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电缆(设计增补)技术要求.docx
仪表电缆(设计增补)技术要求 清单: 序号 材料名称 1 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 电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规格 IC-CA 型号 数量(米) 备注 3*25 1575 360+375+390+ 450 甲醇分析小 屋 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 IC-CA 电缆 铜芯聚乙烯绝缘、对绞铜丝编织屏蔽、 IC-SA 聚氯乙烯护套阻燃计算机电缆 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 ZR-YJV 电缆 3*16 410 甲醇分析小屋 1*2*1.5 410 甲醇分析小屋 3*35 250 气化分析小屋 IC-CA 3*10 370 空分分析小屋 UPS+市电 8*2*1.0 1520 甲醇装置 8*3*1.0 2000 甲醇装置 12*2*1.0 630 甲醇装置 8*2*1.0 4090 甲醇装置 9*3*1.0 1000 甲醇装置 12*2*1.0 8530 甲醇装置 10*2*1.0 950 气化分析小屋+ 有机废液 6*2*1.0 1050 黑水循环泵温度 信号 10*2*1.0 1000 气化外管廊增补 +有机废液 2*2*2.5 1000 电信 2*1.5 1980 电信 7*1.5 120 电信 电力电缆 铜芯聚乙烯绝缘、对绞铜丝编织屏蔽、 IC-MPA 聚氯乙烯护套阻燃计算机电缆 铜芯聚乙烯绝缘、对绞铜丝编织屏蔽、 IC-MPA 聚氯乙烯护套阻燃计算机电缆 铜芯聚乙烯绝缘、对绞铜丝编织屏蔽、 IC-MPA 聚氯乙烯护套阻燃计算机电缆 铜芯聚乙烯绝缘、对绞铜丝编织屏蔽、 IC-MPi A 聚氯乙烯护套阻燃本安电缆 铜芯聚乙烯绝缘、对绞铜丝编织屏蔽、 IC-MPi A 聚氯乙烯护套阻燃本安电缆 铜芯聚乙烯绝缘、对绞铜丝编织屏蔽、 IC-MPi A 聚氯乙烯护套阻燃本安电缆 多股对绞铜芯聚乙烯绝缘、阻燃聚氯 ZR-DJY 乙烯护套、铜线编织分、总屏蔽计算 PVPR 机软电缆 多股对绞铜芯聚乙烯绝缘、阻燃聚氯 ZR-DJY 乙烯护套、铜线编织分、总屏蔽本安 PVPR 计算机软电缆 多股对绞铜芯聚乙烯绝缘、阻燃聚氯 ZR-IA-D 乙烯护套、铜线编织分、总屏蔽本安 JYPVP R 计算机软电缆 NH-DJY 信号机电源电缆 PV NH-KV 耐火控制电缆 V NH-KV 耐火控制电缆 V 18 系统电缆 AVP 13*32*0.15 +4*48*0.2 1000 电信 19 扬声器电缆 HAV 2*32*0.15 90 电信 20 带驱动的扬声器电缆 HAVP 2*32*0.15+ 2*48*0.2 75 电信 一、基本要求 1.本规技术范书仅对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60 万吨/年醋酸造气工艺技改项目所用 1kV 及以下电力 电缆和控制电缆提出了技术方面和其他方面的要求。 2.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完全陈述与之有关的规范 和标准。招标人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要求和有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3.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招标人所执行的标准有不一致,应按较高标准执行。 4.要求提供电缆的制造商应获得 ISO9000 资格认证书,必须制造过与本规范相似额定值和电压等级的电 缆,这些电缆已在与本规范规定的相等或更严格的工作条件下成功运行了三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 5.只有招标人有权对本规范书进行修定,经买卖双方协商,最终确定的规范书应作为合同的一个附件,并 与合同文件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6.投标人应提供的文件 6.1 投标人提供的电缆产品应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6.2 投标人应提供本标内,部分同类产品(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绝缘软线、通信 电缆:计算机电缆等)国家认可的专业质检中心于一年内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 6.3 投标人应提供电缆的产品出厂检验报告。 6.4 投标人应提供电缆生产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6.5 投标人应提供电缆产品的结构图等技术资料。 6.7 投标文件中应提供电缆产品的主要生产设备和试验仪器设备以表格表示。 6.8 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电缆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如导体、绝缘料、内外屏蔽层、金属屏蔽带和外护套料 的生产厂商、型号和牌号等,以表格表示。 