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成果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前公示内容.doc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 名称 项目名称 数字地球科学平台 公布名 数字地球科学平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郭华东、张兵、范湘涛、刘良云、何国金、李震 、董庆、李新武、邓伟、 徐柏青、贾根锁、刘冬林、王尔和、李国庆、杜小平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 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项目密级 推荐单位(盖章) 或推荐专家 定密日期 中国科学院 保密期限(年) 定密机构(盖章) 学科分类 名称 1 遥感信息工程学科 代码 4202040 2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学科 代码 5206060 3 代码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任务来源 863 计划、部委计划、其他 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 863 项目:“重大自然灾害遥感快速响应系统” (2009AA12Z10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 (KKCX1-YW-01)、中国科学院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全球环 境变化遥感对比研究(ABCC)计划” (GJHZ200814) 、其他:数字地球科学平台项目 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 授权发明专利(项) 10 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 项目起止时间 起始:2007 年 8 月 01 日 完成: 2011 年 8 月 11 日 1 40 二、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地球科学领域。项目面向国际数字地球科学前沿以及国家对空 间信息的重大需求,通过承担国家863、中科院等科研项目,创建了国际第一个 数字地球科学平台。该平台将数据密集型高性能计算与地球空间信息高精度反 演进行集成创新,突破了多源长时序遥感数据不确定性分析及归一化处理、分 布式异构空间数据高效汇聚、地学模型自动匹配调度、PB级空间信息管理与服 务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以遥感数据为核心的地球科学数据一体化综合分析与多 领域应用,引领了数字地球科学及其在全球变化空间观测、重大地震灾害遥感 应急监测等方面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科技创新内容如下: 1.数据密集型高性能地学计算关键技术 突破了网络环境下 PB 级数据的存储与按需服务、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高效 汇聚、网格节点自动构建、地学模型自动匹配调度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据“存 储-计算-服务”一体化集成平台,为各要素数据的快速汇集、模拟、分析和服务 提供计算环境。 2.空间数据综合分析与可视化模拟关键技术 突破了卫星遥感成像组网规划与快速处理、长时序遥感数据不确定性分析及 归一化、多源信息融合与数据同化、空间数据共享与信息发布等关键技术,实 现了信息反演-多维呈现-网络发布的技术集成,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的多领域 应用提供了模型方法和运行环境。 3.全球环境变化的空间观测方法体系与应用系统 依托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实现了多尺度、全谱段、长时序、异构大数据的 互联互通和高效计算,建立了地表要素高精度遥感反演与环境信息模拟模型, 揭示了典型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时空特性,支撑了以青藏高原、环渤海地区为 重点的全球变化研究。 4.重大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应用系统 依托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突破了灾情遥感动态监测、精确模拟、快速评估 与预测预警等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海量灾情遥感数据产品的准实时共享和灾 情信息的快速通报,在汶川、玉树、芦山等重大地震灾害中为国家抗震救灾决 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主要技术指标: 1. 研发集成了33个异构数据库、371个处理模型,支持7*24小时的100TB空间数据 服务和万人在线,可检索数据500余万条,数据量大于1PB。 2. 具备30颗以上卫星成像组网规划、100种以上遥感载荷数据处理能力;复杂地 学场景(1000万以上不规则三角面)的三维渲染速度快于60帧/秒,模拟量测精 度达 96%。 3. 遥感反演全球变化敏感因子多于29类,15种专题产品实现全球覆盖。实现光学 2 与微波、航空与航天遥感灾情协同观测,应急响应小于0.5小时。 知识产权及应用推广: 1. 发表论文282篇,其中SCI论文121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遥感图集中文3部、 英文2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0项。 2. 5000余人次观摩了数字地球科学平台, 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院院长、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国际著名科学家,以及部分国际机构负责人和国家领导人 等。 3. 本项目的“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气候变化”成果获联合国“全球脉动”奖项, 为全球40余个国家中选出的9个获奖团队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获奖项目,6篇论 文被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引用。 4. 汶川、玉树、芦山地震中向16个部委、28家单位共享数据12.5TB,发布的灾区 航空图像浏览量达2000万次,上报灾情信息154期,中办、国办采用18期,并3 次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项目牵头单位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 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3 三、推广应用情况 1. 项目产出的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数百个网络空间信息系 统项目中,包括公安部边防局“全国边防网络地理信息平台”、民政部国家 减灾中心“高性能应急响应综合信息集成与分析示范系统”、国家环保局 “江苏环保网络信息信息系统”、国家发改委“中国小城镇地理信息系 统”、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监测预警地理信息系统”、国家旅游局“中国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农村服务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民用航空兰州空中交通管理中心“民用航空兰州空中交通管理地理信息 系统”等。其中,公安部边防局“全国边防网络地理信息平台”是项目团队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技术开发的全国各级边防部队内部使用的大型分布式的 网络地理信息应用平台,解决了长期困扰部队地图应用的一致性、标准性等 问题,解决了全国所有边防部队对遥感数据、地理数据、定位信息及相关软 件的主要需求。平台已经稳定可靠运行4年,1608个部队单位通过公安部网 络在线使用(仅云南总队统计已有68万多次使用记录)。 2. 