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针灸推拿.doc

Brangdy50 页 868 KB下载文档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针灸推拿.doc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针灸推拿.doc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针灸推拿.doc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针灸推拿.doc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针灸推拿.doc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针灸推拿.doc
当前文档共5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针灸推拿.doc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审批专业适用) 学校名称(盖章):甘肃医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甘肃省教育厅 专业名称:针灸推拿学 专业代码:100502K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医学/中医学类 学位授予门类:医学学士 修业年限:五年 申请时间:2016 年 4 月 专业负责人:刘君奇 联系电话:13321307659 教育部制 目 录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 10.增设专业的区分度 11.增设专业的基本要求 12.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填 表 说 明 1.申请表限用 A4 纸打印填报,并按专业分别装订成册,一 式两份。 2.若为申请设置尚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 下简称《专业目录》)的新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 《专业目录》,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和专业类填写建议代码。 3.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 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本表由申请学校校长签字报出。 5.申请学校须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专业代码 100502K 专业名称 针灸推拿学 修业年限 5年 学位授予门类 医学学士 学校开始举办本 2008 年(成人本科) 现有本科专业 科教育的年份 2015 年 (本科) (个) 学校本年度 其他拟增设的 专业名称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药学 本校已设的相 近本、专科专业 及开设年份 拟首次招生时间 2017 年 8 月 五年内计划 及招生数 100 人 发展规模 4 2011 年开设专科针 灸推拿技术专业 2010 年开设专科康 复治疗技术专业 500 人 师范专业标识 (师范 S、兼有 所在院系名称 中医药系 J) 高等学校专业设 置评议专家组织 审核意见 学校审批意见 (校长签字)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高等学校 主管部门专业 设置评议专家 组织意见(增设 尚未列入《专业 目录》的新专业 填写) (盖章) 年 月 日 高等学校 主管部门审核 (审议)意见 (盖章) (主任签字)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注:专业代码按教育部公布的填写,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请填写建议代码。 ⒉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甘肃医学院 学校地址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中段 邮政编码 744000 校园网址 http://www.plmc.edu.cn/ 学校办学 □部委院校 基本类型 √ 公办 □民办 学院 □独立学院 地方院校 √ □大学 √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在校本科 1390 生总数 已有专业 学科门类 210 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 医学 □管理学 □艺术学 专任教师 454 总数(人)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 153 人 职称教师数及所占比例 33.7% 甘肃医学院是在原平凉医专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 通本科院校。学院占地面积 805 亩,建筑面积 22.2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3.6 亿,馆藏图书 85 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 816 种。专任教师 454 人, 高级职称教师 153 人,硕士研究生 158 人,博士 10 人,各级各类学生 5850 学校简介 和 余人。 学院现有直属附属医院 2 所,第一附属医院为三甲,第二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为三乙,拥有非直属附属医院 10 所,省内外教学实习医院 80 多所,现 (300 字 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 4 个本科专业和助产、口 以内,无 腔医学等 11 个专科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5200 万元,建有检体诊断 需加页) 室等 89 个现代化医学实验室及信息技术实验室;现已拥有五个省市级研 究机构。 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当年本科招生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总数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应包括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预测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如 需要可加页) 一、申请增设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主要理由 近年来,针灸推拿学科在维护人类健康和防病治病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际、 国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目前,针灸推拿诊疗方法、针灸推拿替代疗法与现代技 术相结合的应用及针灸治疗病种的拓展,取得很大程度上的创新和发展。根据针灸推 拿的各种优势,针灸推拿技术可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及有效干预措施的病症种类在逐 步扩大,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病症达 200 多种。针灸推拿事业需要高质量的针灸继 承人和创新人才的继承,这就对高质量、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机制等方面加以改革。加大基层针灸人才培养,以促 进针灸技术在社区、城乡的普及与推广。即人才培养举措的实施策略势在必行。 甘肃医学院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这里是我国晋代针灸鼻祖、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皇 甫谧的故里。继承针灸鼻祖绝学,发扬针灸传统优势,研究针灸学术理论,提升针灸 临床水平,培养针灸优秀人才,扩大针灸影响范围,是一代代针圣故里人的良好意愿 和迫切期望。 (一)设置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1.“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发展的迫切要求 2014 年 5 月,甘肃省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其中 提到要充分发挥甘肃省的历史文化、资源能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努力把甘肃建设成 为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能源、文化、旅游、农业、工业历来 是甘肃的优势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省正是借助于传统优势产业打下的 良好基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当时,中医药文化成为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在积极推进,而中医针灸推拿因其良好的疗效为“一带一路”中线西亚及欧洲诸国 人民所喜爱,应当积极推进针灸走出国门,服务于世界人民。在“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家范围内,针灸推拿是最受欢迎的中医药治疗技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绿色环 保,民众认可度高,自愿和主动接受针灸推拿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医疗市场潜力巨 大,针推人才需求量大。为持续推进甘肃中医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日益扩大 的合作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是甘肃省医学高等教育迫在眉睫的 当务之急。因此尽快开设针推专业,大量培养针灸推拿人才。 2.甘肃作为针灸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 针灸推拿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医学形成独立专业之前,推拿按摩己流行于世,成为先民们最早的、也是最简 便的医疗技术。针灸的发展,是从推拿衍化出来,由推拿而操工具,由推拿而知经络。 推拿以其独特的疗法流传下来,跻身医林,不断发展。首先走出国门,踏向世界的便 是与针灸同行的推拿,“返朴归真”、“道法自然”这种历史的回归是事物发展的必 然,物极必反规律的反映。针灸推拿医学作为一门古老神器的科学,现已获得全世界 人民赞誉,中国针灸自从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世界人民重视,甘肃作 为针灸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在这一方热土上,孕育了一代代贤人志士, 古代如文明始祖伏羲,医书之祖歧伯,针灸鼻祖皇甫谧,当代如西北针王郑魁山,他 是我国现代针灸界最具建树、最卓越的针灸家之一。甘肃针灸在历史的长河中,整体 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只有不断发扬针灸医 学,继承创新,教学与临床、科研相结合,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甘肃的针灸才能在医学领域展露芬芳。 3.社会需求量大 进入 21 世纪, 环境污染、人类老龄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慢性病症普遍增加,要 求回归自然疗法的呼声越来越高。针灸推拿属养生治病之道,随着中医理论逐渐深入 生活,针灸推拿这种治疗方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针灸推拿疗法以其见效快、 疗效好、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顺应了时代的召唤, 深受广大患者 的认可和喜爱。随着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国内医疗市场与国际医疗市场全面接轨, 针灸推拿普遍为世界所接受,日益为世界所瞩目。但是,我国中医医技人员现仅 40 万人左右,中医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包括针推)仅 20 余万人,这与广大患者的需求严 重脱节。 目前,与全国其他省市而言,甘肃省的医药卫生教育比较薄弱,全省设有本科层 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院校仅有甘肃中医药大学一所。甘肃中医药大学近几年来每年针 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招生人数仅有 70 人,这些学生毕业后还有一部分要考研或者到其 他地方工作,能留在省内工作的人数不到 50 人,这远远满足不了我省对针灸推拿人 才的需求。尤其市县级以下医院急需要大批针灸推拿高层次人才, 广大基层医院对 这类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 。 自从我国加入 WTO 以后,随着中医走向世界,中医推拿伴随着中医针灸的向外传 播流传至港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推拿技术已经逐渐被世界人民所接受。然而 保健按摩行业的发展,既要按经济规律运作,又要形成学术性优势,从经营的角度发 展针灸推拿学科,并走向世界国际化的思路。因此,保健按摩具有广阔的国内、国际 市场,特别是在我们亚洲,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确实让人动心;其 巨大的生命力、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值得我们推拿专业人员去实践。 4.就业前景广阔 设置针推专业,目前的就业渠道主要为医疗、保健、自主创业及家庭医生、社区 服务、养老机构等方面均可保证毕业生的就业。 (1)医院 本科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 其就业范围主要在各级中医院、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医 疗机构的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美容、保健等科室; (2)考研、出国 针灸推拿本科生可以通过考研、考博提高学历,继续深造,毕业后在大学任教或 者从事科研工作;部分可以出国工作,目前我国在建立“一带一路”过程中。