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企业需求.doc
技 术 需 求 目 录 1. 海藻资源开发与深度利用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1 2. 深水池塘垒石筑窝式海参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示范............................................................2 3. 银鲳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3 4. 海水多品种组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开发............................................................................4 5. 三文鱼鱼丸技术改进;水产品抗生素降解技术....................................................................5 6. 贻贝冻结、冷藏过程中的耐藏性技术....................................................................................6 7. 浅海域开发利用........................................................................................................................7 8. 解决海虾罐头结晶的关键技术................................................................................................9 9. 沙蚕人工育苗及产业化养殖技术..........................................................................................10 10. 海水水质恢复技术..................................................................................................................11 11. 鲍鱼饲料配方的研制开发及饲料生产工艺的研究与确定..................................................12 12. 水产动物抗应激方法的研究..................................................................................................13 13. 新型绿色环保龙虾饲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14 14. 反季节河蟹养殖新技术的研究..............................................................................................15 15. 杂交鲆规模化规模化养殖技术..............................................................................................16 16. 安全绿色无药物残留的苗种繁殖高技术平台......................................................................17 附件一:赣榆县“水产养殖及深加工”星火支柱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9 1. 海藻资源开发与深度利用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单 位 名 称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连云港中大海藻工业有限公司 海藻资源开发与深度利用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农 业 高 新 技 术 项目所处阶段 企业现有基础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单 位 网 址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企业资产总额 1.1 亿元,具有三十多年从事海藻化工的生产技 术及经验。 海带深度高值化加工技术,碘、甘露醇延伸产品。意向合 作单位: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开发新产品 王经佐 电话 赣榆县经济技术开发 区 0518-7118200 传真 0518-7118200 邮政编码 222100 电子信箱 zdseaweed@163.com 2. 深水池塘垒石筑窝式海参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示范 单 位 名 称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连云港海前水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深水池塘垒石筑窝式海参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示范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海 洋 高 新 技 术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2005 年,连云港海前水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在中科院海洋所朱校 企业现有基础 斌教授指导下,应用该技术进行了小规模海洋养殖试验。 深水池塘垒石筑窝式海参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意向合作单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位:中科院海洋所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共同承担课题:为江苏海参高产、高效、绿色安全养殖提 供示范性高新技术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李业相 电话 13775422999 赣榆县柘汪镇临港工 业园 单 位 网 址 3 传真 邮政编码 222113 电子信箱 Zb210@263.net 3. 银鲳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 单 位 名 称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赣榆县海头镇海产公司 银鲳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海 洋 高 新 技 术 项目所处阶段 企业现有基础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有多年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经验,企业资金力量雄厚。 