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8-2019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Alice丶未央°41 页 874.791 KB下载文档
2018-2019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018-2019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018-2019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018-2019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018-2019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018-2019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当前文档共4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8-2019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8~2019 学年) 2019 年 12 月 说 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教督办[2018]83 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量 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与 平台中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补充并完善本校本科教 学质量报告。 目 录 学校概况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人才培养目标 .............................................................................................2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2 (三)在校生规模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 (一)师资队伍 .....................................................................................................5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8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0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1 1. 教学用房 ...................................................................................................11 2.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1 3. 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2 4. 信息资源 ...................................................................................................12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2 (一)专业建设 ...................................................................................................12 (二)课程建设 ...................................................................................................13 (三)教材建设 ...................................................................................................14 (四)实践教学 ...................................................................................................14 1. 实验教学 ...................................................................................................14 2.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3. 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5 (五)创新创业教育 ...........................................................................................15 (六)教学改革 ...................................................................................................15 四、专业培养能力 ......................................................................................................16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16 1. 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16 2. 培养目标 ...................................................................................................17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7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20 1. 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本科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程 ...............................20 2. 以制度建设为要旨,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21 3. 构建基础—专业—综合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2 4. 健全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 ...............................................................22 (四)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 ...............................................................................23 (五)实践教学 ...................................................................................................26 五、质量保障体系 ......................................................................................................28 (一)校领导情况 ...............................................................................................28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28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29 (四)质量监控 ...................................................................................................29 1. 教学评价 ...................................................................................................29 2. 教学督导 ...................................................................................................30 3. 教学信息员制度 .......................................................................................30 4.听课评课 ..................................................................................................30 六、学生学习效果 ......................................................................................................30 (一)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30 (二)就业情况 ...................................................................................................33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34 七、 特色发展:援疆筑梦跨天山,我校学生扎根新疆阿克陶县顶岗支教实习 34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35 (一)师范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 .......................................................................35 (二)对策与建议 ...............................................................................................36 学 校 概 况 上饶师范学院地处江西省上饶市,是师范院校,举办者为省级教育部门, 于 2000 年开办本科。学院有本科专业 54 个,其中 7 个为新办专业。招生批次为 提前批招生,第一批次招生,第二批次招生 A,第二批次招生 B。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 14,573 人,折合在校生 14,699.9 人。全校教职工 1,252 人, 其中专任教师 860 人。学校共有 1 个校区 ,其中 1 个为本地校区。 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实验室)0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 个,院 士 0 人,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0 人,省部级高层次人 才 42 人。 学校有党政单位 26 个,教学科研单位 17 个。 ※以上数据来源:1-1 学校概况,表 1-2 校区地址,表 1-5-1 专业基本情况, 表 1-6-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1-8-2 科研基地,表 3-1-1 高层次人才,表 4-1-1 学 科建设,表 6-1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科生数+普通专科生数+硕士研究生数*1.5+博 士研究生数*2+本科留学生数+硕士留学生数*1.5+博士留学生数*2+函授学生数 *0.1+夜大(业余)学生数*0.3+成人脱产学生数+中职在校生数+网络学生数*0.1+ 普通预科生数+进修生数。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全日制博士 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是:以教师教育为基础,巩固发展师范特色;围绕地 方经济社会需要,促进文、理、经、管、工、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 为主体,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上饶、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培养具有系统 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师资及社会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把 学校建设成为本区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学术文化中心,成为在省 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地方性、多学科、应用型大学。