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参考模板.doc
案例模板一 学生干部团队精神的培养 一、案例简介 我在担任辅导员期间,发现大多数学生看问题、做事情的自我意识比较强。 同样的,学生干部中也存在个人表现欲望很强、容易忽视团体力量、缺乏与人合 作的精神等问题,而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因此, 任何个人要取得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更要靠与自己一起奋斗的团队。 由此可见,学生干部团队精神的培养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任 之一。笔者作为系专职辅导员,以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团队为目标, 就如何增进学生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干部的个人潜能,增强 学生干部队伍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长期以来,整个团 队拧成一股绳,把寝室从过去的“三乱”公寓建设成文明、和谐、有特色的星级 文明公寓,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分析处理 由于我们系男生比较多,层次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公寓管理长期 以来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老大难”,寝室环境给人以“脏、乱、差”的印象。 鉴于这样的现状,系部领导高度重视,找到宿管干部们单独谈心,结果发现他们 中大多数人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平时在工作中不注意沟通与交流,不能在 工作中群策群力及时解决遭到的问题,导致工作的积极性逐步减退。了解到此种 情况,我在培养学生干部团队精神上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让宿管委员会学生干部知道“团队”的含义以及“团队”与一集体”的 区别。“团队”(work team)是一个外来词,表示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 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团队”和我们常说的“集体”有所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 集体,但并非所有的集体都是团队。与集体相比,团队更加强调共同的责任、共 同的效益和共同的业绩。 二是让学生干部明确共同工作目标,参与制订工作计划。在制订工作计划时 首先要考虑到是否符合本校(院系)的实际情况,是否具有本系专业特色,是否 能达到丰富同学们校园生活的目的。其次就要考虑广大学生干部的想法,先由各 个部门的成员提出部门的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把各个部门和个人的想法综合考 虑,通过学生干部大会上的讨论,制订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整个制订过程 是我们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学生干部 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管理教师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同 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是让学生干部共同制订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进行分工和合作的安排,使每个 部门,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把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学生干部的工作 与学生干部队伍的目标紧密结合为一体。比如学期工作目标中的活动方案、活动 程序都必须将其分解成为每个部门乃至每个人的子目标,使活动的筹备和开展过 程都朝着目标发展,使整个学生干部团队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才有助于 形成一支完整的工作团队。 四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宽松、愉快、合作、信任的氖围,形成良好 的内部沟通和协调机制。发挥团队精神,就需要倡导友谊和爱心,彼此信任、尊 重、关怀,相互理解、谦让、体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鼓励奉献、参与、合 作,用友谊的工作作风来打破个人的界限,使每个人都认识和做到与他人分享自 己的想法和经验是工作的一部分,最终创造一个和谐的氖围。同时,团队应该能 容忍成员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这是因为任何尝试和创新都包含着风险,因此错 误和失败是难免的。在此氛围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也是建立和谐的 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 五是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团队文化是一种思想性的东西,感觉得到但看不见, 但是它可以通过外在的事物来表现,而团队标志性的口号就是展现团队文化的重 要窗口之一。正确的口号内容让入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共同意识,从而 形成一种文化,比如争做“五心”团队(即爱心、耐心、忍心、细心,责任心) 树立团队模范人物。模范人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团队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 忽视的问题。模范人物是学生干部学习的榜样,我们在每个学期都会评选出工作 比较突出的学生干部给予表彰,让其他的学生干部向他们学习,推动学生干部团 队的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我们这支学生干部队伍逐步形成了团队意识,树立了团 队精神,成员与成员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整个团队为把寝室建设 成文明、和谐、有特色的星级寝室而奋斗着。目前,公寓已经成了全系同学学习 生活的好地方,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好平台。 三、思考和建议 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表现欲望都 很强。在院校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学生干部中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现 象。