研究银鲳的亲鱼采捕、驯化及银鲳的人工授精、精子保存、 受精卵孵化、幼鱼培养技术和人工养殖研究 联合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关键技术,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 王怀明 电话 0518-7107866 赣榆县海头镇驻地 单 位 网 址 4 传真 0518-7107966 邮政编码 222111 电子信箱 Wubo24680@sina.com 4. 海水多品种组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开发 单 位 名 称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赣榆县海头镇海产公司 海水多品种组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开发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海 洋 高 新 技 术 项目所处阶段 企业现有基础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有多年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经验,企业资金力量雄厚。 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控制海水物理流态、水化学环境质量以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及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合理组合养殖品种,优化生态互利 生物群落,建立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联合技术攻关,解决关键技术,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 王怀明 电话 0518-7107866 赣榆县海头镇驻地 单 位 网 址 5 传真 0518-7107866 邮政编码 222111 电子信箱 Wubo24680@sina.com 5. 三文鱼鱼丸技术改进;水产品抗生素降解技术 单 位 名 称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连云港富裕食品有限公司 三文鱼鱼丸技术改进;水产品抗生素降解技术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海 洋 高 新 技 术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企业现有基础 1、三文鱼丸已有一般技术 2、水产品抗生素降解,技术基础较低 1、 技术改进; 2、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单 位 网 址 □ 小批量生产阶段 三文鱼丸去腥、口感需要提高等,并进行相应的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抗生素在水产品体内降解到出口标志。 技术入股、合作开发 刘成艳 电话 0518-6281688 赣榆县经济技术开发 区 www.chinafuyu.com 6 传真 0518-6281988 邮政编码 222100 电子信箱 fuyudohina@163.com 6. 贻贝冻结、冷藏过程中的耐藏性技术 企业名称 连云港富裕食品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贻贝冻结、冷藏过程中的耐藏性技术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食品加工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企业现有基础 从事海洋食品的加工与销售,承担过多项科技攻关、星火计划项 目 2006 年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贻贝调理食品产业化开发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寻求贻贝冻结、冷藏过程中的耐藏性技术,要求该耐藏技术需达 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需求,并保持品质不变。 合作方式及 预期目标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试生产阶段 □其他 联系人 宋世宣 电话 单位地址 赣榆县青罗公路 2 号 单位网址 □小批量生产阶段 6281688 传真 邮政编码 222100 电子信箱 7 6281699 7. 浅海域开发利用 单 位 名 称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连云港市高公岛黄窝捕捞养殖公司 浅海域开发利用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养殖、加工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固定资产 1000 万元,员工 100 余人,养殖面积 4000 亩,加工 企业现有基础 机 4 台。 本公司所在地高公岛乡近内有 5 万余亩的浅海域,现只开 发 2 万亩的紫菜养殖和加工,且已饱和,还有 3 万余亩低潮位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3 至 4 米,高潮位 8 至 9 米,底质为泥沙底质的浅海域待开发。 该区域水流通畅,水质肥沃,有自然生的多种贝类和藻类,但 经济值都不高。现急待开发适合本海域养殖,经济价值较高的 养殖加工项目。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合作方式:股份合作制(或其他方式) 我方提供资金和管理,对方提供技术和市场开发。 预期目标:前期小面积试验论证,成功后大面积发展。 张立祥 电话 2540690 连云区高公岛黄窝村 邮政编码 单 位 网 址 电子信箱 8 传真 2540389 222045 8. 解决海虾罐头结晶的关键技术 企 业 名 称 连云港东方龙食品科技研究所 项 目 名 称 解决海虾罐头结晶的关键技术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食品科学、生化技术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罐头、果酒、海产品、软包装食品、饮料等系列产品的科 企业现有基础 研、 生产、贸易 一、需求内容 1.研究盐水海虾罐头、虾酱罐头产品结晶的机理,分析结 晶的原因,解决关键技术; 2.确定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方法,解决虾类罐头结晶的技术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难题; 3.形成批量生产。 