项目成果在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项目成果得到国 家领导人的 3 次批示,并及时应用于包括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在内的 16 个部委、28 个单位,一些重大成果,如唐家山堰塞湖抢险、震区 “SOS”标识地抢险等,得到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等的多次应用,用于 指导相关的抢险工作决策。本项目形成的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害监测遥感数据 应用于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震后开展的震害遥感比对现场科学 考察,有力地支持了震害遥感定量化提取与震害定量分析研究,完善了遥感 震害定量分析处理方法和震害评估经验模型。 3. 成果提出了全球变化敏感因子概念与方法论文,提升了全球环境变化的空间 认知水平,其成果中的6篇论文被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引用。提出的全球变 化系列科学卫星方案提议得到国防科工局的批复,认为项目成果对于构建科 学有效的全球变化对地观测系统,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4. 项目成果引领了数字地球学科发展。项目主持单位是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学 报的依托机构,成果第一完成人为学会秘书长和学报编辑,主导和组织了8 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和4届数字地球峰会,国际数字地球学报2013年影响因 子2.212,是我国地球和信息学科影响因子最高的SCI刊物。项目成果促成了 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成立,并于2011年通过评估晋升为 中国科学院B类重点实验室,是我国从事数字地球科学研究的核心科研机构。 四、曾获科技奖励情况:无 4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 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 家 自动和稳健的卫 授权号 授权日期 ZL 2009 1 2012年 中 发明专利 星遥感影像正射 球所 日 王威 2013年 中 发明专利 何国金、 号 一种高分辨率遥 发明人 遥感地 07月04 国 3 权利人 焦伟利、 第995268 0223583. 校正方法 证书编号 ZL 2009 1 感图像智能分类 第1132129 遥感地 何国金、 号 球所 袁继颖 02月06 国 0210151.9 方法 日 软著登字 数字地球科学平 软件著作 中 2012SR09 2012年10 第 遥感地 国 7214 月16日 0465250 球所 台空间交互分析 权 系统 号 一种实用的遥感 发明专利 中 ZL 2009 1 2011年01 第729330 遥感地 张兆明、 国 0157389.X 月19日 号 球所 何国金 第959285 遥感地 何国金、 号 球所 袁继颖 影像大气校正方 法 一种高分辨率遥 2012年 感影像欠分割区 中 ZL 2009 1 发明专利 05月30 域自动智能检测 国 0210150.4 日 方法 一种改进的遥感 中 ZL 2009 1 2012年 第 遥感地 张兆明、 影像地形校正物 国 0223585. 09月05 1035689 球所 何国金 发明专利 5 理方法 2 日 汶川地震灾害三 软件著作 软著登字 中 2008SR19 2008年 维模拟与评估系 权 国 105 09月11日 球所 号 2009年 网络数据统计汇 中 总系统 国 遥感地 中 球所 号 2009年 软著登字 遥感地 09月17 国 第0167241 0242 球所 准系统 ISBN978汶川地震灾 日 2009SR04 辨率遥感影像配 权 第BJ10381 0075 OpenVision-高分 软件著作 软著登字 2009SRBJ 01月20 权 遥感地 第106284 统 软件著作 号 日 号 2008年 ISBN978- 中 遥感地 其他 7-03-022 害遥感图集 09月01 7-03-022 国 球所 816-1 日 816-1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郭华东 性别 男 排名 1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6 中国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行政职务 二级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所长 党派 2007.8 至 2012.10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点(一)、(四)、(五)有重要贡献,旁证材料见附件 4、15-19、29、32、35-37。投入工 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 80%。 负责完成项目技术总体设计。对创新点(一)的贡献:负责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总体设计与构建, 提出数字地球理论框架与学科发展方向,组建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对创新点(四)的 贡献:提出全球变化敏感因子概念与方法论,提出全球变化卫星方案。对创新点(五)的贡献:提 出主被动星机载全波段地震灾害遥感监测技术路线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了汶川地震、玉树地 震、雅安地震遥感监测评估工作,实现了高分辨率光学遥感与全天候成像雷达遥感的协同监测, 撰写并组织撰写遥感灾情分析专报并获得国家领导人多次批复,主编“汶川地震灾害遥感图集” 中英文版。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1)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平台多波段对地观测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系统”(排名第 一) ; 2)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金矿找矿中几个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排名第五); 3)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应用研究”(排名第二) ; 4)1991 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遥感技术在新疆地质找矿中应用研究”(排名第一) 。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单位(盖章)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年月日 7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张兵 性别 男 排名 2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中国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行政职务 副所长 二级单位 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 党派 中共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7.8 至 2012.10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点(一)、(三)、(四)、(五)有重要贡献,旁证材料见附件 4、5、8、12、13、14、26、 29。投入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 80%。 对创新点(一) 、 (三)的贡献:负责多源遥感数据快速获取与处理系统构建,负责抗震救灾 空间信息数据获取与“蓄水池”协调工作,主持了海量航空遥感数据异地高速网络数传研究工 作。对创新点(四)的贡献:负责全球变化陆面敏感因子遥感产品生产与分析工作,发表相关 SCI 论文 5 篇。