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企业绿色物流服务能力测评”的通知》.docx
附件 3:《关于开展“企业绿色物流服务能力测评”的通知》 关于开展“企业绿色物流服务能力测评”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文件提出, 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将“绿色低碳物流创新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之一, 依托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物流企业对标贯标达标活动, 推广一批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创建一批绿色物流枢纽、绿色物流园区。 为落实文件精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物联”)依 托行业标准《物流企业绿色物流评估指标》,决定在全国开展“企业 绿色物流服务能力测评”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 系的指导意见”精神,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打 造绿色物流,构建绿色供应链;响应“国家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 峰行动方案》,大力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以绿色物流为抓手,带动 上下游合作商发展绿色供应链;按照《“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要求,推进“绿色低碳物流创新工程”,开展绿色物流企业对标贯标 达标活动。 二、测评目标 企业绿色物流服务能力测评工作旨在通过在行业内开展测评,为 评估物流企业绿色物流发展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府和行业管理提 供依据;推进物流行业节能降碳,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促进形成 物流行业绿色发展良性竞争,形成绿色发展文化。同时,落实国家双 碳目标和发展绿色物流的决策部署,以测评工作激活企业绿色转型新 动能,以绿色物流为抓手,带动上下游合作商发展绿色供应链,促进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打造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物 流示范企业,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产业链,形成可复 制推广的绿色物流发展经验,为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 支撑,助力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测评重点任务 企业应围绕测评目标,发挥引领作用,系统化、体系化布局绿色 物流,促进物流行业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一)构建绿色物流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设置绿色发展管理部门或由多部门专职人员组成的绿 色发展管理协调工作组;建立绿色发展管理组织工作制度、标准化物 流作业与管理制度、节能降碳制度、能源消耗统计制度、节能宣传教 育和培训制度;建立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进行绿色 物流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提升设施、设备、包装器具的绿色化水平 企业采用多种运输方式,建设立体库并采用节能举措,配套满足 新能源载运工具和清洁环保载运工具充(换)电、岸电、加气或加氢 需求的辅助设施;使用新能源载运工具与清洁环保载运工具,配备有 计量能源和水等资源的计量器具并定期检定、维护与管理;物流包装 使用可降解塑料,提高新能源载运工具、标准托盘、标准周转箱比重。 (三)打造绿色物流运营模式 企业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采用数字化技术设备与管理系统; 采用合适物流业务组织模式,提高铁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比重和实载 率;注重资源绿色化,通过自产、绿色电力交易或绿证交易等市场化 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 (四)促进绿色信息披露与生态共建 企业核算和报告节能降碳信息;定期发布含绿色物流的报告,且 报告公开可获得;与合作商建立绿色物流沟通协作机制,了解和支持 合作商绿色物流服务需求和举措。 四、测评参与方式 请有意向参与的企业按照企业类型填写《绿色物流企业测评表》 ( 附 件 1-3 ), 并 于 2023 年 8 月 31 日 之 前 提 交 至 邮 箱 lsw_mecc@163.com。 联系方式 中物联绿色物流分会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 4 号 1 号楼 1312 室 联系人:刘哲(15120091994),赵洁玉(18811307600) 电 话:010—68080060 E-mail:lsw_mecc@163.com 附件 1:《运输型绿色物流企业测评表》 附件 2:《仓储型绿色物流企业测评表》 附件 3:《综合型绿色物流企业测评表》 二○二三年七月一日 附件 1:《运输型绿色物流企业测评表》 运输型绿色物流企业测评表 企业名称: 时 间: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通讯地址 单位性质 内资(□国有□集体□民营)□中外合资□港澳台□外商独资 统一社会 邮编 信用代码 注册机关 注册资本 成立日期 有效期 法定代表 法定代表人 人 联系电话 申报工作 联系人 联系部门 联系电话 传真 手机 电子邮箱 单位简介 规模 企业发展经历、业务范围、业务覆盖区域范围、经营状况(年总营业收入、年物流营业 收入、营业时间) 自有货运汽车/辆(或货物运输装备总载重量/t) 绿色物流发展规划与实施 概述企业内部设有绿色发展管理部门或由多部门 专职人员组成的绿色发展管理协调工作组;绿色 发展管理组织工作制度、标准化物流作业与管理 制度、节能降碳制度、能源消耗统计制度、节能 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按照 GB/T 19001 和 GB/T 24001 建立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国家或行 业相关认证;按照 GB/T 23331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绿色物流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和实施方 案,人力、财力、设备及技术资源支持的情况。 