二、意向合作单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 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关键技术,形 成批量生产的能力。 邵元荣 电话 连云港市海昌南路 319 号 A3-2-201 单 位 网 址 9 0518-5190185 /2658185 传真 5190185 邮政编码 222004 电子信箱 2009mhw@sina.com 9. 沙蚕人工育苗及产业化养殖技术 企业名称 赣榆县荣腾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沙蚕人工育苗及产业化养殖技术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海洋开发 项目所处阶段 □研制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企业现有基础 从事沙蚕收购加工,2004 年承担了省星火计划项目“沙蚕精加工 生产技术开发”(X2004173)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沙蚕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受苗种限制,养殖 规模扩大不了。靠人工挖掘既没效率又破坏环境。寻求沙蚕人工 育苗技术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合作方式及 预期目标 技术转让、技术指导等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联系人 王统胶 电话 单位地址 赣榆县海洋经济开发区 单位网址 □小批量生产阶段 2561441 传真 邮政编码 222100 电子信箱 10 10. 海水水质恢复技术 企业名称 赣榆县海洋与渔业技术指导站 项目名称 海水水质恢复技术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海洋开发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其他 □小批量生产阶段 企业现有基础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目前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在于海洋污染问题,赣榆县的主要 污染物是氮、磷和粪大肠菌群。为了改善海水水质,恢复海洋生 态环境,需要有一种投资不大、见效快,能够大面积推广使用, 既能够有效降低海水中的氮、磷,减少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又 不会给海域环境带来新的不利影响(如外来物种入侵、景观等) 的技术。 合作方式及 预期目标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 联系人 陈兆芳 单位地址 北环路东首 电话 单位网址 11 6212825 传真 6212825 邮政编码 222100 电子信箱 Czf6212825@126.com 11.鲍鱼饲料配方的研制开发及饲料生产工艺的研究与确定 单 位 名 称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江苏天福莱饲料发展有限公司 鲍鱼饲料配方的研制开发及饲料生产工艺的研究与确定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企业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鱼、虾、蟹、贝类等特种水产 企业现有基础 饲料生产设备及控制系统,可提供较高质量水平的生产试验基 地,同时我公司的研发中心人才资源丰富,实验设备齐全,可 开展各种相关课题的研究。 鲍鱼被列为八珍之首,其味鲜美,细嫩可口,营养丰富,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其饵料大多依靠天然饵料生物,如能研制出合理的配方、确定 符合其饲料特性的生产工艺,将大大推动鲍鱼的养殖发展。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单 位 网 址 王兰梅 电话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开 发区郁州南路 8 号 www.tflfeed.com.cn 5318076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12 传真 5318555 222062 12.水产动物抗应激方法的研究 单 位 名 称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江苏天福莱饲料发展有限公司 水产动物抗应激方法的研究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企业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鱼、虾、蟹、贝类等特种水产 企业现有基础 饲料生产设备及控制系统,可提供较高质量水平的生产试验基 地,同时我公司的研发中心人才资源丰富,实验设备齐全,可 开展各种相关课题的研究。 水产动物在起捕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应激死亡率高,通过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研究其生长特点,营养需求找出适当的方法解决其应激性。 希望提供水产养殖、水产动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 的人力资源支持。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单 位 网 址 王兰梅 电话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开 发区郁州南路 8 号 www.tflfeed.com.cn 5318076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13 传真 5318555 222062 13.新型绿色环保龙虾饲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单 位 名 称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江苏天福莱饲料发展有限公司 新型绿色环保龙虾饲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企业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鱼、虾、蟹、贝类等特种水产 企业现有基础 饲料生产设备及控制系统,可提供较高质量水平的生产试验基 地,同时我公司的研发中心人才资源丰富,实验设备齐全,可 开展各种相关课题的研究 由于龙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江苏、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山东、安微地区已广泛养殖,通过研究其营养需求及摄食特性, 开发出环保型龙虾饲料,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水产品。