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doc

Dislike(不喜)18 页 57.5 KB下载文档
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doc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doc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doc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doc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doc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doc
当前文档共18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doc

附件 1 转基因重大专项 2016 年度课题支持范围 围绕转基因重大专项“十三五”目标和技术发展路线图,针对我 国动植物转基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按照转 基因生物研发及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在“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课题 实施的基础上,2016 年拟继续采取“择优委托、专家论证”的方式, 启动实施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规模化 转基因操作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转基因生物检测监测 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等 13 个研究类项目 54 个重大课题。与 专项目标关系不密切,没有充分紧扣专项的特点和要求,距离产业 化的目标比较远,出于科学家的兴趣或自由探索的前沿性、基础性 的研究内容不予支持。 项目一: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开展新型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转基因水稻新品系的 研制。 (1)课题 1-1.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的螟虫和稻飞虱等最主要害虫,在“十二 五”的基础之上,培育适合于不同生态区的优良转基因水稻抗虫衍生 品系和组合,建立相关的生产应用操作规程,加强多年多点新品种 比较试验,为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培育新型安全的抗虫转基因水 稻新材料,以消除大众对外源基因和蛋白的顾虑;创制新型抗虫(重 点是抗稻飞虱)转基因水稻新品系和新材料,进行相应的转基因生 1 物安全性评价;研制多价和抗性叠加的转基因水稻新材料。继续保 持我国在抗虫转基因水稻在国际上的领先水平。 (2)课题 1-2.抗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水稻主产区的重大病害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和 条纹叶枯病等,创制一批抗病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培育一批抗病转 基因水稻新品系(新品种) ;建立其生产应用的操作规程;为解决我 国水稻生产中的病害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3)课题 1-3.抗逆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水资源贫乏以及化肥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重点筛选有 重要应用价值的节水抗旱、氮磷营养高效的基因;创制节水抗旱、 氮磷营养高效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培育新品系;进行抗除草剂转基 因水稻产业技术规范研究,做好产业化前期准备;开展抗逆转基因 水稻新品系的生产性试验,培育一大批新型抗逆、抗除草剂转基因 水稻新材料。 (4)课题 1-4.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利用转基因及基因组编辑等前沿技术,创制株型理想、高光能 利用率、配合力强的新型高产育种材料,培育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 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水稻新品种(系) 。 (5)课题 1-5.优质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培育一批优质食味、富含营养、耐贮以及具有功能性特殊品质 的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和新品系,推进其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和营 养保健功能性评价,实现新材料、新品系储备。 项目二: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2 创制抗病虫、抗逆、氮磷养分高效利用及高产优质等重要 性状转基因小麦新新品系。 (6)课题 2-1.抗病虫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针对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培育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抗 小麦黄花叶病转基因新品系;创制抗赤霉病、纹枯病、抗蚜虫等转 基因小麦新种质和新品系,完善高效的小麦抗病虫分子育种技术体 系。 (7)课题 2-2.抗逆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针对干旱、盐碱、高温等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逆境因子,创制 抗旱节水、耐盐碱、耐高温等抗逆转基因小麦新种质,培育具有重 要生产应用前景的新品系;完善小麦抗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8)课题 2-3.优质、高产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利用高光效和产量构成因子(穗粒数、千粒重、分蘖等)等产 量性状相关基因,培育高产转基因小麦新种质、新品系;在保证产 量基础上,创制产量与品质协调改良、以及营养功能型转基因新材 料和新品系,完善小麦高产育种新方法。 (9)课题 2-4.氮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为目标,创制氮、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小麦 新材料和新品系;完善小麦养分高效利用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项目三: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培育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利用、优质、功能型等具有产业 化前景的转基因玉米新组合和新品种。 (10)课题 3-1.抗病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实际需求,继续围绕抗病虫、抗除草剂 3 等目标性状,培育抗虫转基因玉米和抗除草剂目标性状突出、综合 农艺性状优良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创制抗病(粗缩病、纹枯病等) 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选育优良杂交组合;重点开展抗虫、抗除 草剂优良转化体的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推进我国转基因玉米的产 业化。 (11)课题 3-2.优质功能型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利用已经获得安全证书的植酸酶玉米, 综合运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目标性状突出、商业化前景良好的 植酸酶玉米,开展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加快推进转植酸酶基因玉 米品种的产业化进程;创制优质(高淀粉、高赖氨酸等)和功能型 (高植酸酶、高维生素)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组配和筛选优良 杂交组合。 (12)课题 3-3.抗逆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围绕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干旱、盐碱等抗逆性状开展抗逆转基因 玉米新品种的研究;对已经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的转基因新材 料继续开展生物安全评价等试验,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目标性 状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抗逆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开展产业化 技术体系研究,推进抗旱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进程,大大提升我国 抗逆转基因玉米的整体研发水平。 (13)课题 3-4.高产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围绕玉米高产耐密、早熟脱水快宜机收相关性状开展转基因研 究,筛选光合效率显著提高,早熟脱水快宜机收,耐密性大幅度改 善与粒大粒多、穗重容重增加等其它产量构成要素明显改良的转基 因玉米育种新材料;对已经进入中间试验的新材料,继续开展生物 4 安全评价的同时,开展杂交组合的组培以及配合力分析,鉴定目标 性状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杂交新组合;开展多年多点 品比试验。 (14)课题 3-5.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在“十二五”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氮、磷、钾营养高效目标性状, 开展营养高效吸收利用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对已进入中间试验 的转基因玉米新材料开展回交转育,筛选氮、磷、钾等养分高效利 用的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对获得的新材料开展生物安全评价和 育种价值综合评估,组配和筛选优良杂交组合。 项目四: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培育抗除草剂、抗逆、优质、抗病虫、养分高效利用等目标性 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系)。 (15)课题 4-1.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 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 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 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6)课题 4-2.抗逆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抗逆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 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 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7)课题 4-3.营养功能型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优质功能型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 5 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 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 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8)课题 4-4.抗病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抗病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 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 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 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9)课题 4-5.