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关于做好第二批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工作的通知.doc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 教办职成〔2023〕49号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第二批职业院校 精准服务产业发展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工 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 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22〕196号)要 求,我厅拟于近期开展第二批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 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以下简称“双论证”)工作,现就有关事 宜通知如下。 一、论证对象 未参与首批“双论证”的高等职业院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 1 — 均须参加第二批“双论证”工作。 二、论证内容 论证内容须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 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 〔2022〕196号)相关要求执行。 三、论证程序及材料报送 (一)高等职业院校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第二批“双论 证”工作的高等职业院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论证内 容及相关要求,全面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论证,形成 并上报符合校情的《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 调整优化论证报告》(参考模板见附件1)和《职业院校精准服 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信息表》(附件2)。 以上材料电子版(附件1和附件2分别为独立文档,各含WORD 版和PDF版两种格式,其中PDF版须含加盖公章)以学校为单位于4 月20日前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命名为“XX学校‘双论证’报告”。 (二)市县中等职业学校。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 县(市)教育局应在首批“双论证”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以第二 批“双论证”工作为契机,结合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 设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中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和专业结 构调整优化的指导。根据所辖中职学校“双论证”情况,各地教 育局须形成并上报《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 调整优化论证报告》(参考模板见附件3)以及《职业院校精准 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信息表》(附件4) 。 以上材料电子版(附件3和附件4分别为独立文档,各含WORD 版和PDF版两种格式,其中PDF版须含加盖公章)以省辖市、济源 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为单位于3月31日前发送至指定邮 箱,邮件命名为“XX市(县)‘双论证’报告”。各地所辖中职 学校论证报告由教育局留存掌握,无须上报。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抓紧落实。参与第二批“双论证”的学校要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压实政治责任,将“双论证”作 为提升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抓手,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和我省对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 政策要求,加强整体谋划和统筹协调,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推动 学校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办学特色。 (二)聚焦问题,突出重点。首批30所职业院校经过“双论 证”,办学定位更加清晰、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参与第二批“双论证”的学校要主动与 首批学校加强沟通,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产业“需求”和学校 “供给”的系统调研,聚焦发现学校服务产业发展、专业结构调整 优化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面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专业 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切实把论证做深做实做细。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各学校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 — 3 — 本校“双论证”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要带头加强学习、调研论证, 深入院系和教育教学一线,全面分析现状、查漏补缺要建立 院系与教学、招生、就业、发展规划等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强 化学校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对“双论证”工作的指导,并及 时向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汇报“双论证”意见和工作落实情况。 联系人:魏 恒 任 远 电 话 0371-69691878、69691863 邮 箱 weiheng@jyt.henan.gov.cn 附件 1.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 论证报告(参考模板) 2.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 论证信息表 3.XX市(县)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 构调整优化论证报告(参考模板) 4.XX市(县)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 构调整优化论证信息表 2023年2月24日河南省教育 厅办公室 依申请公开 2023年2月27日印发 — 5 — 附件1 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调 整优化论证报告参考模板 (学校名称,加盖公章) 目录(含页码)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发展历史沿革、办学基本条件数据等 二、学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 (一)学校基本办学定位 依据省政府或市政府在学校批复时对学校的办学定位,落实国 家或省、市级相关行业产业主管部门对学校发展的功能定位参照 学校所在地政府对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发展定位,围绕学校 “十四五”期间的各项发展规划,全方位明确学校精准面向服务的 行业和产业。所有关于学校定位、规划的要求和表述都要有所出处 、论证严密,务必主要从学校定位的“应然”属性精准分析确定 学校应该主要服务的行业产业,坚决避免完全从学校招生规模、专 业设置等“实然”属性分析目前实际主要面向服务的行业产业。 (二)服务行业产业现状 根据学校主要面向的行业产业定位,分析我省相关行业产业 发展现状和趋势,明确省委、省政府对行业产业发展的规划要求,并 从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技术研发、服务能力、校企合作、产教 融合以及学校在全国、全省同类院校和产业领域中的影响力等方 面全方位论证学校当前服务产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就业竞争 、同类院校对比等内容分析应建立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须有 科学严谨的数据分析作为重要支撑。 (三)学校与产业匹配论证意见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从专业、规模、就业等多方面论证学校 目前面向服务的行业产业是否与学校的基本办学定位相匹配。与 此同时,以学校“应然”属性为目标和努力方向,以学校“实然”现 状为工作基础和出发点,紧密围绕全省、行业(部门)和地方产 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重点落实教育“十四五”规划、人力 资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科学 精准确定并写明学校“十四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服务的 行业产业。 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 (一)学校专业设置情况 全面分析学校当前专业结构 (二)学校专业建设情况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落实情况,骨干专业群组成情 况,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等。