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单 位 网 址 王兰梅 电话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开 发区郁州南路 8 号 www.tflfeed.com.cn 5318076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14 传真 5318555 222062 14.反季节河蟹养殖新技术的研究 单 位 名 称 江苏天福莱饲料发展有限公司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反季节河蟹养殖新技术的研究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企业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鱼、虾、蟹、贝类等特种水产 企业现有基础 饲料生产设备及控制系统,可提供较高质量水平的生产试验基 地,同时我公司的研发中心人才资源丰富,实验设备齐全,可 开展各种相关课题的研究 目前河蟹养殖及销售市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出塘上市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销售时间非常集中,且维持销售时间短,如能解决在全年 12 个月均衡上市销售的问题,将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 解决在不同季节河蟹的养殖技术。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单 位 网 址 王兰梅 电话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开 发区郁州南路 8 号 www.tflfeed.com.cn 5318076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传真 5318555 222062 15.杂交鲆规模化规模化养殖技术 单 位 名 称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赣榆县青口镇东兴水产苗种厂 杂交鲆规模化规模化养殖技术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水产养殖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企业现有基础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本厂与中科院海洋所李军博士正着手开展前期研究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万延开 电话 6316389 单 位 地 址 邮政编码 单 位 网 址 电子信箱 16 传真 222062 16.安全绿色无药物残留的苗种繁殖高技术平台 单 位 名 称 赣榆县科技局等 项 目 名 称 或拟邀请专家 安全绿色无药物残留的苗种繁殖高技术平台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水产养殖 项目所处阶段 ■ 研制阶段 □ 批量生产阶段 □ 试生产阶段 □ 其他 □ 小批量生产阶段 江苏赣榆是我国著名的水产苗育苗示范基地,育苗企业 300 余家。 现有基础 赣榆科技局将从中选择 3-5 家规模大,试验设施完备,技术力量强的育 苗和养成企业共建技术平台。 近岸水质污染使生态环境恶化,苗种病害日趋严重。为防 治病害,各种药物的滥用程度已达到惊人。大量排放的养殖废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水污染环境,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比原型药危害可能更 大。全国数万家鱼、虾等育苗企业一般使用 EDTA 络合有害重 金属,使得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共建技术平台 联 万延开 系 人 电话 6316389 单 位 地 址 邮政编码 单 位 网 址 电子信箱 17 传真 222062 附件一: 赣榆县“水产养殖及深加工”星火支柱产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设意义 (一)基本概况 我县是全国最早的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隶属连云港市,地处江 苏省东北端,东濒黄海,西依沂蒙,南靠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 北接山东省日照市,是江苏省的北大门。县境内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 次为山岭、平原、沿海三个农业生态区。全县辖 18 个镇,总人口 107 万,面积 1402.5 平方公里。沿海六个镇,从北向南依次为:柘汪镇、 石桥镇、海头镇、青口镇、宋庄镇、罗阳镇。 赣榆县环抱海州湾渔场,拥有近海渔场 7000 平方公里,滩涂面 积 1.5 万公顷,海岸线长 62.5 公里,有省内最长的沿海沙滩,南北 长 30 公里,平均宽度 1.2 公里,与沙滩隔水相连的基岩岛屿——秦 山岛,面积 0.96 平方公里,是江苏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开发利用的 重点岛屿。海域(包括必要的依托陆域)位于我国海域的中北部、沿 海经济带的中心,自然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区位优越,这种区位优势 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其重要意义正日益明显地表现 出来。 (二)“十五”建设情况 自 1996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苏东” 18 战略决策以来,赣榆县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建设“海上 赣榆”战略,加快海洋开发步伐,推进了全县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1、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十五”期间,全县紧紧抓住“科技兴海” 和支柱产业、农业综试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全面加快苏北星火带建 设,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科技对支柱产业发展贡献份额逐年 增大。“十五”前四年完成水产品总量 83 万吨,完成产值 76 亿元, 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53%,累计完成出口创汇 3.6 亿美元, 已形成了具有我县特色的水产养殖与深加工支柱产业。2001—2004 年,全县新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177 项,其中国家级 11 项,省级 54 项,市级 79 项,县级 53 项。