养分高效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 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 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 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项目五: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高产、早熟、优质、抗旱耐盐碱、抗病虫 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系) ,实现二代转基因棉花产业化。 (20)课题 5-1.高产高效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转高产(RRM2 等)基因新材料, 通过转新型抗虫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及株型塑造基因(PAG1 等)等 的应用,结合不育系简化制种,以高产高效为主要目标,针对我国 不同棉区的生产需求,培育高产高效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和新品种, 并推广应用。 (21)课题 5-2.早熟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转熟性(GhFPF1、vgb 等)、抗病 6 (GAFP 等)基因新材料,围绕早熟、抗病等主要性状,以多抗、 轻简化为重点,进行棉花早熟品种的遗传改良,创造熟性相关、抗 病、新型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棉花新材料,培育适宜麦棉套种、 油棉套种以及油后麦后直播的早熟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及新品种, 并推广应用。 (22)课题 5-3.优质纤维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棉花品质相对偏差的主要问题, 利用转优质(iaaM、KCS 等)基因材料,聚合优质、抗虫、抗除草 剂等性状,以改良棉花品质为主要研究目标,培育优质、抗虫等转 基因棉花新品系和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3)课题 5-4.抗旱耐盐碱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抗旱(ABF2、EDT1 等)、耐盐碱 (betA、Tsvp 等)、新型抗虫、抗除草剂(EPSPS-GR79+GAT)等 转基因新材料,以改良棉花抗旱、耐盐碱、抗除草剂等主要逆境为 目标,创制抗旱、耐盐碱、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棉花新材料和 新品系,培育抗旱耐盐碱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4)课题 5-5.特色专用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种子特异表达棉酚合成相关基因 (CYP706B1 等)、纤维特异表达花色素合成相关基因(GhPAPMYB1 等)等,创制种子低棉酚植株高棉酚、彩色纤维、高油、抗除草剂 等特色专用转基因棉花新种质,培育特色专用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和 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项目六: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 培育一批具有节粮高瘦肉率、优质环保及抗病高产特性的种猪 7 育种新材料或新品系。 (25)课题 6-1.节粮型高瘦肉率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猪饲料转化效率和瘦肉率为研究重点,创制和培育具有 节粮高瘦肉率的种猪育种新材料或新品系,以 MSTN 基因修饰猪为 突破口,推进转基因猪产品的应用推广。为养猪业节约饲料用粮, 保障我国粮食战略安全,满足消费者对猪瘦肉的需求,提供种源战 略储备,抢占技术至高点。 (26)课题 6-2.优质环保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猪肉品质和减少猪废弃物排放为研究重点,创制和培育 具有优质、环保特性的种猪育种新材料或新品系。为满足居民对优 质猪肉的消费需求,减少养猪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 提供种源战略储备,抢占技术至高点。 (27)课题 6-3.抗病高产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猪的抗病性和繁殖力为研究重点,创制和培育具有抗病、 高产特性的种猪育种新材料或新品系。为提高猪的成活率和繁殖效 率,减少猪群用药,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种源战略储备,抢占技术 至高点。 项目七:转基因牛新品种培育 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转基因牛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系。 (28)课题 7-1.高品质转基因奶牛新品种培育 以功能型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为重点,完成食用安全评价和功 能性产品开发研究,完成安全证书和产品生产许可证书申报,制定 转基因奶牛的品种、饲养管理、繁殖和育种等技术标准,育成目标 性状突出、综合生产性能优良的高品质转基因奶牛新品系。 8 (29)课题 7-2.高产优质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 应用新一代安全、高效的肉牛转基因技术,研制促进肌肉生长、 提高肉质的转基因肉牛育种新材料;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完成 转基因肉牛育种价值评估和生物安全评价,培育高产优质肉牛新品 系;完成相关生物安全评价的申报工作。 (30)课题 7-3.抗病转基因牛新品种培育 进一步完善抗病转基因牛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应用新一代安 全、高效转基因技术,创制一批抗乳腺炎和抗结核病的转基因牛育 种新材料,对已有抗乳腺炎和抗结核病的转基因牛育种材料进行育 种价值评估和生物安全评价,培育抗病力显著增强的转基因牛新品 系。 