逐渐派 遣一部分优秀的针推医生在乌克兰、匈牙利、摩尔多瓦等国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为 针灸推拿工作走向世界起到了推动作用。 (3)各类康复保健机构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的今天,各类保健、康复机构、美容院、足浴中心等如雨 后春笋般绽露头角,但是这些机往往缺乏相应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从而阻滞了相关 机构的发展,如果针灸推拿本科生可以去到这些机构工作,必然带动全社会的健康产 业的发展,使得这些机构的工作更加规范。 (4)自主创业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大学生自主 创业,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全面发展,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创业成本小、见效快,收 益高。 (5)家庭医生 目前国内对家庭医生的定位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 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慢性病的管理与治疗等一系列服务。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 的增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问题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去医院治疗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挂号检查等不但 浪费时间,也给患者带来一些经济负担,而针灸推拿正好可以服务于这类患者,如果 一些家庭有自己固定的家庭医生,就为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由此可见,本科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广, 需求量大, 高等教育应与蓬 勃发展的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相对接。 (二)设置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可行性 1.区域优势 甘肃省是一个中医药大省,中医药资源极为丰富,如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等 品种著称全国,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全省 70%以上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科,50%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社 区、乡村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多层次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计划以来,甘肃省积极响应,近年来先后同乌克兰、 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摩尔多瓦等国家在中医药领域建立合作,如 2013 年甘肃被 确定为中乌中医药合作项目执行省份,当年 11 月在乌克兰挂牌成立岐黄中医学院。 通过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岐黄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中心、中医药国际研修班等多种 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持续推动了甘肃中医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 交流与传播,积极促进了甘肃中医药服务贸易和中药产品器械贸易的推广,使中医药 更好地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民众。 2.政策优势 自《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 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支持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 (国中医药办发 〔2010〕41 号)出台以来,甘肃省相继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 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 办法(试行)》、《甘肃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 年)》等一系列政 策文件,涉及并涵盖了发展中医药所需的诸多方面内容,如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 提高中医床位补助标准、鼓励基层提供中医药服务、调剂院内中药制剂在全省使用、 在乡村推广使用地产中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等。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要求全省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并要 求强化综合医院中医会诊和中医康复理疗工作。甘肃省卫计委要求,全省各级综合医 院要在门诊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住院部中医床位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的 5%;在综 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修订中,将中医药作为基本指标;要求综合医院在西医科室疑难 重症会诊时,邀请中医会诊,并把综合医院西医科室中药销售量、中医治疗人数等作 为考核指标,纳入年度实绩考核的责任书中。 在上述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甘肃省中医药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前景广阔,这也 意味着本省需要培养更多的中医药高级人才,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作为中医药人才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3.人文优势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北,黄河上游,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被誉为“河岳根源、羲 轩桑梓”,不仅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 甘肃医学院坐落于甘肃东部的平凉市,位于钟灵毓秀的天下道教第一名山—— 崆峒山东麓,泾水河畔。我国晋代针灸鼻祖、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出生于平凉市 灵台县,世界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即问世于此。继承针灸鼻祖绝学, 发扬针灸传统优势,研究针灸学术理论,提升针灸临床水平,培养针灸优秀人才,扩 大针灸影响范围,是一代代针圣故里人的良好意愿和迫切期望! 在位于针圣故里的甘肃医学院设置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培养高级针灸推拿人才, 现实意义不仅迫切,而且影响更为深远;不仅意味着针灸推拿这门具有千年传承历史 的治病理论与技术薪火不绝、生生不息,同时还意味着针灸推拿这门享誉海外、深受 国外广泛欢迎的绿色安全诊疗技术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4.自身优势 4.1 专业办学历史悠久 我校有连续 5 年专科层次针灸推拿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办学基础和经验,有在 办学 50 余年来不同专业开设中医针灸推拿学课程的悠久教学历史,具有显著的专业 特色,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1958 年我校建校初期就成立了中医教研组,曾有享誉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刘光金、 张士卿等人在我校多年工作,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 奉献的育人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院教师。 2010 年开设专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1 年学院增设专科层次针灸推拿技术专 业,连续这几届该专业毕业生走向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工作岗位,就业率高,工作成绩 突出,社会声誉良好。学院还有多年的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药专业、“中 医骨干”培训班、“西医学中医”与“中医学经典”、保健按摩师培训班等办学历史, 有长期多层次专业教育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开设针灸推拿学本 科专业具有明显的办学优势。 近年来,我校在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筹建上进行了积极努力,作了大量卓有成效 的工作。在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建设、教学研究、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 验,为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层次的设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突出、综合素质较高。本专业有在 职教职工 139 人,包括高级职称 76 人,硕士以上学历 57 人(包括博士 6 人),具有 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近几年来,我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采取优惠的 人才引进政策,目前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师在学历结构、年龄结 构、职称结构等方面趋于合理化、科学化,是一支在年龄、学历、职称及学缘等方面 结构合理、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队伍。具体情况见下表: 甘肃医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师资情况一览表 教师 总人数 139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性别 高 中 初 博 硕 本 35 岁 36-45 46-55 56 岁 男 女 级 级 级 士 士 科 及以下 岁 岁 及以上 性 性 76 61 2 6 51 82 21 62 50 6 88 51 4.3 教学管理规范严格 管理体系完善,能够有效保证教学 我校教学规章制度健全,覆盖了教学工作的 全部,多年来,学校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专门成立了校、系两级教学督导组,制订各 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坚持长期开展教学质量评比活动。 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指导教学工作。督导组教师长年坚持听课,发现 问题及时反馈。注重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坚持开展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活动 等。 管理队伍经验丰富、富有活力 我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队伍学历、学位、职称、 专业、年龄结构合理,主要负责人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多年 中层干部任职经历,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人员数量能满足正常的管理要求。 4.4 教师科研稳步提升 本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逐年提高,2011 年至今本专业教师承担省级以 上科研项目 11 项,编写出版教材 72 部,公开发表论文 394 篇,科研成果 56 项,其 中获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32 项,科技进步三等奖 16 项,从 而取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研究项目的内涵质量不断提高,教学 研究项目的范围不断扩大,本专业教师自编选修课教材、实验指导书、讲义等,积极 的教研活动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 4.5 医术精湛经验丰富 本专业老师全部属于双师型教师,在学校完成针灸推拿专业课繁重的教学任务的 同时,坚持到附属医院,在住院部针灸科或康复科直接管理病人,教授副教授每周必 须至少上二到三次门诊,接诊大量临床患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责任心强, 针灸推拿技艺精湛,医德高尚,关心体贴病人,临床疗效显著,是一支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的高素质针推专业队伍 。 4.6 管理质控体系完备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形成了 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了《中医药系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健全了教室日志、教学信息的反馈填写制度;学院、系(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及时收集学生意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带课教师对教学班级意见,及时发现问 题、反馈问题、适时调整,从而快速解决问题,更加有效的保证了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及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合理。