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54 个,其中工学专业 6 个占 11.11%、理学专业 10 个占 18.52%、文学专业 5 个占 9.26%、法学专业 2 个占 3.7%、经济学专业 2 个占 3.7%、管理学专业 8 个占 14.81%、教育学专业 5 个占 9.26%、历史学专业 1 个 占 1.85%、农学专业 2 个占 3.7%、艺术学专业 10 个占 18.52%。 ※数据来源表 1-5-1 专业基本情况。 图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0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 级学科覆盖点)0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0 个,涵盖 0 个学科门类。 ※数据来源表 4-1-1 学科建设,表 4-1-3 博士点、硕士点。 —2— 学校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0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0 个,国家重点(培育) 学科 0 个,省部一级重点学科 0 个;国家级一流学科 0 个,省级一流学科 0 个。 ※数据来源表 4-1-4 重点(一流)学科。 (三)在校生规模 2018-2019 学年本科在校生 13877 人(含一年级 3,556 人,二年级 3,694 人, 三年级 3,545 人,四年级 3,082 人)。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14,573 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 的比例为 98.74%。 ※数据来源表 1-7 本科生基本情况,表 6-1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2019 年,学校计划招生 3,696 人,实际录取考生 3,696 人,实际报到 3,592 人。实际录取率为 100%,实际报到率为 97.19%。自主招生 0 人,招收特长生 0 人,招收本省学生 2,569 人。 学校面向全国 29 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 27 个,文科招生省份 27 个。 生源情况详见下表 1。 表1 省份 批次 录取数 生源情况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北京市 第二批次 招生 A 2 2 0 496 462 0 -31.5 34.5 -- 天津市 第一批次 招生 4 2 0 481 493 0 1.5 2.5 -- 河北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22 17 0 523 462 0 3.5 4.2 -- 山西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15 16 0 508 438 0 2.4 12.9 -- 内蒙古 自治区 第二批次 招生 A 9 13 0 469 397 0 34.7 22 -- 辽宁省 第一批次 招生 12 9 0 533 485 0 3.3 5.4 -- 吉林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7 13 0 485 441 0 8 36.5 -- —3— 省份 批次 录取数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黑龙江 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13 12 0 448 444 0 5.2 7.7 -- 上海市 第一批次 招生 0 0 6 0 0 434 -- -- 4.5 江苏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31 26 0 322 331 0 1.9 2.9 -- 浙江省 第一批次 招生 0 0 58 0 0 569 -- -- 6.3 安徽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16 11 0 534 472 0 2.9 5.5 -- 福建省 提前批招 生 7 12 0 515 447 0 3 11.2 -- 福建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12 15 0 512 442 0 3.9 10.5 -- 山东省 第一批次 招生 13 14 0 526 474 0 1.5 3.5 -- 河南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9 14 0 511 462 0 2.9 4.7 -- 湖北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10 27 0 506 453 0 3.2 2.3 -- 湖南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32 30 0 536 459 0 2.7 5.5 -- 广东省 第一批次 招生 24 12 0 516 447 0 1 3.1 -- 广西壮 族自治 区 第二批次 招生 A 13 13 0 480 429 0 6.8 7.5 -- 海南省 第一批次 招生 11 12 0 629 577 0 11.2 5.4 -- 重庆市 第二批次 招生 A 11 16 0 520 494 0 3 2.5 -- 四川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17 20 0 520 507 0 1.6 3.3 -- 贵州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11 14 0 507 431 0 3.1 4.7 -- 云南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13 14 0 528 479 0 9.9 8 -- 陕西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8 12 0 500 445 0 2 1.8 -- —4— 省份 批次 录取数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甘肃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12 12 0 495 438 0 2.8 4.7 -- 青海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5 4 0 466 393 0 8.2 6.5 -- 宁夏回 族自治 区 第二批次 招生 A 14 6 0 521 445 0 4.4 2 -- 江西省 第二批次 招生 A 839 1,13 6 0 525 471 0 11.7 14.4 -- ※数据来源表 1-5-1 专业基本情况,表 1-5-2 专业大类情况表,表 6-3-1 近一届本 科生招生类别情况,表 1-7 本科生基本情况表,表 6-3-3 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 及人数,表 6-3-4 近一届各专业(大类)招生报到情况。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860 人、外聘教师 172 人,折合教师总数为 946 人,外聘 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 0.2:1。 按折合学生数 14,699.9 计算,生师比为 15.54。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84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9.77%;具有高级 职称的专任教师 275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31.98%;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 和博士)的专任教师 702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81.63%。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详见表 2。 表2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折合教师总数 生师比 本学年 860 172 946 15.54 上学年 757 327 920.5 16.19 注: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折合教师总数(折合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外聘 教师数×0.5+直属医院具有医师职称的医生人数×0.15) —5—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 3。 表3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专任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860 / 172 / 正高级 59 6.86 32 18.6 其中教授 57 6.63 26 15.12 副高级 216 25.12 99 57.56 其中副教授 197 22.91 7 4.07 中级 342 39.77 15 8.72 其中讲师 331 38.49 3 1.74 初级 158 18.37 9 5.23 其中助教 154 17.91 2 1.16 未评级 85 9.88 17 9.88 博士 212 24.65 28 16.28 硕士 490 56.98 35 20.35 学士 115 13.37 61 35.47 无学位 43 5 48 27.91 35 岁及以下 370 43.02 24 13.95 36-45 岁 256 29.77 69 40.12 46-55 岁 190 22.09 57 33.14 56 岁及以上 44 5.12 22 12.79 总计 职称 最高学位 年龄 外聘教师 近两学年教师职称、学位、年龄情况见图 2、图 3、图 4。 —6— 图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 图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7— 图4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学校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0 人,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0 人,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千人计划”入选者 0 人,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长 江学者特聘教授 0 人,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 0 人,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 0 人,其中 2018 年当 选 0 人;新世纪优秀人才 0 人,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获 奖者 0 人,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0 人,其中 2018 年当 选 0 人;万人计划入选者 0 人,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0 人, 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 0 人,省级高层次人才 42 人, 其中 2018 年当选 5 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 0 人,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省级 教学名师 4 人,其中 2018 年当选 0 人。 学校现建设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0 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0 个,省部级教学团 队 5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0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0 个,科技部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0 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 1 个。 ※数据来源表 1-6-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3-3-1 高层次人才,表 3-3-2 高层次 人才教学、研究团队。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667,占总课程门数的 40.23%;课程 门次数为 1,691,占开课总门次的 33.83%。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75,占总课程门数的 10.55%;课程门次 数为 343,占开课总门次的 6.86%。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68, 占总课程门数的 10.13%;课程门次数为 335,占开课总门次的 6.7%。 —8—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563,占总课程门数的 33.96%;课程门次 数为 1,373, 占开课总门次的 27.47%。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514, 占总课程门数的 31%;课程门次数为 1,210,占开课总门次的 24.21%。 注:以上统计包含外聘人员与离职人员。