项目八:转基因羊新品种培育 培育具有重大生产应用前景的高产、优质、抗病转基因绵(山) 羊新品系。 (31)课题 8-1.高产超细毛转基因羊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超细毛羊羊毛产量、质量为重点,创制和培育产毛量高、 毛纤维长等综合性状突出的高产超细毛转基因羊育种新材料或新品 系。以转 IGF-I 基因和 FGF5 基因修饰羊为突破口,培育高产优质转 基因超细毛羊新的种质资源,满足毛纺织市场对超细羊毛的需求, 促进转基因超细羊毛制品应用。提供种源战略储备,抢占技术至高 点。 (32)课题 8-2.优质转基因山羊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绒山羊羊绒产量、质量和奶山羊羊奶产量、品质为重点, 培育产绒量、绒长度及细度等综合性状突出的转基因绒山羊新品系, 9 培育乳铁蛋白稳定表达的转基因奶羊新品系。通过培育高产优质转 基因山羊新的种质资源,推动转基因山羊的推广应用,满足市场对 山羊产品的需求。建立高产绒量转基因绒山羊和高产优质转基因奶 山羊产业化技术规程,为产业化奠定基础。 (33)课题 8-3.抗病转基因羊新品种培育 以保障人类食品安全为重点,培育对人畜共患布氏杆菌病和乳 房炎等性状具有突出抗性且符合转基因羊品系认定标准的新品系 (或具有育种价值的新材料);以 TLR4 和溶菌酶基因为核心,开展 多基因集成抗病创新,抢占转基因羊抗病育种的国际制高点;推动 转基因羊产品的产业化进程,降低或解决羊的烈性传染病对牧民和 消费者健康的威胁,整体提升养羊行业的种质创新能力,保证草原 生态与环境安全。 项目九: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 克隆产量、品质改良、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资源(肥、 光)高效利用等关键新基因、调控元件,验证功能并明确育种价值。 (34)课题 9-1.基因克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围绕专项重大需求,通过方法、技术创新,建立复杂基因组基 因高通量克隆鉴定技术体系;特别注重复杂基因组作物新基因克隆 技术方法体系的建立。 (35)课题 9-2.高通量基因克隆技术体系的研究 建立高通量玉米基因转化和功能鉴定技术体系;完善水稻高通 量 DNA 测序为基础的快速 QTLs 鉴定技术体系。 (36)课题 9-3.重要性状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利用不同的生物资源材料(含野生种、地方品种、突变体等), 10 克隆可用于改良农作物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抗除草剂、资 源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功能基因,验证其功能并明确其育种价值。 项目十:规模化转基因操作 研究重要功能基因的定点突变、敲除、置换、插入等改造和修 饰技术;优化和改造植物基因打靶技术;在农作物中建立和优化基 因叠加技术和单倍体化技术,建立转基因玉米安全生产防御体系; 研发高效安全的基因改造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新技术,实现转基因表 达调控的高效化和准确化。 (37)课题 10-1.转基因新技术新方法 动物转基因技术方面,以大型动物家畜猪牛羊为模型,探索高 效基因组编辑平台的建立:(1)利用 PiggyBac 等系统建立规模化 动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猪等农业动物中首次建立高效实用的全基 因组编辑与筛选技术,促进对大动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将猪基因 组编辑效率提高到 50%以上,建立 1 种以上猪疾病模型,培育 1 种 以上基因修饰猪。(2)利用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新型靶向修饰技 术和同源重组等技术相结合;对体细胞修饰后核移植、通过受精卵 注射法直接进行修饰等途径进行评估和优化;针对重要疾病模拟和 经济性状改良制备基因修饰大动物。(3)制备牛、羊 MSTN 和 β酪蛋白基因位点精确修饰的新材料,获得牛或羊 MSTN 基因敲除和 人源化 Fat1 基因在 MSTN 和 β-酪蛋白基因位点定点整合的细胞系 和动物;利用截断(Truncated)的 gRNA 和 CRISPR/Cas9 与 FokI 相 结合的技术降低 CRISPR/Cas9 脱靶效率。 植物转基因技术方面,在主要作物中建立可直接应用于主栽品 种的高效安全转基因技术体系,利用已建成的基因组编辑系统平台 11 和病毒诱导基因沉默载体系统,快速完成基因研究并可获得具有重 要经济性状的品系;在农业生产和育种中推广小麦“超级愈伤”,建 立相应栽培品种的转化体系,提高稳定转化效率,真正应用到农业 生产中;建立和完善水稻和玉米浸花法转基因技术体系,明确不同 作物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技术主要参数;向科研工作者推广水 稻浸花法转基因技术,为转基因专项和其他科研项目服务。利用无 选择标记载体系统创制无选择标记基因培育可用于农业生产的无标 记抗虫转基因水稻;建立可以用于玉米和棉花功能基因快速高效分 析的病毒载体系统(BSMV 和双生病毒) ;创建新型的籼粳杂交亲和 的条件可控核不育系。 (38)课题 10-2.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研究 研究基因的定点突变、敲除、置换、插入等改造和修饰技术; 植物基因打靶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在农作物中建立和优化基因 叠加技术和单倍体化技术,建立转基因玉米安全生产防御体系;研 发高效安全的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新技术,抢占制高点。实 现转基因表达高效化,为专项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39)课题 10-3.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 完善和推进基因删除技术、水稻雄性不育技术、基因定点插入 和叠加技术、新型抗除草剂基因在安全转基因技术上的应用。 (40)课题 10-4.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 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建立完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 棉花五大作物、猪、牛、羊三类动物的安全、高效、规模化转基因 技术体系,并利用该体系进行高效的转基因服务。 (41)课题 10-5.动植物转基因材料价值评估 12 针对转基因植物,对专项获得的重要基因及植物新材料进行育 种价值评估,制定相关技术规范,使第三方育种价值评估机制有效 运行。