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中医药发展“2030”规划纲要重点任务分工.doc
附 件 安阳市中医药发展“2030”规划纲要 重点任务分工 序 号 1 2 工 作 任 务 责 任 单 位 县(市、区)政府在区域卫生规划中要合理配置中 医医疗资源,加快建设以公立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 各县(市、区)政府, 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 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 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的基本中医 改革委负责。 药服务网络。 市中医院要发挥好全市中医龙头作用。 市卫生健康委、市中 医院负责。 3 每个县(市)要办好 1 所公立中医医院,并达到二 级甲等标准,不得合并、撤销或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 市、县两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都要设置中医科、 各县(市、区)政府, 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建立标准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化“国医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 70%的村卫生室要提 供中医药服务。 4 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建设,支持康复医院设置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中医科室,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配备。 各县(市、区)政府配 规范推动民营中医医疗服务机构发展。 合。 5 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将市中医院基础雄厚的 优势专业打造成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中医临床研究基 地,其他优势专业建成市级中医医疗中心,提高疑难 疾病、急危重症的诊治水平。 6 加强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将县(市) 各县(市、区)政府, 中医院建成区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优势病种诊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疗中心。 市卫生健康委、市中 医院负责。 7 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以国家级重点专科 为龙头,以省级重点专科为骨干,建成 6 个国家中医重 点专科和 8 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加强中医护理人员 配备,提高中医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水平。 8 各县(市、区)政府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 和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动计划,争取 80%的县(市、区)创建成基层中医药工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作先进单位,提高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9 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工作协调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各 机制,提高中医药参与应急救治、疑难疾病和重大传染 县(市、区)政府配合。 病防治能力。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0 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师 承教育、确有专长人员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保障激 励机制。 11 12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局和各县(市、 区)政府配合。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实施中医药“领军、骨干、青苗”等人才培养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划,加强中医药临床科研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培养, 和各县(市、区)政府 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名中医。 配合。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市 完善我市名中医和基层名中医评选表彰制度,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 期开展安阳名中医和基层名中医评选。 合。 13 开展安阳市青苗人才培养项目。加强全科医生、中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各 医护理骨干、基层中医药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县(市、区)政府配合。 14 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临床类别医 师中医药知识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轮训、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中医药技术比武大赛,提升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 15 依法改革中医医疗服务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管理制度。改革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格准入制度,落实中医诊所备案制管理。 配合。 16 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传统医药一技之长 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锁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只提供传统中医 各县(市、区)政府配 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 合。 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 17 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离退休名老 中医开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门诊部和诊所。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各 县(市、区)政府配合。 18 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 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 发展改革委和各县(市、 区)政府配合。 19 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运用 市科技局负责,市卫生 现代技术,加强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开展重 健康委配合。 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提高临床药效。 20 围绕重点病种,尤其是在儿科、骨伤、肺病、脑病及 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重大疑 难疾病和急危重症方面,制定和推广实用性的中西医 结合诊疗方案。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21 重点培养高层次的医教研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人才。 鼓励西医学习中医知识技能,加快推进综合医院、专 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机构 中医药服务水平提高。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各 县(市、区)政府配合。 22 支持医疗机构研发生产和应用中药制剂。经省市 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或 药品生产企业配制。支持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等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 新型饮片产品研发。支持运用传统工艺炮制中药饮片、 责,市卫生健康委、市 生产传统中成药。鼓励运用中医经典处方、中医经验 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 方研制中药制剂。在确保安全和明确责任的前提下,医 院的中药制剂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以在对口 支援单位和医联体内调剂使用。 23 加强市中医院中药制剂室建设。 市中医院负责,市卫 生健康委配合。 24 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积极发展移动医疗、中医远 程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连通各医疗机构。 建设集检验报告、医学影像、健康档案等于一体的医 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和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系。积极推广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利用移动 市医疗保障局配合。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 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不断 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25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探索集团化 发展或连锁化经营,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医养 生保健机构。 