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2012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附件 1. 2012 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本指南依据《辽宁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 “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地 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坚持增量带 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 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凝练成七大主题,29 个专题及其 支持重点。 本指南是组织申报 2012 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主 要依据,对组织编制与实施年度计划,起指导和约束作用。 主题 1.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专题 1.1 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重点支持:以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目标,重点支持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 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设备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通用航空 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产业、农业新品种产业、高技术服 务业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产业技术 创新战略联盟。 1 专题 1.2 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 重点支持:落实我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 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 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 安交通大学等“两院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支持我省 企业与以上大学、科研机构在装备制、新能源、新材料、信息、 医药等产业和领域中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技术联盟、开展联合 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 专题 1.3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重点支持: ——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发展领域,重点支持 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处于初创期或成长 期企业开展的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 创新作用。 ——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本 溪生物医药、阜新液压、营口汽保等产业及基地中一批经济效 益突出、品牌效应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创制项目,加快 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 ——围绕省级以上高新区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鼓励高端人才创新 2 创业及就业项目。 专题 1.4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支持:针对促进全省特色产业发展,企业开展产学研 对接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并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类型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共性 技术推广项目,加速技术的转移、扩散和应用,构建新 型 技术 转移体 系。 主题 2. 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 专题 2.1 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重点支持: —— 高 档 数 控 机 床 与 基 础 制 造 装 备 。 高 速 、 精 密 、 复合型数控金切机床,高精度特种数控机床,全自动柔 性加工单元,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中高档数控 系统等技术及产品;面向重点行业的新型工业机器人及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及产品;大直径高精密轴承、高性能 液压与密封器件、特种阀等关键基础部件及其高精度检 测技术及产品;高端、高效换热器及其材料等技术及产 品。 —— 大 型 成 套 装 备 。 大 直 径 硬 岩 掘 进 机 成 套 装 备 ; 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大功率、全液压、高频电动采 3 油装备;大型特种冶金装备;新型煤矿综采综掘设备; 工 业 电 热 成 套 设 备 ; 面 向 乙 烯 、 丙 烯 、 裂 解 气 、 PTA 等 大型石化离心压缩机组及天然气输送用管线压缩机组; 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大型锻压、轧制设备;新型高端制 版 及印 刷设备等 技术及产品。 —— 大 规 模 集 成 电 路 制 造 装 备 。 12 英 寸 及 以 上 薄 膜 制备设备、凸点封装刻蚀设备、划片机等大规模集成电 路制造设备;系列化干泵、真空阀门设备、真空传输搬 运 机械手 和控制软 件等技术及产品。 —— 通 用 航 空 装 备 。 新 型 公 务 机 、 运 动 机 及 关 键 零 部件技术及产品;无人机技术及产品;通用飞机总体气 动及翼 形优 化技术; 离岸式海上机场建设 技 术。 —— 高 性 能 船 舶 。 新 型 动 力 船 、 风 电 安 装 及 维 护 船 设 计及绿 色制造技 术;新型游艇设计制造 技术。 —— 节 能 与 新 能 源 汽 车 。 混 合 动 力 汽 车 、 纯 电 动 汽 车、燃料 电池汽 车 、插电式/里程延 长式 电 动 汽车 等 整车 技术及产品;高端专用车整车关键技术及产品;车用动 力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系统、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电动汽 车电子、电机与发动机集成、无接触电动汽车充电等技 术及产 品。 —— 汽 车 节 能 高 效 动 力 系 统 。高压 共 轨柴 油 机、EGR (排气 再循 环)柴油 机、自动变速器技术 及 产品 。 —— 汽 车 电 子 。汽 车辅 助驾驶系统 、主 动安 全 系统 、 4 车内图像监控、视觉泊车辅助系统、车载影音终端、具 有移动网络接入功能的高端车载娱乐设备、车载信息系 统 、车 联网等技 术及产品。 —— 轨 道 交 通 技 术 与 装 备 。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 高 速 机 车及关 键零 部件等技 术及产品。 专题 2.2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 —— 风 力 发 电 装 备 。 陆 上 、 海 上 先 进 风 电 机 组 及 其 发电机、轴承、齿轮箱、主轴、轮毂等关键零部件技术 及产品;陆上、海上大型风机运输、起重装备技术及产 品。 —— 核 电 装 备 。核泵、核环吊、主管道 、压力容 器、 核 电用变 压器等技 术及产品。 —— 高 效 能 源 装 备 。 轻 型 、 重 型 燃 气 轮 机 ; 高 压 输 石油管道封堵设备;油罐机械清洗;低阶煤提质与高效 清 洁利用;20MW 级 以上大功率 高压变频调 速等技 术及产 品。 —— 智 能 电 网 技 术 及 装 备 。 储 能 、 柔 性 输 变 电 、 特 高 压输变 电等技术 及产品。 —— 高 端 光 伏 发 电 技 术 及 其 装 备 。 专题 2.3 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 —— 特 种 金 属 功 能 材 料 制 备 。 稀 土 功 能 材 料 、 生 物 5 医 用金 属材料等 技术及产品。 —— 高 端 金 属 结 构 材 料 制 备 。 高 品 质 特 殊 钢 、 石 油 输送用高压管材、钛合金型材及钛合金耐蚀反应器、新 法炼镁及镁合金压铸、电渣熔铸技术及激光辅助金属直 接沉积 成形 等技术及 产品。 —— 先 进 高 分 子 材 料 制 备 。 异 戊 橡 胶 合 成 、 碳 纤 维 制备、 高性 能多功能 职业防护材料等技术 及 产品 。 —— 新 型 无 机 非 金 属 材 料 制 备 。 先 进 陶 瓷 材 料 制 备 技术及 产品 。 —— 精 细 化 工 材 料 制 备 。 高 性 能 有 机 颜 料 、 高 效 气 相催化剂、新型表面活性剂中间体、双酰胺类杀虫剂及 太阳能 电池 切割液等 技术及产品。 —— 化 工 过 程 强 化 技 术 。 静 态 混 合 反 应 技 术 及 其 应 用。 —— 半 导 体 照 明 。 高 亮 度 大 功 率 LED 关 键 材 料 、 高 效节能 LED 照明 产 品等技术及产品。 —— 激 光 技 术 及 产 品 。 先 进 激 光 切 割 、 焊 接 、 快 速 成型等加工技术及装备、激光检测技术及装备、激光医 疗技术及装备、激光印刷技术及装备、激光显示技术及 产品、激光通讯技术及产品、激光音像技术及产品、全 固态激 光技 术及相关 材料制备技术。 专题 2.4 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 6 —— 云 计 算 技 术 及 其 应 用 。 面 向 医 疗 、 交 通 、 教 育 及软件 外包 等领域的 相关云计算技术及其 应 用。 —— 软 件 及 其 服 务 技 术 。软件质量保障与自动化技术、 服务外 包构 件技术及 应用、典型行业应用 软 件等 。 —— 物 联 网 相 关 技 术 。低 成本、低 功 耗 RFID 芯片 与 标签封 装技 术;适合 物联网 感知终端的 小 型化 、 微型 化、 低功耗、智能传感器节点设计技术;工业无线传感器网 络系统 优化 技术;面向 工业应用的中间 件 技 术;非 IP 数 据交换技术、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网络数据调度传输技 术等。 —— 通 信 与 网 络 技 术 。 新 一 代 宽 带 无 线 移 动 通 信 系 统、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和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等关键 技术及设备;网络数据交换处理技术及设备;网络信息 安全监 控设 备;“三网”融合相关 应用 及 增 值服 务 技术; 新 型 短 距 离 、 低 功 耗 无 线 通 信 技 术 ( zigbee、 wifi); 智能移 动终 端及其增 值服务等。 —— 传 感 器 及 智 能 仪 表 技 术 。 适 合 物 联 网 应 用 的 传 感器芯片设计技术;新型传感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 测试补偿和可靠性增长等关键技术;面向重点领域应用 的智能 仪表 及成套自 动化检测设备和控制 系 统等 。 —— 面向智能化装备的嵌入式系统技术。面向 大 型装 备 智能化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面向多核体系结构及可 重构体系结构的自动化程序设计工具;基于软硬件协同 7 设计的嵌入式平台技术;面向工业控制的实时嵌入式系 统设计和验证技术;支持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软硬件技 术 等。 —— 面 向 高 端 装 备 制 造 的 信 息 化 关 键 技 术 。 精 密 生 产管理、快速创新设计、异地协同制造、面向泛在网络 的主动 式服 务中间件 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及 应用 示 范等 。 专题 2.5 加快新医药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和生物医药科技产业 园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具有新结构、新物质、新配方、 新制剂等特征的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药的 临床研究和规范的临床前研究(2 年内可获得临床批件);医 学影像、医用新材料、检测监测、康复与治疗等医疗器械新产 品研发,国产创新医疗器械推广应用示范。适宜于特定人群、 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保健食品研发;辽宁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 技术及 GAP 基地建设。 主题 3. 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引领区域经济实现跨越 发展 专题 3.1 推进具有区域经济特征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支持: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辽宁(阜新) 液压产业基地、辽宁(抚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辽宁 (万家)数字技术产业基地、辽宁(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 电容器)产业基地、鞍山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辽宁(营口) 8 渤海科技城、盘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抚顺碳纤维产 业基地、辽宁换热器设备产业基地和辽宁(泗水)医疗器械产 业基地域内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技术转移 服务等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的重大产品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以及 基地发展战略研究等项目。