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doc

状态中失态╮15 页 74.5 KB下载文档
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doc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doc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doc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doc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doc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doc
当前文档共1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doc

Formatted: 附件 4 Formatted: Formatted: 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 一、产业链构成 围绕工程机械、农用装备和商用车用柴油机等整机产品,立 足高压共轨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共轨喷油器、共轨泵、共轨管及 ECU 的先进设计开发,系统标定,高性能材料,先进工艺及装 备,检测与质量控制装备及技术,产品关键技术指标评价体系, 建立保证性能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的制造体系。通过与主机用户 协同,开展自主电喷系统的示范应用,进而实现工程机械、农业 装备和商用车等急需的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要求的自主知识 产权电喷系统的稳定批量生产和批量配套应用。 关键配套件产品链条环节 序号 1 2 3 4 5 6 产业链环节 共轨系统综合性能提升 工艺技术开发 制造检测装备 关键材料开发 关键零部件开发 示范应用 共轨喷油器 √ √ √ √ √ √ 共轨泵 共轨管 √ √ √ √ √ √ √ √ ECU √ √ 二、目标和任务 (一)共轨喷油器 1.共轨系统综合性能提升 (1)环节描述及任务。通过创新设计(如自紧密封) 、采用 新工艺(超精磨削技术)、新材料(新型磁性材料)等,提升喷 油器喷射压力和响应速度。 (2)具体目标。额定工作压力:非道路 1800bar, 道路 2000bar; 喷射次数:≥5 次/str;喷射速率间隔:200μs;最小稳定喷油量: 1mm3/shot(具体值取决于油嘴流量) 。 2.工艺技术开发 (1)环节描述及任务。℃提升喷油器体及针阀体高压油道孔 的粗糙度。℃电火花微孔加工工艺:实现控制套微孔孔径和孔内 状态的精准加工,精准控制微孔位置精度,提高微孔加工的质量 和效率。℃带背压微孔挤压研磨工艺:控制套微孔采用带背压磨 料流加工,去除微孔在之前工序中机加工和电火花加工时产生的 尖角毛刺等;孔壁均匀研磨的同时,完成对内表面的抛光工艺; 使挤压研磨的工况和流量检测工况吻合,从而实现控制套流量的 精准而稳定的控制。℃装配工艺开发:采用质量法检测弹簧力的 方法、角度法控制力矩、激光测距等先进的测量技术,提高装配 的精度和一致性,实现喷油器批产化生产。 (2)具体目标。℃喷油器体高压油道孔表面粗糙度达到 Ra0.8。℃电火花微孔加工工艺:控制套电火花加工微孔可控制微 孔孔径在 μm 级别,中孔同轴度在 0.1 内,横孔位置度在 0.03 以 内,流量控制在±3%以内。℃带背压微孔挤压研磨工艺:流量控 制±3ml。℃装配工艺开发:针阀升程垫尺寸测量重复精度: ±0.0015mm,弹簧垫圈尺寸测量重复精度:±0.01mm;拧紧力矩 控制在±1N•m 球阀升程重复测量精度:±0.001mm。 3.制造检测装备 (1)环节描述及任务。℃电火花微孔加工装备:控制套微孔 加工采用电火花加工工艺,可以实现控制套微孔孔径和孔内状态 的精准加工,精准控制微孔位置精度,提高微孔加工的质量和效 率。℃带背压微孔挤压研磨装备:控制套微孔采用带背压磨料流 加工,去除微孔在之前工序中机加工和电火花加工时产生的尖角 毛刺等,在对孔壁进行均匀研磨中完成对内表面的抛光工艺的同 时,使挤压研磨的工况和流量检测工况吻合,从而实现控制套流 量的精准而稳定的控制。℃带背压流量检测技术:控制套流量检 测采用带背压检测检测工艺实现,可通过背压调节更可能的接近 实际工况,同时通过背压检测放大控制套微孔的加工状态,得到 更为稳定的工况流量。℃喷油器性能检测设备:具有自动改变轨 压和喷油脉宽,测量相应的喷油器的单次喷油量和开启/关闭延 时及动静态回油量等参数的功能。