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工信〔2017〕147号--关于印发许昌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许工信〔2017〕147 号 许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印发许昌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 与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工信委(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工信办、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改局: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提 升实施方案》,制定了《许昌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 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 年 9 月 11 日 许昌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 提升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 (2016—2020 年)》、《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和《河南省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提升实施方 案》,进一步深化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我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水平,保障消费品 质量安全,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 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 高发展质量为中心,突出标准引领,创新质量供给,大力开展 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以技术、 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着力增品种、 提品质、创品牌,促进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和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 2020 年,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消费品和装备产品的 质量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0- 2.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 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质量风险有效控制,企业的技术装 备水平和员工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3.品牌培育成效明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品牌建设能力 的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企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数量明显 增多,知名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标准引领,提升标准水平。提高标准供给水平。 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严于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和档次,提升标准水平,树立行业标杆,引领技术发展,增加 标准供给。深入开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等 创建活动,在重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领域创建一批标准化 示范区,以点带面,加快推进标准的推广实施。 (二)强化以质取胜,提升质量水平。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加强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在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领域打造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优化质量 公共服务。培育标准化、检验检测、品牌建设等新兴质量服 务业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创新“互联 网+质量服务”模式,推进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 源、设备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 -1- 续发展。 (三)强化主体责任,发挥企业作用。推广精益制造。实 施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三品”工程,推动“增品种、提品质、 创品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引导企业实施精细化 质量管理,积极推广和运用精益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卓越 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企业质量意识,严格 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全面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 开,公开产品质量承诺,提高标准信息透明度。 增强创新能力。 建立标准化和质量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 加大标准研制投入,发挥标准创新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 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三、重点领域 (一)消费品领域。 1.食品及相关产品。 加大食品安全标准制贯彻执行力度, 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加快食品 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重点围绕低温肉制品、 速冻面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等冷链食品,饮料、主流休 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等休闲食品,特色调味品、特色地产品 等特色食品和许烟许酒等食品产业,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 产过程关键点控制规范,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食品工业产业 化发展。重点组织肉制品、面制品、食用油、乳制品、白酒 行业企业开展对标及产品品质对比活动,推动产品质量标准 -2- 提升和产品改进。配合食药监部门、质监部门、卫生部门加 大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逐步提升市场准 入门槛,及时发布消费预警,遏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2.服装服饰产品。发挥我市纺织和服装服饰产业的基础 优势,坚持新型制造、精品制造、高端制造,做强纺织业, 做大服装业。支持裕丰纺织、凯豫纺织、正和纺织、康淇实 业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鄢陵医用绵纱产业集群、鄢陵箱包 产业集群、许昌纺织品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园区发展壮大, 积极培育服装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西服、高档色织衬衫、 牛仔系列服装、时装、职业装、针织服装、休闲运动装、童 装和羽绒服等 9 大类服装研发生产。优化完善标准体系,研 制关键技术标准,提高新型纤维、优质棉麻毛、高端羊绒丝 绸皮革等材料质量要求,规范纺织产品防水、防风、保温、 抗菌等功能性要求,制造高端精品。依托重点服装龙头企业, 加快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形成集服装流行趋势、纺织新 材料、流行面料和服装品牌等于一体的设计平台。 3.现代家居产品。以长葛市现代家居产业集群、禹州市 家用陶瓷产业为依托,带动全市现代家居产业协同发展,支 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带动家具产业向高端攀升。发展定制 家具、整体厨卫、全屋定制、有文化创意的休闲家具、环保 健康儿童家具和具有特殊功能的老年人家具。依托统一电器 公司,逐步完善家电制冷产业链条。 -3- 4.智能终端产品。以创琦公司为引领,以我市云计算中 心为支撑,积极引进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和互联网技术企业, 聚焦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服务三个 重点领域,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营造“硬件+软件+ 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我省重要的智能终端 研发生产基地。加快建立地方标准体系,在智能终端、智能 硬件、光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打造行业创 新中心或平台,开展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建立产 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 5.妇幼及健康养老产品。严格执行儿童玩具、婴儿纸尿 裤、婴儿安抚用品、儿童家具、儿童服装鞋帽等儿童用品和 中小学生学习用品安全标准,完善质量监管体系,防止有毒 有害物质超标。加快开展妇女用哺育用品、卫生用品、家用 美容美发用品、老年人用品、康复辅助器具用品等标准化工 作,提升自主品牌的质量水平,推进相关产品便利化、精细化、 品质化。 