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号 教职成关于河南省第十一届文明风采大赛的通知(1).doc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 南 省 文 明 办 共 青 团 河 南 省 委 河 南 省 妇 联 教职成〔2016〕809 号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文明办 共青团河南省委 河南省妇联 关于组织开展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人社局、文明办、团市(县) 委、妇联,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中专部: 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 风采”竞赛活动 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教职成〔2015〕8 号) 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研究,决 — 1 — 定举办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请 做好相关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 等职业教育德育大纲(2014 年修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 康成长。 二、赛项设置 本届竞赛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 设立 5 类9个赛项:征文演讲类(含征文与演讲2个赛项)、职 业规划类(含职业生涯设计、创业计划、创新设计3个赛项)、 摄影视频类(含摄影与视频2个赛项)和才艺展演类(含舞台类、 非舞台类与艺术现场比赛 3 个赛项)。 三、参赛形式 本届竞赛继续采用学校初赛、省辖市(直管县、市)级复赛、 全省决赛的形式进行。各中职学校都要组织学生、教师参加竞赛 活动,择优推荐作品参加市级竞赛。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对 本地学校推荐的参赛作品评选后,择优推荐作品参加全省竞赛。 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直接推荐作品参加省级竞赛。每个省辖市推荐 作品总数不超过 200 件,省属学校和省直管县(市)推荐作品总 数不超过 100 件。参加全省竞赛的获奖作品,由省教育厅、省人 社厅、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合颁发获奖证书,同时择优推 — 2 — 荐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四、组织领导 本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由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文明 办、团省委、省妇联主办,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承办。为加强 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 赛组织委员会,统筹领导竞赛活动。委员会成员如下: 主 任:尹洪斌(省教育厅副厅长) 郑子健(省人社厅副厅长) 副主任:黄才华(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 张荣瑞(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 陈 勇(团省委学校部部长) 王宏琳(省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副处长) 张宇辉(省妇联宣传部部长) 谭玉辉(省成人教育教研室主任) 唐泽仓(河南教育报刊社社长) 委 员: 史文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 李 哲(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 郭国侠(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樊安新(省轻工业学校校长) 钟 华(省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监) 刘 肖(教育时报总编辑) 张 倩(省成人教育教研室副主任) — 3 — 秘书长:王者香(省成人教育教研室主任助理) 竞赛组委会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各单项竞赛评审组。竞赛组 委会办公室设在省成人教育教研室。 五、相关要求 各中职学校要切实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将竞赛活动列入 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并给予经费保障。要广泛组织学生、教师参加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把竞赛活动与和谐校园建设结合起来、 与德育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与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扩大竞赛 活动的参与面,达到活动育人、过程育人效果,增强德育的针对 性。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省属学校、高等学校中专部要 成立竞赛组织机构,安排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在 竞赛的组织发动、数据统计、作品评选、证书印制和发放、报送 材料等环节把好关,做好竞赛工作总结。 各地、各单位须于 2016 年 10 月 31 日前将本单位竞赛组织委 员会办公室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信箱报省中等职业学校“文 明风采”竞赛组委会办公室。 附件:1.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方案 2.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参 赛学校、参赛项目统计表 — 4 — 3.