对创新点(五)的贡献:主持完成 863 项目“重大自然灾害快速响应系统”,建立了应 对突发事件的海量遥感数据快速预处理技术流程,建立了主被动、多尺度综合的灾情信息提取 技术和相应的软件模块,发表相关 SCI 论文 8 篇,作为副主编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害遥感图集” 编辑和出版,在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灾害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 和系统集成作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名称: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排名第 7, 编号:2007-J-251-2-03-R07。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年月日 8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范湘涛 性别 男 排名 3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中国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二级单位 数字地球实验室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自 2007 年 8 月至 行政职务 研究室主任 党派 中国共产党 2011 年 8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点 1、2、5 有重要贡献,旁证材料见附件 3、4、5、31。 负责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的系统设计与研发,组织开发了地震灾情三维可视化与模与评估系 统、全球变化效应三维模拟系统,发表论文 50 余篇,合作出版专著 4 部。 投入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 9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0 年“多平台多波段对地观测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系统”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年月日 9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刘良云 性别 男 排名 4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工作单位 中国 邮政编码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行政职务 二级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党派 2007.8 室主任 无 至 2012.10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点(四)(五)有重要贡献,旁证材料见附件 4、15、29、30,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 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60%。 对创新点(四)的贡献:研发了全球植被物候、FPAR 时序遥感产品,丰富了数字地球科学 平台资料,阐明了全球和青藏高原区域的植被物候、FPAR 气候变化响应特征,发表相关 SCI 论 文 3 篇。对创新点(五)的贡献:负责、组织了汶川地震光学遥感工作组的地震灾害遥感监测 工作,建立了光学遥感数据快速处理与检索与多时相数据快速变化的检测算法,提出了航空影 像和 DEM 数据的堰塞湖水位、库容量及滑坡体的遥感监测算法,监测了汶川地震的主要堰塞湖 的时空动态,发表相关 SCI 论文 5 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排名第十)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0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 名 何国金 性别 男 排 名 5 国 籍 族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工作单位 中国 邮政编码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行政职务 卫星数据深加 工部主任 二级单位 数据深加工部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党 自 2007 年 8 月 1 日 派 中国共产党 至 2011 年 8 月 11 日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点(一)、 (三)、 (五)有重要贡献,旁证材料见附件 1、2、4、6、14、15、17、29。 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70%。 在该项目中负责多源遥感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制图技术研究。研发了一种基于全色高分辨率 波段模拟的通用融合技术;组织开发了遥感影像自动正射系统,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近 10 倍; 组织开发了感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和地形校正等实用的定量化处理技术以及高分图像智能信息 提取技术。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1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李震 性别 男 排名 6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中国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二级单位 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行政职务 党派 2007 年 8 月 01 日至 主任 中共党员 2011 年 8 月 11 日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点 4、5 有重要贡献,旁证材料见附件 6、19、29。 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应用和重大地震灾害应急监测与灾情评估应用系统的主要完成人, 提出了冰川变化响应全球环境变化的观察新方法,提高了冰川参数的遥感探测精度;发展了雷 达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在星载、机载 SAR 数据获取系统的技术方法,提出雷达数据提取房屋与 桥梁受损、堰塞湖、滑坡等信息的方法,并与光学数据结合形成主被动遥感结合目标检测技术 方法,提高了震害目标综合判读精度。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10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平台多波段对地观测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系统” (排名第七, 编号:2010-J-252-2-07-R07) 2013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 SAR 测图系统”(排名第五,编号:2013 -J-25201-2-01-R05)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2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董庆 性别 男 排名 7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二级单位 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实验室 中国 100094 行政职务 党派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7 年至 2012 年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提出了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海洋典型敏感因子的联动观测机理,建立了海洋敏感因子的可 