6.9 电缆在额定运行条件下,应具有 30 年的使用寿命。 二、应遵守的标准 合同中有关电缆的规范规定都必须执行和符合标准规范规定的最新版本或修订本。投标人提供的电缆及 其附件除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外,尚应满足 IEC 标准。 GB12706 额定电压 35KV 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GB2952 电缆外护套 GB/T3956 电力电缆铜、铝导电线芯 GB/T3084 电力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T18380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IEC 60502 额定电压 1kV(Um=1.2kV)至 30kV (Um=36kV) 挤包固体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IEC 228 绝缘电缆的导体 IEC 230 电缆及其附件的冲击试验 IEC 840 挤出固体绝缘电缆电缆的试验 三、使用条件 1、运行条件 1.1 系统额定电压:1kV 及以下 1.2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中心点直接接地系统 1.3 电力电缆额定电压 U0/U:0.6/1kV; 控制电缆额定电压 U0/U:0.45/0.75kV; 1.4 系统频率: 50Hz 2、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0℃ ~ +45 ℃ 阻燃要求:C 类阻燃 3、敷设条件 3.1 敷设环境有直埋、排管、沟道、隧道、桥架、竖井等多种方式。地下敷设时电缆局部可能完全浸于水 中;直埋与高地下水位地区的电缆可能经常或周期性的被水浸泡。 3.2 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安装以后不大于 15 倍电缆的实际外径。 控制电缆铜带屏蔽缠绕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2 倍,其余结构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6 倍。 4、运行要求 4.1 持续运行时电力电缆导体的最高额定运行温度不超过 90℃。 4.2 短路时(持续时间不超过 5 秒)电力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 250℃。 四 、技术要求 1) 聚乙烯绝缘仪表用计算机信号软电缆 1 名称 :聚乙烯绝缘仪表用计算机信号软电缆 IC-MPA:多对两芯/三芯铜芯聚乙烯绝缘、阻燃聚氯乙烯护套,对绞铜丝编织分/总屏蔽计算机电缆。 IC-SA:单对两芯/三芯铜芯聚乙烯绝缘、阻燃聚氯乙烯护套,对绞铜丝编织分/总屏蔽计算机电缆。 ZR-DJYPVPR: 多股对绞铜芯聚乙烯绝缘、阻燃聚氯乙烯护套、铜线编织分、总屏蔽计算机软电缆。 2.使用条件 2.1 额定电压 U0/U: 300/500V 2.2 运行要求 电缆导体的长期运行温度为 70℃;短路时(最长不超过) 160℃。 敷设时允许弯曲半径:软结构、铜丝屏蔽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6 倍;钢带铠装、钢丝铠装、铜带屏蔽不小 于电缆外径的 12 倍。 2.3 运行环境条件 2.3.1 电缆在导体额定运行温度下,其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 30 年。 2.3.2 敷设环境有室内、电缆槽、桥架等方式。 2.3.3 最低敷设温度:移动敷设 0℃;固定敷设-15℃。 3、技术条件 3.1 导体 3.1.1 导体均采用 TR 型多股圆铜线绞合而成,铜线的性能和外观符合 GB/T3956 中的 5 类规定要求(下 表供参考选择):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结构 mm 20℃时导体最大直流电阻Ω/km 0.75 24/0.20 26.0 1.0 32/0.20 19.5 1.5 30/0.25 13.3 2.5 49/0.25 7.98 3.1.2 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等,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3.2 绝缘 3.2.1 绝缘为聚乙烯材料挤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防潮,耐酸碱、油,介电常数小等特性,挤包在导 体的绝缘性能符合 JB/T13486-2018 标准中的规定。 3.2.2 绝缘标称厚度应满足标准 JB/T13486-2018 中的规定。绝缘厚度平均值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绝缘 层横断面上任一点最薄点的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的 90%-0.1mm。 3.2.3 绝缘层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容易剥离,绝缘层应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无机械损伤。 