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2019-09-02.docx

☆veve↑拽爷们5 页 16.624 KB下载文档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2019-09-02.docx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2019-09-02.docx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2019-09-02.docx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2019-09-02.docx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2019-09-02.docx
当前文档共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2019-09-02.docx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改革的意见 教研[2013]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 位委员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 校: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 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 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 意见》 ,现就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改革目标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 式。 二、改革招生制度 坚持招生制度改革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方向。积极推进专业学位与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分类招生。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特点的选拔标准,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办法,重点考查考生 综合素质、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 业发展潜力。拓宽和规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渠道。 三、完善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 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单位应依据特定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 素养要求,以及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科学制订培养方案并定 期修订。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须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培养 方案应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鼓励 培养单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自身优势,制订各具特色的培 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应有相关行(企)业专家参与。 四、改进课程教学 培养单位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教学内 容,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创新教学方 法,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完善课程教学评价 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着重考察 研究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培养单位应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实践基地。共同建立健全实践基地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明晰 各方责任权利。明确研究生实践内容和要求,健全实践管理办法,加 强实践考核评价,保证实践质量。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 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 培养单位应根据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意见,分类制 定专业学位论文标准,规范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 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 专业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水平,可将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 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专业学 位论文应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阅。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 会成员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 平)的专家。 七、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 对具备条件的专业学位类别或培养单位,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 生课程和实践考核与特定职业人才评价标准有机衔接,推进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有效衔接,推进专业学位授 予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有效衔接。 八、充分调动研究生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着力增强研究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 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鼓励培养 单位引导研究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对职业领域及岗位的认识。 鼓励培养单位开展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 性主动性;鼓励研究生早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胜任力。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完善就业指导。加快完善专业学 位研究生奖助体系,创造有利于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氛围。 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单位应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 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企)业专家及国(境)外专家,组建专业化的教 学团队。加强教师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相关行业单位兼职、 挂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鼓励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导师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制订评 定条件,分类评聘,逐步形成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大力 推广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重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 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探索导师组制,组建由相关学科领域专 家和行(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育人责任。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特点,科学合理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将优秀教学案例、教材编写、 行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专业学位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培养单位是质量保证体系的主体。培养单位应完善校内质量监督 机制,建立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质量保障制度,加强专业 学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跟踪。根据专业学位类别,分别设立 培养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规范本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 委员会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行(企)业的专家。 国家按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制订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 求,建立与特定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管 制度,加快建立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招生、培养、就业信息公开。 十一、鼓励开展联合培养 鼓励培养单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企)业开展 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 体的合作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十二、支持开展改革试点 支持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结合行(企)业 和区域人才需求,开展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树立专业学位特色品牌。 案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改革试点成效将作为培养单位申请新增专 业学位授权点及专业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的重要内容。 支持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加强对培养单位的指导,统筹编写教材、制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 设案例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等工作,推动本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 践基地建设、案例库建设和师资培训。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3 年 11 月 4 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