探测性和最优分辨率关系;提出了海洋环境多要素协同可视化表达模型,提出了数字地球框架 下典型海洋要素球的时空过程重构方法与海洋时空过程关联可视化框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3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李新武 性别 男 排名 8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中国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二级单位 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数字陆地系统研究室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行政职务 研究室主任 党派 2007 年 8 月 1 日至 2011 年 8 月 11 日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建立了全球环境变化敏感因子提取的 SAR 应用模型与方法【附件 5, 11,19】;提出了全球 变化科学卫星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全球森林生物量卫星方案【附件 5,19】;提出了集宽幅、 干涉和全极化雷达的多模式 SAR 协同分析技术思路,建立了震区建筑物倒塌分布高精度提取的 极化雷达 H-α-ρ方法【附件 32】 ;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4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邓伟 性别 男 排名 9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中国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二级单位 山区发展研究中心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行政职务 党派 所长 中共党员 自 2005 年 05 月 01 日至 2013 年 09 月 30 日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基于牵头组织的数字山地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有效组织和带领相关科技人员进行汶川 特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空间信息判识和灾害危险性分析,为准确及时提供地震次生山地灾害要 情分析报告,为科技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并为主持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 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作为副主编之一,出版了《国家汶川 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专著(2009 年 5 月,科学出版社)。2013 年 4 月 28 日受四川省委省政府委托,主持承担了“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 作,利用多源空间信息支持,科学研判次生山地灾害影响及其风险,评价其危险性,为资源环 境承载力评价、重建规划提供了基础,其理论方法和数字山地支撑源于汶川地震之后的科技积 累,包括低空无人机高分辨率遥感信息应用技术,在灾害危险性区划和重建空间布局上提供了 精准信息。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5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徐柏青 性别 男 排名 10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中国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二级单位 中科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行政职务 党派 所长助理/常务副主任 民革 2009 年 1 月 1 日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揭示了南亚/中亚黑碳排放加速了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阐明了青藏高原黑碳积累的辐射强 迫效应,为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中黑碳辐射强迫的模型计算提供了有效的约束。研究成果受到 Nature、Science 焦点新闻的报道,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反响。研究成果被全球变化方面的报告或 文章广泛引用,其中 PNAS 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地球科学领域 Top 1%的高被引论文,有 2 篇论文 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五次报告引用。【附件 5,37】 。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6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贾根锁 性别 男 11 排名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中国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行政职务 二级单位 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党派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9 至 实验室副主任 中共党员 2013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参与建成了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应用系统,建立了植被、气溶胶和降水等全球变化敏感因子 参数的空间观测模型与方法,建立了系列全球环境变化敏感因子模型反演、集成、融合和同化 新方法,提高了对气候变化敏感因子的空间认知水平。发现了人类活动密集区全球环境变化敏 感因子的空间变化规律,定量揭示了城市化对温度记录的贡献和区域气候效应,为有效应对气 候变化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2014 年 10 月 15 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7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刘冬林 性别 男 排名 12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工作单位 中国 邮政编码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二级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8 年至 行政职务 无 党派 群众 2011 年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主要研究了面向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在PB量级的空间科学数据的处理技 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网络境下PB量级空间科学信息的数据存储与信息共享服务的关键 技术,同时,研发了基于GPU的高性能实时分析算法,将分析算法由CPU移入GPU,利用现代GPU 的强大运算能力实现实时、动态、交互式的分析。