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 69 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 73 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 94.52%。 注:以上统计包含离职人员,只统计本校人员。 ※数据来源表 1-6-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1-6-3 外聘和兼职教师基本信息,表 1-6-4 附属医院师资情况,表 5-1-1 开课情况。 图 5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图6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9— 我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 4 人,本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教 学名师 4 人,占比为 100%。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 44 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 56.41%。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229 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 课程的比例为 44.04%。 ※数据来源表 3-3-1 高层次人才,表 5-1-1 开课情况,表 5-1-3 专业核心课程 情况。 【注】此表不统计网络授课。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8 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4,703.16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 220.74 万 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 344.85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3227.31 元,生 均本科实验经费为 153.41 元,生均实习经费为 239.66 元。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 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 7。 ※数据来源表 2-9-2 教育经费收支情况,表 6-1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图7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 —10—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教学用房 根据 2019 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 94.18 万 m2,产权占地面积为 94.18 万 m2,绿化用地面积为 37.025 万 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 43.152 万 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 204,356m2,其中教室面积 47,732m2(含智慧教室面积 0m2),实验室及实习场 所面积 63,703m2。拥有体育馆面积 26,873m2。拥有运动场面积 62,722m2。 按全日制在校生 14,573 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 64.63(m2/生),生均 建筑面积为 29.61(m2/生),生均绿化面积为 25.41(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 房面积为 14.02(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4.37(m2/生),生均体育 馆面积 1.84(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 4.3(m2/生)。详见表 4。 表4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941,800 64.63 建筑面积 431,520 29.61 绿化面积 370,249 25.41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04,356 14.02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63,703 4.37 体育馆面积 26,873 1.84 运动场面积 62,722 4.3 ※数据来源表 2-1 占地与建筑面积,表 2-2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1.373 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值 0.93 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2,132.292 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总值的 18.39%。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5,802 台(套),合计总值 0.719 亿元,其中单价 10 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 92 台(套),总值 3628.63 万元,按本科在校生 14,389 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 4996.87 元。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0 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 3 个,国家级虚拟仿 真实验教学中心 0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0 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项目 0 个。 —11— ※数据来源表 2-6 固定资产,表 2-7 本科实验设备情况,表 2-8-1 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表 2-8-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截至 2019 年 9 月,学校拥有图书馆 2 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 24,010m2,阅 览室座位数 2,569 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158.575 万册,当年新增 46,100 册, 生均纸质图书 107.88 册;拥有电子期刊 83.685 万册,学位论文 801.195 万册, 音视频 251,559.3 小时。2018 年图书流通量达到 15.278 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 2348.425 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 126.075 万篇次。 ※数据来源表 2-2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表 2-3-1 图书馆,表 2-3-2 图书当年新 增情况。 4.信息资源 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 1,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 2,010Mbps。网络接 入信息点数量 12,100 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 1,347 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 710GB。信息化工作人员 16 人。 ※数据来源表 2-5 校园网。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我校以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省级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省级 卓越新闻人才项目专业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为引领,推进教学团队、课程与教 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 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8—2019 学年,学校增设舞蹈表演本科专业。2019 年体育教育专业入选 省特色专业,目前我校现有 2 个国家特色专业,1 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 个省部级优势专业,0 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 个省级一流专业。2 个入选“卓越工 程人才”计划专业,0 个入选“卓越法治人才”计划专业,1 个入选“卓越新闻传播 人才”计划专业,0 个入选“卓越医生”计划专业,0 个入选“卓越农林人才”计划专 业,0 个入选“卓越教师”计划专业,0 个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人才教育培养计 划。当年学校招生的本科专业 44 个。。 我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 53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39 人,所占比例为 —12— 73.58%,获得博士学位的 16 人,所占比例为 30.19%。 ※以上数据来源: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 2019 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培养方案学分统计如下表 5 所示。 表 5 全校各学科 2019 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必修课 选修课 学分比 学分比 例(%) 例(%) 集中性 实践教 学学分 比例(%) 学科 必修课 选修课 学分比 学分比 例(%) 例(%) 实践教学 学分比例 (%) 哲学 -- -- -- 理学 80.86 19.14 22.78 经济学 79.76 20.24 23.81 工学 83.66 16.34 29.77 法学 78.35 21.65 16.84 农学 78.77 21.23 24.92 教育学 76.89 23.11 35.97 医学 -- -- -- 文学 79.13 20.87 17.74 管理学 76.59 23.41 19.39 历史学 76.79 23.21 31.55 艺术学 78.77 21.23 45.48 ※以上数据来源:表 1-5-1 专业基本情况,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 (二)课程建设 学校注重课程建设和任课教师间的相互交流,2018 年以来,全校继续开展 公开课教学,课程组成员之间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 学校合理设置课堂教学规模,理论课原则上以行政班级进行安排,一般不超 过 60 人;实验课分组进行,每个教师指导 10~16 人 我校已建设有 0 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5 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 程。MOOC 课程 171 门,SPOC 课程 0 门。 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 1,658 门、 4,998 门次。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详见表 6。 表6 班额 30 人及以下 31-60 人 61-90 人 90 人以上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 学年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本学年 1.98 18.47 29.45 上学年 4.65 11.76 26.32 本学年 50.79 45.86 61.58 上学年 52.24 88.24 60.14 本学年 40.73 17.2 8.75 上学年 38.8 0 12.2 本学年 6.5 18.47 0.22 —13— 班额 学年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上学年 4.31 0 1.34 ※以上数据来源:表 5-3 本科教学信息化,表 5-1-1 开课情况,表 5-1-2 专业 课教学实施情况,表 1-6-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7-2-3 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 项目情况。 【注】此表不统计网络授课。 (三)教材建设 为规范教材管理,加强教材建设,学校出台了《上饶师范学院教材管理办法》 《上饶师范学院教材工作量计算及其奖励办法(试行)》,对教材管理机构和职 能、出版教材奖励、教材采购征订、教材选用原则、自编教材讲义的使用等事项 进行了规范。 学校鼓励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指委推荐教材、各种获奖教材和近 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本科必修课教材的选优率在90%左右。