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控专业增设申请表--英语-公示版.docx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专业增设申请表(非国控专业) 学校名称(盖章):北京教育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专业名称:英语 专业代码:050201 所属专业门类或专业大类: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修业年限:2.5 年 培养层次: 本科 学习形式: 业余 申请时间:2019.03 专业负责人:郄利芹 联系电话:820891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目录 1、 专业增设申请表 2、 学校基本情况 3、 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 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 增设专业专任教师情况 6、 增设专业计划开设的主要课程 7、 增设专业基本办学条件 2 填表说明 1、 申请表限用 A4 纸张打印并装订成册(各专业分别装订); 2、 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对应的方框中画“√”; 3、 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4、 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 3 专业增设申请表 专业代码 050201 专业名称 英语 培养层次 本科 学习形式 业余 修业年限 2.5 年 现有专业(个) 23 学科门类 (本科) 或专业大类(专 科) 拟首次招生时 间及招生数 本校已设的相 文学 英语 1992 近专业及开设 外国语言文学类 商务英语 年份 五年内计划发 2019 年 30 人 2006 300 人 展规模 英语本科学历教育新专业申报所阐述的增设专业理由充分,北京教育学院 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开设该专业。该专业的开设有利于解决英语教育的均衡发 展,特别是解决“教非所学”英语教师的师资问题。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 培养目标清晰、要求具体、培养方向明确,课程设置合理。建议进一步加强课 学校专业设置 评议专家组织 程设置的实践性。 同意推荐申报。 评议意见 (主任签字)袁昌寰 2019 年 3 月 6 日 学校意见 (校长签字) 学校(盖章): 省级 教育 行政 部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盖章: 意见 注:专业代码按《办法》规定的专业目录填写。 4 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 北京教育学院 学校地址 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 2 号 邮政编码 100120 校园网址 www.bjie.ac.cn 1754 人 在校生总数 学校类型 □开放大学 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 30 人 √独立设置成人高校 已有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 或专业大类 专业大类: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财经商贸、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 专任教师 42% 260 人 总数(人) 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 北京教育学院成立于 1953 年,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直管 的成人高等师范学校,是从事首都基础教育干部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主要承担 北京市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及成人高等师范教育任务。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教 师为先、科研为基,以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干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办学质量提 升为己任,逐步形成了“专业引领、实践取向、理实结合、优质服务”的办学特色。 北京教育学院正以坚定的信念,恪守“敬业垂范、博学笃行、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 学校简介和 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培养优秀教育人才、促进基 历史沿革 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使命,致力建设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知名的教育大学, 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300 字以内) 1953 年成立北京教师进修学院;文革期间曾停办;1978 年复院,更名为北京教 育学院;1993 年北京教育学院与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合并,定名为北京教育学院(北京 教育党校亦随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并入),同时北京英语教师培训中心并入;2000 年 9 月,北京市成人教育学院、北京实验大学、北京市成人教育服务中心并入北京教育学 院。 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年招生数÷学校现有专业总数 5 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包括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专业筹建情况、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预测情况等方面 的内容) 一、增设专业理由 1.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时代需要 英语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提高国民国际素养以及国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新 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北京市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提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 际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所有这些目标、定位与任务的实现都需要更高水平的英语教育提供支 持。 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来支撑。北京市在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方 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部分区县,尤其是郊区县, 中小学依然存在较普遍的“教非所学”现象, 即教师所学的原始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 2.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力举措 英语(教育方向)专业(专升本)的申报是进一步落实国家文件精神、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 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在北京市英语教师培养方面做出的一种探索。英语(教育专业)(专起本) 缩短了英语教师师资培养的周期,又着眼于解决技能培训(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学习 (教学法)相脱离的问题,将为北京市培养一定数量的合格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 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型人才,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3.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由于“教非所学”教师所缺少的是系统化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学科教学法等,如 果仅对其进行短期培训,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 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学历教育培训。 