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8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王尔和 姓名 性别 男 排名 13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中国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二级单位 航空遥感中心 行政职务 党派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8 年至 中共党员 2011 年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主持项目多次航空遥感综合实验,在汶川地震应急监测中,负责完成高分辨率光学和微波 机载遥感仪器技术系统集成,实现了全天时和全天候的信息获取能力,持续、快速、高效的地 震灾情遥感监测,为各级应急指挥部门提供震区航摄高分辨率光学和雷达数据,累计飞行 41 架 次,227 小时。光学遥感飞行 2.37 万平方公里,获取数据 5.3TB。雷达遥感飞行 3.9 万平方公 里,灾区覆盖面积约 4 万平方公里,获取数据 14.9TB。为地震灾害监测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 据源。在玉树地震遥感应急监测中负责航空遥感信息获取,遥感飞机在第一时间获取 260GB 高 分辨率影像,为灾情分析上报做出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9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李国庆 性别 男 排名 14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中国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二级单位 卫星数据技术部 行政职务 研究室主任 党派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8 年至 2011 年 对创新点(一)(二)有重要贡献,旁证材料附后,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 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60%。 对创新点(一)的贡献:研发了全球变化科学数据共享子系统,共享科学实验遥感数据 30TB,同步观测试验数据共 5TB,总条目为 32 万条。研发了数据密集型高性能地学计算平台, 在并行集群和广域云环境中实现了包含遥感数据预处理、地表信息反演和气溶胶等模型模拟在 内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取得发明专利 1 项。对创新点(二)的贡献:研发了分布式异构空间数 据汇聚功能,集成了国内外主要卫星数据源的动态数据接口,实现了对于 10 多个数据中心的 1300 多万条元数据的主动检索和数据汇聚使用。 旁证材料:发明专利多卫星遥感数据一体化并行地面预处理系统 2008-7 ZL2008.1.0135047.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20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杜小平 性别 男 排名 15 国籍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身份证号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 9 号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行政职务 二级单位 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 党派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中国 中共党员 2008 年至 2011 年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点 1、2、3 有重要贡献,旁证材料见附件 3、4、5、31。 从事数字地球和全球变化相关研究。作为骨干参与了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系统设计与开发, 研究了地学要素一体化动态呈现算法、地学过程建模方法,实现了典型地表过程模拟与三维高 效可视化。在该研究中发表论文 10 篇,合作出版专著 2 部。 投入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 6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声明:本单位确认该完成人情况表真实有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 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 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 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产生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 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情形。该项目是本人本年度被推荐的唯一项目。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21 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排名 1 法人代表 郭华东 所在地 北京 单位性质 公益型研究单位 传真 82178008 邮政编码 100094 通讯地址 联系人 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 9 号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单位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本单位作为项目依托单位为项目的设立、开展和推动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设备和人员条件, 起到了对本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 1.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地球科学平台(V1.0)。该平台由多源遥感数据快速获取与处理、空 间信息数据管理与汇聚、空间信息服务与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密集型高性能地学计算和地 学模拟与可视化分析 5 个技术支撑系统和多个领域应用系统组成的大型空间信息管理与服 务、地学信息模拟分析平台。3 年来累计有 5000 人次观看了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并进行技术 交流, 其中包括美国科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诺贝尔获得者等国际著名科学家, 以及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国际机构或组织负责人。 2. 突破了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的系列关键技术,解决了从数据组织、信息服务、应用模型、地 学现象模拟分析方法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3. 建成了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应用系统,建立了全球环境变化敏感因子空间观测模型与分析方 法,发展了全球变化敏感因子遥感产品。 4. 建成了重大地震灾害应急监测与灾情评估应用系统。研发了多时相、主被动协同的重大地 震灾害动态监测、评估与预警方法,独创性地提出集宽幅、干涉和全极化雷达的多模式 SAR 协同分析技术,集成遥感与非遥感资料,实现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重 大地震灾害的高精度、高效、快速动态监测与评估。其成果得到国家领导人的 3 次批示; 包括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在内的 16 个部委、28 个单位利用项目成果指导救 灾决策。 