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doc

如果、爱下去18 页 61 KB下载文档
附件: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doc附件: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doc附件: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doc附件: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doc附件: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doc附件: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doc
当前文档共18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doc

校办室〔2015〕6 号 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 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 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校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 内容,必须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协调联动,抓好落实。现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 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予以转发,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 —1— 习,明确方向,提高认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扎实有效地推进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校长办公室 2015 年 11 月 16 日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 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党 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 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 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 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 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 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 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为了进一步推动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 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 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 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 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 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 —3—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 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 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的生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 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 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 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 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 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 好生态环境。 (三)总体目标 2015 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 年取得重 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 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 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 2020 年建 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 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 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4—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订实施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实施高职高 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本科、高职 高专、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相关部门、 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要制修订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 业素质能力要求。不同层次、类型、区域高校要结合办学定位、 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 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 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 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深入实 施系列“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多形式 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 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 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要打通一级学科或专 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 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 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 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 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 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 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 —5— 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 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 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 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 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 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 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 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各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 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 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各类研 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评估标准。鼓励各地区、各高校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 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 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 促进项目落地转化。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全国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 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 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6— 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 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 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 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 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 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 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 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 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 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各地区、各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 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 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 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 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全国 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 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 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 炼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 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 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八)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各地区、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 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 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 度,完善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建立地方、高校两级信 —7— 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 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 门要积极落实高校学生创业培训政策,研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创 业培训课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鼓励高校自主编制专项培训 计划,或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 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各地区和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要针 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高校学生识 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 (九)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 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各高校要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 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部委属高校应按规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积极支持 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用于 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 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 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深 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 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 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体制机制 各地区、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指导 管理与监督评价,统筹推进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各地 区要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各高校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 —8— 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 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 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工作、团 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二)细化实施方案 各地区、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深化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教育部属高校需将实施方 案报教育部备案,其他高校需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部门和主 管部门备案,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三)强化督导落实 教育部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 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 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 入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 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及各高校要大力宣传加强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 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及时总结 推广各地各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 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 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 2015 年 5 月 4 日 —9—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冀政办发〔2015〕31 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 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 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2015 年制定完善政策,全面启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到 2017 年,基本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大幅度增加经费投入, 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树立一 批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典型示范;到 2020 年,建成省、 高等学校交互式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建设,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创业实践、 创业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 我省高等学校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 升,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质量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等学校要根据本科专业 类教学质量国家和行业标准、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结合自身办学定位,邀请相关部门、科研 院所和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纳入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全面修订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 创业教育融入整个培养体系,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 — 10 — 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细化创新创业素质 能力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置不同的创新创业能力标准, 开发不同的课程,构建适合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能力 矩阵。积极推动工程、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认证工作,探索与国 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途径,支持部分专业进行专业认证 工作,逐步打造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专业。 (二)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建立省级人才需求和人才 供给的对接平台,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 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各行业主管部门每年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定 期发布河北省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报告。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和毕 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以及信息定期公开发布和沟通机 制,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 学科专业结构和就业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 促进人才培养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创业需求紧密对接。 到 2017 年建成省人才需求和供给信息交互管理平台。制定激励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根据企业接待学生实践和创新 创业情况给予税收等各项政策支持,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 机制。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深入实施系列“卓越计划”。 高等学校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适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 式,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 机制。 (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要根 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 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 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 — 11 — 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不低于 32 学时的创业 教育基础必修课,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养;开设具有行业 特点、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着重提 升学生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 开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着重培 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设计、实际操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 力。鼓励高等学校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 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 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充分发挥示范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 程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慕课和视频公开课等在线 开放课程,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2017 年实现创业基础课程 的普及,2020 年建成一批省级优质创新创业在线课程。同时, 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根据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组织专业学科带头人、行业企 业优秀专家,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反映信息化、数 字化时代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四)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 学资源、手段与技术,实现课上教学和课下教学有机融合,扩 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 和研究式等教学方式的深入开展。鼓励教师将学科前沿理论知 识、不同学术观点、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 学,增强学生学术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 和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创业灵感。高等学校要 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 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 — 12 — 点和发展志趣,自觉参加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改革考试 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模式,促进结果考核与 过程考核、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实现单一考核方式向 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水平相匹配。加强大学生创 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 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 到 2020 年,新建一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 验教学中心和创客实验室,在全省所有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建 立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成全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共 享平台。鼓励各地、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 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 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 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 园评估标准。到 2020 年,建成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高 等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基地)。鼓励高等学校建好一 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 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完善创新创业实 训教学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全省大 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高等学校举办各 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我省大学 生参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并对获 奖项目择优纳入省级科技计划。现有各种支持政策全方位向高 等学校在校生开放,按照科研项目管理规定进行管理,重点关 注学生参与科研的过程和能力培养。支持高等学校学生成立创 — 13 — 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 展创新创业实践。 (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实施 学分制,高等学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学分积累 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发表论文、参与 课题研究、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为有意愿、 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 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 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自 主创业,自主创业休学时间可视为其参加实践教育时间。根据 创业需要,创业学生可按照学校规定的休学年限和次数,办理 相关休学手续。高等学校在现有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 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学生,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创新创业 奖学金。 (七)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和专门人才培养。完善 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将就业创业指导列入高等学校教师 职务申报评审专业范围,将专任教师指导学生作为绩效考核的 重要内容。制定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 教学竞赛活动,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 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 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 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省优 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将提高高等学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 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 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 — 14 — 炼制度。加快完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 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将 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其带领学生创新创业。高等学校要明 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 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 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 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定期组织教师创新创业培训、顶岗实践和 交流等活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将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 活动折合成一定的工作量。 支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从创新教育基础较好、 有相关专业支撑的高等学校中遴选建设一批覆盖研究生、本科、 专科不同培养层次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加强不同类型 和层次高等学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理论研究和 实践,培养各种创新教育专门人才。依托开设管理学、经济学 和教育学等研究生培养且有学科优势的高等学校,遴选建设一 批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在加强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与方法策略研 究的同时,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创业教育方向专业化人才, 加快推进创业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要从人员、经费、科研等 方面对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予以支持。 (八)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市、校三级 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 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 务。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完善省、校两级大学生就业创 业服务网功能,建立省、校两级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服务信息 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开通在线咨询,为大学生实时 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 — 15 — 产权交易等全方位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高等学校 学生创业培训政策,研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建设 网络培训平台。鼓励高等学校自主编制专项培训计划,或与有 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 业培训项目。各设区市和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要针对区域需求 和行业发展,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高等学校学生识别创业 机会、捕捉创业商机。 (九)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多渠道统 筹安排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全面 落实国家、省关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凡到省级以上 科技企业孵化器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办 公用房两年内免交租金,并可享受本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待遇。 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并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 业的扶持政策。实施“青年创业引领计划”,毕业 5 年内的高 等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稳定经营 6 个月以上的可按规定给 予 5000 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初次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小微企 业的可按规定给予不超过 3 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高等学校要加大财政补助经费和其他相关经费的统筹力度, 主要用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在线课程 建设、省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专项培训、卓越计划实施、省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创客 实验室建设、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基地)建设、省 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在校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创业帮 扶工程、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研究和创新创业教育奖励等。 — 16 — 省级财政要统筹考虑财力可能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等 因素,会同省教育厅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用于 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 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主要以股权 投资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 效益。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体制机制。成立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 导小组,负责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整体谋划和实施。 健全省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高等学校创新创业 教育的研究、咨询和服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与监督。 高等学校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 学校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校分管负责 同志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 导小组,建立教务部门牵头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或就业创 业部门牵头负责创业实践,科技、财务、人事、团委等部门齐 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要结合实际,制定深化本校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并向社会公 布。鼓励学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二)强化监督考核。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 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 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把创新创业 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 监督。 — 17 —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充分 利用新闻媒体及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大力宣传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及相关政策, 使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品质教育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 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 法,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 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 年 10 月 29 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长办公室 — 18 — 2015 年 11 月 16 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