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晋中学院本科教学质量2016年度报告.doc
晋中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晋中学院的前身为始建于 1958 年的晋中师范专科学校,是于 2004 年 5 月经 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中市教育学院、晋中市职工大 学三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山西省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三 晋腹地、晋商故里的晋中市,现有本科在校生 16640 人,学校生源 83%以上来自 本省,此外还在天津、重庆等其他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 816013.3 平方米, 生均占地面积 51.2 平方米。 学校总建筑面积 514093.67 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等用房 243257.1 平方米。学 校现有图书馆 1 幢。校园网覆盖全校所有教学、科研、教辅、办公、生活场所。 专业设置 学校现设 16 个教学学院,其中全日制本科教育教学学院 14 个,成 人教育教学学院 2 个;本科专业 39 个,逐步形成以文学、理学为基础,应用类 专业为重点,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共同发展,文、理、工、经、管、教、法、 史、艺多学科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733 人,高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 25.5%,具有博 士学位教师 52 人,外聘教师 43 人,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基本合理的教师队伍。 教学研究 近年来,学校全面启动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现 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1 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 个,省级特色专业 4 个,省 级教研项目 114 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 个,省级精品课程 2 门,省级精品 资源共享课 2 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16 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项目 65 项 ,省级教学团队 1 个,省级教学名师 7 人,省级教学成果奖 16 项。 科学研究 学校非常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内在支撑作用,制订了一系列科研激励 政策,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学校现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1 个,省级人 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 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2 个;学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纵向 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本年度承担纵 向项目 42 项。本年度我校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 35 篇,其中 SCI9 篇,EI1 篇, 国内核心期刊 25 篇;教师出版专著 6 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 16 项,获得国家 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3 项。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学校发展定位、教育教学思想、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 在学校发展定位方面,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面向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 1 传承的功能作用,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 校。 在教育教学思想上,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把握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倡导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学以致用,服务地方” 的育人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培养符合区域发 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特点和自身办学优势, 对学校办学定位有了比较切合发展实际的认识,即立足晋中,服务地方,面向山 西,辐射全国,为经济、管理、教育、服务等一线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 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其具体内涵是: 1.学校类型定位:地方性、应用型; 2.育人理念定位:学以致用,服务地方; 3.服务面向定位:区域定位是“立足晋中,服务地方,面向山西,辐射全国, 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行业定位是在“工程、管理、教育、文 化一线”; 4.人才培养定位: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 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设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化 工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机械学院、体育学院 14 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另外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 2 个成人学院。 学校现有 39 个本科专业,21 个专业类,涵盖 9 大学科门类。具体如下: 学科门类(9) 专业类(21) 现有专业(含方向)(39) 所属学院 020101 经济学 02 经济学 0201 经济学类 经济管理学院 020106T 能源经济 0305 马克思主 政治与历史学 03 法学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义理论类 院 040101 教育学 教育科学与技 0401 教育学类 040106 学前教育 术学院 040107 小学教育 04 教育学 040201 体育教育 0402 体育学类 040204K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 体育学院 育 0501 中国语言 050101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文学类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0502 外国语言 05 文学 050201 英语 外国语学院 文学类 0503 新闻传播 050301 新闻学 文学院 学类 政治与历史学 06 历史学 0601 历史学类 060101 历史学 院 07 理学 0701 数学类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理学院 2 08 工学 12 管理学 13 艺术学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0702 物理学类 070201 物理学 070301 化学 0703 化学类 化学化工学院 070302 应用化学 0710 生物科学 071001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与技 类 术学院 071002 生物技术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 0802 机械类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机械学院 自动化(职业师范方向) 080209T 机械工艺技术 0808 自动化类 080801 自动化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技术与工 0809 计算机类 程学院 080903 网络工程 120204 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1202 工商管理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类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2 行政管理 旅游与公共管 类 理学院 120901K 旅游管理 1209 旅游管理 120902 酒店管理 类 120901K 旅游管理(会展旅 游方向) 130201 音乐表演 1302 音乐与舞 130202 音乐学 音乐学院 蹈学类 130205 舞蹈学 130401 美术学 1304 美术学类 130404 摄影 130405T 书法学 美术学院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305 设计学类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学生规模 随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的招生面逐渐扩大,目前生源的 83%以 上面主要来自本省,另外还在天津、内蒙古、河北(华北地区),湖北、湖南、 河南、江西(华中地区),山东、江苏、安徽(华东地区),广西、海南(华南 地区),新疆、宁夏、甘肃、陕西(西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 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地区)等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 生。