设置校、系两级教学管理队伍,设置针灸康 复、中医基础、中医临床及中药 4 个教研室,教学管理人员 6 名,教学干事 2 名。教 学管理规范有序、运行稳定。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充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设有校、系两级教学督导机构 和教学督导员,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确保专业教学的正常进行和 培养目标的实现。除对显性因素如考勤,工作量、教学事故记录,学生反馈意见、督 导检查意见、听课情况、教案情况等进行评价外,还考虑隐性因素如教书育人、职业 道德、专业素养等。每学年都对教师进行全面履职考核。 教学文件、教学档案齐备。每位教师都能够遵守教学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教学活 动,授课及实验实训有大纲、有计划、有教案、有报告,学期末有工作总结。系统的 教学检查能做到每天 1 次,大的检查有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 3 次,期末有教学质 量总结和试卷分析。教研室活动作为教学常规工作,围绕计划有序开展,做到有计划、 有记录、有总结、有成果。 学生管理队伍分工明确。有专门的系副主任负责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系党支部负 责学生党组织工作,团总支和学生会具体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系专职辅导员与各班 兼职班主任相互配合,共同进行学生教育工作。 4.7 专业图书数量充足 我校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 85 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 800 多种。建有先进的电化 教学中心,校园网络已与国际互联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联网,计算机中心可供学生进 行计算机基础训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电化教育设施较为齐全,可满足师生查阅资 料,拓宽知识,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 4.8 课程建设成效明显 学校加强了课程建设,大力发展共享课程及精品课程,目前,学院有省级精品课 程 4 门,校级精品课程 24 门,中医类校级精品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 断学》、《经络腧穴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计 5 门课程。自编专业选修 课教材 5 部,分别为《中医养生学》、《中医食疗学》、《针灸推拿学》、《中药鉴 定学》、《中药资源学》。 4.9 实验实训基地完备 4.9.1 实践教学体系完善 有完善的实训实习大纲,有专职实训指导教师。本专业临床课程的教学工作,由 来自临床一线具有双师资格证的教师承担;实训教师均为来自临床一线的中医临床医 疗专家,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主要对学生进行实训指 导,在学生实习中能认真带教,并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 4.9.2 实习实训基地充足 实验室建设逐年加强。学校现设置有 12 个设备完善的专业或综合性实验实训室, 本专业主干课程都建有实验实训室,校内实验室有人体解剖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 形态学实验室、药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临床技能实训室、多媒体模拟诊断室、 手术室、中医技能训练室、针灸实训室、康复实训室、中药标本室等。新建了中药标 本馆,增置了十四经电动针灸模型、脉象仪、全自动煎药机、头针及耳针模型等,另 有正在建设的药用植物园圃。学校有规范的实验设备管理制度和维护制度,实验室设 置齐全,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实验教学力量充足,可提供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教学所需, 能完成针灸推拿学专业各课程实验教学任务。 实训基地稳定。目前,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 2 所(分别为三级甲等、三级乙 等),非直属附属医院 10 所,拥有包括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康复中心等在内的 80 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状况良好,学生实习内容、 安排、经费等己形成规范机制,完全能满足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需要。 二、甘肃医学院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发展规划 教育部于 2015 年 4 月 28 日正式复函甘肃省政府,同意在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上建立甘肃医学院。学校目前设置的本科专业有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和护理学。 针灸推拿学专业是我国中医学专业的重要分支。我院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成立专业 建设团队,有效整合和优化专业资源配置,突出专业特点,加大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投 入,努力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全面推动专业整体发展。 (一) 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 1. 学校办学定位 甘肃医学院坚持“立足甘肃、服务西部”的办学定位,培养品德高尚、应用能力 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医药卫生人才。 2.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2.1 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建成办学条件完备、办学特色突出、学科专业体系 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师资力量较强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 2.2 主要任务及办学规模 逐年缩小专科教育,扩大本科教育规模。到 2020 年, 本科生达到 6800 人左右,在校生规模稳定在 7700 人左右。学科专业建设:按照区分 层次,逐步发展,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医学学科为龙头,积极推进生 物学科等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相互支撑、优势互补,促进医学学科进步并形成 学科优势与特色。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和专业建设情况,每年增设 1~2 个本科专业, 到 2019 年,使本科专业达到 9 个,2 个左右专业进入省级重点专业行列,形成 1~2 个特色专业。初步构建覆盖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药学、医学技术、护理专业 类别的本科专业格局。 针灸推拿学专业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急需的医学类本科专业,我院申 请设置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符合学院专业发展规划。 (二)专业定位和专业发展规划 1. 专业定位 针灸推拿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专业建设遵循中医药教育 规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厚基础、读 经典、重临床、强实践”为培养原则,依托学院办学优势和良好办学条件,贯彻知识、 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适合 21 世纪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社 会科学知识,较好的科学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创新精神,掌握中医学针灸 推拿专业知识与基本的实践技能,掌握现代医学和中医针推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针灸推拿学人才。 2. 专业发展建设规划 2.1 专业发展建设的整体目标 根据教育部 2006 年 16 号文件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的精神,我们确定把针灸推拿学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优 化、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力争经过 3~5 年的建设,把针灸推拿学 专业建设成为目标定位准确、课程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 施完善的专业。 2.1 专业发展建设规划的主要措施 本科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构建,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形成理论与实践相 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和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 2.1.1 优化课程模块。不断完善本专业学生基本知识构成体系,根据针推专业核 的课程特点,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进行筛选,将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课程纳入必修课程,而将大量拓展性知识模块纳入 选修课程之中,教学内容注意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及考研接轨。 强化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设置相应课程,增加实训课课时量。与此同时,科学 合理调整各类课程的课时比例,适度控制必修课程的教学课时,增加选修课程数量, 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 2.1.2 增加人文选修课。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素养,适度增加公共 课教学时数,控制专业课时数,增加选修课门数和教学时数。如开设《人文医学》、 《行为医学》、《中西医学文献检索》、《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常用 护理技术》、《卫生法律法规》、《中医哲学概论》、《中药药理学》、《全科医学 概论》等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 2.1.3 设立素质拓展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的素质拓展学分,通过 邀请校内、校外专家来我院(系)进行学术交流、讲座,及时将医学前沿知识及医学 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给学生,增强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 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 2.1.4 重视医教研结合。加强学院与医院联系,面向各级医院同他们密切合作, 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针推专业人员担任学校教学,安排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临床实践 工作。学校每年召开 1 次临床教学工作会,以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积极 参与社会服务,参加对乡村医生、社区医生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的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全科医师培训工作。 承担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的设计、培训工作,承担平凉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 业的助理执业医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技能考核工作;平凉市人事局中药调剂员培训 及考核工作。通过以上活动的参与,使专业课教师及时掌握本专业社会需求,更好的 服务于教学。 鼓励高学历教师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不断学习科研新方法、新思维,将科研成 果转化,促进学院及本专业尽快发展,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让学生在毕业时具 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更有利于今后职业生涯的拓展。 三、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一)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学高等院校有计划地培养了大批医务工作者,但由于种种主客观 原因,大量高校毕业生留在省、市级大型医疗机构。据调查,目前县级医院中,高等 院校毕业的本、专科学生明显不足,乡镇级医院中则更为严重,而村级卫生所则基本 没有经过系统培养过的医学生,占据农村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大部分还是七十年代 的“赤脚医生”。