主要设施 概述企业采用高效冷源、绿色照明、建筑保温隔 辅助设施 热、自然采光或自然通风等节能举措;配套有满 管理组织与人员 管理 管理制度 管理体系 设施、设 备、包装器 设施 具 新能源叉车比重 足新能源载运工具和清洁环保载运工具充(换) 电、岸电、加气或加氢需求的辅助设施;使用新 新能源载运工具(微型和轻 型货运汽车)比重 新能源载运工具与清洁环 设备 能源载运工具与清洁环保载运工具(货运船舶或 货运飞机);配备有计量能源和水等资源的计量器 具,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并能对计量器具进行 保载运工具(中型和重型货 维护与管理;物流包装使用可降解塑料;以及新 运汽车)比重 能源叉车、新能源载运工具(微型和轻型货运汽 新能源载运工具与清洁环 车)、新能源载运工具与清洁环保载运工具(中型 、标准托盘、标准周转箱的比重。 保载运工具(货运船舶或货 和重型货运汽车) 运飞机) 计量器具 标准托盘比重 包装器 具 标准周转箱比重 可降解塑料材料使用 数字化 运营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运营方案优化 概述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管理信息系 统应用在数字化技术设备与管理系统(是否包括 运营模 运营 物流业务组织模式应用 式与效 铁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比 率 重 TMS)、具备优化运输及配送路径或运输调度等能 力;物流业务组织模式应用、铁路和水路货运周 转量比重、实载率;企业运营设施产生的可再生 能源全部或部分自用,或通过绿色电力交易或绿 实载率 证交易等市场化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智能 算法或减量化包装替代等举措的情况。 资源绿 色化 使用可再生能源 物流包装减量化 概述企业能源消耗清单和节能降碳举措,统计和 核算和报告节能降碳信息 绿色信息 披露与生 态共建 核算企业或项目层级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及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或强度;定期发布含绿色物流 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的报告,且报告公开可获得;与合作商建立绿色 物流沟通协作机制,了解合作商绿色物流服务需 求和举措,支持合作商开展绿色物流的举措的情 绿色生态共建 况。 材料真实性承诺: 我单位郑重承诺:本次申报企业绿色物流星级评 估所提交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均真实、有效,愿接 受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抽查和核验。如有 违反,愿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责任。 法人或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日期: 附件 2:《仓储型绿色物流企业测评表》 仓储型绿色物流企业测评表 企业名称: 时 间: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通讯地址 单位性质 内资(□国有□集体□民营)□中外合资□港澳台□外商独资 统一社会 邮编 信用代码 注册机关 注册资本 成立日期 有效期 法定代表 法定代表人 人 联系电话 申报工作 联系人 联系部门 联系电话 传真 手机 电子邮箱 单位简介 企业发展经历、业务范围、业务覆盖区域范围、经营状况(年总营业收入、年物流营业收入、 营业时间) 自有仓储面积/m2 规模 自有和租用货运汽车/辆(或货物运输装备总载重量/t) 管理组织与人员 管理制度 管理 管理体系 绿色物流发展规划与实施 设施、设 备、包装 概述企业内部设有绿色发展管理部门或由多部门专职 人员组成的绿色发展管理协调工作组;绿色发展管理组 织工作制度、标准化物流作业与管理制度、节能降碳制 度、能源消耗统计制度、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按 照 GB/T 19001 和 GB/T 24001 建立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 并通过国家或行业相关认证;按照 GB/T 23331 建立能 源管理体系;绿色物流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和 实施方案,人力、财力、设备及技术资源支持的情况。 交通连接方式 概述企业是否具备两种以上(含两种)运输方式或毗邻 仓库 两条以上(含两条)高速公路、国道;是否有立体库; 设施 器具 主要设施 采用高效冷源、绿色照明、建筑保温隔热、自然采光或 自然通风等节能举措;配套有满足新能源载运工具和清 辅助设施 新能源叉车比重 设备 新能源载运工具(微型和 轻型货运汽车)比重 洁环保载运工具充(换)电、岸电、加气或加氢需求的 辅助设施;配备有计量能源和水等资源的计量器具,计 量器具应定期检定,并能对计量器具进行维护与管理; 物流包装使用可降解塑料;以及新能源叉车、新能源载 运工具(微型和轻型货运汽车)、标准托盘、标准周转 计量器具 箱的比重。 