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从我做起》.doc
科技创新 从我做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成都山地所的硕士——孙向阳。 2007 年 3 月下旬,我去北京地理所参加复试,结果失败,进行所内调剂。 调剂的老师是一个做碳循环的年轻的副研究员,进门后,我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 绍,然后他很直接的问了我:“你读硕士的目的是什么?”我说:“为了找个更 好的工作。”他立即告诉我:“我们这个专业找不到工作!”我也很简单的说: “那我就再读个博士。”然后又简单的聊了几句,我们的面试就结束了。 后来,我来到了成都山地所,在这里也认识了很多中科院以外的人,他们见 到我大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搞科研的人是不是都很古板,不善言谈,穿着邋 遢,头发蓬乱?”然后我都会进行一番详细的解释。我想,他们是被课本里的科 学家形象误导了。 我现在的导师是王根绪研究员。工作时间见到的他,也是一脸的严肃,似乎 是个不会笑的人。后来我渐渐的明白,这严肃的背后隐藏的是对于科学求知的严 谨,是对于科学的一丝不苟,也饱含着对于科学的那种热爱与执着。抛去工作, 他是一个会说会笑的人,是一个会关心和体贴学生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 人。但是回归工作,他立即会变成那个严肃的科研人。我想,这应该才是外面的 人需要了解的科研人的形象。 这是我认知的故事,那么做出杰出贡献的大科学家们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1、在 1992 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的庆祝赵忠尧九十寿辰的学术报告会 上,李政道博士曾风趣的说:“那年在昆明,我去文化巷赵老师家讨教专业 方面问题,正好碰上赵老师用自行车推了一箱自制香皂准备去送货。和赵老 谈完回家后我想,搞实验物理的人还得自制香皂,推自行车送货上门,太辛 苦了,我还是搞理论物理吧!看来我还真是选对了,有了今天的成就,我还 得谢谢赵老呢!” 2、竺可桢先生的日记大概是 800 万到 900 万字,竺可桢不止一次在日记中写到 英国的小说家版内特的话:“日记的第一要义就是真实,如果不真实,就毫 无意义。几百年后,哪怕是很琐碎的事,都是很宝贵的材料。”竺先生也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给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钱三强与何泽慧是清华大学的同学。1945 年初春季节,年满 32 岁的钱三强 向何泽慧发出了生平第一封求爱信:经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要求。如能 同意,我将等你一同回国。这大概是知识分子中最简短的求爱信了。不久, 钱三强收到了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之后一 同回国。同样是短短的二十五个字,使钱三强如获甘霖。1946 年 4 月 8 日晚, 星期一,巴黎东方饭店。钱三强与何泽慧在中国驻法领事馆办理了婚姻登记, 在这里举行了婚礼 4、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无论是开会、是出差、是赴宴,甚至上厕所, 他都要背一书包书,走到哪里,背到哪里,看到哪里。因而黄先生得到了一 个非常幽默的“尊称”,即“两条腿的书架子”。 5、郭永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1968 年 12 月 5 日,郭 永怀从青海实验基地赴北京汇报,飞机降落时发生坠毁事故,他不幸遇难, 时年 59 岁。飞机失事临难的最后一瞬间,他与警卫员抱在一起,用身体夹住 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 6、一位科学家曾经说出过这样的几段话: “我这样做是对得起人民。一个人在遇到最大的困难的时候,需要一个支持 你的信念。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最大的信念,这些信念可以支持我 们克服一切困难。 ” “我不需要外国人来承认我,我们对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就好。我们对黄 土区的老百姓无愧。我们吃了他们的馒头,我们给他们做了工作。 ” “所以,有人问我们,你几十年来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我说,国家的需 求是支持我们研究的最大的动力” 这个人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先生。 李政道的故事说明,想做大科学家是要学会从别人骑车中找到“偷懒”的捷 径的;竺可桢的故事告诉我们,记琐碎的日记是可以成为大科学家的;钱三强的 故事告诉我们朴实的爱情可以滋生出伟大的事业;黄秉维的故事告诉我们,想成 为真正的科学家,必须读万卷书、破万里路;郭永怀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要 有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刘东生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无国界,但科学 家有国界。 在举国上下欢庆国庆 60 华诞之际,作为中科院的学子,我们将用怎样的故 事来续写中科院成立 60 年之后的辉煌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