试验台能同总控中心远程计算 机保持实时通讯,调出标定工况要求,同步记录喷油器编号和测 量结果。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管理的自 动化。 (2)具体目标。℃电火花微孔加工装备:控制套电火花加工 微孔可控制微孔孔径在 μm 级别,中孔同轴度在 0.1 内,横孔位 置度在 0.03 以内,流量控制在±3%以内。℃带背压微孔挤压研磨 装备:流量控制±3ml。℃带背压流量检测技术:背压控制精度: 60Bar±0.2Bar,重复性测量精度±0.2%。℃喷油器性能检测设备: 工作压力:2500bar;稳定性:同一个喷油器在相同工位上,重 复测量 25 次,按照用户功率点油量公差 4mm3 计算, 各个工位 Cg 值不小于 1.33;各工位一致性:同一台设备 6 个工位,使用同一 个样件在不同工位上的测量值,极差不超过 1.2mm3。 4.关键材料开发 (1)环节描述及任务。℃开发新型磁性材料的应用,提高产 品的响应;密封球阀采用陶瓷材料,减小冲击,提高产品寿命; ℃开发共轨喷油器高速开关电磁阀用,高性能粉末冶金铁芯材料 或低成本铁钴软磁合金铁芯材料;℃开发先进涂层工艺;℃粉末冶 金衔铁:采用精制模具、粉末冶金成型等先进成型工艺技术,提 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实现喷油器衔铁等高精密小零部件的 数字自动化、产业化生产;℃喷油嘴紧帽材料:采用 42CrMo 等 普通材料替代特殊材料,使用冷墩挤压成形技术,减少产品加工 去除率,缩短加工工艺流程及加工时间;℃控制套局部镀层:使 用普通 GCr15 材料,采用表面局部电镀 Cr+CrNPVD 涂层技术, 提高控制套锥面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原材料采购及生产成本,同 时满足产品的工作使用性能。产品性能指标经实际使用验证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 (2)具体目标。℃电磁铁采用新型软磁材料,提高电磁响应 性能,相比市场同类产品响应能提升 10 微秒。密封球阀采用陶 瓷材料,使密封面的寿命≥2000 小时;℃高性能粉末冶金铁芯采用 软 磁 复 合 材 料 ( SMC ) 模 压 成 型 制 作 , 要 求 横 向 断 裂 强 度 125MPa、屈服强度 65MPa,密度≥7.45g/cm³,材料电阻率> 120μΩm,饱和磁感强度 Bs≥2.0T,矫顽力 Hc≤220A/m。低成本 铁钴软磁合金具有高饱和磁感强度和较普通软磁合金更高的电 阻率,材料屈服强度>350MPa,饱和磁感强度>2.2T,电阻率 接近 0.4μΩm。℃涂层精度达到 Ra0.12,涂层厚度 0.001-0.003mm。 ℃粉末冶金衔铁:喷油器衔铁的粉末冶金精密成型技术尺寸精度 达到 IT8 级,表面质量达到 Ra<3.2,成型合格率达到产业化要 求。产品加工时间相对传统材料减少 85%以上。℃喷油嘴紧帽材 料:通过采用冷墩挤压成型技术、优化加工工艺、表面减摩处理 等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性能的同时,使产品装配、工作性能指标 达到进口 ETG100 特殊材料水平, 使产品综合成本降低 80%以上。 ℃控制套局部镀层:采用电镀技术精确控制控制套锥面镀层:镀 层厚度 3.25~4μm,镀层薄膜硬度 1000~1400HV,镀层结合力 等级≤HF2,镀层后表面粗糙度增大<Ra0.1。镀层合格率达到产 业化要求。 5.关键零部件开发 (1)环节描述及任务。℃喷油器体内部所有高压油区域粗糙 度需要提升,以减少微裂纹,提升强度,保证寿命;在喷油器体 内部布置蓄压腔,以减小喷射压力波动,提升喷油一致性。电磁 铁部件通过新材料开发,提升电磁力,以提高喷油器响应速度。 控制阀偶件的节流比例需与电磁铁、衔铁等组件进行匹配计算和 验证,实现喷油器的快速响应,达到多次喷射。衔铁组件、控制 阀偶件及喷油嘴偶件为喷油器里的运动件,运动副的导向面精度 和形状需进行设计优化,以保证运动的灵活性,改善喷油器喷油 一致性。℃通过创新设计、控制阀实现自紧密封功能,同时通过 精密的工艺控制方法,仍然能保证控制阀运动的灵活性不降低。 ℃通过电磁力的仿真计算,确定最佳的结构设计,结合电磁阀工 作过程中回油背压的影响,优化回油腔的结构,优化设计衔铁的 结构。同时也可能在磁性材料方面进行研究以选择更优质的磁性 材料,提升电磁阀的总体性能,同时控制生产零件制造误差对产 品性能的影响。℃为提高喷油器响应速度,需优化设计喷油器电 磁阀部件电气性能参数,以提高电磁力、减小开启时间。针阀偶 件密封锥面优化设计以提高密封能力与可靠性。℃制订喷油器高 速电磁铁技术标准和检测规范。℃制订共轨喷油器用油嘴偶件的 技术标准和检测规范。 (2)具体目标 ℃喷油器体高压部位粗糙度 Ra0.8,每循环实现 5 次喷射;电 磁力 90N,响应时间<200μs。