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涪城区2020小学班新教师“芳林新叶”教学设计比赛-刘钰雯.docx

CALL ME BABY-叫我宝贝9 页 21.212 KB下载文档
涪城区2020小学班新教师“芳林新叶”教学设计比赛-刘钰雯.docx涪城区2020小学班新教师“芳林新叶”教学设计比赛-刘钰雯.docx涪城区2020小学班新教师“芳林新叶”教学设计比赛-刘钰雯.docx涪城区2020小学班新教师“芳林新叶”教学设计比赛-刘钰雯.docx涪城区2020小学班新教师“芳林新叶”教学设计比赛-刘钰雯.docx涪城区2020小学班新教师“芳林新叶”教学设计比赛-刘钰雯.docx
当前文档共9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涪城区2020小学班新教师“芳林新叶”教学设计比赛-刘钰雯.docx

2020 小学班新教师“芳林新叶”教学设计比赛 课题 角的度量 姓名 刘钰雯 教材 所在学校 四年级第一册 城郊小学 教 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图形活动,注重实践与探索。是在 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已知经 验加深对已知图形的认识,能够联系各个图形,找到之间的联 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其中的密 切联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转换的过渡期,这时候四 年级的学生已经由过去的实体思维逐步走向具体认知和抽象认 知。同时四年级学生心里开始发展出自主意识,对自己喜欢的 部分充满兴趣,对于不感兴趣的部分则需要老师强调并加强引 导,但学生发展速度不同,班上会同时存在还处于低年级心理 同学。并且学生对于抽象感知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速度上会 有差异。但是在已经具备了对于图形的基本认识,有了基本的 推理感知能力,能够通过实例概括,归纳,总结,迁移的情况 后,学生本身在接受知识的方面更加主动,也组件产生自我学 习的意愿。 教学目标 认识角的单位,认识测量工具量角器,并且会用量角器量角的 度数。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 引入 1、提问:同学们, 1、齐答:端点, 1、复习关于上 1、 用 PPT 出示一个端点, 这样的图形叫什 一条射线,从设点的端点再 么? 射线,角。 一节课关于角 2、(1)学生 的知识。 引出一条射线。 2、(1)师:现 思考,自行选 2、(1)提出 2、 出示书上 40 页的角。 在老师有两个角,用工具,老师 问题,引发学 想知道他们谁更 生思考,让学 抽答。 大,有没有同学 生:用三角板 生产生角的大 能帮帮老师呢? 的某个角去作 小这一概念。 (2)师:老师现 比较。 (2)引发学生 在通过同学们的 生:描下角后 认知冲突,产 帮助知道了谁更 撕下来,重合 生对“了解角 大,但是现在老 比较。 的大小”的学 师现在想知道第 生:折书让角 习需求。 二个角比第一个 能够重合去比 角大多少,又应 较。 该怎么办呢? (2)生:测量 (3)师:那我们 出角的大小。 这节课就来学习 “角的大小”。 (板书: 角的大小) 二、 新授 1、(1)师:你 1、 (1)生: 1、(1)让学 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 们认为什么是角 角的开口的大 角的大小。 2、 出示书上 40 页:圆平均 的大小?是边的 长度吗? 小。 生理解角的大 小是什么,同 生:不是边的 时明白角的大 分成 360 份的图。 (2)师总结:所 长度,因为边 小与角的开口 3、 出示量角器。 以角的大小就是 是射线,可以 大小有关与角 4、 观察量角器。 角的开口大小, 无限延长。 的边长无关。 5、 使用量角器扫描图画角。 与角的边长无关。2、 (1)学生 2、(1)介绍 6、 让学生自己尝试量角。 那我们之前学习 上台指答,明 角的单位让学 7、 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 的单位能够描述 确每一个小格 生直观感受 1 式。并用 PPT 动画演示。 角吗? 8、 解决提出的问题。 2、(1)师介绍: (2)学生上台 小。 都是 1°。 °的由来和大 所以我们需要学 指角。(要注 (2)通过找相 习一个新的单位: 意让学生指出 应的度数深化 人们将圆平均分 角的两条边。)对度的理解。 成 360 份,其中 (3)学生上台 (3)初步感知 的 1 份叫 1 度, 指并说明是多 角的大小在圆 记作 1°。(手 少度。 中的存在,为 指 PPT 中的 1°) 3、 学生要明 后续在量角器 师:除了老师手 白等分就是平 中量角打下基 指的地方是 1 ° 均分。 础。 还 有 哪 里 是 1 4、 (1)学生 3、 介绍量角器, °? 观察量角器。 让学生认识新 (2)师提问:人 小组交流。 的测量工具。 们将圆平均分成 (学生举手交 4、了解量角器 360 份,其中的 5 流结果。) 各部分名称及 份是几度?20 份 生:量角器是 特点。 呢?100 份呢? 半圆形的,有 5、让学生感受 300 份呢?(前 两圈刻度,单 到,量角器上 几个指名学生回 位是度。 使用内外圈的 答,后面抽生回 生:量角器有 0 刻度线能找 答) 一个中心。刻 到不同的角。 (3)谁能像刚刚 度线的刻度是 但是不仅从 0 一样指一指,说 相反的。 