支持丹东仪器仪表等特色产业基地 公共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产业基地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 专题 3.2 推进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 重点支持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内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公共 技术测试平台、共享资源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 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大学科技城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 大学科技城内孵化器建设;重点支持入驻大学科技城的项目单 位从事重大产品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以及大学科技城战略研究 等项目。 专题 3.3 推进高新区及相关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新区“二次创 业”,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 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推动高新区及新城 区内孵化器建设,相关创新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 园、专业孵化器等建设;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高新区建立 研发机构;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基地的相关公共技术 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测试平台、共享资源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 9 建设;推动全省生产力体系建设。 主题 4. 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专题 4.1 种子创新工程 重点支持: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新 品种引进及选育;主要果树、蔬菜、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 主要海(淡)水优新品种引进、选育及种苗扩繁;瘦肉猪、 肉(奶)牛、绒山羊等畜禽品种选育、繁育技术;主要适宜 林木品种引进、选育和快繁技术,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技术; 主要农作物转基因育种技术,主要动植物生物分子标记育种、 定向杂交育种技术。 专题 4.2 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重点支持: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丰 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果蔬、花卉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设施 农业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海(淡)水产品高效、健康、标准 化养殖及资源恢复技术;畜禽安全高效、标准化健康养殖技 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预测预报技术;重大动物疫病 防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保鲜技术;农机装备技术;旱 作农业技术;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土保持技术;林业 生态工程建设技术,森林资源培育及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林 丰产技术;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农村新能源开发技术。 专题 4.3 科技特派行动 10 重点支持:围 绕 区 域 农 业 特 色 主 导 产 业 需 求 建 立 农 业 产 业 化 科 技 示 范 基 地 ,创 建 农 业 产 业 化 科 技 龙 头 企 业 , 开 展 农 民 技 术 员 培 养 工 程 ,鼓 励 农 民 技 术 员 创 办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组 织 , 支 持 农 村 实 用 技 术 开 发 , 构 建 “ 基 地 +龙 头 企 业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组 织 +农 户 ” 的 技 术 服 务 体 系 。 主题 5. 着力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加速推进和谐辽宁建设 专题 5.1 人口与健康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重点支持: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等疾病规范化综合防治 研究,建立专科临床协同研究网络体系,建立高发恶性肿瘤大 型队列研究基地;建立中医疗效评价、疾病筛查、转化医学等 关键技术研究平台;开展分子诊断、微创介入等多发疾病新型 诊疗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治疗优势病种的关键 技术研究及应用;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体 育科 技 关键技 术, 反兴奋 剂关 键技术等 。 专题 5.2 生态环境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 环境质量 重点支持: ——资源领域:镁、硼等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油 气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海 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环境领域:城市垃圾和工业废物生物质燃气利用技术; 11 污泥安全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废气废水(包括燃煤烟气)高效 处理处置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及自动控制技术;陆地与 近海污染区域生态修复技术;节能降耗环保成套装备与智能化 控制系统。 专题 5.3 公共安全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 力 重 点 支 持 : 城市火灾、大型油罐火灾防范与处置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预警、溯源、控制等技术;防范和打击犯罪的 技术装备,视频监控深度识别技术,视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 术等。 