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7、辽宁省教育厅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摘要).doc

[驱逐]expel5 页 34 KB下载文档
7、辽宁省教育厅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摘要).doc7、辽宁省教育厅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摘要).doc7、辽宁省教育厅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摘要).doc7、辽宁省教育厅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摘要).doc7、辽宁省教育厅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摘要).doc
当前文档共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7、辽宁省教育厅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摘要).doc

辽宁省教育厅 2006 年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摘要) 辽教发[2006]024 号 各市教育局、有关职业院校: 2006 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 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 施《辽宁省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强德育工作,深化教 育教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为老工 业基地振兴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服务。 一、学校宣传和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省职业教育 工作会议精神 二、筹备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全省职业教育“十一 五”发展规划 三、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四、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内涵质量提升工程,提高全省职教中心的 办学水平 五、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 设 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通知》 ,实施“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切实改善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职业技 能。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工作,2006 年,全省在装备制造 业、现代服务业等紧缺人才培养领域再建成 20 个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 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重点建设 10 个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力争 20 个项目进入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项目库。 六、开展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工作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 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突出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根据我省支柱产业、 主导行业、基础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带动职 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各市要依据当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加 强对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和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2006 年,全省力争建成 25 个中等职业教育 品牌专业;在高职院校中遴选 40 个示范性专业,推出 30 门精品课程。 七、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大课程整合力度。课程改 革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形成学生的岗位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构建适应产业调整、科技进步、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 体系。2006 年力争推出 20 门省级精品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八、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积极创建职业教育示范性院 校 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国家级重点学校评估工作,创建一批适 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办学条件优越、教育教学质量高、规模 较大、社会效益好的职业院校。创建示范性职业院校要把实现“工学 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开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示范校 建设工作,建成 4 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争取 1 所进入国家高职示 范校行列。 九、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 设 以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坚持覆盖全省中等职 业教育、联系企业、服务社会的职业教育信息网络,不断提高现代信 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水平,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 2006 年开通辽宁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建设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 息库,力争建成 25 个模拟教学系统。 十、实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高学历层 次。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的制度,研究提出职 业院校聘请兼职教师的措施和办法。继续推进职教师资基地的建设, 开展以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骨干教师、紧缺专业师资、农村职教中 心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培训项目。2006 年继续建设 4 个高职专业教师培 训基地,对 500 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十一、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德育工作 深入贯彻实施中央 8 号文件和 16 号文件,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 道德建设和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十二、实施“普惠制”就业培训计划,为就业再就业服务 全面推进普惠制就业培训是解决我省就业结构性和总量性矛盾, 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 资源优势的具体措施。2006 年,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普 惠制”就业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制定“普惠制”就业培训计划。年 内为依托职业院校建立的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挂牌,力争完成培训 10 万人的任务。 十三、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 继续实施国务院六部门“阳光工程”和“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 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农民工培训,形成以 职教中心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2006 年,力争完成 15 人 次的培训任务。继续推进初中后“9+1 培训”工作,2006 年,力争完 成 10 万人的培训任务。 十四、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多种形 式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培训 重点抓好一批行业企业展开职工教育的典型,做好职工教育统计 工作。动员组织职业院校和成人学校,积极开展失业人员、转岗人员 培训。2006 年,在全省建成 15 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十五、加快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 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切入点,推动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 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能训练,强化 职业能力培养。要主动加强与劳动保障、人事、有关行业部门的沟通 配合,进一步推进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培 训证书工作。2006 年,力争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 能鉴定机构,学生在考核合格后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 证书。 十六、加快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 制定 2006 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家庭贫困学生助学工作实施方案,指 导和推动市、县和职业院校做好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工作。 十七、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 完善学生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机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以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为 目标,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把学生就业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 平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