刻度线出发也 一说?(引导不 生:所有的刻 能读出角的度 仅从图中的同一 度线都指向看 数,只是需要 个刻度出发,而 量角器的中心。计算边所处的 是两个刻度线之 生:中间的刻 两个度数之间 间的度数。) 度 线 都 是 90 的差。 3、师:我们有没 °。 6、(1 )明白 有学过的工具的 生:都是从 0° 量角的实质就 单位是度?(生: 到 180 °,但 是在量角器中 没有)所以人们 是顺序不一样。找到对应的度 将半圆分成 180 (2)生:每 10 数。 等份,制成的工 度是一个大刻 (2)主要是集 具就叫做量角器。度,每一个小 错,常见错误 4、(1)师:同 刻度是 1 °, 有:没有中心 学们拿出自己的 有 18 个 大 刻 对齐;没有 0 量角器,仔细观 度,有 180 个 刻度线对齐; 察,你有什么发 小刻度。 读数时内外刻 现?小组讨论交 (3)同一个刻 度分不清。 流一下。 度线上的两个 7、了解量角的 (2)师:这些刻 刻度相加等于 具体方法,能 度是怎么分的? 180°。 够准确量出角。 (引导学生明白 5、 学生在量 8、解决问题, 有 18 个大刻度, 角器上找到 50 让学生从解决 180 个小刻度。) °, 90°, 125° 问题中得到对 (3)师:这两圈 的角,展示在 新知识运用的 相反的度数有什 投影台上。 么规律? 成就感,增强 生:可以画出 学习数学的兴 5、师介绍量角器 很多,开口朝 趣。 的各个部分名称: 向不一样。可 量角器有两圈刻 以向左向右向 度,是内刻度和 上等。 外刻度。中间叫 生:90 度有一 做他的中心,最 条边是一样的。 下面叫做 0 刻度 (引导:只要 线。 是中间相距 9 师出示在纸上的 个大格就是 90 量角器扫描图, °。) 让学生纸上的量 6、 (1)生: 角器中找角。 把它放进量角 6、(1)师:我 器里看看对应 们在量角器上可 的刻度是多少。 以找到对应度数 (2)学生量角, 的角,那我们要 选几个小组投 知道一个角有多 影台展示,学 大可以怎么办? 生说明。 (2)你能试着量 7、 (1)师生 一量这两个角的 共同总结量角 大小吗?小组合 的方法。 作试一试。(指 (2)生 : 看与 0 明书上情景图中 刻度线对齐的 的角。) 边是对齐内圈 7、(1)师生共 的 0 刻度线还 同总结量角的方 是外圈的 0 刻 法。 度线。 师:首先将量角 生:可以记开 器的中心与角的 口,开口向左 顶点重合,再将 是外圈,开口 0 刻度线与角的 向右是内圈。 一边重合,另一 8、 生 : 一个是 40 ° 条边所对的刻度 一个是 80°, 就是角的度数。 相差 40°。 PPT 动画演示量 角过程。 可以形成十二字 口诀:点点重合, 边线重合,判断 (内外刻度)读 数。 (2)师:但是我 们有两个刻度我 们要怎么区分 呢? 8、师:那现在谁 能来帮助老师解 决刚才提出的问 题? 三、 巩固 师:指名回答。 生:完成并回 1、完成书上 P41 页填空。 答。 巩固学生本节 课的知识。 2、完成书上 41 页做一做。 四、 小结 师:谁来说一说 生:学习了角 学生自行会议, 本节课你学到了 的单位是度, 什么? 是将圆平均分 进行知识的复 习。老师进行 成 360 份,其 引导,帮助规 中的 1 份叫 1 范语言。 度,记作 1°。 生:我们可以 用量角器测量 角的度数。 生:量角的方 法是:将量角 器的中心与角 的顶点重合, 再将 0 刻度线 与角的一边重 合,另一条边 所对的刻度就 是角的度数。 五、 课后作业 让学生进行练 完成书上 44 页 2、3、4 题。 习,巩固知识。 本节课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 度线、外刻度线)知识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 量角的操作程序复杂,需要多步达成,对四年级 教学反思 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课程首先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比较可以通过直接 比较或者间接比较得出上谁大谁小,接着提出问 题如何知道具体大多少,引出学生对精确量角的 需求。接着让学生感知到我们已有的单位和已有 的测量工具都无法测量角,引出学习角的单位度。 接着从圆到半圆,引出量角器。通过观察量角器, 学生很容易发现量角器的形状、刻度的多少,刻 度的范围,0 刻度线的位置等,为后面学习量角 器各部分名称打下基础。不管是活动在圆上找角 还是在量角器上画角,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得到 测量的本质:把待测量与已知同类量进行比较。 学生明白后就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对量角器量角过 程的理解。 但是本节课中一然后少部分同学量角是将中心从 最左边或最右边的 0 度线开始,这是和以前学习 长度测量等是一个方法。以及内外刻度的选择依 旧是学生读角的难题。 在课后的作业中,发现在对齐等地方仍然具有操 作难度,后期需要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操作,增加 一定的练习。 说明:1.本模板为 2020 小学班新教师“芳林新叶”教学设计比赛基础模板,表 中各项为必备项,参赛老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添加、完善、创新。 2.本页不够可添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