3.2.4 绝缘线芯应能经受 GB/T3048.9 中规定的 6 kV 工频交流火花试验, 作为生产过程中对绝缘质量检查, 且绝缘上每一点经受时间不少于 0.2 秒。 3.2.5 绝缘线芯的识别方法: 单线组电缆:两芯为黑、白;三芯为黑、白、红。多线组电缆:每对绞组进行分色带标识区分。必要时 采用带有数字编号的聚酯带进行辅助区分。聚酯带上的数码与绝缘线芯上的数码需保持一致。 3.3 对绞、对屏蔽 3.3.1 将二根或三根绝缘线芯绞合成线组,绞合节距范围 90mm~120mm;单线组电缆对绞时间隙处需用 适用电缆要求的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圆整。 3.3.2 绞合线组外应绕包一层适应电缆绕包要求的材料扎紧。 3.4 分屏蔽层 铜带采用 0.05~0.15mm 软通带重叠绕包,重叠率不小于 15%;铜线编织屏蔽或镀锡软铜线编织,其密度 不应小于 80%。 3.5 总成缆 3.5.1 二个及以上对屏蔽线组需按顺序绞合在一起,并用一层适应电缆要求的绕包带重叠反向绕包扎紧, 最外层绞合方向为右向。 3.5.2 总成缆节距长度不大于缆芯直径的 20 倍,且节距应基本均匀一致。 3.5.3 为使电缆外观圆整,总成缆时根据不同电缆规格适当填充,填充材料应为应电缆要求的非吸湿性的 材料,并能满足电缆工作温度需要。 3.6 总屏蔽层 铜带采用 0.05~0.15mm 软通带重叠绕包,重叠率不小于 15%;铜线编织屏蔽或镀锡软铜线编织,其密度 不应小于 80%。 3.7 外护套 3.7.1 外护套采用 70℃黑色阻燃聚氯乙烯护套料挤包,护套表面光洁、圆整。护套标称厚度符合 JB/T13486-2018 标准中规定,任一点最小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 85%-0.10mm。 3.7.2 外护套表面紧实、圆整,其横断面无肉眼可见的砂眼、杂质和气泡以及未塑化好和焦化等现象。 3.8 成品电缆和护套上印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导体截面、额定电压、制作年份、长度等的连续标志, 不准出现跳号,前后两个完整连续标志间的距离小于等 1000mm,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 3.9 单根电缆长度内不得有接头。 3.10 成品电缆的交货长度不允许负误差。 4、主要技术参数 4.1 20℃时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 GB/T3956 中的 5 类规定要求。 4.2 交流电压试验:在室温下,成品电缆的导体之间,导体与屏蔽、铠装之间施加工频交流 2000V,5min 时,绝缘不击穿。 4.3 工作电容≤90pF/m;电容不平衡≤1pF/m;电感/电阻≤25μH/m;屏蔽抑制系数≤0.01。 4.4 20℃时绝缘电阻:≥5000MΩ.km(阻燃型) ,≥1000MΩ.km。 4.5 电缆阻燃性能通过 GB/T18380-2001 中 C 类规定要求。 2)聚乙烯绝缘本安仪表信号软电缆 1 名称 IC-MPiA: 多对两芯/三芯铜芯聚乙烯绝缘、阻燃聚氯乙烯护套,对绞铜丝编织分/总屏蔽本安计算机电缆。 2.执行标准 GB/T3956-1997 《电缆的导体》 GB/T2952-1989 《电缆外护层》 GB/T3048-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2951-1997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18380-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IEC60331:1970 《电缆的耐火特性》 IEC60332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BS5308 《供内部安全系统用检测仪器电缆》 3.使用条件 3.1 额定电压:交流 250V。 3.2 运行要求 电缆导体的长期运行温度为 70℃;短路时(最长不超过 5 秒)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 160℃。 敷设时允许弯曲半径:软结构、铜丝屏蔽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6 倍;钢带铠装、钢丝铠装、铜带屏蔽不小 于电缆外径的 12 倍。 3.3 运行环境条件 3.3.1 电缆在导体额定运行温度下,其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 30 年。 3.3.2 敷设环境有室内、电缆槽、桥架等方式。 3.3.3 最低敷设温度:移动敷设 0℃;固定敷设-15℃。 4、技术参数 4.1 导体 4.1.1 所有信号电缆导体均采用 TR 型多股圆铜线绞合而成,铜线的性能和外观符合 GB/T3956 中的 5 类 规定要求。 4.1.2 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等,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4.1.3 屏蔽抑制系数:≤0.01。 4.1.4 试验电压:2000V/min。 4.2 绝缘 4.2.1 绝缘为聚乙烯(PE)材料挤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防潮,耐酸碱、油,介电常数小等特性,挤 包在导体的绝缘性能不低于国标或行业标准中的规定。 