26 各县(市、区)政府和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室建设,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市 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 文广体旅局配合。 27 支持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设立治未病科(室)。 28 29 30 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提供技术支持。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 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推广普及 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大力支持内黄县翔宇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及医疗机 构研发保健器械和保健用品,推进内黄中医康复设备 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国内最大的中医康复设备产业 园。 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 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养老机构与 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加大医疗养老联合体及养老机构 内设医疗康复机构的建设力度。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 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以中医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 院、疗养院,探索设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机构。鼓励 在中医药资源丰富、优势明显的地方,规划建设一批 以保健养生为主的养老产业园区。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市 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 督管理局和各县(市、 区)政府配合。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市 教育局配合。 内黄县政府、市工业和 信息化局负责,市卫生 健康委配合。 各县(市、区)政府 和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 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 源和规划局配合。 31 市文广体旅局、市卫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 生健康委牵头,市商务 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养生、康复于一 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体的健康旅游。 和各县(市、区)政府 联合推动。 32 支持汤阴县九头仙艾国际艾文化产业园创建中医药 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发展以扁鹊庙及周边中草药 种植观光带、中医药文化展示区、中医理疗药膳养生 区等为核心的“医圣”扁鹊中医文化体验游。 汤阴县政府牵头,市 文广体旅局、市商务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 推动。 33 支持林州市、殷都区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和中药材资 源,积极申报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打造具有特色的 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林州市政府、殷都区 政府牵头,市文广体旅 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 推动。 34 鼓励各类中医院在具备条件的宾馆、景区等设立中 医药服务阵地,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市文广体旅局和各县 (市、区)政府配合。 35 继承省市名中医学术思想、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 势病种临床诊疗规律及方案方法。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市教育局、市科技局配 合。 36 开展地道中药材药性理论研究,打造安阳中医药品 牌;挖掘整理传统中药炮制、制剂技术工艺,收集、 整理、评价、推广民间中医特色疗法。 市科技局、市卫生健 康委牵头,市市场监督 管理局配合。 37 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 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局配合。 38 做好全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充分发挥名 老中医药专家辐射引领作用。支持建成一批名老中医 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和基层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中医药学术传承团 队。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 39 创新中医药师承教育机制,实施名老中医师承教育 项目,通过师承模式培养优秀中医药骨干人才。支持 名老中医和其他知名专家带徒授业。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40 传承中药炮制工艺,培育代表性传承人、中药炮制 技艺宗师。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41 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科研团队争取 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市科技局要加大对中医药 科研的支持力度。 市科技局负责,市发 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 委、市教育局和各县(市、 区)政府配合。 42 重点支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优势病种临床研究、 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中药新用和中成药新用研 究,中药生产、炮制技术研究,配方颗粒和中医诊断 治疗康复设备研发。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43 开展我市中药资源普查,建立中药资源标准库和数 据库,制定中药材发展规划,健全道地中药材质量标 准体系。加强冬凌草系列、安阳精致膏药等中药的资 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 责任可追究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和现代中药流通服 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中药材科技园、博物 馆。 44 以林州市、汤阴县为重点,建立符合中药 GAP 的生 产基地,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种植养 殖,培育和发展具有特色的地道中药材。 45 积极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化,以中成药生产企业为主 体,形成种植、采集、加工、提取、研发、制药等系 列。支持路德药业、创新药业等企业发展特色中药, 推进提取、分离、纯化、制剂中的质量控制等现代技 术应用。 46 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等先进设备,推动中药产业优化 升级。对我市重点中药名优品种进行剂型改造和二次 开发,创制一批疗效明显、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的现 代中药,打造安阳中药品牌。挖掘我市优势中药材资 源,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功能食品、保健用品、天然化 妆品等健康衍生品。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 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 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 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和各县(市、区)政府 配合。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市 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 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 局、市文广体旅局和林 州市政府、汤阴县政府 配合。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 息化局、市科技局、市 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 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 督管理局和各县(市、 区)政府配合。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 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和各县(市、区)政府 配合。 47 48 深入研究我市历代名医、流派的学术思想,挖掘、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整理、研究现存的中医药文献资料。 市文广体旅局配合。 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文化典籍保护工作。 市文物局和市文广体 旅局负责。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各县(市、区)政府配 合。 49 积极谋划和打造一批高端学术论坛,打造我市中医 药高层次学术品牌和文化品牌。 50 将中医药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 中医药文化资源,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品、文化精品和科普作品,创建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 市文广体旅局、市商务 宣传教育基地和主题公园、文化园区,打造具有安阳 局和各县(市、区)政 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和企业,形成中医药与文化、 府配合。 商贸、旅游、餐饮等有机整合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