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脆弱让人放纵31 页 4.488 MB下载文档
《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当前文档共3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七年 1 目 录 前言………………………………………………………………………………… 1 一、学校基本信息………………………………………………………………… 3 1.校区分布……………………………………………………………………… 4 2.专业设置……………………………………………………………………… 4 3.办学规模……………………………………………………………………… 7 4.招生情况……………………………………………………………………… 7 5.师资力量……………………………………………………………………… 7 6.教学投入……………………………………………………………………… 8 7.硬件设施……………………………………………………………………… 8 8.图书馆………………………………………………………………………… 9 9.教学信息资源………………………………………………………………… 10 二、人才培养目标………………………………………………………………… 11 三、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3 1.教学建设………………………………………………………………… 14 2.教学改革……………………………………………………………………… 15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6 2 1.制度保障……………………………………………………………………… 17 2.监控体系运行情况…………………………………………………………… 17 五、本科教学基本状态…………………………………………………………… 19 1.课程设置……………………………………………………………………… 20 2.实验教学……………………………………………………………………… 20 3.课堂教学规模………………………………………………………………… 20 4.教授授课情况………………………………………………………………… 21 5.学生学习满意度……………………………………………………………… 21 六、人才培养质量………………………………………………………………… 22 1.毕业、学位授予……………………………………………………………… 23 2.学生发展情况………………………………………………………………… 23 3.就业情况……………………………………………………………………… 23 4.用人单位评价………………………………………………………………… 24 5.毕业生成就…………………………………………………………………… 24 七、政校企协同育人……………………………………………………………… 25 附录:本科教学质量数据指标…………………………………………………………27 3 前 言 广东药科大学位于南中国的中心、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州市,是全国三所药 科大学之一。学校前身是创建于 1958 年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 年升 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1994 年更名为广东药学院 ,2016 年 3 月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一直以来,学校秉承“药学中西、医道济世”校训精 神,现已发展成为“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 制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备。拥有广州、中山和云浮(建设中)三大校区, 广州和中山校区占地总面积 1245326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764337 平方米,建有 18 个院(部),2 家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 2 万余人。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 1332 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 员占 7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 52.7%,有博、硕士生导师 297 人,特 聘教授 5 人(其中院士 3 人),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人才 1 人,珠江学者 4 人,国 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 人,国家级、省级“千百十 工程”培养对象 20 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 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 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 1 人,全国模范教师 1 人,全国及南粤优秀教师 20 人,广东省特支计划 2 人,广东省教学名师 3 人,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 5 个等。 医药教育体系完备,撷英育才,硕果累累。有本科专业 44 个,其中有药学、 药物制剂、预防医学 3 个国家特色专业,9 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省级 精品开放课程 22 门;拥有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示范区、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 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子基地、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 在近三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9 项,在广东省 “创新强校工程”中连续 3 年排同类院校前 2。学校以应时需,培养的毕业生得 到社会的充分认可,2016 年本科生的就业率达 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超 99%。 近 60 年来,学校培养了近 8 万名高素质的医药行业毕业生,涌现了大批医药行 业的知名专家、企业家和技术骨干。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 4 范学校” “广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 地”和 “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注重科技创新,服务大健康产业卓有成效。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 ESI 排名 全球前 1%,建有 1 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 3 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 个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拥有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学 4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 5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 1 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1 个省部级及以 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研发创新体系。近 5 年,获省部 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24 项,其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全国创新争先奖 1 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1 项,国家专利优秀奖 1 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1 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 项等。参 与研发 81 个新药产品与技术,产生效益近千亿元。 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海内外 40 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合 作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师资培训等方面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交流关系。学 校具备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目前各类在校留学生 400 多人, 来自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向未来,学校以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药科大学为追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南方药学教育高地、区域医药创新高地和广东大健康产 业服务高地而不懈努力。 5 6 一、学校基本信息 1.校区分布 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大学城校园、赤岗校园、宝岗校园) 、中山校区和云浮 校区(建设中)。 广州校区校园图 中山校区正门图 2.专业设置 学校建有 18 个学院(部),其中在 13 个学院中设置 44 个本科专业,覆盖医 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 7 个学科门类。 7 表.