4.2.2 绝缘标称厚度应不低于国标或行业标准中的规定。绝缘厚度平均值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绝缘层横 断面上任一点最薄点的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的 90%-0.1mm。 4.2.3 绝缘层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容易剥离,绝缘层应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无机械损伤。 4.2.4 绝缘线芯应能经受 GB/T3048.9 中规定的 6 kV 工频交流火花试验, 作为生产过程中对绝缘质量检查, 且绝缘上每一点经受时间不少于 0.2 秒。 4.2.5 绝缘线芯的识别方法: 单线组电缆:两芯为黑、白;三芯为黑、白、红。多线组电缆:每对绞组进行分色带标识区分。必要时 采用带有数字编号的聚酯带进行辅助区分。聚酯带上的数码与绝缘线芯上的数码需保持一致。 4.3 对绞、对屏蔽 4.3.1 将二根或三根绝缘线芯绞合成线组,绞合节距范围 90mm~120mm;单线组电缆对绞时间隙处需用 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圆整。 4.3.2 绞合线组外应绕包一层聚酯带或适应电缆绕包要求的材料扎紧。 4.4 分屏蔽层 铜带采用 0.05~0.15mm 软通带重叠绕包,重叠率不小于 15%;铜线编织屏蔽或镀锡软铜线编织,其密度 不应小于 80%。 4.5 总成缆 4.5.1 二个及以上对屏蔽线组需按顺序绞合在一起,并用一层聚酯带重叠反向绕包扎紧,最外层绞合方向 为右向。 4.5.2 总成缆节距长度不大于缆芯直径的 20 倍,且节距应基本均匀一致。 4.5.3 为使电缆外观圆整,总成缆时根据不同电缆规格适当填充,填充材料应为非吸湿性的材料,并能满 足电缆工作温度需要。 4.6 总屏蔽层 铜带采用 0.05~0.15mm 软通带重叠绕包,重叠率不小于 15%;铜线编织屏蔽或镀锡软铜线编织,其密度 不应小于 80%。 4.7 外护套 4.7.1 外护套采用 70℃阻燃蓝色聚氯乙烯(PVC)护套料挤包,护套表面光洁、圆整。护套标称厚度符合 不低于国标或行业标准中规定,任一点最小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 85%-0.1mm。 4.7.2 外护套表面紧实、圆整,其横断面无肉眼可见的砂眼、杂质和气泡以及未塑化好和焦化等现象。 4.8 电缆标志 4.8.1 成品电缆的护套上至少应喷印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规格(芯数×导体截面)、额定电压等连续 标志。(其它标志如:计米长度、制造年份,按合同中要求喷印),前后两个完整标志间的距离应不大于 1m,标志应字迹清楚、准确,容易辨认、耐擦。 4.9 20℃时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 GB/T3956 中的 5 类的规定要求。 标称截面积 mm2 20℃时导体最大直流电阻Ω/km(单根导体/多股绞合导体) 0.5 36.0/39.0 0.75 24.5/26.0 1.0 18.1/19.5 1.5 12.1/13.3 2.5 7.41/7.98 4.10 20℃绝缘电阻 ≥5000MΩ.km(阻燃型),≥1000MΩ.km。 4.11 交流耐压试验 电压施加在导体之间和导体与屏蔽或铠装之间应能经受交流 500HZ,2000V,5min,绝缘不击穿。 4.12 工作电容(1kHZ)相邻线芯之间的工作电容在 1kHZ 下不超过 80pF/m; 电容不平衡不超过: 1 pF/m; 电阻电感比: ≤25μH/m 分布电感: ≤0.6μH/m; 抗电磁干扰(400A/m): ≤5mV; 抗静电干扰(静电电压 20KV): ≤1V; 4.13 成品电缆成束阻燃性能符合 GB/T18380 中的 C 类规定要求。 4.14 成品电缆和护套上印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导体截面、额定电压、制作年份、长度等的连续标志, 不准出现跳号,前后两个完整连续标志间的距离小于等 1000mm,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 4.15 单根电缆长度内不得有接头。 4.16 成品电缆的交货长度不允许负误差。 3)额定电压 0.6/1kV 交联聚氯乙稀绝缘屏蔽控制电力电缆 1 名称 ZJ-YJ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力电缆 IC-CA: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2.执行标准 GB/T12706-2020《额定电压 1kV(Um=1.2kV)到 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GB/T295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6995-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GB/T18380-2008《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3.