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着“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2016 年,学校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签订 了框架协议,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双方共建出版 30 种左右具有地方特色和学 科专业优势的冠名“弘教系列”的校本教材。目前已经正式出版 20 余种。 目前,学校尚未有自编公开出版的教材进入国家规划教材行列,高水平教材 的建设工作仍待加强。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 254 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 程 23 门。 学校有实验技术人员 24 人,具有高级职称 4 人,所占比例为 16.67%,具有 硕士及以上学位 8 人,所占比例为 33.33%。 ※以上数据来源:表 5-1-1 开课情况,表 5-1-4 分专业(大类)专业实验课情 况。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本学年共提供了 2,620 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 520 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 —14— 称的人数比例约占 40.96%,学校还聘请了 1 位外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 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 5.93 人。 ※以上数据来源:表 5-2-1 分专业毕业综合训练情况,5-2-2 分专业教师指导 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情况,表 1-6-1 教职工基本信息。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46 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 5,011 人次。 ※以上数据来源:表 2-4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未开设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创业培训项目 56 项,开展创新创业讲座 13 次。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 0 万元。 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 5 人,就业指导专职教师 26 人,创新创业教育 兼职导师 36 人,组织教师创新创业专项培训 3 场次,至今有 7 人次参加了创新 创业专项培训。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2 个,其中创业示范基地 0 个,高校实 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0 个,大学生创业园 2 个,创业孵化园 0 个,众创空间 0 个, 科技园等 0 个,其他 0 个。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1 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 1 门。 本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19 个(其中创新 10 个,创业 9 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0 个(其中创新 0 个,创业 0 个)。 ※以上数据来源:表 3-6 创新创业教师情况,表 5-1-5 相关课程情况表, 表 5-4-1 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表 5-4-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表 6-6-1 学 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情况。 (六)教学改革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反映时代特征、满足学生发 展需要、适应学校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学校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 和贴近校情、贴近行业、贴近社会的办学定位,以及创办省内一流师范教育的目 标,坚持基础性、个性化、实践性、特色化和开放性原则,围绕“宽口径、厚基 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2019 年修订了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简化对学生毕业修读学分的要 求,畅通跨专业跨年级选课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15— 以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为抓手,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段改革。2018 年,38 项教改课题获省级立项,建设经费达 27.84 万元,49 项教 改课题获学校立项,14 项省级教改课题和 5 项校级教改课题获准结题。 我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0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15 项。(最近一届) 表7 2018 年我校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情况 项目类型 国家级(教育部)项目数 省部级项目数 总数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 0 1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0 2 2 精品资源共享课 0 1 1 ※以上数据来源:表 7-2-1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表 7-2-2 教学成果奖(近一 届),表 7-2-3 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情况。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1. 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办 学宗旨,坚持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定位: 类型定位:应用型。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上饶、服务江西、辐射周边、面向全国。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以基础学科为支撑,注重师范优势及其特色学科,发展 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学科,形成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 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办学理念: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特色办学为重点,以开门办学为抓手,以 立德树人为根本,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学生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地方服务的工 作理念;始终不渝地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始终不渝地坚持强化师 范专业教育、拓展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非师范专业教育的发展理念。 发展目标: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能力,以申办硕士授权单位和创建全省一流师范教育为驱动,通过转型发展, 突出“三性”(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三型”(教学型、技能型、综合 —16— 型)、“三贴近”(贴近校情、贴近行业、贴近社会)的办学特点,到 2020 年, 致力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地方性、多学科、应用型大学,为创建上饶 师范大学奠定扎实基础。 2. 培养目标 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 模式,分类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突出特色发展、与学校 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 专门人才。 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优良教师职业品格、 过硬教师职业能力、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掌握科学教育方 法,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 教育师资;培养具有理论学习能力、实践创新精神,初步掌握教学研究基本技能 与方法的基础教育师资。 非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道德品质高尚、适应地方经济文化 建设、社会改革发展、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特色较鲜明、个性较突出、适应能力较强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各专业平均开设课程 33.87 门,其中公共课 5.407 门,专业课 28.481 门; 各专业平均总学时 2,715.63,其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别为 2,037.87、 611.815;。各专业学时、学分具体情况参见附表 8。 附表 8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学时数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130503 环境设计 2,700 80.74 130502 视觉传达 设计 2,700 130405 T 书法学 130401 130310 理论教 学占比 (%) 实验教 学占比 (%) 总 数 19.26 46.07 53.93 16 0 75 25 81.11 18.89 47.37 52.63 16 0 75 25 2,632 84.8 15.2 47.53 52.47 16 1 80.12 19.88 美术学 2,732 78.77 21.23 59.22 40.78 16 1 77.64 22.36 动画 2,583 84.9 15.1 44.91 55.09 16 80.62 19.38 总数 选修课 必修课 占比 占比(%) (%) 学分数 —17— 选修课 必修课 占比 占比(%) (%) 学时数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总数 选修课 必修课 占比 占比(%) (%) 学分数 理论教 学占比 (%) 实验教 学占比 (%) 总 数 选修课 必修课 占比 占比(%) (%) 0 130309 播音与主 持艺术 2,707 75.38 24.62 69.71 30.29 16 5 76.67 23.33 130305 广播电视 编导 2,669 77.41 22.59 76.73 23.27 15 7 77.39 22.61 130301 表演 2,500 75.76 24.24 61.12 38.88 16 3 81.6 18.4 130205 舞蹈学 2,652. 5 78.61 21.39 67.03 32.97 16 1 83.23 16.77 130202 音乐学 2,852 77.49 22.51 53.65 46.35 16 4 78.05 21.95 120901 K 旅游管理 2,535 84.69 15.31 79.72 10.89 16 2 70.99 29.01 120801 电子商务 2,548 80.97 19.03 75.39 24.61 16 6 83.13 16.87 120402 行政管理 2,659 72.88 27.12 95.07 4.93 16 5 78.79 21.21 120401 公共事业 管理 2,686 76.47 23.53 85.59 14.41 16 6 78.31 21.69 120204 财务管理 2,678 77.74 22.26 77.63 22.37 16 6 79.52 20.48 120203 K 会计学 2,636 75.3 24.7 83.54 16.46 16 5 78.18 21.82 120202 市场营销 2,585 72.19 27.81 89.79 10.21 16 6 74.1 25.9 120201 K 工商管理 2,620 69.85 30.15 84.31 15.69 16 4 75 25 120102 信息管理 与信息 系统 2,674 76.66 23.34 82.24 17.76 16 6 77.71 22.29 090502 园林 2,750 76.04 23.96 75.71 24.29 16 4 78.66 21.34 090102 园艺 2,660 75.26 24.74 77.59 22.41 16 1 78.88 21.12 082503 环境科学 2,728 83.58 16.42 78.01 21.99 16 5 83.03 16.97 080910 T 数据科学 与大数据 技术 2,586 82.56 17.44 80.9 19.1 16 8 83.33 16.67 —18— 学时数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080901 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 2,618. 