学校专业概况 序 号 专业名称 学科 门类 备注 1 药学 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名牌专业 2 药物制剂 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名牌专业 3 临床药学 医学 制药工程 工学 5 药事管理 理学 6 药物化学 理学 7 药物分析 医学 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8 预防医学 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名牌专业 9 卫生检验 医学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10 临床医学 医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医学检验技术 理学 12 中医学 医学 13 中药学 医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医学 15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医学 16 中药制药 医学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17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18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19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20 电子商务 管理学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21 物流管理 管理学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22 社会工作 法学 23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保险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4 二级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11 临床医学院 14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药学院 医药商学院 24 25 8 医药经济学院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序 号 学科 门类 备注 管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28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9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30 数字媒体技术 工学 31 生物技术 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生物科学 理学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生物制药 工学 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34 海洋药学 理学 35 生物工程 理学 护理学 医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38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39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学 应用化学 理学 英语 文学 康复治疗学 理学 健康服务与管理 管理学 二级学院 专业名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26 统 27 医药信息工程 学院 32 33 36 生命科学与 生物制药学 院 护理学院 37 食品科学学院 40 医药化工学院 41 42 外国语学院 43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健康学院 44 9 3.办学规模 2017 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 21 240 人。其中,本科生 19 918 人,研究生 1 249 人,来华留学生 73 人。本科生在各类全日制在校生中的比例为 93.8%。 4.招生情况 2017 年学校在广东省内招生出档线理科 461 分(排位 88801),文科 501 分 (排位 26832),处于广东省内二本高校前列。其中,理科高出省二本录取最低 控制分数线 101 分,文科高出省二本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83 分。 学校今年面向全国 24 个外省(区、市)招生 481 人,有 16 个省(区、市) 录取的全是第一志愿考生;录取的外省生源中有 424 人是第一志愿,占外省录取 总数的 88%,同时,超过 70%的考生分数超过了当地一本控制线。 作为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药学类、制药工程、临床医学、中医学、医 学检验与技术、中药学等热门专业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远超计划数。录取平均分分 别为:药学 489 分、临床医学 492 分、中医学 489 分、药物制剂 483 分、临床药 学 481 分、制药工程 482 分、医学检验与技术 483 分、中药学 480 分。 5.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更趋合理。2017 年有专任教师 1 332 人,同时有外聘教师 357 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 师的比例为 76.1%,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52.7%,学校生师比 为 16.8 : 1,能较好的满足教学需要。符合主讲教师岗位资格的教师为 100%。 10 6.教学投入 学校本着勤俭办学、厉行节约、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经费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优先保证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 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保证了教学运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等各项工 作的良好进行。 学校重视学生的奖励与资助,2016 年发放各类奖学金、各类助学金及困难 补助、国家助学贷款等总额达 2 773 万元,奖助学生达 14 006 人次,占全日制本 科在校学生总数的 75.9%。 表.2016 年奖学金、助学金发放情况 项 目 资助金额(万元) 资助学生数(人次) 1.政府奖、助学金 1 478 4 355 2.社会奖助学金 14.5 213 3.学校奖学金 381.4 723 4.国家助学贷款 946 1320 5.勤工助学金 86.7 3622 6.临时困难补助 5.1 50 7.硬件设施 学校硬件设施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项 目 2017 年学校办学条件值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 20.2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12 173.6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2 047.4 生均图书(册/生) 94.5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29.6 11 8.图书馆 图书馆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管理决策为宗旨,以创新服务模 式,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扎实推进“文献集成中心”、“情报服 务中心”、“自主学习中心”、“校园文化中心” “知识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为全校读者提供了较好的信息资源服务。 目前,馆藏纸质文献数量突破 200 万册,其中,医药类图书超过 56 万册,占 馆藏总量近 30%,在华南地区医药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全年接待读者约 50.9 万 余人次,年图书流通量 15.7794 万册次。引进高水平的学术文献数据库,包括 SCI(Web of Sciense)、SD(Sciense Direct)、CA(SciFinder)、ACS、CNKI 等, 共 29 个各类学术数据库,学科覆盖率超过 90%,其中医药学科超过 50%。电子图 书达到 48 万种,自建和共享文献数据库 52 个。2017 年的门户网站点击量超过 2081.53 万次,各类数据库使用次数 20968994 万次。 图书馆以文化聚集效应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中心”建设,定期组织图片 展、摄影展、书法展,组织人文讲座及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 素养,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感染作用。 9.教学信息资源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校园网出口聚合总带宽达到 3.0Gbps。网络覆盖全校二级单位、科研教学单位、公共场所、学生宿舍, 3.5 万个接入点。连接各校区、附属医院和校区内所有的办公楼、教学楼和学生宿舍, 为广大师生获取信息、相互沟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 12 表.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网络教学资源 数量 自主学习网站 24 门 教学视频节目 1580 个 质量工程网站 1个 电子图书 120 万 电子期刊 2.6 万种 学校重视通识教育,本学年引进优质在线通识课程 11 门,有 10 000 多人次 选修。 13 14 二、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 科协调发展”的思路,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医药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深化教育模式改革,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加强专业建设和 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体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促发展的教育理念,完善通识教 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并重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 色鲜明的“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适应健康产业 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以开放性和国际化视野为引领,注重学生创新、创造和创 业能力训练,培养基础宽厚、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 医药人才。 