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参 赛作品登记表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河 南 省 文 明 办 共 青 团 河 南 省 委 河 南 省 妇 联 2016 年 9 月 22 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6 年 9 月 30 日印发 — 5 — 附件 1 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 竞 赛 方 案 一、参赛资格 2016 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 技工学校)在校生。高等学校的中职学生参赛,应在校名后注明 中专部。参赛人资格由学校负责审查。 二、竞赛内容及具体要求 本届竞赛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 设立 4 类 9 个赛项。参赛人员应根据各赛项规定的目的、内容和 要求自行命题,作品标题力求简短、明确。各赛项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文演讲类 赛项:1.征文。2.演讲。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可任选其一。一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 立 95 周年,抒发对党、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感悟成长经历 中的正能量,表达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思考和行动。二是深刻理解工 匠精神的时代内涵,表达学生在践行工匠精神过程中的行动、收 获和感悟。 要求:各学校可围绕上述两方面内容开展征文和演讲活动。 — 6 — 作品报送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报送征文稿;另一类是同时报送演 讲稿和演讲视频,撰稿和演讲必须为同一个人。征文、演讲稿要 结合职校学生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超过 2000 字。 演讲视频要求内容清晰流畅,演讲者表达流利,仪表得体;演讲 视频文件格式为 FLV、RMVB 或 MP4,大小不超过 200M,时间为 6 至 8 分钟。征文作品报送纸质稿和电子文本。演讲作品报送演讲 稿的纸质稿和电子文本、视频的电子文本。 (二)职业规划类 赛项:1.职业生涯设计。2.创业计划。3.创新设计。 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坚定理想 信念、树立成长信心、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养,及早规划 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可撰写职业生涯设计、 创业计划、创新设计等。 要求: 1.职业生涯设计应以准备从事的职业要求为标准,以自身职 业能力的提高为重点,制订具体计划和措施,要求目标明确、措 施可行,字数不超过 3000 字,提交纸质稿和电子文本。 2.创业计划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市场分析能力。 要求与实际联系紧密,可操作性强,数据科学、准确,字数不超 过 3000 字,提交纸质稿和电子文本。 3.创新设计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 学生展示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科技发明制作或实验。创新设计方 — 7 — 案提交纸质稿和电子文本,说明作品的构思、特点、功效等,同 时附送作品实物。作品体积一般不超过 0.5m×0.5m×0.5m,重量 不超过 2.5kg。超过以上规格的,将作品拍摄成不超过 3 分钟的 视频(包含全方位作品展示及作品说明)刻成光盘寄送。 (三)摄影视频类 赛项:1.摄影。2.视频。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可任选其一。一是围绕“师徒情”和 “职场人”,表现师生、师徒之间在校园文化生活、实训实习等 场景中的真情画面,聚焦职场风采。二是展现学生在志愿服务、 校园学习生活、企业实践等过程中的成长足迹,反映当代中职学 生阳光自信、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青春正能量。 要求:摄影类作品除影调处理外,不得进行其他技术处理。 作品以单幅形式报送洗印的照片(规格 6 至 10 英寸)和电子版作 品、未经过修改的电子源文件及说明文字,电子版格式为 JPG, 大小不超过 5M;说明文字主要包括创作的构思、表达的内容等, 不超过 200 字。 视频类作品可采用微电影、纪录短片、动画片、公益广告或 者电子相册等形式,紧扣主题进行人物刻画、故事演绎、情景再 现。视频文件格式为 FLV、RMVB 或 MP4,大小不超过 300M,时间 不超过 10 分钟。 (四)才艺展演类 赛项:1.舞台类。2.非舞台类。3.艺术现场比赛。 — 8 — 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道德素养。鼓励学生多 角度展示自身艺术修养、文体特长、兴趣爱好和朝气蓬勃的精神 风貌,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 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 要求:才艺展演类作品分为舞台作品和非舞台作品。舞台作 品包括歌舞、器乐、曲艺、朗诵、武术等,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 作品以视频形式报送,视频文件格式为 FLV、RMVB 或 MP4,大小 不超过 300M。非舞台作品包括书画、手工艺品等,非舞台作品需 提交作品实物,要求:长、宽、高均不超过 1m(字画作品不限尺 寸),重量不超过 2.5kg。超过以上规格的,将作品拍摄成不超 过 3 分钟的视频(包含全方位作品展示及作品说明)刻成光盘寄 送。所有非舞台作品均需附创作过程视频光盘(视频以能证明作 品为本人原创为目的,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连同实物作品或 作品光盘一同寄送。 艺术现场比赛于 11 月上旬举办,每省辖市需报送 2 项,每省 直管县、省属学校需报送 1 项舞台项目参赛[作品形式限舞蹈(除 已参加省中职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的街舞、健美操外)和器 乐]。