5 82.55 080714 T 电子信息 科学与 技术 3,204 080705 光电信息 科学与工 程 080403 理论教 学占比 (%) 实验教 学占比 (%) 总 数 17.45 82.7 17.3 17 2 84.3 15.7 86.99 13.01 60.05 17.98 16 0 84.38 15.62 3,189 87.96 12.04 65.26 13.67 16 0 85 15 材料化学 2,788 89.67 10.33 78.87 21.13 16 7.5 81.19 18.81 071101 心理学 2,598 79.52 20.48 85.45 5.89 16 5 80 20 071002 生物技术 2,882 76.23 23.77 78.83 21.17 17 0.5 76.54 23.46 071001 生物科学 2,771 79.79 20.21 74.81 25.19 16 8.5 81.01 18.99 070501 地理科学 2,567 85.94 14.06 90.03 9.97 17 5 77.14 22.86 070302 应用化学 2,714 75.64 24.36 74.76 25.24 16 1 82.61 17.39 070301 化学 2,754 76.65 23.35 73.97 26.03 16 3.5 82.87 17.13 070201 物理学 3,375 86.25 13.75 61.54 19.5 16 2 85.19 14.81 070102 信息与计 算科学 2,631 81.57 18.43 83.5 16.5 16 2 82.1 17.9 070101 数学与应 用数学 2,632 87.01 12.99 93.77 6.23 16 9 78.7 21.3 060101 历史学 2,954 84.06 15.94 81.35 6.57 16 8 76.79 23.21 050301 新闻学 2,788 78.66 21.34 81.99 18.01 16 4 78.66 21.34 050262 商务英语 2,711 79.12 20.88 85.87 14.13 16 1.5 78.33 21.67 050261 翻译 2,588 75.43 24.57 92.23 7.77 16 2 75.93 24.07 050201 英语 2,749 83.19 16.81 95.82 4.18 16 4 82.93 17.07 050101 汉语言文 2,771 79.75 20.25 81.88 18.12 16 79.75 20.25 总数 选修课 必修课 占比 占比(%) (%) 学分数 —19— 选修课 必修课 占比 占比(%) (%) 学时数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总数 选修课 必修课 占比 占比(%) (%) 学分数 理论教 学占比 (%) 实验教 学占比 (%) 总 数 选修课 必修课 占比 占比(%) (%) 3 学 040203 社会体育 指导与 管理 2,772 64.65 35.35 62.12 37.88 16 7 58.68 41.32 040201 体育教育 2,697 74.75 25.25 44.35 55.65 16 2 78.4 21.6 040107 小学教育 2,698 84.58 15.42 78.58 19.46 16 9 85.8 14.2 040106 学前教育 2,652 79.45 20.55 73.6 25.19 16 0 82.5 17.5 040104 教育 技术学 3,092 81.86 18.14 62.55 16.75 16 0 79.38 20.62 030503 思想政治 教育 2,509 70.67 29.33 94.38 5.62 16 5.5 77.04 22.96 030101 K 法学 2,646 74.04 25.96 95.16 4.84 16 7 79.64 20.36 020401 国际经济 与贸易 2,668 77.51 22.49 88.19 11.81 17 1 78.95 21.05 020102 经济 统计学 2,575 91.15 8.85 86.33 13.67 16 5 80.61 19.39 全校校 均 2,715.63 79.54 20.46 75.04 22.53 164.42 6 79. 32 20.68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1. 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本科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程 学校坚持把坚持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学校 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经常就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 设,如何做好师范专业教学,如何加强教学成果培育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专题 研究。学校建立了校领导挂钩联系二级学院的工作制度、深入课堂听课制度、深 入教学实习点调研和看望专业实习师生制度,以及分别联系 1 个班级、联系 2 名 教师、联系 3 名学生的“三联系”制度。学校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例会, 及时研究部署阶段性教学工作,学校分管教学领导、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 副院长、教务处管理干部为基本会议组成人员。遇有涉及重要教学事项的例会, 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二级学院院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并参会。同时,学校树 —20— 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始终坚持机关后勤服务本科教学流程,教 师配备保障教学,后勤管理服务教学,基础设施满足教学。如教务部门恪守“科 学、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全面履行教学管理各项职责,切实发挥在 教学工作中的统筹、规划、调度、指挥作用;人事部门认真落实“人才强校”战略, 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培训,不断提升师资队 伍水平;办公室牵头制定《关于扩大二级学院若干管理权限的通知》《二级单位 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激发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以教学为中心的积极性。 凡此种种,都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推动了教风学风 建设,确保了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 以制度建设为要旨,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出台《上饶师范学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上饶师范学院教师教 学工作规范》《上饶师范学院关于教师批改作业的要求》《上饶师范学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提高教学质量工 作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清晰提高教学质 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为我校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通 过教务网及时发布和宣传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定期编印《教务指南》《教学 工作通报》《教务处年度工作文件汇编》《毕业学位学籍相关事项告知》等,及 时发布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求和执行结果,促进了课堂教学秩序的科学化和规 范化。再者,学校还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岗位聘任教学类条件、专业技术职务教 学工作标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发挥人事管理制度在确保课堂教学中心地位中 的引导作用。此外,通过制定并实施《上饶师范学院“教学十佳”评选暂行办法》 《上饶师范学院课堂优秀教师评选办法》《上饶师范学院关于优化本科专业综合 评价教学类指标的若干激励措施》等系列奖励制度,嘉奖长期工作在本科教学一 线、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 3. 构建基础—专业—综合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维度,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 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大类 10 多个环节, 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地说,出台《上饶师范学院实验教学工作规范》,对 实验课程设置、实施、评价和保障提出了具体规定,如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要 —21— 求精选基础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印发 《上饶师范学院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管理办法》《上饶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师范专业 建设和改革的决定》《上饶师范学院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管理办法》,对实习点 遴选、实习组织、实习时间与形式、指导教师的选派和职责、实习生守则、实习 成绩评定、实习工作总结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实习期间,学校组织有关领导深 入实习点看望实习师生、走访实习单位领导和指导教师、观摩实习生公开教学课 (或实习活动),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实习工 作结束后,进行校级“优秀实习生”评选表彰,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实习交流和 总结,邀请实习单位领导和骨干来校座谈开讲座,召开全校实习带队教师座谈会。 此外,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开展“实践教学年”专项活动,探索和推进实 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 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4. 健全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是办学生命线”的理念,在不断加强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的同时,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健 全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学运行,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切 实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按照“决策-运行-监控-反馈-改进”的流 程,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要素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教学工作推进有序、 运行规范、监控到位、反馈及时、改进有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既定目标,使运行 过程和监督过程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基本构建了包括由教 学决策系统、条件保障系统、过程管理系统、监督检查系统、信息收集反馈系统、 教学评估系统、质量改进系统七个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具体教学运 行过程中,通过常规听课评课、教学综合评价评优、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沟通 等方式,学校的教学质量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改进机制初步形成, 教风也日渐醇厚,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管理和改革,提 高了全员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四)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 学校各专业专任教师生师比最高的学院是政治与法律学院,生师比为 21.25; 生师比最低的学院是外国语学院,生师比为 13.46;生师比最高的专业是园艺, 生师比为 44.33;生师比最低的专业是财务管理,生师比为 0。分专业专任教师 —22— 情况参见表 9、表 10。 