共计总投入 5.25 亿元,其中科技贷款 2.13 亿元,科技拨款 859 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 济和社会效益,带动了全县支柱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通过全 壳原汁即食文蛤的产品研究开发、牡蛎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应用研究、 冷藏南美白对虾调理食品研制与开发、雨生血球藻中试规模生产技术 开发、出口水产品药物残留降解系统研究与应用等一批省科技攻关项 目的研究实施成功,推动了我县水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 随着硬壳蛤大规格苗种培育及人工养殖、菲律宾蛤仔高密度苗种培育 技术、海水养殖对虾围栏封闭防病技术、大菱鲆鱼工厂化人工繁育技 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引进,加快了海水养殖业的品种更新、技术 更新。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撑。 2、海水养殖业:“十五”以来,根据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资 源下降的新情况,把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作为调整海洋渔业结构的重 19 点。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3 年,全县海产品总量 15.74 万吨,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 9.54 万吨,占海产品总量的 61%,比“九五”提 高 6 个百分点。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致富渔(农) 民的支柱产业。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 年,海水养殖面积达 16.2 万亩,从潮上带养殖为主向潮间带和浅海域扩展。梭子蟹养殖面积 2 万亩,条斑紫菜养殖面积 1.5 万亩,缢蛏养殖面积 2 万亩。③产业质 量不断提高。全县已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区 1 个,省级有机食品基地 1 个,省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8 个,无公害覆盖面积 3.1 万亩, 创建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品牌 3 个,被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为全省无公 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试点县。④产业特色不断显现。 对虾、河蟹、梭子蟹、大菱鲆、缢蛏、青蛤、杂色蛤、文蛤、紫菜等 育苗养殖产量和产值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县 216 家育 苗场,育苗水体 25 万立方米;幼蟹培育大棚 6000 个,幼蟹暂养面积 3000 多亩;发展了鱼、虾、蟹、贝、藻类 10 多个育苗品种,江苏榆 城苗种集团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水产苗种集团公司。2003 年全县共产 河蟹苗 14.2 万公斤,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各种虾苗 29.2 亿尾,培育河蟹幼蟹 20 亿只,梭子蟹幼蟹 1200 万只,育苗行 业销售收入达 3.2 亿元。河蟹苗种产量约占全省的 50%,占全国总产 量的 30%。⑤产业设施不断完善。工厂化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面积 突破 22 万平方米,养殖品种也由南美白对虾转向大菱鲆、牙鲆、石 斑鱼等海珍品养殖。⑥产业贡献率不断上升。“十五”前四年,引进 新技术 34 项,新品种 22 个,科技对海水养殖产业的贡献率达到 20 64%。据测算,全县渔业增收总量中有 45%以上来自海水养殖业。文 蛤、青蛤、紫菜等品种为全县出口创汇作出了积极贡献。 3、水产品加工业:全县现有海产品加工企业 142 家,年实现产 值 4.2 亿元。连云港富裕食品有限公司是美国 FDA 在中国首批“HACCP 计划”注册的企业,1998 年又在欧盟注册,产品直接出口欧美各国, 出口的龙虾仁、甲壳素等产量达 3000 吨,创汇 1500 万美元。以连云 港神仙紫菜有限公司为首的紫菜加工企业有 16 家,其中“十五”新 上企业 10 家,拥有紫菜一次加工机组 29 台套,二次加工机组 6 台套, 年加工干品紫菜 4 亿张,创产值 11600 万元,上交税款 3000 万元。 连云港中大海藻、达柯拉海藻加工企业生产的褐藻酸纳、碘、甘露醇 等化工产品出口国外。2005 年,榆城集团投资 1.2 亿元的海产品加 工厂已建成投产。 二、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部署,结合赣榆县海洋 开发现状,今后一段时期赣榆县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融 入“两个率先”大局,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县”为目标,以科技进步 与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为方向,积极引进“三 资”,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层 次较高的海洋产业体系,全力提升海洋产业优势与竞争力,使赣榆实 现由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的跨越发展。 (二)规划原则 21 1、坚持科技兴海,加强科技进步对星火支柱产业发展的带动作 用。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力量布局和科 技资源配置,加大与海洋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开发和引进新技术、 新成果,培养海水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 才,提高科技对支柱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2、坚持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星火支柱产业。努力扩大并提高海 水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发挥比较 优势,集中力量,力争在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开发、高效养殖、海产品 加工等领域有重大突破,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储备和保障。 