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工作简报第一期.doc
2012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三批) 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 工作简报 第1期 《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课题组编 2013 年 4 月 3 日 2012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举行开题论证会 2013 年 3 月 30 日,由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毕天云教授主持的 2012 年度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三批)“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云南师 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举行。论证会由云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周智生教授主持,受邀参 会的专家领导主要有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重庆理工大学张军副教授、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 长张瑞才、云南大学钱宁教授、云南民族大学乔亨瑞教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李立纲研究员、 云南师范大学何跃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杨志明教授,以及课题组主要成员等 30 余人。 会上,首席专家毕天云教授围绕项目申报过程、答辩评审专家意见、课题论证以及研究 设计几个内容,整体介绍了项目研究基本情况。子课题主要负责人厦门大学的高和荣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的杨树美教授以及重庆理工大学张军博士就项目申报论证情况作了补充发言。 所有参会专家针对课题论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研究是云南师范大学以及云南省的骄 傲,它标志着云南社会学研究迈出了一个较大的跨越,项目研究必将大大推动云南人才培养 以及社会学学科的整体研究进程。同时,针对项目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专家组提出了建设 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关于福利文化的概念界定问题。专家们认为,这是项目研究的关键节点,只有综合 中西方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等相关概念,采借国内外福利文化争鸣话语中的实质内涵,准确 界定切中我国实际的福利文化概念,才能基于该重大项目的科学研究,有效导引中国福利文 化事业在转型发展中,更加科学地服务于社会建设。 二是关于项目研究中的类型逻辑和历史逻辑问题。与会专家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 化研究离不开类型和历史这两个维度。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本身是一个历史表意,它相伴 着中华民族在长历史时段中的交融演化而不断变更和完善着福利文化思想和内容,但传统福 利文化在不同地域、制度以及各种实体器物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完全基于时间理路来均衡化 断代陈述中国传统福利文化,就势必会在刻板的篇章语言表述中丧失根本核心的哲理。因此, 关于类型和历史逻辑在整个研究中的合理布置问题,专家建议尊重历史,张弛性地嵌入到整 体研究框架,轻重有别地来类型化梳构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 三是关于少数民族传统福利文化问题。与会专家认为,中华民族本身包含少数民族,少 数民族传统福利文化交融交合着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如果以单独篇章的方式研究,不仅 会因为难以准确区分两种福利文化而极大地挑战了研究难度,而且还会给人产生“华夷有别” 的传统观念,这就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问题,它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因此,专家组建议 将少数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有机地切合到整体结构,更具科学性。 四是关于福利思想与福利哲学问题。专家们认为,它们本身是成体系的意义范畴,福利 思想与福利哲学并不可能有实质意义区分,中国传统福利哲学由各种福利思想组成。中国古 代哲学中的“仁”、“义”思想深层内涵有福利哲学观念,传统哲学中很多福利思想本身就是 福利哲学要素,都是传统福利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当然,专家组成员也提醒课题组,具体 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历史,不能用现代意义上的词汇去重构传统社会中本身就不存在的 东西,基于现代词汇生硬地再造历史是本研究的大忌。 最后,首席专家毕天云教授针对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做了回应,并表态,中华民族传统 福利文化研究将作为他本人今后学术研究的重要选项,项目开题后,一定会认真地带领科研 团队,以更加负责任的行动积极开展研究,力争通过项目研究,取得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成 果。 《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课题组 秘书:谷家荣供稿 2013 年 4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