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06~2020 年中医相关类职业教育发 展战略研究》调查发现,我国城镇社区、农村基层等基层医疗机构大约有 150 万中医 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缺口,在乡镇医院中约有 5%的人曾经接受过中医方面 的教育,约有 2%的人接受过系统的中医教育,40%的医院根本没有中医师,而针灸推 拿医疗方法以其见效快、疗效好、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 深受社 会广大患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认可和喜爱。由此可知村级卫生室对于中医针推方面医 师的需求情况更为突出。 我院开设本科针灸推拿学专业招生主要面向甘肃省 14 个市(州),招生对象为 高中毕业生。甘肃省每年约有 30 多万高考学生,学院所在地周边省、自治区医学教 育资源亦较为贫乏,仅平凉市每年约有 2 万名左右的高中毕业生期待升入高校,针灸 推拿学专业生源状况充分、生源前景很好。因此,针灸推拿学专业人员需求日益增强, 针灸推拿学专业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有基层良好的就业条件,就业前景看好。 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预防疾病、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花费等多方面的要求,针灸 推拿学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二)针灸推拿学专业在甘肃省兄弟院校的设置情况 近 5 年,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大学、陇东学院、河西学院 4 所本科院校,均无本 科层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招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本科层次针灸推拿学专业招生人数每 年保持在 100 人左右,2010 年~2015 年 6 年总计招生 600 余人,年均 100 余人。以 上数据说明:甘肃省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严重不足,明显不能满足甘肃省及周 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医药学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 昌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院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针灸鼻祖故里的医学院校, 传承祖国传统医学,培养既有现代医学知识,又有传统中医药知识的高等应用型针灸 推拿学专业人才义不容辞。尤其是在我校近六十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 经验、管理经验,特别是专科层次针灸推拿技术专业在我院的成功举办及良好的就业 率,证明我校设置本科层次针灸推拿学专业有必要、切实可行,且已具备了应有的办 学条件。 4. 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针灸推拿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 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康复保健机构及综合性医 院针灸科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康复和保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 才。 (二) 专业培养目标 1.知识结构目标 ①掌握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药性、药味、 功效、主治等中药学知识,及常用方剂的配伍、组成、功效、主治等方剂学知识; ②掌握《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的基本学术观点,熟悉中医学术流 派及其主要学术思想; ③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④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基本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原则; ⑤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⑥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⑦熟悉国家医药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⑧熟悉医疗机构的工作流程和医疗制度;了解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医学科 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 2.能力结构目标 ①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②具有较熟练的中医辨证论治基本能力; ③具有阅读和理解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④具有追踪和了解针灸、推拿等医学理论前沿和研究进展能力; ⑤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进一步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⑥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⑦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阅读专业英语书刊的能力; 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常用软件、网络信息和技术等。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知识结构 1.掌握本科毕业生应有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 3 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4 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 5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该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能力结构 1.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查阅技术资料,采集、提炼、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 具有临床科研、探索新技术的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意识,能遵纪守法。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4.具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具有良好的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具备良好公共人际关系的沟通处理能力。 6.具有一定的利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意识较强。 7.具有在生产、建设与管理一线,不畏艰苦,踏实肯干,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8.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身体健康,心理正常,能够与他人友好合作。 9.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10.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正确收集、归纳、整理、撰写技术文件和报告。 (四)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 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启 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学生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开展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训练,通过专业教育、素质拓展教育、以及创新训练计划、 创业设计、挑战杯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社会实践、劳动教育 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接触群众、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养 成劳动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密切与群众的感情,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劳动 与社会实践可与专业实习相结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 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学制及入学程度 1.学制:五年 2.入学程度:高中毕业。 3.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和授课时数 必修课:共 3111 学时,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和 教学环节。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部分。 公共必修课:共 800 学时,包括: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 代史、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与健康、英 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创业与就业指导、科研方法与设计。 专业基础课:共 1219 学时,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 胎学、生物化学、医用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 温病学、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医古文。 专业课:共 1148 学时,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 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手法、推拿治疗 学、内科学、外科学、小儿推拿学、临床技能训练。 专业选修课:供选课程 408 学时。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需要选修的 课程,五年制本科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192 学时。 公共选修课:供选课程 192 学时。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由学生根据需要和兴趣 自行选修的课程。公共选修课主要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艺术、综合实践四大类。 五年制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不少于 128 学时。 具体课程详见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进程表。 五、毕业实习 在第九、十学期共安排 48 周,包括实习前教育。 1.实习前教育:实习前教育 1 周。毕业实习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成长为临床 医师的重要阶段。应教育学生遵守医学职业道德,加强业务指导,熟悉医疗法规及医 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及日常工作程序和规范。 2.毕业实习:毕业实习 47 周,计划内科实习 13 周、外科实习 6 周、妇产科实 习 6 周、儿科实习 6 周、骨伤科实习 4 周、中医科实习 4 周,中西医结合科实习 4 周、 针灸科实习 4 周。实习安排在附属医院或市及市以上的医院里进行,也可以安排一部 分时间在其他临床科室进行实习。 六、考核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学生学习课程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 综合实训、素质拓展和毕业实习七种。除素质拓展外,所有课程均要参加考试,成绩 合格,达到规定学分,并通过毕业考试,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论文答辩通过方可毕业 (素质拓展要达到相应学分)。 七、毕业考试 针灸推拿专业毕业考试为毕业综合考试和专业技能操作考试。 考试时间 3 小时。合计总分 200 分。考试科目包括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外妇 儿等课程。 