3、坚持市场导向,调整支柱产业结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础性作用,大力调整和改造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加快 发展对支柱产业有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深化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 用。在省、市规划指导下,调整主要支柱产业布局。沿海镇发挥自身 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 4、坚持发展速度和效益统一,提高支柱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我县支柱产业正处于成长期,应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增加海产品总 量,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增长质量,提升支柱产业在整个海洋经济 中的地位。 5、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举,保障支柱产业的可持 续发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支柱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走产业现代化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 22 三、总体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1、近期(到 2007 年):全县支柱产业总产值达 30 亿元左右, 海水养殖产量达到 18 万吨,占海产品总量 65%以上;海产品加工产 值达 6 亿元。支柱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0%以上,占 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65%以上; 2、目标期(到 2010 年):全县支柱产业总产值达 40 亿元左右, 海水养殖产量达到 24 万吨,占海产品总量 70%以上;海产品加工产 值达 10 亿元。支柱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5%以上, 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 80%以上。使水产养殖与加工产业成为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海洋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 (二)产业建设目标 1、海水养殖业 重点加强养殖新品种的引进、驯化和推广,做好病害防治和增养 技术开发。至 2010 年,海水养殖产量达到 24 万吨,增养殖面积达到 40 万亩。发展贝类,巩固提高藻类,恢复和稳步发展对虾,积极开 拓鱼蟹和海珍品养殖。潮上带重点是拓展海蛰、大菱鲆、梭子蟹、日 本对虾等养殖品种,发展工厂化养殖,提高养殖的集约化水平,提高 养殖效益。潮间带重点发展贝类养殖,调整贝类品种结构,大力发展 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浅海域重点发展底播贝类 养殖、扇贝、鲍鱼等品种的养殖、鱼类网箱养殖和藻类浮筏养殖,推 广紫菜、海带、裙带菜与经济鱼类、扇贝、底栖贝类等立体养殖模式。 23 在网箱养殖方面,经过试验和攻关,通过深水网箱和沉箱养殖等技术 解决远岸水域防风养殖问题,使海水养殖业由港湾向深水推进。 蟹类:围绕优化品质、提高效益的要求,以榆城集团为龙头,建 设河蟹原良种场及河蟹种质资源库,突破河蟹选育和提纯复壮技术, 培育 2-5 个名牌和优势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积极推广梭 子蟹、锯缘青蟹等海水蟹类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重点以沿海公 路两侧为主,建设河蟹原种保存及良种繁育基地,2010 年全县优质 河蟹苗年产量争取达 16 万公斤以上。 虾类:围绕提高品质,拓展加工,增加出口的要求,加大中国对 虾、南美白对虾等品种更新、选育及提纯复壮力度,推广混养、多茬 虾等先进养殖模式,提高经济效益。要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开 拓美国、欧盟市场。重点在沿海 5 个镇和海洋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国对 虾、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养殖 3 万亩。 经济贝类:加强苗种基地建设,通过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突破 杂色蛤、青蛤、缢蛏等经济贝类的育苗及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 加快经济贝类无公害生产基地及出口基地建设步伐,提高优质、出口 经济贝类的精养比重,创建优质出口品牌。大力发展贝类精深加工, 增强出口创汇能力。重点柘汪、石桥等镇建立青蛤、四角蛤养殖加工 基地,在海头等镇建立杂色蛤养殖加工基地,在海洋经济开发区等建 设杂色蛤、牡蛎等养殖加工基地,在宋庄等镇建设缢蛏等养殖加工基 地。通过五年时间,力争建成贝类养殖出口基地 5 万亩以上,总产值 7.8 亿元,并力争建成 3 个万亩贝类养殖加工出口基地。 24 藻类: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紫菜产业链,加强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扩大良种覆盖率,推广紫菜冷藏网技术,发挥紫菜协会的作用,大力 开拓国内和日本、欧盟、美国等国际市场。2010 年,全县优质紫菜 养殖加工出口基地达 2.8 万亩以上,其中:以柘汪、石桥、海头镇为 重点,发展滩涂半浮式紫菜养殖基地 0.8 万亩以上;以青口、海洋经 济开发区为重点,在秦山岛周围海域发展全浮流紫菜养殖面积 2 万亩 以上。全县紫菜养殖产量达到 1.2 万吨,总产值达到 2.4 亿元。 特色鱼类:加强大菱鲆、半滑舌鳎、鲑鳟等品种的育苗技术攻关 与推广,研究工厂化高效养殖数字精准生产技术,研发保鲜保活技术, 开辟加工新领域,拓展国内外新市场。以海水工厂化高效养殖为重点, 在海洋经济开发区和海头、宋庄等镇发展大菱鲆、半滑舌鳎、石斑鱼、 牙鲆鱼等海珍品面积 40 万平方米以上。 2、水产品深加工业 大力发展和推广海产品的保鲜、深加工技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工艺和设备,向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现代 化的水产品加工生产体系。以富裕、海王公司、榆城集团等企业为龙 头,开发小包装方便产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建 成一批在海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大型企业集团。 