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史研究”工作简报(二).doc
工作简报 (2014 年 3 月 30 日) 2013 年,刘大椿教授主持的“科学哲学史研究”(项目编号 12&ZD116)课 题组着力完成两项工作:(1)形成提纲,(2)发表阶段性成果。目前,课题已 经进入初稿写作工作,一切进展顺利。 2012 年 12 月 21 日,刘大椿教授在图书馆专家会议室主持召开了课题组工 作会议,讨论如何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出精品为目标,形成课题下一步 的工作方案。各子课题负责人以及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 2013 年 9 月 6 日,课题组召开“‘从辩护到审度:科技时代如何看待科学’ 高阶研讨会”(专文简报) ,就科学哲学史的基本脉络和走向进行集中研讨,全国 最重要的科技哲学博士点负责人或资深教授参会,受到各方关注,会后发表了一 系列文章。 2013 年 2 月至 2014 年 3 月,又通过邮件往来、个别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 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前后形成课题研究提纲 6 稿,最终于 2014 年 3 月定稿。 2014 年 3 月 12 日,刘大椿教授召集子课题负责人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课 题组工作会议,对基本完善的研究提纲进行讨论,并部署接下来的初稿写作工作, 拟于 2014 年 9 月提出《科学哲学史研究》初稿。 截至 2014 年 3 月,课题组成员发表的阶段性成果有(附所有发表成果的电 子版): 1. 刘大椿:科技时代如何看待科学,解放日报,2012-11-24,新华文摘 2013 (2)全文转载 2. 刘大椿:科学哲学史的结构和问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3),新 华文摘 2014(4)全文转载 3. 《哲学分析》杂志 2013(6)一组撰稿共 6 篇: (1)刘大椿:另类、审度、文化科学及其他 (2)吴国盛:走向第二种科学哲学 (3)吴彤:评刘大椿教授的“另类科学哲学”思想 (4)成素梅:科学哲学:脉络与走向 1 (5)肖显静:科学以及科学文化 (6)赵俊海、刘永谋:“从辩护到审度:科技时代如何看待科学”研讨会 综述 4. 段伟文:从科学活动论到对科学的审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6) 5. 邱德胜:科学家如何建构科学论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5) 6. 邱德胜:科学知识的不同建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4) 7. 李彤宇:论八十年代中国的西方科学哲学翻译运动,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3(5) 以上发表论文总计 12 篇,其中 2 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此外,课题 组成员还就相关问题举办多场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其中,刘大椿 2014 年 3 月 29 日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七届三次理事会上就科学哲学史问题进行了专场 学术报告。总之,课题组的研究业已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拟再接再厉,争取 申请课题研究成果免检。 (“科学哲学史研究” (项目编号 12&ZD116)课题组供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