八、附表 表一:针灸推拿学专业环节实践分配表 表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比例表 表三: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学进程表 表一 期 理 实 论 验 教 教 学 学 期 末 考 试 学 习 周 数 假 总 期 计 一 16 1 20 5 25 二 18 1 1 1 21 5 26 三 18 1 1 1 21 5 26 四 18 1 1 20 5 25 五 18 1 1 20 5 25 六 18 1 1 20 5 25 七 18 1 1 20 5 25 八 18 1 1 22 5 27 学 课 间 见 习 1 专强 业化 技训 能练 针灸推拿学专业环节时间分配表 毕 业 实 习 毕论 专操 业文 业作 考答 技考 试辩 能试 24 十 24 1 1 48 1 1 142 8 1 法 定 假 日 军 1 1 1 1 九 合计 入 学 教 育 1 训 公 益 劳 动 毕 业 教 育 择 业 24 1 8 1 2 1 1 1 1 28 164 40 表二 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型 学 时 占总学时百分比 公共课 800 22.9% 专业基础课 1219 34.9% 专业课 1148 32.9% 选修课 320 9.1% 3487 100.0% 实验、实训、见习 1227 39.0% 集中实践 1920 61.0% 3147 100% 理论课程 合 计 实践课程 合 计 备 注 256 表三 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学进程表 学时数 按学期分配 考试 考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学期 学期 16 周 18 周 18 周 18 周 18 周 18 周 18 18 24 24 周 周 周 周 3.0 48 0 一 2.0 32 0 一 2.0 36 0 一 4.0 0 68 一 二 12.0 210 0 二、四 一、三 8.0 0 140 一~四 2.0 32 0 一~八 1 1 1 2 3 2 3 2 3 2 形势与政策 48 16 36 68 210 140 3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3.0 48 0 二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96 6.0 96 0 三 10 创业与就业指导 11 科研方法与设计 小 计 36 36 766 2.0 36 0 2.0 36 0 56.0 558 208 12 中医基础理论 80 5 64 16 一 13 正常人体解剖学 108 6.0 54 54 二 14 局部解剖学 72 4.0 54 28 15 组织学与胚胎学 54 3.0 36 18 16 中医诊断学 90 5.0 64 26 17 内经选读 27 1.5 27 18 生物化学 72 4.0 54 18 19 中药学 90 5.0 72 18 三 5 三 5 序 课程 号 类别 课程名称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军事理论 3 中国近代史纲要 4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5 大学英语 6 7 8 公 共 课 大学体育 学 学 理 实验 时 分 论 实训 2 3 2 (每学期 4 学时) 3 (16W) 3 四 3 (16W) (16W) 2 八 2 5 6 4 二 二 3 5 三 三 1.5 4 毕 业 实 习 20 专 生理学 90 5.0 54 36 21 业 基 础 课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90 5.0 54 36 病理学 90 5.0 54 36 四 5 方剂学 72 4.0 54 18 四 4 药理学 90 5.0 66 24 五 5 25 专 26 业 27 必 修 28 课 29 伤寒论选读 54 3.0 54 五 3 金匮要略 36 2.0 36 五 2 温病学 36 2.0 36 五 2 诊断学 108 6.0 72 36 医学影像学 54 3.0 27 27 30 医用生物学 54 3.0 27 27 3 31 医古文 54 3.0 54 0 3 小 计 1232 79.5 814 418 22 23 24 32 中医内科学 72 4.0 36 36 33 中医外科学 36 2.0 18 18 34 中医妇科学 108 6.0 72 36 35 四 5 五 6 六 3 四 4 四 4 八 8 中医儿科学 72 4.0 54 18 36 专 业 4 中医骨伤科学 54 3.0 36 18 37 课 经络腧穴学 144 6.0 108 36 38 刺法灸法学 72 4.0 36 36 39 针灸治疗学 144 6.0 108 36 8 40 推拿学 72 4.0 36 36 4 3 6 4 表三 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学进程表(续) 学时数 序号 课程 课程名称 类别 按学期分配 学 学 理 实验 时 分 论 实训 考试 考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学期 学期 16 18 周 周 18 周 18 周 18 周 18 周 18 18 24 24 周 周 周 周 7 6 5 5 41 内科学 234 13.0 144 90 六、七 42 外科学 180 10.0 126 54 43 小儿推拿学 54 3.0 36 18 44 儿科学 108 6.0 72 36 七 45 临床技能学 162 9.0 0 162 八 小 计 合 计 针灸推拿学 24 1.5 24 47 中医哲学概论 24 1.5 24 48 中医养生学 24 1.5 24 中医食疗学 24 1.5 24 医学心理学 24 1.5 24 中西医学文献检索 24 1.5 24 常用护理技术 24 1.5 24 医学美容学 24 1.5 24 全科医学概论 24 1.5 24 卫生法律法规 24 1.5 24 医学伦理学 24 1.5 24 中药药理学 24 1.5 24 社区卫生服务 24 1.5 24 卫生事业管理学 24 1.5 24 61 行为医学 人文医学 24 24 1.5 1.5 24 24 62 拉丁语 24 1.5 24 小 计 408 25.5 408 63 公共选 64 修课类 自然科学类 48 3.0 48 社会科学类 48 3.0 48 65 (任选 66 8 学分) 艺术类 48 3.0 48 大学综合类 48 3.0 48 小 计 192 12.0 192 集 中 入学教育 1周 1.0 军事训练 1周 1.0 实 践 类 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 48 周 48.0 小 计 50 周 50.0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7 68 69 专 业 选 修 课 ︵ 任 选 12 学 分 ︶ 七 3 6 9 1512 80.0 882 630 241 3640 206.5 1227 3 46 49 六 每学期开课门数 10 8 6 8 8 6 6 7 每学期考试课门数 3 4 3 4 3 2 2 2 每学期考查课门数 7 4 3 4 5 4 4 5 周 27. 27 23.5 28 5 24 23 26. 25 5 学 时 数 毕业考试科目 针灸推拿学理论综合考试 技能考核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主任医师 甘肃医学院 出生年月 1966.7 行政职务 第二附属医 院副院长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 1988.7 甘肃省中医学校 针灸学 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1990.7 甘肃中医学院 针灸学 主要从事工作与 中医针灸专业 研究方向 姓名 刘君奇 第一学历 中专 最后学历 本科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3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1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1 项;其中:国家 0 项,省部级 1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0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 项,省部级项目 0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3 万元,年均 1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30 人次。 最具代 表性的 教学科 研成果 (4 项以 内) 序号 1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二等奖,平凉市科技奖 2013 腰椎牵引机、调制温热中频 二 等 奖 , 平 凉 市 科 技 奖 2 机、中药熏蒸联合治疗腰椎 2013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性小 一等奖,平凉市崆峒区人民 3 儿脑瘫的临床应用 政府 2014 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经费 来源 目前承 担的主 要教学 科研项 1 目(4 项 以内) 目前承 序号 担的主 要教学 1 工作(5 项以内) 2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腧穴 第一 第一 第一 本人承担 工作 授课 人数 对象 学 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医师 300 12 讲课 2003~2015 甘肃省中医师承教育 医师 3 96 带教 2011~2015 课程名称 情况属实,同意担任专业带头人。 教学管理部门 审核意见 本人署名 位次 签章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续 1) 姓名 马献中 性别 男 专业技术 职务 副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出生年月 1963.06 行政职务 处长 最后学历 本科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 1988.7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病 研究方向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3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1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1 项;其中:国家 0 项,省部级 1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0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 项,省部级项目 0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3 万元,年均 1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50 人次。 序号 最具代表 性的教学 科研成果 (4 项以 内) 1 2 成果名称 舒肝和胃颗粒的质 量控制及其治疗胃 食管反流病的动物 实验和临床研究 龙首参葛丸治疗血 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目前承担 序号 项目名称 的主要教 学科研项 中小学校中医药文 目(4 项 1 化知识启蒙与普及 以内) 目前承担 序号 课程名称 的主要教 1 中医内科学 学工作 中医妇科学 2 (5 项以 中医内科学 3 内)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 位次 二等奖,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2013 第二 二等奖,科技进步奖,平凉市,2012 第一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本人承担 工作 甘肃省卫 生厅中医 药管理局 2013~2015 3万 主持 授课对象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针灸推拿 98 85 必修 2003~2015 针灸推拿 98 85 必修 2003~2015 针灸推拿 98 85 必修 2003~2015 情况属实,同意担任专业带头人。 教学管理部门 审核意见 签章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续 2) 姓名 梁治学 性别 男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性别 出生 年月 1970 .10 行政职务 中医药研究 中心主任 最后学历 研究生 出生年月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 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研究方向 2003 年 7 月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 2011 年 7 月毕业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 中医教学、临床、科研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8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0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1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 0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1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 项,省部级项目 0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10 万元,年均 3.3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50 人次。 序号 最具代表 性的教学 科研成果 (4 项以 内) 1 2 成果名称 参芪平糖宁治 疗糖尿病的研 究 参芪平糖宁治 疗糖尿病的研 究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 位次 二等奖 平凉市科技局 2013 年 第一 二等奖 平凉市科技局 2013 年 第一 3 目前承担 的主要教 学科研项 目(4 项 以内) 目前承担 的主要教 学工作 (5 项以 内)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1 衰老问卷的研 制及流行病学 研究 甘肃省高 等学校研 究项目 2013~ 2015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1 中医诊断学 针推专业 经费 1万 本人承担 工作 主持 2 人 数 120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51 必修课 2013~2015 2 情况属实,同意担任专业带头人。