对于专业群的相关内容,要写明 — 7 — 专业群名称、组成及主要服务的行业产业。 (三)专业结构优化论证意见 根据学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中确定的学校主要服务的行 业产业,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校 企合作企业类型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分析论证学校专 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明确学校“十四五”期间和今后一 个时期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分析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 时,须明确专业设置(包含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新 专业,已有专业改造或撤并淘汰等相关论证谋划内容等)、重点建 设的专业群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双论证”意见明确下步优化整改工作打算,须明确相关 配套文件及方案举措。 附件2 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信息表 学校(盖章) 填表人及联系电话 学校应服务的产业行业(应然状态) 学校名 称 所在 地 备注 产业 行业 产业名称、 服务产业 的具体内容 (不超过 300字) 行业名 称 产业2 行业2 专业(群)设置 对应的骨 干专业群 对应的骨 干专业 专业群1(专业1、专 业2……)、专业群2( ) XX个专业(专业1、专 业2……) 服务产业行业现状(实然状态) 产业 产业名称、服 务产 业 的 具 体 内 容(不 超过300字) 行业 行业名 称 专业(群)设置 对应的 骨干专 业群 对应的 骨干专 业 专业群1(专 业1、专业2… …)、专业群2 ( ) XX个专业(专 业1、专业2 ) 1.“产业”列中 “产业名称”的表述可参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服务产业的具体内 容”须结合服务产业的环节、具体方向、产品等信息,进行具体深入的描述 2.“行业”列应与“主要服务的产业”列相关,行业名称的表述可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2017年7月)“表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的“中类”类别名称 3.“对应的骨干专业群”列中,专业群名称以构成专业群的骨干专业命名,群内专业不超过5个,省级“双高工 程”建设学校填报专业群数量不超过5个,其他学校填报专业群数量不超过3个,其中国家和省级高水平专业 群必须填写并在表中标注为“国双高”或“省双高”。填报多个专业群的,按优先顺序依次填报 4.“对应的骨干专业”列应与“产业”“行业”列呈对应关系,具体专业名称应为《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规范全称信息,按优先建设顺序依次填报 附件3 XX市(县)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 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报告参考模板 (市县教育局名称,加盖公章) 目录(须含页码)一、地方“双论证”工作开展情 况 须对本地的参与论证人员、论证时间、论证结果、论证结果应 用及阶段成效等情况作出总体说明 二、市(县)基本情况 分析市(县)产业、行业发展情况,中职学校布局及与产业的 匹配情况、学校服务产业、行业情况,本地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及与产业的匹配情况。须写明本地主导产业;在学校布局描述上, — 8 — 须包含本地所有中职学校;有量化数据支撑 二、市(县)学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 (一)学校基本办学定位 根据本地政府对中职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发展定位结 合本地学校自身发展规划,全方位明确学校精准面向服务的行业 和产业。所有关于学校定位、规划的要求和表述都要有所出处、论证 严密,务必主要从学校定位的“应然”属性精准分析确定学 校应该主要服务的行业产业,坚决避免完全从学校招生规模、专业 设置等“实然”属性分析目前实际主要面向服务的行业产业 (二)服务行业产业现状 结合本地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本地政府对行 业产业发展的规划要求,重点从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技术研发、服 务能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学校在全国、全省同类院校和 产业领域中的影响力等方面全方位论证本地中职学校当前服务产 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就业竞争、同类院校对比等内容分析应 建立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须有科学严谨的数据分析作为重 要支撑 (三)学校与产业匹配论证意见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从专业、规模、就业等多方面论证本地中 职学校目前面向服务的行业产业是否与学校的基本办学定位相匹配 。与此同时,以学校“应然”属性为目标和努力方向,以学校“ 实然”现状为工作基础和出发点,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的“十四 五”规划,重点落实教育“十四五”规划、人力资源发展“十四 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并写明学校“十 四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服务的行业产业 三、市(县)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 (一)学校专业设置情况 全面分析本地中职学校当前专业结构 (二)学校专业建设情况 — 11 —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落实情况,骨干专业群组成情 况,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等。对于专业群的相关内容,要写明专 业群名称、组成及主要服务的行业产业 (三)专业结构优化论证意见 根据学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中确定的学校主要服务的行 业产业,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校 企合作企业类型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分析论证学校专 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明确本地学校“十四五”期间和今 后一个时期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分析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 方向时,须明确专业设置(包含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谋划布 局新专业,已有专业改造或撤并淘汰等相关论证谋划内容等)、重 点建设的专业群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双论证”结果阶段应用成效,明确下步优化整改工作打 算,须明确相关配套文件及方案举措 — 10 — 附件4 XX市(县)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信息表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序 号 学 校 名 称 学校负责 人联系 电话 学校应服务的产业行业(应然状态) 产业 产业名称、 服务产业 的具体内 容(不超过 300字) 产业2 1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行业 行业名 称 行业2 专业(群)设置 对应的 骨 干专业 对应的 群 骨干专 业 专业群1(专业1、专 业 2)、专业群2() XX个专业(专业1 、专业2 ) 服务产业行业现状(实然状态) 产业 产业名称 服务产业 的具体内 容 (不超过 300字) 行 业 行 业 名 称 专业(群)设置 对应的 骨 干专业 对应的 群 骨干专 业 专业群1(专业1、专 业2 )、专业群2( ) XX个专业(专业1、 专业2 ) 2 备注 1.本表中须包含市(县)所有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招生资格的中职学校 2.“产业”列中“产业名称”的表述可参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服务产业的具体内容” 须结合服务产业的环节、具体方向、产品等信息,进行具体深入的描述 3.“行业”列应与“主要服务的产业”列相关,行业名称的表述可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2017年7月)“表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的“中类”类别名称 4.“对应的骨干专业群”列中,专业群名称以构成专业群的骨干专业命名,群内专业不超过5个,省级“双高工 程”建设学校填报专业群数量不超过5个,其他学校填报专业群数量不超过3个,其中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必须 填写并在表中标注为“省双高”。填报多个专业群的,按优先、顺序依次填报 5.“对应的骨干专业”列应与“产业”“行业”列呈对应关系,具体专业名称应为《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规范全称信息,按优先建设顺序依次填报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