声明:本单位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 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虚假, 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法人代表签名: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年月日 22 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排名 2 法人代表 单位性质 事业 传真 通讯地址 姚檀栋 所在地 北京 邮政编码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 16 号院 3 号楼,邮政编码:100101 联系人 单位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揭示了南亚/中亚黑碳排放加速了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阐明了青藏高原黑碳积累的辐射强迫 效应,为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中黑碳辐射强迫的模型计算提供了有效的约束。研究成果受到 Nature、Science 焦点新闻的报道,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反响。 研究成果被全球变化方面的报告或文章广泛引用,其中 PNAS 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地球科学领域 Top 1%的高被引论文,有 2 篇论文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五次报告引用。 声明:本单位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 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虚假, 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法人代表签名: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年月日 23 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排名 3 法人代表 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朱江 所在地 北京 82995180 邮政编码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 40 号 联系人 单位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本研究所通过贾根锁研究员负责的相关课题,参与建成了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应用系统,建立了 植被、气溶胶和降水等全球变化敏感因子参数的空间观测模型与方法,建立了系列全球环境变化敏 感因子模型反演、集成、融合和同化新方法,提高了对气候变化敏感因子的空间认知水平。发现了 人类活动密集区全球环境变化敏感因子的空间变化规律,定量揭示了城市化对温度记录的贡献和区 域气候效应,阐释了气溶胶的时空规律、来源和云-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异质性贡献,为有效应对 气候变化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加深了 IPCC 报告对城市化气候效应机制的理解;解 决了太阳辐射遥感产品质量的不可靠问题,提供了可靠的辐射强迫场,厘清了中国区域过去 50 年 气溶胶对云量的影响及其区域强迫效应。本研究改进的城市冠层参数加深了对城市化区域气候效应 的机理认识,而多传感器集成的微波干旱指数为快速准确监测端气候事件提供了重要平台。有 3 篇 文章被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引用,并已经应用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多个业务部门。 佐证材料:Jia et al, 2014, CC; Zhang and Jia, 2013, RSE; Xia, 2010, Ann. Geophys; Feng et al, 2011, MAP; IPCC AR5, 2013. 声明:本单位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 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虚假, 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法人代表签名: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年月日 24 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排名 4 法人代表 单位性质 研究型事业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联系人 邓伟 所在地 四川成都 028-8522225 邮政编码 610041 8 单位电话 移动电话 1 电子邮箱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针对汶川地震造成的次生山地灾害灾情的严重性和应急的紧迫性,通过对多源空间信息汇集、 融合与判识,准确快速地给出震区崩塌、滑坡、堰塞湖、泥石流次生山地灾害空间分布情况,开展 了次生山地灾情变化的实时监测,进行了地震重灾区危险性划分和风险性分析,为震区抢险救灾提 供了必要的灾情信息,以及为次生山地灾害排险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主要技术进展是集成遥感信息判识标志,依据山地地物光谱特征,建立了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快 速解译标志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实效。同时也为本人参加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副组长)提供了基础依据,并为 2010 年玉树地震科技救灾、 舟曲泥石流灾害和汶川地震重建区的泥石流灾害应急和灾后重建规划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1 年 12 月,主笔给四川省政府提交了《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及今后关注的重点和建议》, 指出:四川省潜在的灾害和破坏风险仍然威胁百姓安居及社会安全;地质灾害的隐蔽性、突发性、 群发性和链生性更大地增加了危险和风险;要迫切加强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的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 的研究,全面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主要建议:高度重视鲜水河~安宁河地震构造带地质灾害的防治 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规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的高精度 工作底图测绘工作;加强全方位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多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联动机制。建议得 到了四川省政府的采纳。 2013 年 4 月 20 日在芦山地震发生后,快速获取多源遥感信息,对次生山地灾害进行研判,对 如何保通抢险救灾生命通道、防止次生山地灾害影响等给国家提出了重要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 批示;承担了“芦山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等到四川省委常委会通过。 2014 年 8 月 3 日鲁甸地震,无人机在短时间获取了重点灾区信息,提供了牛栏江堰塞湖三维立 体数字高程模型,并提供给武警水电总队某支队应用,为牛栏江堰塞湖科学处置提供了依据。 声明:本单位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 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虚假, 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法人代表签名: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年月日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