鉴于上述原因,根据北京市教委出台的《北京市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文件中明确提出了 “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要求“充分利用相关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历教育条件,选择优秀乡村 教师攻读在职教育硕士,大专学历和教非所学教师攻读所教学科的成人教育学士,鼓励乡村教师 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为了配合这一文件的具体实施,我院拟与平谷等区县合作,联 合开展“教非所学”教师攻读所教学科的成人教育学士,鼓励乡村教师提高所教学科的学历层次。 6 据此增设《英语教育》本科专业。 二、 专业筹建情况 北京教育学院在英语教育领域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以及培训经验,.成功申报了英语教育 (专升本)和英语(商务方向)(专升本)及英语(商务方向)(专升本)专业,为北京市的中小 学输送了数千名合格英语教师以及英语商务人才。除了学历教育,我院成功实施了多个层次的英 语教师培训,取得了优质的广泛的社会效果。外语系拥有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 19 名,其中教授 2 名,副教授 8 名,80%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95%的教师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 全系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平以及严格的教学管理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同时,还对外 聘任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及美国使馆引进和推荐的优质外教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地道的语言氛 围和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 2016 年,我院受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委托,对北京市部分郊区县的小学英语教师“教非所学” 教师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各区教委和学校填报的统计情况、面向校长和教师的访谈、查阅资料文 献等途径,了解了小学英语“教非所学”的整体情况。2017 年,我院进一步深入平谷、延庆等区 就英语专业的教师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可行的专业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并准备了相 应的师资。 三、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预测 我院的发展目标为:“到 2020 年,把学院建设成为以服务基础教育干部教师终身学习为使 命,以教育学科为主题,多学科发展,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知名的教育大学”。在学科布 局方面,聚焦教育改革和实践的现实要求,整合学院优势力量,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 合理的学科布局,在专业规划方面,要努力增加教育类专业的比例。 根据我院 2016 年的调研情况,目前北京市“教非所学”教师有 1003 人,其中中小学英语教 学专业的需求接近 300 人。 随着北京市国际化的进程,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对于英 语教师的素质和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另外,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战略,京津冀教育一体化迫在眉 睫。“教非所学”现象不仅在北京市存在,天津市、河北省都有存在,所涉及的教师数量会更多。 随着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推进,我院的英语教育专业可以从北京辐射到天津、河北两地,为两地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申报英语(教育方向)专业(专升本)既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英语教师短缺的 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北京教育学院服务于首都基础教育的又一个具体行动。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 有条件来更好地服务于首都的英语教育。 7 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结构要求)、修业年限、主干学科、主要 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 和技能以及哲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适应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合格小学英语教师,造就专业基础扎实、 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小学英语教学骨干教师。 二、基本要求 1.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中国国情和 文化传统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 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2.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胜任小学英语教学,并 能够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信息和查阅文献 的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主要学习英语教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人文和社 会科学知识基础,具备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教育研究和教学管理的能力,了解与本 专业发展有关的学科理论新成就、新发展趋势。 三、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英语教育 四、课程设置说明 (一)公共课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8 学时) 本课程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主线,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综合素 质为切入点,针对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和心理、恋爱,诸问题,紧 密联系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实 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研究和探讨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 想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落实高校德育内容,实现高校德育目标。 8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8 学时)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人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 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 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 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 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 能力。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6 学时) 本课程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通过对马克 思主义基本概论的总结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 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 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 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等。