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签章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续 3) 性别 女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出生年月 1 行政职务 教研室主任 最后学历 硕士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 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2006 年 7 月 甘肃中医学院 针灸推拿学 主要从事工作与 传统针刺手法 研究方向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1 篇;出版专著 1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2 项;其中:国家 0 项,省部级 0 项,市级 2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2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 项,省部级项目 2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3 万元,年均 1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0 人次。 本人署名 序号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位次 最具代表 艾灸配合耳压治疗 性的教学 1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 二等奖,平凉市科技进步奖,2010 1 科研成果 瘀证)的临床疗效观 (4 项以 察 内)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 2 青少年近视眼的临 二等奖,平凉市科技进步奖, 2012 3 床疗效观察 本人承担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工作 目前承担 针刺配合推拿手法 的主要教 甘肃省中 2012.12 3 主持 学科研项 1 治疗干眼症的临床 医药管理局 疗效观察 目(4 项 以内)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 甘肃省教育 2 2012.4 0 主持 对策研究 规划办公室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目前承担 序号 的主要教 1 针法灸法 大专 86 36 考试 2006-2016 学工作 (5 项以 2 针灸推拿学 大专 88 119 考试 2006-2016 内) 姓名 郑强霞 教学管理部门 审核意见 情况属实,同意担任专业带头人。 签章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续 4)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毕 2005.6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骨伤专业 业时间、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主要从事中医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和皇甫谧生平、 著作。 研究方向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5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6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4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 1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0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 项,省部级项目 0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7 万元,年均 2.3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0 人次。 本人署名 序号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位次 药用植物学以能力为导向 1 教育厅级 甘肃省教育厅 2015 4 的 345 式教学改革与研究 最具代表 平凉市中小学校开展中医 性的教学 平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平凉 3 科研成果 2 药文化知识启蒙与普及教 市科技局,2013 育研究 (4 项以 内) 关于苍术药材的两种不同 平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平凉 3 5 化学型的分类研究 市科技局,2014 陇东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普 结题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 4 5 查 2015 项目 本人承担 目前承担 序号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经费 来源 工作 的主要教 学科研项 目(4 项以 1 内) 授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对象 针灸 目前承担 2003~2015 1 中药学 48 75 考查课 专业 的主要教 学工作 (5 临床 2003~2015 2 中医学 150 65 考查课 项以内) 专业 临床 2003~2015 3 中医食疗学 230 24 选修课 中医 教学管理部门 审核意见 情况属实,同意担任专业带头人。 姓名 乔永平 签章 6.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姓名 赵守健 马春梅 王有德 马文卓 巨晓东 卢静平 马晓云 毛立群 马少莉 高泽谨 李宝成 性 别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男 男 年 龄 专业技 术职务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 专业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57 主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病理学 病理学 专职 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病理学 病理学 专职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病理学 病理学 专职 38 讲师 甘肃中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 硕士 病理学 病理学 专职 48 主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传染 病学 传染病学 专职 54 副主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传染 病学 传染病学 专职 51 副主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传染 病学 传染病学 专职 副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教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教学 学士 体育 大学体育 专职 副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 学士 体育 大学体育 专职 讲师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教育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教育 学士 体育 大学体育 专职 讲师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教育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教育 学士 体育 大学体育 专职 56 44 46 51 36 36 12 13 郑 洁 周思洋 女 男 35 35 讲师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教育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教育 学士 体育 大学体育 专职 讲师 天水师范学院 体育教育 学士 天水师范学院 体育教育 学士 体育 大学体育 专职 现从事 专业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外语 大学英语 专职 英语 大学英语 专职 英语 大学英语 专职 英语 大学英语 专职 英语 大学英语 专职 英语 大学英语 专职 英语 大学英语 专职 英语 大学英语 专职 英语 大学英语 专职 中医学 方剂学 专职 中医学 方剂学 专职 6.教师基本情况表(续 1) 序 号 姓名 性 别 年 龄 专业技 术职务 14 兰杰荣 女 38 讲师 15 白治堂 男 39 讲师 16 朱建国 男 57 教授 17 郭文平 男 49 副教授 18 郝 力 男 54 副教授 19 黄 砚 女 49 教授 20 景锋刚 男 37 讲师 21 刘潇潇 女 36 讲师 22 张希亮 男 49 副教授 23 王昕旭 女 44 副教授 24 石 女 36 主治 医师 岩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兰州理工大学 外语 学士 华中师范大学 比较教育学 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学 学士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无线电专用机械设备 学士 兰州商学院 英语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英语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史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儿科学 硕士 兰州理工大学 外语 学士 华中师范大学 比较教育学 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学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学 硕士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无线电专用机械设备 学士 云南民族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史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儿科学 硕士 25 东 良 男 46 副教授 26 张小林 男 48 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 学士 化学 基础化学 专职 化学 基础化学 专职 6.教师基本情况表(续 2) 序 号 27 28 姓名 田 璟 李 超 性 别 女 女 年 龄 专业技 术职务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46 副主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急救 医学 副教授 兰州商学院 商业经济 学士 兰州商学院 商业经济 学士 思政 西南大学 思想政治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法学理论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政治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 治教育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预防医学 学士 西北民族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西藏民族学院 中国哲学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法学理论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政治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公共卫生 硕士 兰州大学 预防医学 学士 西北民族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51 29 尚碧波 男 31 讲师 30 唐湘珍 女 37 讲师 31 董金玉 男 51 副教授 32 王 萍 女 41 副教授 33 潘润存 男 52 教授 34 冯 彬 女 42 副教授 35 雷世鑫 男 39 讲师 36 王志江 男 34 讲师 37 丁克兰 女 41 副教授 最后学历毕业学 现从事 校、专业、学位 专业 思政 拟任课程 急救医学 临床技能 训练 马克思主 义原理 科研方法 与训练 马克思主 义原理 军事理论 专职 /兼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思政 中国近代 史纲要 专职 思政 毛泽东 思想 专职 思政 毛泽东 思想 专职 免疫 学 免疫 学 免疫 学 免疫 学 内科 免疫学基 础与病原 生物学 免疫学基 础与病原 生物学 免疫学基 础与病原 生物学 免疫学基 础与病原 生物学 内科学 诊断学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38 柳 波 女 44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内科 内科学 诊断学 专职 6.教师基本情况表(续 3) 序 号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姓名 曹 煜 张延林 戴 慧 高 立 李惠珍 王彩霞 李小荣 卢 浩 文 妮 丁俊孝 孙宏伟 性 别 男 男 女 男 女 难 女 男 女 男 男 年 龄 专业技 术职务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 专业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48 副主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内科 内科学 专职 55 副主任 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内科 内科学 专职 42 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内科 内科学 临床技能 训练 专职 54 主任医 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内科 内科学 专职 47 副主任 医师 甘肃中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 学士 内科 内科学 专职 40 副主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内科 内科学 专职 54 副主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内科 内科学 专职 50 副主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内科 内科学 专职 37 主治医 师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内科 内科学 专职 56 主任 医师 西北民族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西北民族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皮肤性 病学 皮肤 性病学 专职 40 副主任 医师 甘肃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皮肤性 病学 皮肤 性病学 专职 50 51 尤 敏 郭哲阳 女 男 40 34 主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讲师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 硕士 皮肤性 病学 皮肤 性病学 专职 中医学 古典医著 选读、经 络腧穴学 专职 6.