标准托盘比重 包装器 具 标准周转箱比重 可降解塑料材料使用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 数字化 运营 运营 运营模 式与效 率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在数字化技术设备与管理系统(是否包括 TMS)、具备 运营方案优化 优化运输及配送路径或运输调度等能力;物流业务组织 物流业务组织模式应用 模式应用、实载率(货运汽车实载率)、库存周转次数; 实载率 企业运营设施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全部或部分自用,或通 过绿色电力交易或绿证交易等市场化方式使用可再生 库存周转次数 资源绿 使用可再生能源 色化 物流包装减量化 核算和报告节能降碳信息 绿色信息 披露与生 概述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态共建 绿色生态共建 能源,采用减少二次包装、智能算法或减量化包装替代 等举措的情况。 概述企业能源消耗清单和节能降碳举措,统计和核算企 业或项目层级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及二氧化碳排放 总量或强度;定期发布含绿色物流的报告,且报告公开 可获得;与合作商建立绿色物流沟通协作机制,了解合 作商绿色物流服务需求和举措,支持合作商开展绿色物 流的举措的情况。 材料真实性承诺: 我单位郑重承诺:本次申报企业绿色物流星级评估所提 交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均真实、有效,愿接受并积极配合 相关部门的监督抽查和核验。如有违反,愿承担由此产 生的相应责任。 法人或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日期: 附件 3:《综合型绿色物流企业测评表》 综合型绿色物流企业测评表 企业名称: 时 间: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通讯地址 单位性质 内资(□国有□集体□民营)□中外合资□港澳台□外商独资 统一社会 邮编 信用代码 注册机关 注册资本 成立日期 有效期 法定代表 法定代表人 人 联系电话 申报工作 联系人 联系部门 联系电话 传真 手机 电子邮箱 单位简介 企业发展经历、业务范围、业务覆盖区域范围、经营状况(年总营业收入、年物流营业 收入、营业时间) 自有和租用仓储面积/m2 规模 自有和租用货运汽车/辆(或货物运输装备总载重量/t) 绿色物流发展规划与实施 概述企业内部设有绿色发展管理部门或由多部门 专职人员组成的绿色发展管理协调工作组;绿色 发展管理组织工作制度、标准化物流作业与管理 制度、节能降碳制度、能源消耗统计制度、节能 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按照 GB/T 19001 和 GB/T 24001 建立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国家或行 业相关认证;按照 GB/T 23331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绿色物流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和实施方 案,人力、财力、设备及技术资源支持的情况。 设施 概述企业是否具备两种以上(含两种)运输方式 管理组织与人员 管理制度 管理 管理体系 设施、设 交通连接方式 备、包装器 仓库 具 或毗邻两条以上(含两条)高速公路、国道;是 否有立体库;采用高效冷源、绿色照明、建筑保 主要设施 温隔热、自然采光或自然通风等节能举措;配套 辅助设施 有满足新能源载运工具和清洁环保载运工具充 新能源叉车比重 (换)电、岸电、加气或加氢需求的辅助设施; 新能源载运工具(微型和轻 型货运汽车)比重 使用新能源载运工具与清洁环保载运工具(货运 船舶或货运飞机);配备有计量能源和水等资源的 计量器具,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并能对计量器 新能源载运工具与清洁环 设备 具进行维护与管理;物流包装使用可降解塑料; 保载运工具(中型和重型货 以及新能源叉车、新能源载运工具(微型和轻型 运汽车)比重 货运汽车)、新能源载运工具与清洁环保载运工具 新能源载运工具与清洁环 (中型和重型货运汽车)、标准托盘、标准周转箱 保载运工具(货运船舶或货 的比重。 运飞机) 计量器具 标准托盘比重 包装器 具 标准周转箱比重 可降解塑料材料使用 数字化 运营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概述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管理信息系 运营方案优化 统应用在数字化技术设备与管理系统(是否包括 TMS)、具备优化运输及配送路径或运输调度等能 运营 运营模 物流业务组织模式应用 式与效 铁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比 率 重 力;物流业务组织模式应用、铁路和水路货运周 转量比重、实载率;企业运营设施产生的可再生 能源全部或部分自用,或通过绿色电力交易或绿 证交易等市场化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智能 实载率 资源绿 使用可再生能源 算法或减量化包装替代等举措的情况。 色化 物流包装减量化 概述企业能源消耗清单和节能降碳举措,统计和 核算和报告节能降碳信息 核算企业或项目层级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及 绿色信息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或强度;定期发布含绿色物流 披露与生 的报告,且报告公开可获得;与合作商建立绿色 态共建 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物流沟通协作机制,了解合作商绿色物流服务需 求和举措,有支持合作商开展绿色物流的举措的 绿色生态共建 情况。 材料真实性承诺: 我单位郑重承诺:本次申报企业绿色物流星级评 估所提交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均真实、有效,愿接 受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抽查和核验。如有 违反,愿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责任。 法人或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