本年度本科招生专业总数(包括专升本)共 40 个,本科实际录取数 4839 人, 实际报到数 4743 人,其中招收本省学生数 2960 人(含专升本)。 全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 16640 人、包括成人教育折合学生人数 601 人,折 合学生总数为 17241 人,师生比为 22.05∶1。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校出台了《晋中学院引进人才暂行办法》(院人字【2014】17 号)、《晋中学院外聘教授管理暂行规定》(院人字【2014】25 号)、《晋中 学院优秀学术团队管理办法》(院科字【2014】8 号)、《晋中学院学科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遴选与管理办法》(院科字【2014】9 号)、 《晋中学院专业带头人遴选与培养办法》(院教字【2014】9 号)、《晋中学院 博士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院科字【2015】2 号),强力推进高水平人才引 进与培养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教师的学缘结构、学 历层次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 733 人,生师比 22.05 全校硕士以 上学位教师 515 人,其中博士 51 人、硕士 463 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所有专 任教师的比例 70.3%。学校共有高级技术职务教师 208 人,其中教授 41 人,副 教授 165 人,其他正高级 1 人,其他副高级 1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 25.5% 。专任教师中讲师 361 人,助教 180 人,此外学校还从不同行业外聘教师 43 人。本教学年度,全校实际开设的本科课程 1557 门,共 3850 门次。全校主 讲本科课程的教师 672 人,其中教授 31 人,占所有教授的 77.5%;教授为本科 生授课课程 171 门次,占所有课程总门次的 3.96%。副教授中共有 122 人主讲 本科课程,占所有副教授的 79.22%;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课程 774 门次,占所 有课程总门次的 17.89%。 (二)教学经费投入 随着教育教学和办学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学校不断加大对教育教学经费的投 入,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教学中心地位的不断突出。截止 2015 年 9 月 30 日, 学校教育经费总额 27172 万元,教学经费总额 3456 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 出共 3072 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学校教育经费总额的 11.3%,生均年教学 日常运行支出 1846.2 元,远远超过教育部 1200 元/生的指标要求。年度教学改 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 382 万元,其中教学改革支出 16 万元,专业建设支出 142 万元,实践教学支出 146 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 53 万元,教师培训进修经费 支出 21 万元,其他教学专项经费 6 万元(课程、教材建设)。 截止 2015 年 9 月 30 日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8923.86 万元,新增 861.11 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5362.72 元,超过了教育部生均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值 3000-5000 元的要求。 (三)办学条件 2013 年学校入住山西高校新区,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学校教学科 研及辅助用房总面积 207127.1 平方米,行政用房为 36130 平方米,生均教学行 政用房 14.62 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 65037 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面积 75600 平 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 4.54 平方米;体育馆 19032 平方米,会堂 17237.1 平方 米,完全满足学校师生教学生活需求。 学校图书馆正式启用,使用面积 30221 平方米,设有 30 个阅览室,现有纸 质图书 991000 册,纸质期刊 1824 份,共 1117 种;电子图书 165000 种,电子期 刊 14517 册,生均图书 60 册。图书馆阅览室座位数 2500 个,4 个数据库。当年 4 新增纸质图书 68500 册,当年文献购置费 117.67 万元,当年图书流通量 30052 本次,当年电子资源访问量 4323553 次。 校园网覆盖全校所有教学、科研、教辅、办公、生活场所,校园网主干带宽 10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 500Mbps, 网络接入信息点 21000 个, 联网计算机 2000 多台,并且实现了无线全覆盖,为教学、科研、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提供了良好 的平台。 全校共有 13 个本科教学实验实习实训中心,1 个工程训练中心,106 个分实 验室,使用面积 75600 平方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86 个。这些实验室及实习 基地基本可以满足新闻学、教育学、经济学、音乐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等专业学生的实验及实习实训要求。 学校有体育馆 1 座,面积 19032 平方米,分设 1 个乒乓球馆、1 个羽毛球馆、 2 个篮球馆、3 个体操训练室;音乐厅 1 个,使用面积 1295 平方米;有运动场 2 个,面积 56792 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 1 个,面积 17237 平方米;学生食堂 3 个, 面积 25469.2 平方米;学生宿舍数量 3120 间,面积 127328 平方米。这些教学辅 助设施基本能满足师生教学生活需求。 三、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与课程建设 1.专业建设 历年来,按照“需求导向、内涵建设、持续发展、创优建特 ”的原则,学校 加快了专业建设的步伐,现有 39 个本科专业,21 个专业类,涵盖经济学、法学、 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形成了 “工科类、文化艺术类、教师教育类、管理类”四大专业集群,建立了“校级重 点建设专业-校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四级建设体系, 评选了 10 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 个校级特色专业,4 个省级特色专业和 1 个国 家级特色专业。 2.课程建设 根据教学计划,本年度开设本科课程 1557 门,共 3850 门次。其中公共必修 课 1163 门次,公共选修课 135 门次;专业必修课 1604 门次,专业选修课 948 门 次。网络课程 46 门。 在课程建设方面,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以应用 能力培养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逐步形成了“校级重点建设 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四级建设体系。 目前共有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68 门,校级优秀精品课程 3 门,省级精品课程 2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门。 3.教材建设 根据《晋中学院教材管理规定》(教材管理[2009]24 号),严格教材的选 用和审批,保证优秀教材进课堂。本教学年度,学校共使用教材 993 种,其中国 家级规划教材 327 种,占所有教材的 32.93%,获奖教材 14 种,占所有教材的 1.49%;精品教材 92 种,占所有教材的 9.26%;省部级规划教材 1 种,其他规 划教材 83 种,重点教材 40 种。 