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6 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 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路线方针,使学 生认识并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公共 必修课。 5. 信息技术(32 学时)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获得更具开拓性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对于新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方法有所了解。通过本课程各模块的学习,学生将 对信息技术如何帮助进行教学活动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并将学习相关的软件操作使用方法,学习多 媒体教学资源如何合理应用并整合嵌入教学活动。同时,还将学习和应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 计策略和方法。 6. 中华传统文化(8 学时) 本课程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入手,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一介 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哲学,宗教, 科技,艺术以及社会心理,民间习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专业基础课 7. 综合英语(216 学时) 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英语语音语调、 9 语法形式及功能、词汇及修辞手法和篇章与结构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得体的语音语调和得当的 语法修辞。通过口笔头复用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达到教育部 英语教学大纲对听说读写译技能要求的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综合英语课程内容广泛,课文及练习涉及文化教育、政治经济、道德 伦理、科技知识等主题。其内容还包括采取不同形式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有利于扩展个人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8. 英语泛读(144 学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扩展相应的语言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 握有效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化 意识。 9. 英语口语(144 学时)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交际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一般问答、交谈、 讲故事和初步运用英语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提高口语的连贯性,增强 学生的语感。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英语国家人们说话的语音、语调及地道的表达方式,口语中的文化差异, 用英文进行讨论、辩论口语交流中的交际策略。 10. 英语视听说(72 学时) 本课程主要以英语录像带、磁带、DVD、VCD 为媒介,以网络听说系统为辅助手段,让学生感 受真实、地道的英语语言,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逐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 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通过观赏知识性、趣味性极强的短片,了解英美等国家的风土人情、社 会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及普通人的生活与工作状况,熟悉英语国家的语音及语言 表达方式。利用网络听说系统,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 11. 英语语音(96 学时) 本课程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标准的英语语音,为学生在听、说、译能力的提升 奠定良好的语音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英语语音的基础知识,获得英语的标 准发音、认识英语语流的规律、了解语调的功能等。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语音语调的听辨 训练,突破听力瓶颈,帮助学生具备扎实的语音基本功底,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速率,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进一步实现流畅自如地运 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12. 英美文化 (32 学时) 本课程主要介绍英美国家文化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历史事实,涉及到历史、政治、宗 教、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揭示英美文化的内在精神,分析其思想内涵的各个侧面,是 10 一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并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联想习惯的知识性课程。 13. 英语写作(32 学时) 本课程通过讲授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章题材的写作格式及风格; 熟练掌握基本的语篇分析能力,正确流畅地撰写出内容充实、层次分明、语句连贯、语篇统一的 各类应用文章。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内涵、语言水平、词汇量、语法知识等基本技能。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标记语在句子中的运用,段落的特点和写作以及各类体裁篇章,如私人信函、 商务信函、报告、描述文及各种类型的论说文。 14. 第二外语(32 学时) 本课程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日 语或法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日语、法语应用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日语、法语 打下较好的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日语、法语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增强 学生对日本、法语语言和文化的了解,提高跨文化理解的意识和能力。 (三)专业方向课 15.英美文学作品选读(56 学时)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英美文学史及其 作品的基本知识,促进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 教学,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包括时代背景、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色; 基本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重点掌握阅读、理解、欣赏英语文学原著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阅读和欣赏名家名作,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英美国文学及 文化的了解,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奠定基础。 16.英语交际语法 (72 学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语法结构形式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使用,即其所表达的交际功能意 念,以获得使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对交际功能、意念做出较详尽的界定和分类,以较为详实的语料和例证介绍 各种交际功能、意念的表达方式及其常用的词语和句型。常见的功能项目包括陈述、询问、评价、 表态、建议、命令、请求、道歉、感谢、惊奇、表扬等,这些功能项目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具体情 景之中,如日常生活、工作、社交、通信、旅游等活动当中。 