表 10 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生师比 近五年 新进教 师 双师型 教师 具有行业 企业背景 教师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 师数量 0 0 0 0 0 0 0 020102 经济统计学 5 36.6 4 0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5 16.6 7 0 2 030101K 法学 19 25.74 8 0 7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20 19.75 7 0 1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3 13.92 2 3 2 040106 学前教育 23 12.22 9 2 3 040107 小学教育 23 7.17 15 5 7 040201 体育教育 55 14.91 23 24 2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7 9.86 5 1 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0 16.48 13 2 2 050201 英语 49 16.61 7 3 4 050261 翻译 7 23.57 6 0 0 050262 商务英语 6 27.5 4 0 0 050301 新闻学 12 16.08 7 0 2 060101 历史学 20 15.6 11 1 1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2 17.81 13 1 0 070201 物理学 30 15.2 21 1 2 070301 化学 31 17.68 14 1 0 070302 应用化学 6 35.5 1 0 0 070501 地理科学 15 17.27 4 0 1 071001 生物科学 38 12 21 14 7 071002 生物技术 12 14.83 9 1 2 071101 心理学 13 12.23 7 3 2 080403 材料化学 5 18 2 0 0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8 21.38 4 0 1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2 25.25 10 4 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 10.79 2 0 0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1 17.73 8 0 2 082503 环境科学 7 28.71 4 1 0 —23— 生师比 近五年 新进教 师 双师型 教师 具有行业 企业背景 教师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 师数量 090102 园艺 3 44.33 2 1 1 090502 园林 12 28.08 8 2 4 120201K 工商管理 13 13 7 2 2 120202 市场营销 10 15.3 3 3 1 120203K 会计学 15 32.27 9 2 3 120402 行政管理 6 22.67 3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14 23.86 9 2 3 130202 音乐学 40 14.18 17 0 0 130205 舞蹈学 16 32.69 9 1 0 130301 表演 3 28 2 0 0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8 32 4 0 0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7 37.86 2 1 0 130401 美术学 30 17.1 14 1 3 130405T 书法学 17 14.12 10 1 2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2 15.17 4 1 0 130503 环境设计 10 29.7 4 0 1 表 10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 师总数 020102 经济统计学 020401 学历结构 教授 授课教授比 例(%) 副 教 授 中级 及以 下 博 士 硕 士 学士 及以 下 5 0 0 1 4 0 5 0 国际经济与 贸易 15 0 0 3 12 2 12 1 030101K 法学 19 0 0 5 14 1 13 5 030503 思想政治 教育 20 2 100 4 13 8 8 4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3 0 0 5 8 2 7 4 040106 学前教育 23 1 100 5 17 1 16 6 040107 小学教育 23 2 100 3 18 7 14 2 040201 体育教育 55 4 100 16 34 10 29 16 040203 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 7 0 0 0 7 0 3 4 —24—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0 4 100 16 18 14 18 8 050201 英语 49 1 0 18 30 3 36 10 050261 翻译 7 0 0 0 7 0 7 0 050262 商务英语 6 0 0 0 6 0 6 0 050301 新闻学 12 2 100 0 9 0 9 3 060101 历史学 20 4 100 3 13 12 3 5 070101 数学与应用 数学 32 4 100 11 17 11 16 5 070201 物理学 30 3 100 7 20 21 5 4 070301 化学 31 7 100 8 16 20 9 2 070302 应用化学 6 1 100 2 3 4 2 0 070501 地理科学 15 1 100 7 7 5 5 5 071001 生物科学 38 6 100 9 20 24 11 3 071002 生物技术 12 2 100 2 8 7 4 1 071101 心理学 13 0 0 4 9 0 13 0 080403 材料化学 5 0 0 3 2 4 1 0 080705 光电信息科 学与工程 8 0 0 0 7 5 3 0 080714T 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 12 0 0 1 9 8 4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19 4 100 8 7 2 13 4 080910T 数据科学与 大数据技术 11 0 0 2 8 2 9 0 082503 环境科学 7 0 0 1 6 3 4 0 090102 园艺 3 0 0 0 1 1 0 2 090502 园林 12 1 0 1 10 7 5 0 120201K 工商管理 13 1 100 3 9 4 7 2 120202 市场营销 10 1 100 3 6 1 8 1 120203K 会计学 15 0 0 2 13 1 13 1 120402 行政管理 6 0 0 1 4 2 4 0 120901K 旅游管理 14 0 0 2 11 3 11 0 130202 音乐学 40 2 100 7 31 2 23 15 130205 舞蹈学 16 0 0 0 16 0 8 8 130301 表演 3 0 0 0 3 0 1 2 130305 广播电视 编导 8 0 0 0 8 0 8 0 —25— 130309 播音与主持 艺术 7 0 0 0 7 0 3 4 130401 美术学 30 1 0 11 18 2 23 5 130405T 书法学 17 0 0 4 13 1 13 3 130502 视觉传达 设计 12 0 0 2 10 0 11 1 130503 环境设计 10 0 0 1 8 0 9 1 (五)实践教学 学校专业平均总学分 164.426,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平均学分 47.622,占比 28.96%,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最高的是动画专业(107),最低的是财务管理,公共 事业管理专业(20)。校内各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参见表 11。 表 11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数 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020102 经济统计学 26 18 0 26.67 1 0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 贸易 21 15 0 21.05 1 15 32 030101K 法学 6 22 0 16.77 0 14 101 030503 思想政治 教育 6 22 0 16.92 0 12 21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9 34 1 33.12 1 13 136 040106 学前教育 20 32 0 32.5 0 8 125 040107 小学教育 25 25 0 29.59 0 4 174 040201 体育教育 20 53.2 0 45.19 3 20 420 040203 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 18 48 3 39.52 1 2 3 050101 汉语言文学 20 9.5 0 18.1 0 33 318 050201 英语 20 7 0 16.46 0 18 161 050261 翻译 20 6 0 16.05 0 3 30 050262 商务英语 20 12.5 0 20.12 0 1 10 050301 新闻学 21 8.5 0 17.99 0 7 37 060101 历史学 21 32 0 31.55 0 10 114 070101 数学与应用 数学 20 4.5 0 14.5 1 14 124 070102 信息与计算 科学 21 18 2 24.07 1 1 20 —26—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数 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070201 物理学 19 20.5 1 24.38 2 13 142 070301 化学 20 22 0 25.69 3 8 22 070302 应用化学 21 20.5 0 25.78 2 9 20 070501 地理科学 18 13 5 17.71 0 9 449 071001 生物科学 22 21.5 0 25.82 5 14 131 071002 生物技术 19 18.5 2 21.99 5 3 80 071101 心理学 20 20 0 24.24 1 15 77 080403 材料化学 20 21 0 24.48 1 6 17 080705 光电信息科 学与工程 20 20 1 25 4 16 240 080714T 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 22 54 0 47.5 5 18 218 080901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21.5 23 0 25.87 1 2 14 080910T 数据科学与 大数据技术 21 26 0 27.98 0 0 0 082503 环境科学 20 20 0 24.24 4 5 22 090102 园艺 21 19 0 24.84 2 3 43 090502 园林 21 20 0 25 1 3 97 120102 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 21 28 1 29.52 1 1 10 120201K 工商管理 21 16 0 22.56 2 10 25 120202 市场营销 21 12 0 19.88 2 11 17 120203K 会计学 21 17 0 23.03 5 10 24 120204 财务管理 20 0 2 12.05 4 4 13 120401 公共事业管 理 20 0 2 12.05 1 7 15 120402 行政管理 6 19 0 15.15 0 0 0 120801 电子商务 21 33 2 32.53 1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17 17 0 20.99 0 15 447 130202 音乐学 20 59 2 48.17 1 10 150 130205 舞蹈学 19 40.44 1 36.92 4 10 162 130301 表演 21 83 2 63.8 0 0 0 130305 广播电视编 导 21 15.5 0 23.25 0 6 30 —27—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数 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130309 播音与主持 艺术 18.5 42.5 1 36.97 1 5 20 130310 动画 19 88 2 66.88 2 1 39 130401 美术学 21 49 3 43.48 2 9 395 130405T 书法学 21 50 3 44.1 1 3 154 130502 视觉传达设 计 21 64 3 53.12 0 1 51 130503 环境设计 21 67 3 55 1 1 61 全校校均 19.61 28.01 0.81 28.96 3.09 4.56 92.8 注:实践学分主要指集中性实践环节、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学分。 ※数据源自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校领导情况 我校现有校领导 15 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 9 名,所占比例为 60.00%,具 有博士学位 4 名,所占比例为 26.67%。 ※以上数据来源:表 3-1 校领导基本信息,表 1-6-1 教职工基本信息。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10 人,其中高级职称 4 人,所占比例为 40.00%;硕士及 以上学位 8 人,所占比例为 80.00%。 院级教学管理人员 34 人,其中高级职称 26 人,所占比例为 76.47%;硕士 及以上学位 28 人,所占比例为 82.35%。 