控制阀液力与电磁力匹配后,可 实现 5 次喷射/str。运动副圆柱度<0.002mm。℃控制阀密封能力 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相当水平,控制阀灵活性满足总体响应要求。 ℃ 设计结构紧凑,满足轻中重型喷油器的安装要求,电磁力 ≥100N , 开 启 延 迟 ≤150us , 关 闭 延 迟 ≤100μs , 可 靠 性 寿 命 MTBF≥6000h。℃电磁阀响应参数:电流响应时间<100μs、衔铁 开启时间≤275μs、电流关闭时间<50μs、衔铁关闭时间<200μs。 ℃电磁铁规范。℃油嘴偶件规范。 6.示范应用 (1)环节描述及任务。通过技术方面合作,引导上游企业 及共轨企业自身突破瓶颈,使整体产业链在技术及质量上得到快 速提升,进一步推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局面。 (2)具体目标。自主知识产权柴油燃油共轨系统年销售量 达到 30 万台以上。 (二)共轨泵 1.工艺技术开发 (1)环节描述及任务。℃新工艺技术开发,主要包括:深孔 锥面加工;滑动轴承内孔涂层;滚轮体与滚轮间间隙工艺;凸轮 轴更高精度型线的加工。℃精密磨削技术开发:主要用于柱塞珩 磨以及高压控制阀锥面磨削;清洁度及去毛刺技术开发:保证高 压泵装配前的清洁度;装配过程控制技术:提升装配合格率,提 升高压泵一致性及生产总体效率。℃柱塞偶件全自动配珩技术, 使共轨柱塞偶件配合间隙更加合理;柱塞芯表面涂层技术;凸轮 轴数控磨削,实现凹弧凸轮轴精密磨削;泵体加工完后高压清洗 去微观毛刺技术,提升总成清洁度。 (2)具体目标。℃凸轮表面粗糙度达到 Rz0.8,直线度达到 0.003。滚轮座内孔粗糙度 Rz1.6、表面圆度 0.0008,滚轮外圆粗 糙度 Rz0.8、表面圆度 0.0005。前后轴承同轴度 0.02。℃关重工序 过程能力达到 1.33;装配前燃油腔零部件清洁度达到:金属颗粒 最大尺寸<0.35mm;润滑腔清洁度达到:金属颗粒最大尺寸< 0.5mm;一次性下线合格率:>98%。℃共轨柱塞偶件配珩技术, 精确的控制运动副配合间隙在 1.5~2.5μm。柱塞涂层后产品硬度 可达到 2300HV,镀层厚度在 2~3μm,粘合力达到 45N。凹弧 凸轮轴的升程可达到 15mm,满足 180MPa 及以上的泵端压力。 泵体高压冲洗压力达到 0.9MPa。 2.制造检测装备 (1)环节描述及任务。℃制造设备:高精度的钻孔设备、ECM 设备、高精度的超精磨床、EDM 设备/激光打孔设备、高压喷油 器综合性能测试试验台、高压耐久试验台架;检测设备:高精度 的轮廓度检测仪、圆度检测仪、光学三坐标、高压性能测试试验 台。℃精密磨削控制:通过多头精密珩磨设备和锥面磨削设备, 保证高压泵的建压能力和高压密封性;清洁度控制:通过机械、 电化学、挤压研磨去毛刺,定点定位及柔性高压清洗机保证过程 清洁度,使用碳氢清洗机保证装配前的清洁度,并在 10 万级清 洁间完成最终装配。性能方面,通过多级过程控制的手段(如泵 箱的燃油腔、润滑腔密封性;凸轮轴轴向窜动量;泵单元的高低 压密封性;柱塞流量;总成密封性检测、性能检测等),在生产 过程中对高压泵的各部件进行性能预检测,以保证过程能力和提 高一次性下线合格率。 (2)具体目标。℃制造设备加工精度需符合设计精度的 1/5, 检测设备精度需符合设计精度的 1/10。实现设备多元化、保障可 持续化,减少设备工装的换型时间。℃柱塞孔圆柱度达到 0.0015 内,锥面圆度达到 0.0015 以内;性能试验后油泵燃油腔清洁度 达到:金属颗粒最大尺寸<0.35mm;一次性下线合格率:> 98%;过程数据实现追溯。 3.关键材料开发 (1)环节描述及任务。℃关键零部件新材料开发,主要包括: 凸轮轴、柱塞、出油阀、滚轮销等更高强度材料;滑动轴承材料; 密封材料。℃高压密封零部件材料及热处理开发,结合产品的应 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及热处理方式,并确定结构构成。℃提 高共轨泵驱动系即凸轮轴的强度, 满足共轨泵总成供油能力提升、 轨压提高的要求。 (2)具体目标。℃零件有限元计算的 Mises 应力小于材料的 许用应力;柴机油混合密封圈耐磨性>5 亿次循环磨损;滑动轴 承应承受转速 5000r/min,2000h 可靠性耐磨试验。℃高压部分材 料能够承受 250MPa 的疲劳脉冲。℃凸轮轴屈服强度>900MPa。 4.关键零部件开发 (1)环节描述及任务。℃油泵在轨压≥200MPa,发动机全速 全负荷 1000h 和变速变负荷 2000h 情况下, 各关键零部件无卡死、 拉伤和异常磨损等。柱塞副应能防止柴油、机油混合。试验前后, 油泵供油效率下降≤3%;关键零件开发:耐磨凸轮轴和滚轮;轴 承。℃结合结构仿真及耐久验证,开发能够适应 180MPa 及以上工 作压力的高压零部件。