17.英语教学法(108 学时)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训练实践活动, 即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具备课堂管理、评价、驾驭教材的能力。 介绍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念、交际教学原则与任务型教学思想、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备课与编写教 案、课堂管理方法、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综合语言技能的教学、语 言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学评价、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培养、教育资源与技术的开发利用, 11 以及教材评价与使用。微格教学是建筑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教师教学 技能的方法。通过微格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微观教学的基本方法步骤,利用微格教学的方法提 高教育教学水平。 18.英语教育心理学(32 学时) 本课程研究英语教育客观规律,研究英语教学过程及影响英语教学的诸多因素,揭示英语教学 的性质及规律。主要内容有英语教学的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理论、科研方法。 19.科研方法(32 学时) 本课程旨在使学习者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 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帮助提高理论分析能力,而且掌握科学研究的初步技能。诸如会查阅文献 资料,会进行课题论证,懂得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会搜集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会 评价分析教育实验报告,会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结合实践,在应用科学理论研究和解决实 践问题过程中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毕业环节课程 20.毕业论文(56 学时) 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运用 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在导师指导下选定英语教育领域的研究课题,通过实践掌握科学研究的 一般过程,并形成初级的研究成果。 21. 课堂教学实践 (24 学时) 本课程是实践课程。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与学科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 学实践,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得到检验和提高。教学组织和实践能力,以及 在教学过程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能力实训、毕业论文、社会考察实践与科研训练等。 六、修业年限 两年半,业余 12 七、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进程表 (2020 年 2 月——2022 年 7 月) 专业名称:英语 专业类别:外国语言文学 课 课 程 程类 课时数 序 别 号 课程名称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信息技术 6 中华传统文化 1 国际理解教育 公共 选修 课 48 课 (选 时 修3 门) 2 社会学与社会问题 3 中西文化比较 4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5 北京历史与文化 6 科学素养专题 7 生活价值教育 8 教师心理健康 1 综合英语 2 英语泛读 3 英语口语 专业 4 英语视听说 基础 768 课 5 英语语音 课 时 6 英美文化 7 第二外语 8 英语写作 1 英美文学作品选读 专业 300 方向 课时 课 学习形式:业余 学时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共 88 课 必修 时 课 专业层次:专升本 2 英语交际语法 3 英语教学法 4 科研方法 5 英语教育心理学 总 计 理 论 教 学 实 践 教 学 学 分 考核 方式 一 考 试 学 期 8 8 8 8 32 8 16 8 16 8 16 8 16 16 216 144 144 72 96 32 32 32 16 8 16 8 16 8 16 8 16 16 216 72 72 36 60 32 16 16 16 56 72 108 32 32 16 40 48 32 32 40 3.5 √ 32 4.5 √ 60 6 √ 2 √ 2 √ 13 72 72 36 36 16 16 0.5 0.5 1 1 2 √ 0.5 1 0.5 1 0.5 1 0.5 1 1 13.5 √ 9 √ 9 √ 4.5 √ 6 √ 2 √ 2 √ 2 √ 学年学期安排课时数 考 学 查 期 8 8 16 16 8 8 修业年限:2.5 年 二 学 期 三 学 期 学 期 √ 8 √ 8 √ 16 √ 16 32 8 √ √ √ √ √ √ √ √ 48 72 36 36 32 80 72 36 36 40 16 72 36 36 16 32 40 30 32 36 36 32 16 56 32 30 48 32 毕业 80 课 环节 时 1 毕业论文 56 56 3.5 √ 56 2 课堂教学实践 24 1284 24 1.5 492 √ 24 238 208 合计 792 304 272 262 增设专业专任教师情况 序 号 1 姓名 张金秀 性 别 女 年 龄 44 专业技 术职务 教授 第一学历 最后学历毕 现从事 毕业学校、专业、 业学校、专业、 专业 学位 学位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英语 英语教学法 专职 英语 英语写作 专职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 语言学, 文学硕 学 ,语言学, 英语 科研方法 专职 士 文学硕士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 语言学, 文学硕 学, 语言学, 英语 士 文学硕士 兰州大学,英美文 学,文学硕士 李宝荣 女 44 教授 院,英语教育专业, 文学学士 3 4 5 6 7 徐国辉 李慧芳 郄利芹 张敏 韩冰 男 女 女 女 女 39 43 44 44 43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美文学,文学 硕士 齐齐哈尔师范学 2 兰州大学,英 加拿大皇家 大学,教育领 导力专业,教 育管理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英 美文学,文学学士 郑州大学,英美文 学,文学硕士 英语交际语 法 专职 北京师范大 学,英美文学, 英语 综合英语 专职 英语 英语视听说 专职 英语 英语泛读 专职 文学学士 郑州大学,英 美文学,文学 硕士 聊城大学,英美文 学,文学学士 上海大学, 英语文学,文 学硕士 14 大连外国语大学, 8 王琳琳 女 39 讲师 英美文学,文学学 士 9 10 柯丹 国红延 女 女 43 38 讲师 讲师 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英美 文学, 文学 英语 英语口语 专职 英语 英语语音 专职 硕士 中南大学,英美文 学,文学学士 中南大学, 英美文学,文 学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英语 课程论 博士 北京师范大 学英语课程 英语 论 博士 英美文学作 品选读 增设专业计划开设的主要课程 序 号 课程名称 课程 课程 总学时 周学时 1 综合英语 216 8 2 英语泛读 144 4 3 英语口语 144 4 4 英语视听说 72 4 5 英语语音 96 4 6 英美文化 32 4 7 英语教育心理学 32 4 8 英美文学作品选读 56 4 9 英语写作 32 4 10 第二外语 32 4 11 英语教学法 108 4 15 授课教师 授课 学期 郄利芹 1 韩冰 2 Shushan 3 李小川 3 柯丹 1 任卫廷 2 王晓玲 3 国红延 4 李宝荣 5 夏素彦 1 张金秀 4 专职 增设专业基本办学条件 专业名称 英语 申报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 (在岗)人数 可用于新专业的教学图书 (万册) 开办经费 10 其中该专业 专职在岗人数 13 4 可用于该专业的 教学实验设备 (千元以上) (台、件) 序号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限 20 项) 1 其中校内 兼职人数 型号 规格 100 万 2 其中校外 兼职人数 总价值 (万元) 3 15 台(件) 购入时间 笔记本电脑 9 2008-2016 2 激光打印机 1 2014 3 台式电脑 1 2014 4 移动硬盘 16 2005、2008、2013 16

非国控专业增设申请表--英语-公示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