教学管理人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0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15 项,发表 教研类论文 0 篇,科研类论文 20 篇。 ※以上数据来源:表 3-2 相关管理人员基本信息,表 1-6-1 教职工基本信息, 表 3-5-3 教师发表的论文情况。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校有专职学生辅导员 35 人,其中本科生辅导员 35 人,按本科生数 14,389 计算,学生与本科生辅导员的比例为 411:1。 —28— 学生辅导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3 人,所占比例为 8.57%,具有中级职称的 13 人,所占比例为 37.14%。学生辅导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 13 人,所占比例 为 37.1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 21 人,所占比例为 60.00%。 学校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2 名,学生与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之比为 7286.50:1。 ※以上数据来源:表 3-2 相关管理人员基本信息,表 1-6-1 教职工基本信息。 (四)质量监控 学校有专职教学质量监控人员 3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 1 人,所占比例为 33.3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2 人,所占比例为 66.67%。 学校专兼职督导员 52 人。本学年内督导共听课 1,142 学时,校领导听课 320 学时,中层领导干部听课 1,284 学时。本科生参与评教覆盖面为 100%。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多渠道收集反 馈教学质量的信息与数据,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1. 教学评价 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学校探索和建立了一套覆盖教学全过程、 涉及教学各环节的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工作, 以教务处和校教学督导组的教学检查、二级学院的同行教师评价、授课班级的学 生评课评教、校教学信息员的信息反馈等多种方式进行。2018-2019 学年度每学 期都在学生中开展纸质问卷的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覆盖全校 20 课时以上的所 有课程,同时通过学生推选,300 余人次当选为所任教班级 “我最喜欢的任课教 师”;同年度学校还继续开展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活动,二级学院在对教师教学工 作各个环节(课堂教学、教案、批改作业、答疑辅导、命题、阅卷、实践教学等) 综合考核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评价与二级学院评价、教师间评价相 结合,以学期为单位,确定了“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居本学院前 40%”的教师。 2. 教学督导 学校长期坚持教学督导制度,依据《上饶师范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 开展工作。教学督导员参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师选聘、主讲教师资格认 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的听课评课;开展常规的 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纪律专项督查;参与期末试卷审核和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调 查工作;定期编制《教学督导工作通报》,发布督导结果。为完善督导工作机制 推进督导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学校制定了《上饶师范学院二级教学督导工作实施 细则》,在各二级学院设立 3 人的二级教学督导组,全面负责本学院教师教学工 作、教风、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所辖专业学生学习及学风的质量督导。 —29— 3. 教学信息员制度 学校实施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收集、分析和反馈信息员提供的信息,改进 教学工作。2018-2019 学年,共聘任了 44 名学生为第十六批教学信息员,表彰了 19 名 2018-2019 学年工作优秀的教学信息员。目前,全校共有 150 名教学信息员。 4.听课评课 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学校对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听课数量做出了明确要求:校 领导开学第一天必须深入挂靠学院,进入课堂听课;教务处管理干部、二级学院 管理干部、校级督导、二级教学督导都有明确的听课任务。学校制定了《上饶师 范学院标准化教研室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规定教研室每学期必须开展 1 次集体 备课活动。每学年教师间互相听课不少于 8 节。2018—2019 学年度,新进教师 面向全校进行公开教学 60 余节,校教学督导员听课 400 余节。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9 届 44 个本科专业 3161 名毕业生,符合毕业要求按时毕业的 3096 人, 比例 97.94%。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上饶师范 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按 10 大学科门类授予 3084 名本科毕业生学士学 位,学位授予率 97.56%。各专业毕业情况及学位授予情况见表 12。 表 12 2018 届毕业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本科部分) 累计毕 应届毕 毕业 毕业率 授予学 学位授 业届数※ 业生数 人数 (%) 位人数 予率(%) 序号 二级学院 专业 1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16 124 124 100 124 100 2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5 45 43 95.56 43 95.56 3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 8 37 37 100 37 100 4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9 29 24 82.76 24 82.76 5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经济统计学 3 47 45 95.74 45 95.74 —30— 累计毕 应届毕 毕业 毕业率 授予学 学位授 业届数※ 业生数 人数 (%) 位人数 予率(%) 序号 二级学院 专业 6 物理与电子信息 物理学 16 72 69 95.83 69 95.83 7 物理与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科学与 技术 14 60 60 100 60 100 8 物理与电子信息 教育技术学 13 41 40 97.56 40 97.56 9 物理与电子信息 光电信息科学与 工程 7 26 26 100.00 24 92.31 10 化学与环境科学 化学 16 87 86 98.85 85 97.70 11 化学与环境科学 应用化学 7 34 34 100 34 100 12 化学与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7 21 21 100 21 100 13 化学与环境科学 材料化学 2 24 23 95.83 23 95.83 14 文学与新闻传播 汉语言文学 16 139 136 97.84 136 97.84 15 文学与新闻传播 新闻学 14 33 33 100 33 100 文学与新闻传播 播音与主持艺术 7 103 93 90.29 93 90.29 历史地理与旅游 播音与主持艺术 16 87 86 98.85 85 97.70 17 文学与新闻传播 广播电视编导 4 84 77 91.67 77 91.67 18 外国语 英语 16 156 156 100 156 100 19 外国语 翻译 2 42 42 100 42 100 20 外国语 商务英语 1 35 35 100 34 97.14 21 政治与法律 思想政治教育 1 35 35 100 34 97.14 22 政治与法律 法学 14 105 104 99.05 104 99.05 23 历史地理与旅游 历史学 15 60 60 100 59 98.33 24 历史地理与旅游 地理科学 15 47 45 95.74 44 93.62 25 历史地理与旅游 旅游管理 13 56 56 100 56 100 26 体育 体育教育 7 192 187 97.40 187 97.40 27 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 管理 8 28 27 96.43 27 96.43 体育 舞蹈学 7 84 82 97.62 82 97.62 16 28 —31— 累计毕 应届毕 毕业 毕业率 授予学 学位授 业届数※ 业生数 人数 (%) 位人数 予率(%) 二级学院 专业 音乐舞蹈 舞蹈学 12 51 51 100 51 100 29 美术与设计 美术学 16 101 100 99.01 100 99.01 30 美术与设计 环境设计 3 90 89 98.89 89 98.89 31 美术与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3 58 58 100 58 100 32 美术与设计 动画 5 48 47 97.92 47 97.92 33 美术与设计 书法学 3 45 45 100 45 100 34 音乐舞蹈 音乐学 15 145 140 96.55 140 96.55 35 音乐舞蹈 表演 12 51 51 100 51 100 36 教育科学 心理学 3 41 39 95.12 39 95.12 37 教育科学 学前教育 13 41 40 97.56 39 95.12 38 教育科学 小学教育 12 66 66 100 66 100 39 生命科学 生物科学 11 85 85 100 85 100 40 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13 47 46 97.87 46 97.87 41 生命科学 园林 9 27 27 100.00 27 100.00 42 生命科学 园艺 9 63 62 98.41 62 98.41 43 经济与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6 47 46 97.87 46 97.87 44 经济与管理 会计学 13 40 40 100 40 100 45 经济与管理 市场营销 14 114 113 99.12 110 96.49 46 经济与管理 财务管理 11 30 30 100 30 100 47 经济与管理 工商管理 8 42 40 95.24 40 95.24 48 经济与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10 31 31 100 30 96.77 3161 3096 97.94 3084 97.56 序号 全校情况 备注:自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以来累计的毕业届数。 我校 2019 届本科毕业生共 3161 名,参加 2019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1249 —32— 人,其中 478 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国内高校及研究院所录取 470 人,国外大 学录取 8 人),升研率 15.12%。国内录取的研究生中,140 人被“双一流”建设 高校录取,占录取人数的 29.35%。升研的毕业生覆盖 13 个二级学院 50 个本科 专业。位于平均升研率以上的二级学院 5 个: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46.39%)、 生命科学学院(38.59%)、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4.12%)、外国语学院 (16.74%)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16.67%)。位于平均升研率以上的专业 20 个:应用化学(55.88%)、生物技术(51.85%)、化学(45.98%)、材料化学 (45.83%)、园艺(44.68%)、园林(38.10%)、物理学(34.72%)、环境科 学(33.3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30.77%)、地理科学(27.66%)、历史学 (26.67%)、数学与应用数学(25.81%)、生物科学(25.53%)、教育技术学 ( 24.39% ) 、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 19.35% ) 、 财 务 管 理 ( 19.05% ) 、 英 语 (18.59%)、体育教育(18.23%)、思想政治教育(18.03%)和汉语言文学 (16.55%)。全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毕业生 1689 人,有 290 人升研,升研率 17.17%;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毕业生 1472 人,有 188 人升研,升研率 12.77%。 (二)就业情况 截至 2019 年 8 月 31 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 85.75%。毕业 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 53.30%。升学 483 人,占 15.61%,其中出国 (境)留学 15 人,占 0.57%。 ※以上数据来源:表 6-5-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6-5-2 应届本科毕业 生分专业毕业就业情况。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 102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0.71%。辅修的 学生 0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0.00%。获得双学位学生 58 名,占全 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0.40%。 ※以上数据来源:表 6-2-1 本科生转专业情况,表 6-2-2 本科生辅修、双学位 情况。 七、特色发展:援疆筑梦跨天山,我校学生扎根新疆阿克陶县顶 岗支教实习 为缓解新疆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汉族教师不足,响应国 —33— 家号召,鼓励青年大学生赴祖国基层、边疆建功立业,切实增强在校生服务祖国 边疆的意识,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就业竞争力,学校决定开展在校 生赴新疆阿克陶县顶岗支教实习工作。 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每个师范专业学生都必须 参加教育实习。目前,学校教育实习分为学校统筹安排和学生自主联系两种形式。 学校统筹安排的教育实习,采取专业混合编队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上饶市及周边 县中小学、幼儿园。为了拓展实习范围,今年我校组织学生赴新疆阿克陶县顶岗 支教实习,这不仅加强了我校与新疆阿克陶县教育的联系,而且拓展了我校的实 践教学渠道。 2019 年,学校共派出 60 名(其中,2019 年春季派出 5 名,2019 年秋季派 出来自 10 个二级学院 13 个专业 55 名)同学赴新疆阿克陶县红柳中学进行为期 一个学期的顶岗支教实习。为做好此项工作,教务处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严格按照学校集中定点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进行组织,成立在校生远赴新疆顶 岗实习支教工作小组,召开了支教工作动员会,选派支教学生,开展支教学生岗 前培训,与阿克陶县教育局沟通联系落实派送对接支教学生,确定派送带队指导 教师,召开实习支教对接负责工作人员及派送带队指导教师工作会和实习支教派 送带队教师与支教学生见面会,组织签订《实习支教协议》四方协议及安全承诺 书,拟定实习支教点走访安排和召开实习支教点走访工作布置会,督促落实发放 实习生生活与交通经费,进一步加强实习支教生安全管理等工作积极探索、扎实 推进开展支教活动。 此外,建立了上饶师范学院在校生赴阿克陶县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微信群,实 时动态了解实习支教情况。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派出实习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走 访了实习生所在的红柳中学,通过座谈、考察、参观等形式,全面地了解了支教 学生的日常教学与生活情况,并对支教学生反馈的各项问题进行了现场沟通解决。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当地教育局和实习学校领导对我校支教学生在专业素质、 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也给予充分肯定,普遍认为我校支教学生专业基础扎 实、教学态度认真负责、工作作风踏实肯干。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毕业生放弃内地城市优越生活,转而奔 赴工作和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边疆地区?近年来,上饶师范学院通过方志敏精神 对教学过程的融入引导和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即用方志敏精神培养 学生的“爱国”与“奉献”情怀。上饶师范学院结合本土红色资源,持续加强以“信 仰、清贫、奉献、爱国、创造”为核心内涵的方志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以科研 对接、教学融入、实践养成的模式,扎实推进方志敏精神育人工作,培养学生的 爱国与奉献情怀,走出一条独具本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子,从而使学生在 —34— 作个人道路的选择时,自觉与社会、民族、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一起。 阿克陶县顶岗实习支教,让这批可敬可爱的实习生用青春的肩膀担负起教育 援疆的时代使命,架起了东西部教育交流的桥梁,成为赣疆两地的教育使者、友 谊使者!同学们赴新疆顶岗实习支教实现了多方共赢:同学们的人生得到了历练, 在西部留下了自己青春的印记,他们用画笔在红柳中学的校园描绘了万里长城的 壮阔画面;他们通过送教活动表达对乡村中小学孩子们的关爱;他们组织体育社 团和国旗护卫队,为学校增光添彩;他们加班加点强化高三艺体生培训,用实际 行动展示了饶师学子的青春风采,让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与认可,树立了 有责任感的社会形象!新疆的基础教育得到了支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疆的稳 定与发展!赴新疆实习支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必将一如既往 地开展好这项工作,为祖国边疆稳定繁荣发展贡献我校的微薄力量。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我校师范专业多,在校师范生差不多占学生总数的 60%。虽然我们一直在强 化师范教育,然而,在专业认证背景下,我校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因 此,最近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师范专业认证,现简要罗列如下: (一)师范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 1. 师范专业认证二级单位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教师认识提升空间大。不只 是我校,其他学校师范专业认证推进也存在一定困难,不少学院基本上是被动地 将接受认证作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二级学院更多期望“以评促建”,倒逼学 校顶层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师范专业认证压力之下完成认证需要的软件建设和 硬件建设。虽然二级学院在不同层面进行了宣讲,但在不少教师心中认证主要是 领导的事,和教师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师范专业认证的 重要性以及与自己的密切相关性。谁都知道,师范专业认证和每一位教师密切相 关,课程设置如何支持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如何支撑培养目标,这些最终都需要 课程建设与实施来完成。换句话说,某门课程设置与实施是否能够实现培养目标, 是否能够实现毕业要求。凡此种种,都需要教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有充 分的理解,如果没有这种理解,师范专业认证中“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就不可 能实现。所以,当前极其需要对加强对教师的认识,积极转变教师的思维方式。 2.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亟需加强。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中学兼职教师占教师 教育课程教师比例达到 20%。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 “双导师”制度。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双 —35— 导师”数量充足,相对稳定,责权明确,有效履职。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我校在 中学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比例非常之少,这几年几乎没有派遣教师到中学任 职或挂职,距离 20%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和我校总体师资队伍建设密切相关, 课程教学论教师在我校目前框架下难以引进, 有的专业课程教学论教师不足 2 人。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校教师到中小学挂职的可能,我校本身师资力量都无法 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要说到中小学任职了。 3. 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还非常薄弱。按照师范专业认证要求,教育实 践基地相对稳定,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满足师范生教育实 践需求。每 20 个实习生不少于 1 个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 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涵盖师德体验、 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教育实践 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学校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范生实习期间的上课时 数。我校实习实践基地相对完整完善,但由于经费以及教师资源的紧张,我校尚 未做到全员实习,显然这与师范专业认证还有较大差距。 (二)对策与建议 1. 构建不同层次的学习体系和方式,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入脑入心。师范专 业认证不只是国家战略和国际人才培养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契合学生成长规律,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其所主张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 持续改进将学生成人成才作为重要维度加以强调,突出了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而不是教师在教育中的一维作用。确实要看到,师范专业认证给教师带来了巨大 的压力,因为教师要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知识的释义者和指导者转变,要 从问题的解答者向问题的多维论证者转变,要对传统的课堂进行适时的改变。凡 此种种,都需要对教师进行不同维度和深度的教育,让他们清楚师范专业认证的 必要性与紧迫性,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而不是传统的单纯的教学评估。 所以,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如宣讲、外出学习、实践模拟与演练等明确究竟什么 是师范专业认证,如何进行师范专业认证。 2. 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人才引 进力度,配足建强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完善教师培训研修、实践研修机制,提升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和中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 等共同发展机制。出台相关制度,推进大学教师与中小学的教师的双向互聘;积 极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沟通,请他们协助实现大中小学的双向互动。 3.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全员实习。(1)通过有效方式向省厅建议,江 西省全部高校师范生要实现全员实习,对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任务要求,必须 —36— 接纳全部师范专业学生实习。将中小学是否接纳师范生实习作为目标考核任务, 为全员实习提供保障。(2)尝试异地实习模式。在新疆阿克陶实习基础上,积 极对外联络,实现我校学生西部省份实习的部分覆盖。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知识 转化能力,另一方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出口率。(3)加大人才引进与培 养力度,实现实习生指导老师的全覆盖。 —3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