针对转基因动物,建立和实施第三方育种价值评估机制,对 专项获得的重要基因和动植物新品系及新材料,从基因安全性、知 识产权和育种性状利用价值三方面把关评估,以制定行业标准为目 的,建立和完善相关技术规程或技术标准,为提高转基因动植物新 品种培育效率、加快产业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十一: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 开展抗虫、抗病、抗除草剂、优质、抗逆等转基因动植物新品 系、外源基因和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和食用、饲用安全性评价 技术体系研究,重点发展新型复合性状、营养品质改良、抗生物和 非生物逆境等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程序和技术。围绕专项培育的抗 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抗除草剂大豆、转基因抗虫水稻、抗旱小 麦、高衣分优质棉、高品质奶牛、高瘦肉率猪等重大产品,系统开 展生物安全评价,为相关产品申报安全证书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42)课题 11-1.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 整合和完善”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和方 法,形成系统的安全评价国家或部门技术标准或规范;建立新型抗 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优质和功能型等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 评价程序和方法;对专项研发的新型抗虫和耐除草剂水稻进行系统 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推动专项重大产品产业化进程。 (43)课题 11-2.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 整合和验证“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环 境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环境安全评价国家和部门技术 13 标准或规范;发展优质纤维、新型抗虫、高产、轻简化等新性状转 基因棉花的环境安全评价技术,满足我国对新型转基因棉花环境安 全评价技术需求;完成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棉 花新品系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推动重大产品产业化进程。 (44)课题 11-3.转基因玉米小麦大豆环境安全评价技术 整合和验证“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 豆、抗旱小麦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形成国家和部门环境安 全评价技术标准或规范;发展抗旱、耐盐碱、优质等新性状转基因 材料的环境安全评价技术,满足我国对新型转基因材料环境安全评 价技术需求;完成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 米、抗除草剂大豆、抗旱大豆和抗旱小麦等新品系的环境安全性评 价,推动重大产品产业化进程。 (45)课题 11-4.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和饲用安全评价技术 围绕专项重大产品和转基因新技术开展食用和饲用安全评价及 技术研究。整合和完善”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生物食用和饲用 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安全评价国家或部门技术标准或 规范;完成专项研发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玉米、大豆、棉花等重点 产品、及有储备前景的水稻、小麦和猪、牛、羊等转基因新品系食 用、饲用安全评价,推进其安全评价进程;研究完善转基因产品食 用和饲用安全评价的动物模型以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为实现专项产 业化战略和储备战略的目标产品提供食用和饲用安全评价的技术保 障,抢占生物安全新技术制高点。 (46)课题 11-5.外源基因和蛋白安全评价共性技术 整合和完善”十二五”期间研发的外源基因和蛋白安全评价关键 14 共性新技术和新方法,形成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国家或部门技术 标准、评价模型或数据库;建立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共性程序和 方法;为我国转基因生物产业化提供外源基因和蛋白安全评价的技 术保障和战略储备。 (47)课题 11-6.转基因作物对灵长类动物食用安全性评价 针对专项培育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 抗除草剂大豆以及抗虫水稻等重要转基因目标产品,开展基于灵长 类动物模型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完善包含毒理学、营养学、致敏性、 非预期效应等评价指标在内的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 价技术体系。形成灵长类动物模型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性评价技术 标准。完成基于灵长类动物实验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重要转基因作 物目标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为相关产品申报安全证书提供科学 依据和数据支撑,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管理、商业化应用和公众 风险交流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十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监测技术 通过研究、整合和验证”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检 测监测技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安全检测监测国家和部门技术标准 或规范;发展新性状转基因产品的检测、监测、溯源和安全控制技 术体系,满足新型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生产风险管理的技术需求;建 立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棉花、玉米和大豆等新 品系的安全性检测监测技术、方法和标准,为重大产品产业化的风 险管理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48)课题 12-1.