5 在主要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及应用型 人才培养目标,起草了《晋中学院应用性教材编写与使用管理办法》、《晋中学 院应用性教材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专门设立应用型教材建设编写专项资 金 50 万元/年,力争编写出一批代表我校学术水平和办学特点的教材。 (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建设,规范课堂教学秩 序,学校出台了《晋中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及《晋中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 标准》[院字(2014)125 号]等文件,制定了与课堂教学各环节有关的教学大纲、 备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质量标准,作为落实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开展教 学督导委员会牵头,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听课评课活动,重点对青年教师及教学效 果反映一般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评课,帮助他们尽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 全校 24 名新进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站稳讲台。同时,开展了“教 学活动月”活动,进行优秀教师示范教学和优秀教案展示,在广大教师中起到引 领和示范作用。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推行学校与教学学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发挥教学学院 的主动性,调动教学学院的积极性;加强教学秩序和课堂纪律检查与管理,确保 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加强对考试工作的管理,对学生考试违规与作弊及时发现、 及时纠正、严肃处理;加强教学督导、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教学评估等教学质 量监控制度。 2.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方面,本着“分类指导、分步建设、校地共建、联合育人”的实 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前学校共有本科实验实训 中心 14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86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师范类实习基地 23 个,非师范类实习基地 63 个,覆盖了所有本科专业。 继续大力加强师范类专业学生实习,不断巩固阳泉郊区、左权、寿阳、和顺、 太谷、平遥、榆次等县(区)师范生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本年度共有 1267 名学 生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实习。加强非师范类专业实习实训,已有经济学、财务管理、 旅游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新闻学、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等专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共 69 个二级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共 有 2186 名学生完成了实习实训。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学校共有 14 个实验 实训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 个;实验室房屋使用面积 75600 平方米, 生均实验室面积 4.54 平方米。本年度全校包含有实验的课程共 206 门,独立设 置的实验课程 108 门。一年来,学校不断提高实验课开出率,实验开出率 97.17%。不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初步推行开放性实验,本年度综合性设 计性实验达 102 项。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 了修订,从 2013 届本科毕业生开始,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要紧密结合 生产和社会实际,50%以上的毕业论文(设计)要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 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同时体现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6 本年度共举办各类讲座 255 次,举行各种活动 304 次,获得国家创新型实验计划 项目 3 项,省部级项目 4 项,校级项目 35 项。学科竞赛获奖共 53 项,其中国家 级 8 项,省部级 45 项;文艺体育竞赛获奖 77 项,其中国家级 42 项、省部级 35 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 1 篇。 (三)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等方面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清晰,制 定了 2016 版《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应用 型人才培养目标,即“立足晋中,服务地方,面向山西,辐射全国,为工程、管理、 教育、文化等一线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社会责 任感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努力落实 “非师范类专业实行‘普通学历 (学位)+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范类专业实行‘普通学历(学 位)+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整合压缩理论课程,淘汰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老旧课程,使得课堂总学时控制 在:理工类专业 2300 以内,人文社科类专业 2200 以内,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 生自主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 不低于 20%,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 25%,全校 39 个专业按照不同类别模式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 2.教学内容与方法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的改革。 2016 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构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职业能力教育” 的课程体系,通过建立专业能力矩阵,努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 教学目标内容的统一。积极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其中,高 等数学开展了分类分级的教学改革;大学英语采取“规定+自选”、“线上+线 下”、“口试+机试”的教学内容、形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大学语文增加应用 文写作内容,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 养,提倡教师探索探究式、提问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 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坚决扭转课堂上离开 PPT 不会讲课的现 象,引导教师提高制作 PPT 的水平,合理使用 PPT。 3.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是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有效 途径。学校围绕国家推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一难 得机遇,组织全校各单位、部门,特别是教学学院紧紧围绕“如何实施教学质量 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明确了我 校在“质量工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的“孕育、孵化、建设、发展”的工作 方针的内涵,加大教育教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全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在 研项目 15 项,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在研项目 54 项。 (四)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制度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基本上构建起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 7 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基 本保证了我校本科教学的正常运行。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等 3 个教学计划管理文件,对 于各专业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等工作发挥 了重要作用。《晋中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晋中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调整方 案》、《晋中学院实习管理调整方案》等 16 个教学运行管理文件,对于规范日 常教学工作、考试与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晋中学院听课管理暂行办法》、《晋中学院学生网上评教管理办法》、《晋中 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晋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 查办法》等 12 个教学质量管理文件,对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促进教学信 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晋中学院专业建设实施办法》、《晋 中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等 18 个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文件,为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明 确了思路,促进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教学年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原有管理制度进行了优化,废止了如《关 于奖励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暂行办法(修订稿)》等文件,修订了出台 了《晋中学院学年学分制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晋中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 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晋中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修订稿)》、《晋中学院 学生考试违纪与作弊认定及处理办法》等管理文件,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运 行更加有序。 2.教学运行 学校在教学运行方面,坚持“管理、指导、服务、监督”的原则,推行校院 两级管理体制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教学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将以前 集中在学校和职能部门的教学管理权限适当下移。根据需要和条件,逐步将教学 任务下达、优秀教师推荐、专业和教研室负责人确定及考核、教师业务档案、课 程考核方式确定、成绩评定办法等逐步归至教学学院。 在教学运行中,按照“遵循规律、规范管理、主动服务、提高质量”的原则 开展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委员会(教指委)和教学学院教学指导小组在 教学各环节的督查和指导作用;继续发挥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负责人在专业建设 和课程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了教学督导 委员会对教研室工作的指导、检查工作;二是继续坚持每月月初的教学例会和月 末的实践教学专项例会,并努力把每次例会开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富有成效的 会议;通过不断努力,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行,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了 教学质量。 3.教学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的要求。本年度,学校继续加强和完善校园网建设,对校园网进行了改版,使得 网站内容更加丰富,布局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为教学信息化提供了一个良 好的基础平台。以校园网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教务管理系统,为教师教学、学 生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快了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本年度,引进了网络 课程 47 门。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的建设,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参与校 级重点课程、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前已有 2 门课 程申报成功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四、质量保障体系 8 2013 年,学校出台了《晋中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对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备课、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命题、监考、试卷评阅、 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等 5 大类 12 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进行了明确规定。 同时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学 生信息员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本科专业负责人制度、教研室负责人制度等一套教学质 量监控制度。 2015 年 4 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根据评估专家的反馈, 制定了《晋中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整改方案》。根据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提 出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培养主干学科和专业群、不断优化学科专 业结构为先导,以深化和细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产教融合、国际交流与 合作为方向,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高水平教师和“双师型”教 师引进、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应用型课程、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落脚点, 以加强质量保障体系为抓手,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学风建设和校 园文化建设为基础,整体设计、强力推进,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根据专业负责 人和教研室负责人工作考核办法,以教学学院(部)为主体,对教研室负责人 2014 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绩效考核。 五、学生学习效果 随着学校办学定位的确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步落实,加之新校区的 搬迁入驻,学校教学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也发生了根本改 变,学生学习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2015-2016 学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共有 3 个国家级项目,4 个省级项目,35 个校级项目。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省部级以上奖励共 53 项,其 中国家级 8 项,省部级 45 项。在文艺体育的各类赛事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 励 77 项,其中国家级 42 项、省部级 35 项。 2015 年,全校本科毕业生共 3536 人,其中有 3471 人顺利毕业,本科生毕 业率达到 98.16%;授予学士学位为 3440 人,占本科生毕业总人数的 97.29%。 