专题 5.4 软科学研究 重点支持: 区域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结构调整 与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进步;基础创新能力 与软环境建设;科学技术与金融相结合;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 村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辽宁等相 关问题开展研究。 专题 5.5 科学技术普及 重点支持: 以科 普能 力建设为核心,围 绕 提高 公 众科 学素 质, 重点支持 部分省级科普教育基 地完善功能设施, 提升展教水平,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支持相关科普组织和单位 开展面向重点人群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动;支 12 持科普传播体系建设、科普人才培养和重大科普创作活动;组 织开展全省科普资源调查统计。 专题 5.6 科技中介 重点支持:一批具有发展前景和实力,有信誉的骨 干科 技中 介机构开 展科技咨询、科技评 估、产 学 研 合作、 专利 保护 应用、科技 投融 资等各方面科 技 中 介服 务活 动。 重点扶持和培育以专业服务网络和区域服务网络为主的 新型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合 作联 盟和 开展服务 创新。引导建立行 业协 会 和网 络平 台, 提升 科技 创新服务 水平。加强科技中 介机 构 的人 才培 养, 提高科技中介从业人员的技能和职业化素质;加快建立 科技 中介 从业人员 的等级认证制度。 专题 5.7 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重点支持:国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区域城镇空间 规划技术,生态城市建设与污染生态修复技术,改善人居环境 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推进全民健康关键技术,循 环经济关键技术等。 专题 5.8 实验动物 重点支持:填补国内空白的实验动物模型开发,实验动 物质量保障及行政审批体系建立,实验动物饲料、垫料、笼器 具相关产品开发。 13 主题 6. 着力提升条件能力建设,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 境 专题 6.1 国际科技合作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支持:针对我省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和省国际科技 合作基地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成果, 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 大装备及新产品;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政府间国际科技 合作;与国(境)外行业协会(团体)、研发机构合作,搭建 国际合作技术转移平台和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高新技术企业 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人才,收购或兼并国(境)外研发机构, 企业在国(境)外建立研发中心。 专题 6.2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重点支持:围绕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特种材料、 资源环境、新能源、核应用技术、航空航天、公共安全等重点 领域,组建和支持一批重点实验室。 专题 6.3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重点支持: 我省重点行业、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中 技术共性强、水平领先、工程化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 学研单位组建工程中心,加速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 升;在创新意识强、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 企业组建企业研发中心,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 14 专题 6.4 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 依托拥有丰富科技资源并且能够对外提供资 源共享共用、公共研发、中试试验、分析计量与检测鉴定等服 务,并取得较好效果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须 有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关对外资质)等单位,支持其独立或 联合组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和完 善我省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为全省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性、保障 性、支撑性服务。 主题 7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队伍 专题 7.1 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支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 新能源、新材料等我省优势产业的相关学科,培养一批创新能 力卓越、掌握前沿核心技术和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 作为冲击“两院”院士的后备人才,以提高我省“两院”院士 的当选数量;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 “三大战略”实施为载体,支持高层次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其带 动作用和辐射能力,带动全省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团队建设,解 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上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题 7.2 加快中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培养 重点支持:贯彻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辽宁省“博 15 士科研启动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在战略性新兴产 业和我省优势领域的相关学科,选拔支持一批具有创新潜质、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研发活 动,提升研发团队水平,以促使其尽快成长为未来的科技创新 领军人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