℃进油计量阀开发,开展平台化产品设计工 作,进行产品可靠性、耐久性、一致性研究。℃提升输油泵低速供 油能力。 (2)具体目标。℃凸轮轴:与轴承配合面粗糙度<Ra0.1; 轴承:滑动轴承同轴度<φ0.02;滚轮和滚轮销:表面粗糙度 Ra0.8 且滚轮销表面涂层处理。℃高压密封:200MPa 压力下的密 封压降小于 0.45MPa/s;耐压能力:不小于 250MPa。℃进油计量 阀:进油计量阀稳定轨压范围±10bar,额定电压 12/24VDC,调 制频率 150~1000Hz,流量 0~7L/min,工作压力范围 2.5~12bar, 内 部 泄 漏 量 <0.024L/min , 阀 滞 回 值 <10% ; 可 靠 性 寿 命 MTBF≥6000h 。 ℃ 输 油 泵 ( 发 动 机 低 速 起 动 性 能 ) : 背 压 为 0.1-0.2MPa,输油泵在转速为 50~60r/min 时,应有稳定可控的供 油量(>0.25L/min);在带有一定长度(>2m)的进油管和粗滤的 状态下,输油泵在低速时 (50~60r/min) 的负压真空能力<-0.05MPa; 更新输油泵行业生产标准,满足共轨系统使用要求。 5.示范应用 (1)环节描述及任务。通过技术方面合作,引导上游企业 及共轨企业自身突破瓶颈,使整体产业链在技术及质量上得到快 速提升,进一步推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局面。 (2)具体目标。自主知识产权柴油燃油共轨系统年销售量 达到 30 万台以上。 (三)共轨管 1.关键材料开发 (1)环节描述及任务。共轨管必须使用适当的材料,能够 承受 2500bar 以上的压力。 (2)具体目标。共轨管材料能够承受 2500bar 以上的压力。 2.关键零部件开发 (1)环节描述及任务。℃开启压力高、有效寿命长的安全阀。 ℃量程宽泛、全量程准确性高、性能稳定的轨压传感器。 (2)具体目标。℃开启压力:2200~2300bar;有效重复开启 次数≥30 次。℃轨压传感器参数:工作温度:(-40~140)℃;最大 安全承载压力:2500bar;传感器爆裂压力:4000bar;常温下传 感器全量程测试精度:±1.1%;极限温度下传感器全量程测试精 度:±2.0%。 3.示范应用 (1)环节描述及任务。通过技术方面合作,引导上游企业 及共轨企业自身突破瓶颈,使整体产业链在技术及质量上得到快 速提升,进一步推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局面。 (2)具体目标。自主知识产权柴油燃油共轨系统年销售量 达到 30 万台以上。 (四)ECU 1.共轨系统综合性能提升 (1)环节描述及任务。℃ECU 硬件设计与应用:以国际、行 业标准为基础,结合行业共轨燃油系统应用需求与特点,采用新 一代高性价比微处理器和电子元器件,实现设计、制造系列化的、 性能与成本具有竞争力的系列化电控单元产品,不断提高行业保 障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系统的设计验证规范、流程。℃ECU 控 制软件开发与应用:自主开发系统的、通用性与移植性强的基础 软件。开发功能完整、符合排放控制、主机配套的应用层控制策 略。完善故障诊断与故障处理措施,提高电控燃油系统运行可靠 性、安全性。℃ECU 配套工具开发与应用:自主开发电控匹配标 定软件开发与应用。生产数据管理、刷写工具开发与应用。售后 服务、故障诊断工具开发与应用。℃提升 ECU 性能,强化功能实 现使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不论是动力、排放、噪声以及舒适性都达 到最佳。并且从功能控制方面还要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为车厂 或主机厂提供标定、在线数据管理、售后故障诊断和技术支持的 全套的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2)具体目标。℃工作温度范围:-40~95℃。工作电压范围: 8V-32VDC。海拔适应范围:5000 米以下。防护等级:IP67。质 量要求:符合 IPC-A-600/6011,6012。满足其它相关强制性标准 要 求 。 使 用 寿 命 : 6000h 或 10 万 公 里 。 适 用 的 汽 车 级 AEC-Q100。RoHS 兼容。℃采用符合 OSEK 或 Autosar 规范的嵌 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符合 CCP 或 XCP 标准的在线标定协议;符 合 ISO15765、SAE-J1939 的诊断通讯协议及多控制器数据交互 能力。