学校也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2016 届学生共有 400 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所有毕业生总数的 11.31%。另外有 8 名同学出国留学。 学校加大对学生的就业引导,在毕业生中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 2016 届毕业生共有 3066 人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 86.71%,其中行政机构 32 名, 事业单位 470 名,企业 892 名,参军 7 名,灵活就业 1173 名,自主创业 189, 国家地方项目 26 名,其他 277 名。 六、教学工作的特色和经验 学校在特色发展方面,本着“面向地方,集聚力量,大胆探索,形成特色” 的原则,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地方特色寻找办学特色;继承发扬办学传 统优势,从办学传统中提炼特色;聚合学科专业人才,从创新培养模式中形成办 学特色。学校从整体建设、各学院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环节建设等各个方面发现 和挖掘可能形成的特色,按照“孕育、孵化、提高、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培 育,扩大优势,形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学校转型发展的需求,在全校教师中广泛深入开展了应用型本科 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讨论。先后聘请省内外专家举行报告会,各教学学院 进行研讨,举办全校性的论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转型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9 第二,按照学校发展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学科门类、社 会需求和学校专业发展前景,划分了工科类、管理类、教师教育类、文化艺术类 四大专业集群。本着“分类建设、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了各个专业群的培养 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其中,工科类专业群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应用 技术性人才,管理类专业群主要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应用型人才, 教师教育类专业群主要培养面向初中、小学的卓越教师,文化艺术类专业群主要 培养地方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研究和艺术表演、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 推动各专业群深入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第三,在全校开展了以教研室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并作为本年度教 学重点工作,举办了 2015 年教研室建设工作培训研讨会,对全校 85 名教研室负 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对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建设的作用具有 重要意义。 第四,在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及应用 型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晋中学院应用 性教材编写与使用管理办法》、《晋中学院应用性教材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 系》,并设立应用型教材建设立项资金 50 万元/年,力争编写出一批代表我校学 术水平和办学特点的教材。 第五,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年的摸索,初步形成 了“分类指导、分步建设、校地共建、联合育人”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根 据这一原则,师范类学生主要采取集中实习的方法,先后在阳泉郊区、平定、昔 阳、左权、寿阳、榆次、和顺、太谷等县区建立实习支教基地,本教学年度共有 1267 名学生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集中实习比例达 90%以上。同时,鼓励 和支持非师范类专业根据专业实际,积极联系和建立专业实习基地,至今已建立 了 86 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成才营造了较好的实践平台。 第六,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不定期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及时发现和 解决违反师德师风的问题,及时对教学事故责任人进行了处理;根据教育部相关 规定及本校实际,梳理出《晋中学院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负面清单》讨论稿,并在 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讨论,引导教师对建立优良师德师风的思考。 七、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理念需进一步明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仍需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仍需深入改革; 2.开放办学意识和国际化水平需进一步加强; 3.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配套的管理与机制改革需进一步完善; 4.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5.优势专业仍需打造,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6.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开放共享程度有待加强,利用率较低。 7.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需进 一步强化。 (二)下一步改进计划与措施 1.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10 (1)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学”,落实学术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在 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要加强两级教学督导组织的职能,充分 发挥由企业行业人员参与的各专业建设小组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工 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厘清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界限。 (2)成立三个“中心”,从管理体制上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将原实践教学中心部分职能划归教务处,部分职能划归“三个中心”。 ——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推进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全体教师职后培训;面向 师范类专业学生开展“教师专业综合素质教育”;承接地方初中、小学和幼儿园,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力争使其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中心、对接基础教育的平台、 开展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基地。 ——组建校级工程训练中心。在现有机械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上, 扩建成立校级工程训练中心,面向全校工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工程实训教学和实验 教学,以及技能培训、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等,强化工学类专 业实践教学管理。 ——成立创业创新中心(简称“双创”中心)。积极鼓励企业进驻“双创中 心”,带动学生开展项目“孵化”;努力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和实 践,形成成果;大力推进企业与专业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 会等方面取得实绩。 (3)稳步推进校、院(系)两级管理制度改革,扩大教学单位的办学自主 权,明确责、权、利,完善奖惩机制,强化过程性管理。 (4)保证教学管理人员配备,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合理制定教学管理人员配备标准,根据各学院专业数量和学生规模,按 比例配备教学管理人员。 ——制定并落实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方案,推动教学管理人员更新教学管理观 念、改进教学管理手段和方式,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完善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以工作业绩为导向,建立有 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2.强化开放办学水平和国际化办学意识 (1)充分认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 用,推动各学科专业积极与地方行业(企业)联系、沟通,明确各学科专业的服 务域和贡献点,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2)密切校地关系,坚持学校主体和社会参与相结合,通过科研服务、技 术支持等途径助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争取地方政府对学校办学的更大支 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形式,真正形成以应用型 人才培养为立足点的合作模式,在专业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与企业、行业共同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 对性和适应性,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充分发挥学校所处大学城的资源优势, 积极开展校校合作,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3)充分依托大学城的便利资源,不断加强开放办学的力度,实现教师互 聘、学分互认、实验室共享,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4)实施多层次教师、学生派出交流计划,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和山西省留 学基金委项目,选派高级访问学者,与境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研究。确保与芬 兰、瑞典、韩国等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高校的合作落地,不断扩大国际合作 办学的范围。 11 (5)鼓励和支持教学单位以自身的能力、特色和优势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 3.强力推进高水平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1)全面落实《晋中学院引进人才暂行办法》(院人字[2014]17 号)等文 件,加大经费投入,强力推进各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特别要有针 对性地加强优势学科专业和教师短缺专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2)推进落实《晋中学院外聘教授管理暂行规定》(院人字[2014]25 号),加大柔性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和行业、企业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 (3)根据各专业类师资要求标准,全面核算各专业缺编教师数,制定《晋 中学院“十三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引进相关专业亟需的 985 硕士和博士, 充实教师队伍。 (4)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通过奖励、优先评定 职称等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转变身份,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5)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外聘,充实我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步伐 (1)出台《晋中学院关于专业(群)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四个专 业集群——工科类、管理类、文化艺术类、教师教育类专业群建设,努力形成优 势专业。 (2)尽快制定并切实落实《晋中学院优势专业遴选培育方案》,在学校现 已形成的四个专业集群中,各遴选 1-2 个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专业建 设积极性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扶持,每年投资 30 万元用于专业内涵建设,连续扶 持三年,强力打造学校优势专业,逐步形成“校级优势专业-省级优势专业-国 家级优势专业”的三级专业建设体系。 (3)建立有效的专业运行机制,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在突出优势专业 和新办专业建设的同时,推进各专业整体水平的共同提升。 5.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着“分类指导、分类建设”的专业建设思路,按照工科专业培养应用技术 型人才、管理学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师范类专业培养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定 位,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遵循“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目标内在一致”的要求,着力凸 显专业的应用型知识特征、着力凸显专业能力的要求、着力凸显课程教学对能力 的要求;按照“普通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通识课+学科专业课+职业教育课+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凝炼核心课程, 不断开展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量大面广的基础课推行分级教学,考核方式 实行以能力主导的多元化考核制度与评价方式。 6.优化实验室管理 (1)制定《晋中学院“十三五”实验室建设规划》,整体规划学校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工作。学校今年将投入 1400 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与改造,今后每年 投入不少于 1000 万元经费进行实验室建设与改造,根据“扶强不扶弱”的原则 和专业建设需要,以及专业集群特点分类确定投入标准。 (2)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明确职责分工。 (3)创造条件落实《晋中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试行)》(院教字 [2015]10 号),真正实现面向学生开放。 7.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12 (1)明确产学研联合育人和研发的责任部门,制定和落实《晋中学院关于 加强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落实《晋中学院关于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水 平、增强服务地方能力的实施意见》。 (2)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吸收不少于 2 名行业、企业专家进入专业建设指导小组,讨论确定各专 业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契合点,明确专业服务域和贡献点,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共建实验室,巩固原有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教 学基地功能。 ——教学要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链)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 (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生产)过程对接,将教师应用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 容。 (3)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催生科研项目和成果,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与 升级。 ——依托学校的省级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与地 方合作,催生“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研究”、“晋中民俗文化旅游资 源的整合开发研究”、“山西晋方言地图集”等为代表的科研项目。 ——依托学校相对优势学科,催生一批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地方经济、管理等 方面的科研成果。 ——依托与地方政府、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层次大学的科研合作,围绕 我省打造“一区”、“一中心”、“三基地”、“一高地”,实现山西振兴崛起, 开展科学研究,取得成果。 晋中学院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