比赛方案由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另发。 以上 4 类 10 个赛项中,征文、演讲、职业生涯设计、摄影类 作品作者为 1 人,创业计划、创新设计类作品作者为 1 至 2 人, 视频类作品作者为 1 至 6 人,才艺展演舞台类、艺术现场比赛作 品不限制人数(获奖证书最多署名 6 人,超过 6 人为集体项目, — 9 — 获奖证书署名为参赛学校),非舞台类作品作者为 1 至 4 人。所 有赛项每件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限 1 至 2 人。所有参赛的视频作 品报送电子版,不刻录光盘(注明要求报送光盘的除外)。纸质 作品在首页前粘贴或装订附表 1,摄影类把附表 1 贴于照片后, 实物作品的附表 1 要在合适的位置粘贴牢固。所有参赛作品的附 表 1 均需同时报电子文本。每个参赛单位每一个项目的作品的电 子文本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内的作品顺序编号与纸质文本(或 实物)编号相同,文件夹名为“单位名称加竞赛项目名称”,如: 河南省工业学校征文类。每件作品均需命名,不得仅以“独 唱”、“书法”、“绘画”等字眼作为作品名。纸质作品按赛项 封装,袋外封面贴附表 2。电子文本交组委会办公室备份或发至 组委会办公室指定的电子邮箱。 所有参赛作品的创作时间为 2016 年 9 月 1 日之后。 参加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和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 力大赛的比赛项目,均可以录制视频参加此次“文明风采”竞赛 活动报送省“文明风采”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作为我省参加全国 “文明风采”竞赛的作品。 参赛作品一律不退稿,请备份。参加全省竞赛的作品处理权, 归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组委会。组委会有权在相 关活动和资料中使用参赛作品(包括出版作品集、印制光盘、展 览、宣传等),不支付作者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参赛作品有 关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 — 10 — 律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三、初赛、复赛、决赛具体要求 (一)校级初赛 1.宣传发动。学校要发动学生和教师积极参加“文明风采” 竞赛活动,以参加竞赛为载体,围绕竞赛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 育实践活动,把竞赛主题渗透于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形成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整体合力和生动活泼的德育氛围。 2.建立数据库。数据库按参赛项目分别建立,即学校应根据 本校参加竞赛的项目建立数据库,数据库模板可在省教育厅网站、 省职业与成人教育网、省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网下载,数 据库使用 Excel 制表(表样见附件),数据库分为两类: (1)学校信息。学校信息(《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 “文明风采”竞赛参赛学校、参赛项目统计表》)中包括校名、 联系人姓名和手机号、电子邮箱和各个项目参赛作品数量。 (2)作品信息。作品信息(《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 “文明风采”竞赛参赛作品登记表》)中包括学校名称、作品题 目、参赛人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和手机号等内容(每项 竞赛都参加的,需填 9 个表)。 学校名称按教育部门审批的全 名填写,一校多名的统一用一个。 学校在录入时,应对学校名称、作品题目、学生和教师姓名 进行认真核对。不论校名,还是学生、教师姓名有误,影响获奖 和证书制作的责任由参赛学校负责。 — 11 — 3.报送参加市级竞赛的作品、数据库和参赛工作总结。各学 校于 2016 年 11 月 20 日之前向省辖市、直管县(市)竞赛组委会 报送参赛作品、数据库和参赛工作总结,如不交数据库,以弃权 论。 数据库和学校参赛工作总结以电子文本形式发往上级竞赛组 委会指定的电子邮箱。参赛工作总结应有组织过程、围绕竞赛开 展的活动、参加学校初赛作品的数量、评选结果、德育效果、师 生反映、经验体会等内容及结合“文明风采”竞赛开展丰富多彩 德育活动的照片。 4.做好表彰和经验交流。参赛学校应在适当时机,表彰参赛 学生、指导教师和竞赛组织工作者,通过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 师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德育实效,推进文化育人。 (二)市级竞赛 1.组建竞赛组委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市级竞赛组委会要 对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宣传动员,扩大“文明风采”竞赛活 动的覆盖面、参与率,提高活动的吸引力。 2.征集参赛作品,建立竞赛数据库。 (1)建立市级竞赛数据库。市级竞赛数据库在各参赛学校报 送的数据库基础上建立,即把各参赛学校报送的数据库,按比赛 项目分别合并为 10 个“作品信息”数据库,1 个“学校信息”数 据库,10 个参赛作品电子文本库。 (2)为参赛作品编号。市级竞赛作品信息数据库(10 个) — 12 — 建好之后,为每一件作品编号,并将作品编号对应填入《参赛作 品评选签单》(附表 1) “作品编号”栏内。市级参赛作品电子 文本库(10 个文件夹)中的作品编号要与纸质(实物)作品编号 一致。 市级竞赛数据库既用于本地竞赛,也是省级竞赛数据库的基 础。市级竞赛组委会要对建立数据库切实予以重视,以保证竞赛 工作顺利开展。 3.组织专家评审。省辖市、直管县(市)评委会可按竞赛项 目类别组建评选专家组,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市级竞赛获奖比 例由市级竞赛组委会确定。 4.报送参加省级竞赛作品、数据库和市级竞赛工作总结。 (1)报送作品。