 企业技术创新类论文 XX 篇。我单位对上报成果的申报人信息、 成果信息、成果证明等进行了审查,保证全部上报信息的准确性。 我单位的初审初评原则和依据是: 经过初审初评,同意申报 XX 篇成果,其中论文 XX 篇,著作 XX 部,企业技术创新类论文 XX 篇。淘汰 XX 篇成果,其中论文 XX 篇,著作 XX 部,企业技术创新类论文 XX 篇。 初审初评单位:(盖章) 20XX 年 XX 月 XX 日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 — 20 — 2014 年 3 月 5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