15 16 三、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教学建设 ·专业建设 根据“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思路,进行学 科门类内专业的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医药特 色的专业体系,2017 年新增生物工程专业,目前共有专业 44 个,专业体系布局 得到进一步完善。 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 2017 年对全校所有本科专 业启动新一轮专业评估工作,并积极做好专业认证工作。 ·课程建设 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8 门、省级精品视 频公开课 3 门。其中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药剂学》、 《中药制剂分析》通过了广 东省教育厅 2016 年的验收。 转变教学理念,逐步在有条件的专业推进小班教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等方 式鼓励教师开展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方法。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等课程建设和改革,鼓励教 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动网络 互动教学,构筑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 革。加大在线通识课程建设力度,投入专项经费,引入优质在线通识课程, 2016-2017 学年共新增在线通识课程 11 门,选修学生达 10 000 余人次。 ·实践基地建设 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 个、国家级校 外实践教学基地 1 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8 个。2016 年基础综合技能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医学院技能培训中心、广东药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 基地、广东药科大学大学生医药软件服务外包实践教学基地 4 个项目通过了广东 省教育厅验收。 17 2.教学改革 ·质量工程 坚持“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推进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办学水平”的工作思路,积极有序地做好各级质量工程建设工作。2017 年 共获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7 项,省级教改立项 14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项目 20 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8 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适应医药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多样化改革,在不同专业中实施分类培养,改革涉及专业数占学校总专业数的 74%,总体学生覆盖面达到 24%。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注重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比例,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条件。 ·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专业拓展计划、模拟实践类课程、校企合 作类课程、创新就业培训、公共选修课程五方面内容,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学校以“432”培养模式全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就业和 实训平台 4 大平台(国家级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 教育 3 大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运行保障 体系),创新创业教育 2 大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创业谷)。 18 19 四、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建立了由三级管理(本科教学评价委员会、教务处和学生处、二级学 院)和二级督导(学校教学督导组和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构成的教学评价体系, 由组织系统、运行系统和信息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 学校健全了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务管理等 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落实本科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网上评教、三级 领导听课、学生信息员制度等,构建了多元化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覆盖理论教 学、实践(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各个教学方面和环节,质量监控措 施得力,执行严格。 2.监控体系运行情况 日常听课——实施三级听课制度,校领导、学院领导、教研室(系)领导 共计听课 4000 余次,课程覆盖面广,特别对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了重点、 针对性听课,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考试——建立从规章制度学习、诚信教育、警示教育、监考、巡视到违纪 处理的全过程考试管理体系; 试卷——教务处组织督导专家两次共抽查了 73 个班次的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对专业课等使用教材进行评价; 毕业论文——坚持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开 题、中期进展及论文答辩等系列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 20 教学反馈——学生教学信息员共填写信息反馈表 1 000 多份, 反馈了大量的 有关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迄今,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形式多样的多层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力 地保障了学校本科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广大 师生和社会的肯定。 21 22 五、本科教学基本状态 1.课程设置 2017 年,全校共开设本科课程 1 089 门,其中各类课程所占比例情况如图 6 所示。 图.各类课程占比情况 2.实验教学 2017 年学校开设实验情况如下: 有实验的课程 (门)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 (门) 1 070 5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 实验开出率 (%) (门) 100 933 3.课堂教学规模 本科课程班级规模在 60 人以下的门班数比例理论课达 70﹪,实验课达到 100%。 课程规模 30 人及以下 31-60 人 61-90 人 90 人以上 课程比例(%) 课程比例(%) 课程比例(%) 课程比例(%) 公共必修课 5 75 19.9 0.1 公共选修课 0 5 8 87 专业课 5 62 33 0 课程类别 23 4.教授授课情况 学校积极倡导和鼓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 度来抓,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2016-2017 学年,为本 科生上课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 87%,教授主讲本科课程门数占总课程数的 27.6%。 5.学生学习满意度 ·在校生的满意度 为提高评价有效性,使评价更能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2017 年学校继 续试行根据自愿报名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部分教师部分课程进行评价。评价采 用督导评(占 30%) 、学生评(占 70%)两种方式,评价结果分 5 级:优秀、良好、 中等、合格、不合格。2017 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满意度高。课堂教学质 量的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 项目 差(%) 优(%) 良好(%) 中(%) 覆盖比例(%) (60 分以 (90 分及以上) (89-75 分) (74-60 分) 下) 学生评教 95 44.4 55.1 0.5 0 专家评教 95 82.8 15.9 1.3 0 24 25 六、人才培养质量 1.毕业、学位授予 2017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率 99.58%,本科学位授予率 99.28%。 2.学生发展情况 项目 内容 学科竞赛获奖(项) 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 文艺、体育竞赛获奖(项) 总数 276 其中:国际级 4 国家级 57 省部级 215 总数 89 其中:国家级 23 省部级 66 总数 104 其中:国家级 4 省部级 100 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篇) 英语等级考试 25 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 83.68 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 34.95 体质测试合格率(%) 93.6 参加国际会议(人次) 12 3.就业情况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区域医药经济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为 广东医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推动了区域医药产业 的迅速发展。