6.传统文化产品。弘扬许昌传统文化,加强对我市非遗 民俗、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创意设计、地理标志产品等传 统文化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 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加快自主创新、 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品牌文化附加值,推动传统文化产品实 现产业化、规模化、差异化发展。围绕钧瓷、工艺发、刺绣 -4- 等特色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和贴近生活的实用工艺品等, 加大标准制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在确保传统文化 特色、地域特色和传统工艺特色的前提下,推进生产流程和 产品质量标准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以标准化手 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重科技在传统文化产 品设计、生产、制作中的运用,提高文化产品科技含量。 (二)装备制造领域。 1.输变电装备。依托许继集团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主动 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以及森源电气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 平台,强化电力电子应用、超导材料应用等基础技术研究, 加快突破非晶合金铁芯技术、智能微电网技术等,加强特高 压交直流输电装备、大容量变压器、新能源发电装备等产品 研制和试验验证能力建设,以大容量、特高压、智能化技术 提升输变电装备,以大容量、高效率、高可靠性技术提升新 能源发电装备,全面提升高端电力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2.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坚持市场与技术并重、引进与培 育并举,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及高档数控机床。一是突破关 键技术。依托中锋数控、中瑞机器人、上海明匠、森源电气 等企业,针对产业应用及市场急需,开展机器人系统集成、 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系统研究和制造技术,并实现产业 -5- 化。二是抓好示范项目。协同机器人及数控机床供需双方, 结合我省的机器人“双十百千”示范应用工程,抓好一批 “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的典型应用示 范项目,重点支持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的智能制造 整体解决方案项目,以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3.新能源汽车。构建以整车为龙头,电池、电机和汽车 电子控制系统为核心的产业链体系。一是培育龙头企业。以 森源集团、宏瑞世英、鸿舟车业等企业为龙头,以纯电动乘 用车、商务车、专用车和低速电动汽车为重点,按照“一厂 一策”的原则,为各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提供良好服务, 目前重点是加快推进以森源集团为依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园项目、以黄河集团为依托的石墨烯电池项目、以沃特玛联 盟为依托的锂电池项目建设,跟踪并服务森源纯电动乘用车 资质的申报;二是强化核心零部件环节。依托现有工业企业 拉长产业链条,向电池、电机、电控“大三电”和电转向、 电制动、电空调“小三电”方向延伸,围绕“大三电”、 “小三电”方向,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企业和项目。三是发 展汽车电子系统。依托许继电气、森源电气等企业在电子信 息方面的优势,支持其发展动力总成和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车身电控系统、车联网和车载电子信息系统、汽车总线网络 及嵌入式系统、汽车芯片、传感器及执行器等汽车电子系统。 4.汽车及零部件。依托河南奔马已获得的商用车生产资 质,打造森源商用车产业园,形成轻、中重型货车、商用客 -6- 车、专用车等一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依托许昌远东,精准 对标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领军企业和国际顶尖标准,加 快等速传动轴的中试及规模化生产,通过与美国、德国等国 家已签订的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出口协议,建立 OEM 产 品生产线,尽快在 OEM 出口国注册商标,在扩大自主民族品 牌车型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努力打造国际品牌,把 许昌远东建成国际一流的传动轴领军企业。二是品质提升。 依托定达实业、许昌精工机械、富兴汽配、福瑞特齿轮、日 月神车桥、富康汽配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的汽车齿轮 系列配件、汽车发动机系列配件、变速箱系列配件,逐步形 成由零件到部件,由部件到总成的发展模式,力争在大部件 总成生产上实现突破,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做好现有产品的 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把许昌打造成国内重要的汽 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三是全链条协同。围绕森源重工、宏瑞 石英、鸿舟车业、河南路太、萬翔挂车等整车生产企业,完 善传动轴、玻璃、底盘、轮毂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各环节, 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体系,带动全链条协同发展,形 成集群优势。 5.节能环保装备。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技 术突破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围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 坚任务以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节能环保装备供给。 一是发展新能源装备。依托许继电气、森源电气、大盛微电 等,紧紧围绕各类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加快发展节能电机和 -7- 变压器、工业变频器,开展节能环保装备示范应用,大力推 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光伏、风电、核电等节能 环保装备生产基地;二是研制环保新设备。依托纪年科技园 以及禹州的双发集团、锦程公司和利恒公司等龙头企业,围 绕废气除尘、弥补水、土壤污染治理装备等产业链薄弱环节, 研制废气、废水、废渣等处理的环保设备,发展大气污染治 理装备、废水综合处理装备和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等特色产业, 打造国内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生产基地,建设禹州特色的压 滤设备产业集群。 6.现代农机装备。大力发展粮食和大宗经济作物育、耕、 种、管、收、加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在巩 固收获机械、种植机械等传统农机优势基础上,重点发展高 效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机具、无人植保机、 粮食烘干加工成套设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 部门要高度重视消费品和制造业标准质量提升行动,精心组 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 施。要强化责任落实,对目标任务进行科学分解,纳入工作绩 效考核内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 落实到位。 (二)注重人才培养。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 -8- 人才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大力实施“许昌英才 计划”,营造有利于高端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发展环境,以 加快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培育 一批有专长、善经营、懂管理的领军人才,支持企业重点引 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探索建立高校、科研机 构、企业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 养、专项培训等形式,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复合 型人才。 (三)广泛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 联网等主流媒体,充分发挥技术机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 的作用,加大标准化和质量知识宣传力度,扩大社会普及覆 盖面,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标准化和质量意 识,提升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要大力弘扬具有许昌特色的 先进质量文化,在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企业推广先进的标准化 和质量管理理念。加大质量信息公开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 论,打造“许昌品牌”,树立“许昌质量”的良好形象。 许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9- 2017 年 9 月 11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