开发新型水产加工制品 20—30 个,实现海产品加工产值达 10 亿元。 以榆嘉药业、瑞邦药业为龙头,采用生物技术、先进的分离和提取技 术、生物反应技术,重点引进在抗肿瘤、心血管疾病、抗感染、免疫 调节等领域筛选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藻药物特别是微藻的开发技 25 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多肽类药物,酶技术制备生物活性寡糖,以及 低值鱼贝及下脚料综合开发提出活性物质。开发 1—3 个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海洋药物产品,实现产值 2 亿元。 (三)龙头企业培育 1、以榆城集团为龙头,强化设施渔业 充分利用榆城集团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 引进力度,加快高新技术装备的引进、推广速度。对育苗企业,在控 制规模增大的同时,要加强引导,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单位水体的 经济效益。对工厂化养殖企业,通过优选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水平, 加快成果转化,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海洋养殖业整体发展。到 2010 年,新增产值达 5000 万元以上的海水养殖龙头企业 2—3 家,使设施 渔业中龙头企业的产值达到 4 亿元。推动榆城集团加强与有关科研单 位的合作,建立实力雄厚的企业研发中心,成为赣榆县主要的养殖新 技术、新产品的中试基地,提高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以赣榆县下口渔业总公司和赣榆县鱼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 龙头,推进浅海域养殖业 在现有的浅海域开发利用基础上,继续扩大浅海域底播贝类面积 和藻类养殖面积,新增浅海域养殖面积 2 万亩;充分利用前三岛、秦 山岛周围浅海域以及农业部连云港鱼礁区,大力发展抗风浪网箱养鱼, 推广网箱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提高浅海域利用率。 3、以连云港富裕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发展鱼虾贝等海产 品深加工业 26 推动现有中小型海产品加工企业,借鉴富裕公司加工出口海产品 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江南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食品加工科研 院所的技术合作与交流,联合建立海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更新 建设现代化水产品加工厂,研制生产新型水产加工制品 10—20 个, 实现销售收入 5 亿元。 4、以连云港神仙紫菜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强藻类深加工产品开 发 抓住紫菜产品出口创汇的契机,依托和发展现有的藻类养殖规模, 扩大紫菜加工产量,开发饮料、营养液、调味品等新型藻类加工食品 3-5 个,实现藻类加工的高利用率和产品多元化。 5、以榆嘉、瑞邦药业为龙头,积极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 和产品开发 通过引进人才和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和开发的步伐, 深入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开发,探索海洋物种的药物与保 健品的研制,争取开发 1—3 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产品, 实现产值 2 亿元。 四、重点建设任务 (一)良种培育 采用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开展海水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积 极探索海水养殖新品种选育技术。开展大宗常规养殖种类的原、良种 选育工程,开发海水名优种类的驯养及大规模苗种繁育技术,使养殖 生产向良种化发展。计划到 2010 年,选育新品种 4-6 个,初步建立 27 地区海水养殖种质库。在继续保持中国对虾、中华绒螯蟹和紫菜育苗 的同时,要拓展贝类育苗以及海珍品育苗。使贝类育苗和海珍品育苗 成为海水育苗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水产品加工 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向多样化、系列化、标准化 方向发展。开发小包装方便冷冻产品、旅游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 等系列产品,将大宗海产品加工成脆饼、烤干品、酱、鱼糜、罐头、 鱼蛋白饮料等,开发新型水产加工制品 20-30 个;探索海洋物种的 药物与保健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争取海洋医药和化工业的新突破; 推广应用无公害加工、运销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积极推行 ISO9000、HACCP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加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建 成一批产加销、贸工渔一体化的企业集团,重点扶持 3-5 家年销售收 入 5000 万元以上的加工龙头企业。 (三)重点解决关键技术 1、海水养殖 海水养殖业是海洋水产业的重点。要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引进、 改良新的养殖品种,培育优势品种和拳头产品,优先支持良种繁育技 术和苗种业的发展;主攻以提高水域生产率为目标的滩涂、浅海高效 增养殖技术,发展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加强设施化水产养殖技术, 对现有的虾类、河蟹和紫菜重点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稳产高产; 加速发展贝类和鱼类养殖,特别是海珍品的养殖。优化养殖结构,实 施高效养殖工程,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开发农牧化生态养殖技术、改 28 善生态负荷的可持续发展技术、重大病害防治及监测、预报技术,建 立海水养殖病害检测检疫工程中心。 2、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育种技术 良种驯养技术:以开发人工繁殖技术为重点,并研究其生长、饲 料等养殖技术; 良种选育技术:开发鱼、虾、贝细胞育种技术,达到生产应用规 模; 苗种批量繁育技术:解决大批量育苗中存在的饵料培育、幼体培 育、生态及水质条件控制等问题;原良种保存和利用技术:选择主要 养殖对象的原种、良种,利用已建的天然生态库和人工库,进一步研 究其群体保存技术,并向生产提供较大数量的原良种。 