燃油系统:自适应轨压控制策略、多次喷油协同控制、喷 油器油量一致性补偿与自学习功能等;空气系统:基于闭环修正 的进气量、空燃比、EGR 率控制;后处理系统:DOC、DPF、SCR 集成控制策略;发动机:基于扭矩的发动机状态控制、起动控制、 怠速控制;整车功能:定速巡航控制、车速限制、PTO 等;空调、 风扇等附件及热管理控制策略;完善的高温、高原、高寒环境修 正、保护策略。排放标准所要求的 OBD 功能与能力;针对对电 控系统传感器、执行器、关键零部件及发动机运行状态进行全面 监控诊断;合理、及时的故障处理措施,针对高可靠性要求的设 备电控系统具备热备份、热切换能力。℃以国际标准通讯协议为 基础,开发功能完备、易用、高效的匹配标定软件,结合自主知 识产权主机、整车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 不同阶段匹配标定工作需要。针对电控单元生产、发动机生产热 试、整车生产下线不同环节应用场景与需求,开发可定制的电控 单元数据管理、数据刷写工具,能与主机厂生产管理系统进行集 成。为主机厂、整车厂提供功能全面、形式多样的电控系统售后 服务、故障诊断软件:包括手持设备、移动终端、远程监测等多 样化应用形式;建立电控燃油系统、发动机、车辆诊断数据库, 建立故障预警、诊断数据库及智能专家系统。℃ECU 软件功能模 块实现:整车及发动机状态管理以及故障诊断系统功能;燃油系 统驱动、空气系统驱动、后处理系统(SCR、DPF)驱动;喷油 器油量修正(IQA)功能。实现发动机多缸(≥8 缸)控制。 2.示范应用 (1)环节描述及任务。通过技术方面合作,引导上游企业 及共轨企业自身突破瓶颈,使整体产业链在技术及质量上得到快 速提升,进一步推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局面。 (2)具体目标。自主知识产权柴油燃油共轨系统年销售量 达到 30 万台以上。 三、咨询电话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孙奎崧 010-68535680 附: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书 附 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书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责任人(法人代表): 项目技术负责人: 实施年限:20 年 月 至 20 填报日期:20 年 月 年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二〇一八年六月 月 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所属产业链 所属产业链 关键环节 注册地 机构代码 项目实施期 年 月 至 年 □ 共轨喷油器 □ 共轨泵 □ ECU □ 共轨管 □ 共轨系统综合性能提升 □ 工艺技术开发 □ 制造检测装备 □ 关键材料开发 □ 关键零部件开发 □ 示范应用 月 所属整机产品 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传 真 参与单位满足所属“一条龙”环节供需概述(包括: 1.企业基本情况; 2.重点产品、工艺符合性质,与“一条龙”其他环节在产品、工艺上的直接关联性; 3.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和工艺水平领先情况; 4.对产业链上游的需求,以及对下游可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近年来企业产品和技术实际使用 和应用情况; 5.近三年经营业绩,遵纪守法情况,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 2015、2016、2017 年企业情况 技术 市场 财务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 当年申请专利数,截至年底累计授权专利数 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市场排名 总资产 资产负债率 年度营业收入 年度净利润 6.企业参与“一条龙”应用计划的运行工作机制及措施; 7.推荐的龙头企业、参与单位和示范工程; 8.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项目基本情况(总投资、主要建设内容、预期效果等),并填写下表 项目目前情况 项目成熟度 项目总投资 项目资本金 参与单位 自评意见 是否已经完成可研 总投资额 项目资本金额度 本单位承诺申报内容真实有效。 法定代表人(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