参加全省竞赛的纸质作品按项目分别封装, 每个封装袋上贴附表 2,连同《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文 明风采”竞赛参赛学校、项目统计表》、《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 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参赛作品登记表》、市级竞赛工作总结 (纸质文件各一份),于 2016 年 12 月 25 日前邮寄或直接送达省 “文明风采”竞赛组委会办公室。 (2)报送数据库。市级复赛组委会要向省竞赛组委会报送两 组数据库,即参加市级复赛的数据库、参加省级竞赛的数据库。 (3)报工作总结。市级竞赛工作总结的电子稿,以 Word 文 档格式上报。无工作总结的,不予评选组织奖。 市级推荐参加省级竞赛的有关数据,通过电子邮箱于 2016 — 13 — 年 12 月 25 日前报送省“文明风采”竞赛组委会办公室。 5.做好表彰和经验交流。各市应将本市竞赛结果发文件公示, 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市级竞赛组委会应在适当时机,表彰本地 区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学校和竞赛组织工作者,交流通过德育 实践活动加强德育工作的经验。表彰、交流形式,由各地根据实 际情况自定。 6.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初评结束,择优推荐作品参加全省竞赛, 推荐作品总数一般不超过 100 份。参加省级竞赛的作品、数据库 (学校竞赛的数据库、参加省级竞赛的数据库)和学校竞赛工作 总结于 2016 年 12 月 25 日前报送省“文明风采”竞赛组委会办公 室。 省“文明风采”竞赛组委会将组织人员对各省辖市、省属学 校竞赛组织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督导。 (三)全省竞赛 全省竞赛在学校初赛、市级复赛的基础上进行。 1.作品征集。参赛作品由省辖市、直管县(市)、省属中等 职业学校竞赛组委会报送至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 组委会办公室。电子文本报送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或发至组委会 办公室指定的电子邮箱。 2.竞赛奖项。 (1)作品奖:每项设一、二、三等奖。7 人及以上学生参加 的为集体项目,获奖证书颁发给选送学校;其他比赛项目,获奖 — 14 — 证书颁发给参赛者。每位学生参赛的同一赛项作品不超过 2 件。 (2)教师奖:获一、二等奖的作品的指导教师颁发证书,证 书与学生作品获奖证书式样相同;每位教师指导参赛作品同一赛 项不超过 3 件;每件作品限 1 至 2 名指导教师。 (3)集体奖:设组织奖,表彰组织工作先进的省辖市教育局、 直管县(市)教育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奖依据参加全省 竞赛的作品质量、数量和竞赛组织工作情况评选。 全省竞赛评选工作完成后,评选结果在省教育厅网站公布。 河南省教育厅网站(www.haedu.gov.cn)、河南省职业教育与 成人教育网(http://vae.haedu.gov.cn/)、河南省中等职业学 校“文明风采”竞赛网(http://vae.haedu.gov.cn/0wmfc/)刊 登本竞赛通知、数据库模板和评选结果。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 址:郑州市农业路 2 号综合楼 403 室(河南省成人教育 教研室) 邮 编:450003 联 系 人:王者香 电 蒋洛生 李 雷 话:0371—65506651 65900082 电子信箱:jyb858@sohu.com — 15 — 附表 1 “文明风采”竞赛参赛作品评选签单 参赛类别 参赛项目 作品标题 作品类别 集体 个人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手机 学校全名 指导教师电邮 学校详细地址 [省(区、市) 、市(县) 、镇(街道) 、门牌号] 邮政 编码 作 品 说 明 (200 字左右,复赛组委会填写) 推荐 意见 (复赛组委会填写) 签字(盖章) 备注 注:1.参加决赛的纸质作品(包括摄影作品)、才艺展演类非舞台作品和职业规 划类的创新设计实物作品,每件需附本表。若作者或指导教师为多人,逐一署上 姓名。才艺展演类非舞台作品的作者不超过 4 人;职业规划类创新设计作品的作 者不超过 2 人;指导教师不超过 2 人。指导教师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务必准确, 只填写 1 位指导教师联系方式。 2.作品说明主要阐述作品理念、主要内容及创意点;推荐意见一经填写,即 表示该作品通过原创审核,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否则承担相应责任。 3.附表 1 由参赛学校统一用 A4 纸制作。 4.附表 1 需和作品同时报送电子版。 — 16 — 附表 2 参加竞赛作品分项目封装单 参赛项目 单位正规全名 竞赛组委会 地 址 本项参赛份数 邮政编码 [省、市、镇(街道)、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代替] 联 系 人 电子邮箱 联系人姓名 联系人手机 联系人座机 注:此表贴在每项参赛作品集中封装的封装袋外面。除才艺展演非舞台类赛项外, 其余 8 个赛项的参赛作品(或评选签单)必须分别封装,每项比赛的封袋上面分 别贴附表 2。联系人指组委会联系人,8 个附表 2 上的联系人信息必须一致。 — 17 — 附件 2 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参赛学校、参赛项目统计表 报送单位: 联系人: 手机: 职业规划类 征文演讲类 序号 学校名称 征文 演讲 电子邮箱: 职业生 涯设计 创业 设计 摄影视频类 创新 设计 摄影 视频 合计 说明:本表用于统计参赛学校、参赛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栏目填写参加竞赛的作品数。 — 18 — 才艺展演类 舞台类 非舞台类 参加竞赛 作品数合计 附件 3 河南省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参赛作品登记表 报送单位: 作品 编号 学 校 名 称 项目: 参 赛 作 品 题 目 参赛 人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姓名 指导教师 手机 备注 说明:1.“报送单位”填写省辖市或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名称;“项目”按规定的 9 个竞赛项目名称填写。 2.“参赛人数”栏填参赛学生数;参赛人数超过 6 人者,“学生姓名”栏填集体。 — 19 —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 20 — 2016 年 9 月 30 日印发