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怀化学院关于修订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doc

别荡失太早 v2lst◢4 页 71 KB下载文档
怀化学院关于修订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doc怀化学院关于修订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doc怀化学院关于修订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doc怀化学院关于修订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doc
当前文档共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怀化学院关于修订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doc

怀化学院关于修订 2010 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2009 版人才培养方案是我校升本以来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基本反映了我校的办学 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着 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我校就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问题,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位一体”人才模式,并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为实现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 人才培养目标,特就 2010 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 势,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在《关于修订 2009 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中,我们提出五条基本原则,即体现学 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类型和服务面向定位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内涵发展,体现有用、适用和够用的原则;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和 重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原则。根据这次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特强调如下原则:① 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一是 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二是人才培养途径三个平台之间的关系;三是教师、教辅和学生工作者 的关系,这样才能把握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这个根本;②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原 则。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重点应该是直接用于发明、开发、 产品制造或工程实施、维护和服务于生产领域的能力,以及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贸易、咨 询、策划、经营和管理等能力。从社会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培养工程师、设计师、会计师、 物流师、精算师、策划师、经济师、教师、营销师等“师字辈”应用型人才;③坚持能力培养全程 化的原则。要把这种观念渗透到各个教学与管理的环节中去,真正做到能力培养与教学过程的融合。 三、基本构成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能力素质拓展计划两个部分。其中专业教学计 划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规格;(三)学制、学时、学分与学位;(四)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表;(五)学时、学分构成表;(六)课程时间分配表;(七)修读指导 等内容。能力素质拓展计划包括二个层次, (一)校级活动项目;(二)系级活动项目。 四、课程设置 1.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三大板块设置。其中公共基 1 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分别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作为必修课程 设置。超过 16 学时的实验课程(不含实践或实训课程)可作为独立的课程设置并计入学分。 2.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有关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程的开课学期、学时、 学分和考核形式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公共选修课程根据学校选修课程目录设置,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本科各专业学生须修满 10 学分。其中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设置有特定 的要求。 3.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发展能力培养模块课程等 四个方面。其中专业平台课程须按照学校规定的各大类学科平台课程统一要求设置,平台课程设置 不少于 15 学分,但须控制在 30 学分以内;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须体现各专业学生在基础理论、专 业知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要求,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不少于 50 学分,但 须控制在 63 学分以内;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各专业方向的特点和要求设置,每个专业方向课程的学时 和学分数相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不少于 15 学分;专业发展能力培养模块课程是根据专业需要而开 设的加深专业深度、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培养职业技能、发展学生专业特长的课程,按专业 方向设计若干专业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学生须选修其中一个模块的课程,专业能力培养模块课程设 置不少于 12 学分。 4.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包 括专业实习(认知实习、课程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研究性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或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和其它实践课程。 五、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说明 1. 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大学英语、 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安排参照 2009 版规定执行。 2. 专业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发展能力培养模块等四个方 面课程设置要求参照 2009 版规定执行。各教学系部要站在整个学科结构和能力结构之上,对各个专 业的能力素质结构与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然后根据专业能力的界定,设计相应的课程结 构与课程群。 3. 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分为实验、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实验、实训课程是指在实验室或 实训场所通过各种实验、实训项目来实施的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实验(验证性实验) 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实验等);其中要求有提高型实验项目的课程占实验课程 总数的 80%以上,提高型实验的项目占整个实验项目的 50%以上;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实习、研究 性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和其它实践课程。专业实验实训学时占专业课程学时比例和总学时的 比例不得低于 2009 版的要求。 4. 各大类专业平台课程。 (1)理学、工学类专业平台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 时 1 高等数学(一、二) (14+16)×6=180 2 大学物理(一、二) (13+15)×4=112 2 开课学期 学 分 1,2 10.5 2,3 7.5 实施单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3 大学物理实验(一、二) 16×2=32 2,3 2 基础实验中心 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17×4=68 4 4 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物理方法 17×4=68 4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系 相关教学单位 6 工程数学 17×4=68 3 4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7 工程制图 16×3=48 3 3 相关教学单位 1)理学、工学类各专业原则上须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等 4 门课程。同时,工学类各专业须开设工程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 2)化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信、通讯工程和物理学各专业 开设数学物理方法。 3)物理学专业不开设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相应课程和实验按专业主干课程开设。 4)理学、工学类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开设不同语言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不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平台课程,相应课程按专业主干课程要求开 设。 (2)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平台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1 高等数学 2 课 时 开课学期 学 分 实施单位 (15+16)×4=124 1,2 7.5 相关教学单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线性代数 17×3=51 16×2=32 3 2 3 2 相关教学单位 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16×2=32 2 2 相关教学单位 4 管理学原理 15×4=60 1 3.5 相关教学单位 1)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原则上须开设高等数学、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管理学原理等 3 门课程。 2)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可根据专业需要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2 门课程中选择一门。 (3)教育类专业的平台课程 序 号 1 课程名称 课时 开课学期 自定 学 分 3 心理学 17×3=51 教育系 2 教育学 17×3=51 自定 3 教育系 3 教师口语 17×1=17 自定 1 汉语言文学系 4 教育技术学 16×2=32 自定 2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5 学科教学论 17×4=68 自定 4 相关教学单位 6 中学实验(实践)教学研究 16×2=32 自定 2 相关教学单位 实施单位 1)教育类各专业原则上须开设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口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教学论和中学实 验(实践)教学研究等 6 门课程。 3 2)非教育类专业开设教育方向,则上述课程作为方向必修课程开设。 (4)文学、法学和农学类等各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不作统一安排,可根据专业实际需要开设 3—5 门学科平台课程。但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法学专业须开设“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16 ×2=32 学时,2 学分,第 2 学期开设)。外语、体育、艺术类专业须开设“中国历史与文化”(16×2=32 学时,2 学分,第 2 学期开设) 。 5. 能力素质拓展计划中的校级活动项目和系级活动项目。该计划共 10 个学分。校级活动项目 包括思想政治、学术科技、社会实践、个性发展、文化艺术和就业创业等六大类,每大类可设置若 干个活动项目,学生必须取得不少于三大类计 6 个学分的校级活动项目学分,校级活动项目的考核 和认证由学校团委执行,报教务处备案;系级活动项目主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设计若干个 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学生必须取得不少于 4 个学分的系级活动项目学分,系级活动项目的考 核和认证由个教学系(部)执行,报教务处备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教学工作会议 精神,把此项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并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做好本轮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教务处 2010 年 7 月 1 日 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