转基因产品抽制样和精准检测技术 通过研究、整合和验证“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生物抽制样、 15 检测、溯源技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安全检测溯源国家和部门技术 标准;发展新性状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溯源技术体系,满足新型转 基因产品商业化生产风险管理的技术需求;建立具有产业化前景的 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棉花、玉米和大豆等新品系特异的检测溯源 技术、方法和标准,为重大产品产业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技术 支撑 (49)课题 12-2.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识别技术 完善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识别技术体系,重点针对新型抗虫、 抗除草剂、抗逆、优质等标志性产品的分子特征的识别鉴定,推进 其安全评价进程;同时建立和储备非传统 T-DNA 插入,如基因组编 辑技术产生的新的转基因生物的分子特征鉴定和识别技术。 (50)课题 12-3.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 以专项研发、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为 重点,形成一套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标准物质制备技术体系, 研制生产一批有证标准物质,为转基因重大专项成果产业化和安全 评价、政府监管、监测检测提供物质保障。 (51)课题 12-4.农业生态风险监测与控制技术 以商业化应用和即将商业化的转基因抗虫棉花、抗虫玉米、抗 除草剂大豆等为重点,研究建立转基因生物农业生态风险监测与控 制技术体系;跟踪监测转基因生物商业化应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 响,保障专项研发的转基因生物农业生态安全。 (52)课题 12-5.自然生态风险监测与控制技术 研究、整合和验证”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作物安全监测技 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转基因生物自然生态风险监测技术标准或规 16 范;发展新性状转基因产品的自然生态风险监测和安全控制技术体 系;建立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虫玉米、抗旱小麦、抗除草剂大豆、 高品质转基因奶牛等新品系的自然生态风险监测技术、方法和标准, 为重大产品产业化的自然生态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 支撑。 项目十五:转基因生物发展战略、策略和对策研究 (53)课题 1.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产业化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理清我国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种培育现 状、技术成熟程度与知识产权归属,对其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和应用 潜力做出总体判断和预测,分析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产业化对农民生 产、消费需求、种子产业、技术研发部门、相关产业和市场流通等 不同利益攸关方的影响,并在宏观层面系统评估转基因玉米和大豆 产业化对国家粮食安全、环境及总体社会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结合转基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运营模式研究,分别提出我国转基因 玉米和大豆产业化的战略构思和政策保障。 (54)课题 2.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 围绕转基因技术发展和应用,针对公众广泛关注的转基因热点 议题,通过系统梳理整合各种性质、层次、形式的面向公众的显性 或隐性传播资源,准确把握公众在诸如转基因农作物等方面的认知、 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各类主体(政府、公众、科学家、媒体和 国内外各种利益集团、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在世界观、方法论、 社会伦理、经济利益、国家安全、食品安全、可持续性发展等不同 层面问题上所进行的观念、利益和权力博弈。在此基础上,整合动 员公众、科学家群体、社会媒体平台科学传播资源和潜力,论证构 17 建与国家推行重大科技和社会发展战略相配合和适应的立体化科学 传播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实施策略,建设科学传播国家基础设施 (Nation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从根本上提升我国 包括转基因科技议题在内的科学传播水平、能力和效果,消弭科学 的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辩证性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差异,为今 后一段时间更顺利的推行具有科学背景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 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进科学 家、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互信和沟通,确保国家和社会的可持 续健康、和谐发展。 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