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3.2016年度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ERosIon 腐朽8 页 33.5 KB下载文档
附件3.2016年度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附件3.2016年度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附件3.2016年度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附件3.2016年度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附件3.2016年度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附件3.2016年度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当前文档共8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3.2016年度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附件 3 2016 年度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工业领域 (一)重点领域 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面向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 单位,支持具有前瞻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为培育战略性新 兴产业提供可供转化的成果,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1.制造业:加快建立“可感知、可计算、可交互”智能装备、智能产 品产业体系,推动工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支持高端芯片、新型传感 器、工业控制计算机、智能仪器仪表、工业软件、互联网技术、信息安全 技术等研发及集成应用。研制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 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 2.新材料:推进冶金有色金属材料的精深加工、产品升级。加快化工 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和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以及相关新技术新工艺的研 究开发等。 3.新能源:开展节能建筑技术研发及试验示范,可再生能源技术及装 备研究开发,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风力发电、天然气利用相关技术 研究及产品开发。 4.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云制造、个性化定制、 大规模定制、众创、众包、众设等新型制造模式,支持形成基于消费需求 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完善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及工业 大数据平台服务功能,面向中小企业的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 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等。 (二)申报要求 实行限额申报,每个推荐单位推荐项目不超过 10 项。 二、农业领域 重点支持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技术、产品、装 备等的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产业类项目要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 益类项目要突出应用效果。 (一)重点支持领域 1.动植物种质创制创新:主要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动植物种质资源 收集与保存、创新与利用。 2.农林作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农林作物高效栽培和安全生产新技术、 新材料与新设备;高效、低污染的农药、肥料、农膜等农用物资。 3.畜禽健康高效养殖综合技术研发:畜禽健康高效养殖,重大动物疫 病防控,现代养殖环境控制与废弃物处理技术及装备,新型饲料、兽药、 疫苗等产品。 4.农产品加工与收储运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食品质量 安全控制的技术及快速检测设备;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配送与交 易与收储运技术及装备。 5.美丽宜居村镇技术创新:结合美丽村镇创建,开展村庄生态规划、 环境监测、防灾减灾、饮水安全、节能减排、特色景观营造等关键技术集 成研究与示范应用,研发村镇建设技术成果服务、城乡一体化商业服务网 络、村镇数字化社区建设与管理信息平台。 6.农业生态及农村环保:农田土壤修复、农村饮水安全、农业节水新 技术及设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秸秆畜禽粪便等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及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与设备等。 (二)申报要求 1.符合农业领域技术需求和支撑计划的定位及支持重点; 2.研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技术指标可考核,二到三年能够完成, 并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或相关技术标准; 3.能够带动人才、基地发展,项目完成后成果能够转化应用; 4.公益类项目由事业单位牵头申报,产业类项目需由企业牵头申报, 企业牵头申报项目需按 1:1 进行资配套; 5.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合作单位之间应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明确任务分工及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 6.实行限额申报,每个推荐单位推荐项目不超过 10 项。 三、社会发展领域 支持具有前瞻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开发,提高社会发展 领域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 展、中药现代化与生物技术、人口健康、公共安全、文化发展等领域的研 究与开发。 (一)重点领域 1.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领域:黄河、长江上游生态退化防治及水源地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防治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地质灾 区退化土地生态恢复与资源保护技术,兰州新区等生态城市体系及区域生 态安全技术,城市污染监测预警及防治技术,黄土高原水源保护与污水处 理技术,重点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与新设备。 2.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城市垃圾等固体废物、电子废弃物、 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清洁生产、生产过程节能降耗减排 及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绿色、低碳、节能建筑新材料及新技术。 3.中药现代化与生物技术领域:中(藏)药及药食同源新技术、新产 品,大宗中(藏)药材加工、养护规范、种植质量标准,中药材种质资源 保护,野生中(藏)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中药材有效成分研 究开发及提取技术,医用新型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生物资源健康功能食 品。 4.人口健康领域:农村和社区远程及分级诊疗技术,中小型新医疗器 械,生殖健康及预防出生缺陷诊疗技术,新型适用康复保健技术。 5.公共安全领域:社会安全综合管理信息技术,安全生产防控信息技 术与设备,地质、气象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技术及新产 品,食品安全预警、检测、溯源及标准技术。 6.文化发展领域:丝绸之路重点文物和土遗址科技保护技术与修复工 艺,文物及重要典籍综合保护修复和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 承技术,文化创意产品、动漫产品,石窟、土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技术。 (二)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领域重要技术需求,符合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定位。 2.每个项目支持省级科技经费为 10-30 万元。 3.每个省级医疗卫生机构推荐项目数不超过 5 项。 四、国际科技合作 1.贯彻落实科技部在我省的科技外交战略部署,重点支持中国-马来 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和中国-巴基斯坦生态循环农业研发中心建 设。 2.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总体建设方案》,支 持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与“一带一路” 国家开展在 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 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等 8 个重点领域的国际创新合作,搭建合作平台。 3.加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支持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及荒 漠化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前沿领域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国家科技 创新合作。 五、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项 (含科技“小巨人”企业培 育计划) (一)重点支持范围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中试 以及规模化生产; 2.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技术 创新项目; 3.开展科技服务业入园试点园区内企业申报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4.众创空间孵化培育具有市场潜质的研发项目。 省创新基金鼓励并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产学研结合项 目、转制研究院所项目、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项目、能大量吸纳就业 项目、高新技术园区及各类孵化和产业化基地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不支持项目类型 1.不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技术政策、实施周期过长或投资规模过大、 对社会和环境有不良影响的项目; 2.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单纯的基本建设、无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和一 般加工工业项目以及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 3.一般性建材、耐火材料、水泥、建筑玻璃、日用陶瓷、食品、保健 品、化妆品、饮料、烟酒类、消毒类产品; 4.无法实现销售的项目。 (三)不支持已经上市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不良企业、非技术性 服务企业以及纯贸易企业等。 (四)项目实施期限为 2 年。 六、软科学专项 (一)重点支持领域 1.推进甘肃经济社会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研究:围绕深化 各项改革举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提升 第三产业等开展研究;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新型城镇化、实施 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研究;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生开展研 究。 2.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社会环境研究:围绕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和营造创新环境的对策研究;围绕创新创业的评价和导 向等问题开展研究;围绕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科学民主、宽松包容的 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围 绕基于市场导向机制的新服务模式研究。 3.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研 究;围绕强化协同创新和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 创新、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开展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研究。 4.对外开放合作对策研究:甘肃省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建设研究;甘 肃省走出去引进来重点领域及产业链布局研究;甘肃省对外合作的体制机 制及法律政策研究。 5.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围绕加快推进兰白科技创 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紧盯创新链、价值链开展各项差 别化政策研究;围绕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效益最大化,开展基金 使用、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研究,打造试验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金融体系,强 化科技金融结合。 (二)申报要求 1.项目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决策应用为立足点,要求前期研究基 础扎实,技术路线可行,注重研究的实证性、对策性、操作性,紧盯甘肃 省情,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2.鼓励合作联合申报。鼓励跨单位、多学科合作,加强研究单位和政 策应用单位合作。优先支持研究方向稳定持续,基于一手调查研究资料, 数据确凿、研究方法科学、分析全面深刻、提出可操作性对策建议的研究 项目。 3.申报项目的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