教师基本情况表(续 4) 序 号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姓名 石爱民 席 晅 郭振华 刘晓霞 靳彩虹 李多福 柳鹏飞 童红梅 李进伟 马建龙 段昌新 性 别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年 龄 52 50 34 38 48 42 32 46 41 50 40 专业技 术职务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 专业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生理学 生理学 专职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生理学 生理学 专职 讲师 甘肃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生理学 生理学 专职 讲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公共卫生 硕士 生理学 生理学 专职 副教授 甘肃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生物 化学 生物化学 专职 讲师 甘肃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生物 化学 生物化学 专职 讲师 西北师范大学 生物 硕士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生态学 博士 生物 化学 生物化学 专职 教授 北京农业大学 生物学 硕士 北京农业大学 生物学 硕士 生物 化学 生物 化学 专职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外科学 外科学 专职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外科学 外科学 专职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外科 外科学 专职 63 64 周永红 陈明智 男 男 45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46 副主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外科 外科学 专职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外科 外科学 专职 现从事 专业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外科 外科学 专职 外科 外科学 专职 外科 外科学 专职 6.教师基本情况表(续 5) 序 号 姓名 性 别 年 龄 专业技 术职务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 硕士 讲师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 硕士 中医学 中医基础 理论 专职 副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植物生理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植物生理学 硕士 生物 细胞 生物学 专职 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 遗传学 学士 甘肃农业大学 遗传学 硕士 生物 细胞 生物学 专职 副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 硕士 生物 细胞 生物学 专职 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 学士 生物 细胞 生物学 专职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药理学 药理学 专职 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药理学 药理学 专职 65 仇国良 男 50 副主任 医师 66 李荣伟 男 46 副主任 医师 67 关 平 男 48 副主任 医师 68 童亚芳 69 要学棣 70 张颖珍 71 赵小荣 72 周凤娟 73 张 武 74 王金权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37 59 49 48 53 50 52 75 武喜红 76 王 丽 77 王兰霞 男 女 女 33 38 34 副教授 兰州大学 药学 学士 兰州大学 药学 学士 中药学 中药学 专职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环境卫生学 硕士 药理学 药理学 专职 讲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劳动卫生学 硕士 药理学 药理学 专职 现从事 专业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思政 医德修养 军事理论 专职 6.教师基本情况表(续 6) 序 号 姓名 78 万智学 性 别 男 年 龄 专业技 术职务 59 副主任 医师 79 吴吉能 男 41 讲师 80 于晓东 女 38 讲师 81 魏葆春 女 42 副教授 82 李彩雁 女 39 副教授 83 女 37 副教授 徐 婕 84 蔺多鑫 男 34 讲师 85 赵 伟 男 37 副教授 86 何培宇 男 39 讲师 87 王 岳 男 40 主治医 师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法律 学士 西北民族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 学士 西安交大 计算机应用 学士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法律 硕士 西北民族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计 算机科学学士 西安交大 计算机应用 学士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管理 计算机与信息管理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 学士 重庆大学 计算机科学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 学士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 硕士 重庆大学 计算机科学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英语心理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 学士 思政 思政 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 律基础 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 律基础 专职 专职 计算机 医学计算机 应用基础 专职 计算机 医学计算机 应用基础 专职 计算机 医学计算机 应用基础 专职 计算机 医学计算机 应用基础 专职 计算机 医学计算机 应用基础 专职 心理学 医学 心理学 专职 医学影 像学 医学 影像学 专职 88 程卫方 女 56 副主任 医师 89 程和平 男 44 副主任 医师 90 兰文广 男 52 副主任 医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西北民族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西北民族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医学影 像学 医学 影像学 专职 医学影 像学 医学 影像学 专职 医学影 像学 医学 影像学 专职 现从事 专业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医学影 像学 医学 影像学 专职 医学影 像学 医学 影像学 专职 医学影 像学 医学 影像学 专职 兰州大学 医学影像学学士 医学影 像学 医学 影像学 专职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医学影 像学 医学 影像学 专职 6.基本情况表(续 7) 序 号 姓名 性 别 年 龄 专业技 术职务 91 刘 刚 男 46 主治医 师 92 王 瑶 女 37 主治医 师 93 王亚红 女 38 主任医 师 94 杨 燕 女 32 主治 医师 43 副主任 医师 95 郑久荣 男 96 戴兴德 男 97 董 娜 98 朱天荣 99 李治军 女 男 男 38 35 46 29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西北民族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医学影像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西北民族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副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学士 有机化 学 有机化学 专职 副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 博士 有机化 学 有机化学 专职 西北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 西北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 学士 创业与就 业指导 专职 学士 物理 化学 兰州大学 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专职 博士 博士 有机化 学 副教授 讲师 100 李 花 女 37 讲师 101 薛林科 男 38 讲师 102 练 成 男 48 副教授 103 康 姮 女 34 讲师 暨南大学 有机化学 暨南大学 有机化学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分析化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预防医学 学士 学士 西北师范大学 分析化学 博士 兰州医学院 预防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 卫生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预防医学 学士 有机化 学 有机化学 创业与就 业指导 专职 化学 有机化学 专职 预防 医学 预防医学 专职 预防 医学 科研方法 与训练 专职 现从事 专业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预防 医学 预防医学 专职 预防 医学 预防医学 专职 预防 医学 预防医学 专职 中医学 古典医著 选读 推拿学 专职 针灸学 针灸学 专职 中医学 针灸学 专职 人体 解剖学 人体 解剖学 专职 人体 解剖学 人体 解剖学 专职 人体 解剖学 人体 解剖学 专职 6.教师基本情况表(续 8) 序 号 姓名 性 别 年 龄 专业技 术职务 104 霍 红 女 36 讲师 105 刘一亚 男 38 副教授 106 路 彬 女 33 讲师 107 万健民 男 34 讲师 108 郑强霞 女 38 副教授 109 刘君奇 男 50 主任 医师 110 陈佑泉 男 52 教授 111 田金玉 男 53 副教授 112 李红强 男 38 讲师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兰州大学 卫生毒理学 硕士 兰州大学 卫生毒理学 硕士 兰州大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 学士 黑龙江中医药大 学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针灸学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卫生毒理学 硕士 兰州大学 卫生毒理学 硕士 兰州大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 硕士 陕西中医学院 中医学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针灸学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硕士 113 杜发强 男 33 讲师 114 万亚雄 男 3 讲师 115 刘正宏 男 47 副主任 医师 116 连喜院 男 42 副主任 医师 甘肃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儿科学学 硕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儿科学学 硕 兰州大学 儿科医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人体解 剖学 局部 解剖学 专职 儿科学 儿科学 专职 儿科学 儿科学 专职 儿科学 儿科学 专职 现从事 专业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儿科学 儿科学 专职 思政 中国近代 史纲要 专职 思政 中国近代 史纲要 专职 植物学 中药学 专职 中药学 中药学 专职 中药学 中药学 专职 儿科学 中医儿科 学 专职 儿科学 中医 儿科学 推拿学 专职 6.