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喜欢凸显个人的能力而忽视所在团队的力量,各做各的, 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针对目前这种状况,我们借鉴学生公寓干部团队 意识逐渐形成且工作颇有成效这一案例,认为在校园的其他工作中也要帮助学生 干部加强团体意识的培养,牢固地树立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会与他人合 作,建立和谐的团队关系,弘扬团队的精神文化。这样,校园中就会形成一支朝 气蓬勃的学生干部队伍,他们的工作会更努力、更富育激情。随着学生干部凝聚 力、爆发力的加强,能发挥整合后的巨大力量,学生工作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它的意义更在于扩大和加强了院校精神贯彻的渠道,更是学生真正路人校外社会 实践的一种预演。 案例模板二 对陷入非法传销组织学生的紧急大营救 一、案例简介 某年 7 月初,一名刚在外地进行实习的学生小 B 向我汇报,本应与其一起实 习的好友小 A,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或者以任何方式告诉实习医院和学校的前提 下,来按时到医院报到实习。据小 B 反映,小 A 曾于 6 月底用某座机告之自己在 某地工作,但无手机联系方式。同时,小 B 还说,他也曾在 6 月底接到小 A 家长 的质疑电话。家长在电话里说,小 A 以找工作为名曾用座机打电话向家里要了 3800 元,并且小 A 不久后又用座机打电话问家里要了几千元钱作为工作之用。 小 A 两次问家里要钱都末提供手机号码,只提供当地银行卡账号。根据这一情况, 我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且查询相关资料,我初步怀疑学生小 A 已经被骗入非 法传销组织。 二、案例分析处理 接到学生小 B 的汇报后,我立即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此事,并及时与实习医 院及小 A 的家长取得联系,核实小 B 所汇报事情的真实性。通过上级领导的指示 以及查询相关资料,我们最终确定小 A 已陷入非法传销组织这一事实。 通过小 A 座机号码,我确定了小 A 所处城市。之后,我与学校保卫处向公安 部门报案,准备营救学生小 A。我联系该生家长,告诉家长 小 A 发生的事情,并 向家中分析,小 A 今天打电话给家里,说明他目前是安全的,稳定了家长情绪。 同时,我表示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要求家长先别汇钱给小 A,等他再 次联系家里要钱的时候,再想办法得到他的手机号码。 果然,小 A 在没得到家人汇款的两天后,再次打电话向家里要钱。家中以亲 人病重为由,要求小 A 立即回家,并要他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小明明称自己正 处于工作关键时期,不同意回家。但经家长再三强调亲人病重的情况下,最终留 下一个手机号码,但仍然没有答应回家。我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 市公安部门也与学-小 A 所在城市的公安部门取得联系,请求帮助。 一般来说,陷入传销的人会出现两种最大可能:第一种,被“洗脑”;第二 种,被人监视,自由受限制。根据目前掌握到的该生情况以及这几次该生与家长 的电话联系情况,经两地公安部门分析,小 A 前一种可能性最大,即小 A 已被 “洗脑”,自愿进行非法传销活动。根据这一分析,经两地公安部门商议,在学 校上级领导的指示下,我们制定了营救小 A 的具体方案。方案明确,我们首先应 该站在该生非法传销的同一立场,好设法取得估的信任;其次是千方百计先把人 安全地弄回学校或家里;最后着重对该生进行思想认识教育。有了这一方案的指 示,我们正式开始全方位对小 A 进行营救,一方面要求家长继续保持与他的联系; 另一方面,作为小 A 辅导员的我,在得到领导批准后开始正面介入此事,直接与 小 A 联系。同时,我也要求小 A 的好友小 B 协助我的工作。我在电话里告诉小 A,我曾到他实习的地方去看望学生,但是没有发现他的身影。于是,我紧接着 担心地问他现在在哪里,表示我非常关心他,也很担心他的安全。小 A 告诉我, 他现在在外地工作,目前很安全,请老师和同学们放心。之后,我又多次打电话 给小 A,问他在那边的工作、生活情况等等,小 A 总是很兴奋地告诉我,在那边 很有前途。 我也开始逐渐在与小 A 的通话中表达自己对他的羡慕,同时,我将 事情的每次进展情况及时汇报给相关部门。随着电话联系次数的增多,小 A 开始 主动联系我。前几次我们都聊些理想、目标之类的话题,之后在电话里开始邀请 我有时间去那边看看。这个时候,我已完全取得了小 A 的信任,觉得是对小 A 提 出返校要求的时候了。于是,我根据传销者急于发展下线这一特征,再次联系了 小 A,说我和小 B 对他在那边的发展很感兴趣,想过去看。但我故意表示在过去 之前,我们必须办理离校相关手续,要求小 A 也先回校一趟,办理好之前擅自离 校的手续。之后,再带我和小 B 一起去他工作的地方。小 A 答应了。几天后, 小 A 安全返校。他返校后,学校与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轮番对小 A 进行了 深刻的思想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是非法传销组织以及该组织的危害性, 并批评教育他未经学校以及实习点允许,擅自出走的行为。 三、思考和建议 思考:1.问题的严重性。据有关部门的保守估计,到目前为止,参与非法 传销的群众已经超过了 1000 万人,而大学生占其中的 30%。每年的大学毕业生 中,都有一部分因为找工作而被传销组织以“高薪*等幌子所欺骗,在校的大学 生也会被同学或朋友以“旅游、 “老乡会”、 “网友见面”等借口欺骗。 2.传销组织的欺骗性。非法传销组织是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 情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来进行欺骗活动,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作工具。 3.大学教育与校园管理存在空当。传销显然是钻了大学教育的一些空当,这 也是诱使一些大学生投身传销的客观原因。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想找工作或者是为 了减轻交学费的压力而被骗人传销团队的。 4.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压力。我国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加 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的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 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建议:1.加强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传销的危害性。2.加强教育管理,提 高警惕。完善校园教育管理体制,对于学生的管理和监督要有很好的把握,防止 和减少学生发生此类案件的空当。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要树 立正确的成功观和财富观。4.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帮扶工作。5、建立完善的解 救传销学生机制。形成完善的解救体制,要有专人、专门的组织负责,让无助的 学生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