使用条件 3.1 电缆导体额定运行温度为 90℃。 3.2 短路时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 250℃。 3.3 短路持续时间不超过 5s。 4、技术参数 4.1 导体 导体采用实芯(6mm2 及以下),绞合(紧压)圆形或成型导体。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绝缘的 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导体结构、性能符合 GB/T3956-2008 标准要求。 4.2 绝缘 交联聚乙烯绝缘标称厚度符合 GB/T12706-2020 标准要求。绝缘挤包厚度均匀,性能符合 GB/T12706- 2020 标准要求。 4.3 填充与内衬层 多芯电缆成缆间隙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填充紧密无空隙。电缆成缆后外型圆整。 填充和内衬层材料与电缆工作温度相适应,并对绝缘材料不产生有害影响。 4.4 外护套 电缆外护套采用 90℃阻燃聚氯乙烯(PVC)护套料挤包。外护套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标称厚度符合 GB/T12706-2020 标准要求。 4.5 成品电缆标志 成品电缆的外护套表面有制造厂名、电缆型号、额定电压、规格和计米长度等的连续标志,一个完整标 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始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 500mm。标志字迹清晰、易辨,符合 GB/T6995 标准要求。 4.6 电缆阻燃性能 成品电缆阻燃性能满足 GB/T18380-2008 标准规定的成束燃烧 C 类试验要求。 五、电缆试验要求 电缆型式、抽样试验、例行试验的项目和方法,应符合 GB12706 和 IEC60502 等有关规定。绝缘层含 有杂质以及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界面突起、凹陷的限制项,则应按本技术条件条款要求,其抽样试验的测 定方法可参照 CSBTS/TC213-01 中附录 B 的规定。电缆在制造、处理、试验、检验过程中,招标方有权 监造和见证,投标方不得拒绝,招标方技术人员的工作不对投标方产品质量负责。在出厂和抽样试验前 30 天,投标方应通知招标方见证,招标方应在 10 天内答复投标方是否去见证。如招标方放弃见证,则投标 方应把所有的试验以试验报告的形式提交招标方。 1、例行试验 每批电缆出厂前,制造厂必须对每盘电缆按 GB 12706 、IEC60502 以及本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出厂例行 试验。出厂试验报告送达招标方。 例行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标准 1 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直流电阻应不大于 GB/T3956 2 交流电压试验 2.5 U0+2kV(3.5kV) 、5min 不击穿 3 外护层火花试验 应符合 GB2952.1 中第 8.3.1 条的规定 2、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应按 GB 12706、IEC60502 及下表进行。并将试验报告提交招标方。 抽样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标准 1 结构检查 应符合本技术条款 2 热延伸试验 应按 GB 12706.1 中 15.4 条的规定 3 例行试验部分内容 见上表 3、型式试验 如投标方已对同型号电缆按同一标准进行过型式试验,并且符合规定,则可用检测报告代替。 型号说明; 七、验收 1、 一次 订货总长 度较长(2 公里),应 赴厂方验 货; 2、 验收人员应检查全部出厂试验报告,但不签署任何确认文件,不承担招标方对产品质量应负的检验 责任。 3 、验收人员制定抽试样品,抽试频度按照 GB 12706 执行,试验及样品全部由厂方承担。 4、 投标方提供的每根电缆都要留取 1.5 米样品,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测,如检测结果不合格, 取消中标资格,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八、包装及贮运 1、 电缆应卷绕在电缆盘上交货,电缆外包装应牢固可靠,便于运输。 2、 电缆两端必须有可靠的密封防潮保护。 3、 电缆盘上应标明:盘号、电缆型号、规格、长度、毛重、厂名、滚动方向及其它注事项。 4 、交付的每盘电缆必须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书,试验报告应提交招标方。 九、技术服务 1、项目管理:投标方应指定负责本工程的项目联系人,负责本项目的各项工作,如设计制造、图纸文件、 工厂检查、包装运输、现场安装、调试验收、交底培训等。 2、现场服务: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投标方应派出常驻工程现场的人员,指导、安装、调试,提供现场服 务,并按标准要求检查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