2017 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初次就业率为 94.05%。其他就业数据请参阅《广东药科大学就业质量年报》。 26 4.用人单位评价 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对就业情况进 行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 生总体满意度达 92.3%,普遍认为学校毕业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事业心与责任感、 吃苦耐劳与适应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95.4%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能够胜任 本职工作,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在沟通与能力、人际关系、创新精神、 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表现优秀。另外,100%企业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宣 讲会和供需见面会的组织能力和日常服务态度给予“满意”的评价。 以上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与众多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知名企业每年定期到学校开展专场宣讲 会和录用学校毕业生。 5.毕业生成就 建校近 60 年来学校共培养了 8 万多名毕业生,其中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代表, 有在医药企业发展中勇于改革、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广药集团副总经理陈矛、天心 药业董事长陈昆南等;有国际难溶性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知名专家,美国奥思达珐 玛公司总裁、首席科学官刘荣和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梁锡辉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医药行业技术和管理骨干中我校毕业生占 60%以 上,在全省民营医药生产企业中,我校毕业生创办和参与创办的约占一半,学校 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广东省高级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有力地支撑了广 东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学校还是内地 63 所面向香港免试招生的高校之一,为 香港培养了大批医药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香港药学界的骨干。 27 七、政校行企协同育人 学校积极推行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具体举措如下: 1.政校行企协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结合社会人才需求, 邀请行业企业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参与人才培养修订工作。 包括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卫生厅、卫生事业单位、医药企业及其它相关企事业 单位代表的专家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促进人才培养与与行业企业的全 面对接,培养满足区域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政校行企协同建设协同育人平台 在省教育厅支持下,学校申报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协同育人平台”作为首批 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之一获得立项,与广州医药集团及旗下多家公司开展了多途 径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协同培养人才。 3.校企协同开展专业建设 学校与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药软件服 务外包方向) ,获办“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该专业强化实训教学,采取系统 化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4.校企协同开展课程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为校企双方搭建桥梁,共同推动本科教学改革,促 进产学合作育人,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如学校积极申报并 获批教育部组织的企业支持的校企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获 IBM 公司产学合作 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立项,与企业共建《医院信息系统》课程。 5.政校行企协同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28 在教育部、省教育厅支持下,“广东药学院-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药学实 践教育基地”获得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立项,“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等 8 个基地获得省级立项。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协同人才 培养打造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并通过基地的育人机制改革,促进协同人才培养质 量提升。 6.校企协同开展课堂教学 学校多个专业与企业协同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康复治疗学专业与广东工伤 康复医院合作,《康复治疗技能强化》、 《医患沟通学》等多门课程邀请医院临床 一线医生进行授课。 7.校企协同开展实践教学 学校通过多种模式开展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例如: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在中药学专业开展试点。学校与中智药业集团、广东汇群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广州至信药业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每学期安排课内外时间到企业进行专题实 践教学,包括中药饮片工艺学实训、中药 GAP 实践、中成药生产与实践、中药推 广与流通等专题,涉及中药的研发、生产、流通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又如:,保 险学专业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 分公司等 14 家公司合作,前 3 年在校内培养,最后 1 年在目标企业一线顶岗实 习,通过保险岗位的职场实践,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保险情商的 培养。 29 附录:本科教学质量数据指标 序号 指标 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 93.8%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教授 243 人 18% 副教授 459 人 35% 讲师 620 人 46% 助教 10 人 1% 合计 1 332 人 3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44 4 生师比 16.78:1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2 173.6 元/生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20 474 000 元 7 生均图书 94.5 册/生 电子图书种数 1 200 894 电子期刊种数 30 000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20.2 平方米/生 (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 2.27 平方米/生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3 268.7 元/生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4 280.8 万元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639.2 元/生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526.9 元/生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1 089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31.5 16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24.6 8 9 17 30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 例(不含讲座) 87 18 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27.6 19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99.58 序号 指标 数据 20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99.28 21 应届本科生就业率 94.05 22 体质测试达标率 93.6 23 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见 P22 24 2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 结果) 其他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见 P24 详见报告内 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