教师基本情况表(续 9) 序 号 姓名 性 别 年 龄 专业技 术职务 117 李 蕾 女 52 教授 118 白志栋 男 34 讲师 119 万宏强 男 34 讲师 120 程亚青 女 55 教授 121 樊 敏 男 35 讲师 122 潘 乐 男 31 讲师 123 孙桂云 女 38 讲师 124 苗 冲 女 40 副教授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西北民族大学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学 硕士 甘肃农业大学 果树蔬菜 学士 安徽中医学院 生药学 硕士 中科院兰州化物 所药物分析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儿科学 硕士 河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硕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历史学 博士 甘肃农业大学 果树蔬菜 学士 安徽中医学院 生药学 硕士 中科院兰州化物 所药物分析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中 医儿科学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中 医儿科学 硕士 125 张宗焕 男 47 副主任 医师 126 李小平 男 44 副主任 医师 127 李德双 男 41 副教授 128 任瑞芳 女 32 讲师 129 刘晓刚 男 39 讲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妇科学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骨伤科学 硕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妇科学 硕士 甘肃中医学院 骨伤科学 硕士 耳鼻喉 耳鼻咽喉 科学 专职 耳鼻喉 耳鼻咽喉 科学 专职 中医学 中医妇产 科学 专职 妇科学 中医妇产 科学 专职 外科学 中医 骨伤学 专职 现从事 专业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中医学 骨伤科学 小儿推拿 专职 中医学 中医基础 理论 专职 中医学 中医 内科学 专职 中医学 中医 内科学 专职 中医学 中医 外科学 专职 外科学 中医 外科学 专职 眼科学 中医 眼科学 专职 眼科学 中医 眼科学 专职 6.教师基本情况表(续 10) 序 号 姓名 性 别 年 龄 专业技 术职务 130 梁治学 男 46 副教授 131 李莲英 女 52 副教授 132 马献中 男 53 副教授 133 熊治鑫 男 52 副主任 医师 134 赵中玮 男 52 教授 135 刘新民 男 34 讲师 136 史玲萍 女 55 副主任 医师 137 孙 佳 男 35 医师 第一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专业、学位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中 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西医临床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 博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中 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西医临床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138 李淑琴 女 42 副主任 医师 139 乔永平 男 36 副教授 140 宋华平 男 36 讲师 141 刘爱生 男 44 副教授 142 李东禄 男 42 副教授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 硕士 兰州医学院 预防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预防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 硕士 兰州医学院 预防医学 学士 兰州医学院 预防医学 学士 眼科学 中医眼科 学 专职 中医学 中医 诊断学 专职 中医学 中医 诊断学 专职 人体 解剖学 组织学与 胚胎学 专职 人体 解剖学 组织学与 胚胎学 专职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课程名称 课程总学时 课程周学时 拟授课教师 授课学期 军事理论 16 2 尚碧波 万智学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3 于晓东 吴吉能 1 中国近代史纲要 36 2 万宏强 白志栋 1 中医基础理论 80 5 李莲英 童亚芳 1 大学英语 210 3 郭文平 张希亮 1~4 科研方法与训练 36 2 康 姮 李 超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3 李 超 尚碧波 2 正常人体解剖学 108 6 田金玉 陈佑泉 2 中医诊断学 90 5 乔永平 宋华平 2 组织学与胚胎学 54 3 李东禄 刘爱生 2 经络腧穴学 144 6 郭哲阳 刘君奇 3 局部解剖学 72 4 田金玉 杜发强 3 内经选读 27 1.5 李莲英 童亚芳 3 生理学 90 5 石爱民 席 晅 3 生物化学 72 4 童红梅 靳彩虹 3 中药学 90 5 程亚青 樊 敏 3 病理学 90 5 马春梅 赵守健 4 刺法灸法学 72 4 郑强霞 马献中 4 方剂学 72 4 王昕旭 石 岩 4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90 5 潘润存 王志江 4 中医内科学 72 4 马献中 熊治鑫 4 中医外科学 36 2 赵中玮 刘新民 4 金匮要略 36 2 乔永平 李莲英 5 伤寒论选读 54 3 王昕旭 郭哲阳 5 推拿学 72 4 万健民 郑强霞 5 温病学 36 2 赵中玮 李德双 5 药理学 90 5 张 武 王金权 5 医用生物学 54 3 周凤娟 要学棣 5 针灸治疗学 144 6 刘君奇 郑强霞 5 诊断学 108 6 柳 波 丁克兰 5 中医骨伤学 54 3 梁治学 刘晓刚 5 小儿推拿 54 3 梁治学 苗 冲 6 医学影像 54 3 王亚红 程和平 6 内科学 234 7,6 高 立 张延林 6~7 外科学 180 5 段昌新 李进伟 6~7 儿科学 108 6 李 蕾 王亚雄 7 中医儿科学 72 4 苗 冲 孙桂云 7 创业与就业指导 36 2 朱天荣 李 花 8 临床技能训练 162 9 戴 慧 田 璟 8 中医妇科学 108 6 李德双 任瑞芳 8 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专业名称 针灸推拿学 申报专业副高及以上 职称(在岗)人数 是否具备开办该 专业所必需的图书资 料 序 号 其中该专业 专职在岗人数 98 是 可用于该专业的 教学实验设备 (千元以上)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限 10 项内) 142 开办经费 及来源 财政拨款 事业收入 社会支持 其中校内 兼职人数 其中校外 兼职人数 843(台/件) 型 规 号 格 0 总 价 值 (万元) 0 3125.6 台(件) 购 入 时 间 1 电子针灸治疗仪 SDZ-II 6 2013.8 2 经络按摩仪 QX2001---AII 6 2015.8 3 中频治疗仪 JQ-891 6 2014.8 4 TDP 神灯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CQ-36 6 2015.8 5 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 MAW-170E 4 2012.8 6 十四经穴电动模型 ZMD010 8 2012.8 7 颈腰椎牵引机 DYY-1 1 2012.8 8 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 MAW-170A 1 2014.8 9 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 TPA-II 1 2014.8 10 针灸治疗床 160﹡60﹡66 20 2012.8 备注 注:若为医学类专业应附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针灸推拿学专业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序号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 类型规格 数量(台/件) 购入时间 1 按摩床 160﹡60﹡65 14 2012.8 2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K9860 2 2014.8 3 脂肪测定仪 SOX5000 2 2014.8 4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BA-88A 2 2014.8 5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MD-100 2 2014.8 6 差热实验装置 ZCR-2 2 2014.8 7 电化学工作站 600E 2 2014.8 8 电子分析天平 FA1104N 4 2014.8 9 摩尔分析型超纯水器 1005A 2 2014.8 10 台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YXQ.DY.250 2 2014.8 11 双波长薄层扫描仪 UMAX2100XL 2 2014.8 12 紫外分光光度计 752A 2 2013.5 13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JY98-11D 1 2013.5 14 自动指示旋光仪 WZZ-1 4 2013.5 15 分光光度计 750 型 2 2013.5 16 可见分光光度计 723 型 4 2013.5 17 电子天平 FA1104 2 2013.5 18 饱和蒸汽压实验装置 DP-AF 2 2012.8 19 一体化凝固点下降实验装置 SWC-LGA 2 2012.8 20 霉菌培养箱 MJ-180 2 2012.8 21 自动电位滴定仪 ZD-2 2 2012.8 22 数显恒温水浴锅 DZKW-D-4 4 2012.8 23 一体化溶解热测定实验装置 SWC-RJ 2 2012.8 24 可见分光光度计 722E 12 2011.8 25 单人垂直净化工作台 TH-B-402 4 2011.8 26 冷藏柜 海尔 LC-122A 3 2011.8 27 暗箱式紫外分析仪 ZF-2C 2 2011.8 28 可见分光光度计 722S 8 2011.8 29 聚丙烯胺电泳槽 DYCZ-24DN 48 2011.8 30 酸度计 PHS—3c 8 2011.8 31 光波炉 G8023CSL-K3 4 2011.8 32 冰浴箱 S648 8 2011.8 33 电热鼓风干燥箱 ZHB101-1 型 4 2011.8 34 电泳仪 DX-600 24 2011.8 35 微量进样器 0.5-10ul 24 2011.8 36 微量进样器 1-50ul 24 2011.8 37 微量进样器 2.0-20ul 24 2011.8 数量(台/件) 购入时间 针灸推拿学专业医疗仪器设备清单(续) 序号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 类型规格 38 微量进样器 0.1-2.5ul 24 2011.8 39 倒置显微镜及图像集成系统 Ti-U 型 1 2011.8 40 染色体核型自动分析系统 MSD-63B 1 2011.8 41 CO2 培养箱 2406-2 型 1 2011.8 42 自动酶标仪 AT858 2 2011.8 43 冷冻离心机 RJ-TGL-16GA 2 2011.8 44 数码显微互动显微镜 DM750 1 2011.8 45 数码显微互动显微镜 SMART 60 2011.8 46 数字生物显微镜 PH100-DB310U 8 2011.8 47 液晶投影仪 NEC 12 2011.8 48 净化工作台 SW-CJ-2DD 4 2011.8 49 电子分析天平 AR-2140 2 2011.8 50 荧光显微镜 尼康 1 2011.8 51 不锈钢坐式灭菌器 LDZX-50KA 4 2011.8 52 双目显微镜 CX41 4 2011.8 53 切片机 78866 型 2 2011.8 54 离心机 TDL-5 4 2011.8 55 水浴恒温振荡器 SHZ-82 8 2011.8 56 电热恒温培养箱 DNP-9272 4 2011.8 57 电泳仪 DYY-6C 12 2011.8 58 双目生物显微镜 B204LED 100 2011.8 59 双目生物显微镜 B203LED 96 2010.7 60 光学分析天平 TG328A/S 20 2010.7 61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BL-420A 24 2014.8 62 医学机能虚拟实验 VBL-100 1 2014.8 63 生物机能同步演示系统 BL420V 1 2014.8 64 智能热板仪 RB200 24 2014.8 65 加热兔台 JR-20 24 2014.8 66 恒温平滑肌槽 HW-400E 24 2014.8 67 动物呼吸机 HX-300S 12 2014.8 68 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RM6240C 1 2010.8 69 心电图机 XDH-3 2 2010.8 75 生理实验多用仪 JL-C 12 2010.8 76 肌肉、压力传感器 JH-2 型 24 2010.8 81 脉象模型 MM-3 A 8 2012.8 82 解剖数码互动教学系统 yichuang 1 2014.8 83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KT-90A 1 2012.8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 学校近三年(不含本年度)增设专业情况 序 号 专 业 代 码 本/专科 1 101101 本科 护理学 2015 年 2 100701 本科 药学 2015 年 3 101001 本科 医学检验技术 2015 年 4 5 6 7 8 9 10 专 业 名 称 设 置 年 度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增设专业的区分度 (应包括增设专业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所属“专业类”下其他专业的区分,专业名称的规范性等) 注:增设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填写,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不需填写。 11.增设专业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要求: 注:增设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填写,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不需写。 12.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应出具省级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对增设专业意见的公函并加盖公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