3、水产品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研究海洋中上层鱼类的保鲜、加工技术以及贝类的保鲜和污染净 化工艺,积极开发从水产品中提取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加 大水产品加工产品的比例,以适应渔业生产及市场发展的需要。贝类 净化及保活技术:研究贝类易富集的污染物质的去除条件和净化工艺, 并研究设计满足工艺条件的设备及净化用水的处理工艺和设备;研究 贝类保活、保鲜工艺技术,突破贝类保活技术;扩大鲜活类流通领域; 海水中上层鱼类和低值鱼、虾、蟹的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通过改型、 换装、仿生、综合利用,为市场提供丰富多彩的调味品、佐餐品、模 拟食品、鱼糜制品、保健食品和疗效食品;下脚料的利用,为饲料工 业提供丰富的蛋白源。开展具有免疫功能的紫菜多糖、微晶甲壳质、 29 鱼贝中具有抗菌、减肥作用的活性多肽和鱼肝油酸钠等技术的研究开 发,加快开发一类、二类海洋药物产品的步伐。 4、水产深加工产品质量检测和降残技术 以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载体,引进和研究水产深加工产品质量 检测技术,药物残留降解技术,建立水产深加工产品质量检测检疫工 程中心,提高水产品加工质量,突破出口的贸易和技术壁垒,扩大出 口份额。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支柱产业建设合力 科技部门与有关涉海部门加强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支 柱产业建设。在已成立的支柱产业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综合协调、 定期会商制度,研究制定支持支柱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不断 强化领导功能,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确保各项建 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增加对支柱产业的科技投入 一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十 一五”期间,县科技三项经费 60%以上用于海洋重点项目;县财政继 续从预算内每年安排海洋水产开发资金 100 万元。要继续贯彻对外开 放,对内合作,外引内联合招商引资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 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得益的原则,鼓励全社会各 方面对海洋与滩涂进行开发投资,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投 资和经营上,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渠道、多种经营形式一起 30 上,即国家、地方、企业、个人一起上,财政、信贷、外资一起投, 股份制、合作制、“三资企业”、承包经营等共同发展,建立和形成投 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组织经营多形式的新型海洋开发机 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行滚动开发。 二要优化海洋开发资金的投向。投向重点:一是海水高效养殖, 重点是发展设施渔业,提升工厂化养殖水平;二是海产品深加工,重 点是方便食品、调味品的研制开发,海洋活性物质的提取,海洋药物 研究和开发;同时要安排一定资金,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处理好 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三)进一步加快海洋资源综试基地建设 加大海洋资源综试基地建设力度,突出技术创新,重点围绕海水 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等二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加强海洋高 新技术成果的集成组装配套和成果产业化,使基地真正成为海洋科技 成果转化的集散地。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区域支柱产业培育 根据沿海不同乡镇的资源优势与发展状况,培育一批海洋高科技 产业群和产品群,不断提高科技对支柱产业增长的贡献率。重点发展 海水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在加快滩涂资 源化开发的同时,要大力引进转化先进适用的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 提高滩涂开发的科技含量和开发效益。 (五)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加强海洋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信息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海 31 洋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体系,加大为民服务力度,加强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县水产科学研究所的建设,充实科技力量,增强科技成果转化、 新产品开发和海珍品育苗养殖病害防治能力。积极引导鼓励骨干企业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取联合开发,聘 请兼职等方式,寻找技术依托单位。将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同中科院海 洋研究所、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上海水 产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淮海工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不断拓 宽合作领域。 (六)加强生态调控和注重合理布局,保持支柱产业健康发展 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对重点海域实行污染总量控制,强化对海 洋开发和排污倾废的管理;建立海水生态环境监测预报系统,提高海 洋环境污染监测能力,定期向海水养殖业预报海洋环境质量。控制养 殖密度和规模,不但要提高产量,更要注重提高效益,防止养殖业出 现大起大落,促进支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2

连云港企业需求.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